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测量1

合集下载

网络RTK技术在一级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网络RTK技术在一级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表 1杭 州坐标 系
第 1时段较 差
第 2时段较 差
两 时段较差
能够 在野外 实 时得到厘 米级 定位精度 的测 量方法 , 它采用 了载波相位 动态 实时差分 方 法, 是G P S 应用 的重大里 程碑 , 它 的出现 为 工程 放样 、 地 形测 图 , 各种 控 制测量带 来 了 新曙光 , 极大地提高 了外业作业效率 。 2 R T K技术的基本原理 高精度 的 G P S 测量必 须采用 载波相位 观测值, R T 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 测值 的实 时动态定位技术 , 它 能够实时地 提 供测站点在 指定 坐标系 中的三 维定位结果 , 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 在R T K作业模式下 , 基 准站 通过数 据链 将其 观测值 和测站 坐标信 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 流动站不仅 通过数据 链接收来 自 基准站 的数据 , 还要采集 G P S 观 测数据 , 并在 系统内组成差分观 测值进行 实 时处 理 , 同时给 出厘米级 定位 结果 , 历 时 不 足一秒钟 。流动站可处 于静 止状态 , 也可 处 于运动状态 ; 可在 固定点上先进 行初始化后 再进入动态 作业 , 也可在动态条 件下直接 开 机, 并在动态环境 下完成整周模 糊度 的搜 索 求解 。在整周未 知数解 固定后 , 即可进行 每 个历元的实时处理, 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 星相位观 测值的跟踪和必要 的几何 图形 , 则 流动站可随时给 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 R T K技术 的关键在 于数据处 理技术 和 数据传输技术 , R T 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 机 实时地 把观测 数据 ( 伪距 观测值 , 相位 观 测值 )及 已知数据传输 给流动站接 收机 , 数 据量 比较 大 , 一般都要求 9 6 0 0的波特 率 , 这 在无线 电上不难实现 。 3网络 R T K技术 的基本原理 在网络 R T K技术中, 线性衰减的单点 G P S 误 差模型 被 区域 型的 G P S网络误差模 型所取代 , 即用多个参考站组成 的 G P S 网络 来估计一个地 区的 G P S 误差模 型 , 并为 网络 覆盖地 区的用户提供校正数据 。 而用户收到 的也不是某个实际参考站的观测数据, 而是 个 虚拟 参考站的数据 , 和距离 自己位 置较 近 的某个 参考 网格 的校正 数据 ,因此 网络 R T K技术又被称为虚拟参考站技术( V i r t u a l R e f e r e n c e ) 。 4网络 R T K技术在一 级控制测量 中的 应用 1 工程项目: 萧山区 1 : 5 0 0 数字地形图 测绘仁 ; 段) 。 4 2 G P S - R T K一 级点的布设 : 共埋设 一

GPS_RTK测量技术规程1

GPS_RTK测量技术规程1

GPS RTK测量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PS RTK Surveys1 总则1.1 为了GPS RTK技术在治黄测绘及其它相关领域内推广应用,统一RTK作业方法、仪器使用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2本标准参照与引用的标准1.2.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2.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1.2.3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1.2.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8016-1995)。

1.3 本规程适用于四等平面以下、等外水准控制测量、放样测量、地形测量(包括水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以及当采用RTK技术辅助水文测验、河道冲淤监测时亦可参照本规程。

2 术语2.1全球定位系统(GPS )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是由美国研制的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

它由空中卫星、地面跟踪监控站、和用户站三部分组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GPS系统的特点是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

2.2 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RTK 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2.3 观测时段Observat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

2.4 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站或两站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观测。

rtk测量仪

rtk测量仪

rtk测量仪RTK测量仪是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仪器,它采用了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能够以高精度和高效率获取地球表面上点的三维坐标。

RTK是Real-Time Kinematic的简称,即实时动态定位。

这种测量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地测量、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林业测量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RTK测量仪的原理、性能和应用领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RTK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RTK测量仪由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组成,即基准站和移动站。

基准站一般位于已知坐标的固定点上,用来接收卫星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

移动站则是测量人员手持的测量仪器,用来接收基准站发送的修正数据,然后进行测量。

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

测量过程中,基准站会实时计算移动站的位置,并将修正数据发送给移动站,移动站则使用这些修正数据进行相应的测量。

RTK测量仪的精度主要依赖于信号处理和数据传输的质量。

在信号处理方面,RTK测量仪会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并通过测距、相位差等方法进行测量,从而提高精度。

在数据传输方面,RTK测量仪采用无线电波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确保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能够及时传输修正数据,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RTK测量仪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在土地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土地测量需要进行复杂的测量和计算,而RTK测量仪能够以高精度和高效率获取土地上点的坐标,从而大大简化了土地测量的过程。

其次,RTK测量仪在建筑工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可以用来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开挖深度的测量等,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在道路工程、林业测量等领域中,RTK测量仪也有广泛的应用。

总之,RTK测量仪是一种基于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测量仪器。

它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进行实时计算和数据传输,能够以高精度和高效率获取地球表面上点的坐标。

RTK测量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地测量、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林业测量等。

它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测量过程,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RTK测量点位精度检定方法

