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

测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实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准物质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过程。

3.掌握碘水滴定维生素C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

4.掌握定量转移操作的基本要点。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它可将碘单质还原为电离子。利用这一反应,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用医用维生素C片配制一定浓度(a mg/L)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向一定体积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中滴加稀碘水,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至加入碘水呈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为止,记录加入碘水的体积(V1)。

在相同体积的果汁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加相同浓度的碘水,记录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消耗碘水的体积(V2)。根据两次反应消耗碘水的体积比值,可粗略测定出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维生素C的含量=(V2/V1)a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1.维生素C药片

2.果汁或蔬菜汁

3.碘水 mol/L

4.淀粉溶液

溶液 L

四、实验步骤

1.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配制

将5片100mg的维生素C药片投入到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边搅拌边用玻璃棒的顶部压维生素C药片,以加速维生素C药片的溶解。当维生素C药片全部溶解后,把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2.果汁或蔬菜汁的准备

取50ml橙汁,过滤备用;或取50g卷心菜,在研钵中捣烂,家

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取出用纱布过滤,滤液备用。

3.维生素C药片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移取20ml维生素C标准溶液注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ml mol/L HCl,调节溶液的酸度。加入1-2 ml 淀粉溶液,用 mol/L碘水滴定,直到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记录消耗碘水的体积。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取两次的平均值。

4.果汁或蔬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移取20 ml橙汁(或蔬菜汁)注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ml mol/L HCl,调节溶液的酸度。加入1-2 ml 淀粉溶液,用 mol/L碘水滴定,直到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记录消耗碘水的体积。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取两次的平均值。

5.计算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橙汁(或蔬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mg/L 。

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创新性实验 ---苹果中维C含量的测定

前言: 苹果,又名柰、频婆、天然子,苹果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的果实。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每100g鲜苹果肉中含糖类15g,蛋白质0.2g,脂肪0.1g,粗纤维0.1g,钾110mg,钙0.11mg,磷11mg,铁0.3mg,胡萝卜素0.08mg,维生素B1为0.01mg,维生素B2为0.01mg,尼克酸0.1mg,还含有锌及山梨醇、香橙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苹果有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开胃醒酒、止泻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对高血压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欧洲人说:“一天吃一个苹果,医生远离你”。加拿大人研究表明,在试管中苹果汁有强大的杀灭传染性病毒的作用,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的人得感冒的机会要低。所以,有的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全科医生”。 维生素是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食物摄入各种各样的维生素,维生素同我们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维生素C 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素。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普遍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也是一种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物质:人体缺乏维生素C 将导致坏血病,维生素C还能防止传染性疾病,甚至癌症。所以,食品饮料医药、医疗等行业都要测定食品、饮料、药品以及血液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

苹果中含有Vc,不过含量比较低,每100克苹果中Vc的平均含量为4毫克。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一般方法有碘量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多。若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由于果汁具有一定的色泽,滴定终点不易辨认。二甲苯-二氯靛酚比色法虽然适用于测定深色样品还原型抗坏血酸,但由于萃取液二甲苯为有机溶剂,有很强的毒性,既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也不利于环境保护,故不推荐此测试方法。 而碘滴定法仅需常规滴定设备,条件易于满足。因此,在满足测定范围和测定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不需要昂贵仪器设备条件、简单易行的方法。pH控制在3-5比较适合。 本次实验用的是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操作实施,等过程,预期达到如下目的: 1、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维生素C的提取方法。 3、实践各种溶液的配制及其标定操作。 4、通过计算,了解同类但不同品种水果在微量物质的含量上 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用I 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C 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维生素C 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 C O C C C C CH 2OH O OH OH H OH H + I 2C O C C C C CH 2OH O OH H H O O + 2HI 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 2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耗I 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 的含量。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等物质的量关系:n(Vc )==n(I 2) 即:3 10)(176 %(2 -?=?I C cV V m 试样) ∴ Vc %= 试样) ()(176.02 m cV I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析天平,250ml 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 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基管架,25ml 移液管。 (2)试剂 医药维生素C 药片,HAc(2 mol/L ),淀粉(0.5%),Na 2S 2O 3标准溶液(0.1 mol/L ),I 2标准溶液(0.1 mol/L )。

