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学前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案例

合集下载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亲社会行为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亲社会行为案例,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案例一,小明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小明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在幼儿园里经常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每当其他小朋友过来想和他一起玩的时候,他总是把玩具抱在怀里不肯给别人玩。

这种行为让其他小朋友感到很不开心,也给老师带来了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引导。

首先,老师可以和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不愿意分享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害怕失去玩具或者其他原因。

然后,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小明传达分享的重要性,让他明白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友谊。

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给予小明一些积极的激励,如表扬他在某个场合主动与他人分享玩具,慢慢地引导他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案例二,小红经常打骂其他小朋友。

小红是一个比较暴躁的孩子,她经常对其他小朋友动手动脚,甚至用言语进行攻击。

这种行为让其他小朋友感到害怕,也让老师很头疼。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引导。

首先,老师可以和小红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她打骂其他小朋友的原因,是否是因为自己受到了委屈或者其他原因。

然后,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小红感受到自己被打骂时的不愉快,引导她学会换位思考。

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小红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让她感受到团体的温暖和友爱,从而减少她的攻击行为。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需要教师们综合运用沟通、引导、激励等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和教师一起配合,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在幼儿园里,亲社会行为是指幼儿与他人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尊重、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的行为。

这些行为对幼儿的社会发展和情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亲社会行为案例,下面就来讲述几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小明和小红小明和小红是同班同学,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有一天,小红生病了,不能来幼儿园上课了。

小明很担心小红,于是他在家里画了一幅漂亮的画送给小红,希望她能早点康复。

当小红收到小明送来的画时,非常开心,她觉得小明是一个很好的朋友。

这个案例展现了小明对小红的关心和友爱之情,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小红的祝福,这种亲社会行为让人感动。

案例二:小华和小明小华和小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玩耍。

有一天,小华带了一块很好吃的巧克力到幼儿园,他把巧克力分成两半,一半给了小明。

小明很高兴,他觉得小华是一个很好的朋友,愿意和他分享美味的食物。

这个案例展现了小华的慷慨和小明的感恩之心,他们之间的友谊因为这次分享而更加深厚。

案例三:小李和小王小李和小王是同班同学,他们之间经常发生争执。

有一天,小王摔倒了,小李看到后立刻跑过去扶起了他,还关心地问他有没有受伤。

小王感到很意外,因为之前他们总是吵架,没想到小李会这么关心自己。

从那天起,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这个案例展现了小李的关心和小王的感激,他们之间的友谊因为这次亲社会行为而得到了修复。

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幼儿园中的,它们展现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幼儿的善良和友爱,也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应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让他们在和他人交往中能够更加友善和体贴。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相信大家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在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案例分析与关怀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案例分析与关怀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案例分析与关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孩子的整体成长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分析一个幼儿园亲社会行为案例,并提出关怀的措施。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四岁的幼儿,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耍,对其他幼儿缺乏主动交往的行为。

他容易发脾气,经常推搡其他幼儿,并且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

这使得他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显得与众不同,被其他幼儿远离。

分析: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明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主动交往能力、易发脾气和不愿意分享。

这些问题可能是小明的个性特点以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关怀措施来帮助小明。

1.观察和记录行为: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小明平时的行为,记录他的社会行为表现和表情变化。

这有助于了解小明背后的原因以及他的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情况。

2.积极引导交往: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小明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交流。

例如,组织小组合作游戏和集体活动,让小明和其他幼儿一起参与。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讲解等教育方法,向小明传达合作、分享和友善的重要性。

3.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小明经常发脾气可能与他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关。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活动来帮助他学会控制情绪。

例如,教师可以为小明提供不同的情绪表情卡片,帮助他了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并鼓励他通过言语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鼓励和赞扬:对于小明的亲社会行为改善,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例如,当小明与其他幼儿友好相处、分享玩具等行为时,教师可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这样可以增强小明的自信心,促进他良好行为的持续发展。

