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西欧和中国都曾经存在过封建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种封建制度在许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一、政治制度差异西欧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权力基于君主制,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是由上帝授予的。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国王的权力逐渐向贵族阶层和教士阶层分散。
在贵族阶层中,最有权力的是领主,他们拥有自己的封地和私人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于国王的统治。
教会的权力也与国王相当,因为教会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国王信徒的心灵,所以教会可以对国家和政治产生影响。
与此不同,中国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权力基于皇帝制,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是天赋的。
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享有绝对权力,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他进行挑战。
封建社会中,王侯将相、州县官吏、地方豪强和士人等群体都与皇帝的权力有关,他们在政治上的角色和议程都由皇帝控制。
二、社会结构差异西欧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是以种姓制度和贵族制度为基础的。
人们分为三个阶层:贵族、平民和农奴。
贵族是社会最顶层的人,他们通常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
平民是介于贵族和农奴之间的人,他们通常是手艺人、商人和自由农民。
而农奴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拥有极少的权利,被视为财产,可以随时被买卖。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是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
人们被分成九个等级:皇帝、官僚、士人、商人、农民、手工业者、奴隶、佃农和神职人员。
在这些等级中,官僚、士人和商人通常享有较高的地位和财富,而农民和佃农则占据社会大多数人口。
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共同影响,社会上的流动性比西方社会低得多。
西欧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结构通常是由一位大地主或贵族领导的,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家产,雇用许多农奴和仆人。
家庭成员包括大地主、家族成员、仆人和农奴。
在这些家庭中,大地主或贵族通常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力,决定家族的政治和经济命运。
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结构也非常重视家族的传统和家长的权威。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封建制度是指在统治者的统治下,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和西欧的历史上,都有着强烈的封建制度。
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一、统治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差异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封建君主统治着整个国家,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中国的君主制度是建立在天命思想的基础上的,是传承于宗法社会的一种制度。
君主有绝对的权力,子民则必须恭敬顺从。
此外,中国的封建制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宗族制度。
宗族是由血缘关系联系的人们所组成的整体。
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宗族制度是比官僚制度更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而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统治结构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
在西欧,封建君主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其他领主共享。
这些领主们可以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军队,甚至与封建君主对抗。
封建领主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西欧封建制度中的主要特点。
此外,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公教制度(教会的组织结构)也极为重要。
教会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掌控君主和领主们。
二、土地制度差异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土地主要是私有制。
封建君主赋予封建领主土地作为封地,这些封地的经济收益需要被领主自行支配。
在官府和地主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在整个封建制度中,土地主权仍然是封建领主的。
与此不同的是,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土地制度主要是农奴制。
封建领主需要从农奴那里萃取出粮食和工具。
这种制度极为残酷,农奴们的生活极为苦难。
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农奴主要是在庄园内工作,而自由劳工则可以旅行并在各个地区工作。
同时,大规模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也使得自由劳工越来越多。
三、社会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欧的封建制度所体现的社会文化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中,传统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主要是在传统思想和家族牢固的掌握下发展而来的。
孝道、礼仪、忠诚这些传统美德被认为是封建文化的基础。