三、实验步骤 1. 0.05 mol·L -1 I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将3.3g I 2与5g KI 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水(切不可多加!)研磨,待I 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 ,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 2S 2O 3 标准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水、5mL0.5%淀粉溶液,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次。 2. 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约0.2g 维生素C 片(研成粉末即用),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0mL 、10mL 2mol·L-1 HAc 和5mL0.5%淀粉指定剂,立即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稳定的蓝色, 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计算维生素C 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试样1 试样2 试样3 维生素C 的质量/g 滴定前液面读数/ml 滴定后液面读数/ml 滴定消耗I 2溶液的体积/ml 维生素C 的含量% 维生素C 的平均含量% 计算公式: %1001000 )()()()(68668622??= O H C O H C I I W M V c C 维生素 式中c——I 2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所用I 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C6H8O6)——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g/mol); W(C6H8O6)——称取维生素C的质量(g)。

实验四果蔬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

实验四果蔬维生素 C (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 抗坏血酸溶于水,稍溶于丙酮与低级醇类。结晶抗坏血酸稳定,水溶液易氧化,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在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进程。酸性、冷藏、隔氧,可延缓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破坏。 国内外用于食物中维生素 C含量测定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即荧光法、 2,4 二硝基苯肼法、 2,6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2, 6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只能测定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由于脱氢型抗坏血酸在人体内与还原型抗坏血酸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在一般情况下,测定食物中总抗坏血酸。 2,4 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法都是测定食物中总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 2,4 二硝基苯肼法是比色法,易受杂质干扰,灵敏度较低,而荧光法的灵敏度高于比色法 2~3 个数量级。另外,2,4 二硝基苯肼法采用85%的浓硫酸作溶剂,实验时不易操作。荧光法利用硼酸对脱氢抗坏血酸的掩蔽作用可测出杂质的荧光值,从而提高方法的专一性。因此,荧光法具有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但此方法易受仪器条件的限制,所以国标方法中选用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 第一标准方法,而将 2, 4 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理解食物中维生素 C 的分布规律以及维生素 C 的理化特性。 2 学会用常规的比色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 C 的操作技巧。 3 理解测定维生素 C 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 ( 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 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2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 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 0.22g/ml。 3 适用范围根据 GB12392—1990 进行检测,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为了解国内V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方法以"维生素C 或抗坏血酸和测定"为检索词对1994~2002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理工A、B和医药卫生专辑进行篇名检索,对所得有关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文献数据分别以年代、作者区域、载刊等级、样品类型、测定方法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核心期刊载刊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5.69%,电化法占18.63%,色谱法占12.75%;复杂被测样品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0.92%,色谱法占19.54%,电化法占10.34%.结论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 注意事项 3.1 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偏磷酸-醋酸提取液将样品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C。 3.2 某些果胶含量高的样品不易过滤,可采用抽滤的方法,也可先离心,再取上清液过滤。 3.3活性炭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坏血酸的作用,故活性炭用量应适当与准确,所以,应用天平称量。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用2g活性炭能使测定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完全氧化为脱氢型,其吸附影响不明显。 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测定几种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摘要:利用维生素C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为243nm,标准曲线方程为A=0.00537c,相关系数为R^2=0.99539。9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mg·(100g)-1]分别为:青尖椒111.8、上海青104.2、韭菜82.5、小白菜78.9、西芹59.70、胡萝卜49.8、西兰花28、茄子26.4、山药14.9。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1.前言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预防牙龈出血及萎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坏血病、动脉硬化、贫血等有一定疗效。天然存在的抗坏血酸有L型和D型2种,后者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 是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较多,故蔬菜储存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但在某些果实中含有的生物类黄酮,能保护其稳定性。 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钼蓝比色法、原子吸收法、碘量法、电位滴定法、荧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2-12]等。其中原子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仪器相对昂贵;碘量法和电位滴定法操作步骤较繁琐,而且受其它还原性物质、样品色素颜色和测定时间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维生素C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243nm处测定样品液与碱处理样品液两者吸光度之差,通过标准曲线方程,即可计算样品中维