RTK测量点位精度检定方法

2. RTK测量点位精度检定方法1令天线墩标志中心3维坐标真值为(x,y,h),静态测量值为(xs,ys,hs),R T K测量值为(xk,yk, hk),两观测值的真误差分别表示为Δs=x-xs,Δk =x-xk.令真误差之差为dx=Δk-Δs,即dx=xs-xk(1)同理得dy=ys-ykdh=hs-hk根据误差传播定律,由式(1)可得m2dx=m2xs+m2xk(2)由R T K检定场建场(B级网)设计精度指标:水平分量精度±(8mm+ 1×10- 6D),垂直分量精度±(15mm+ 2×10- 6D),可知天线墩标志中心3 维坐标静态测量先验权为:Pxs= 1/(8 + 1×D)2,Pys=1/(8 +1×D)2,Phs= 1/(15 + 2×D)2.式中,D为静态测量基线长度.由R T K测量系统的标称精度:水平分量精度±(10mm+ 1×10- 6D),垂直分量精度±(20mm+2×10- 6D),得到RTK测量点3维坐标先验权:Px k=1/(10+ 1×d)2,Pyk=1/(10+ 1×d)2,Phk= 1/(20+2×d)2.式中,d为流动站与基准站间的长度.下面详细推导R T K测量点x分量精度评定公式,同理可推导y,h分量的精度公式.(1)对真误差之差dx定权按权倒数传播定律,由式(2)得1/Pdx= 1/Pxs+ 1/Pxk(3)代入Pxs,Pxk,得dx的权Pdx= 1/( (8 + 1×D)2+(10 + 1×d)2)(2)计算dx的平均中误差mdx表2为R T K测量x坐标分量精度比对表,由表2计算dx的单位权中误差μdx=±[PdxΔxΔx]/n=±12.989/18=±0.8mm计算dx的平均中误差mdx=μdx/Pdx=μdx×( (8 + 1×D)2+(10 + 1×d)2)=0.8×(78.00 + 122.92)=±11.33mm式中,D为静态测量基线的平均边长;d为R T K测量点间的平均边长.表2 RTK测量x坐标分量精度比对表序号静态测量x坐标/ m静态测量y坐标/ m静态测量边长D/ kmR T K测量点x坐标/ mR T K测量点y坐标/ m至基准站距离d/ km差数Δx/ mm差数Δy/ mmPdxΔxΔxPdyΔyΔy1189. 217908. 9731. 125189. 227908. 9611. 31410- 120. 4730. 6812259. 154972. 1231. 103259. 140972. 1451. 238- 14220. 9372. 3143175. 720409. 1791. 312175. 732409. 1641. 42512- 150. 6621. 0354124. 738856. 8620. 850124. 750856. 8551. 09812- 70. 7140. 2435277. 141655. 8650. 776277. 128655. 8791. 173- 13140. 8370. 9716265. 073647. 8770. 598265. 090647. 8701. 01117- 71. 4810. 2517219. 237678. 4090. 713219. 241678. 3970. 97114- 120. 9990. 7348175. 791921. 1260. 479175. 80 921. 1330. 913970. 4240. 2579173. 478876. 6781. 003173. 463876. 6850. 876- 1571. 1290. 24610197. 313996. 1320. 617197. 303996. 1510. 897- 10190. 5181. 87011300. 451712. 9700. 765300. 460712. 9571. 1349- 130. 4030. 84212258. 397715. 1060. 798258. 388715. 1181. 091- 9120. 4040. 71913247. 765859. 9870. 572247. 748859. 9980. 996- 17111. 4870. 62214275. 264923. 4740. 635275. 279923. 4601. 17115- 141. 1290. 98315140. 344770. 2900. 697140. 355770. 3071. 31211170. 5941. 41916180. 821878. 9070. 941180. 810878. 9161. 144- 1190. 5980. 39717139. 246978. 9620. 997139. 240978. 9540. 910- 6- 80. 1800. 32018152. 928720. 7310. 998152. 930720. 7450. 8992140. 0200. 981D= 0.832km;d= 1.087km; [PdxΔxΔx]= 12.989mm2; [PdyΔyΔy]= 14.885mm2; [ΔxΔx]= 2 602mm2; [ΔyΔy]= 3 010mm2注:x坐标分量已减2 497 000,y坐标分量已减514 000.23 测绘通报2004年第12期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计算静态测量x坐标平均中误差mxs根据静态测量重复基线分量闭合差Δ(往返测较差值,如表3所示)计算静态测量x分量单位权中误差μxs=±[PxsΔxΔx]/2n=±0.786/36=±0.15mm式中,Δx为第n基线重复基线x坐标分量闭合差值.计算静态测量x坐标平均中误差mxs=±μxs/Pxs=±μxs(8 + 1×D)2=±0.15×8.832 =±1.32mm表3 静态测量重复基线闭合差序号No1.x坐标观测值No2.x坐标观测值No1.y坐标观测值No2.y坐标观测值静态测量边长D/ km差值Δx/ mm差值Δy/ mmPxsΔxΔxPysΔyΔy1189. 217189. 220908. 973908. 9751. 125320. 1080. 048 2259. 154259. 152972. 123972. 1241. 103- 210. 0480. 012 3175. 720175. 721409. 179409. 1821. 312130. 0120. 104 4124. 738124. 736856. 862856. 8600. 850- 2- 20. 0510. 051 5277. 141277. 143655. 865655. 8620. 7762- 30. 0520. 117 6265. 073265. 070647. 877647. 8770. 598- 300. 1220 7219. 237219. 240678. 409678. 4100. 713310. 1190. 013 8175. 791175. 792921. 126921. 1230. 4792- 30. 0560. 125 9173. 478173. 476876. 678876. 6771. 003- 2- 10. 0490. 012 10197. 313197. 314996. 132996. 1350. 617130. 0130. 121 11300. 451300. 451712. 970712. 9720. 7650200. 052 12258. 397258. 399715. 106715. 1050. 7982- 10. 0520. 013 13247. 765247. 763859. 987859. 9870. 572- 200. 0540 14275. 264275. 265923. 474923. 4770. 635130. 0130. 121 15140. 344140. 344770. 290770. 2920. 6970200. 053 16180. 821180. 821878. 907878. 9040. 941- 1- 30. 0130. 11317139. 246139. 247978. 962978. 9620. 997100. 0120 18152. 928152. 927720. 731720. 7330. 998- 120. 0120. 049 D= 0.832km; [PxsΔxΔx]= 0.786; [PysΔyΔy]= 1.004注:x坐标分量已减2 497 000,y坐标分量已减514 000. (4)计算R T K测量x坐标平均中误差mxk由式(2)得mxk=±(m2dx-(m2xx)=±(11.332- 1.322)=±11.25mm(5)计算R T K测量x单位权中误差μxk根据权定义计算得μxk=mxk×Pxk=11.25×1/(10 + 1×d)2= 1.0mm(6)计算R T K测量点x坐标中误差mxkmxk=±μxk/Pxk=±1.0×(10 + 1×d)2=±C1×(a+b×d)mm(4)式中,C1为系数;a为R T K测量系统固定误差;b为R T K测量系统比例误差;d为流动站与基准站间作用距离.式(4)的结果说明这套仪器在本次约1km的R T K检定中,测量点x坐标分量测量精度与仪器标称精度一致.同理,可计算得到R T K测量点y坐标分量中误差myk=±1.1×(10 + 1×d)=±C2×(a+b×d)mm(5)由式(4),式(5)可得到R T K测量点平面点位精度mp=±mx2k+my2k=±C21+C22(a+b×d)(6)h坐标分量测量精度mhk=±1.1×(20 + 2×d)=±C3×(a+b×d)mm(7)3. RTK测量点位精度检定方法2假设仪器检定值是一组同精度的独立观测值,同时认为R T K检定场的静态测量坐标值不存在误差,将R T K测量所得点位坐标与检定场坐标进行比较,推导R T K测量精度检定公式.(下转第49页)332004年第12期测绘通报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和图3.图2 第30小时湖区图3 第70小时湖区洪水淹没范围洪水淹没范围根据本文分析和计算实例可知,用"体积法"来模拟洪水淹没范围是一个简便可行的办法.它不仅可应用于湖区洪水淹没范围模拟,而且也适合于江,河,水库等水利流域的洪水淹没范围模拟,也就是说它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 ] 向素玉,陈军.基于GIS城市洪水淹没模拟分析[J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 ,20(5).(上接第33页)(1)R T K测量点x坐标分量精度根据表2的Δx计算x坐标分量测量精度mxk=±[ΔxΔx]/n=±2 602/18=±12.0mm(8)(2)R T K测量点y坐标分量精度根据表2的Δy计算y坐标分量测量精度myk=±[ΔyΔy]/n=±3 010/18=±12.9mm(9)由式(8),式(9)可得到R T K平面点位精度mp=±mx2k+my2k=±17.6mm(3)R T K测量点h坐标分量精度同理,根据检定数据Δh计算h坐标分量精度mhk=±[ΔhΔh]/n=±11 889/18=±25.7mm(10)4.两种检定结果的差异方法1是假设每一组仪器检定值是不同精度的独立观测值,在公式推导时考虑了R T K检定场的建场误差.方法2是假设仪器检定值是一组同精度的独立观测值,同时认为R T K检定场的坐标值不存在误差.两种检定方法所得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检定结果是一致的,但第1种方法考虑了检定场的误差,公式推导更严密,检定结果更符合客观性.表4 两种检定结果比对表mmmxkmykmhk仪器标称精度±11. 0±11. 0±22. 0方法1±11. 1±12. 2±24. 4方法2±12. 0±12. 9±25. 7注:约1 km的检定结果.四,结论南宁GPS接收机标准检定场是设计用于对各种型号的GPS接收机进行静态,动态测量性能指标进行检定的场地,场地选埋是按照GPS规范要求进行,选择在无线电干扰小,无多路径效应,天线高度角小于10°的梧圩基线场,尽量避开了大的误差干扰源.从以上两种不同的推导来看,其检定结果与仪器的标称精度几乎一致,也说明了本文的检定原理和公式推导是正确的.。

