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学空间力系
大学工程力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考研必备!!
工程力学重点总结—期末考试、考研必备!!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一、刚体P2刚体:在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形变的物体。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二、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仍作用于改点的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矢量确定。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作用于刚体的任何一个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来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1)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内的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并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5、刚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如假想将其刚化为刚体,则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三、约束和约束反力1、柔索约束:柔索只能承受拉力,只能阻碍物体沿着柔索伸长的方向运动,故约束反力通过柔索与物体的连接点,方位沿柔索本身,指向背离物体。
2、光滑面约束:约束反力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在接触点的公法线,并指向物体,即约束反力为压力。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①圆柱、②固定铰链、③向心轴承:通过圆孔中心或轴心,方向不定的力,可正交分解为两个方向、大小不定的力;④辊轴支座:垂直于支撑面,通过圆孔中心,方向不定。
4、链杆约束(二力杆):工程中将仅在两端通过光滑铰链与其他物体连接,中间又不受力作用的直杆或曲杆称为连杆或二力杆,当连杆仅受两铰链的约束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这两个约束反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两端铰链中心的连线作用,具体指向待定。
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
静力学部分总结姓名:孟庆宇班级:15工9 学号:20150190218静力学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力系简化及平衡。
平面力系:1、平面汇交力系;2、平面力偶系;3、平面任意力系。
空间力系:1、空间汇交力系;2、空间力偶系;3、空间任意力系。
一、基本概念1、静力学;2、刚体;3、变形体;4、力;5、力系;6、等效力系;7平衡;8、平衡力系;9、平衡条件;10、平衡方程; 11、力系简化;12、合力;13分力;14、二力构件;15、自由体;16非自由体;17、约束;18、约束力;19主动力;20、被动力;21、施力体;22、受力体。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产生的效应可以分为两种:(1)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外效应。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力对物体的内效应。
23、平面力系;24、平面汇交力系;25、平面力对点的矩;26、平面力偶矩;27、平面任意力系;28、主矢;29、主矩;30、平面力系平衡条件;31、平面力系平衡方程;32、平面物体系统;33、平面物体系统的平衡;34、静定问题;35、超静定问题;36、平面桁架。
37、空间力系;38、空间汇交力系;39、空间力对点、对轴的矩;40、空间力偶矩;41、空间任意力系;42、主矢;43、主矩;43、空间力系平衡条件;44、空间力系平衡方程。
二、基本理论1、五大公理、两个推论及其应用。
2、工程中常见的八大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
(1)光滑约束;(2)柔索约束;(3)圆柱销光滑铰链约束;(4)固定铰支座约束;(5)滚动支座约束;(6)球铰链约束;(7)止推轴承约束;(8)固定端约束。
3、力的投影定理及性质(平面、空间);4、力矩、力偶矩的定义及性质(平面、空间);5、合力投影定理及合力矩定理(平面、空间);6、力的平移定理;7、任意力系的四种简化结果 (平面、空间);(1) 0='RF 0≠O M ;(2) 0≠'R F 0=O M ;(3) 0≠'R F 0≠O M ; (4) 0='RF 0=O M 。
第四章:空间力系
第四章空间力系一、要求1、能熟练地计算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
2、对空间力偶的性质及其作用效应要有清晰的理解。
3、了解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和结果。
4、能应用平衡条件求解空间汇交力系、空间任意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问题。
5、能正确地画出各种常见空间约束的约束反力。
二、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
空间汇交力系、空间任意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
各种常见的空间约束及约束反力。
2、本章难点:空间矢量的运算,空间结构的几何关系与立体图。
三、学习指导1、空间力系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空间力系研究的基本问题仍然是静力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和力系的平衡条件。
空间力系是力系中最普遍的情形,其它各种力系都是它的特殊情形。
按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研究空间力系,是从理论上对静力学作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总结。
与平面力系的研究方法相似,这里也采用力向一点平移的方法将空间任意力系分解为空间汇交力系和空间力偶系,再应用这两个力系的合成方法来简化原力系,然后根据简化结果推导出平衡条件。
由于空间力系各力作用线分布在空间,因而使问题复杂化。
出现了力在坐标轴上的二次投影法、力对轴的矩以及用向量表示力对点的矩和力偶矩等新问题,简化的结果和平衡方程也复杂了。
2、各类力系的平衡方程各类力系的独立的平衡方程的数目不变。
但是平衡方程的形式可以改变。
上表列出的是一般用形式。
解题指导1、对于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投影或力沿直角坐标轴分解这类问题,重要的是确定力在空间的位置。
一般解题的思路如下:(1)认清题意,仔细查看结构(或机构)的立体图,它由哪些部件组成,各部件在空间的位置,以及它们和坐标轴的关系。
(2)认清力的作用线在结构(或机构)的哪个平面内,寻找它与坐标面的交角,然后找力与坐标平面的夹角及力与坐标轴的夹角。
(3)考虑用一次投影或二次投影的方法求解。
静力学 空间力系ppt课件
解:
Fz 5 F
35
Fy 3 F 35
Fx 1 F 35
M z(F ) M z(F x ) M z(F y ) M z(F z)
Fx(105 0)0Fy150
10.41(Nm)
1
20
2. 空间力偶 一、力偶矩用矢量表示:
由于空间力偶除大小、转向外,还必须确定力偶的作用面的方位,所以空间力偶矩必须用 矢量表示。