此外,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摘要: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中西方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异同点。
关键词: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西方封建制度制度异同封建制度是中古时代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制度。
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结束,这个体系便在中央权力崩溃和社会动乱中逐步发展起来。
效忠强人的等级制度,代替皇帝、元老、行省、城市和城镇等的罗马体系。
同时封建制度也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
,在中国,封建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在西方,封建制度指的是欧洲中世纪与贵族骑士相对应的法律地位及军事责任制度,主要围绕着三个中心:领主、封臣及土地。
时间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一般认为于春秋战国之交开始,持续时间约2100年。
而西方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六世纪初, 511 年前后萨利克法典的颁布,西欧封建制度持续时间1000多年。
综上所述,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的早并且持续的时间久。
农耕方面,我国封建制度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特点:1、允许土地买卖。
2、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
3、通过收缴地租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在西方封建制度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它有三特点:1、逐级分封,2、领地世代相袭,3、剥削手段是把田产分为份地和保有地,农奴不仅要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同时还需要无偿为领主耕种保有地。
中国封建制度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
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历史背景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在夏商周那种具有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特征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浅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错综复杂的封建制度——中世纪
浅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错综复杂的封建制度——中世纪展开全文中世纪中世纪通常指5-15世纪之间近千年的历史,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航海大发现之前的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化的时期,同时也是文化思想最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通常只是欧洲史的说法,放在世界史上我们更愿意成为中古史(世界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不一样,事实上中国的封建本身就包含多重含义(封建在西周大分封时是封土建国的意思;到了秦汉之后成为了封建制度,也就是类似农奴制度的中国化版本;随后封建又指封建社会,也就是中国从秦汉到明清的社会性质),而欧洲封建制就完全是另一种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了,本期内容就来浅谈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日耳曼人诸国中世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那么西罗马灭亡后它的疆土哪去了呢?或者说最先进入中世纪的是哪些国家呢?答案是日耳曼人日耳曼人诸国详情参考西罗马帝国竟被如此瓜分,日耳曼人诸国——中世纪封建诸国西罗马灭亡后西欧主要由日耳曼人国家的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不列颠诸国、伦巴德王国、法兰克王国组成这些日耳曼人是最早步入中世纪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今天西欧人的祖先(今天的什么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等都带着日耳曼人的血统;与此相对的,东欧是斯拉夫人居多。
在中世纪基本上就是西有日耳曼、东有斯拉夫的格局)中世纪西欧封建制都说封建制封建制,那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到底是个啥嘛?要了解这个问题,我建议你百度一下【滑稽】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
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权力。
追究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
封建主之间形成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并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
中古西欧与中国封建君主制的差异
收稿日期:2000-05-16作者简介:张庆服(1962-),男,山东鱼台人,济宁师专历史系副教授。
第22卷第2期济宁师专学报2001年4月Vo l .22No .2Jo 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 lleg e Apr .2001文章编号:1004-1877(2001)02-0074-04中古西欧与中国封建君主制的差异张庆服(济宁师专历史系, 山东济宁272025) 摘 要:中古时期西欧与中国封建君主制表现出权力呈多元与一元、世俗与神化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二者处于不同的社会结构及其二者产生的渊源不同。
关键词:封建君主制;差异中图分类号:K 06 文献标识码:A 中古时期,君主制是西欧和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制度的常态。
在西欧诸国,君主制表现为以王权为代表的国家政权形态;在中国,则表现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国家政权形态。