rtk测量的基本步骤

rtk测量的基本步骤

rtk测量的基本步骤RTK测量(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为基础的高精度测量技术。

它结合了导航卫星系统和地面基站,实现实时的高精度测量。

RTK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基站设置、移动站设置、信号接收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分析。

一、准备工作进行RTK测量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选择合适的工作环境,避免遮挡物和干扰源对信号接收造成影响;清理测量设备和测点周围的遮挡物,以确保信号的正常接收。

二、基站设置在进行RTK测量时,首先需要设置一个作为基准点的基站。

基站负责接收卫星信号,并通过地面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给移动站。

基站需要放置在开阔的地方,避免遮挡物对信号接收造成干扰。

在设置基站时,需要注意设置基站的坐标系、高程系统、观测时长和观测间隔等参数。

三、移动站设置移动站是进行测量的移动设备,如测量杆、GPS接收器、测量软件等。

移动站需要设置接收基站传来的数据,以确定其位置。

在设置移动站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和高程系统,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移动站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如设置观测时长、观测间隔和数据存储等。

四、信号接收与处理在进行RTK测量时,移动站需要接收基站传来的卫星信号,并将其处理成可用的测量数据。

移动站通过内置的GPS接收器接收卫星信号,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给基站。

基站利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移动站的数据进行差分计算,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五、数据采集与分析在进行RTK测量过程中,移动站会采集一系列的测量数据,包括卫星观测数据、观测时间、坐标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专业的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测量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对测量点的定位、测量线的长度、测量面的面积等各种测量要素的计算和分析。

