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教学素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的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注音。
2.解释词语。
二、导入1导语 2作者简介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五、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
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
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四、拓展训练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目的1.积累“门楣、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等词语,了解作者。
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1.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包括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词荟萃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风味来。
好的朗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文章的深意在朗读中自会呈现。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门楣、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等词语,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棕节、粽包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与“大端阳”(五月十五)之分。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很多,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各族英雄人物的说法也较盛行,这里面包括替父报仇雪耻的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为操练水军而创设龙舟竞渡的越王勾践、威震西域的伏波将军马援、反对朱棣篡位的谏臣刘景、岁暮捉鬼的钟馗、忠于爱情的蛇仙白娘子等。
另有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
道教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汤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端午节的礼俗、食俗。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
后世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与食俗——诸如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浴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合作探究,品读平淡而有味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习的内容真正变成学生的自主需求时,学习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在这时,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交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本着这一原则,我在设计《端午的鸭蛋》这课时,重视探究性阅读批注方法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设妙问,引导学生感悟内隐的涵义,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准确,同时将自己融入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始终保持零距离状态,平等的对话换来的却是不等同的尊重。我想,“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将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
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使用使得课堂内容丰富,使得课堂更高效,更直观,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收获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7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合作探究,深入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诗激趣、导入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来历如何?2.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出示端午习俗图片。
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
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
二、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字词积累四、整体感知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五、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作用是什么?2.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示例: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名声远播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与众不同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令人惊喜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7课,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均为描写各地不同的民俗,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民生和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
学习这些课文不仅能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本篇课文语言朴实、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作者采用了“小叙事”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事,鸭蛋,在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作者抓住了这些普通的东西作文章,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作者思念故乡,赞美故乡的情怀。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思念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感受本文朴实、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教育学生传承中华民俗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本文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2、品味作品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大家颇为熟知的节日—端午节,你们知道这个节日的来由吗?(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不同的见解,答案不求统一),根据你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说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是的,在传统的节日中,各个地方有相同的或不同的习俗,作者的故乡江苏高邮过端午节也和其他地方一样有相同的风俗,但吃咸鸭蛋却和别处不同,请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高邮,去领略当地过端午节的风俗,品尝高邮鸭蛋,感悟作者的思乡情怀。
二、作者简介(预习让学生在网上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运用多媒体播放作者的图片,作家、作品简介的文字说明。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课件)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下面问题)1、课文写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哪些是各地基本相同的,哪些是高邮特有的?教师明确:文章开头写了端午节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还写了和别处不同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2、课文是怎样引出高邮鸭蛋的?教师明确:在高邮端午节风俗中,有一种风俗是吃“十二红”就是吃十二种带有红色的东西,其中就有咸鸭蛋,因此,引出高邮鸭蛋十分自然,水到渠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端午的鸭蛋》(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本文的语言。
