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我国北宋绘画作品, 作者张择端, 北宋宫廷画家。

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 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 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 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

画中人物500多个,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

构图疏密有致, 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 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我国东晋绘画作品, 作者顾恺之。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 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 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 直到洛神离去, 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 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 设色艳丽明快, 线条准确流畅, 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我国隋代绘画作品, 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 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 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构图境界阔大。

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 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 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 色彩清丽典雅, 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 作者阎立本, 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 出生于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

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 变化丰富, 技法精湛。

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我国油画作品, 1980年创作, 作者罗中立, 1948年生于重庆,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高等教育]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题

[高等教育]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题

[高等教育]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题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题(一)绘画作品:1.《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作。

绢本设色长卷,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今天的节日集会。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色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

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

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者匆匆进城。

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

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接踵,桥下舟楫相竞。

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

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

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

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三教九流,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

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

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画中有550余人,各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房屋楼阁30多栋,推车乘轿也有20多件。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

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与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2.《洛神赋图》顾恺之,东晋画家。

《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绢本着色画卷。

图的大意是曹植和仆从归途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人在舒展身腰,马在地上打滚。

黄昏时节,停歇在洛水边上。

曹植在恍惚中看到了美丽的洛神。

他和洛神互赠礼物,共登云车,畅叙衷情和遗恨。

2019年成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集锦(8)

2019年成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集锦(8)

2019年成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集锦(8)1.北京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群,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公元1406-1420年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前后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故宫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

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在紫禁城对角线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故宫是世界上规模、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形式美等都是罕见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水平的杰作。

2.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西藏的象征。

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是一座融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拉萨,是世界海拔的古代宫殿。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内最完整最宏伟的一座古建筑。

“布达拉”是普陀罗(普陀)的译音,意即菩萨住的宫殿。

相传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成此宫,现有建筑群为17世纪中叶五世****受清朝册封后开始兴建,经过历代****持续扩建而成。

布达拉宫缘山而上,依势迭砌,从平地直达山顶,几乎占了整座玛布山(红山)。

高117米,东西长360米,外观13层,实为9层,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殿宇巍峨,金顶辉煌,有佛堂、经堂、灵塔殿、习经室15000多间。

整个建筑系石木结构,方石垒砌,高大宽敞的殿堂墙上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壁画,室内陈设有几十万个用金、银、铜、玉和檀香木等雕铸的大小佛像,造型生动,集中体现了藏族人民高度的建筑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神庙。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

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

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

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

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

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

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

艺术概论之艺术作品赏析(三)

艺术概论之艺术作品赏析(三)

《红色娘子军》 中国经典芭蕾舞剧,1964年由中央歌剧舞剧院首次搬 上舞台。《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 讲述中国第二次革命时期,受尽折磨的妇女吴琼花成长为 卓越的革命烈士的传奇故事。该剧的舞蹈融入了传统的戏 曲和拳术的动作,更使芭蕾蕴涵了中国民间舞蹈的魅力, 其刚劲有力的舞蹈动作和富于中国民族色彩的音乐让观众 耳目一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 派,因此它也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表现革命题材的芭蕾舞 剧”。该剧场面恢弘绚丽,情节震撼人心,人物形象鲜明 生动,加之海南岛独特的地域风情,使观众为之倾倒,可 以说是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国芭蕾舞剧。
《茶馆》 中国话剧艺术的经典,三 幕话剧,剧本由著名的文学家 老舍先生创作完成。1958年3 月29日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 演,由焦菊隐、夏淳导演。 《茶馆》以高度的艺术概括, 浓郁的民族气派,浓重的历史 含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谱写 出一部史诗性的画卷。 话剧通过对裕泰茶馆的掌 柜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仲义、 旗人常四爷、穷苦人康顺子及 他们周围几十个人的命运沉浮 的叙写,深刻反映了清朝末年、 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 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最黑暗 的年代里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 民的苦难生活,从而表现了 “埋葬旧时代,暗示光明的到 来”的主题。《茶馆》创造了 戏剧艺术民族化的典范,在国 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外 演出时它被国际友人称为“东 方来的奇迹”。
《天鹅湖》 经典芭蕾舞剧。最早 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共 有4幕,音乐作于1876年, 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 部舞剧。剧作取材于民间 传说,讲的是美丽的公主 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 的传奇爱情故事。群舞在 芭蕾舞剧中占有重要的位 置。 《天鹅湖》中群舞、 独舞和双人舞都比较有特 点,第2幕和第4幕的“天 鹅群舞”代表了芭蕾艺术 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一 个世纪以来最为人们所熟 知的舞蹈动作。世界各地 的芭蕾舞团都有不同版本 的《天鹅湖》上演。

