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竹石》坚韧精神教案

《竹石》坚韧精神教案

《竹石》坚韧精神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竹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1.1.2 竹石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1.1.3 学生对竹石精神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1.2 教学目标1.2.1 让学生了解竹石精神的基本内涵。

1.2.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1.2.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3 教学方法1.3.1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3.2 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3.3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竹石精神的内涵2.1.1 坚韧不拔:竹子能够经受住风雨的考验,象征着人的坚韧精神。

2.1.2 顽强拼搏:竹子顽强生长,象征着人的拼搏精神。

2.1.3 忍辱负重:竹子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象征着人的忍辱负重精神。

2.2 竹石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2.1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2.2.3 忍辱负重精神能够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积极应对挑战。

2.3 竹石精神的传承2.3.1 通过学习竹石精神,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3.2 将竹石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3.3 弘扬竹石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

三、教学内容3.1 竹石精神的起源和发展3.1.1 竹子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1.2 竹石精神的形成过程。

3.1.3 竹石精神在历史人物中的体现。

3.1.4 竹石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3.2 竹石精神的典型案例分析3.2.1 竹石精神在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领域的体现。

3.2.2 竹石精神在普通人物中的故事。

3.2.3 竹石精神在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时期的体现。

3.2.4 竹石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成功案例。

3.3 竹石精神的实践与应用3.3.1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运用竹石精神克服困难。

3.3.2 如何培养自己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和忍辱负重精神。

诗歌朗诵表演教案《竹石》

诗歌朗诵表演教案《竹石》

诗歌朗诵表演教案《竹石》一、教材分析《竹石》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歌,全诗写竹和石的对比,以此表现出他对竹和石的性情和品格的认识和赞美。

这首诗歌的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刻,适合朗诵表演。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诵《竹石》的诗句,传达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价值观。

2、能够感性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建立对诗歌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3、通过诗歌朗诵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通过“一句千言”的朗诵练习,让学生体验朗诵、表演、活动的魅力与乐趣。

2、课内讲解:通过课文分析,解读诗歌的意境与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与欣赏能力。

3、课堂练习:通过课文朗诵表演、分组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4、课后反思:通过交流、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表演、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一、导入环节“一句千言”综合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朗诵、表演、活动的乐趣与魅力,培养他们对艺术表达的兴趣和热情。

二、讲解环节1、试胆朗诵让学生先自己朗诵一遍,通过试胆朗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演水平和表现力。

2、朗诵技巧讲解(1)口型、意态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白口型、语音、意态的关系,要使读诗的声音与情感、意境相符合。

(2)发音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白发音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必须注重语音、时态的准确。

3、句子解析(1)竹石对比白居易在诗歌中巧妙地将竹和石对比,反映出竹和石的性情、品格和价值观。

(2)诗歌的意境与内涵要让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从而理解诗歌和文化价值。

三、练习环节1、诗歌朗诵表演活动(1)带着情感的朗诵表演要引导学生在朗诵表演中表现出自己的感情,让读诗的声音与情感相符合。

(2)分组表演分组表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分组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活动的趣味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一、导课激趣是前提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

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

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

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

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

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竹石》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竹石》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一、教材分析《竹石》是一篇由唐代诗人陈与义所作的诗歌,全篇由三首诗组成。

作品以“竹”、“石”为主题,以鲜明的描述和细腻的描写,折射出作者独特的文化情怀和审美观念。

《竹石》应该属于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属于古诗的范畴。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古典文学作品,领悟诗歌的内涵和美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理解力。

三、教学方法1、研读与欣赏法。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接触作品,感受作品的语言韵味和情感内涵。

分析作品的各个细节和整体结构,并就此展开讨论。

总结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2、文学作品阅读法。

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整体把握,注重理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从中提炼出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课堂演讲来进行。

3、写作体验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体验各种写作技巧,并借助季节变化等自然环境来创作。

此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并在教学当中,通过对学生写作作品的评选、点评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创作技巧。

4、启发讨论法。

通过启发讨论,让学生学会思考,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其中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在讨论过程中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

四、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竹石》的背景、创作时间和作者的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背景。

2、吟诵篇章,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带来的语感和情感,直观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美。

