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育学复习参考.docx

合集下载

新编教育学(韩延明主编)重点知识梳理

新编教育学(韩延明主编)重点知识梳理

一.教育、教育学、基本概念1.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对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与体力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一.国外教育法的延伸历程(P23)1.萌芽阶段: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法”(反洁法、产婆法)第一个提出什么是教育的问题;柏拉图《理想国》提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确定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学前的社会教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年龄分期,体德智育的联系;昆良体《雄辩术原理》研究教学法,教学论上的规则;2.独立形态阶段:①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夸美纽斯泛智教育《大教学论》标志独立教育科学的问世,近代第一本教育学,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向独立科学发展的序幕和基石,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教育学已初见端倪;洛克《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儿》;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施瓦茨《教育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②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③德特拉普的《教育学研究》以教育学命名,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④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是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主要标志,世界教育学史上的里程碑学生和教师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过程的持久性;4.劳动成果的创造性;5劳动价值的潜在性; 6.劳动方式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四.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2教育理念素质3知识结构素质4能力结构素质5形象追求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1.依法执教;2.热爱学生;3.爱岗敬业;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核心是热爱学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尺。

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一.学生的基本属性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起决定作用);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的关系1.根据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2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适时而教;3.根据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既求稳又善变;4.根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三.师生关系的内容(P138)1.教育关系;2.人际关系;3.社会关系;4心理关系;五.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要求1.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是前提和基础;2.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桥梁3.采取公平、民主的教育方式关键;4.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做教育沟通是有效途径;5.提高自我修养,以人格塑造人格是必要保证一.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P113)答: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⑴教育寓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⑵教育具有全民性;⑶有性别差异,根源在社会分工;⑷教育以传授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内容,形式简单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⑴学校教育从社会的母体中分化出来;⑵教育有了阶级性;⑶学习教育开始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⑴封建教育制度逐渐形成;⑵学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⑶学校教育依然同生产劳动相分离4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⑴教育目的具有二重性;⑵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⑶学校教育痛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融合5.社会注意教育的特征:⑴社会主义教育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⑵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⑶教育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P17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年龄、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严密最有效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新编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新编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郧阳师专2012年——2013年新编教育学考试考点总结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基本概念: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个性,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个人所期望的那种人的活动。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的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会永远存在;2、世界的普遍性:就现实的世界而言,即不管国家大小、制度如何,也不管其民族文化差异多大,世界各地无处不在办教育;3、历史的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必然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4、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存在不同的历史形态和发展水平;5、文化的民族性:任何教育都存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6、阶段的不平等性:在阶段社会中,教育具有阶段性,由于阶段之间是不平等的,所以在阶段的社会中,教育业不可能是平等的。

★三、当代教育发展的特点:1、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已成为共识;2、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3、教育的民主化、法制化与高程度的普及化倾向日益明显;4、教育内容日益综合化和个性化;5、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6、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

★四、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内容;(4)生产资料的发展,掌握生产资料的人员严重不足;1更多资料下载请登录:/1641978903/infocenter(5)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一、教育与社会理论: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自身与其外在各现象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关系。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版《教育学》复习总结要点.docx

新版《教育学》复习总结要点.docx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是硏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倫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一一产婆术培根一一《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夸美纽斯一一《大教学论》一一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一一《爱弥儿》赫尔巴特一一《普通教育学》一一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一一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一一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一前苏联 古代社会的教育:(1)冇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冇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信息化 (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教育的个性化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教育全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3. 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4.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徳和文化基础。

•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 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4.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 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 •遗传素质具冇可塑性。

二、 环境因索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 教育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H 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可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四、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屮起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完整word版)新编教育学期末复习总纲(简版)

(完整word版)新编教育学期末复习总纲(简版)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卢晓中主编版本)P1.教育:1.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

一般教育学教材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本书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4。

教育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P1.教育的学术定义:1、教育是一种合乎目的的行动德国教育家鲁道夫·络赫纳认为:“教育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计划性,也有一定随意性,有意识的活动。

”2、教育是源于社会所有影响的总和法国教育家迪尔凯姆、加里宁认为:“教育是成人一代人对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所施加的影响."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5、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6、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代表人物:精神科学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A、萌芽阶段:1、古代社会,产生了教育思想。

a.中国古代。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b。

西方古代。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孔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

孔子开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主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新编教育学复习提纲重点版

新编教育学复习提纲重点版

1、教育的本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2.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3.各类学校的形成条件及要素:4.现代学校发现的时代背景:5.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方面,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人人成为民主化教育个体,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其目的是实现教育平等。