总结:RTK测量是一种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高精度测量技术。

其基本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基站设置、移动站设置、信号接收与处理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

rtk测量高程的原理

rtk测量高程的原理

rtk测量高程的原理RTK(Real-Time Kinematic)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地面或任何其他物体的高程。

它通过使用一个基准站和一个或多个流动站来实时测量物体的高程,并将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进行处理。

RTK测量技术是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和相关的地面测量仪器的组合使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RTK测量高程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RTK测量高程的原理主要涉及三个关键部分: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处理中心。

基准站是一个已知位置的固定测量点,通常位于需要测量的区域的边缘。

流动站则是指那些移动在测量区域内的测量设备。

数据处理中心是负责接收、处理和分析来自基准站和流动站的数据的地方。

首先,为了测量高程,必须确保基准站和流动站都能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信号。

卫星信号是GNSS系统发射的,并通过接收天线收集。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通常需要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信号。

基准站和流动站的接收机会收集到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可供测量的数据。

其次,在数据收集阶段,基准站和流动站会同时记录卫星的信号和接收时间。

这些数据被称为原始观测数据。

基准站将这些原始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波发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将原始观测数据与自身记录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并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旦流动站收集到了足够数量的原始观测数据,并完成了差分计算,它就可以将高程测量结果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会使用这些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获得更准确的高程数据。

处理的过程包括对观测数据进行滤波、辅助数据的引入以及其他一些修正。

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最终的测量结果将被发送回流动站,并显示在测量设备的显示屏上。

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传送给其他有关方面,如测量员或工程师。

RTK测量高程的方法在地理测量、土地建设和工程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这种测量方法可以提供高精度和实时的测量结果,因此在需要精确高程数据的项目中非常有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测量城市地区的地形,以确定污水管道或给水管道的坡度。

RTK1

RTK1

5、检校另外的已知点,到另外的已知点上按“A”测量,对比已知点有无问题。确定正确后执行别的操作。
6、到达第二个已知点,需要校正时,重复第三步。
特别注意:此种方法只适用于在一条线路上提供了较多的已知点,或是在一个小区域作业时用到,并且距离不宜太长;
因为一个已知点是不能控制坐标系旋转的,所以在实际作业过程事先需对本地区采用单点校正后的精度先行确认。
一个已知点求取方法
当我们到一个新的测区时,首选要做的工作就是得到我们坐标转换参数,在电力及石油行业,一般都是用一个点来求取参数,当线路到达下一已知点时,重新校正新的已知点。
1、基站架设在未知点或已知点;
进入工程之星,将手薄联通移动站主机,确认一切工作正常;
2、新建工程 (输入作业名、输入坐标系、输入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
选择基站架设在未知点 (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点坐标、仪器高)
注: a.S82系列基站仪器高为点到主机橡胶圈的斜高
b.S86系列基站仪器高为点到测高片的斜高
c. 南方所有型号的移动站高推荐使用杆高,高度为实际杆的高度
4、输完已知坐标后,点击“校正”, 将移动站气泡对中后,点击“确定”
"工程"->"新建"->输入作业名->"ok">选择坐标系->"下一步"->输入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确定"
3、到一个已知点上,操作校正校导
工具->校正向导->
①基站架设在已知点时 源自选择基站架设在已知点(输入当前基准站的已知点坐标、仪器高)
②基站架设在未知点时
当校正完一个后再到第二个点时,发现测量出的第二个坐标与已知坐标超出我们作业的精度要求时,需放弃使用该校正方法,采用两点或两点以上进行校正。

华测RTK-1

华测RTK-1

二、参考站的设置要求
点位要求: 1) 参考站的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 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 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2)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o; 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 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 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放样测量 :将设计方案放样到实地。
RTK的测量距离
由于RTK 数据链的传播限制和定位精度要求, RTK 测量一般不超过10km。各等级测量要求可 按4.1 的测量计算某个测区的最长流动站距离。 但在中小比例尺测图时,在等高距大于2米时, 可将测距放宽至不大于15km。当等高距小于2 米时,应不大于10 公里。
基准站
流动站
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1)仪器安装连接(基准站)
下载数据
接卫星双频天线
接手簿或电台 一口多COM1
接主机
接发射天线 接电源
基准站可以架设在已知点上,也可以架设在 未知点上。
发射天线 4m
电源
电台
主机
仪器安装连接(流动站)
接电台接收天线
接卫星双频天线
接手簿
卫星双频天线
2m碳纤对中杆
四、RTK 作业
RTK观测期间的作业要求: 不得在天线附近50 米内使用电台,10 米内 使用对讲机。
在流动站作业时,接收机天线姿态要尽量保 持垂直(流动杆放稳、放直)。一定的斜倾 度,将会产生很大的点位偏移误差。如当天 线高2m,倾斜10°时,定位精度可影响 3.47cm。 ⊿S=20*sin10=3.47cm
一、RTK测量准备
测区内欲用作参考站的控制点应首先进行图 上设计,分析RTK 链的覆盖范围。如果某处 距控制点过远,应加测高等级控制点,再进 行RTK 测量。 当测区内有GPS永久性跟踪站、国家A 或B 级网点、GPS 地壳形变监测点时,应首先选 用作参考站点。

