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第四章)

儿科护理学(第四章)
(五)预防疾病和意外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三、婴儿期保健
4个月以内, 鼓励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应选配方奶粉。4个月后开始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 由一种到多种, 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添加辅助食品时应注意观察婴儿的食欲及消化功能, 防止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
(一)合理喂养
(1)卫生: 每日早晚应给婴儿部分擦洗。(2)衣着: 婴儿衣服应简单、宽松,以便于穿脱和四肢活动,且应少接缝,以避免摩擦皮肤。衣服不宜用纽扣,宜用带子代替,以免婴儿误食或误吸。(3)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婴儿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婴儿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6个月前每天睡15~20小时,1岁时每天睡15~16小时。睡觉时,通常侧卧是最安全和舒适的。侧卧时要注意两侧经常更换,以免面部或头部变形。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六、学龄期保健
做好智力开发与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展心理、生理卫生教育, 避免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的发生。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六、学龄期保健
学龄儿童不适应上学是此期的常见问题, 表现为焦虑、恐惧或拒绝上学。家长一定要查明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同时, 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 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生活。
(二)日常护理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三、婴儿期保健
婴儿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 为保证婴儿健康成长, 必须切实按照计划免疫程序, 为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 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同时, 要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及时纠正, 以预防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症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意外事故是婴儿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包括异物吸入、窒息、中毒、烧伤和烫伤、溺水、跌伤等, 应注意防护。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家庭、社会等与儿童健康有关的事宜,以及给予儿童最佳护理的专业学科。

从学科的范围而言,儿科护理学的研究范围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科基础理论:主要学习婴儿和儿童的发育生理、毒理、营养、内科疾病及其手术的护理理论基础,以及现行的儿科诊疗护理及处理急危重病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熟悉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护理知识。

二、儿科护理技术:指教学生运用儿科护理理论及技术对儿童护理,培训护士能够满足儿童的健康需求。

儿科护理技术的内容涉及婴儿生命征象监测、护理疾病、急重病等技术服务。

三、社会儿科护理:主要学习家庭、转归和特定疾病预防、社会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了解家庭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对孩子和家庭学习及社会资源平衡及管理能力。

四、临床儿科护理:学习教师是诊断护理、护理技能、临床技能、病例研究、质量管理等护理相关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以正确的护理态度对待儿童的疾病和情况。

五、跨学科儿科护理:注重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社会学、心理学、统计方法等多学科的了解,让学生熟悉儿童疾病的有效处理、发病趋势和护理的创新,强化学生的儿科护理的综合能力。

总之,儿科护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儿科基础理论、儿科护理技术、社会儿科护理、临床儿科护理和跨学科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熟悉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了解小儿患病的特点及其护理的一般原则 能与不同年龄的患儿进行语言和非语言沟通
LOGO
章节目录
1
儿科护理的发展势趋
2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3
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原则
4
儿科护士的素质
LOGO
第一节:儿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一、概念、任务和服务对象
免疫特点:小儿非特异性免疫不足, 特异性免疫未成熟,特点是产生抗体 的能力较差,但可从母体获得IgG抗体 (被动免疫),故出生后6个月内患某 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婴儿在6个月以 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患感染 的发生率增加。
心理特点:①心理应对能力较差;②心 理发展受环境影响大;③心理发展是连 续不断的。
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 科学
儿科护理的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 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 性的护理,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 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 水平。
儿科护理服务的对象,国家有明确的规定,是从出生 至满14周岁的小儿。
能力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 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 乏自我识别能力。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
LOGO
五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减慢,智能发育进一步加快,求
知欲强,好问,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仍差。应加强早期 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入学做好 准备。

实用儿科护理学

实用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是关于对儿童进行全面护理和管理的学科,涉及到医疗、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儿科护理学内容:
1. 发育阶段了解: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以便提供相应的护理。

2. 常见疾病护理: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掌握相应的护理方法和处理技巧。

3. 喂养护理: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指导和护理,确保儿童获得充分的营养。

4.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预防接种:指导家长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供相关知识和接种建议,帮助家长合理安排接种计划。

6. 心理护理: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温馨、友善的护理环境,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7. 家庭护理指导:向家长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包括疾病护理、日常护理、安全防护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儿童。

8. 急救护理:培训护理人员和家长进行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处理。

9. 围手术期护理:对儿童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

以上内容是儿科护理学中的一些实用内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可以提高对儿童的护理水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儿科总结名词解释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6、生长:是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

7、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8、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9、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

10、补授法:指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

11、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母乳的方法。

12、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13、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14、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15、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慢37-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16、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7、呼吸暂停:如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伴有心率减慢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18、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

19、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20、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

21、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22、闭锁肺: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

23、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发育和疾病的科学学科。

在儿科护理学领域,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1. 婴儿:一般指出生后一个月到一岁的儿童,也称为婴幼儿或婴儿期。

2. 儿童:一般指年龄在1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包括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3. 新生儿: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也称为初生儿。

4. 儿科护理师:专门从事儿童护理工作的护理专业人员,负责儿童的护理、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

5. 婴儿湿疹:一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病,主要发生在面部、手臂弯曲部位,呈现红肿、起皮、瘙痒的症状。

6. 小儿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儿童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和全身疲倦。