二者虽然在阶级属性等本质性问题上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也存在着差异,并且由此对西欧和中国日后的社会发展影响不一。
本文就西欧和中国封建君主制的不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历史作用作简略探讨,从而有助于我们历史地认识中西方封建社会国家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一比较西欧和中国封建君主制,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一)西欧的封建君主制是封建国家制度权力多元化的产物,而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却是与封建国家制度权力一元化相联系的。
中古时期的西欧诸国,由于盛行贵族领主制,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的分封、等级和割据的政治制度,致使国家政权形态呈现出权力多元的特色。
贵族领主制是西欧封建制的集中体现,封建君主——国王,按照采邑封土制将土地分封给下属的大封建主,从而成为大封建主的封主即领主,而受封的大封建主成为国王的“附庸”,大封建主又照次分封土地,从而使整个封建主阶级上自国王下至骑士,构成了封建统治的金字塔。
由分封形成的等级制,形成了封建国家多元的权力结构和体系,任何一级的封建领主,在其世袭的领地内拥有合法的军事、司法、行政、财政的全权,各级领主庄园都是相对独立的权力单元,这样,西欧各封建王国,名义上王权代表封建国家,处于至尊的地位,实际上王权是多元权力中的一种权力,表面上国王与封建主存在着臣属关系,实质上国王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权力“契约关系”,即两种权力之间的“契约关系”。
浅谈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
浅谈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作者:杨万胜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53-02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讲授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这一课时,总觉得分析不够透彻,讲解不够清晰,重难点不易把握。
总之,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完成教学任务。
同样,学生也听得糊里糊涂,难以理解,知识线索混乱,知识点无法串联落实。
最终,教与学的效果很不理想。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再加上不断的总结反思,最终发现,要解决以上问题的发生,我们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弄清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几点差异。
1 时间上的差异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要比中国晚得多,但封建社会结束的时间却比中国早。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法兰克王国。
6世纪末,法兰克社会急剧变化,土地变成私有财产,一部分破产失去土地的农民、尚未破产农民、残存的奴隶向农奴转化。
8世纪中期,宫相查理·马特采取采邑制,又推进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9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西欧国家在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9世纪前期)西欧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封建国家开始形成时期,也是由诸侯割据称雄走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时期。
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真正结束。
也就是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近1000年,结束却晚一个半世纪。
2 政治、经济上的差异中世纪西欧国家长期混乱、四分五裂。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先是出现了较大的法兰克王国,后来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王国。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以武力进入伦敦加冕为英国国王,而他仍以法国国王附庸的身份在法国享有大片领地。
由此,英法两国为争夺大陆领地长期存在矛盾。
中西封建制度对比
2、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主、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结合,巩固了封建经济结构,限制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中国封建政权对工商业的直接控制和摧残,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不同点
一、中国封建经济制度是在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奴隶制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封建地主经济的租佃制
在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封建领主经济的庄园制度。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
三、实物地租是主要剥削形式,主要生产者是租佃农民而非农奴。
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地租形式的发展顺序,大体上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到货币地租占统治地位时,封建社会就要解体了。当然,在实际情况中,这三种形式也有同时存在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地租形式的特点是,从封建社会产生起,实物地租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地租形式,而劳役地租或者货币地租无论在封建社会发展的那一阶段,始终没有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限制和阻碍的原因