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有哪些呢

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有哪些呢 蔬菜和水果在我们生活当中都提倡要多吃,因为蔬菜以及水果冬中富含的维生素c,而且维生素c又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所以说我们当然应该科学正确地选择这些食物了,那么你知道最常见的最能够帮助你补充维生素C的蔬菜还有水果有哪些吗,下面一起来盘点这些食物吧。 一提到维生素C,人们总是联想到辣椒、甘蓝、草莓、橘子、桂圆等。其实,食用薯类食品也是补充维生素C的好方法。在各种薯类食品中,尤以红薯特具营养价值。就维生素C含量而言,红薯每百克含维生素C30毫克,远超过苹果、葡萄、桃、梨等水果。薯类食品的好处在于,不论煮、炸、烤等料理方法皆不会损伤其中的维生素C,因为所含的维生素C为“结合型维生素C”,其特性为耐热,随你煎炒烹炸,仍能保持原来的含量。因此,炸红薯片、烤红薯、土豆沙拉、炸薯条等几乎可以说是蕴含维生素C 的宝藏。 因此,如果你每天享用薯类食品,再吃些水果,定能保证身体每日所需的维生素C。第一层:鲜枣、沙棘、猕猴桃、柚子每100克中的维生素C含量超过100毫克第二层:青椒、桂圆、番茄、草莓、甘蓝、黄瓜、柑橘、菜花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超过50毫克第三层:白菜、油菜、香菜、菠菜、芹菜、苋菜、菜苔、豌豆、豇豆、萝卜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超过30——50毫克。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维生素C可以预防雀斑的产生,从而抑制黑

色素的形成,保持肌肤美白。相反,缺乏维生素C则容易皮肤粗糙枯干,并且引发皮炎、脱皮等敏感症状。 尤其在夏季,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有助于恢复皮肤弹性,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水果如柠檬、橙子、橘子、猕猴桃、草莓等维生素C含量高。蔬菜中绝大多数绿叶菜、甘蓝、青椒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c最多的蔬菜,当属西兰花,又称绿菜花,它是蔬菜界的vc之王,大概是西红柿vc含量的6倍以上之多,吃的时候尽量别炒,凉拌或是涮锅能够不破坏其vc含量水果呢,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含vc最多的其实不是橙子,苹果之类的,而是猕猴桃! 这些蔬菜和水果其实都比较平常普通,但是它富含的营养元素却是非常多,所以想要更好的保证我们的健康,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这些物质,那么就应该从日常饮食的选择做起,正确的选择这些常见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身体营养均衡。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_于晓萍