3、对诗歌的情感内涵和语言表现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思想、审美取向等,并根据分析梳理出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4、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探讨不同观点和态度的差异,并且指导学生如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5、通过写作感受、体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深入感受《竹石》作品的情节与意义,同时学会如何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掌握“研讨与练习”中提到的生字、生词。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内容和韵律。

2.小组合作,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诗歌的现代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掌握“研讨与练习”中提到的生字、生词。

难点:1.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诗歌的现代意义。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朗读带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古代诗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清代著名诗人郑燮的《竹石》。

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欣赏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

听完后,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1.板书课题:《竹石》郑燮(板书)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学生读出生字、生词,教师纠正字音,讲解含义。

学生齐读生字、生词。

3.学生齐读诗歌,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分小组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竹”和“石”分别象征了什么?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答案,并强调指出诗人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的现代意义。

5.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勇气。

6.教师进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探讨了《竹石》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了解了诗人郑燮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韵律美。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竹石》坚韧品格教案

《竹石》坚韧品格教案

《竹石》坚韧品格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竹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1.1.2 竹石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1.1.3 通过学习竹石精神,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1 教学内容概述2.1.1 介绍竹子和石头的特点,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坚韧品质。

2.1.2 通过竹子和石头的比喻,引导学生理解坚韧不拔的品质。

2.1.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竹石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竹子和石头的特点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坚韧品质。

3.1.2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提高他们的意志力和毅力。

3.1.3 通过学习竹石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知识点讲解1.1 竹子的特点1.1.1 竹子生长迅速,生命力顽强。

1.1.2 竹子具有弹性,可以承受压力和弯曲。

1.1.3 竹子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2.1 石头的特点2.1.1 石头坚硬,不易被破坏。

2.1.2 石头象征着坚固和稳定。

2.1.3 石头可以抵挡风化和侵蚀。

3.1 竹石精神的内涵3.1.1 竹石精神是指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

3.1.2 竹石精神强调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3.1.3 竹石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内容1.1 竹子的象征意义1.1.1 竹子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因为它们可以承受风吹雨打而不倒。

1.1.2 竹子象征谦虚和自律,因为它们虽然高大但从不傲慢。

1.1.3 竹子象征生命力旺盛,因为它们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2.1 石头的象征意义2.1.1 石头象征坚固和稳定,因为它们不易被破坏。

2.1.2 石头象征沉着和冷静,因为它们不受外界干扰。

2.1.3 石头象征耐心和坚持,因为它们需要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才能形成。

3.1 竹石精神的现实意义3.1.1 竹石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竹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

《竹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

《竹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竹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竹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石》优秀教案篇1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一、导入: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

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竹石》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的一篇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郑燮,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受到美得重陶。

诗歌教学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着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资料收集如查字典、上网查找等等形式读懂诗句,理解诗意和体悟诗情。

诗歌的韵律美是其一大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结合朗读,在朗读中学习,边读边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同时体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是一大重点,结合诗人和创作背景,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知,发掘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写法,体悟内涵的情感,最后通过拓展研读,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年级的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到极大发展,他们在六年的学习中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图片工具书,自学古诗他们知识面较广,教学内容适当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掌握“坚劲”、“任”、“尔”的释义,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等词在文中的意思(本意、引申)。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能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诗的意思。

1.借助注释和资料收集。

2.解诗题--看诗人、明背景--知诗意--悟诗情--课堂拓展。

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结合作诗人生平,体会诗中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竹子立场坚定、绝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读题解题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1、【问题导入】师:同学们,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华夏文化的结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君子?师:没错,就是“梅兰竹菊”。

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当堂实记。

2.掌握“立根、破岩、任、尔”等字的含义,根据声韵理解含义,把握意象修辞。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把握主题。

教学重难点1.反复吟咏,当堂实记。

2.掌握“立根、破岩、任、尔”等字的含义,根据声韵理解含义,把握意象修辞。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把握主题。

【教学方法】1.吟诵教学法2.互动讲解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初诵文本,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解读题目。

1.听诵、领诵、跟诵全词。

2.走近作者。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官吏、文人、画家。

乾隆元年(1736)进士及第,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此后,便客居扬州,以卖书画为生。

郑板桥一生好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著有《板桥全集》。

3.了解背景古人有作画题诗以明其意的传统,画与诗往往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如清代的方薰所说的那样“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4.解读题目“竹石”指扎根在岩石中的竹子,诗题又作《题竹石画》。