科力达天行 1 RTK 测量系统 使用手册说明书

科力达天行 1 RTK 测量系统 使用手册说明书

广东科力达天行1RTK测量系统使用手册广东科力达仪器有限公司目录目录 (1)第一章概述 (1)§1.1引言 (1)§1.2产品功能及亮点 (1)第二章天行1测量系统介绍 (3)§2.1整体介绍 (3)§2.2天行1主机介绍 (4)§2.2.1主机外型 (4)§2.2.2结构与接口 (5)§2.2.3按键和指示灯 (6)§2.2.4天行1按键功能介绍 (7)§2.3手簿介绍 (11)§2.3.2键盘及功能介绍 (11)§2.3.1手簿外观 (12)§2.4.2蓝牙连接 (13)§2.5主机配件介绍 (15)§2.5.1仪器箱 (15)§2.5.2电池及充电器 (15)§2.5.3差分电台天线 (16)§2.5.4数据线 (17)§2.5.5其他配件 (17)第三章仪器架设与配置 (17)§3.1静态作业 (17)§3.2RTK作业(外置电台1+1模式) (20)§3.2.1外置电台基准站架设 (20)§3.2.2启动基准站 (21)§3.2.3架设移动站 (23)§3.2.4设置移动站 (24)§3.3RTK作业(内置电台1+1模式) (26)§3.3.1内置电台基站架设 (26)§3.3.2启动基准站 (26)§3.3.3架设移动站 (28)§3.3.4设置移动站 (29)§3.3RTK作业(网络1+1模式) (32)§3.3.1基准站和移动站的架设 (32)§3.3.2基准站设置 (32)§3.3.3移动站设置 (34)§3.4RTK作业(网络CORS模式) (37)§3.4.1移动站的架设 (37)§3.4.2移动站设置 (37)第四章常见功能使用 (41)§4.1点测量 (41)§4.2点放样 (42)§4.3成果数据导出 (45)§4.4惯导功能使用 (46)§4.5WebUI网页配置 (48)§4.6固件升级 (49)4.6.1数据线升级 (49)4.6.2WebUI网页升级 (50)4.6.3工程之星在线升级 (52)§4.7天线高量取方式 (53)附录A天行1测量系统技术指标 (54)附录B H6手簿技术指标 (56)附录C联系方式 (58)第一章概述阅读本章,您可以简单了解科力达公司及天行1测量系统§1.1引言欢迎使用广东科力达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南方GPRS测量RTK(1+1)简易使用手册

南方GPRS测量RTK(1+1)简易使用手册

RTK(1+1)简易使用手册RTK由两部分组成:基准站部分和移动站部分。

其操作步骤是先启动基准站,后进行移动站操作,最后用USB数据线或SD存储卡将所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电脑上。

基准站部分1)基准站安装1.在基准站架设点上安置脚架,安装上基座,再将基准站主机用连接器安置于基座之上,对中整平(如架在未知点上,则大致整平即可)。

注意:基准站架设点可以架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这两种架法都可以使用,但在校正参数时操作步骤有所差异.2. 安置发射天线和电台,将发射天线用连接器安置在另一脚架上,将电台挂在脚架的一侧,用发射天线电缆接在电台上,再用电源电缆将主机、电台和蓄电池接好,注意电源的正负极正确(红正黑负)。

注意:主机和电台上的接口都是唯一的,在接线时必须红点对红点,拔出连线接头时一定要捏紧线头部位,不可直接握住连线强行拨出。

2)主机操作1.打开主机轻按电源键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大于5颗,PDOP值小于3时,基准站会自动启动。

主机发射后,电台STA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表明基准站开始正常工作。

2.打开电台在打开主机后,打开电台。

轻按电台上的“ON/OFF”按钮打开电台.注意:为了让主机能搜索到多数量卫星和高质量卫星,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周围视野开阔,避免在截止高度角15度以内有大型建筑物;避免附近有干扰源,如高压线、变压器和发射塔等;不要有大面积水域;为了让基准站差分信号能传播的更远,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的位置。

移动站部分1)移动站安装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底部,同时将手簿使用托架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主机与手簿操作1.打开主机轻按电源键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2.打开手簿按住开机键至少1秒,即可打开。

3)工程之星软件操作1.启动工程之星软件,用光笔双击手簿桌面上“EGStar”,即可启动工程之星3.0。

rtk测量

rtk测量

rtk测量
RTK测量是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用于精确测量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三维坐标。

RTK是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的缩写,它采用移动式GPS接收器和一个基准站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RTK测量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的原理是通过基准站和移动式接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来获取移动式接收器的准确位置。

基准站是一个已知位置坐标的接收器,它接收到来自卫星的导航信号并记录它们的时间信息。

移动式接收器也接收卫星信号,并通过与基准站的通信,来校正其自身的测量误差,从而得出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RTK测量的精度通常可以达到厘米级别,甚至更高。

这使得RTK测量在土地测量、建筑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土地测量中,RTK测量可以提供精确的边界测量和地形数据,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决策。

RTK测量的使用还有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RTK测量需要基准站和移动式接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因此在没有通信设施或通信受限的地区,RTK测量可能无法实现。

此外,RTK测量对于大规模测量任务可能会变得非常昂贵,因为每个测量点都需要一个基准站。

总的来说,RTK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任务中。

通过使用RTK测量,我们可以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RTK测量在未来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RTK测量实验报告-测量-RTK

RTK测量实验报告-测量-RTK

RTK测量实验报告|测量|RTK实验一:RTK(电台模式)一实验过程(1)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的设置1、启动手簿上的蓝牙;2、建立文件并进行命名;3、手簿与基准站进行连接;4、对基准站进行参数设置;5、启动基准站;6、对流动站进行类似的连接于设置;(2)GPS-RTK数据采集方法及过程1、用手簿进行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的设置;2、完成手簿与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连接之后就可进行GPS-RTK测量工作了;3、选主菜单上的“测量”,选择RTK,选择“测量点”,就可以进行单点测量,在进行单点测量时,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精度,若长时间搜索精度还是在浮动,则说明该点无法卫星接收情况较差,无法测出。