2009年11月第6卷第2期Nov. 2009 No.2 vol.6 - 16 -工程技术与应用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于晓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摘要:维生素C在食品中能起抗氧化剂作用,即它在一定时间内能防止油脂变酪。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为此,笔者首先通过吸收光谱曲线法确定维生素C的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7nm,进而通过工作曲线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本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快速、准确、简便、试剂易得等优点。方法的RSD为0.75%~0.84%,回收率为99.7%~100.1%。 关键词:蔬菜;水果;维生素C;快速测定 中图分类号:D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9)-02-016-03 Quick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C Content in Vegetables and Fruits by Spectrophotometry Yu Xiaopi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Jiangsu Abstract: Vitamin C plays an antioxidant role in food, namely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t can prevent fats and oils from changing into cheese. Given the reason that vitamin C is water-soluble, the author first determine that Vitamin C water-soluble fluid biggest absorption wave length is 267nm through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curve method, then with the working curve method, the vitamin C content in vegetables and fruits can be tested quickly. The results of testing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has the merits of being quick, simple, accurate and facile reagent etc in comparison to conventional ones. RSD of the method is 0.75%~0.84% and the recovery is 99.7%~100.1%. Key word: vegetable; fruit; Vitamin C; quick determination 引言 维生素C(V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中,它具有保持肌肤润滑、防止衰老、抗坏血酸等作用,是人体必需的主要维生素之一[1][2]。Vc在水果中主要以还原型(ASA)存在。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能溶于水、乙醇和甲醇,而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具有酸味和还原性,有4 种异构体,即L-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L-异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天然抗坏血酸主要以L-抗坏血酸为主,其效力最高,也是通常所指的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在合适的条件下,可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后的L-脱氢抗坏血酸在生物体内可还原为L-抗坏血酸,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故仍有生物活性。脱氢抗坏血酸可进一步被氧化,生成二酮古洛糖酸,而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在许多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主要以还原型抗坏血酸存在。维生素C的固体较稳定,水溶液最容易受氧化,所以测定维生素C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技术。 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碘量法、2,4-二硝基苯肼法和萤光分光光度法等[3],这些方法都有所用试剂不稳、操作程序复杂、费时等缺点,为此,笔者首先通过吸收光谱曲线法确定维生素C的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7nm,进而通过工作曲线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本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准确、快速、稳定、试剂易得等优点。 收稿日期:2009-9-25 作者简介:于晓萍(1970-),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仪器分析。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1) 在测定维生素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仪器 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波长的荧光计。 3.3.打碎机。 4.试剂 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乙酸及250ml水,搅拌,放置过夜使之逐渐溶解,加水至500ml。4℃冰箱可保存7~10天。 (2)0.15 mol/L硫酸:取10ml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200ml。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0.15mol/L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4.1.配制。 (4)50%乙酸钠溶液:称取500g乙酸钠(CH3COONa·3H2O),加水至1000ml。 (5)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3g硼酸,溶于100ml乙酸钠溶液(4.4)中。临用前配制。(6)邻苯二胺溶液:称取20mg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7) 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0.1g百里酚蓝,加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10.75ml,磨溶后用水稀释至250ml。 变色范围:pH=1.2 红色 pH=2.8 黄色 pH>4.0 兰色 (8)活性炭的活化:加200g炭粉于1L 1+9盐酸中,加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置于110~120℃烘箱中干燥,备用。 (9)标准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mg/ml):准确称取50mg抗坏血酸,用溶液(4.1)溶于5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100μg/ml): 取10ml抗坏血酸标准液,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至100ml。定容前试pH值,如其pH>2.2时,则应用溶液(4.3)稀释。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下述"标准"溶液(抗坏血酸含量10μg/ml)0.5、1.0、1.5和2.0ml 标准系列,取双份分别置于10ml带盖试管中,再用水补充至2.0ml。 5.操作步骤 5.1 样品制备 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称取100g鲜样,加100g偏磷酸-乙酸溶液,倒入打碎机内打成匀浆,用百里酚蓝指示剂调试匀浆酸碱度。如呈红色,即可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若呈黄色或兰色,则用偏磷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设计实验 设计者:张茹佳(0113号) 祝玲(0112号) 邓楠(0130号) 李厦(0132号) 组长:张茹佳 班级:09化学一班 实验日期:2013年4月20日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设计实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黄瓜中Vc的含量来了解果蔬中Vc含量情况;(2):学习和掌握测定Vc的原理和方法,来掌握正确的设计实验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维生素C测定中的滴定方法; 难点: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用具 药品:醋酸缓冲溶液、10%KI溶液、淀粉、碘酸钾、硫酸、 仪器:酸式滴定管、烧杯、离心机、榨汁机、胶头滴管 四:实验原理 测量果蔬及其制品中Vc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各有特点,本实验采取间接碘量法来对红尖辣椒中VC的含量进行测定,维生素C的结构中有—C = C—基团,又具有烯醇式结构,还原性强,水溶液中可解离成氧化型抗坏血酸。因此具有还原性,又称为还原性抗坏血酸。

维生素C能还原KIO3中的碘,还原性抗坏血酸还原碘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KIO3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量成正比(1:3)。 当KIO3刚刚加入时,IO3-离子会与溶液中的I-离子迅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 IO3-+ 5I-+6H+=3I2+3H2O 然后生成的I2会与VC发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I2 + C6H8O6 = 2HI + C6H6O6 生成的I2被迅速消耗,当溶液中的Vc全部反应完后,会生成多余的I2 所以可以用淀粉作指示剂,通过淀粉作指示剂可迅速判断终点,当有多余碘存在时,淀粉呈蓝色,即可指示终点。 由于维生素C具在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而成黄色,尤其在碱性条件下更甚,所以在搅拌和测定时加入HAC缓冲溶液,以减少维生素的副反应。 并且应当注意的是应该在终点附近加入淀粉,因为淀粉是大分子物质,会吸附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过早加入淀粉生成的物质会吸附在淀粉上,影响反应终点的判断,所以应该在终点附近加入淀粉。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在测定维生素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仪器 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波长的荧光计。 3.3.打碎机。 4.试剂 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乙酸及250ml水,搅拌,放置过夜使之逐渐溶解,加水至500ml。4℃冰箱可保存7~10天。 (2)0.15 mol/L硫酸:取10ml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200ml。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0.15mol/L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4.1.配制。 (4)50%乙酸钠溶液:称取500g乙酸钠(CH3COONa·3H2O),加水至1000ml。 (5)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3g硼酸,溶于100ml乙酸钠溶液(4.4)中。临用前配制。(6)邻苯二胺溶液:称取20mg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7) 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0.1g百里酚蓝,加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10.75ml,磨溶后用水稀释至250ml。 变色范围:pH=1.2 红色 pH=2.8 黄色 pH>4.0 兰色 (8)活性炭的活化:加200g炭粉于1L 1+9盐酸中,加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