5.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可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和指导小明的亲社会行为。

家长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小明参与亲子交流和游戏,增加他与家人的互动,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和分享意识。

总结: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场所,全体教师需要关注和指导孩子的社会行为发展。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幼儿期是儿童成长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会、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孩子们个体的成长,也与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以期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

案例一,小明和小红在幼儿园里分享玩具。

小明和小红是同一个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玩耍。

有一天,小明带了一个新玩具到幼儿园,小红看到后非常喜欢,但小明并没有因此而藏起来,反而主动邀请小红一起玩。

小红很开心地接受了邀请,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这个案例反映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的分享和合作。

小明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并且主动邀请小红一起玩,这表现出了他的慷慨和善良。

而小红也表现出了接受和感激,她没有强行要求小明把玩具给她,而是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这种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幼儿的友善和包容,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案例二,小华在幼儿园里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

小华是一个性格比较倔强的孩子,他经常在幼儿园里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

有一次,小华和小明因为一把玩具枪发生了争执,小华非常生气地抢过玩具,并且用力推了小明一把。

这场争执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及时制止了他们的争执,并进行了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这个案例反映了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冲突处理和情绪管理。

小华在争执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攻击性和暴躁,而小明则表现出了受挫和无助。

老师及时干预并给予引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更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下,幼儿需要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性地处理冲突,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案例三,小芳在家中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小芳是一个懂事的小女孩,她经常在家中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每当父母忙碌时,她都会主动去帮忙,比如帮爸爸洗碗、帮妈妈扫地等。

父母对她的这种行为非常感激,并且给予了她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这个案例反映了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关爱和奉献。

第七章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第七章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 辛德勒是纳粹统治下欧洲犹太人的营救者。二战时,希特 勒政府有计划地杀害了上百万的犹太人。
❖ 对一些人来说,这场大屠杀象征了人类本质最丑恶的一面, 不仅仅是刽子手们凶残的行为和纳粹有计划的谋杀,还包 括国际社会的无动于衷。
❖ 然而在大屠杀中也涌现了一些伟大的利他主义英雄,一些 冒着生命危险庇护犹太人的英雄。
❖ 1992年10月,勃兰特因患癌症以78岁的高龄逝世。一生 都在致力于担任“和平使者”。
三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婆,反被诬陷索 赔
蒋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 表示,3个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蒋婆婆则称是小孩将
。 自己撞倒
如果是您的话,您是扶还是不扶? 为什么?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概述
❖ 结果发现,进行过开锁训练的儿童都主动提供 了帮助,而控制组的儿童由于没有接受过训练, 年幼儿童大多未能提供帮助。说明儿童是否受 过亲社会行为的训练会影响其亲社会行为的事 实。
(五)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发展与教育
同情心:是适应社会和群体合作的道德基础,是 一种对他人的处境、遭遇在感情上能激起共鸣, 能分担他人的苦难忧愁,并发自内心地在行动 上给予应有的慰藉、关心和帮助的道德情感。
❖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拼红心,找朋友”,引起幼儿交往兴趣。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今天我们要去公园,请你找一个 好朋友手拉手。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每名幼儿手拿半个红心去和别人 拼,如果能拼成一个红心,就可以成为好朋友。提示:你 应该怎么说,才能让人家愿意和你拼红心? 3.幼儿合作操作,找朋友。 4.游戏小结 (1)提问:小朋友都找到好朋友了吗,你怎么找到的? 你怎么说的? (2)小结:跟人家——起做事时态度要友好,要有礼 貌,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客气,然后就愿意和你一起做 事。