显然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是:
MMi 0
∵ M Mx2My2Mz2
Mx 0 ∴ My 0
Mz 0
1
27
[例3]求合力偶 z
b
h
F2
y
F1
F1
x
F2
z
M1 M2 y
x
z M y
x
M 1 F1 b M 2 F2 h1
M M12 M22
28
§6-4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一、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把研究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拿来研究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问题,但须把平面坐标系
1
3
§6–1 工程中的空间力系问题
a
a
A
P 2P
1
a 2P
B P
4
§6-2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一次投影法(直接投影法)
由图可知:
X F cos , Y F cos , Z F cos
z Z
F
Y
X
o
y
x
1
5
★ 二次投影法(间接投影法)
当力与各轴正向夹角不易
z
确定时,可先将 F 投影到xy
z a
解:
a
F
y
a
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
第一篇静力学第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1.1 静力学公理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
F=-F’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
1.2 约束及其约束力1.柔性体约束2.光滑接触面约束3.光滑铰链约束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F R=F1+F2+…..+Fn=∑F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
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Mo(F)=±Fh)4.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为(F,F’)。
静力学-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
F’ F”
AF
B
2
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后, 不改变其作用效应。
刚体
F
F
FF
变形体
F
F
FF
作用于刚体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线 3
2、力的平移
F
F A
B
A
B
F
F A
B
F’
F MB
A rBA
B
力的平 移定理
{F}A {F', MB}B , F' F, MB rBA F 4
合力偶
问题: 向不同点简化是否得到不同的合力偶?
6
Mi ri Fi
Fi
M
' i
ri'
Fi
ri' o 'o ri
ri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
' i
ri'
Fi
ri'
o'o ri Fi
o’
M
' i
o 'o ri Fi o 'o Fi ri Fi Mi
结论: 如果 FR ,则0向不同点简化得到相同的合力偶. 7
§2-3、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 •空间任意力系:力作用线在空间任意分布的力系
z
F1
o
F2
F3
y
x Fi Fn
问题: 空间任意力系如何简化?
1
一、力的移动 1、力沿作用线移动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刚体上增加或减去
一组平衡力系,不会改变 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F’ F”
AF
静力学各知识点归纳
力的作用点。
(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静力学各知识点总结1.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
2. 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3. 力的效应:(1)外效应——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4.刚体:在外界任何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5.一个物体能否视为刚体,不仅取决于变形的大小,而且和问题本身的要求有关。
6.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7.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同一物体)8.如果一个力系作用于物体的效果与另一个力系作用于该物体的效果相同,这两个力系 互为等效力系。
9.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可称其为受零力系作用。
一个力系如果与零力系作用等效,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10. 力应以矢量表示。
用 F 表示力矢量,用 F 表示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或Kn 。
(2)内效应一一引起物体形变的效应第一章•静力学公理F R = F I +F 2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则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与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等效。
推理1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4.线,5. 柔索类约束:绳索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 ,沿着同一直线,公理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静力学知识要点详解
《简明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版静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即刚体静力学,是研究刚性物体在平衡时的受力状况。
静力学研究三个问题:(1)物体的受力分析;(2)力系的等效代换;(3)力系的平衡条件极其应用。
(一)静力学公理:(1)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2)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等值,相反,共线。
(3)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理1 力的可传性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4)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等值、反向、共线,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5)公理5 刚化原理若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则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注:反之不一定成立。
因为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对变形体是必要的但非充分的。