果蔬中vc含量的测定

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很多,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滴定分析法、钼蓝比色法、碘量法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要求样品的纯度较高,还需要有昂贵的仪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操作麻烦,耗时较长;2,6-二氯靛酚法操作简便且应用最普遍,但是药品价格昂贵,而且多数果汁样品溶液都有颜色,使滴定终点不易判定,使用脱色剂也很难脱色完全,且造成VC的损失。相比之下,碘量法只需标定碘液,其后续操作方便简单,易操作,故本次试验采用碘量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关键字:维生素C 碘量法碘溶液可溶性淀粉滴定 一、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C6H8O6+I2= C6H6O6+2HI 使用淀粉作为指示剂,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汁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容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考虑到 I -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为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材料:果汁。 仪器:烧杯多个、量筒、玻璃棒、滴管、容量瓶多个(250mL)、酸式滴定管、滤纸、锥形瓶等。 药品:0.02mol /L碘溶液、2% 可溶性淀粉溶液、2% HC l溶液。 (三)、试验步骤 1、购买市场上现成的果汁; 2、滴定果汁中vc的含量; (1)、移取50ml果汁注入250 ml锥形瓶中,三份,分别向三个锥形瓶中加人3m l淀粉溶液,再滴加10ml醋酸,将PH 值调至3左右; (2)、用0.02mol /L碘溶液滴定果汁,在滴定过程中,边滴边晃动锥形瓶,直到提取液呈现蓝色,且在30 秒不褪色;

各种蔬菜水果含有的维生素种类大全

各种蔬菜水果含有的维生素种类大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你缺乏营养素吗 1.脱发过多,头皮屑过多:缺蛋白质、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 B6、C、锌、钙、镁 2.头发枯黄、分叉:缺蛋白质、维生素E、铁、锌 3.黑眼圈:缺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 C 、 E 4.出现色斑、黄褐斑:缺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 C、E、纤维素、叶酸 5.皱纹出现早、多:缺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 C 、 E、B、硒 6.皮肤无弹性、无光泽:缺维生素B1、B2、C、E 7.月经不调、痛经:缺蛋白质、维生素B1、B2、B6、C、A、β—胡萝卜素、叶酸、钙、镁 8.皮肤干燥、粗糙、毛孔粗大:缺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B6、锌 9.眼干涩:缺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B2 10.面色发黄、苍白:缺蛋白质、、纤维素、锌 11.牙齿不坚固:缺维生素A、β—胡萝卜素、钙、镁、铁 12.唇干燥、脱皮:缺蛋白质、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B2 13.贫血、手脚发凉:缺蛋白质、、C、铁、叶酸 14.易疲劳、精力差:缺蛋白质、维生素B1、B2、B6、C、A、β—胡萝卜素、锌、钙、镁 当人体营养缺乏时,常会出现一些警告信号或症状。这时,利用食物补充缺乏的营养素,是一种取材便利、简单易行、安全无毒、无痛苦、疗效显着的妙法。 缺乏维生素 A 指甲出现凹陷线纹,皮肤瘙痒、脱皮、粗糙发干,眼睛多泪、、、干眼炎,脱发,记忆力衰退,精神错乱等。应多吃鳗鱼、比目鱼、鲨鱼、鱼肝油、鸡羊牛猪肝脏、蛋黄、奶油、、乳酪、、大枣、、胡萝卜、香菜、韭菜、、菠菜、、莴笋叶、西红柿、类等含维生素A 比较丰富的食物,其中含维生素 A 最高。 缺乏维生素 B1 ,消化不良,气色不佳,对声音过敏,小腿偶有痛楚,大便秘结,厌食,严重时呕吐、四肢浮肿等。故要注意多吃猪肉、动物肝肾、、小米、玉米、豆类、花生、、南瓜、丝瓜、杨梅、紫菜等含维生素B1 较多的食物,其中含维生素 Bl 最多。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与蔬菜