电大《艺术学概论》表情艺术 作品赏析

电大《艺术学概论》表情艺术 作品赏析

表情艺术作品赏析(18分)本次任务建议完成实用艺术模块(第十二~十三章)学习后进行,满分18分。

请对著名中国音乐艺术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进行鉴赏。

播放静音加载完毕: 0%剩余时间 -28:16Picture-in-Picture赏析导引:作品创作者,或创作国家,作品内容概述,作品主要艺术特点。

请对著名中国音乐艺术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进行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艺术作品赏析与评价

艺术作品赏析与评价

艺术作品赏析与评价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形式、色彩、构图、主题等元素,传达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对于观赏者来说,赏析与评价艺术作品是一项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艺术作品的赏析与评价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

一、艺术作品赏析1. 观察与感受艺术作品赏析的第一步是仔细观察和感受作品。

观察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等元素,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一幅油画中,可以注意到画家运用了明暗对比来突出主题,色彩的运用带给人一种温暖或冷静的感觉。

通过观察和感受,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2. 解读与理解在赏析艺术作品时,需要对作品进行解读与理解。

这包括对作品所描绘的主题、情感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表达,通过解读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例如,一幅抽象画中的形状和符号可能代表着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或个人情感的表达。

3. 文化与历史背景艺术作品的赏析也需要考虑到其所处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所差异。

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意图。

例如,一幅古代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元素和意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哲学观念。

二、艺术作品评价1. 独特性与创新性评价艺术作品时,需要考虑其独特性与创新性。

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创新的思想。

它们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同时也应该与其他作品有所区别。

例如,一幅摄影作品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角度,展现了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和创意。

2. 技巧与表现力艺术作品的评价还需要考虑到艺术家的技巧和表现力。

艺术家通过对材料和媒介的运用,以及对形式和色彩的掌握,展现出自己的技巧和表现力。

评价艺术作品时,可以考虑作品的技巧是否精湛,表现力是否强烈。

例如,一幅雕塑作品通过精致的雕刻技巧和生动的表现力,展现出艺术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3. 主题与内涵艺术作品的评价还需要考虑到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作品分析艺术概论

作品分析艺术概论

作品分析艺术概论第一篇:作品分析艺术概论在塞尚的一生中,常常就一个题材画出多幅连作。

他曾相继画过五幅同为打牌题材的作品,其中以这幅两个人打牌的最为出色。

他在这幅画中以酒瓶为画面中轴线,使构图一分为二,两边形成对称均衡。

画中人物与环境色调相互交接,变化丰富造成体积的坚实感和稳定感。

画家为了避免形象的孤立,几乎不用连贯的轮廓线条,这样,人物就像桌子和背景那样,都仅仅是由一块块色彩组成,画中的一切结成一个整体。

塞尚在这里以“变调”代替了“造型”,即以各个色区的有节奏的变换代替了形象的塑造。

画家创造的色量使作品具有纪念碑一般的坚实感。

同时画家又用明显的笔触作为强调画面结构的手段,也使画面增加了永恒的生命感。

塞尚的人物画虽然无意描绘性格,但这幅画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却像它的情节动作一样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令人惊叹的是他在没有画出这两个人“骨架”的条件下画出了他们的性格。

由此可见,塞尚的色彩构成,不只是物理性质的,而是获得了精神性质的升华。

塞尚从他的素材中,抽出合乎造型的因素,经分析后再使之构成画面,表现在画面上的纯粹是形与色,别无其他意义。

对于塞尚来说,主题和题材也是构图本身,正如有人所说:“塞尚是将原来作为绘画手段的构图,如今变成绘画的目的。

”塞尚的“现代”意义便是这种与以往画家不同的作画态度。

塞尚曽划过多付玩纸牌者题材的画,画上人物多寡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幅上,共画了五个人)。

