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文献综述
大学物理实验--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
![大学物理实验--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ad56d03186bceb19e8bb6a.png)
其中C称为置信系数。在最大允差范围内,对于正态分布,C=√9 =3;对于三角分布,C=√6,对于均匀分布,C=√3。第32页给出几种常用仪器的误差分布以及C的取值,见下表[注2]:
仪器名称
米尺
游标卡尺
千分尺
物理天平
秒表
误差分布
正态分布
均匀分布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C
3
√3
3
标题英译:Teaching of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 ofExperimental DataAbstract: This article clears up some confusable concepts and gives practical formulae in teaching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Regression is emphasized and the concept of the error bar and its applications is introduced.
若考虑到测量次数,还应t因子修正。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一个与一定置信概率相联系的包含因子(或称覆盖因子)K,得到增大置信概率的不确定度叫做展伸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通常取置信概率为0.95,K=2。对正态分布,k0.95=1.96≈K=2。这时的展伸不确定度为
考虑到通常测量6次左右,查阅t因子表,t0.95=2.57, t2/6≈1,C=3, K≈k0.95=1.96,(K/C)≈0.5。所以,置信概率P=0.95的展伸不确定度的便于操作的公式为
对于不是线性关系的物理规律,拟合曲线比较麻烦;由曲线求解实验方程的参数也比较困难。有时可以对物理量进行适当变换,按变换后的的物理量作图,把曲线改成直线,就方便处理了。现在,很多商品计算器对于线性、对数、指数和幂函数关系都具有回归计算功能,只需按相应的键就可以拟合这些函数关系。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充分享用新技术带给人类的方便。有必要让我们的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d3c5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c.png)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测量不确定度是度量各种物理量时所估计出来的一种表征结果的不确定程度的指标。
在进行实验测量时,总存在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仪器的误差、环境条件以及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报告中需要说明这些不确定性。
首先,本次测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实验仪器的误差。
实验仪器的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此次实验中,使用的仪器是一台电子衡器,其最小刻度为0.01g。
根据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可知其仪器误差为±0.02g。
在测量过程中,每次记录都有一定的误差,所以需要考虑到仪器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其次,环境条件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保持实验室的稳定温度、湿度等。
另外,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不确定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进行了多次重复测量,以尽量减小实验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对结果的影响。
然而,由于实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测量结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误差。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环境条件和实验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
为了减小不确定度,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重复测量、控制环境条件等。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所以无法完全消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标准差的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采用标准差的方法可以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获得数据的不确定度。
根据标准差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到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为X±ΔX,其中X为测量结果的平均值,ΔX为标准差。
在本次实验中,得到的测量结果为X=10.25g,ΔX=0.11g。
因此,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为10.25g±0.11g。
总之,测量不确定度是度量实验结果的一种指标,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文献综述
![测量不确定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13a191c0242a8956bece4f8.png)
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者xxxx摘要:测量不确定度,是定量描述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
测量不确定度作为一种衡量测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已被世界各国及许多国际组织所重视,本文论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分类,及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进展。
发现测量不确定度在误差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测量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测量不确定度已成为一门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本文:测量不确定度,是近年来对测量结果的误差表述。
大家知道,任何测量都不可能绝对准确,都必然有误差,而误差也不可能准确知道。
因此测量不确定度是对被测量的真值所处范围的评定结果,所以在进行测量的说明和使用测量结果时,都必须考虑测量不确定度。
1、不确定度概念的提出"不确定度〃一词起源于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深堡量子力学中提出的不确定关系,又称测不准关系。
在196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先生就提出了定量表示不确定度的建议⑴o 1970年前后,一些学者逐渐使用不确定度一词,导致国家计量部门也开始相继使用,但对不确定度的理解和表示方法上缺乏一致性。