)(二)约束和约束力自由体(free body):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非自由体(constrained body):位移受到某些限制的物体约束(constraint):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约束体(constraint body):约束非自由体运动的物体。
约束力(constraint force):约束体作用在非自由体上的力。
注:火车是非自由体,铁轨是约束体,铁轨作用在车轮上的力为约束力。
1、工程中常见的约束(1)光滑接触约束---具有光滑接触面(线、点)的约束约束力特点:作用点:在接触处方向:沿接触处的公法线并指向受力物体;(故称为法向约束力)(2)柔索类约束--由柔软的绳索、胶带或链条等构成的约束约束力方向: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力沿着柔索背向被约束物体。
理论力学 (2)
静力学引言1.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2.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同时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静力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力和力螺旋。
4.力系简化或等效替换中的基本概念① 等效力系:两力系对同一物体作用效果相同② 力系的等效替换:把一个力系用与之等效的另一个力系代替 ③ 力系的简化:一个复杂力系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替换的过程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 静力学公理⑴ 公理①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② 二力平衡条件 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作用线必在两点连线上。
③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⑵ 推论① 力的可传性 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滑动矢量) ② 三力平衡汇交原理③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④ 刚化原理2. 约束和约束力⑴ 基本概念:自由体、非自由体、约束、约束(反)力 ⑵ 几种常见约束① 光滑面约束(N F ) ② 柔索类约束(T F )③ 光滑铰链约束(径向轴承、圆柱铰链、固定铰链支座等):因主动力未定时,约束力方向不定,所以用正交分力x F 、y F 表示。
④ 滚动支座(N F ):垂直于支撑面⑤ 球铰链、止推轴承:三正交分量(x F 、y F 、z F )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分析过程⑴ 明确研究对象,取分离体。
(注意是否为整体)⑵ 先标出主动力,再利用二力杆原理、约束力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原理等分析系统中的被动力,从而得出受力分析图。
第二章 平面力系1. 平面力系分为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
2. 平面汇交力系⑴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 平衡条件:该利系多边形自行封闭。
⑵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合力R F )①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原因:此时分力大小与力的投影成正比,非直角坐标系(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分力)不成正比。
《力学》课程简介
《力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主要内容
1.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包括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平衡方程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2.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不涉及力的作用。
课程将介绍质点和刚体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3.动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与所受力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原理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二、课程特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注重力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原理。
2.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奠定专业基础:力学是许多工程学科的基础,学好本课程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受力分析、平衡方程、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提升个人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总之,《力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的力学现象,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习题集:第一篇 静力分析
练习题(对画√,错画×) 对画√ 错画×
一、判断题(对画√,错画×) (对画 ,错画× 2-1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力的多边形自行封闭。 ( ) 2-2 两个力F1、F2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大小 一定相等 。 ( ) 2-3 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零则该力一定为零.( ) 2-4 用绘图法求平面汇交力系求合力时,作图时画力的顺 序可以不同,其合力不变。 ( ) 2-5 凡矢量力偶使刚体只能转动,而不能移动。 ( ) 2-6 任意两个力都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 )
题3-16图
题3-17图
题3-18图
3-19 如图所示AB=BD=200mm,CD=500mm, 轮直径d1=100mmD轮直径d2=50mm,圆柱齿 轮压力角 ɑ为20°,已知作用在大轮上的力 F=5kN,求轴匀速转动时小齿轮传递的力 F2 及二端轴承的约束力。 3-20 如图起重机装在三轮小车ABC上。 已知起重的尺寸为:AD=BD=1m,CD=1.5m, CM=1m,KL=4m。机身连同平衡锤F共重为 P1=200kN,作用在G点,G点在LMNF平面之 内,到机身轴线MN的距离 GH=0.5m,重物 P2=60kN, 求当起重机的平面LMN平行于AB 时车轮对轨道的压力。
思考题
1. 什么情况下力对轴之矩等于零? 2. 力在平面上的投影为什么仍然是一矢量? 3. 用负面积法求物体的重心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4. 物体的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试举例说明。 5. 计算某物体的重心,选取两个不同的坐标系,则对这 两个不同的坐标系计算出来的结果会不会一样?这是否 意味着重心位置是随着坐标选择不同而改变? 6. 将铁丝弯成不同形状,起重心是否发生改变? 7. 形状和大小相同、但质量不同的均质物体,其重心位 置是否相同?