从明代末期到鸦片战争历时三百多年,中国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因为,这种自己自足的生产方式,不但维持着十分低下的生产技术和狭小的生产规模,而且还因其自己自足性,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封建城市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对立的,他是根据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封建城市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消费中心。
六、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制度。
中国的封建社会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而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时期,国王的权利不大,实际上是封建贵族民主制。只是到封建社会末期,王权才加强起来并形成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时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解体了。
东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
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论文名称: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年级专业: 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姓名:张京雨学号:I00814190评阅教师:姚德薇提交时间: 2011—01—01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摘要中世纪的西欧,庄园与教会及农村公社是封建制度下的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封建社会的中国,村社、门阀,尤其是宋代以后普遍建立健全的宗族构成了封建政权下的基本的社会组织。
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社会结构及组织功能的重大区别。
庄园与教会分别担负社会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
二者既有总目标下的相互配合,又有具体行动中的相互抗衡。
松散的社会结构、分离的组织功能,使得整个社会比较脆弱。
在中国,身兼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宗族,在其内部,两种功能相互支持、协调行动,具有极强的内聚力和排他力。
宗族自身的稳定,促成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具体比较东、西封建社会的整体结构,即多方面、多层次的观察社会各种经济、政治、宗教、宗法等力量及其组织方式,就会发现东、西方封建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造成不同社会结构的原因以及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两个方面入手,最后再结合今天的中、西之间的差异简述一下两者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社会结构;宗教;经济;庄园;多元化;国家机器目录前言 (4)一、中、西方不同社会结构的成因 (4)(一)西欧封建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因 (5)(二)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 (5)二、各自不相同的发展道路 (5)(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 (5)(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 (6)三、历史对今天的影响 (6)(一)义利关系问题 (6)(二)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6)(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7)(四)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7)(五)思维方式的差异 (7)前言历史上早就出现了东方与西方这两个名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几乎都被用来对世界的粗略的划分,两者之间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上都存在在这许许多多的不同。
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较
.实用文档.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形相近而神迥异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中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是王权强盛的反映。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⑧。
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臣民的最高所有者,是天下“共主〞。
而西欧的封建制度却不是这样,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都效仿国王实行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封建等级制度。
等级越低,人数越多,组成一座以国王为首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
在这个统治结构内部,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土〔封君〕和附庸〔封臣〕的关系,彼此负有义务。
但是,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条常规。
实际上,每个封建主都是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
第二、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相联系。
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由嫡长子继承。
宗法制度的根本精神是以宗子为中心,依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所以,西周初期,“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
〞而一般平民与贵族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西欧封建社会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纷争不已,所以盛行尚武之风,当骑士是莫大的荣耀。
从一份公元1002-1023年的有关诺曼底征服前的英国社会史料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一个平民开展顺利,拥有属于自己的足足五海得土地,一座钟楼和一座城堡,在国王会堂里有他的席位和专职,那么,他以后就有资格获得一个武士的各种权利。
