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练习题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五言绝句
尸
看谁会朗读
结合拼音,读通课文
五言绝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你读懂了吗?
⑴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仔细看图,然后互相交流。
远处 太阳
。
楼下 黄河
。
பைடு நூலகம்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太阳靠着远山落下,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诗的大概意思是:在阳光的照射
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
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 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
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
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
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 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 长久 • 天地
天长地久 天高地厚
黄
河
入 海 流。
黄河向着大海流去。
这两句写出登楼看到的 壮观景色,气势雄浑。
黄河(Yellow River)
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 平方 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由于 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 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 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 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 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 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世界第五长河。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doc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望庐山瀑布》习题一、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暴:()、()、()此:()、()、()寺:()、()、()二、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
1、生紫烟的“紫”字 ;用部首查字法 ;应查的部首是()部 ;余下的部分是()画 ;用音序查字法 ;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该字的上半部分笔顺是 ____________2、鸣翠柳的“翠”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写成“羽”字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哪儿容易写错?它与“岭”字的右半部分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这是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填诗体名称)。
5、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把诗句补充完整;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初三上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2.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银河落九天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B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静夜思》?A. 李白B. 杜甫C. 王维答案:A三、判断题1.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答案:正确2. 《出塞》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答案:错误(《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四、简答题1. 请简述《望岳》一诗中,诗人杜甫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答案:《望岳》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2. 请简述《静夜思》一诗中,李白如何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静夜思》是李白的著名诗作,诗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接着诗人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自己抬头仰望明月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故乡,通过月亮这一自然景物,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五、翻译题1. 请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翻译成英文。
答案:Alone in a foreign land, I am a guest; on holidays, my longing for family is doubly intense.2. 请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翻译成英文。
答案:In spring, I sleep unaware of dawn; everywhere, I hear the birds singing.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传《8.古诗二首》知识点归纳(后附习题)
8.古诗二首夯实基础、知识点精析知识点(一):生字——听说读写 庖丁解牛—解读知识点: 1.认识“楼、依”等 12 个生字,会写“楼、依”等 10 个生字。
庖丁解牛—解读知识点: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引导学 生熟练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汉字、分析汉字的笔顺笔画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喜 欢写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也是课标中 1、2 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因此 要让学生主动探究,充分感受汉字的形美。
夯实基础—多想多练 【我会选】 欲穷(qióng qóng) 瀑布(pù bào) 火炉(lú lóu) 【我会写】 gāo lóu yòng jìn shān chuān yān huā zhào kàn huáng sè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庖丁解牛—解读知识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两首诗 传颂已久,读起来朗朗上口。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想象古诗所 描绘的画面,这样就能较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古诗词语 言的优美。
知识点二:阅读训练 【把这首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快乐阅读】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夕阳西下,黄河奔流的景象,还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_____________”的道理。
(3)“白日依山尽”中“依”的意思是()a、依靠 b、同意 c、按照【根据不同的语境填写诗句】(1)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
我看到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而下,那么壮观,不由地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2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 (含答案)
李白 绝句(七言绝句)
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 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意近即可)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练习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江雪》 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 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二、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 诗中“遥招手”的是谁?为何“遥招手”?
第一问:垂钓儿童或小儿
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练习题
一、填空
()()稚子学()(),侧坐()()草映身。
路人借问()()(),怕得鱼惊()()()。
二、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三、诗中“遥招手”的是谁?为何“遥招手”?