1980年国际计量局(BIPM)在征求各国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不确定度建议书INC-O ;1986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七个国家共同组成南GUM,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实施,在世界各国得到执行和广泛应用。
根据JJF1059-1999的定义[2],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不确定度表述的是可观测量一测量结果及其变化,而误差表述的却是不可知量一真值与误差,所以从定义上看不确定度比误差科学合理[9]。
然而,GUM存在严重缺陷,无法在广泛的领域内充当统一测量准确度的评估方法的基础。
早在1997年,钱钟泰先生就敏锐地发现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先后两次年和年向印局长递交了建议书。
钱先生认为,存在结构性错误,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与卫叮相矛盾,其实例有严重缺陷,在一般测量领域无法实施。
不确定性文献综述
![不确定性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437cc26c1c708a1294a4447.png)
《关于不确定性的主题文献综述》小组成员:李德艳1112038李慧敏1112040李文达1112044目录一。
概念界定,内涵阐述 (3)二。
工作中会涉及到不确定性的人员 (3)三.不确定性分类 (3)四.不确定性分析 (4)五.雇佣关系中不确定性可以从哪几个角度体现 (5)六.综述 (6)1.Hofstede (6)2.Gelet kanycz (7)3。
奈特(Knight) (7)4.科斯的不确定性理论 (9)5.威廉姆森的不确定性理论 (10)6。
我们的想法 (10)一.概念界定,内涵阐述(1)经济学中: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
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2)量子力学:在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指测量物理量的不确定性,由于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力学量只能处在它的本征态上,所表现出来的值是分立的,因此在不同的时间测量,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值,就会出现不确定值,也就是说,当你测量它时,可能得到这个值,可能得到那个值,得到的值是不确定的。
只有在这个力学量的本征态上测量它,才能得到确切的值。
(3)信息论:在信息论中,不确定性是表征某随机变量的发生有多么可靠的物理量。
一般用熵来计算这个物理量,记作H(X),X是随机变量。
当H(X)=0的时候,X是十分确定的,也即X这时就是一个确定的数值。
当H(X)=1时,X非常不确定,即X 的取值非常不确定是哪一个数值。
二.工作中会涉及到不确定性的人员(1)刚刚涉足定量政策分析并且想要培养良好技能和习惯的学生;(2)不太可能亲自做太多分析但是想要更透彻地弄明白现有技巧,以便知道要求什么以及如何鉴定结果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3)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处理这一问题且人数日益壮大的娴熟的分析人员。
三.不确定性分类按照层次的区分,不确定性可以分为一般不确定性和深度不确定性。
四.不确定性分析在一般情况下,诸如产量、价格、成本、收入、支出等参数都是随机变量,他们与将来实际发生的情况,可能有相当大的出入,这就产生了不确定因素,造成不确定性或奉献的主要原因如下:1、项目数据的统计偏差2、通货膨胀3、技术进步4、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化5、其他外部影响因素不确定分析是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来估计项目可能承担不确定性的风险及其承受能力,确定项目在经济上的可靠性.一般包含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其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其中盈亏平衡分析之能用于财务评价。
测量不确定度及其应用
![测量不确定度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427932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3.png)
测量不确定度及其应用摘要:测量不确定度是计量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计量研究中,它用来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由于测量过程中存有误差,所以在测量结果中引入测量不确定度,以便更好地评价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研究;测量引言:测量不确定度是衡量测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测量效率的好坏。
由于时间的推移,测量体系的不确定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一、探讨测量不确定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其影响因素。
(1) 意义计量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被测量的真实值,但由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有限,以及测量误差的存在,我们根本无法确定被计量的真实值。
尽管我们对已有误差作出了修正,由于修正的不足或错误,最终得到的结论依然是某个估计值。
如何准确地反映测量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如何评估测量结论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可以发现被测量的真实值存在特定的分散特征,但这种分散特征也有其特定的规律性。
因此,研究这种分布规律,不仅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被测量的值,还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出该值可能处于的范围及概率。
(2) 必要性正如国际单位制(S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测量不确定度也被普遍采用,以便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为了更好地衡量测量不确定度,国际组织和各国计量部门都十分重视系统测量方法,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完整的测量结果包括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通常是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或由函数式计算得到的输出量的估计值;测量不确定度,说明被测量值得分散性或所在的具有一定概率的包含区间的半宽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又称GUM评定方法或GUM法;另一种是JJF 1059.2-2012《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测量不确定度》,又称MUM,是对GUM的补充。
论测量的不确定度
![论测量的不确定度](https://img.taocdn.com/s3/m/1a43fbe2524de518964b7d9f.png)
论测量不确定度姓名:朱堃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2)班学号:083102日期:2010.10,8论测量不确定度朱堃(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兰州 730050)摘要: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评定测量结果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确定度越小,测量结果的质量越高,使用价值越大,其测量水平也越高,反之亦然。