03-理论力学-第一部分静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X
Y
Z
( yZ zY )i (zX xZ) j (xY yX )k
2 力对轴的矩
力使物体绕某一轴转动效应的度 量,称为力对该轴的矩。
16
力对轴的矩的定 义 M z (F ) MO (Fxy )
力系简化的计算 计算主矢的大小和方向
FRx X , FRy Y , FRz Z
FR FRx2 FRy2 FRz2
cos FRx ,
FR
cos FRy ,
FR
cos FRz
FR
计算主矩的大小和方向
MOx M x (F ) , MOy M y (F ) ,
MOz M z (F )
与 z 轴共面
18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式
先看对z轴的矩:
M z (F ) MO (Fxy )
M O (Fy ) MO (Fx )
Fy x y Fx
xY yX
类似地,有:
M x (F) yZ zY M y (F ) zX xZ M z (F ) xY yX
Fy
Fx
Fxy
力对轴的矩的 解析表达式
3
§3 - 1 空间汇交力系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
★ 空间力的投影;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直角坐标轴的
分解
(1) ■直接投影法
X F cos
Y F cos
Z F cos
也称为一次投影法
4
■间接投影法
Fx y F sin X Fxy cos F sin cos Y Fxy sin F sin sin
理论力学-第2章
力偶与力偶系
♣ 力偶的性质
性质二: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力偶可在作用 性质二: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 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F F F′ F F′ F′
力偶与力偶系
♣ 力偶的性质
性质三: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 性质三: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分别改变力 和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和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方法二: 方法二: 将力向三个坐标轴方 向分解,分别求三个分力对轴之 向分解 分别求三个分力对轴之 矩。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 矩♣ 力Βιβλιοθήκη 轴之矩力对轴之矩代数量的正负号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 矩
♣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与力对点之矩的关系
MO ( F ) = Fd
M = ∑Mi
i=1
n
力偶与力偶系
已知: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 图中
例题 1
M, r均为已知 且l=2r. 均为已知,且 均为已知 试: 画出 和BDC杆的受力图; 画出AB和 杆的受力图; 杆的受力图 求: A、C二处的约束力。 二处的约束力。 二处的约束力
力偶与力偶系
力系的简化
力系简化的基础是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力系的简化
♣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力向一点平移
F :力; :力 e O :简化中心 简化中心; 简化中心
α :F与O所在平面 所在平面; 与 所在平面
n :α 平面的法线 平面的法线; en :n 方向的单位矢。 方向的单位矢。
力系的简化
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
第一篇静力学第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1.1 静力学公理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
F=-F’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假设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5钢化原理:变形体在*一力系作用下平衡,假设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
1.2 约束及其约束力1.柔性体约束2.光滑接触面约束3.光滑铰链约束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F R=F1+F2+…..+Fn=∑F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
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点或*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Mo〔F〕=±Fh〕4.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为〔F,F’〕。
理论力学第1章-力系的简化
几何静力学: 刚体: 力: 力系: 等效力系: 平衡力系: 平衡条件: 基本任务:
用矢量方法研究物体的平衡规律。 不变形的物体、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 相互作用、产生外或内效应、三要素(矢量) 平面 (一般、平行 、汇交) 一组力: 空间 具有相同的外效应(力系的等效、简化) 作用在平衡物体上的力系、与零力系等效 平衡力系满足的条件 力系的简化与力系的平衡
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矢量和。 (2)对轴 上式在任意轴投影 M x (FR ) M x (Fi ) 上述证明是对汇交力系完成的,但是合力矩定理 适用于合力存在的任意力系!
1.2.3 力偶 1.力偶的概念 1)实例:
F
F
2)定义: 两个等值、反向的平行力,记为 ( F , F )
a
z
M
n
a
o
a
y
x
3 Mx My Mz M 3
1.2.3 力偶 3.合力偶矩定理 1)对点:
z
z
M1
Mn
M
M2
Mn
M1 M2
o
M n-1
x y
o
M n-1
x
M3
M3
y
M Mi
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矢量和。
1.2.3 力偶 2)对轴:
上式投影
M x M ix M y M iy M z M iz
1.1 静力学公理 推论1 (力对刚体的可传性)
B A
加
F
B
F
减
B
F
A
A
F F 力对刚体为滑移矢量。作用点
作用线
适用:
同一刚体
1.如图,力F滑移,改变哪些受力与变形?