参考答案
一、填空
(蓬 )(头)稚子学(垂 )(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 )(人)。
D.这首诗综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
这首诗的作者是 ,这是一首 诗(填诗体名称)。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 分)
参考答案
1.答:示例:一个生字写活了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同步辅导
8.古诗两首课题解读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凝结着诗人真挚的情感。
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都是美与情结合的精品。
《登鹳雀楼》向我们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为我们描绘了壮丽的大好河山。
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世界,体会这些沉甸甸的感情吧!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
背景资料1.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2.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鹳雀楼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
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生字天地[会写的字][笔顺]楼[书写]左窄右宽。
右上横短,“女”末笔横长,两端超出上部,托住上部。
[字义]①两层以上的房屋。
②楼房的一层。
[扩词](楼房)(楼道)(高楼)(大楼)[形近]搂(搂住)(搂柴)[书写]左窄右宽。
[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我会写: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依yī(依靠、依赖、依着)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炉lú(火炉、香炉、炉子)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我会认:欲yù(欲望、食欲、贪欲)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瀑pù(瀑布、飞瀑、雨瀑)布bù(白布、棉布、布料)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多音字:更gèng (更好)gēng(更正)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近义词:依——靠望——看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古诗大意:《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问题归纳: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8. 古诗二首》 随堂练习+同步检测 (部编版二上)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随堂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huánɡhéɡāo shān dàhǎiqiónɡrén máquèlóu fánɡyùyào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尽()衣()欢()入()近()依()欲()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楼一()河一()红日一()绿叶一()山一()人一()诗人一()老虎四、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雀”共___笔,第九笔是____,部首是____。
2、“楼”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部首是____。
3、“穷”共___笔,第六笔是____,部首是____。
五、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2、黄河入.海流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②进来或出去③收入()3、欲.穷千里目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六、连线。
1、白日依山尽还要再登上一层楼2、黄河入海流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3、欲穷千里目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4、更上一层楼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同步检测一、读一读下列生字登雀楼依黄流欲更层二、给下列生字组词()()登流()()()()更楼()()三、选词填空关心、专心、小心1、小朋友们在教室里( )地听老师讲课。
2、妈妈对我很( )。
3、路滑,奶奶您走路要( )。
高兴、得意、喜欢1、我今天考试得了100分,心里真( )。
2、狐狸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极了。
望庐山瀑布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望庐山瀑布》习题(最新编辑教材)一、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暴:()、()、()此:()、()、()寺:()、()、()二、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1、生紫烟的“紫”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部,余下的部分是()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该字的上半部分笔顺是____________2、鸣翠柳的“翠”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写成“羽”字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哪儿容易写错?它与“岭”字的右半部分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填诗体名称).5、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把诗句补充完整,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1、日照()生(),()瀑布挂().2、()直下()尺,()银河()天.四、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错误的打“×”.1、“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指的就是一千米高.()2、“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银河落九天”是指银河从天的最高外落下来.()3、“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是虚指,意思是行程很远.()4、“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五、按照所注的停顿来读《望庐山瀑布》,以它为例,找出《绝句》的停顿,再有感情地朗读.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六、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问题.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东坡志林•记游庐山苏轼“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暴:瀑、曝、爆(瀑布)、(曝晒)、(爆炸)此:紫、呲、些(紫色)、(呲牙)、(一些)寺:持、诗、侍(支持)、(古诗)、(侍奉)天:吴、吞、蚕(吴国)、(吞没)、(蚕丝)二、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1、生紫烟的“紫”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部,余下的部分是(六)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Z ).2、鸣翠柳的“翠”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写成“羽”字是否正确?不正确.“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丿 丿 丨 .3、“含”字上面是个“今”,“岭”右边是个“令”,多了一个点.“含”下面是个“口”4、李白绝句(七言绝句)5、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意近即可)三、把诗句补充完整,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四、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错误的打“×”.1、“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指的就是一千米高.(×)2、“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银河落九天”是指银河从天的最高外落下来.(×)3、“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是虚指,意思是行程很远.(√)4、“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五、略.六、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3、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望庐山瀑布课后题练习题
望庐山瀑布课后题练习题一、选择题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2.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属于哪个朝代?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A. 飞流B. 直下C. 三千尺D. 疑是二、填空题1. “日照香炉生______烟。
”2. “遥看瀑布挂前川,______直下三千尺。
”3.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银河落九天。
”三、判断题1.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
()2. 诗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手法。
()3. 这首诗是李白在庐山游玩时所作。
()四、连线题请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描写对象连线:1. 日照香炉生紫烟 A. 瀑布2. 遥看瀑布挂前川 B. 香炉峰3. 飞流直下三千尺 C. 银河4. 疑是银河落九天 D. 水雾五、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诗中描绘的瀑布景象。