而最为著名的算是这之画两个人物的《玩纸牌者》。

在这幅画中,塞尚将两个沉浸于牌戏中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表现的平和敦厚,朴素亲切。

虽然主题十分平凡,然而画家却通过对形状的细心分析及通过诸多形式要素的微妙平衡,使得平凡的题材获得崇高和庄严之美。

在这里,相对而坐得两个侧面形象,一左一右将画面占满。

一只酒瓶置于桌子中间,一束高光强化了其圆柱形的体积感。

这酒瓶正好是整幅画的中轴线,把画面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从而更加突出牌桌上两个对手的面对面的角逐。

艺术概论艺术鉴赏案例

艺术概论艺术鉴赏案例

艺术概论艺术鉴赏案例艺术概论中的艺术鉴赏案例通常涉及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以下是一些艺术鉴赏案例。

1.绘画鉴赏案例:《蒙娜丽莎》:分析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这幅作品中的微笑神秘、画面构图、光影处理以及所传达的静谧与深邃的审美情感。

2.雕塑鉴赏案例:《大卫》:探讨米开朗基罗·布奥纳罗蒂的这座雕塑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以及它所体现的力量、完美主义和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

3.音乐鉴赏案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分析这部作品如何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出人类自由、平等的渴望,以及它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4.舞蹈鉴赏案例:《天鹅湖》:讨论这部经典芭蕾舞剧的剧情、编舞、音乐以及它在舞蹈艺术中的经典地位。

5.戏剧鉴赏案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分析剧中的角色塑造、剧情发展、主题思想以及它对世界戏剧的贡献。

6.建筑鉴赏案例:巴黎圣母院:探讨这座哥特式建筑的审美特点、结构技术、象征意义以及它在建筑史上的地位。

7.电影鉴赏案例:《肖申克的救赎》:分析这部电影中的叙事技巧、角色发展、主题深度以及它如何成为现代电影史上的经典。

8.摄影鉴赏案例:安妮·莱博维茨的肖像摄影:讨论这位摄影师如何通过镜头捕捉名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她的作品在摄影艺术中的独特性。

9.文学鉴赏案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分析这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家族史诗、历史与神话的交织,以及它对文学传统的创新。

10.多媒体艺术鉴赏案例:Team Lab的多媒体展览:探讨这个艺术团队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造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以及这些作品如何挑战和扩展了艺术的传统边界。

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2017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题目在每年的成考艺术考试中都会出现,因此考生应该提前复习好相应的知识点。

那么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1.舞剧《丝路花》舞剧《丝路花雨》1979年首演于甘肃兰州,赵之洵、刘少雄等合力创作。

《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背景,以活跃的敦煌壁画舞姿为主要舞蹈语言,造型、音乐、舞技都堪称完美。

把故事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描绘了一个跌宕起伏、充满恩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

在舞蹈结构上,突出了独舞的空灵和群舞的恢弘,女主角英娘舞段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认为开创了“敦煌舞”独特的艺术流派。

音乐采用以我国民族乐队为主的混合乐队演奏,以我国古典音乐为基础,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民族古曲的韵味和调式特点,以及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吸收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回族、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具有浓郁的古典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还将波斯音乐素材加以发挥,体现了波斯人的风俗特征。

该舞剧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2.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国经典芭蕾舞剧。

胡蓉蓉等创作。

1945年,西北战地服务团从晋察冀前方回到延安,并带回40年代初流行于河北阜平一带有关“白毛仙姑”的传说。

叙述了一个被地主迫害的农村少女只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坚持多年,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又因偷取庙中供果,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后在八路军的搭救下,得到了解放。

贺敬之、马可等据此创作五幕歌剧《白毛女》。

1965年,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原有题材,在保留原作基本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的基础上,浓缩情节,大量运用中国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的动作,使之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诞生了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

《白毛女》在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立于世界芭蕾艺术之林,成为民族芭蕾舞剧经典。