7. 儿童发育评估:通过测量、观察和评估儿童身体、智力和社会功能的方法,了解儿童的发育水平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8. 儿童心理疾病:指儿童发生的精神心理障碍和问题,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9. 儿童营养不良:儿童由于饮食不均衡、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营养状况不良,表现为生长迟缓、贫血、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10. 儿童预防接种: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和流行性疾病的发生。

以上是关于儿科护理学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健康、发育和疾病相关的知识,提高儿童护理水平,确保儿童获得更好的健康成长。

《儿科护理学》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ppt课件
以0-1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关注其生理、 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护理内容的广泛性
涉及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临床护理、 康复护理等多个领域。
护理技能的独特性
儿科护士需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儿 童心理护理、儿童用药管理等特殊技能。
儿科护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儿科护理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关注儿童 的健康问题,提出了一些朴素的
定义
01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离正常
轨道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发生率
02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在儿童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近年来
呈现上升趋势。
影响
03
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习、社
交和家庭功能的障碍。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措施
01
02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包括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 抑郁症等。
语言与认知发展
儿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迅速 发展,从简单模仿到复杂表达 和交流。
心理发展评估方法
包括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 测验法等多种方法,用于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和特点。
03
儿童常见疾病及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及护理
0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观 察病情变化等。
急性支气管炎
其他评估方法
包括胸围、腹围、上臀围等测量指 标,以及牙齿发育、囟门闭合等观 察指标。
儿童心理发展及评估
运动能力发展
儿童运动能力逐渐提高,从粗 大运动到精细运动,从无意识 运动到有意识运动。
社会性与情感发展
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相处,建 立社会关系,表达和控制情感。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2.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加小儿的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3.儿科护理学范围: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4.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8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妊娠早期,12周.是小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流产或先天畸形的高发期.妊娠中期,13至28周.肺泡结构基本完善.妊娠晚期,29至40周.肌肉脂肪的累积.5.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死亡率最高.6.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头长占身长的1/个月以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7.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防病是保健重点.8.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加强早期教育9.学龄期: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姿势.10.青春期: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第二个生长高峰.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11.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相对比成人多,但胃肠消化功能不成熟.12.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六个月后降低,到6-7岁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IgM浓度低,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13.缺乏维生素D,婴儿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症;肺炎球菌,婴儿支气管肺炎,成人大叶性肺炎.14.起病急、来势凶、缺乏局限能力易发败血症,后遗症较成人少.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孕母情况④营养⑤生活环境⑥疾病和药物.3.追赶生长:通常2岁以内的小儿,疾病痊愈后,如营养充足,会出现“追赶生长”,即小儿身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4.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派出胎粪,体重可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5.新生儿平均体重 3kg 体重公式:1-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月龄 0.7kg. 7-12月:体重kg= 6kg + 月龄 0.25kg.2-12岁:体重kg= 年龄 2 + 8kg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液体的总重量.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6.身高: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到2岁时约85cm 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 = 年龄 7 + 77cm坐高: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中点:出生,脐上.两岁,脐下.6岁,脐与耻骨联合之间.15岁,耻骨联合上缘7.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和颅骨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相对较大约33-34cm,1岁时46cm,2岁时约为48cm.较小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8.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32cm,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9.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圈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营养良好.小于,营养不良.10.头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前囟约,岁时闭合,不迟于2岁.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等.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至迟约生后6-8周闭合.11.脊柱:3个月,颈椎前凸.6个月,胸椎后凸.1岁,腰椎前凸.6-7岁,韧带发育12.长骨的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1.骨龄落后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肾小管酸中毒等;骨龄超前见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3.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为月龄减4~6,12个月未出牙视为异常,6岁左右开始出第1颗恒牙即第一磨牙.12岁左右出第2磨牙.14.神经系统的发育:胎儿时发育最早,出生时脑重1500g,成人的25%,7岁时接近成人.4岁时神经纤维鞘化完成.脊髓下端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移至第一腰椎,出生时小儿即有觅食、吸允、吞咽、拥抱、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小儿出生后2周左右即可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第三章儿童保健1.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2.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患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产生的抗体,在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4.