第七章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七章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阶段对比
2、柯尔伯格的第2阶段是以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他把儿童对个人和对他人需要的满足都归纳为在同一 发展阶段里。
艾森伯格认为儿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自私享乐的思 想,而满足他人需要是利他的思想,前者随着年龄的 增长呈下降趋势,后者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 势。前者为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最低阶段——享乐 主义的推理,后者为第2阶段——需要取向的推理。
精选可编辑ppt
19
• 后习俗水平 (大约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 开始)
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 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 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处于后习俗水平 的个人,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 界。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⑴社会契约取向与⑵普遍的道 德原则的取向。
精选可编辑ppt
25
与柯尔伯格理论相比,区别在于:
内容特点不同:在亲社会两难情境中并不 强调法律、惩罚、权威和正规的责任。
精选可编辑ppt
26
与柯尔伯格理论相比,区别在于:
理论基础不同:柯尔伯格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 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儿 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不能用儿童认知结构的变化来说明。 而艾森伯格没有预先假设儿童的亲社会道德判断中存 在着一种内在的结构,也没有设想要根据这一结构来 确定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阶段。她只是设想柯尔伯格的 阶段理论可能没有概括出儿童道德判断的全貌。
8
第一节 儿童的道德发展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 前道德阶段:4、5岁以前,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 作出一定的判断。
• 他律道德阶段: 4、5~8、9岁,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 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而不考虑行为意向。(道 德现实主义)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教育活动实例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教育活动实例

评分
实践训练
考核内容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总分
表6-1 教儿的想象,调动
和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10分)教学方法恰
当有效,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学习特点、文化背景(10分
)能围绕目标设置活动环节,
突出重点、难点,活动有层次
、有递进(10分)设置的提问
4.结束活动 (1)教师请全体幼儿一起进行搬运积木的游戏,感受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师进行小结。
实践训练
(1)教师将学生分为每4~6人一组。根据上述材料中的情况,学生分组讨论如何 制定相应的主题教学活动,并确定活动主题与活动内容。
(2)各组根据讨论出来的活动主题与活动内容,完成一个大班幼儿的活动设计, 并写出教学设计方案。
三、大班活动:合作更容易成功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2)教幼儿懂得与同伴合作更易取得成功的道理。 (3)使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设置游戏情景:用粉笔画一条宽10米的“河”,岸边 堆放着4堆中型积木。 (2)一个秒表。
三、大班活动:合作更容易成功
活动过程 1.导入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医院里,如果只有医生工作行吗?还有谁也在医院里工作?医 生、护士和药剂师在医院里是怎样工作的? (2)引导幼儿联想、挖掘和表达与人合作的事例。 2.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工作中都要和他人合作?如果不合作,工作还能做好 吗?幼儿园里有需要小朋友合作的事情吗?如果小朋友不合作,会怎样呢?
二、中班活动:交朋友
3.我说你找 玩法:准备两套同样图案的卡片,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描述手里卡片的内容,另一人快速找 出相应的卡片。两人可以轮换游戏。 4.错在哪里 玩法:教师根据图片讲一段故事,要求幼儿仔细倾听,找出讲述错误的地方。若想提高该游 戏难度,可以不用图片。 5.任务卡 玩法:教师将值日生工作内容画出来,制成任务卡,每天口述两三项任务。幼儿若愿意承担 某项任务,就摘下相应的任务卡,按卡上要求行动。对完成得好的幼儿,教师给予一定奖励。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记录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记录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记录
主题:幼儿园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记录
要求:提供具体案例,简明扼要,不超过1000字
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和行为,并及时记录,以便后续跟进和评估。

以下是几个亲社会行为方面的案例记录:
1. 同情心:
小明与小张在玩游戏时,小张不小心摔倒了,小明看到后马上过来扶起了他,并关心地问他是否受伤。

这时候,我及时记录下了小明的同情心表现,并表扬了他,告诉他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行为,让他感到被肯定和鼓励。