4、选择“放样”,就可以对已知点坐标进行放样,根据手簿的提示移动流动站,直到找到所需点为止。

二实验数据实验二:RTK(GPRS模式)一实验过程:用电台发射时,基准站和流动站之前的数据通讯是通过电台来完成的,基准站电台把基站数据调制后以载波方式发出,流动站电台接收载波数据后解调。

而GPRS方式作业时数据是通过公网传输的,基准站和流动站各需要一张开通了网络功能的SIM卡,作业时基站和流动站分别通过SIM卡连接上INTERNET网络,然后流动站需要输入基准站的IP地址,经由INTERNET网通过IP地址来访问基准站以获取基站数据。

将RTK设置好后,采集测量区域周边的三个角坐标,进行点校正。

点校正后进行点的测量二实验结果:三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1)卫星星历误差,卫星星历误差实际上就是卫星位置的确定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数量及精度.(2)接收机钟误差,减弱方法是的把每一个观测时刻接收机差当作一个独立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3)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4)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5)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四实验对比通过三次实验对十个点的坐标测量,发现数值之间相差很大,在第二、三实验时都应该进行点校正,而没有经过点校正,所以误差很大实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做实验过程中,步骤都是听老师的,自己完全没有头绪,不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但是老师很耐心的回答我们的每一个问题,在教授步骤时也会给我们讲解原理,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知识理解完全不够,但是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实用参考]RTK测量使用方法

[实用参考]RTK测量使用方法

实用参考RTK测量使用方法RTK测量使用方法一、介绍⑴简介RTK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技术,通过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和实时差分技术,实现对地面点的精确测量。

本文档旨在介绍RTK测量的使用方法,帮助用户正确使用和操作RTK测量设备。

⑵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需要进行精确测量的各类工程项目,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测绘工程等领域。

通过正确使用RTK测量设备,用户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准确性。

二、使用准备⑴设备准备在使用RTK测量前,需要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测量仪器、天线、接收器等。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充电或更换电池。

⑵工具准备除了测量设备外,还需准备一些配套工具,如三脚架、测量棒、数据传输线等。

确保工具的使用和操作都符合相关要求,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三、操作步骤⑴设备设置通过设备界面或操作菜单,设置测量参数,包括测量模式、坐标系统、误差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并进行设置。

⑵基站设置如果使用RTK测量系统,需要设置一个基站以提供参考数据。

确定基站位置,并设置基站参数,如坐标、高程等。

⑶接收信号打开接收器,接收卫星信号。

根据设备的指示,调整天线以获得最佳信号质量。

确保设备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才能进行测量。

⑷进行测量选取目标点进行测量。

按照设备的操作指南,将设备对准目标点,并触发测量。

等待测量结果的显示,并进行记录。

四、数据处理⑴数据导出将测量数据导出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⑵数据处理使用相关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据筛选、剔除误差、计算坐标等操作,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五、安全注意事项⑴在进行测量操作前,应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性,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⑵使用和操作RTK测量设备时,需要按照设备的说明书进行,避免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错误。

⑶在进行测量时,应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操作,如大风、雨雪等,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人员的安全。

RTK测量基本操作步骤测量人必备(共42张PPT)

RTK测量基本操作步骤测量人必备(共42张PPT)

五、参数设置---新建工程
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 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 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 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 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 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 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 (未启用可以不填写), 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
五、参数设置---作业文件名
五、参数设置---椭球设置
以选取某个中桩的横断面进行放样
,如图,我们放样的是中桩为120的 横断面.图中的直线段就是该横断面 的法线延长线,这样我们就可以 非常方便的放样这个横断面上 的点.
十一、断面测量
在线路放样功能界面下,我 们既可以放样,同时也可以
进行纵横断面的测量,横断面 的测量可以在断面放样中完
成,纵断面测量只要保持在 线路上测量就可以进行.当
设置属性:可以设置属性。
横断面法线延长线长度:设置横断面法线延长线的长度,默认值是30m。
十一、断面测量
首先点击线路放样主界面中的 “断面文件”按钮,然后选择断面 文件
当我们在设计线路的时候,
软件会自动计算每一个中桩以 及计算桩的切线方位角,并生成 横断面文件,文件格式为*.tdm.
选择了文件之后,我们就可
交点模式是目前普遍 使用的道路设计方式。用 户只需输入线路曲线交点 的坐标以及相应路线的缓 曲长、半径、里程等信息 ,就可以得到要素点、加 桩点、线路点的坐标,以 及直观的图形显示,从而 可以方便的进行线路的放 样等测量工作。
十、线路放样----交点模式
如果要对某个标志点或加桩点进行放样,就按“点放样”按钮,进入点放样模式。 在10度截止高度角以上的空间部应没有障碍物; 十、线路放样----交点模式 用户只需输入线路曲线交点的坐标以及相应路线的缓曲长、半径、里程等信息,就可以得到要素点、加桩点、线路点的坐标,以及直观的图 形显示,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线路的放样等测量工作。 横断面法线延长线长度:设置横断面法线延长线的长度,默认值是30m。 十、线路放样----线路设置 一、RTK可以做什么? 根据线路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要素按照软件菜单提示录入后,软件按要求计算出线路点坐标和图形。 用户如果在树木等对电磁传播影响较大的物体下设站,当接收机工作时,接收的卫星信号将产生畸变,影响RTK的差分质量,使得移动站很 难FIXED。 当然纵横断面测量之后,需要进行格式转换才能得到我们常用的格式 三、注意事项------基准站架设 十、线路放样----交点模式 北方向、线方向:线路放样和点放样两种方向指示模式的互相切换。 点击 “图形绘制”按钮,看到道路的计算后绘制的图形 基准站架设的好坏,将影响移动站工作的速度,并对移动站测量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用户注意使观测站位置具有以下条件: 十、线路放样----交点模式 四、仪器的连接---移动站 范围设置:用来设置放样的起始里程和终点里程,当前点不在此范围内时,不会计算偏距和里程,会提示不在线路范围内。 显示加桩点:如果选择了就在图中显示所有的加桩点。 用户只需输入线路曲线交点的坐标以及相应路线的缓曲长、半径、里程等信息,就可以得到要素点、加桩点、线路点的坐标,以及直观的图 形显示,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线路的放样等测量工作。