艺术概论内容赏析

艺术概论内容赏析

此一作品表现的背后理念,即是自世俗的限制解放出来,并将之化身于《太空之鸟》的雕刻以及其他相关作品中,他在这里的作品呈现,是经由巨大的向上律动草图习作,以更抽象的造形表现出来的。

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

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

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

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

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膝,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

他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罪人作出最后的判决,他深深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思想者的形象,正如罗丹所说的那样,“他不仅用大脑、张大的鼻翼和紧闭的嘴唇思考,他还用胳膊、腿、背上的肌肉思考,用紧握的拳头和紧张的脚趾思考。

”罗丹生前曾做过5具不同规格的《思想者》石膏原模,曾被翻模浇注过近50件,形迹遍布世界各地。

这回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展出的原模高达3米,之前只亮相过两次。

米开朗基罗26岁受委托雕塑“大卫雕像”,30岁时完成雕像由一整块纯白大理石雕成,米开朗基罗精研肌肤、血管纹路及关节,被推崇为古典艺术品的典范。

1504年9月8日,大卫像首次在佛罗伦萨展出。

据传大卫像原石来自阿尔卑斯山卡拉拉山开采而成,曾交予另一位雕刻家,但雕刻家发现石材硬度密度光滑,恐自己造诣不足,糟蹋瑰宝,后来才交予米开朗基。

《大卫像》的精巧匀称、优雅的相貌、从容的意态和蓄势待发的气势,令人赞赏。

正如米开兰基罗自己所言,他的雕刻就是…将禁锢在石头中的生命解放出来‟。

米开兰基罗也藉着这尊大卫像,暗示了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应像大卫一样勇敢的保护人民,和公正的治理人民,才能真正统治整个佛罗伦萨。

国开电大《艺术学概论》形考任务实用艺术 作品赏析

国开电大《艺术学概论》形考任务实用艺术 作品赏析

国开电大《艺术学概论》形考任务实用艺术作品赏析实用艺术作品赏析(18分)本次任务建议完成实用艺术模块(第五~七章)学习后进行,满分18分。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即可:1. 试对优秀建筑艺术作品——悉尼歌剧院进行鉴赏。

2. 试对优秀园林——苏州拙政园进行鉴赏。

赏析导引:作品创作者,或创作国家,作品内容概述,作品主要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悉尼歌剧院建筑赏析20世纪的暮秋,那是南半球的悉尼歌剧院。

巨大的贝壳被置于海面,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本世纪最有诗意的栖居。

碧海蓝天更映衬其洁白,海底的鱼龙也要跃出海面亲近那份绝美。

澳洲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孕育出最美的维纳斯。

对于歌剧院的造型艺术也是全世界瞩目的——像是在风浪中扬帆前进的巨型帆船,又像漂浮在悉尼港湾海面上的洁白贝壳,这就是悉尼歌剧院的外观。

这栋建筑物的形状实际上参照了一个被拨开的球体的扇形部分。

悉尼歌剧院是多数人能从图片上认出来的少数现代建筑之一。

对许多人来说,它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的象征。

它每年都吸引着200万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

凡是到澳大利亚旅游观光的人很少有不去悉尼的,而到了悉尼的游客没有不去悉尼歌剧院的。

歌剧院属于象征主义风格的建筑。

它独特的外形设计,表现了巨大的反传统的勇气,自然也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提出了挑战。

歌剧院落成时共投资1.02亿美元工程技术人员光计算怎样建造10个大“海贝”,以确保其不会崩塌就用了整整5年时间。

历时14年,于1973年完成。

它既是一座歌剧院,同时也包括两个剧院、一个音乐厅、若干个餐馆、一个电影院、多个艺术画廊和一个图书馆。

歌剧院总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它建在一座很高的混凝上平台上。

门前大台阶宽90米,桃红色花岗石铺面。

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室外水泥阶梯。

整个歌剧院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

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

电大《艺术学概论》综合艺术 作品赏析

电大《艺术学概论》综合艺术 作品赏析

综合艺术作品赏析(18分)本次任务建议完成实用艺术模块(第十四~十七章)学习后进行,满分为18分。

1.请对中国戏剧作品——《雷雨》进行鉴赏。

2. 请对中国电影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进行鉴赏。

赏析导引:作品创作者,或创作国家,作品内容概述,作品主要艺术特点。

对中国电影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进行鉴赏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讲述的是现代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