……如果一个武士开展顺利,成为伯爵,那么,此后他就有资格得到伯爵的各种权利。
这就是说,在当时,财产和武艺是进入贵族行列的主要依据,跟血统关系不大,很多国王的侍卫,最后开展成为贵族。
因此,在西欧贵族和平民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
中西封建制度的差异及封建法的影响
中西封建制度的差异及封建法的影响作者:古杨冈绍夫认为,封建主义就是一套制度,它们制造并规定了附庸对领主的服从和役务,以及领主对附庸提供保护和生计的义务。
当然,领主和附庸都是自由人。
布洛赫采用更广义的定义,他说,依附农民、附有义务的佃领地(即采邑)而不是薪俸的广泛使用、专职武士等级的优越地位、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服从——保护模式的附庸关系、必然导致混乱状态的权力分割、在所有这些关系中其他组织即家族和国家的存留等等。
这些就是欧洲封建主义的基本特征。
无论如何,西欧的封建化是建立在采邑的分封和领主—封臣忠诚关系的基础上的。
随着采邑的盛行,领主和封臣间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逐渐国家化,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这是一种类似金字塔的结构,君主是最高的封建领主,拥有最高权力,他将土地分给贵族领主,各领主保留自己的土地后,将其余部分分封给其下属的封臣,其中,不同等级的领主都对上是封臣,对下是领主,下级的封臣要在相应的权利义务范围内效忠领主,最底层则是以农奴为主体的农民阶级。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领主封臣关系中,双方的权利义务逐渐明确化。
领主有权征收赋税,传召贵族组建法庭,审理案件,同时有义务保护封臣的生命和土地。
作为封臣,应以一定的骑士为领主临阵作战,并以金钱援助领主,还须应召出席法庭,参与或接受“同等人”的审判。
在这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任何一方都不得破坏。
比如,英国封建时期的约翰横征暴敛,英国的贵族联合教会与市民,同国王进行抗争,1215年迫使国王在《大宪章》签字。
受“秦废封建而置郡县”的说法影响,一些学者认为自商周开始,中国就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如果采用此种理解,那么对比商周分封制和欧洲封建制,二者同样承认君主的权威,都是以封土为媒介建立的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关系。
区别在于,欧洲的王权要比商周君主的权力弱小,欧洲的封建制度是领主与附庸自发形成的隶属关系,而商周的分封则是君主自上而下的行政建制活动;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封土采邑为媒介,通过领主与附庸之间的私人契约形式,建立起来有契约性质的个人依附关系,附庸除了对领主负有契约规定的义务之外,并没有对国家的任何义务。
中西方封建社会的比较
中西方封建社会的比较【姓名:桂程凯院系专业:化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09级】“封建”一词的原意指的是“封土建国”,即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分封世袭制。
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
欧洲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封建”。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封建”一词引申为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关系(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引申是需要建立在西周封建论的基础之上的)。
引申意义上的封建制度包括了封建领主制(即本来意义上的封建制)和封建地主制两种社会形态。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领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
在我国,奴隶制的夏商社会结束之后,封建领主制度建立于西周时代,并于西周时代达到巅峰,而瓦解于春秋时代,自战国时代起建立了封建地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领主制与封建地主制的区别:在封建领主制下,领主(也叫封建主)是受封在一个区域里掌握权力的人,在经济上是土地所有者,在政治上是统治者。
在封建地主制下,地主只在经济上占有土地,而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由中央任命的官僚对地方进行治理。
封建领主制下的被统治阶级可以是农奴阶级(如西周时代的中国和中世纪的西欧)也可以是农民阶级(如中世纪的日本),封建地主制下的被统治阶级通常是农民阶级。
农奴和农民二者的区别在于是人身自由权的大小。
“封建社会”一词,就其最原始的释义来讲,应该是指其字面意义:封土建国。
即分封制,在中国盛行分封制的时期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之前的时期,尤其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以后,周天子分封天下,那时诸侯小国林立,一个面积几平方公里的小城邦,其统治者被周天子分封为君主,以“国”自居,这个时期的曾经社会形态被奇怪地称为“奴隶社会”。
到东周时期,诸侯小国逐步被兼并成诸侯大国,直到战国末期,秦国并吞六国,建立起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以后的中国社会就不叫做封建社会了,因为在当时大一统的中国,已经废除了封土建国的分封制,没有王侯可以受封而自行建国,自立为君主是不被允许的,所谓的皇帝只有能有一个,因此,自秦始皇开始至辛亥革命的这段中国历史时期,应被称为(中央集权的)宗法专制社会。
西欧与中国城市的比较
一、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1、城市起源不同。
西欧中古城市是在10至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
其特点之一是在完成了封建制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成为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
特点之二,西欧城市“不是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①〕这是西欧城市产生的阶级前提和政治基础。
西欧城市多产生于水陆交通要道、商业转手处以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居民感到手工业不足的农业区。
如法国巴黎以及北部的佛兰德尔、不拉奔;德国的科伦、吕伯克、柏林;英国的曼彻斯特、约克、伦敦;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另外从安全方面着想,城市还产生于大领主、大主教、修道院所在地以及军事堡垒附近。