本文就针对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围绕其周围的理论和计算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测量误差不确定度前言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测量的量值。
测量结果的品质是量度测量结果可信程度的最重要的依据。
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
1.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1.1基本概念测量不确定度是对任何测量的结果存有怀疑。
你也许认为制作良好的尺子、钟表和温度计应该是可靠的,并应给出正确答案。
但对每一次测量,即使是最仔细的,总是会有怀疑的余量。
在日常说话中,这可以表述为"出入",1.2学术概念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变化的不肯定,是表征被测量的真值在某个量值范围的一个估计,是测量结果含有的一个参数,用以表示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2.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2.1 误差和不确定度来自何处?许多事物都会暗暗损及测量。
测量中的缺陷可能看的见,也可能看不见。
由于实际的测量决不会是在完美的条件下进行的,误差和不确定度可能来自下述多方面:测量仪器(器具)--仪器可能遇到的误差包括:偏移,由于老化、磨损或其他多种漂移而变化,读数不清晰,噪声(对电子仪器),以及其他许多问题。
被测物--被测物可能不稳定。
(设想在温暖的房间内试图测量立方冰块的尺寸)。
测量程序--测量本身就很难进行。
例如要测小的活体动物的重量要得到对象的配合就显得特别难。
目测对值是操作者的技巧。
观测者的移动会是目标好像在移动。
当有指针读取标尺时,这类"视差误差"就会发生。
"引入的"不确定度--你的仪器校准就有了不确定度,然后这就成为你做测量的不确定度中的一部分。
计量检定测量不确定度论文
![计量检定测量不确定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dc2e3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d.png)
计量检定测量不确定度论文摘要:本文基于通过研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描述其在电力计量中的扩展应用,了解其进行评定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其他因素会影响电力计量的优缺点。
本文更多的研究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在电学计量中的应用,其应用可以用来帮助电学计量现场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日后需要相关专家进行加强研究,强调了解其在电力计量方面的发展,并科学有效的进行扩展延伸,促使其更广泛的应用在其他行业领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同时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引言随着计量标准考核工作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相应的计量标准也得到了改进。
在计量考核工作中测量不确定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对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认识,能够有效的提高计量检测的准确性。
1、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有效参数之一。
为了测量不确定度,建立了给定倍数的标准差值,并给出了固定值的半宽度值。
由各种组成分量构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参数,其获得不确定值的方法多种多样。
在获取的不确定度值时,充分考虑各种变化对测量结果引起的各种修正变化,特别是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的测量工作,也就是说,在对同一计量检定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的分散性结果数据根据贝塞尔公式来计算。
此外,测量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密切相关的参数,同时也是测量结果显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在测量结果报告中应该和测量结果同时出现。
测量不确定度的不确定性反映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不肯定程度以及测量结果的误差,并且以一种参数的形式反映测量结果的质量。
因此会受到各种测量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所得到的测量值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每次测量数据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是按照一定的概率和规律性的分布在一个数值区间,所以这种概率也有一定的分散特性。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散特征,反映出测量值的分散性参数,进一步确定测量结果数据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为了表征化这种分散特性,测量不确定度是使用标准偏差或标准差数据值来表示的。
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和应用
![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4475d6b14e852458fb579d.png)
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和应用摘要:文章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分类、基本术语、来源和不确定度测定步骤进行了阐述,并且讲述了几种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伴随分析化学方法的发展,分析数据的质量要求越发突现。
分析测试结果的质量如何,测量不确定度就是一个衡量尺度。
不确定度愈小,分析测试结果与真值愈靠近,其质量愈高,数据愈可靠;反之亦然。
因此,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和水平的定量表征。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过程[1,2]196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现为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Eisenhart先生在研究“仪器校准系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估计”时,提出了“定量表示不确定度”的建议。
1977年,在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的要求下,国际计量局(BIPM)号召和成立了不确定度表示工作组,在征求各国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一份建议书,即INC-1(1980)《实验不确定度表述》。
该建议书向各国推荐了不确定度的表示原则,使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逐渐趋于统一。
1981年该建议被CIPM批准,并发布了CIPM建议书,即CI-1981。
1986年CIPM再次重申了上述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的统一方法,并发布了建议书,即CI-1986。