6.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1)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2)学习社会化思潮的形成与发展(3)“以人为本”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7.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关键因素(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战略地位(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4)加强和促进德育教育(5)重视提高师资水平8.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机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9.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10.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教育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教育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简述遗传素质的定义,以及它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意义: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简述课程评价定义及其基本步骤。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实施步骤:第一、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搜集信息;第三、组织材料;第四、分析资料;第五、报告结果。

◆简述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①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②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简述美育在普通中学的实施要求。

①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②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③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贯彻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的民主。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卢晓中主编版‎本)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一般教育学教‎材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本书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教育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教育的学术定‎义:1、教育是一种合‎乎目的的行动‎德国教育家鲁‎道夫·络赫纳认为:“教育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计划‎性,也有一定随意‎性,有意识的活动‎。

”2、教育是源于社‎会所有影响的‎总和法国教育家迪‎尔凯姆、加里宁认为:“教育是成人一‎代人对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所‎施加的影响。

”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

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5、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6、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代表人物:精神科学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的类型:根据教育的目‎的、职能和形式的‎不同,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从教育活动发‎生的空间来看‎,把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根据教育内容‎,把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把教育分为:学龄教育和成‎人教育。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

(完整word版)新编教育学伍德勤主编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新编教育学伍德勤主编复习提纲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个性,发展智力与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个人所期望的那种人的活动。

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1、教育有哪几种上起源说:心理起源,劳动起源, 生物学起源说2、教育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生活化教育阶段,专门化-,扩大化-,普及化3、当代教育发展的特点: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已成为共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教育的民主化、法制化与高程度的普及化倾向日益明显;教育内容日益综合化和个性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4、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5、教育学各个发展重要时期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萌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独立与发展时期: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等;繁荣时期: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布鲁纳《教育过程》,凯洛夫《教育学》6、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点: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不断扩大与理论体系的多元化;教育学较加强了对教育学的反思,元教育学理论产生;传统派教育理论与现代派教育理论从对立走向融合。

第二章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制约教育,教育反作用与经济。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方法以及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新编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新编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新编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5页选择教育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也就是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页问答《学记》是我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12页。

1806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6页选择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其代表性著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17页。

选择6、教育学起源的假说有哪几种?选择上帝起源论:把教育的起源归结为神或上帝。

完全是出于宗教需要的,是一种杜撰,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自然也就创造了教育,这种观点无疑是荒唐的,不科学的。

生物学起源论: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本能性活动当作教育的基础,否定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的根本区别,它实际上否定了人与动物区别。

动物既不会自觉的改造自然,也不能将改造自然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心理学起源论:把模仿看作教育的基础,而且把模仿限定为儿童,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承认了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孟緑所说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行为,这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并把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因而有以偏概全之嫌,同样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劳动起源论:把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类生存需要结合起来,认为人类生理器官,语言,思维等客观发展与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主观要求产生了教育,而劳动恰好发展了人类自身并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于是教育这种人类独特的社会现象便应运而生了。

26页原始教育的特征?问答1.教育形式社会化,劳动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2.教育权利平等化,所有氏族公社成员的孩子的照管和教养都是平等的3.教育内容实用化,教育内容组要以生活常识,习俗,生产知识与技能为主,还伴随有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4.教育方法简单化,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模仿的手段教育28页随着社会发展。

新编教育学期末复习总纲简版

新编教育学期末复习总纲简版

新编教育学期末复习总纲(简版)P1教育:1.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一般教育学教材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本书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4.教育的研究对象: 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P1•教育的学术定义:1、教育是一种合乎目的的行动德国教育家鲁道夫•络赫纳认为:“教育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计划性;也有一定随意性;有意识的活动。

”2、教育是源于社会所有影响的总和法国教育家迪尔凯姆、加里宁认为:“教育是成人一代人对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所施加的影响。

”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

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5、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6、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代表人物:精神科学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1、古代社会;产生了教育思想。

a•中国古代。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b.西方古代。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孔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

孔子开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主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新编教育学 复习资料

新编教育学 复习资料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而教育学则是研究教育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进步和演变。

本文将以新编教育学为主题,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的知识。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直到近代才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从传统的教育哲学转向科学化的研究方法。

这一变革被称为新编教育学。

二、新编教育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行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行为和技能,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奖励和惩罚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思维活动。

根据该理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和引导。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教育是社会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包括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传递。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即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成员并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新编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之间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相互交流和分享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2.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问题解决中,教师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一种综合考虑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评价方式。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对象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总方向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至于、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是指凝结在教师身上的带有个人特色的稳定的个体修养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

教师的人格素质是促进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关键因素。

理想的教师人格素样,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归结为“三心”,即:爱教之心、爱生之心、爱学之心。

6、学生: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学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方7、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8、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是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在一定数目范围的集合体,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9、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作用表现在他是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班上各个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苦干力量。