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有:①结核②脊髓灰质炎③麻疹④百日咳⑤白喉⑥破伤风⑦乙型脑炎5.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后剩余药液应废弃,活疫苗应烧毁;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种其他活疫苗或死疫苗;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应及时记录,避免重接、漏接,未接种者必要时进行补种.6.常用疫苗接种方法及时间7.预防接种需严格掌握禁忌症:急性传染病、慢病急发作,过敏和免疫皆为禁忌症;发热和腹泻,禁服脊灰症;神经家族史,忌打百日咳.8.预防接种的反应:一般反应:⑴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热痛,有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2.5cm以下为弱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一般持续2∽3天.⑵全身反应: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以下弱反应,中等反应,℃以上强反应.潜伏期5-7天后体温上升.头晕、恶心呕吐、腹泻.9.异常反应:①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1000肾上腺素、过敏性皮疹抗组胺药②晕厥③全身感染.第四章儿童营养1.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1岁以内55kcal/kg.7岁,44kcal/kg.12岁,30kcal/kg、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所需、排泄消耗.总能量:1岁以内110kcal/kg,每增加3岁减去10kcal/kg.15岁,60kcal/kg 1kcal≈2..三大产能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脂溶性维生素可储存于体内,易造成中毒.人体的微量元素:铁、铜、碘、氟.4.水:婴儿每日150ml/kg,每3岁减少25ml/kg.成人40-45ml/kg.5.乳汁成分:蛋白质,乳清蛋白为主,与酪蛋白比4:1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婴儿髓鞘形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初乳: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内含脂肪少而以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质为主,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过渡乳:6~10天的乳汁,总量增多,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和矿物质逐渐减少. 成熟乳:11天~9个月的乳汁,总量达到高峰每天可达700~1000ml,但蛋白质更少. 晚乳:10个月以后.6.母乳喂养的优点:①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②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③母乳新鲜无污染④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及身体健康⑤母乳喂养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机会.⑥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使乳母孕期贮存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提醒恢复至孕前状态.7.婴儿乳量充足的表现:每次哺乳时能听到咽乳声,喂后能安静入睡,每天有1次量多或少量多次的软便,十余次小便,体重按正常速度增加.8.糖4kcal 婴儿能量110kcal/kg 需水量150ml/kg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选用合适的奶嘴,测试乳液的温度,避免空气的吸入,加强食具卫生,及时调整乳量.鲜牛乳需经稀释、加糖、煮沸.酪蛋白为主、甲型乳糖、矿物质较多9..一般生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每天乳量达1000ml或每次哺乳量超过200ml时应添加辅食,断奶时间一般在生后10~12个月,不超过1岁半.添加原则:1.添加方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粗到细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2.添加时机:应是小儿身体健康时.3.食物质量:食物应单独制作.4.注意观察:小儿的大便有无异常,掌握其消化情况.添加目的: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利于食物性状的转换,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等渗性脱水表现:轻度: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稍干燥,眼窝前囟轻度凹陷,有眼泪,尿量略减少,无周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以下中度:烦躁或萎靡,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干燥,眼窝前囟明显凹陷,眼泪少,尿量明显减少,周围循环衰竭不明显,有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10%重度:昏睡或昏迷,皮肤弹性极差,口腔黏膜极干燥,眼窝前囟凹陷极明显,无眼泪,少尿或无尿,周围循环衰竭明显,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10%以上2.等张液: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等渗液:%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3.补液的原则: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4.补钾的注意事项:①不宜过早:见尿补钾,轻度缺钾可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每日口服氯化钾,严重缺钾可静脉补钾②不宜过浓:不超过%③不宜过快:全日总量不超过300-450mg/kg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补液中,时间不短于8小时④不宜过久:患儿能经口进食,尽快停止静脉输液,改为口服,一般补钾连续4~6天.5.静脉补钙的注意事项: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3倍缓慢泵入或滴注,时间不少于10分钟,注意观察心率,当婴儿心率小于每分90次,年长儿小于70次需暂停使用.1.新生儿适宜的室温:22~24℃,婴幼儿为20~22℃,相对湿度为55~65%,儿童病室为18~20℃,相对湿度50~60%2..小儿用药的特点:①年龄不同,药物在组织内分布及对药物的反应不同,②肝肾功能不足,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③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④先天性遗传因素对小儿用药的影响.3.婴儿盆浴的水温冬季为38~39℃,夏季为37~38℃,沐浴于喂奶前或喂奶后1小时进行.4.婴儿灌肠的插入深度:婴儿~4cm,儿童5~7.5cm.5.婴儿肌肉注射的部位:2岁以下注射部位为臀中肌、臀小肌、上臂三角肌服药法:滴入、吸吮、喂入、鼻饲6.温箱使用的注意事项: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有无故障,保证绝对安全,⑵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效果,如温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⑶严禁骤然提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上升造成不良后果,⑷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前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⑸保持温箱清洁,每天消毒,每周更换,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湿化器水箱每天更换,患儿出暖箱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对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物品均应经过高压灭菌.7.照光时的护理:均匀照光床透明,温度湿度变化轻,水分营养及时给,环境患儿均安静,病情观察不可少,低于10mg即可停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⑵监测体温和箱温,保持兰光床温湿度,观察体温变化,温度保持在36~37℃、相对湿度55%⑶保证水分营养的及时供给,尤其是哭闹、出汗较多的腹泻患儿⑷保持环境安静,各项操作集中进行,低血钙特别烦躁的患儿可予鲁米那镇静⑸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精神、反应、呼吸、脉搏、黄疸程度的变化⑹光疗的时间按医嘱执行,做好交接班,一般血清胆红素<10mg/dl时可停止光疗.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波长425-475nm,蓝光最有效,单面光160W,双面光320W,距离33-50cm.光疗时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8.光疗的指征:⑴患儿总胆红素>12-15mg/dl ⑵出生后24h出现黄疸并进展较快者,早产儿出现黄疸指征可放宽⑶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出生后黄疸一旦出现即可进行光疗⑷换血前后的辅助疗法.9.光疗的副作用: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腹泻、低血钙、皮疹、青铜症、核黄素缺乏与溶血.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新生儿的分类:⑴根据胎龄分类:①足月儿:胎龄满37足周至未满42足周的新生儿,②早产儿:胎龄满28足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③过期产儿:胎龄超过42周以上的新生儿.