3.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旨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品味端午的鸭蛋,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美食,品味文章的语言让我们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和魅力,让我们一同品味吧!课堂实录一、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品析本文的语言】语言赏析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交流点拨】1.“平淡而有味”:①“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
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
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①“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②“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端午的鸭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端午的鸭蛋》说课稿《端午的鸭蛋》说课稿第一部分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生动丰富。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初二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看法,并且有着表达个人观点的强烈欲望由于受到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他们关注的是时髦、偶像、网络游戏等话题,而对于传统文化,对周遭的一切人和事却漠然视之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用“小叙事”,“小话语”道出了生活中美的真谛,正好能启发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三)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2)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第二部分教学策略(一)教法设计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读,感悟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针对学生特点,我将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音乐、问题等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二)学法指导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xx端午(二)、初步感知说风俗1、介绍作家常识,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3、紧扣风俗提问:刚才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家乡的端午风俗,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作者写七种风俗时有无详略之分?(引出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以上题目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领会文章主旨使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的深刻感悟(三)、赏读文本品情趣1、在高邮,端午节时小孩儿喜欢放黄烟子,写一笔虎,我们班有位同学也坐不住了,下面我们就请他在黑板上为大家展示一笔虎接着进一步提问:你知道当地孩子除了放黄烟子,写一笔虎还兴干什么嘛?(引出挂鸭蛋络子习俗)2、玩鸭蛋络子有哪些过程呢?(挑装挂吃玩)在这个过程中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学生通过交流探讨从具体句子中品味挑鸭蛋玩鸭蛋的情趣,从而体会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3、此时用幻灯片展示鲁迅、丰子恺忆儿时吃食的二段话,再次体会作家对童年生活的怀念4、如果说4、5两段写端午的鸭蛋表达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念,那么,2、3段写家乡的鸭蛋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怀呢?请学生分组朗读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品味情感,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让学生从具体可感的语句品出汪老的爱乡,思乡之情,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5、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导: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了汪老的一个心愿:让高邮的鸭蛋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替汪老宣传一下高邮的鸭蛋吗?(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本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得到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又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从而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完成了目标2)(四)拓展迁移诉真情课件展示:汪老晚年看电视片《梦故乡》不禁老泪纵横的一段文字这时同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乡情的浓烈氛围中这时老师适时引导: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过往种种……那么,一说起故乡,你们就想到了家乡的什么物件,这样东西又勾起了你怎样的儿时情愫.......学生扩句;一说起故乡,我就想到了家乡的……(本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思乡情绪的感染下,从身边的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并且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出来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完成了目标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第四部分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端午节的习俗,通过对鸭蛋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具体章节为第二十二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难点: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5分钟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老师进行讲解。
时间:10分钟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时间:5分钟4.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
时间:10分钟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进行互动交流。
时间:10分钟6.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时间:10分钟7.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的鸭蛋》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概括4. 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写一篇关于家乡端午节习俗的短文。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1、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的鸭蛋》一文,使学生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素材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民间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学习这个单元能够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并通过这些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本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学生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指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 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方法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富有表现力。
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1.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品味;2。
合作探究法;3。
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四教学过程1、导语: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家乡过节日的风俗,少数民族同学也可以说说本民族的过节习俗。
如果让你写文章来介绍你会怎么写.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汪曾祺是如何介绍的。
2、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投影作者简介和字词(2)概括文章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意。