新城堡的建立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开始只是作为手工业、商业的居留地。
例如佛兰德尔的布鲁日城,该地原是佛兰德尔伯爵领地,962年后伯爵鲍尔文(铁臂)在利斯小河的转变处建造了一所城堡,在它的外面不久兴起了一个由小贩、手艺人和酒肆店员住着的新堡或“郊区”,新城堡开始用木栏栅围起来,以后又从数里以外的一个古罗马城市的废墟上运来石头砌成石头城堡。
新堡是一个新兴的工商业聚居地,旧城堡是封建领主的宅第。
西欧新兴的城市,如汉堡、纽伦堡、斯特拉斯堡等带“堡”(Bourg)的字根,以及圣日耳曼、圣德尼圣波耳等带“圣”字(san,s aint)的字根,多反映了当时该城堡起源于旧的军事堡垒或教会修道院附近。
“到了十一世纪末期,‘堡民’(Bourgperson)不复意味着一个城堡的兵士或仆从,而意味着市民了”〔②〕。
至于兴起于河川渡口的城市,在名称上也有反映,如法兰克福(Frankford ,法兰克人的渡口)、牛津(oxford,牛的渡口)等。
这些新兴的或在旧的废墟上复苏重建的城市,规模并不大,一般只有几百人以至二、三千人,上万人的城市已很稀有,14世纪的英国伦敦,这个一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也只有4万居民。
中西古代封建制之异同
中西古代封建制之异同“封建”看似相同的概念,在中西方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却呈现出实则相异的局面。
过去中国古代所说的“封建”,是指先秦时期分封诸侯的社会制度,即春秋时期“封国土,建诸侯”的贵族分封制。
英语中的“feudal society”指的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各自管理自己辖区的社会状态,既不是中国古代所说的“封建”之意,也不是我国古代两千年来“皇帝和地主老财当家的社会”。
实际上,关于“封建制”的理解有着诸多的不同:最狭义的理解,指的是采邑制,这也是西欧人较早时期的定义。
在此意义上,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与中国西周时期的封建制相同;比上述稍微大一些的理解是采邑制和领主制,即以采邑制为前提,以封君封臣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
因而,中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有共性也有个性;到马克思时,他在第二种理解基础上加了农奴制的含义;到了列宁,则用“封建制”指代一切前资本主义时代。
这里,主要从“采邑制和领主制”基础上的封建制意义上来具体比较中世纪中西方的封建制,它们之间既有共同性,更有差异性。
西欧的封建制,指的是欧洲中世纪,在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在古罗马隶农制自然经济和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随着日耳曼人的入侵,在其带来的王权有限制度、亲兵队制度和农村公社制度的直接动因催发下,形成的新的社会生产关系。
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实行的上下相互约束的契约关系,使双方在政治上有着一定的依附关系;同时,依赖暴力迫使农民农奴化,又使土地所有者与租种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
西欧封建制在11 世纪~15世纪为兴盛时期,待到15 世纪~16 世纪欧洲则开始进入所谓“资本主义时代”,也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了。
中国的封建制,就其与西方的“采邑制”和“封君封臣制”相似的“封土建制、封邦建国”而言,主要是指西周初年实施的大规模的“土地井田制”和随后取代“藉田”的“相地而衰征”等相关土地政策,造成了与西方相近的土地非公有或国有,而是由各级贵族所有的土地地主私有制社会。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封建制度在西欧大约经历了1300—1400年,在我国则有2300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所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然后各个封建领主再逐级分封给各级领主。
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提供兵役、交纳贡赋等等。
各级领主的领地可世代相传但不能自由买卖。
各级领主把自己的土地分出一部分作为份地给农奴,其余就是自己的保有地,农奴在份地上耕种以维持生存,但必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保有地,所以劳役地租是领主占有制主要的剥削形式。
由于土地不能买卖,领主和农奴的身份永远也不会改变。
东方封建制国家譬如中国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这种土地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土地买卖就已经十分流行了,地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是购买而不是封授,地主把土地出租给无地的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以维持生存和享受生活。
由于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生活极为艰难,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仅勉强维持温饱,遇到天灾或战乱就难以生存,他们一旦破产就会失去土地而沦为佃农、雇农。
当然,如果地主对土地经营不善,破产了也会失去土地成为穷人。
在地主占有制下,封建国家主要是以收取实物地租(也包括赋税、徭役等)的方式进行剥削。
由于东西方封建国家占有土地的形式不同,从而决定了在国家结构形式、权力结构体系和政教关系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1.国家结构形式西方封建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封建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制。
在西方国家,各级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行使几乎全部的国家权力,如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铸币权等,封建割据势力十分强大。
以王室为代表的中央政权十分虚弱,不能对各个封建领地进行干预,因此西欧各国实际上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封建领地所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而已。
中国的情况正相反。
中国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以地主占有土地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是不固定的,中国的地主阶级没有类似西方领主那样的政治特权。
中英封建主义对比
中英封建主义浅谈封建主义概念首先解释一下“封建”这个词,浅显而言,即是分封建制。