教育学复习整理.doc

教育学复习整理.doc

教育学复习整理.名词解释、1.教育指: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

狭义: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或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的社会价值:是指教育系统对社会非教育系统的发展需要的一定满足。

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和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的认识, 在思想上对教育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计。

培养目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培养目标:指一个国家学校教育系统中某一级或某一类教育机构培养的人的共同要求和质量规格。

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题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是所持的一种倾向。

(社会本位论、个体本位论.P60)课程的涵义:广义:课程是指学校对学生实施影响的教育内容和活动的综合及进程安排狭义: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具体科目及进程。

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的活动。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飞并由人们自觉提炼飞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而采用的调整和建构师生关系和活动的方式.填空题、选择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

教育形态的主要类型: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心理起源说,英国心理学家孟禄.教育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世界教育史》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发展主题的主观能动性我国现行的教育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教育内容的相互联系(87)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理解宽容、教学相长、合作对话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策略:1.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2.尊重、关爱、理解学生3.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与学生沟通 4.完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其他课程资源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效果优异教育评价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论述题:教育的社会价值的主要内容:(P49)①.教育的经济的价值②.教育的政治价值③.教育的文化价值④.教育的人口价值教师的角色:(110).学习者和研究者②.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引导者③.学生心灵的培育者④.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专业素质:(112)1.专业知识,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②、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③、教育学科知识2.专业能力;①、教学能力②、表达能力③、组织能力④.教育智慧⑤、科研能力⑥、信息获取能力3.专业情意,①、专业理想②、专业情操③、专业意志④、专业性向⑤、专业自我教育专业发展的手段和途径:1221.加强高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学校的合作2.注重行动研究,引领专业发展3.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4.推动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1.自我评价和他评价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1.新课程的目标定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②为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③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2.新课程的结构调整: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3.新课程内容选择: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4.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5.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①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②评价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③评价应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④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6.新课程的管理策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引起动机、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我国中小学生常用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①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方法(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直观与教师讲解相结合2.启发性原则: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考习惯③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3.系统性原则:①遵循教学内容的系统性②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4.巩固性原则: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复习方式的多样化5.因材施教原则: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为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发展条件6.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①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发掘教材内的思想性,主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教育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①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新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个人整理的,有不足的地方,看书。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知识复习资料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知识复习资料看完必过啊!!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旳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旳《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旳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旳《论演况家旳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旳重要思想有: “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旳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应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旳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旳《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旳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讲课制。

4.美国杜威旳《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小朋友中心”, 提出了“做中学”旳措施, 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旳《教学与发展》把学生旳“一般发展”作为教学旳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旳《教育过程》旳重要思想是构造主义和发现法旳教学措施。

7、苏联苏霍林斯基旳《给教师旳提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其著作被称为“活旳教育学”和“学校生活旳百科全书”。

8、教育旳概念: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旳社会属性有: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旳教学内容重要是: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旳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社会环境对人旳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旳, 由于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旳、被动旳, 而是积极旳能动旳实践过程。

12.我国一般中学旳双重任务是: 培养各行各业旳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旳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旳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旳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旳智力, 包括观测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旳原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填空(10T)、选择(10*2 )判断(10 [简答(护5 \论述(20*1)第一章L大部分学者认为,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的人是孟子(P2 )2•许慎《说文解字》将教和育析义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P2 )3.教育的学术定义(简答,P2〜4 ):①教育是一种合乎目标的行动;②教育是来源于社会的所有影响的总和;③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⑤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⑥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4•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的解释是: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P4 )5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P5 )6.教育的类型(P6 )(1)依教育的目的、职能和形式可划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2)依教育活动的空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教育的内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4)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学龄教育和成人教育7.教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从〃教仆"派生而来。

古希腊把陪送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材料的奴隶称为〃教仆〃。

(P9 )8.在苏联和我国,关于教育学硏究对象主要有三种观点:规律或原则对象观、现象与规律对象观和问题对象观(P9 )8•《礼记》是战国至汉初流传于世的一本儒家著作汇编,其中的《学记》、《大学》、《中庸》是我国古代经典教育著述。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由儒家思孟学派撰写,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总结性著作,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大学》提出〃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

(P12 )9.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P14 )1623年,培根在《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硏究领域提了出来。

(P15)捷克教育学家夸梅缪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他还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P15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P16)〃现代教育学之父〃杜威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纲理论的总领。

(P17 )10.结构主义教育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潮。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学说奠定了基础。

布鲁纳发起的的一个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是它形成的标志。

(P18 )11・终身教育思想特点(P19):(1)强调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⑵提倡教育TM匕注重教育整体性G)采取有利于学习的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4)注重教育的民主化,即教育机会均等12・1901年,罗振玉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杂志《教育世界》。

王国维译介了第一本完整的教育学著作——立花铳三郎讲述的《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始点。