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哪些 维生素C具有减压、增强免疫力、抗癌的作用。当承受强大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比平时多8倍的维生素C,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地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补充维生素C要吃哪些食物?含维生素C的食物到底有哪些? 富含维生素 1. 1 ①黄色、橙色水果和蔬菜都含维生素C。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油菜、油菜苔、紫菜苔、苋菜、芹菜、香椿、苦瓜、花菜、辣椒、毛豆、豌豆苗、藕等; ②野菜如马齿苋、野苋菜、蒲公英、制茶等; ③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也很多,如鲜枣、红果、柚子、桔子、

橙子、柠檬、草莓、柿子、芒果、猕猴桃、龙眼等,有的野果维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水果许多倍,如刺梨、石榴、金樱子等。 END 哪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 ①西红柿维生素C的含量也较高,介于水果和蔬菜之间,多吃西红柿是很好的补充维生素C的方法。 ②南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当然还有很高的维生素C含量,十分有益健康。 ③苹果中的维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素。 ④猕猴桃号称是维C之王,可见其维生素C的含量有多大。 ⑤蔬菜中,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居第一位,可见辣椒也是很好的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 ⑥橘子含有丰富是维生素C,1个橘子就几乎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橘子含有170余种植物化合物和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数物质均是天然抗氧化剂。 ⑦柚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降低血液中有胆固醇,但是柚子不宜多吃。 ⑧红薯含维生素C也很丰富,维生素A原含量接近于胡萝卜的含量。常吃甘薯能降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益肾阳,从而有助于护肤美容。

实验一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 C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及紫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人体不能自身制造V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V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Vc。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分子结构中具有二烯醇结构,其结构如下: 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或乙醚。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具极强的还原性,性质活泼,易被氧化为二酮基而成为脱氢抗坏血酸。维生素 C分子结构中有共轭双键,固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 根据维生素C 在稀盐酸溶液中,Vc吸收曲线比较稳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其吸收值A的大小与维生素C的浓度c的大小成正比,符合郎伯—比尔定律:

A=εbc 其中A为吸收度;c为试样中维生素C的浓度,mol·L-1;b为吸收池厚度,cm;ε为摩尔吸收系数,L·mol-1·cm-1。若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首先绘制出维生素C 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出吸光度A,由测得的吸光度A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浓度,换算为药品中含量(mg/片)。。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1台,研钵1个,50mL容量瓶7只和500mL容量瓶1只 , 10mL移液管2支,100 mL、1000 mL烧杯2只。 2.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抗坏血酸),市售维生素C含片(100mg/片),冰醋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维生素C标准贮备液500mL(浓度约为1.5×10-4m ol/L): 称取约0.0132g维生素C标准品于100mL的烧杯中,用超声波助溶后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摇匀,配成贮备液。 2. 配制标准系列: 分别吸取上述贮备液1.00、2.00、4.00、8.00、16.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3. 确定最大吸收 以蒸馏水为参比,在320~220nm范围内测出维生素C的吸收光谱,并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 绘制标准曲线 λ处分别测出吸光度,并绘制以蒸馏水为参比,用上述标准系列溶液在 max 标准曲线。 5.样品测定 取3片Vc片剂研细,准确称取0.02g于100mL烧杯中,以去离子水稀释至 λ处测吸光度。 500mL。移取样品溶液5.00mL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在 max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C片中的V C含量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及紫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人体不能自身制造V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V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Vc。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 6H 8O 6。分子结构中具有二烯醇结构,其结构如下: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或乙醚。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具极强的还原性,性质活泼,易被氧化为二酮基而成为脱氢抗坏血酸。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有共轭双键,固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 根据维生素C在稀盐酸溶液中,Vc吸收曲线比较稳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其吸收值A的大小与维生素C的浓度c的大小成正比,符合郎伯—比尔定律: A=εbc 其中A为吸收度;c为试样中维生素C的浓度,mol·L-1;b为吸收池厚度,cm;ε为摩尔吸收系数,L·mol-1·cm-1。若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首先绘制出维生素C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出吸光度A,由测得的吸光度A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浓度,换算为药品中含量(mg/片)。。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1台,研钵1个,50mL容量瓶7只和500mL容量瓶1只,10mL移液管2支,100mL、1000mL烧杯2只。 2.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抗坏血酸),市售维生素C含片(100mg/片),冰醋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配制维生素C标准贮备液500mL(浓度约为1.5×10-4mol/L): 称取约0.0132g维生素C标准品于100mL的烧杯中,用超声波助溶后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摇匀,配成贮备液。 2.配制标准系列: 分别吸取上述贮备液1.00、2.00、4.00、8.00、16.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4.绘制标准曲线 以蒸馏水为参比,用上述标准系列溶液在 max处分别测出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5.样品测定 取3片Vc片剂研细,准确称取0.02g于100mL烧杯中,以去离子水稀释至500mL。移取样品溶液 5.00mL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在 max处测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1.绘制吸收曲线,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2.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制作人:薛钦时间:2016年5月20日 一、实验背景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中的维生素 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 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 -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维生素C的作用: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7、水溶性强抗氧化剂,主要作用在体内水溶液中。 二、实验目的 ● 1.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 2.维生素C含量可作为植物抗衰老和抗逆境的重要生理指标,也