从社会结构来理解,主要指社会构建的组织形式。
这个词在古书中指的是西周分封后的社会形态。
近代日本人在翻译feudalism时发现中国古文中所描述的“封建”社会形态和欧洲的feudalism很类似,于是就用了这个词,本意指的就是贵族世袭、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农民依附于土地和领主等这样一种社会形态。
封建制度(Feudalism)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里的解释是一种以土地占有权和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制度。
1996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封建主义定义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基础是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
"中英封建主义异同1、英国封建主义的诞生英国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开始于公元七世纪时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这时,按地域构成的农村公社取代了氏族公社。
此时的土地制度是国王地产和贵族的土地。
七世纪末,这种土地制度已有变化:一是份地的占有不均了,二是出现领主与依附者。
1127年4月7日,弗兰德尔伯爵威廉在城堡里举行了庄重严肃的臣服仪式,以圣徒的义务为宣誓凭证,以一根小树枝为象征将一块封地授予封臣。
马克·布洛赫著在其著作《封建社会》中主要介绍了中世纪西欧的封建主义,解释了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具体是指封主与封臣的关系,封主封臣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土地的分封制度、等级分权制度,国王抑或是中央权力势微,传统的法律习惯等。
在诺曼征服之后,大量的土地分配,可以看出,英国的分封标准为军功。
同时教会在政治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尤其是基督教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王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土地分封,建立了完备的封建君臣制度,从而使英国最终建立了具有上述两大特点的封建政治制度。
西方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差别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主要差异封建国家经济的主要依托是对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
封建社会的产品分配形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与此密切相关。
法国地处西欧,中国地处东亚。
法国的封建体制也就是西欧的封建体制,而中国的封建体制则代表了传统的东方政权。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政治差异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皇权至上是其主要特征。
它既是夏、商、西周奴隶社会那种专制主义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进入封建社会后自然经济的集中反映。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很弱,小生产者始终有赖于封建政权的庇护;另一方面地主阶级也需要专制主义为其统治利益服务。
历代统治者因此以天子自居为所欲为,力图使其一家天下永存。
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官田和民田。
皇室、贵族占有的土地如明代皇庄,国有土地如屯田等为官田,其它地主和农民占有的土地为民田。
即使照这一看法,国家、皇室直接占有大量土地,以至成为古代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可说明中国古代国家土地所有制之发达和中国封建国家经济之强大。
事实上,现在人们所说的“民田”在宋代以前,即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所有权也并不属于民人即一般地主和农民,而是属于国家,也就是说,国家不但对官田有所有权,对民田也拥有所有权。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及其经济,不仅体现在国家对部分土地的直接经营管理上,也体现在占田制、均田制方面。
均田制授予的土地分永业田(北魏称桑田,北齐亦称业田)、口分田(北魏称露田)。
历代均田制的法令规定,国家授予的口分田是要“身死入官”的。
很明显,当时民人分得的这部分土地,其所有权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
对永业田,国家也掌握着一定的所有权。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中国有很大不同。
西欧封建社会,尤其在前期,封建国家的经济政治力量远远不能与中国的封建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相比。
在西欧,封建君主只是许多贵族中的一员,封建国家远没有中国封建王朝那样巨额的赋税收入。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摘要: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中西方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异同点。
关键词: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西方封建制度制度异同封建制度是中古时代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制度。
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结束,这个体系便在中央权力崩溃和社会动乱中逐步发展起来。
效忠强人的等级制度,代替皇帝、元老、行省、城市和城镇等的罗马体系。
同时封建制度也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
,在中国,封建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在西方,封建制度指的是欧洲中世纪与贵族骑士相对应的法律地位及军事责任制度,主要围绕着三个中心:领主、封臣及土地。
时间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一般认为于春秋战国之交开始,持续时间约2100年。
而西方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六世纪初, 511 年前后萨利克法典的颁布,西欧封建制度持续时间1000多年。
综上所述,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的早并且持续的时间久。