2. 分享:
小玲带了水果当作点心,她主动与同桌小李分享水果,并在吃的时候一边赞美这个水果好吃,一边说这是她妈妈给她买的,非常好吃。

我看到小玲的分享行为,赞赏她的慷慨和大方,并告诉她这是一种值得表扬的行为。

3. 帮助他人:
在游戏时间,小明一直团结集体,在做游戏时身体不适,小张发现了小明的不适,主动把椅子让给小明并给他拍打背部,让他的身体舒服了很多。

我看到了小张的行为,感到非常欣慰,当时就在记录上标注了一些关于这种行为的评价,同时告诉了小张这种帮助他人的行为非常值得提倡。

4. 尊重他人:
在课堂上张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小明和小张一起举起了手。

小明先回答了问题,但是小张虽然没有获得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却没有焦急等待不停的喊话,而是耐心地等待张老师结束喜欢找话题谈话并安静地听完了小明的回答,然后再开始他自己的回答。

我记录了这个又简洁又尊重他人的行为,并在课堂上表扬了小张。

总之,幼儿园亲社会行为方面的记录需要及时、简洁、客观,同时要有耳目一新的尊重和表扬,并且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和促进幼儿在亲社会方面的成长。

亲社会行为的人物事例素材

亲社会行为的人物事例素材

亲社会行为的人物事例素材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表现出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等积极的行为。

这种行为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福祉的关注。

下面是一些亲社会行为的人物事例素材。

1.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亲社会行为的典范。

他在二战期间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并与其他科学家合作,致力于研发原子弹以阻止纳粹德国的侵略。

此外,他还是一位热心的环保主义者,多次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和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活。

2.雪莉(Shirley Temple):雪莉是好莱坞金童星,她的亲社会行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电影中,她经常扮演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的角色,这种形象也反映在她的现实生活中。

她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弱势群体捐赠资金,并在二战期间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来鼓励人们参与捐款活动。

3.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以非暴力和平抗议的方式争取黑人的平等权益。

他坚信公正和平等,并通过演讲和抗议活动来呼吁种族和谐。

他的努力最终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改变。

4.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雷切尔·卡森是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科学家,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示了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她希望人们能够采取行动,保护自然环境,防止艾尔·德的进一步破坏。

她的努力引发了环保运动的浪潮,促使立法者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

5.比尔·盖茨(Bill Gates):比尔·盖茨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通过他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全球卫生、教育和减贫等问题。

他捐赠巨额资金来支持疫苗研发和分发,以减少全球儿童的死亡率。

此外,他还推动教育的普及,提供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6.赵丽颖:赵丽颖是一位中国知名女演员,她在剧中经常扮演善良、正直的角色,也在现实生活中被誉为亲和力十足、关怀他人的女神。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记录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记录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记录一、案例一:小明在游戏中不愿意轮流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不愿意轮流或者与他人共享玩具的情况。

小明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游戏时间,老师安排了轮流玩具的游戏,但是小明不愿意按照规则轮流,总是想独占或者一直玩下去。

这种行为让其他孩子感到不舒服,也影响了整个游戏的进行。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小明改善他的亲社会行为。

老师可以和小明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告诉他轮流和共享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

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明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他的团队精神和共享意识。

老师可以和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努力帮助小明改善他的亲社会行为,加强他在家庭和学校的社交技能教育。

二、案例二:小花因为抢玩具与小明发生冲突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中,还会发生一些孩子之间因为抢玩具或者意见不合而发生冲突的情况。

小花和小明就曾经因为一个玩具而发生过冲突。

在玩具时间,小花抢走了小明手里的玩具,导致两人发生口角和推搡,最后因为老师及时制止而没有进一步升级。

对于这种冲突情况,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情绪调节和冲突解决。

老师可以从倾听孩子的话语开始,了解事件的起因和过程,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情绪。

老师可以进行现场及时干预,制止冲突升级,并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和道歉。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导孩子们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以及如何解决冲突和寻求帮助。

三、案例三:小李在团体游戏中过于自我中心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中,还会发生一些孩子在团体游戏中表现过于自我中心的情况。

小李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一个团体游戏中,小李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从他人的建议和安排,导致整个团队的合作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争吵和冲突。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小李改善他的亲社会行为。