导演以一家人的生活变迁,表现了十年的社会图景。

上海某纱厂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师张忠良相识并相爱。

张忠良为宣传抗日,给义勇军募捐,引起纱厂温经理的不满。

没多久,素芬和忠良结婚了,一年后有了一个儿子。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忠良因参加救护队离开了上海,与亲人告别。

素芬带着孩子、婆婆回到乡下。

但农村已被日寇侵占。

忠良的弟弟忠民和教师婉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父亲因向日寇要求减少征收粮食,被吊死。

素芬又和儿子、婆婆回到上海,到了难民事务所。

忠良在参加抗战过程中历尽磨难,好容易逃出到了重庆,但无依无靠,为生活所迫,他去找在抗战前认识的温经理的小姨王丽珍。

已成交际花的王丽珍在干爸庞浩公的公司里给忠良找了份工作。

渐渐地,忠良经不起堕落生活的诱惑,终于和王丽珍结了婚。

这时,素芬和婆婆则过着艰难的生活。

忠良当上了庞浩公的私人秘书,终日来往穿梭于上层社会的人群中,将素芬等早已抛置脑后。

而抗战胜利后,素芬还盼望着得到丈夫的消息。

忠良回到上海后又和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发生了关系。

素芬为养家糊口,到何文艳家做了女佣。

一次在何文艳举行的晚宴上,素芬认出了丈夫忠良,当她说出真相时语惊四座。

后素芬收到忠民的来信,忠民已与婉华结婚,并祝兄嫂全家幸福。

这时,素芬才将实情告诉婆婆。

张母找到儿子,当面痛斥忠良,但懦弱的忠良仍不悔改,素芬万般无奈,投河自尽了。

在这部影片中,每位人物的塑造都十分的深刻,形象。

例如男主角张忠良,这么一个由一个抗日的热血青年转变成混迹于官僚阶级的腐败青年的角色,让观众们看了都为他的那种丧尽天良的行为而气愤;张忠良的母亲,一个为了儿子而连夜缝丝绵背心的伟大母亲,在历尽艰辛之后获知儿子的改变,却还表现的那么从容,让人不得不为这位高龄演员的高超的演技而喝彩;女主角素芬,一位传统的中国女性,勤劳,善良,贤惠,一人支撑整个家庭,面对变心的丈夫选择了跳河,以死亡验证誓言的虚假,不禁让人想起了诗经中的一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艺术学概论第十二章艺术鉴赏(最全版)PTT文档

艺术学概论第十二章艺术鉴赏(最全版)PTT文档
其次,接受美学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 。姚斯从艺术 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交流三个维度全面阐释审美经验的内在 结构,将接受方式分为垂直接受与水平接受 等。
艺术鉴赏的意义
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 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 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 意义和美学价值。
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一方 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另一方 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一步强化和深化情感。因此, 鉴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
六、理解
艺术鉴赏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是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构 审美体验阶段主要是鉴赏主体反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一种主动状态,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 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 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 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 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 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大量地、经常地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 更是直接有助于人们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 培养与提高。
艺术学概论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一、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艺术鉴赏的定义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 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 美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
接受美学首先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在阅读活 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 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

电大《艺术学概论》造型艺术 作品赏析

电大《艺术学概论》造型艺术 作品赏析

造型艺术作品赏析(18分)
本次任务建议完成实用艺术模块(第八~十一章)学习后进行,满分18分。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即可:
1. 试对优秀绘画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进行鉴赏。

2. 试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品——《兰亭集序》进行鉴赏。

赏析导引:作品创作者,或创作国家,作品内容概述,作品主要艺术特点。

试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品——《兰亭集序》进行鉴赏
《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行书起源于楷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用笔简洁,字体较放纵流动。

特点是神采飞扬、温润典雅、气韵生动,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使行书艺术光照千古。

王羲之的行书作品俊逸遒劲、神采飞扬、温润典雅、气韵生动。

艺术概论作品赏析

艺术概论作品赏析

艺术概论作品赏析第一篇:艺术概论作品赏析(六)音乐赏析:1.民乐《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小名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