2. 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 请解释“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含义。
六、翻译题1. 日照香炉生紫烟。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拓展题请列举出其他描绘瀑布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课后拓展练习题八、匹配题请将下列诗人与他们的瀑布诗句匹配:1. 李白 A.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2. 王维 B. “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
”3. 苏轼 C.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 杜甫 D. “飞泉挂碧峰,清泠含古意。
”九、改写题“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十、分析题1. 请分析“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2. 请从修辞角度分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的表现力。
十一、仿写题请仿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句式,创作一句描绘山川景色的诗句。
十二、默写题请默写出《望庐山瀑布》全诗。
十三、文学常识题1. 请简述李白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请列举出李白的另外两首著名诗作。
十四、实践题假设你是一位导游,请你用诗中的语言为游客介绍庐山瀑布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8古诗二首第一课时由浅入深夯实基础1.认真读拼音,然后写词语。
ɡāo lóu huánɡ hé huǒ lú qiān ɡuà()()()()s hān chuān jìn tóu yān yún ɡuān zhào()()()()2.辨字组词。
楼()依()挂()川()搂()衣()洼()州()3.照样子,写一写。
例:穷尽——(山)穷(水)尽层叠——层()叠()烟云——烟()云()山川——()山()川红绿——()红()绿4.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白日..依山尽()A.太阳B.白天(2)欲穷.千里目()A.贫穷B.尽,极(3)疑.是银河落九天()A.疑问B.好像5.填诗句。
(1)《登鹳雀楼》中写诗人看到的诗句是,。
(2)《望庐山瀑布》中写诗人想到的诗句是,。
6.古诗阅读。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景色。
(2)后两句诗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3)诗句中的“三千尺”说明()A.瀑布刚好有三千尺。
B.瀑布很高,很有气势。
8古诗二首第二课时以点带面全面拔高1.认真读拼音,然后写词语。
(1)登上高lóu(),我看到一轮红日ɡuà()在天边,远处山chuān()翠绿,美丽极了。
(2)冬天的夜晚,一家人yī()偎在lú()火旁,火光映zhào()着每个人的脸庞。
2.选字填空。
【尽层】()头一()【烟因】()为()云【庐炉】()火()山【楼数】高()()学3.根据意思写诗句。
(1)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2)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好像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
4.填写诗句。
(1)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我不由地想到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初一语文古诗词填空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古诗词填空练习题及答案1. 根据古诗《静夜思》填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思乡)。
答案:低头思故乡。
2. 根据古诗《登鹳雀楼》填空:白日依____________(山尽),黄河____________(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________(楼)。
答案:青青山水浸,东流。
3. 根据古诗《望天门山》填空:天门中断楚江____________(流),____________(可怜)楚国____________(千里)。
吴越____________(九派)图,____________(横扫)荆州____________(鬼哭狼嚎)。
答案:流水落花春去也,悲怆。
千里烟波丝带飞,九派。
长江横渡,披荆斩棘。
4. 根据古诗《望庐山瀑布》填空:日照____________(香炉)生紫__________(烟) ,遥看____________(瀑布)挂前____________(巅)。
飞流直_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挂)在____________(千钧)岩__________(麓)。
答案:香炉生紫烟遥,瀑布挂前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根据古诗《将进酒》填空:君不见____________(黄河)之水,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____________(复)回。
君不见____________(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____________(青丝)暮成__________(雪)。
答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 根据古诗《登高》填空:风急____________(天山雪) ,____________(船)夜吹____________(江树)老。
金城____________(烟雨)鱼____________(渔舟),____________(千里)目欲____________(上楼)。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练习题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楼层依傍尽力黄色光照火炉香烟挂着山川遥远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人口)尽(尽头)衣(衣服)欢(欢乐)挂(挂面)入(收入)近(近处)依(依靠)欲(欲望)桂(桂花)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层)楼一(条)河一(轮)红日一(片)叶子一(座)山一(个)人一(位)诗人一(道)瀑布四、补全下面的词语。
山(清)水(秀)(层)林(叠)翠山(高)路(远)(烟)消(云)散名(山)大(川)(光)宗(耀)祖五、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楼”共13笔,第四笔是丶,部首是木。
2.“黄”共11笔,第六笔是横折,部首是黄。
3.“照”共13笔,第六笔是丿,部首是灬。
六、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A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B挺直,使笔直 C公正的,正义的2、白日依山尽。
(A )A挨着、靠着 B同意 C按照3、黄河入海流(B)A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B进来或进去 C收入4、欲穷千里目(C)A需要 B将要 C想要七、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描述的景象。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八、连线。
1.白日依山尽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2.黄河入海流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3.欲穷千里目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4.更上一层楼还要再登上一层楼九、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1、《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怀.2、《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古诗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十、知识卡片。
1、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往年真题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往年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根据课文《登鹳雀楼》内容,完成练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是诗人所________,短语的十个字,今天读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
[2]后两句是诗人所________,要想看到最远方,就要________,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 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填一填。
( )( )鸟飞绝,万径( )踪灭。
( )( )蓑笠翁,( )钓寒江(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诗人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3. 古诗阅读。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找出这首诗中至少两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诗写了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位置观看_____山的感觉。
[3]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道理?选一选( )。
A. 对复杂事物,只要抓住主要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 要看事物,也要像看庐山一样,从几个方面去看,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4. 阅读。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tāo)鹊蛋(dàn)?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1]这两小节一共有(_____)句话。
[2]连一连。
摘蘑菇打伞掏野果看鹊蛋逮小松鼠逗野蔷薇采红蜻蜓捉绿蝈蝈[3]我们的祖先曾在原始森林的________、________(地方)生活着。
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月花名歌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