静力学基本力系PPT课件
第22页/共54页
[ 例6 ] 求当F力达到多大时,球离开地面?已知P、R 、h。 解:先研究物块,受力如图,
解力三角形:
N
F
cos
又:
cos
R2 (Rh)2 R
1 R
N FR h (2R h)
h(2Rh)
23
第23页/共54页
再研究球,受力如图,
作力三角形,
解力三角形:
P Nsin
(a) 图为空间汇交力系;(b) 图为空间任意力系。 (b) 图中,若去了风力,则为空间平行力系。
迎面 风力
侧面 风力
b
3
第3页/共54页
一、几何法
1 . 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2.1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
cos(180 ) cos
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也可用力的三角形来作。由余 弦定理得:
R F12 F22 2F1F2 cos
m,因此计算得
82 42 4 5
FD
DC AD
F
10kN,FA
CA AD
F
22.4 kN
tan 1, 26.57o
2
8
第8页/共54页
[例2 ] 已知压路机碾子重P=20kN ,r=60c m, 欲拉过h=8cm的障碍物。求: 在中心 作用的 水平力 F的大 小和碾 子对障 碍物的 压力。
解 (1) 选平面刚架为研究对象,按比例画出 其分离 体图。 (2) 对刚架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其受 力图, 如图 b) 所示。刚架上作用有水平力F,辊轴支座 D的反 力FD。 根据三 力平衡 汇交定 理,力 F和FD交于C 点,所 以固定 铰支座 处的反 力FA, 必沿A、C连线 ,构成 一平面 汇交力 系。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静力学篇
静力学知识点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本章总结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静力学公理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公理5 刚化原理。
3.约束和约束力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
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
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
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
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还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问题问题一画受力图时,严格按约束性质画,不要凭主观想象与臆测。
第二章平面力系本章总结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1 )几何法:根据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为合力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 2 )解析法:合力的解析表达式为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1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2 )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 3 )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3. 平面内的力对点O 之矩是代数量,记为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或4. 力偶和力偶矩力偶是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
力偶没有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偶矩M 的大小和转向,即式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的转向,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5.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相等,则彼此等效。
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6.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7、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是力的作用线可杂乱无章分布但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
当物体(含物体系)有一几何对称平面,且力的分别关于此平面对称时,可简化为平面力系计算。
静力学-力系简化
FR M O' FR M O
13
三、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结果分析
(1) FR 0, MO 0 (2) FR 0, MO 0 (3) FR 0, MO 0 (4) FR 0, MO 0
?
可以继续简化
平衡 合力 合力偶
14
FR MO 0
(1) FR 0, MO 0, FR MO
n
则有: MO (FR ) MO (Fi )
i 1
n
rR FR ri Fi
i 1
{F1, F2, , Fn} {FR}
z
F2
F1 rR
FR
o
y
例:求力F对A点的力矩。
x
Fn
M A (F ) M A (Fx ) M A (Fy ) Fx b Fy a
• 若汇交力系中,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则称为 空间汇交力系(concurrent noncoplanar force system) 。
3
汇交力系简化
1、几何法(矢量法)
设 {F1, F2 , F3}为作用在A点的力系,求其合力
F3
F2
F F3
R FR12
A
F1
F2 F1
FR F3
力 多 边
9
任意力系的简化
空间力系的简化 平面力系的简化 平行力系的简化
重心与形心பைடு நூலகம்
一、力的平移定理
F
F
A
B
A
B
F’
F '' F ' F
F’ MB
A
F
r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若力系在 Oxy 平面内) 基本式:
∑ X = 0, ∑Y = 0, ∑ M z (F ) = 0
4
7.重心
在重力场中,物体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在物体
内只有确定的位置,与该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无关。均质物体的重心与几何中心重
M O (F ) = Fh = 2ΔOAB
或用力对点的矢积式表示,即 i jk
MO (F) = r × F = x y z XYZ
= ( yZ − zY )i + (zX − xZ) j + (xY − yX )k
图 4-2
式中,x、y、z 为力 F 作用点的坐标,X、Y、Z 为力 F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z 力对轴的矩 力对轴的矩是一个代数量,可按下列三种方法计算。 (1) 定义法 先将力投影到垂直于轴的平面上,然后按平面力