⑵根据出生体重分类:①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3999g的新生儿②低体重儿:出生1h内体重小于2500g,其中小于1500g者称极低体重儿③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⑶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足月小样儿:将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⑷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外观特点: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直挺,皮下脂肪丰富,足纹较深,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呼吸系统特点: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约40~50次 /分,主要靠膈肌运动而以腹式呼吸为主,鼻腔狭窄、血管丰富,易出现炎症及堵塞.肺内液,30-35ml/kg.足月儿周期性呼吸:生后数天,呼吸停止小于15秒,无紫绀、心率减慢.循环系统特点:心率快、波动范围大,平均每分120-140次,血压平均70 /50 mmHg .消化系统特点: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一般生后12-24h开始排泄,约3-4天排完.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和大肠杆菌、金葡菌败血症.泌尿系统:新生儿一般出生后24内排尿.3.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室内温度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4.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5.足月儿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①生理性体重下降②生理性黄疸③乳腺肿大④马牙和螳螂嘴⑤假月经⑥粟粒肿⑦新生儿红斑6.足月儿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维持体温稳定③预防感染④合理喂养,按需哺乳⑤确保安全⑥健康教育7.新生儿脐部护理:①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纱布有无渗血,保持敷料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保持干燥.②脐部创面有少量澄清渗液者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95%酒精涂抹创面③局部有脓性、血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碘伏涂抹并保持干燥④有肉芽形成者,可用硝酸银溶液点灼.出生后3-7日脱落.新生儿用2%苏打水每日两次口腔护理.8.新生儿筛查的内容:听力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甲酮尿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9.早产儿外观特点: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儿多,耳壳软,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早产儿体温调节:散热>产热.呼吸系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消化系统: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和溢乳.缺血缺氧喂养不当时,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泌尿系统:排钠分数高,产生低钠血症,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酪蛋白含量高,晚期代谢性酸中毒.体温调节: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量少,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发生硬肿症.循环系统:心率快、血压低、部分可伴动脉导管未闭.护理措施:维持体温稳定室温24-26℃,湿度55~65%、合理喂养尽早开奶,以防低血糖、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感染、健康教育、发展性照顾.早产儿维持有效呼吸的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时肩下防治小软枕②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观察皮肤颜色③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80mmHg或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 ④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吸氧处理 ,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反复发作者可遵医嘱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射.早产儿最好予以母乳喂养,或配方乳为宜.10.稀释奶的配制方法:奶粉5g :30ml水=全奶.早产儿不吃全奶,按以下配:1:1=全奶30+30水,2:1=全奶30+15水,3:1=全奶30+10水新生儿心脏监护应予24~48h 更换电极,体温监护时传感器应紧贴皮肤.第七节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产伤性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临床表现:意识形态改变、眼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呼吸改变、肌张力改变、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各类型特点:1.硬膜下出血急性大量出血,多因产伤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生后第二天发作惊厥3.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4.小脑出血胎龄筱俣32周早产儿,常合并非透明膜病、肺出血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升高2.低效性呼吸形态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4.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绝对经我、抬高头部 2.合理用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95%3.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必要时物理降温,过低用远红外床、暖箱4.健康教育第十节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 胆红素生成较多:红细胞破坏多、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来源多(2) 运转胆红素能力不足:白蛋白少(3)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形成结合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低活力不足.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少.排泄结合胆红素能力差(4) 肝肠循环的特性:肠道内细菌少,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2.分类: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于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特别在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下会加重.界限dl2病理性黄疸:黄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大于,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6μmol/L.原因:a.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加快红细胞破坏. b.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黄疸下降,即可确诊.、遗传性疾病6-l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药物性黄疸第十二节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1.病原菌:我国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感染途径:产前,与孕妇有关、产时,与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染有关、或产后,与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有关3.临床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以后出现者称为迟发型败血症.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五不不吃、不哭、不动、发热或体温不升、体重不增4.辅助检查:血培养是金标准5.潜在并发症:休克、DIC、脑膜炎、中毒性肠麻痹.6.治疗要点: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7.护理措施:维持体温温度、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及时处理局部病灶、保证营养供给、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第十三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由于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1.病因: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 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2.临床表现:低体温、硬肿、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分度轻度:肛温≥35℃,硬肿<20% 中度:小于35℃、25%-50%重度:<30℃,>50%3.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测—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的特点:皮肤盈众,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友轻度凹陷.4.治疗要点:复温关键、支持疗法、合理用药5.