1993年,在该建议书的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法制计量组织(0IML)、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理论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这七个国际组织名义联合公布了《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第一版,1993(《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 ,作为各国共同遵守的标准。
1995年进行了增补修订(GUM95),并在导则附录中给出了评定的实例。
1998年,计量学指南联合委员会(JCGM)成立,其任务是从事有关《测量不确定度表述导则》(GUM)的增补工作和《国际计量学通用基本名词术语》(VIM)的修订工作。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ffaf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7.png)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导言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精确测量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任何测量都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即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为了准确评估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在实验和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概念、意义以及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测量不确定度指的是测量结果和预期真实值之间的范围,它是一种对测量结果的估计,表明该结果附近可能存在的误差。
不确定度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在进行测量实验时,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环节决定了最终的测量不确定度。
数据采集要确保足够的重复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多次实验取得一系列测量数据。
然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三、类型和来源测量不确定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条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如仪器的精确度和环境条件的变化。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的固有偏差、操作者偏差或方法的局限性等引起的。
这两种不确定度来源需要被合理评估和记录。
四、表达和计算测量不确定度通常用标准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
标准差是一种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指标,通过对数据的方差进行开方计算得到。
扩展不确定度考虑了其他因素的贡献,例如系统误差和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计算测量不确定度时,应使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五、报告的要素一份完整的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1. 实验目的和背景:说明进行该实验的目的以及背景知识和相关研究。
2. 测量方法:详细描述实验过程、使用的仪器和设备。
3. 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评估:展示数据处理的步骤,计算不确定度,并解释评估方法。
4. 结果与讨论:提供最终的测量结果以及与其他研究或标准值的比较,在结果的讨论中,解释不确定度对结果的影响。
5.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强调测量不确定度对结果的重要性。
六、应用与影响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有关计量检测不确定度的分析
![有关计量检测不确定度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ffbf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3.png)
有关计量检测不确定度的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质量要求越来越重要。
计量作为质量的基本保证,逐渐提高了人们对该措施的认识。
“科学技术要发展,计量需先行”这表明计量在研究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还必须有坚实的计量基础、先进的计量理念和严格的计量态度。
在计量检测过程中,应尽最大努力减少误差,认真分析不确定度,加强对不确定度的理解,从而提高计量检测精度。
标签:计量检测;不确定度;分析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计量检测的水平,不断增强计量检测的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计量是质量的重要保证,能够促进科研生产的发展。
所以必须强化计量人员的计量意识,树立先进的计量理念,严格控制计量误差,对计量检测中确定度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实现计量检测准确性的不断提升。
1 测量不确定度1.1测量不确定度定义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直接反应,作为测量结果的一个参数,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但是又可以集中地体现测量的定量结果。
不确定度的表现有很多,标准差就是常用于表现测量结果的一个指标,通过标准差,测量从业者可以计算出置信水平的区间宽度。
由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子很多,确认测量不确定度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所以,在对某一计量进行测量的时候,测量从业者需要多次计量,不能把某一次的结果就当做整个计量的结果,而是要通过对分散的多个测量结果,运用贝塞尔公式进行运算。
综上所述,测量不确定度是为了完整表达测量结果而存在的。
1.2测量不确定度意义测量不确定度虽然并不能直接指导人对于生产进行某个非常具体的改良,但是可以通过对产品及产品部件的测量结果,体现出对测量结果的置信程度。
这是由于测量结果虽然可以直接划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但在测量过程受到的影响很多。
一方面测量者无法排除测量工具本身的误差,另一方面测量者的主观对测量结果也有影响。
所以,测量的值并不是百分之百可信的。
2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
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及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7a781e25ef7ba0d4a733b44.png)
u n c e ta r i n t y , u n c e r t a i n y t a n d e r r o r i s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 me a s u r e me n t u n c e ta r i n y t a s s e s s me n t c 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a n d me a s u r e me n t u n c e ta r i n y t
张青 松 ( 安徽 省水 利部 淮委 水利 科 学研究 院 ,安徽 蚌埠 2 3 3 0 0 0 )
摘 要 :测量 不确 定度评 定 系误差评 定理论 的扩展 ,在数据处理领域 具有重要 地位 ,在测量领域 中发挥 重要作 用 ,已