可以引导小李反思自己的行为,了解自己过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和后果。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教育活动实例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教育活动实例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教育活动实例【导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性行为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是一个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群体,他们的社会性行为的养成需要通过教育活动来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通过实例来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效果。

【一、合作游戏】合作游戏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一次幼儿园的活动中,老师提出了一个合作游戏的活动——搭积木大赛。

每个小组有两名学生,他们需要一起合作搭建积木塔并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共同努力。

【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在一次幼儿园的角色扮演活动中,老师让孩子们扮演家庭成员,通过模拟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引导孩子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和分享。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社会性行为,还体验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和支持。

【三、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幼儿园,老师会设计一些情感教育的活动,例如情感表达绘画、情感故事分享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培养与他人的情感连接,增强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和同理心。

【四、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活动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一个幼儿园中,老师安排了一个团队建设的活动——拼图挑战。

每个小组有多个学生,他们需要共同合作完成一幅拼图。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完成挑战,这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性行为。

【五、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一次幼儿园的规则游戏中,老师引导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他人、互相合作等社会性行为。

这种游戏既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结语】通过上述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关注和引导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小明是一位3岁的幼儿,他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

有一次,小明带来了一袋糖果,他主动地分给了其他小朋友一些,看到其他小朋友开心地接受,小明也因此感到非常快乐。

这个案例中,小明表现出了积极的亲社会行为,他愿意分享和帮助他人,这种行为不仅能够促进他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培养了他的慷慨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另外一个案例是小芳,她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比如抢玩具、争吵等。

有一次,小芳和小杰因为一把玩具发生了争执,小芳不仅抢夺了小杰的玩具,还用力推了小杰一把。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小杰,也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和氛围。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教会小芳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她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她积极的亲社会行为。

除了在幼儿园里,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环节。

比如,小华在家里经常会帮助妈妈做家务,比如叠衣服、整理房间等。

这种行为不仅能够减轻妈妈的负担,也培养了小华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这些都是积极的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另外一个案例是小李,他在家里经常会对父母发脾气,不愿意配合做家务或者完成作业。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也阻碍了小李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的尊重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从而形成积极的亲社会行为。

综上所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需要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进行引导和教育。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亲社会行为能够促进孩子和他人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教师和家长能够重视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培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记录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记录

一、案例记录在幼儿园中,亲社会行为是孩子们在与他人互动时展现出来的行为表现,包括关心、协助、共享等。

以下是我在观察和记录中所发现的一些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在幼儿园里看到小李哭了,他主动走过去问小李怎么了,并且安慰小李不要难过。

案例二:小花在游戏时间里主动让自己的玩具给新同学小红玩,还帮助小红建立游戏规则。

案例三:小强主动帮助老师整理教室,看见有小朋友掉了玩具还会主动帮忙捡起来。

二、我的观点和理解这些案例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表现。

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是真挚的,他们能够从自我中跳出来,关注到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这些行为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善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建立起了友谊、学会了共享和合作。

这些案例表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也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积极的幼儿园环境。

总结回顾亲社会行为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孩子们建立友谊、学习合作、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案例记录和观察,我们能够看到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关心和帮助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彰显了孩子们的善良和热心,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为都能够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正面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引导孩子们感受到关心和帮助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们的情感素养和社会技能。

希望每个幼儿园都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关爱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在亲社会行为中茁壮成长。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时表现出的关心、帮助、共享等积极行为。

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们的亲社会行为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还可以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下是我在观察和记录中所发现的一些亲社会行为中关心的案例。

案例一中的小明展现了非常温暖的行为,他不仅主动走向哭泣的小李,还以关心和安慰的方式帮助小李缓解了情绪。

幼儿园友善分享行为案例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

幼儿园友善分享行为案例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

幼儿园友善共享行为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亲社会行为的重要评台。

在幼儿园中,友善的共享行为是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共享行为,孩子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理解他人的需求,并培养大公无私的品质。

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友善的共享行为案例,下面就为大家列举一些典型的案例,以供大家学习借鉴。