思考:本文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初步阅读,归纳出文章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高邮的鸭蛋,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板书)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家乡的鸭蛋?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时孩子们是如何把玩鸭蛋的?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设计这几个问题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者对家乡的任何小事都如数家珍,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童年的怀念,从而突破重点.3、要求学生精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文句小组进行交流,品味语言,多媒体显示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端午的鸭蛋课题17 端午的鸭蛋课型教授课授课时间使用者主备课时序数总第 62、6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4、体悟小品文中的经典。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难点解读文本,品味经典学法指导讲读课教具准备多媒体学习过程旁注与补充(自豪“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对故乡的特产,对故乡、对生活的热爱)10、既然作者要写出自己故乡的特产,要写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就要写好,但是,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感觉文章的结构比较不同。
(可能有学生说这是流水帐)文章开头的第一句是什么?文章最后的一段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作文要求总分、总分总的结构,但是这篇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好象不沾边,他们是怎么连接起来的?教师小结: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11、这就像是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
题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12、文章结构分析:端午..的风俗(铺垫背景)端午....的鸭蛋..家乡的鸭蛋端午..(前两个部分的统一)..的鸭蛋11、(1)为什么会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后来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不失去改变生活的渴望,他们成功了吗?(2)孙康、车胤和文中的“我”有什么相似之处呢?(3)为什么文章否定了用鸭蛋壳装萤火虫照亮来读书的想法?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又是什么?(艰苦环境中仍不失改变生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自我解嘲,只要有了这种刻苦学习,热爱生活,改变生活的心意,又何必一定要在乎形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端午的鸭蛋》(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及民间艺术妙趣横生。
包括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萧乾的《吆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
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自己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而本文《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通过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汪曾祺所写的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赏析他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我们的学生距课文所叙述的年代较远,加之学生的经历有限,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生的情感调动是学习本文的前提,有感情的朗读,细心地品读是教学的关键。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行文从容、语言优美的风格。
2、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3、多角度解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书就是读社会。
过程与方法:以情景感受,重点研读,活动品味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教学重点1.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
2.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3.注意语言的积累,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
教法学法:基于以分析,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要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当变化,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端午的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Leabharlann 喝雄黄酒 俗——闲适、自在 风俗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名声 特色 佳——热爱、自豪
家乡的鸭蛋
挑鸭蛋 端午的鸭蛋 吃鸭蛋 趣——怀念、热爱 玩蛋壳
问题探究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 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 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 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一笔一 笔写来,丝毫不乱。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 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 辉。
另外,文章要写的鸭蛋并不是平常鸭蛋,而特别指出是“端午的”, 可见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单单是鸭蛋本身,而是借自己喜爱的鸭蛋来 写家乡的民俗民风、儿时的美好记忆以及借鸭蛋而抒发一种对生 活、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若抛开那些淳朴有趣的民俗,单写 鸭蛋,就难以展示这种情怀了,文章的中心也就会随之浅白许多。 思路点拨作者通过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浓郁的乡风乡情,为 鸭蛋的出现做铺垫,在了解这一点的基础上,对阅读中搜集的内容 进行分析整合。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2.识多音 ������ǎ������(门槛) 槛 ������������à������(槛车) ������������á������(嚼碎) 嚼 ������������é(咀嚼) 3.辨字形
络 曾
������à������(络子) ������������ò(经络) ������é������������(曾经) ������ē������������(曾孙)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7 《端午的鸭蛋》课文导读: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 端午的鸭蛋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 端午的鸭蛋教学素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 端午的鸭蛋教学素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 端午的鸭蛋教学素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午的鸭蛋》,作者是——生:汪曾祺。
师:你了解汪曾祺吗?师:请看大屏幕【学生朗读汪曾祺的有关资料.】师:关于汪曾祺与高邮之间,有一段有趣的逸事.有一位文学青年对汪老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老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微笑着听了之后,便抿了一口酒,慢慢悠悠的说:“不是的。
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
”汪老先生当然是在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有名,但是可以看出高邮鸭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邮,看看汪老先生笔下的那枚家乡端午节的鸭蛋里究竟装着什么特别的东西,让汪老先生念念不忘?一、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伴君初读梳理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生:端午节的风俗生:家乡的鸭蛋生:端午节的鸭蛋二、细品鸭蛋师:课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课文中哪两个段落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的鸭蛋?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师:请欣赏视频课文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师:请两人以小组合作【出示课件:以“这是_____________的鸭蛋,因为__________(找出课文相关联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午的鸭蛋》,作者是——生:汪曾祺。