2024年度-干货最新rtk测量仪器使用教程

2024年度-干货最新rtk测量仪器使用教程
载波相位观测
RTK技术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相较于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 值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5
RTK系统组成
01
GPS接收设备
包括基准站接收机和移动站接 收机,用于接收GPS卫星信号

02
数据传输设备
用于实现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 的实时数据传输,通常采用无
线电或网络通讯方式。
03
格式转换
提供数据格式转换功能,可将不 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 ,便于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17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专业数据处理软件
推荐使用专业的RTK数据处理软件,如Trimble Business Center、南方测绘数 据处理软件等,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满足用户的各种 需求。
25
日常维护与保养建议
清洁保养
定期清洁仪器表面和内部,避免灰尘和 污垢影响性能。
电池维护
定期充电和放电,保持电池活性,延长 使用寿命。
存放环境
将仪器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 中,远离磁场和高温。
软件更新
及时升级仪器固件和软件,以获取最新 功能和性能优化。
26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无法开机
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尝试更换电池或充电

定位精度差
检查天线连接是否松动 ,确保接收卫星信号良 好;重新设置仪器参数
或进行校准。
数据传输异常
其他故障
检查数据线连接是否稳 定,尝试更换数据线或
重新连接。
27
如遇到其他故障,建议 联系厂家或专业维修人
员进行诊断和维修。
THANKS
28
的精准导航。
22

RTK测量误差分析

RTK测量误差分析

RTK测量误差分析RTK测量的概述RTK测量(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高精度、实时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测绘、导航等领域。

RTK测量通过与基准站进行实时通信,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如GPS、伽利略、北斗等)提供的信号来获取高精度的三维测量结果。

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RTK测量具有快速、精确、实时等优势,因此在现代测量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RTK测量原理及基本步骤RTK测量依赖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其中最常用的是GPS 卫星系统。

RTK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接收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基准站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来估计接收器的位置。

具体而言,RTK测量分为基准站和移动接收器两个部分。

基准站是一个已知位置的测量仪器,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处理获取到的信号数据,测量出精确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作为参考值提供给移动接收器。

移动接收器是用于进行测量的设备,安装在需要进行测量的物体或位置上。

移动接收器通过接收同样的卫星信号并处理获取到的数据,与基准站进行实时通信,以获取和基准站的差异,从而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

RTK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基准站、设置移动接收器、进行实时差分处理和获取高精度测量结果。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建立基准站,并确保其已经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信号。

同时,需要设置移动接收器,并确保其与基准站实时通信。

接下来,通过实时差分处理,将基准站的测量结果与移动接收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和校正,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最后,移动接收器将获得的高精度测量结果输出,供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

总结起来,RTK测量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结合基准站和移动接收器的通信与数据处理,实现了高精度、实时的测量。

这项测量技术在地理测量、测绘、导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高精度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基础数据,推动了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RTK测量误差来源RTK测量中存在多种误差来源,这些误差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1 动态RTK测量和静态GPS测量的精度比较

1 动态RTK测量和静态GPS测量的精度比较

第一章绪论1.1概述GPS定位在测量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近年来,GPS接收机的小型化、小功耗给其应用于测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软件方面,GPS的基线解算、平差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都促使GPS在测量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尤其近几年,动态GPS(RTK)的出现,使测量工程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人员的投入,这些方面充分体现了GPS技术较常规技术的优越性。

尽管动态GPS(RTK)的出现,使观测时间缩短,人员投入减少,并且不受网形和通视等条件的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动态GPS(RTK)测量没有静态GPS测量的同步环、异步环及附合线路等约束条件,它是以基准站为中心呈放射状,以支点形式分布的散点,从而无法直接衡量其观测精度。

因此,作为新生事物的动态GPS(RTK)测量在实际生产中的精度成为测量界关注的重点。

为了探求动态GPS(RTK)测量的精度,我分析和研究了动态GPS(RTK)测量的各种资料及其观测方法,同时对其进行了实测对比和研究。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动态GPS(RTK)测量的精度有了一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观测精度和工作效率。

1.2 RTK技术的应用现状现阶段的RTK技术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很多的应用都属于尝试性的,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探讨1.2.1施工放样自从GPS差分定位技术出现以后,就有了针对施工放样的测量方法。

GPS实时动态差分测量的实时性正是针对施工放样而设计的,RTK技术是实时动态差分测量的进一步发展,它的服务对象仍然是工程施工放样。

RTK技术的出现,使得GPS测量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近年来,RTK测量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用于道路中线及边线的施工放样,同时还用于挖填土方的测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各类管线放样施工中,RTK技术也表现出其绝对优势,如在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中,RTK测量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在环渤海石油开发中,海底电缆及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的铺设也都采用了RTK放样方法。