1. 友善的玩具共享在幼儿园中,孩子会受到很多玩具的诱惑,有时候会因为一件玩具而产生争执。

然而,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友善的共享行为。

小明带来了一个新的玩具,而小红对这个玩具非常感兴趣,于是小明主动邀请小红一起玩,并且把玩具共享给了小红。

这种友善的共享行为不仅让小红感到开心,也培养了小明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2. 合作的食物共享在幼儿园的食堂中,孩子们也会展现出友善的共享行为。

小明的妈妈做了一些好吃的点心给他带来了幼儿园,小明看到小红没有点心吃,便主动把自己的点心分给了小红。

这种合作的食物共享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大公无私精神,也让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共享快乐。

3. 爱心的知识共享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一些孩子可能会比较擅长某些领域的知识,他们会主动向其他孩子共享自己的知识。

小军擅长画画,而小芳想学画画,于是小军就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画画技巧共享给了小芳。

这种爱心的知识共享不仅加深了小军的学习成就感,也让小芳受益匪浅。

4. 友爱的玩具交换有时候,孩子们也会通过玩具的交换来培养友善的共享行为。

小明有一件小火车玩具,而小红有一只洋娃娃,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玩具和对方进行交换,以此来丰富彼此的玩具。

这种友爱的玩具交换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交流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和理解。

以上列举的友善共享行为案例只是幼儿园亲社会行为的冰山一角,实际上,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这些案例在培养孩子们友善的共享行为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大公无私、爱心互助的品质。

我们也希望广大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能够关注孩子们的共享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励孩子们继续保持友善的共享行为,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7章 学前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案例

第7章 学前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案例

一、虫儿飞(一)活动目标(1)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了解失去生命的严重后果。

(2)喜爱大自然,愿意主动保护自然环境。

(3)掌握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的对应行为(不摘花折枝、不踩踏草坪、不随意踩死昆虫)。

(二)活动准备(1)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区。

(2)适度的防蚊虫措施。

(3)活动场地周边的安全保障措施。

(三)活动过程1.游戏规则讲解教师:今天我们要在花园里做虫儿飞的游戏,小朋友们现在扮演小瓢虫,听到教师的口令“虫儿飞、虫儿飞,飞到花丛藏起来”,小瓢虫们就要立刻飞到花丛中藏好,注意飞的时候不174第七章学前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要撞到其他的小瓢虫!2.游戏体验教师组织学前儿童体验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户外种植区的场地实际情况,灵活编排指导语,例如,飞到树后、飞到草地上、飞到花丛中等。

在组织游戏的同时,注意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对种植区植物的行为,有没有踩踏花草、摘花、踩小虫的情况,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3.讨论分享(1)简单回忆游戏过程。

提问:小朋友都飞到哪里了?教师结合学前儿童的回答进入下一步讨论。

(2)讨论如何爱护植物、爱护小动物。

教师小结: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小动物,不能随意踩踏草坪,不能随意摘花和踩死小昆虫,应该一起爱护它们,保护大自然(四)活动延伸教师:“小朋友们不仅要爱护幼儿园的环境,更要爱护大自然环境,爱护身边的花草,爱护小动物。

”二、朋友生病了(一)活动目标(1)知道同伴生病了需要大家的关心,愿意主动关心、安慰同伴。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打电话、制作慰问卡等方式表达对生病同伴的爱。

(3)激发同伴间互相关注、互相关心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与生病学前儿童的家长联系好。

(三)活动过程1.教师提问,引出活动,了解学前儿童是否关注同伴指导语:你们知道今天谁没有来上幼儿园吗?他为什么没有来上幼儿园呢?2.根据原有经验,讨论同伴生病了我们可以怎样关心他指导语:(1)小朋友都生过病,生病的时候是什么感觉?(2)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的呢?你感觉怎么样?(3)人生病的时候最想得到别人的关心,现在我们班也有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呢?3.现场打电话,让生病的小朋友感受到大家的关心(1)指导语: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好方法,例如,制作慰问卡、送小礼物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案例.do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案例.doc