护理措施⑴复温:①肛温>30℃,中性温度保温箱,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②<30℃,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外加热,每小时提高℃,不超过34℃,12-24小时内恢复⑵合理喂养轻者能吸吮着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保证热能供给⑶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⑷预防感染,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更换体位,减少肌肉注射⑸观察病情:T、BP、R、P、硬肿范围及程度、患儿面色.⑹健康教育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1.病因:1.膳食供给不足原发性营养不足2.疾病因素继发性营养不良2.病理生理:1新陈代谢:①蛋白质,负平衡,低蛋白水肿②脂肪,脂肪消耗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导致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③碳水化合物,血糖偏低,重者昏迷甚至猝死④水盐代谢,低渗状态,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低镁血症.⑤体温调节能力.2系统功能:①消化系统,易发生腹泻②循环系统,脉搏细弱、心肌收缩力减弱③泌尿系统,尿量增多比重下降④神经系统,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⑤免疫系统,极易感染4.临床表现:1.体重不增早期表现,随后下降2.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躯干、臀部、四肢,最后面颊.重度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出现浮肿.5.根据体重及身高减少情况分型和分度体重低下型、生长弛缓型、消瘦型.6.并发症:营养性贫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第四篇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1年生长最快(尤其是前3个月),为出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迅速加快生长,为出生后第二个生长高峰各系统发育的不均衡性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是先快后会缩顺序性自上向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岁年龄的增长变化越来也大,青春期差异更大2.体重意义是反映小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3.身长(高)概述新生儿出生时约50cm;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cm计算公式2~12岁身长(高)(cm)=年龄×7+70(cm)4.胸围定义是指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概述1岁时头围与胸围相等,之后胸围超过头围;计算公式1岁至青春前期的胸围超过头围的长度(cm)约等于小儿岁数减去15.腹围定义是指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概述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致相等,之后腹围小于胸围6.囟门前囟定义顶骨与额骨之间的菱形间隙,以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表示,出生时约1.5~2.0m前囟闭合时间1~1.5岁时闭合;前囟迟闭、过大多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前囟饱满多见于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出血等前囟凹陷多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闭合时间最迟约在生后6~8周闭合7.牙齿乳牙萌出时间生后4~10个月,最晚2.5岁出齐乳牙数目计算2岁之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去4~6乳牙萌出延迟12个月之内尚未萌出者第二章小儿保健1.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所产生的免疫力;主要措施包括: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被动免疫是指接触感染源后获得的免疫力2.预防接种口诀:“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乙肝疫苗0、1、6月龄(肌注)卡介苗出生时(皮内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2、3、4月龄,4周岁(口服)百白破疫苗3、4、5月龄,18~24月龄麻疹疫苗8月龄(皮下注射)乙脑减毒疫苗8月龄,2周岁(皮下注射)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严格操作严格查对制度和严格无菌操作局部消毒①一般消毒:用2%碘酊和75%或0.5%碘伏消毒皮肤后注射;②接种活疫苗、菌苗消毒:只用75%酒精消毒(因活疫苗、菌苗易被碘酊杀死,影响效果),接种后剩余活疫苗应烧毁第三章小儿营养与喂养1.乳汁的成分蛋白质含较多的清蛋白和球蛋白糖主要成分为乙型乳糖脂肪颗粒小、含脂肪酶,利于消化、吸收矿物质钙、磷比例合理(为2:1),利于吸收免疫因子初乳中含SIgA,能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母乳喂养的指导指导内容:①生后1小时开奶;②按需哺乳,母婴同室;③两侧乳房先后交替哺乳;④喂奶完毕,轻拍婴儿背部;⑤喂奶后婴儿以右侧卧位为佳;⑥按需哺乳。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 我国儿科护理发展与展望
• 在卫生保健机构改革和重组的趋势下,护理人员应重新定位其在新的 卫生保健系统中的角色。在传统观念下,护理通过“提供照顾”促进、 维持、恢复小儿健康,而今已被“管理型的卫生保健”替代,它要求思 维方式和技能的更新,要求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服 务过程中不断进 取,努力从任务型实践方式中转变过来,成为合作型实践方式,要广 泛地 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并具有知识、理解力和自信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 (五)学龄前期 • 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生长速度减
慢,智能发育更趋 完善,求知欲强。此期小儿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应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 惯,为入学做好准备。因其 接触面广,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并易患免疫性疾病如 急性 肾炎和风湿热等。
•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并逐渐发展。由各国传教士成立了 妇孺医院及护士 学校,在医院设立了产科、儿科的病房及门诊,护 理工作重点放在对住院患儿的照顾和护 理上,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护 理事业和儿科护理学的雏形。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 我国儿科护理发展与展望
•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 增加,儿童护 理已逐渐发展成为有独特功能的专门学科,其研究内 容、范围及任务等已涉及影响儿童 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 方面,儿童护理的重点已从疾病防治转向健康促进,护 理工作的场 所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学校及康复中心等。2001年我国国 务院颁布的 “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改善儿童卫 生保健服务,提高儿童身心健康 水平”的总目标。社会政策的变化使 卫生保健领域得以扩展,儿童护理工作的重点已不再 是“我们为小儿 及其家庭做什么”,而是“我们应和小儿及其家长一起共同做什么”。 所 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和社区保健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 必然。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表1-2 小儿各年龄期特点和护理要点 名称 年(月)龄 特点 护理要点 体格生长处 注意安排有规律 学龄期 从入小学 于稳步阶段 的生活、学习和 期(6~7岁) 智能发育更 锻炼,保证充足 school至青春期 为成熟,理 的营养及休息。 预防近视、龋齿、 age (女12岁、 解、分析、 蛔虫病的发生, 男13岁) 综合能力逐 注意坐、立、行 步增强。 的姿势。
复习题
1.叙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2.你应从哪些方面去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爱”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3.我国儿科工作的对象年龄界限是多少? 4.新生儿期是指: A.从孕期28周到生后1周 B.从孕期28周到生后2周 C.从出生到生后2周 D.从出生到生后满28天 E.从出生到生后满30天
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并运用现代护理 理论和技术为小儿提供整体护理,以促进儿 童身心健康的学科。
小儿: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研究对象:从精、卵细胞结合起至青春期 结束(约18~20周岁)的儿童。 工作(服务)对象:从出生至满14周岁的儿童 。
21世纪任务
1.感染性疾病的控制
2.儿童的精神卫生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表1-2 小儿各年龄期特点和护理要点 名称 年 (月 )龄 特点 护理要点 体格发育速度 学龄前期 3周岁后 继续减慢,大 preschool 到入学前 脑功能更趋于 (6~7岁) age 完善,求知欲 强,好奇、好 问、好模仿 预防保健, 加强学前教 育(培养良 好的沟通能 力、品行、 生活和学习 习惯)
(2)胎儿期 (fetal period) 妊娠第9周至出生
2.婴儿期(infancy,infant period)出生至不满2岁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和实践与儿童相关的医疗护理的学科。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医疗护理上有着独特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解释一些与儿科护理学相关的重要名词。