RTK测量规范1

RTK测量规范1

乐清市雁荡旅游职业学校GPS-RTK控制技术总结乐清市大地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9月目录1 范围 (III)2 引用标准 (III)3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III)4 GPS-RTK测量技术要求............................................................ I V5 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 (V)6 基准站的点位及观测技术要求 (V)7 流动站的点位及观测技术要求 (5)8 GPS-RTK测量操作方法............................................................ V I9 外业观测记录和成果输出 ......................................................... V I 附录(资料性的附录)同一基准站两次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 (7)1 范围本次控制测量位于乐清市雁荡镇田东村。

2 引用标准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JJF 1118-2004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CJJ8-99 城市测量规范CH 1002-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3-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DB33/T 552-2005《1:500 1:1000 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ZCB001-2005《浙江省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产品检验规定和质量评定》3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3.1 坐标系统3.1.1 GPS-RTK测量采用WGS-84系统,当RTK测量要求提供其它坐标系成果(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地方独立坐标系统必须与浙江省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相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TK测量
一、RTK的技术概述:
实时动态(RTK)测量系统,是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 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

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 测量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1 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 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

在用户站上,GPS 接收机在接收GPS 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

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 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

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的功能。

图1 RTK作业模式示意图
二、RTK日常检验与维护:
RTK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有损坏的可能,一般的检验步骤如下:
1、将基站架设在空旷无干扰的场地。

2、移动站开机,连接到基站,手薄显示固定解。

3、移动站架设在一个已知点上,然后校正仪器。

4、将移动站移动到另外一个已知点,测得此已知点的坐标、高程,与该点的已知坐标和高程对比,得到其误差。

5、如果误差较大,则再次校正、测量、对比,通过第二验证,误差还未达到规范要求内,证明仪器有损坏,应立即将仪器送到专业的测绘公司修理、校正,校正好以后再继续使用。

三、RTK静态测量:
1、RTK静态测量主要用于导线测量和导线复测,使用RTK进行导线测量比传统全站仪、经纬仪导线测量有以下优点:
通视要求低。

全站仪等仪器在导线测量中,导线点间必须良好通视,人为误差较大等。

测站距离远。

RTK静态测量模式,在15 km 范围内,其定位精度可达1~2 cm。

测量效率高。

RTK静态测量模式时,三台仪器每站测量一点,四台仪器每站测量两点,以此类推,提高了测量效率。

2、RTK静态测量的步骤如下:
①导线点的布设。

RTK导线点布设,导线点附近应无高压线、信号塔等电磁干扰。

导线点间距应相等,差距不能过大。

导线应连接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以正三角形最好,三角形最大内角不宜大于120°,不宜小于30°。

②测量过程。

A将仪器架设在已知导线点上(至少三台仪器、三个已知导线
点)。

B分别对中整平。

C测量仪器高,用钢卷尺测量导线点到仪器测高片斜距,记录在测量日志上。

D各仪器架设完成后,开机将仪器调成静态模式后关机。

E 一人负责通知其他人,将各自仪器同时开机,将开机时间记录在测量日志上。

F 测量时间在5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到,通知关闭机器,将关闭时间记录在测量日志上。

G需要移动的仪器,装箱移动到下一点,架设测量。

测量记录表如下表:
静态测量记录表:
③数据录入:数据录入有专门的录入软件,南方测绘公司的“仪器之星”、“H86助手”等,都是专门的录入软件。

根据软件提示,将数据录入到电脑上,以备平差处理。

④平差处理:平差处理是将静态数据导入到专门的结算软件,通过软件将导线点坐标及高程平差处理。

“GPS数据处理”软件是南方测绘公司的平差软件。

四、RTK手薄的使用:
1、RTK手薄与移动站的连接:
手薄与移动站通过蓝牙进行连接,在手薄的控制面板中有蓝牙设置,在蓝牙设备中选择移动站编号的蓝牙,设置一个端口号,然后连接成功使用。

2、建立项目:
①每到一个新的工程项目,必须先在手薄中建立相应的工程项目。

如图在工程选项中,输入该项目名称。

②进入参数设置向导,进行坐标系、天线高、存储等设置。

如图:
3、采集七参数:
七参数指的是GPS测量坐标系和施工测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七参数计算时至少需要三个公共的控制点。

七参数的控制范围可以达到10公里左右。

七参数的基本项在包括:三个平移参数、三个旋转参数和一个比例尺因子,需要三个已知点和其对应的大地坐标才能计算出。

4、坐标输入:
坐标信息存储在坐标管理库当中,打开坐标管理库进行增加、删除、编辑等坐标的相关操作。

如下图:
5、道路设计:
“道路设计”功能是道路图形设计的简单工具,即根据线路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要素按照软件菜单提示录入后,软件按要求计算出线路点坐标和图形。

道路设计菜单包括两种道路设计模式:元素模式和交点模式。

如下图所示:
交点模式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道路设计方式。

用户只需输入线路曲线交点的坐标以及相应路线的缓曲长、半径、里程等信息,就可以得到要素点、加桩点、线路点的坐标,以及直观的图形显示,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线路的放样等测量工作。

五、道路放样、点放样:
1、点放样:
点击测量选项,进入放样屏幕,选择目标,打开点放样坐标库,选择放样点,根据仪器提示开始放样。

如下图:
2、道路放样:
点击测量选项,进入道路放样,点击“目标”按钮,通过“打开”按钮,选择一个已经设计好的线路文件,根据仪器提示开始放样。

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