成 为一 门新 的研 究 课 题 。测 量 不确 定 度 评 定 , 是 描 述 测 量 结 果 质 量 的 重 要 指 标 。测 量 不 确 定 度 作 为 一 种 衡 量 测 量 水 平 的 指
1不确定度概念的提 出
“ 不确 定度 ”一词 起源 于 1 9 2 7年 德 国 物 理 学 家 海 深 堡量 子 力学 中提 出的不 确定 关 系,又称 测不 准关 系。
“ 非统计数据处理 ”评定 方法一 片空 白,总是企 图将 “ 数 据处理” 的一些做法强加过来 。例如 ,要 求消 除误差期 望 值 ,要求将误差极 限值换算成标准差 ,或要 求提供 覆盖 因
i mp o t r a n t i n d i c a t o r o f t h e q u a l i y t o f 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r e s u l t s . As a me a s u r e o f t h e u n c e r t a i n y t o f me a s u r e me n t i n d i c a t o r s me a s u in r g
论测量的不确定度
![论测量的不确定度](https://img.taocdn.com/s3/m/b13b84046c85ec3a87c2c511.png)
在出具的任何鉴定 报告 、 准证书 、 校 学术 报告 、 测试 报告 、 品标 作过程确定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产 第二 , 对测量过程 中产生 测量不 确定 度 的各个 环节 , 分类 要 准 、 术规范 、 技 协议 、 同等文件 中的实验 测量结 果 , 没有不 确 合 如 定度说 明 , 认为无 效 , 须有 不确 定 度说 明, 被认 为 是有 效 逐项评 定。 则 必 才
那么 , 我们 如何来确 定测 量不 确定 度。在 工作 中 , 确定 测量 据、 相关手 资 册、 料给出的 参考数据等, 运用公式 u = O 旱( 为资 t 不确定度一般按 以下 四个步骤进行 : 料 给出的置信区间 , 为包含因子) k 求得 B类标准不确定度 值。 第一 , 明确测量 不确定 度 的来 源。简单 的说 , 凡是能 产 生误 第三 ,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差 的地 方 , 凡是进 行实验 操作 的过程 都 可能产 生测 量不 确定度 , 由以上分 析可得到各项标 准不确 定度 或 u , 得到 的值 将 具 体分析时应尽可 能画 出测量方 法 的方框 图和实 验操作 过 程 的 分别平方后求和 , 然后求 这个 和的算 术平方 根 , 即合成 标准 不确
中图分类号 :U 9 T 18 文献标识码 : A
长期以来 , 都是 以传 统误差 理论 , 实验测 量数 据的 质量 进 的影 响 ; 对 2 确定被 测量值的方法不够理想 , ) 往往在确定被测量 值时有 行 评定。误 差指的是测量值与真值 的差距 , 值是 由人在一 定 测量 多种方法 可以选 择 , 任何一 种方法 都有 其优缺 点 , 都可 能产生 测 的技术 条件、 认识 条件 和环境 条件 下具体测 定 , 它本 身要 受到 实
浅论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
![浅论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https://img.taocdn.com/s3/m/0668730614791711cc79178f.png)
浅论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摘要本文从概念、逻辑和形式上对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旨在引起重视、深入探讨、充分理解、促进共识。
关键词测量仪器;误差;测量不确定度0 引言在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中,数据处理是一个关键步骤。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精度、实验条件局限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总是与实际待测量有一定差异,即存在测量误差。
因此作为一个测量结果,不但应提供测量值的大小和单位,还应对测量值本身的可靠程度作出判断,不说明可靠程度的测量值没有实际意义。
人们在使用误差理论的过程中,又发展出了不确定度概念,如何正确理解、合理表述测量仪器的误差与不确定度,是计量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重要议题。
1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概念是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又称为计量器具)。
其特点是:1)可直接进行测量;2)可以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使用的一种技术工具或装置。
在我国有关计量法律、法规中,测量仪器称为计量器具,既计量器具是测量仪器的同义语。
测量仪器按其结构特点和计量用途可分为测量用的仪器仪表、实物量具、标准物质及测量系统(或装置)。
测量仪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不论是宇宙飞船探月用的信号发生器,还是平常的买米买菜用的电子称,都是测量仪器。
2 测量仪器的误差测量仪器示值误差,通常简称为测量仪器的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的形式表示。
对于给定的测量仪器,由规程、规范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称为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有时也称为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误差是测量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量结果包括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已修正测量结果以及若干次测量的平均值。
误差经常用于已知约定真值的情况,真值从本质上说是不能确定的。
但在实践中常用约定真值或实际值代替真值。
谐波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应用的研究报告
![谐波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应用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cf933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0.png)
谐波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应用的研究报告谐波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应用的研究报告摘要:谐波电流已成为现代三相电力系统中的一大问题,然而由于谐波电流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谐波电流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一个难点。
本文通过对谐波电流的基本概念、谐波电流测量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行有效的谐波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对其在谐波抑制器的设计及性能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谐波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应用一、文献综述谐波电流的产生已成为现代三相电力系统中的一大问题,谐波电流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学者们已对谐波电流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抑制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对谐波电流的测量方法及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尤其是在谐波抑制器设计、性能分析等方面,谐波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二、谐波电流的基本概念谐波电流是指在三相电源中,流经负载的电流不仅有50Hz频率的基波电流,还有分别是100Hz,150Hz等等的谐波电流。