1. 儿科护士:儿科护士是专门受过培训的护理人员,专门从事儿科患者的护理工作。

他们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来满足儿童和家长的需求。

儿科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技能和儿童心理学知识,以便有效地照顾儿童患者。

2. 儿科病房:儿科病房是专门用于收治儿童患者的医疗护理部门。

儿科病房通常设有舒适的空间和设施,以满足儿童患者的特殊需求。

在儿科病房,儿童患者可以接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护理和康复治疗等在内的全方位护理。

3. 儿科临床路径:儿科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证据的、标准化的护理和管理方法,旨在提供一致和高质量的儿科护理服务。

儿科临床路径将根据儿童患者的特定病情和护理需求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护理步骤和时间表,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协调和优化护理流程。

4. 儿童药物学:儿童药物学是研究儿童药物治疗的学科。

由于儿童的生理和代谢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他们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也有所不同。

儿童药物学旨在研究并确定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安全性,以确保儿童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5. 儿童康复治疗:儿童康复治疗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职业和言语治疗手段,帮助儿童患者恢复或改善其生活功能的过程。

儿童康复治疗通常包括运动训练、功能训练和语言训练等,以帮助儿童患者克服运动障碍、发育迟缓或语言障碍等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6. 儿童心理护理:儿童心理护理是专门针对儿童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的护理工作。

儿童在医疗过程中可能经历焦虑、恐惧和疼痛等不适感,儿童心理护理旨在通过提供情感支持、教育和娱乐等活动,减轻儿童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康复。

7. 儿童家属教育:儿童家属教育是指向儿童患者的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儿童患者的疾病和护理需求。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本章将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帮助护理学生和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儿科护理学是指专门针对儿童进行的护理学科,主要包括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护理内容。

儿科护理学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是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二、儿科护理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儿科护理对象为儿童,他们的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的护理。

其次,儿科护理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和方法。

再次,儿科护理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治疗和康复的影响,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儿科护理的任务儿科护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其次,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儿童的年龄、疾病情况和家庭背景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再次,进行护理执行和记录,保障儿童接受到规范和科学的护理服务。

最后,进行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帮助儿童恢复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四、儿科护理的要求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熟悉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其次,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儿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次,具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最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儿科护理学的发展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儿科护理学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未来的发展中,儿科护理将注重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护理,倡导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儿童生活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最新儿科护理学完整版(精品收藏)

最新儿科护理学完整版(精品收藏)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一、填空题1.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2.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

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耗6个方面。

5。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6。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

7.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8.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

二、选择题1.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1周.2。

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3。

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应按时免疫接种;(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1—5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护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技能。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儿童、尊重生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儿童生长发育: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儿童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护理要点。

2. 营养与喂养:介绍儿童营养和喂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母乳、配方奶、辅食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喂养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 预防接种与疾病预防:介绍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强调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培养学生掌握疾病预防的护理技能。

4. 常见疾病护理: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强调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

5. 意外伤害与急救:介绍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和急救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意外伤害的急救技能,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6. 心理行为问题:介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实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实训项目包括儿童日常护理、疾病预防与治疗等。

3.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能力的考核。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1听2看3抬头,4撑5抓6试坐,7 翻8爬9扶站,10扶走12独走)
幼儿期
自1岁至满3周岁
体格生长稍慢 智能发育迅速,同时活动范 围渐广
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学龄前期(幼儿园期)
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
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加强早期教育
培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学龄期(小学期)
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
最终目的:预防小儿疾病,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
胎儿期
胎儿的发育与孕母的躯体健康、心 理卫生、营养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密 切相关;
胎儿期保健主要通过对孕母的保健 来实现
护理重点
◆ ◆ ◆ ◆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 加强孕母营养
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
孕12周
孕28周
孕40周
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
围生(产)期
易发新生儿疾病:
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新生儿黄疸
败血症 破伤风(感染性)
胎儿期
围 产 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从出生后至1周岁
生长发育速度最快时期(为第一个生长 高峰); 所需营养较多; 从母体获得抗体逐渐消失;
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
计划免疫接种。
百日咳
破伤风
本次课堂小结
● ● ●
儿科护理的范围和特点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不同年龄期小儿保健特点
重 点 掌 握 ● ●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儿计划免疫
女经期卫生指导及健康生活方式)
“不打不成材”
加强法制和品德教育
第二节 小儿计划免疫
定义