可作为果品质量、选育良种的鉴别指标。 ● 3.水果、蔬菜保鲜贮藏必须测定维生素C含量,了解果蔬品质量 的高低。 ● 4.了解和掌握2,6-二氯酚靛酚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原理 ●2,6—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颜色反应表现为两种特性。一是 取决于氧化还原状态,氧化态为深蓝色,还原态为无色;二是受其介质酸度的影响,在碱性介质中呈深蓝色,在酸性溶液介质中呈浅红色。 ●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液,滴定含VC的酸性浸出液,染料被还原 为无色,到达终点时,微过量的2、6—二氯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浅红色即为终点。从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试样中还原型抗坏血酸量。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 强的还原性 ●将染料2.6-D 还原成无色的2.6-二氯酚靛酚 ● 2.6-二氯酚靛酚:强的氧化性 ●中性/碱性: 蓝色酸性:红色

七年级生物下册 4.8.1人类的食物《比较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比较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比较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初中生物教材(苏教版)初一下册中的一个小实验。在教学实施中,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实验,并组织学生对实验的方案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综合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维生素C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知道维生素C很不稳定,容易流失。 能力目标: 1、能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定性比较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 2、.形成在探究过程中能周密地考虑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创新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3、通过拓展引伸,让学生建立科学膳食,营养均衡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能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定性比较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2个量筒、3个滴管、实验记录纸、高锰酸钾溶液、至少3种水果汁及少量蔬菜。 实验器材: 材料:菠萝、西红柿、菠菜、苹果、甜橙或葡萄、柑橘、梨、西瓜等水果。 用具:烧杯、试管、吸管、高锰酸钾溶液、纱布、小刀、研钵、玻璃棒、漏斗、滤纸、吸水纸等。 实验原理: 维生素C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不同果蔬中含量不同。维生素C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就越少。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故事引入,提出问题(此略) 船员患了什么病?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治愈坏血病呢?你怎么知道的? (说明:因为缺乏维生素C导致坏血病。服用维生素C或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2、谈话与交流:是因为柑橘中有丰富的VC,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中也含有维生素C 呢? 3、谈话:这些蔬菜水果中都含有维生素C,那么它们中的维生素C含量一样吗?(学生猜测)? 师:回答的非常好。不同的水果或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亲自来比较一下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明确步骤,完成实验 1、检查实验器材: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实验器材。 学生检查器材,汇报检查情况。 2、任选两种本地常吃的水果,将水果放到研钵中挤出汁液或用榨汁机榨出汁液. 介绍榨汁机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课前由老师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榨汁机榨出汁液)学生尝试使用榨汁机榨出汁液(或用研钵挤出汁液)。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同组人: 自评成绩: 项目: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课程: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了解维生素C 的测定原理及条件。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反应方程式如下: O HO OH O C H OH CH 2OH + I 2O O C H HO CH 2OH + 2HI O O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 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而产生误差,尤其在碱性条件下,误差更大。故该滴定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慢副反应的速度。 注意事项: 1. I 2具有挥发性,取完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2. 维生素C 易被空气氧化而引入误差,所以不要3份同时移取。 3. 滴定近终点时应充分振摇,并放慢滴定速度。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吸量管(2mL),量筒(15mL 、5mL),碘量瓶(250mL)。 试剂:维生素C 注射液(20mL : 2.5g),I 2标准溶液(0.05mol/L),醋酸(2mol/L ),丙酮,淀粉指示剂(1%)。 四、内容及步骤 精密量取维生素C 注射液1.6mL(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新煮沸并放冷至室温的蒸馏水15mL 与丙酮2mL ,摇匀,放置5min ,加2mol/L 醋酸4mL 与淀粉指示剂1mL ,用I 2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的I 2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