这些谐波电流除了增大了电网的负荷和功率因数外,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如对变压器、电容器、电缆等设备产生谐波损耗,引起过电压、热点等问题。
三、谐波电流的测量方法谐波电流的测量主要包含两种方法,即电流钳式测量方法和精密测量方法。
1. 电流钳式测量方法电流钳式测量方法是指利用电流钳测量负载电缆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取得与负载直接相关的结果。
这种测量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不需要断电,但精度较低,不能准确测量谐波电流的波形。
2. 精密测量方法精密测量方法是利用精密电流表和非接触式电压检测器等设备对负载电缆线圈中流过的电流进行精确测量。
这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高、能够准确测量谐波电流的波形及其频率,但需要断电操作,影响较大。
四、谐波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谐波电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谐波电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确定的参数有谐波电流测量系统的准确度、重复性及不确定度等。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d46b2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b.png)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测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我们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误差。
面对这种情况,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应运而生。
测量不确定度可以用来描述测量结果的信度程度,它反映了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也是衡量测量准确度的重要指标。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测量不确定度是关于测量结果的一个参数,它表示由于测量中的各种误差及其影响,使测量结果的真实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确定性。
不确定度的大小和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有直接关系。
测量不确定度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所测量值的不确定度,二是对可能的误差二、控制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为了控制测量的不确定度,需要在测量过程中对各种误差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掌控。
具体控制方法如下:1.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
要根据具体的测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尽可能的减小可能存在的误差。
2.对于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都应当符合标准和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3.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计划,并且对于可能产生误差的环节,要制定详细科学的方法,进行严谨的实验操作。
4.对于不确定性来源的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于各类误差进行分类、统计和推算。
三、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编制编制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是测量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个重要环节。
编制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主要流程如下:1.收集和整理测量结果及其所涉及的数据和参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后续的不确定度分析。
2.进行误差分析,对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评价和分析,计算出各误差对不确定度的贡献。
3.计算不确定度的总值,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应用于误差分析结果中的数据,确定不确定度的总值。
4.编写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报告应包括测量的目的,所用的方法,所确定的不确定度结果及其分析过程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测量不确定度作为一个衡量测量准确度的重要指标,需要在测量过程中进行重视和严格控制。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探讨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f60f20f81c758f5f71f679e.png)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探讨作者:李建华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11期李建华(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用以衡量取得测量结果的清晰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是表现测量质量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
一个整体的测量环节与流程导致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成因丰富多样,对其来源进行研究分析则可对不确定度的精准性形成重要影响。
该文由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内涵入手,探讨了其来源途径以及科学的识别方式。
对提升测量结果清晰准确性,强化测量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222-01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为衡量最终测量结果是否科学准确的重要标准,反映出测量工作的质量水平。
进行测量实践过程中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产生影响的因素丰富多样,因此我们应对其不确定性来源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方能明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是否清晰准确。
1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内涵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同得出的测量结果紧密相连,为定量的阐释表现测量结果具有分散性的具体参数。
内涵在于,反应出测量数值存在的分散性,其同得到的最终测量结果会包含一定关系,我们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这一参数反应此种联系。
换言之,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成为衡量测量结果是否有效科学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也间接的反映出校准设施工具体现的技术性能。