儿科护理学课件图文

儿科护理学课件图文

营养支持
根据新生儿生长发育需求, 及时补充维生素D、铁剂 等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 症。
新生儿疾病预防与处理方法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需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意外伤害
加强新生儿看护,避免坠床、烫伤等意外伤 害发生。
预防窒息
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吐奶、呛奶等 情况发生,防止窒息。
THANKS
感谢观看
运动能力发展
婴幼儿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从抬头、 翻身到爬行、站立、行走,家长应关 注其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提供 适当的锻炼机会。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情感逐渐丰富,开始表现出对 亲近人的依恋和对陌生人的焦虑,家 长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培养其 健康的情感和社会性。
婴幼儿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睡眠护理 卫生护理 预防接种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避免交叉感染。
家庭备用药品
根据儿童常见疾病类型,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和急救用品, 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注意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误 用和滥用。
04
新生儿护理专项内容
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需求
01
02
03
生理特点
新生儿出生后,各器官、 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 需要特别关注。
复。
适当运动
鼓励儿童参加适当的体 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有 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生
长发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生长发
育中的问题和疾病。
常见生长发育问题及干预
生长迟缓
肥胖
针对生长迟缓的儿童,需要评估其营养状况、 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如增 加营养摄入、改善睡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体格检查
❖ 体格检查的原则:环境舒适、态度和蔼、顺序灵活、技术熟
练、保护和尊重患儿
❖ 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一般状况、一般测量、皮肤和皮下
组织、淋巴结、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肛门 及外生殖器、神经系统
二、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家庭评估
❖ 家庭结构评估:家庭组成、家庭成员的职业及教育状况、家
相对湿度(%) 55~65 55~65 55~65 50~60
二、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健康史的收集
❖ 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
心理-社会状况
❖ 注意事项
➢ 安排适当的时间、地点,明确谈话目的 ➢ 通俗易懂,和蔼可亲,避免暗示 ➢ 注意分辨真伪 ➢ 病情危急时简明扼要、边抢救边询问
儿科门诊 ❖设置:
❖ 预预诊诊处处:一患般儿设就在诊距前儿的童第医一疗服机务构窗大口门。最近或最醒 预诊处的主要任务:鉴别传染病,区分平诊、急 目处,综合医院设在儿科门诊入口处。 诊及协助患儿家长选择就诊可别,以缩短就诊时 间,减少患儿间交叉感染,赢得抢救时机。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儿科门诊
学习目标
掌握儿童用药特点与护理指导 熟悉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了解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护理管理及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儿童医疗机构分类
❖儿童医院:设置最为全面,包括门诊、急诊及病房 ❖妇幼保健院 ❖综合医院中的儿科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平时教育 ➢防止或减少被分离的情况 ➢防止或减少被分离的情况 ➢缓解失控感 ➢应用游戏或表达性活动来减轻压力 ➢发掘住院的潜在正性心理效应
三、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家庭对患儿住院的反应与护理
❖ 家庭对患儿住院的反应
➢父母对患儿住院的心理反应:否认和质疑、自责和内疚、 不平和愤怒、痛苦和无助、焦虑和悲伤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供护理、助产专业用
《儿科护理学》(第3版)
主 编:熊杰平 张玉兰 副主编:阳学院
目录
1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2 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3 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4 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5 儿童用药特点与护理指导
❖护理管理 ➢维护就诊秩序 为了提高就诊质量及就诊效
率,护士做好诊前工作,诊中协助及诊后解释 工作,从而保证就诊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儿科门诊
❖护理管理 ➢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具有病情变化快、不能
准确表述其不适等特点,护士应在预诊、候诊 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 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配合处理。
式来解释,常将痛苦与惩罚联系在一起
❖ 学龄期儿童:对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以及疾病的病因开始认
识,开始恐惧身体的损伤和死亡
❖ 青春期儿童:能够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但对疾病造成
身体功能的损害和外表改变难以接受
三、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患儿对住院的反应护理
❖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
➢分离性焦虑:反抗期、失望期、否认期 ➢失控感 ➢对疼痛和侵入性操作的恐惧 ➢羞耻感和罪恶感
急救药品、仪器设备和时间,其中人是最重要的。