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

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印月》的音调。

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1950年夏,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等人在民间音乐的“抢救”性采风中,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华彦钧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

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作者运用二胡上5 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民乐《江河水》《江河水》中国民间乐曲,源于东北辽南鼓吹乐笙曲的同名曲牌。

初为双管独奏,后被移植改编成二胡独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名曲。

乐曲演绎了一个凄凉悲切的故事:某地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忽遭不测死于外城。

妻子闻讯,如雷轰顶,在当时与丈夫依依惜别的江边,面对着滔滔河水嚎啕痛哭、悲愤欲绝,诉之泣之,遥相祭奠……乐曲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开始部分速度缓慢,旋律起伏,凄凉悲切。

逐渐节奏顿挫,变化重复,表现出悲愤的情绪。

中段音调平稳,好似在苦苦思索遭受苦难的原因。

经改编后全曲更加激越悲愤,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感染力极强。

此曲音乐形象深刻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闵慧芬的二胡演奏被小泽征尔评价为:“即使在休止符时,也有情感!”3.民乐《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原为琵琶名曲,隋代秦汉子作,历史上实无其人。

明末清初王猷定说:“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

艺术概论(艺术作品鉴赏)

艺术概论(艺术作品鉴赏)

艺术概论姓名:马批黑学号:201008050249 专业:10艺术设计教师:王东方凝固的音符大地的雕塑,凝固的音符。

——题记一幅自然的艺术品,一群人的杰作,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因此称哈尼梯田。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地理分布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

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

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

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这些景区就是目前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保护区。

元阳梯田分布较广,除了上述三大景区以外,还有大坪乡小坪子梯田,逢春岭乡尼枯浦梯田、老曹寨梯田、大鱼塘梯田,小新街乡石碑寨梯田、大拉卡梯田,嘎娘乡大伍寨梯田、苦鲁寨梯田,上新城乡下新城梯田、瓦灰城梯田,沙拉托乡坡头梯田,马街乡瑶寨梯田,等等,都是几千近万亩的梯田,形状各异,各具特色,但因路远、交通不便而很少有旅游者涉足。

历史渊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

在1993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过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

艺术概论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艺术概论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艺术概论第十二章艺术鉴赏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第十二章艺术鉴赏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学习这一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总体上对艺术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艺术鉴赏的基本规律。

在具体赏析作品时在审美心理的具体引领下学会如何鉴赏作品,并学会用艺术批评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3课时,欣赏讨论1课时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课程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通过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掌握到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认识到物质生产理论与精神生产的密切结合及相互关系,以加深对艺术系统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教学内容: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1.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2. 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3. 艺术修养与艺术鉴赏力培养与提高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第二、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第三、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第四、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4. 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艺术鉴赏作为人类一种高级、复杂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蕴藏着极其奥妙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有两种: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

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

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

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

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

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

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

该作品采用特写构图,对老农头像的面部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

作品面世后,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艺术家们评价《父亲》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

该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6、《最后的晚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

作者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早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

《最后的晚餐》画作构图以耶稣为中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犹大、圣·约翰、小雅各等门徒的神情各异,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这幅画体现了画家精湛的创作技巧,它与祭坛画《岩间圣母》、肖像画《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一生的三大杰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7、《夜巡》荷兰现实主义油画名作,创作于1642年。

作者伦勃朗,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的贡献,是最伟大的荷兰画家。

该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艺术家把富于戏剧性的历史画因素引入其中,对荷兰群像画的程式进行了大胆改造,它采用了接近于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使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的中心,显得很突出,是激越、亢奋、追求动感的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

8、《马拉之死》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布面油彩,1793年创作。

作者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驱。

作品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马拉遇害的情景: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

马拉左手拿着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位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得比较单纯、色彩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以及莫大的悲痛之感。

9、《自由女神领导着人民》法国19世纪油画作品,作者德拉克洛瓦,于1830年创作。

这幅画是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作品,德拉克洛瓦也因其成为浪漫主义画派集大成者。

作品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画面描写了一次战斗的情景,处于中心位置的是一位被称为“自由女神”的妇女。