郑燮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非常有名,重在表现竹子的气节与品格。

这是他题写在自己创作的竹石图上的一首诗,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主要歌咏了竹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品质。

三、再吟文本,理解词意,明确声韵。

1.理解诗意。

[1] 竹:“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意喻君子坚韧的气节和骨气。

[2]立根:扎根。

[3]破岩:破裂的岩石。

竹子本应生长在土里,这里却生长在破裂的石缝中,意喻出身条件不好。

[4]坚劲:坚韧刚劲。

[5]任:任凭。

[6]尔:你。

[7] 东西南北风:各个季节的风,意喻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打击。

2.明确修辞这首诗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竹之根主动“咬住”青山,“立身”则让人想到《孟子》中的著名段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一、巧用教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学以趣为先,兴趣作为学生认知环节的首要元素,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古诗词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在对诗词内容充满兴趣或者说充满期待的基础上,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教学活动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前导入则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竹石》的时候,课前展示了美丽的竹海风景图,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坚韧不拔,是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同学们学习兴趣倍增。

二、强化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人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类文学创作中,通常是有感而发,或为历史事件,或为个人遭遇,而这就是我们诗词教学中所称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学生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详细的创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讲述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体认作者的情感,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

因而,教师在高年段古诗词教学中还要强化创作背景的介绍与分析。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意识,追求生本对话的个性旨归,拓展补充资料,紧扣诗歌借物喻人这一主题而归纳提升。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的生活对话始终局限在教材上,难以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诉求。

因此,语文教学容量的要将更为广阔的阅读资源引入到学生的生命视界中,否则不管如何有效深入对话也难以弥补因为素材资源的缺乏所造成的语文素养的不足。

如《竹石》的作者郑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擅长兰竹石,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出身贫寒,魏征有才干,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

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

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即被人称为“狂”和“怪”。

罢官后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

出示这一文字资料与岩石中的竹子寻找共性。

让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对话不仅仅局限在古诗的表层文字,也不仅仅止步于诗歌所营造的事物描写,而是在资料的印证介入下实现由事物向本物的过渡,意蕴在不断丰厚,价值在不断提升。

六年级语文古诗《竹石》教案

六年级语文古诗《竹石》教案

六年级语文古诗《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品味、感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介绍《竹石》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深入理解,品味意境1.学生结合注释,逐句阅读理解古诗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2.交流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美和意境美,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与竹子有关的成语、名句或诗句等。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竹子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自由背诵其他与竹子有关的诗句或文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竹子的图片或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竹子的形象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竹石教案定稿

课文竹石教案定稿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竹石》;(2)理解课文《竹石》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竹石》的主题思想;(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3)学会通过课文《竹石》来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竹石》;(2)理解课文《竹石》的主要内容;(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竹石》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描绘课文中的美好景象;(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竹子和石头;(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竹子和石头的认识和感受;(3)简介课文《竹石》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竹石》,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探讨各自的理解和感悟;(2)全班交流: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点评。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精神品质的体会。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竹石》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

四、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竹石》,巩固生字词;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竹石精神”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竹石》教案8篇

《竹石》教案8篇

《竹石》教案《竹石》教案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石》教案1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依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竹石》教学设计2024 教案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竹石》教学设计2024 教案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竹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描绘了岩竹在立根破岩、傲然挺拔的风姿,并借物言志,通过咏颂岩竹的坚韧顽强,来隐喻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独立坚守、志向远大。

这首诗不仅充分表达了诗人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更表达了诗人要像岩竹一样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并背诵下来。

2.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并初步感知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 帮助学生体会竹子那种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放弃、不气馁的坚毅品格。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竹石》的创作背景、竹子的生长过程、郑燮的相关资料等。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郑燮的生平和《竹石》的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青翠挺拔的竹林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它们却能够傲然挺立、不屈不挠地生长着。

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导入新课《竹石》。

(二)作者简介(5分钟)教师出示郑燮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内容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教师补充相关内容,强调郑燮是一位具有高尚情操和坚贞气节的清官廉吏,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竹石》这首诗呢?”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初读课文(10分钟)1.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教师巡视课堂,纠正学生的朗读。

3.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价。

4. 教师出示重点字词的意思,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自悟,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5. 学生齐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古诗《风》吗?一起背一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代】李峤【简析】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课件出示《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明代】黎淳【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