通常来讲测量结果不确定度通过可用不确定度进行表示,还可通过绝对形式或者相对形式进行呈现。
2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途径针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途径分析极为必要,其结果质量水平最终取决实验室中心针对测量管控系统的调节操作以及相关测试评定员工针对测量方式、原理的最终理解。
因此,针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来源的追溯研究、有效识别,对科学的判断测量结果最终的不确定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IUPAP、IFCC七个国际组织的批准,由ISO出版,是国际组织的重要权威文献。我国也已于1999年颁布了与之兼容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计量技术规范。至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成为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2、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与B类评定
用对观测列的统计分析进行评定得出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不同于对观测列的统计分析来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B类标准不确定度。将不确定度分为“A”类与“B”类,仅为讨论方便,并不意味着两类评定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A类不确定度是由一组观测得到的频率分布导出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出: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应用进展
1.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1)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导则
(2)滴定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评定实例1:重铬酸钾、硫酸亚铁铵、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评定;
评定实例2:不锈钢中铬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评定实例3:白云石中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机计算程序田」。
尽管如此,对一般测试实验室而言,不确定度的
评估工作依然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有①检验标准和方法数量众多,很多方法的不确定度评估在上述资料中找不到相应的实例②由于检验标准和方法还远未达到国际一致的标准化程度,即使找到了相应资料,实验室也不能将其方法完全照搬③数学模型的建立、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和对变量分布类型的判断对一般测试实验室而言有很大难度④类评定的某些资料没有可靠的保障如检定部门
提供的证书内容不完备、自由度难以判断等。
总结:
测量不确定度是现代误差理论的重要内容,用不确定度来表示测量结果的质量是势在必行。尽管还存在某些理论缺陷,其应用也有一定的问题,但在今后的较长时期内仍将在全世界得到承认和推广。中国将为不确定度在一般测试领域的应用作出应有贡献。就目前而言,一仍然是国内不确定度评估的技术规范。在新的规范未发布之前,不确定度的评估工作仍将遵照该规范进行。对一般测试实验室而言,不确定度评估工作的难度仍然是巨大的。为此,还将期待课题组的研究成。
模型一
二一士、〕
这是最早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也是最早被定为工业标准的模型之一,同时在美国空军和航天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模型二
二士丫“十、“
这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年发布的评定模型,并成为第一个美国国家标准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在汽轮机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模型三
二一士在又雌这是来自由等七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测量不确定度表述导则中的模型,是国际上第一个取得一致认同的模型。随机不确定度。
评定实例2: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评定规范
评定实例1:钼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评定;
评定实例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钢中钼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6)火花源发射光谱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评定规范
评定实例1:火花源发射光谱法测定钢中钼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2.金属力学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金属拉伸性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金属拉伸xx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钢绞线弹性模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金属xx冲击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金属洛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HRC)
(7)金属xx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模型四
。一士橄八粤乙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出,由于其统计的稳健性和应用的简单性,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偏爱,并有可能成为由出版的新的美国国家标准。
模型五
,扭一士与
该模型是对模型四的改进,是上述五种模型中稳健性最好的模型,且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美国国家标准。以上五种模型各有优缺点,目前得到国际普遍接受的是模型三,即。这一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对统一国际间的测量准确度评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它仍然存在某些理论上的问题和应用上的困难,例如在分布的性质、置信度、包含因子以及动态测量等方面还存在的某些问题。
“随机”与“系统”表示误差的两种不同的性质,“A”类与“B”类表示不确定度的两种不同的评定方法。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合成是没有确定的原则可遵循的,造成对实验结果处理时的差异和混乱。而A类不确定度与B类不确定度在合成时均采用标准不确定度,这也是不确定度理论的进步之
一。
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模型
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归纳为以下五种,并进行了比较。
(7)钢铁和合金中气体分析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规范