因此急诊护护士士必要须有坚高守度岗的位责,任主心动、巡敏视锐,的及洞时察发力现、病精情湛的
技仪术变 补、器化 充较设随、备强时维急的先做护儿诊进组好等护科织、抢应士能功急救分应能力准工诊熟和完备明练好写。确作、掌对,能争握抢并取力儿救 严。时科设 格间此备 执常外也的 行见,是使 交急保药用 接危品证、 班重抢齐保 制备救管 度、、 。
庭及社区环境、文化及宗教特色
❖ 家庭功能评估:家庭成员的关系及角色、家庭中的权威及决
策方式、家庭的沟通交流、家庭卫生保健功能
❖ 注意事项:护士应使用沟通技巧,获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
支持,涉及隐私的问题应注意保护
三、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各年龄期患儿对疾病的认识
❖ 幼儿及学龄前期:对于发病的原因常用自身的感情行为模
➢兄弟姐妹对患儿住院的心理反应:内疚、焦虑和不安以及 怨恨心理
❖ 住院患儿的家庭支持
➢向父母介绍医院的环境、工作人员 ➢鼓励父母探视或陪护患儿 ➢提醒父母合理休息和摄取足够营养 ➢组织住院患儿的父母们座谈 ➢安排时间与父母沟通
四、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与患儿的沟通
❖ 儿童沟通的特点
➢8岁前语言沟通能力差,但在非语言沟通方面能够熟练获 取正确的信息
儿科门诊
❖护理管理 ➢开展健康宣教 根据季节、疾病流行及护理
热点问题等,利用候诊时间,采取图表宣传、 节目播放、集体指导、个别讲解或咨询方式, 向患儿及家长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同时进行相 关疾病的健康教育。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儿儿科科急急诊诊
❖❖((一一))设设置置及及特特点点::
❖❖12..儿儿科科急急诊诊设特置点 综合医院设诊查室、抢救室、 ❖治(化疗快1)室、儿、意科观外急察事诊室故常、较具隔多有离及起观死病察亡急室率、等高来的,势特儿凶点童、。医病院情除变 ❖以(上2)设儿置科外疾,病还症应状有不小典手型术,室有、些药疾房病、在化典验型室症、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儿科病房
❖ 设置:病室、护士站、治疗室、值班室、配膳(奶)室、厕
所等,病室间用玻璃隔断
❖ 护理管理
➢ 环境管理 ➢ 生活管理 ➢ 安全管理 ➢ 感染控制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不同年龄患儿病室适宜的温、湿度
年龄 早产儿 足月儿 婴幼儿 年长儿
室温(℃) 24~26 22~24 20~22 18~20
❖ 护理管理
症急的诊抢病救历程要成序规功、范的护完重理整要措,环施紧节,急不抢断救总时结的经口验头
➢ 重视急诊抢救医五嘱要必素须当面以复提述高确抢定救无成误功方率可。执行,并要及时
补记医嘱。经急诊进入观察室或住院的患儿应
➢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
做好登记,以便完善患儿的病历资料。
➢ 建立抢救护理常规
➢ 规范文件管理
➢8岁后语言沟通开始流利地使用,并逐渐接近成人
❖ 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适当的使用语言沟通 ➢平等尊重患儿 ➢保持诚信 ➢适时使用非语言沟通 ➢合理安排娱乐活动
四、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家长交谈 ❖恰当的处理冲突
五、儿童用药特点与护理指导
儿童用药特点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供护理、助产专业用
《儿科护理学》(第3版)
儿科护理学 主 编:熊杰平 张玉兰
副主编:王玉香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儿科门诊
❖护理管理 ➢杜绝医疗差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各项操
作应认真负责,避免忙中出错。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儿科门诊
❖护理管理 ➢预防交叉感染 制定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
度、发现传染病的可疑征象要及时隔离,并根 据传染病情况做好疫情上报工作。
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 不同年龄阶段用药特点
➢新生儿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故应 注意用量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用药时应特别慎重 ➢儿童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差,
使用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易发生紊乱
❖ 乳儿受母亲用药的影响 ❖ 先天遗传因素
五、儿童用药特点与护理指导
药物选择
❖ 抗生素: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注意事项 ❖ 退热药:高于38.5℃时才用,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 镇静止惊药:常用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等,注意观察呼吸、脉
搏、血压的变化
❖ 镇咳、化痰、平喘药:一般不用镇咳药;袪痰可用化痰药物或雾化吸
入,配合叩背、体位引流及多饮水;平喘提倡用β2受体激动剂局部用药
❖ 外用药:剂型有软膏、水剂、混悬剂、粉剂等。 ❖ 其他方法:雾化吸入法较常采用,灌肠法、舌下含化、含漱法常用于年
长儿。
《儿科护理学》(第3版)
配套课件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儿童用药剂量=体表面积(m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需药量
❖按年龄计算
用于不需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和剂量范围大的药物
❖按成人剂量计算 一般不常用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50
收状费出处现等前,可形能成会独危立及单生元命,。确因保此2遇4小到时危接重诊患。儿急就 诊时要做到及时抢救,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 诊各项仪器必须配备齐全,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 (3)儿科疾病的种类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因 此,应根据疾病 的发病规律做好准备。
一、儿科医疗机构急的诊设抢救置的及五要护素理:为管人理、医疗技术、
五、儿童用药特点与护理指导
给药方法
❖ 口服法:最常用方法,婴幼儿常用糖浆、水剂、冲剂,也可将药片捣碎
加水调匀后吞服。
❖ 注射法:包括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点滴。肌内注射时采取“三快”
即进针快、注药快、拔针快,以减轻疼痛,避免断针等意外;静脉注射 多用于抢救,注射时速度宜慢并注意防止药液外漏;静脉点滴在临床广 泛使用,应注意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并保持静 脉通畅。
❖ 止泻药与泻药:一般不用止泻药和泻药,腹泻时饮食调整、补充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