她上身赤裸,一手握枪,一手挥舞着象征共和的三色旗。

在这位妇女的引导下,群众穿过倒塌的街垒,踏着战友的血迹勇往直前。

这幅画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的融合,它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烈,极具感染力。

10、《日出·印象》法国印象派著名油画作品,1872年创作。

作者克劳德·莫奈,印象派画风的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得名就源自于《日出·印象》。

该画作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早晨,三只摇曳的小船在雾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

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

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

该作品突出体现了他追求最真实的光效和色彩,恰如其分地表达自然界的微妙变化的绘画风格。

11、《向日葵》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1888年8月创作于法国南方,是印象派后期的代表作品。

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的伟大画家,与早期印象派相比,他不再注意对自然物中光影的表现,而更注重自我感情的抒发。

“向日葵”多用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涂抹技法来表现出一种浮雕感强烈的视觉效果,每朵花就像是燃烧的火焰,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像火苗一样布满整个画面。

同时,用对比强烈的大色块和粗犷的轮廓线表现形体和组织画面,浓厚的感情因素成为该画作的鲜明艺术特色。

12、《伏尔加河纤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作品,1873年创作。

作者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列宾的作品广泛描绘了俄国人民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他是19世纪末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伏尔加河纤夫》描绘了炎热的夏天,一群衣着破烂不堪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伐拖着一艘货船,艰难地走在伏尔加河畔的情景。

画中11个饱经风霜的纤夫有着不同的姿态和表情,沙滩上的几只破箩筐,更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感。

整幅作品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

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相当成功。

列宾是巡回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雕塑艺术1.《马踏匈奴》我国西汉石刻作品,创作于约公元前117年。

石刻由巨石雕凿而成,表现的是一匹威风凛凛的战马,迎风昂首,马的前蹄下蹬踏着一个战败的匈奴首领。

作品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马踏匈奴》外形轮廓准确有力,刀法朴实明快,形象生动传神,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我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也是汉代精湛石刻艺术的集中代表。

2.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历时400余年雕凿不绝,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米。

大佛是奉先寺的主尊,雕像高17. 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

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

“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腔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令人敬而不惧。

这尊佛像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3.《掷铁饼者》古希腊雕塑作品,原作为青铜。

作者米隆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

《掷铁饼者》选取运动员投掷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虽然它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瞬间”,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

它的出现也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4.《米洛斯岛的维纳斯》《米洛斯岛的维纳斯》也被称为《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古希腊雕塑艺术,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阿芙洛蒂武是希腊中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

该作品中的女神腰肢匀称、妩媚,乳房丰腴起伏,肌肤柔软细腻而富有弹性。

该作品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的优美与崇高两种风格,手法阔大而简洁,人物端庄优美。

虽然她的双臂已经残缺,但并不影响她的整体美感,整个雕塑比例吻合“黄金分割律”,这个标准成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人体美的准则。

《米洛斯岛的维纳斯》是古希腊美术进入高度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

5.《晨》、《暮》、《昼》、《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大理石雕像,创作于1520至1534年。

作者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

《昼》与《夜》是位于尼摩尔公爵朱利亚诺·美第奇俊墓前的一对男女人体雕像,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美第奇陵墓前的则是《暮》与《晨》。

《晨》和《夜》为女性裸体。

它是成熟女性身体的再现,毫无柔嫩之气,在悲哀与折磨中保持了自己的静态之美。

《昼》和《暮》雕的则是健壮的男子,充满力量无法施展而不甘心的落寞神情。

作品人体的线条与四肢的姿势形成和谐的变化,四个人物形象也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象征着光阴的流逝。

6.《思想者》法国雕塑作品,青铜雕塑,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0至1900年。

罗丹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是旧时期古典主义和新时期现代艺术源流的传承者。

作品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领,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情绪。

他默默凝视着人们正在深受的苦难,实际上此中包含了艺术家自己极大的同情和悲痛之情。

这尊雕像最初名为《诗人》,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成铜像。

(三)书法艺术《兰亭集序》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作品。

作者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集会,饮酒赋诗,羲之即兴挥毫为诗集作序,成就了今天最杰出的书法艺术作品。

《兰亭集序》全文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

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

王羲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有“书圣”美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