师:你了解汪曾祺吗?师:请看大屏幕【学生朗读汪曾祺的有关资料。
】师:关于汪曾祺与高邮之间,有一段有趣的逸事。
有一位文学青年对汪老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
”汪老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微笑着听了之后,便抿了一口酒,慢慢悠悠的说:“不是的。
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
”汪老先生当然是在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有名,但是可以看出高邮鸭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邮,看看汪老先生笔下的那枚家乡端午节的鸭蛋里究竟装着什么特别的东西,让汪老先生念念不忘?一、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伴君初读梳理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生:端午节的风俗生:家乡的鸭蛋生:端午节的鸭蛋二、细品鸭蛋师:课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课文中哪两个段落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的鸭蛋?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师:请欣赏视频课文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师:请两人以小组合作【出示课件:以“这是_____________的鸭蛋,因为__________(找出课文相关联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例如:这是“名声远扬”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其中的“肃然起敬”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
】生甲:与众不同的……应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但是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生乙: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袁枚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面提到“高邮腌蛋”。
此次记录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是“老字号”、“老品牌”了。
生丙:吃法多样的……因为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叙述可以入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后又一种是用筷子挖着吃。
吃法不同。
生丁:质细油多的……因为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高邮鸭蛋这么好,那么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老先生一定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呢——生:赞美、自豪三、体会感情师:文章中有很多的句子、语段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感情,你找到了吗?【课文中带有赞美自豪之情的句子你找到了吗?】生: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生: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生: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学生反复朗读。
师:读得真好,汪曾祺老先生对家乡的鸭蛋的赞誉不停歇,尽情的用他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倾诉者:看呢,我们高邮的鸭蛋多好啊!名声远扬、历史悠久、色彩鲜艳…..师:想想作者仅仅是在赞扬高邮的鸭蛋吗?生:不是,借物抒情师:借什么物体生:高邮的鸭蛋师: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呢?生:家乡情、故乡情【板书:借端午的鸭蛋抒汪曾祺故乡情】师: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的文人也喜欢写家乡的食物,贾平凹忘不了陕西的那口羊肉泡馍,叶圣陶叫着薄片的雪藕就会想起远在太湖边的故乡,周作人甚至认为故乡的野菜——紫云英那诱人的香味无与伦比。
其实大家想一想,他们想念的仅仅是那口馍,那篇藕,那朵紫云英吗?生:不是。
师:是的。
其实他们念念不忘的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音,乡情!!四、童年趣味师:这么好的鸭蛋,我们当然吃起来是津津有味,可是家乡的鸭蛋在端午节的那天,仅仅用来品尝吗?生:不是师:还用来干什么呢?生:玩。
师:怎么来玩呢?生:——挂鸭蛋络子,鸭蛋壳里装萤火虫。
让一生朗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师:读的真好。
这两种玩法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玩法?为什么?生:“鸭蛋壳里装萤火虫。
师:说一说原因好吗?生:萤火虫一闪一闪地亮,显得鸭蛋壳晶莹透亮,好像小孩子的眼睛。
真好看。
师:那么由鸭蛋壳里装萤火虫引出一个故事,是什么?生:囊萤映雪。
师:囊萤映雪是什么意思?生:为了晚上看书做学问时当做照明用。
师:囊萤映雪是为了求取功名,有强烈的功利主义,那么“用鸭蛋壳装萤火虫”是为了什么?生:好玩。
师:对。
聪明的中国人设置节日本来是为了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一份浪漫,而小孩子则是最能创造这份快乐并且享受这份可快乐的。
师:那么还有一种玩法是--------生:挂“鸭蛋络子”。
师:这一段中有一句话特别的生动有趣,你认为是哪一句呢?生:挑选鸭蛋时候的第二个步骤。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师:是啊。
鸭蛋有白色、淡青色两种客观事实,可是鸭蛋的样子还有“蠢、秀气”之分吗?这是什么手法?生:拟人。
师:你认为蠢笨的人什么样子?秀气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生:蠢笨的人四肢粗短,两眼无光。
秀气的人苗条好看。
师:呵呵,是啊,在作者的心目中,端午节的鸭蛋也像他的小伙伴一样,有蠢、秀气之分。
我们想一想,也许小伙伴们一边挑选鸭蛋,一边孩子想着:这个鸭蛋好丑,像我们村的张三,这个好好看呢,真像村东头的小花……[学生笑了.]师:挑选好了的鸭蛋装在络子里挂到哪里了?生:衣服大襟的扣子上。
师:挂在扣子上,小伙伴们一走一晃,晃来晃去,想想络子里装的仅仅是鸭蛋吗?生:不是。
师:那还有什么呢?生:故乡情,童年的趣味,生活的趣味。
五、端午节风俗师:童年生活的趣味在端午节那天玩鸭蛋的过程中体现无疑,那除此之外,端午节那天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生:系百索子。
生:做香角子。
生:贴符子生:喝雄黄酒。
生:放黄烟子。
生:吃十二红。
【放课件: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符子、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师:在这些风俗中,有一个细节特别生动,你认为在哪里?生: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师:真好。
说说。
为什么这个细节让你如此心动?生:丝线质量不好,可是小伙伴们一点也不在乎,而且心里很美!师:那你有这样的体会吗?生:小时候与伙伴的编制草戒指;捡起来别人扔掉的漂亮糖纸;一根树干当金箍棒……师:这快乐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浪漫诗意,让你身处青壮年,抑或耄耋老人也不会忘记,这童年的种种趣事如同美酒,越陈越香,成为汪曾祺老先生心灵的家园中永恒的力量。
六、快乐氛围。
师:思乡的作品总是略带忧伤,如李白的《静夜思》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作品?学生介绍。
师:老师这地方有一篇《乡愁》,【放课件:配乐朗读乡愁余光中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音乡情总是让人说起便沉甸甸的。
可是在这篇文章中,离乡四十年之久的汪老先生,在浓郁的思乡情感中,你可见忧郁的音符吗?生:没有。
师:是啊,不仅没有,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快乐的牧童般的嘹亮笛声。
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被苏北水乡高邮那纯净的民风民俗所吸引。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从本篇文章中你觉得汪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生:豁达乐观、生:热爱生活、生:风趣的老顽童…..师:说的好。
汪老先生的生活态度如此积极乐观,他是不是一生就一帆风顺,特别无忧无虑幸福的人呢?生:(肯定)不对。
【播放课件:坎坷一生】师:汪老先生一生坎坷,却安然度过,也许他遭遇苦难的痛苦我们无法想象体会,但是我们更愿意享受这个热爱生活的老人那种超然乐观平和的态度。
也许是高邮那淳朴的民风民俗培育了汪曾祺的性格,使得汪老笔下的高邮鸭蛋如此富有诗意情趣。
感谢高邮这座水乡给我们送来一个如此乐观豁达的老人。
跟感谢汪曾祺先生提高了高邮的文化品位,让我们明白了享受生活,如此快乐!七、课外作业师: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民族的跟。
今年是中国的传统虎年,高邮的孩子都会写“一笔虎”,让我们在这个虎年里也学会“一笔虎”,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虎气!【放课件:各历代名家作品“一笔虎”】好。
下课,谢谢同学们合作!板书:端午汪借 ------à的-----à 抒 -----à 曾 ------à故乡情鸭祺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