教学案例第1单元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_、塑造孩子良好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案例:”小皇帝“小宇,男,6岁。

他喜欢读书、绘画,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老师我不会“是他的口头禅,动手能力差,总是需要同伴和老师的帮助;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

在家很少与人交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家人和长辈。

喜欢破坏玩具。

片段1:晨间锻炼后,小朋友开始吃餐点了。

今天的餐点是动物饼干与牛奶。

当保育员发下每人几块饼干时,孩子们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看着孩子们吃完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餐点,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又到了,我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室中鸦雀无声,突然,传来一阵”悉悉嗦嗦”的声音。

我闻声望去,只见小宇的手攥得紧紧的,我停下讲课走了过去,他连忙把手伸到了背后。

“是什么呀?给我看看!”我说,他不吱声。

“把你手中的东西放在口袋里,不要拿出来,等下课的时候再玩,好吗?”他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 把他的手攥得更紧了。

我又采取了批评的办法,可是效果还是不大,他就是不吭一声。

我知道,他是一个软硬不吃的倔孩子,最后,他手里攥着的饼干变成了一堆粉末。

分析:小宇小小年纪之所以会有如此倔脾气是和家庭的成长因素密不可分的。

小宇的爸爸妈妈对他比较严格,但是因为平时和孩子接触得少,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教育他,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在小宇出生前就一直盼着有个孙子,结果如愿以偿,他们真的是怕含在嘴里化了。

所以一但妈妈批评教育孩子时,爷爷奶奶就会全力阻拦,于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一致而使小宇滋生了”大胆”的性格,凡事由我爷爷奶奶顶着,我不怕。

所以,想要彻底解决小宇这些行为上的习惯,我们与小宇的爸爸妈妈及时取得联系,给他们介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两位老师与保育员统一对其的教育态度;在一日活动中,请小宇当值日生;让小宇每天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今天的表现,让全班幼儿评出他今天该不该得红花。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幼儿期是孩子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社会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幼儿们之间的亲社会行为,这些行为既包括积极的合作与分享,也包括消极的冲突与攻击。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亲社会行为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社会行为特点,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在幼儿园中,小明和小红经常一起玩耍。

有一天,小明带了一些小汽车来幼儿园,他很喜欢这些小汽车,但他也愿意和小红分享。

当小红想要玩小汽车的时候,小明毫不犹豫地把一辆小汽车递给了她。

小红玩得很开心,而小明也因为能够和小红一起玩耍而感到快乐。

这个案例展现了小明的慷慨和分享精神,同时也展现了小红的愉快和满足。

这种积极的亲社会行为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然而,亲社会行为中也存在着消极的情况。

比如,在幼儿园中,小明和小杰因为一把玩具火车发生了争执。

他们争先恐后地想要玩这个玩具,最终导致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和小杰都表现出了攻击性和自私的一面,他们不愿意妥协和分享,而是选择了以冲突和争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消极的亲社会行为不仅会伤害到他人,也会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和行为发展。

针对这些亲社会行为案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首先,要鼓励和表扬幼儿积极的亲社会行为,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和合作的快乐。

其次,要引导幼儿学会妥协和解决冲突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后,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积极的亲社会行为,什么是消极的亲社会行为,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总之,幼儿期的亲社会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分析亲社会行为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社会行为特点,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希望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茁壮成长,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虫儿飞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了解失去生命的严重后果。

(2)喜爱大自然,愿意主动保护自然环境。

(3)掌握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的对应行为(不摘花折枝、不踩踏草坪、不随意踩死
昆虫)。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区。