(P19 )第二章1.教育起源的假说(P26):(1)上帝起源说(2 )生物学起源说(3 )心理学起源说(4 )劳动起源说2 •我国古代社会的官员选拔制度,最早岀现在汉代,当时叫选举制;隋唐以后, 出现了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叫科举制(P32 )3・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P33 I生理发展一方面指人的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另一方面是指体质的增强,即指生理机能的增强,包括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增强。

心理发展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人的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

4•自然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赛尔(P35 )5.在幼儿发展问题上,维果斯基提出里〃最近发展区〃思想(P37 ) 6•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P38)7.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P38 ):(1)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因素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2)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3)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8 •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能够维系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两个方面(P42)9•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在政治经济有哪些表现(P43~45 )(1)教育的经济制约: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与速度,教育的人才规格与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2)政治制约:政治影响着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对教育的的资源分配及教育内资源分配,教育的制度建设、教育行为和教育的思维方式(3)文化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部的各种要素,社会成员对教育的态度10.为何倡导终身学习、全民教育?(P47或重点)(1)全球化属全民教育的现代化(2)互联网扁平时代为全民教育提供了条件(3)学习与工作、娱乐已经难以分离(4)现在是终身教育的时代〃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

第三章1.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选择、激励、评价功能(P54)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基础,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

(P59 )3•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P58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⑵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G)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4. 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运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71)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74 )第四章1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P80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类型(P81-83 ):(1)双轨型学制”代表:英法德等西欧国家,把学校系统划分为两个轨道,- 是面向社会上层阶级,教育目的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级官吏及其他高级人才,另_为满足民众的文化知识需求而设立的带有普及教育性的学校。

违背了教育均等理念,僭越教育民主,但也扩大了教育对象。

(2)单轨型学制,代表:美国,自下而上的结构体系,即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的相互连接的直线型系统。

放映了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民主的理念,在原则上保证了受教育者都能进入同样的学校接受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的普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不足为容易导致同级学校的教育质量悬殊,不同级别学校发展失衡。

(3)中间型学制:苏联,从双轨制发展而来,在入学的前一阶段实行(小学初中)单轨,到后一阶段实行(普高,中职高)分叉。

兼顾了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益,注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兼有上两学制的优点,然在实际运作中,在各阶段的衔接及其分支的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普教体系较为完备,而职业教育体系较差。

3.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学制,但没有实施,1903 年癸卯学制仿日本学制制定,体现清政府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

体现了中体西用方针,但在教育内容上打破了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培养官僚精英的单一目标。

(P83 )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从横向上看分为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系统, 初步体现了现代学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主要采用了当时美国一些州推行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效法日本转向效法美国,由军国主义教育转向平民主义教育。

标志着近代中国学制建设的体系基本完成。

(P84 )4.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P85)5•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从层次结构上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从类型结构上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P87 ) 6•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夫人发展方向,是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目标(P91)7.当代中国教育政策热点问题(重点、P98)(1)教育公平问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愈演愈烈的择校、考证、竞赛热;在全国城乡基本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后,城市农村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当前保障教育公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高考舞弊与招生舞弊问题;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薄弱和落后问题(2)学前教育问题:普及率低、入园难、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收费过高,大大超出民众承受能力;幼师待遇差,队伍不稳走,水平参差不齐;大量非法办和安全隐患;幼儿教育质量缺乏监管(3 )民办教育问题:总体规模小,出于补充状态;受应试教育、法律保障不足,公立学校挤压等因素影响,民办发展举步维艰,创新能力难以发挥;教师地位、待遇、职称;民办教育政策问题含混不清(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第五章1.两种学生观(P105 ):夕卜塑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内生论:把教育过程看作儿童自身主动发展的过程2.学生的本质属性(P106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潜能,具有发展需要(2)学生是学习中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学校参加规范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3)学生是独立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独特精神世界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与发展需要的个体,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精神世界的人3.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P115 )4.小学生的总特征: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能按活动的要求计划自身行为,对自己行为能加以有意的注意,能反思自身行为过程及其后果,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还会比较这些评价,做出自己认可的选择。

(PH9)5.中学生的总特征:是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岀、独立精神的加强。

(P120 )6.高中生意志的成熟不仅表现在完成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中,更主要地表现在内心世界的斗争中,在战胜自己的弱点和欲望,经受生活中各种困难的考验中能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

(P124 )第八早1.教师劳动的特点(P128-130 )(1)劳动对象上的特点——复杂性(2 )劳动手段上的特点------ 示范性(3 )劳动过程上的特点——长期性(4 )劳动性质上的特点——创造性(5 )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的特点——个体性与集体性2•教学技巧是教学行为专业性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教师运用已有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在掌握初级教学技能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使教学活动方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