评定实例1:红外吸收法测定钢中碳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8)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评定规范:
评定实例1: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钢中碳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9)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评定规范
评定实例1: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高铝耐火材料中氧化铝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评定。
2、不确定度与误差
概率论、线性代数和积分变换是误差理论的数学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误差理论已自成体系。实验标准差是分析误差的基本手段,也是不确定度理论的基础。因此从本质上说不确定度理论是在误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是共同的。但在概念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测量不确定度表明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是通过对测量过程的分析和评定得出的一个区间。测量误差则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差值。
在工作组会议上,明确了其公开的工作方针是“的全面修订,是增补而不是修订”。理由是不能影响在世界各个领域的贯彻。同时,主席和主持人明确表示需要时间研究的建议和两个“建议草案”,并邀请中国参加的工作组,很多成员也表示要和中国计量院有关研究组织增加相互间的了解〕。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对的修改建议还难以被广泛接受。但可预见中国必将对在一般测量领域的实施作出重要贡献。不过,最近国外有些学者也对不确定度的概念,提出了疑问,并对其内在矛盾以及在计量学中的不同表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8)金属维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9)金属里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最早在中国从事不确定度研究的学者是中国计
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同时也是国际不确定度工作组成员的刘智敏先生仁一绷。此
后,国内涌现了大量关于不确定度的著述和文章,仅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就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大多以介绍或的评估理论为主,辅以部分应用实例。但实例中以基标准研究以及物理
根据JJF1059-1999的定义[2]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不确定度表述的是可观测量—测量结果及其变化,而误差表述的却是不可知量—真值与误差,所以从定义上看不确定度比误差科学合理[9]。
然而,GUM存在严重缺陷,无法在广泛的领域内充当统一测量准确度的评估方法的基础。早在1997年,钱钟泰先生就敏锐地发现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先后两次年和年向印局长递交了建议书。钱先生认为,存在结构性错误,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与卫叮相矛盾,其实例有严重缺陷,在一般测量领域无法实施。其根本原因在于“建议, ,到“加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体系的制定者过多注意了国家基标准研究及其国际比对工作的情况和需要,而忽视了基标准研究和一般测量之间的差异。可以明确无误地指出“建议书”体系上一开始就存在两个主要缺陷。其一是它没有充分应用统计学和计量学中已经普及的一些概念,加以重新组织和定义,使它们系统化和合理化,而对传统的术语和概念采取否定排斥的态度,引进了一些极不成熟的新概念,例如“不确定度”、“类不确定度”、“类不确定度”及“总不确定度”等都是这样的概念,必然引起测量误差数据处理领域概念上的严重混乱。而“”沿用了这些不成熟的概念,虽然作了改进,但却极力否定“误差”和“被测量真值”的概念使得这一缺陷变得更为严重。另一个缺陷是它的“非数据处理”评定方法是一片空白,总是企图将“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些做法强加过来。例如,要求消除误差期望值,要求将误差极限值换算成标准差,或要求提供覆盖因子值往往由于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而是不确定的及自由度数据、以及用一分布分位点确定覆盖因子等做法。
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xxxx
摘要:
测量不确定度,是定量描述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测量不确定度作为一种衡量测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已被世界各国及许多国际组织所重视,本文论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分类,及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进展。发现测量不确定度在误差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测量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测量不确定度已成为一门新的研究课题。
B类不确定度则是基于对一个事件发生的信任程度。它们都基于概率分布,并都用方差或标准差表征。两类不确定度不存在那一类较为可靠的问题。一般来说,A类比B类较为客观,并具有统计学上的严格性。测量的独立性、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测量次数决定A类不确定度的可靠性。“A”、“B”两类不确定度与“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分类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本文:
测量不确定度,是近年来对测量结果的误差表述。大家知道,任何测量都不可能绝对准确,都必然有误差,而误差也不可能准确知道。
因此测量不确定度是对被测量的真值所处范围的评定结果,所以在进行测量的说明和使用测量结果时,都必须考虑测量不确定度。
1、不确定度概念的提出
“不确定度”一词起源于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深堡量子力学中提出的不确定关系,又称测不准关系。在196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先生就提出了定量表示不确定度的建议[1]
在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传统上理解它是“表征(或说明)被测量真值所处范围的一个估计值(或参数)”;也有一段时期理解为“由测量结果给出的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这些曾经使用过的定义,从概念上来说是一个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们涉及到被测量真值和测量误差这两个理想化的或理论上的概念(实际上是难以操作的未知量),而可以具体操作的则是现定义中测量结果的变化,即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早在七十年代初,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计量学者认识到使用“不确定度”代替“误差”更为科学,从此,不确定度这个术语逐渐在测量领域内被广泛应用。1978年国际计量局提出了实验不确定度表示建议书INC-1。1993年制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得到了BIPM、OIML、IS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