(2)适度的防蚊虫措施。

(3)活动场地周边的安全保障措施。

(三)活动过程
1.游戏规则讲解
教师:今天我们要在花园里做虫儿飞的游戏,小朋友们现在扮演小瓢虫,听到教师的口令“虫儿飞、虫儿飞,飞到花丛藏起来”,小瓢虫们就要立刻飞到花丛中藏好,注意飞的时候不174第七章学前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要撞到其他的小瓢虫!
2.游戏体验
教师组织学前儿童体验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户外种植区的场地实际情况,灵活编
排指导语,例如,飞到树后、飞到草地上、飞到花丛中等。

在组织游戏的同时,注意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对种植区植物的行为,有没有踩踏花草、摘花、踩小虫的情况,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3.讨论分享
(1)简单回忆游戏过程。

提问:小朋友都飞到哪里了?教师结合学前儿童的回答进入下
一步讨论。

(2)讨论如何爱护植物、爱护小动物。

教师小结: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小动物,不能随意踩踏草坪,不能随意摘花和
踩死小昆虫,应该一起爱护它们,保护大自然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不仅要爱护幼儿园的环境,更要爱护大自然环境,爱护身边的花草,爱
护小动物。


二、朋友生病了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同伴生病了需要大家的关心,愿意主动关心、安慰同伴。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打电话、制作慰问卡等方式表达对生病同伴的爱。

(3)激发同伴间互相关注、互相关心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与生病学前儿童的家长联系好。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出活动,了解学前儿童是否关注同伴
指导语:你们知道今天谁没有来上幼儿园吗?他为什么没有来上幼儿园呢?
2.根据原有经验,讨论同伴生病了我们可以怎样关心他
指导语:
(1)小朋友都生过病,生病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的呢?你感觉怎么样?
(3)人生病的时候最想得到别人的关心,现在我们班也有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让他
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呢?
3.现场打电话,让生病的小朋友感受到大家的关心
(1)指导语: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好方法,例如,制作慰问卡、送小礼物等。

有没有什
么办法让他现在就感受到关心呢?
17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2)教师出示电话,告诉学前儿童打电话慰问也是一种表达关心的方式。

(3)教师拨打家长电话,并调至免提状态,保证每位学前儿童都能听到。

(4)教师在电话中询问生病学前儿童的病情,表达大家的问候,最后让所有学前儿童同
祝他“早日康复”。

4.师幼共同整理、回忆拨打慰问电话的内容
(1)指导语:电话接通后我说了什么?
(2)接着先询问了什么?为什么询问?
(3)最后我又说了些什么?(祝福的话)
5.集体练习,打电话慰问生病的同伴
(四)活动延伸
(1)可以为生病的学前儿童制作慰问卡,由教师或家长代为转交给生病学前儿童。

(2)如果生病学前儿童的家离幼儿园较近,可与家长联系,在其身体好转的情况下,可
以集体到该学前儿童的家去探望,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关心他人的方法。

三、观看木偶表演“拔萝卜”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前儿童爱劳动的情感、互相帮助和分享的行为。

(2)培养学前儿童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二)活动准备
提线木偶或手偶,包括老人、学前儿童、小狗、小猫、小老鼠。

(三)活动过程
(1)表演前教师向学前儿童提问:“木偶戏中都有谁?谁种的萝卜?有谁来帮助老爷爷
和老奶奶拔萝卜了?最后大家吃到萝卜了吗?”
(2)学前儿童观看表演,教师随着每个人物的出场提醒学前儿童仔细看是谁又来帮忙
了,组织学前儿童就上面问题讨论表演内容。

(3)教师总结讨论内容:通过木偶表演,学前儿童懂得了无论个子大小、能力大小,每
个人都有他的独到之处,都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好东西大家分享更快乐,对他人劳动要尊重。

本次活动发展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使其认识自己的优点,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树立自信心;引导者学会分享劳动、分享好东西、分享快乐。

(四)活动延伸
鼓励学前儿童回家的时候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其他家里人或认识的其他人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事情,尊重家人的劳动成果,不随意把玩具到处乱扔等。

把“拔萝卜”的故事分享给家人听,告诉家人自己学会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