∑ M z (FR ) = M z (F )
6.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任一点的主矩都等于 零。即
FR′ = 0 MO = 0 用解析式表示,即为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 X = 0, ∑Y = 0, ∑ Z = 0 ∑ M x (F ) = 0, ∑ M y (F ) = 0, ∑ M z (F ) = 0
第一部分 静力学
第四章 空间力系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和空间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熟练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的矩的计算。 3.熟悉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矢和主矩。 4.能熟练应用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 5.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合。
物体重心的坐标公式,可根据合力矩定理导出,即
∑∑ xC =
Pi xi Pi
∑∑ yC =
Pi yi Pi
∑∑ zC =
Pi zi Pi
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1)对称法 (2)积分法 (3)组合法
有分割法和负面积法(负体积法)两种。
[MO (F )]z = M z (F )
2
3.空间力偶及其性质
z 力偶矩矢 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三个要素: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和 力偶作用面的方位,所以用矢量表示,称为力偶矩矢。其大小等于力与力偶臂的 乘积,方向与力偶作用面垂直,指向与力偶转向的关系服从右手螺旋规则。 z 空间力偶的性质 空间力偶除具有平面力偶的性质外,还可从其所在平面等效地移至与之平行 的任意平面内。因此,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 z 空间力偶的等效条件(等效定理)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偶,只要其力偶矩矢相等,则两力偶等效。
4.空间力系的合成结果
z 空间汇交力系 空间汇交力系合成为一个通过其汇交点的合力,其合力矢等于各分力的矢量 和,即
FR = ∑ F
或
FR = ∑ Xi + ∑Y j + ∑ Zk
z 空间力偶系 空间力偶系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矢等于各分力偶矩矢的矢量和, 即
M = ∑Mi
或
∑ ∑ ∑ M = M ixi + M iy j + M iz k
二、理论要点
1.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z 直接投影法(一次投影法)
已知力 F 与三个坐标轴间的夹角分别为α 、 β 和γ ,则力 F 在三个坐标轴上
的投影分别为
X = F cosα Y = F cos β Z = F cosγ
z 间接投影法(二次投影法)
已知力 F 与 z 轴间的夹角为 γ 以及力 F 在坐标
对点的矩计算,如图 4-3 所示,力 F 对 z 轴的矩为
M z (F ) = M O (Fxy )
= ±Fxy h = ±2ΔOab 正负号按右手螺旋规则确定。
图 4-3
当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或相交时,即当力与轴共面时,力对轴的矩等于零。
(2) 解析式
先求出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X、Y、Z 以及力作用点的坐标 x、y、z,则有
z 空间任意力系 空间任意力系向任一点 O 简化,一般可得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的大小 和方向等于该力系的主矢,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 O;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矢等于该 力系对简化中心 O 的主矩。即
FR′ = ∑ F ∑ M O = M O (F )
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有以下四种情况: (1)合力偶 当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此时主矩与简化中心的选取无关。 (2)合力 当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或当主矢、主矩均不为零,且主矢 垂直于主矩。
上式为空间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式,相应地还有四矩式、五矩式和六矩 式。空间任意力系有 6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求解 6 个未知量。空间任意力系的 平衡方程是平衡方程中最一般的形式,其它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都可由此导出。
(1)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 X = 0, ∑Y = 0, ∑ Z = 0
(2)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M x (F ) = yZ − zY M z (F ) = zX − xZ M z (F ) = xY − yX
(3)根据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的关系计算
z 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的关系
力对点的矩在通过该点的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该轴的矩,即
[MO (F )]x = M x (F ) [MO (F )]y = M y (F )
平面 Oxy 上的投影 Fxy 与 x 轴间的夹角为ϕ ,如图 4-1
所示,则力 F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X = F sin γ cosϕ
Y = F sin γ sinϕ
Z = F cosγ
图 4-1
1
2.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z 力对点的矩 在空间中,力对点的矩是一个矢量(定位矢量),它垂直于力矢和矩心所在的 平面,方向按右手螺旋规则确定,如图 4-2 所示,大小为
3
(3)力螺旋 当主矢、主矩均不为零,且主矢与主矩不垂直(即平行或夹角 为任意角)。
(4)平衡 当主矢、主矩均为零。
5.合力矩定理
z 对点的合力矩定理 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矢量和,即
∑ M O (FR ) = M O (F )
z 对轴的合力矩定理 力系的合力对任一轴(如 z 轴)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