农耕方面,我国封建制度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特点:1、允许土地买卖。
2、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
3、通过收缴地租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在西方封建制度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它有三特点:1、逐级分封,2、领地世代相袭,3、剥削手段是把田产分为份地和保有地,农奴不仅要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同时还需要无偿为领主耕种保有地。
中国封建制度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
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下载打印版本]封建制度
制度简介
封建制度,简称封建或封建制。而封建主则是由君主分封的,封建主有义务保卫君主。而君主也有义务保护 自己的封臣。西汉武帝之后,中国政府开始用考试手段录用官员。隋唐之后,更是全面推广,几乎所有的官员都 是凭考试上来的。这些人有的出身地主,有的是佃农,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手工工艺者。到了隋唐之后,中 国人口大量增加,土地与人口的矛盾才开始突出。不过唐太宗的“租庸调”政策仍属于均田制,按每家人口数量 分配土地,这个政策等于消灭了地主阶级。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形态是分散的士族制,经济形态是农奴制。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 俨然一个“国中国”。
社会形态
两极世界理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关中是士族政治形态和农奴制经济形态,中原是卿大夫政治形态和隶农 制经济形态,南方是原始部落政治经济形态,中国的总体社会形态是卿大夫政治形态和隶农制经济形态。魏晋南 北朝隋唐时期,关中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态和佃农制经济形态,中原是士族地主政治形态和农奴制经济形态,南方 是卿大夫政治形态和奴隶制经济形态,中国的总体社会形态是士族地主政治形态和农奴制经济形态。五代十国宋 元明清时期,关中是自耕农政治经济形态,中原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态和佃农制经济形态,南方是士族地主政治形 态和农奴制经济形态,中国的总体社会形态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态和佃农制经济形态。阿拉伯帝国时期及其之后王 朝的政治形态是相对统一的封建政治形态,经济形态是农奴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
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与农民阶级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
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土地关系上的区别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土地制度上的差异,才导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终以统一或局部统一为主导,而西欧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再也没统一过。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
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
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
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
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
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
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
君主对贵族缺乏绝对的控制力。
在贵族的领地,君主的命令和法律往往无法直接起效,而要经过贵族的认可才行。
因为君主是依靠贵族而存在,如果君主无法维护贵族利益,他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甚至会被贵族联合起来推翻。
第四,君主的产生和继承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王朝的更迭主要不是以血统来决定的,而是武力。
改朝换代往往是某个杰出的英雄造反推翻前朝建立新朝。
然后君主的继承往往是在直系后代中传承的。
而西欧的封建社会,君主的
更迭更依靠血统。
由于受基督教影响,西欧君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君主出现绝嗣的情况非常常见。
于是就会在与他有亲戚关系的地方贵族中产生新的君主。
甚至跨国的政治联姻会产生某君主同时成为几个国家君主的情况。
比如查理五世是西班牙国王和卡斯蒂利亚女王的儿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孙子,还有其它几个国家的王室血统。
他后来同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
但是即使是这样,他并不能把这些国家统合成一个国家,因为他的王位只是重叠了,相当于他“身兼数职”。
他死后,这些职位仍然会分别选择继承人。
这就是西方君主和中国君主的一个很大区别。
西方是贵族中产生君主,而中国是英雄人物成为皇帝,与他相关的人才会成为贵族。
第五,与宗教的关系不同
在中国古代,宗教是依附国家存在的,宗教权力从来没有超越过世俗权力。
即使在佛教势力极盛的南北朝和隋唐,佛教的尊崇地位的基础也是皇帝和国家。
失去了国家的支持,宗教马上陷入灭顶之灾,如历史上几次“灭佛”之举都使宗教势力受到严重打击而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因为在中国不存在能与“天子”抗衡的宗教领袖。
但西欧基督教社会,教皇的权威一度是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的。
教会和皇室的权力斗争贯穿在中世纪历史的始终。
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权力斗争就很有意思。
教皇以开除教籍的手段逼迫亨利四世低头,亨利四世在当时也算是很有能力和势力的君主,也不得不跪在雪地里请求教皇的饶恕。
因为一旦真的被开除教籍,不但他自己皇位马上不保,其它基督教国家也可以堂而皇之以讨伐异教的旗号联合起来对他宣战。
但是亨利四世在暂时隐忍之后也找机会放逐了格里高利七世,另立了一个教皇。
他们两人的争斗是中世纪教权和皇权之争的一个缩影。
直到宗教改革运动,教会对西欧国家的强大控制才逐渐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