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齐读一、了解咏物诗1.我们学过写景诗、送别诗,那么大家说以上两首诗是什么诗呢?(板书;咏物诗)2.什么是咏物诗呢?抽生说。

师:简而言之,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板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

二、学诗悟情(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三步学习法”,即: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看注释、悟诗情(二)学习《竹石》板书课题1.解诗题知作者(1)读诗题,知道了什么?竹石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郑燮的资料,其他学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们看到的竹子是长在什么地方?从诗题你猜猜作者郑燮要写什么?猜猜作者郑燮想表达什么情感?(4)学生猜测究竟作者郑燮写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我们来登上第二级台阶——读诗文明诗意。

班级朗诵活动教案:《竹石》

班级朗诵活动教案:《竹石》

班级朗诵活动教案:《竹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竹石》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主旨和深层意义。

2.掌握语音语调的正确朗诵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染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意识。

4.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朗诵文本:《竹石》2.作者简介:唐代王之涣3.文本解析:背景、主题、形象描写、意境等方面三、教学步骤1.导入:生动形象地介绍《竹石》的背景和作者,并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意识。

2.朗诵示范: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原文朗诵,给学生展示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认知和理解。

3.集体朗诵: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诵《竹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口语表达和协调能力。

4.文本解析:通过讲解背景、主题、形象描写、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竹石》的内涵和价值。

5.个别朗诵:组织学生轮流进行个别朗诵,重点关注其语音语调和表情表达并给予指导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感染能力。

6.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分享及阅读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提高其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7.专题展示:让学生自由创作相关主题的画、诗、散文等形式,展示班级文化特色和学生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1.口头测试: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口头答题,检查其对《竹石》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朗诵评价:对学生朗诵水平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其语音语调、表情表达和感染力等方面。

3.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如朗诵笔记、文本解析、诗歌创作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文本解析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古诗文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专题展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会出现学生朗诵过程中的紧张和不自信等情况,需要引导其克服,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染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诗文的美感和价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竹石》教学设计精选

《竹石》教学设计精选

《竹石》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职业规划、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areer planning, insight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竹石》教学设计《竹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竹石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竹石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在心上画一棵竹——《竹石》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古诗诵读。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目标:1. 读准“劲”的读音,读清楚古诗的韵脚“松”、“中”、“风”,理解“咬”、“磨”、“击”、“任”、“尔”的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 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流程:一、话题导入,认识“竹”字(2分钟)1.识“竹”字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板书“竹”字)。

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竹”字的)。

甲骨文的“竹”字很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这和竹叶的样子很像。

所有与竹相关的字,都采用“竹”作边旁。

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过竹子?2.知竹画师:如果见到的是画在画上的竹子,那就是——竹子画。

3.揭诗题师: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又往往把竹子和石头(板书“石”字)画到一张画上,诗人又为这样的画题了一首诗,这首诗就叫——《竹石》。

【设计意图:从“竹”字的字形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的象形字很像竹叶,为《竹石》的绘画埋下伏笔。

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揭示诗题,学生会对《竹石》会产生亲近感。

】二、吟诵古诗,感受“竹”韵(8分钟)1.读古诗师:谁愿意试着朗读一下诗题?师:对,就这样读,要读得正式,读得庄重。

预备起——《竹石》。

师:好诗在手,我们可要认认真真地朗读一番。

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劲”字读作“jìng”,是“坚强有力”的意思。

2.吟古诗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

(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

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该诗赞美竹子高尚的情感要首先通过朗读让学生有所感受,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正式庄重的朗读符合该诗的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石教学设计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竹石》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古诗。

本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破、磨、任、尔、还”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情感与态度: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不拔,不怕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竹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借物喻人的特点,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从花中四君子说起
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有谁知道,我们通常所说的花中四君子,是哪四种(梅兰竹菊)
根据老师说的描述,猜测是四君子中的哪一种
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一身傲骨(梅)
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兰)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潇洒处世,常被看作的高雅之士的
象征。

(竹)
它美丽绝俗,却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

(菊)
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也。

盖此四物虽生于自然,而究其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四君子之一的“竹”。

二.自由朗读,读通诗歌,感知大意
大家翻到课本149页,首先自己把这首诗朗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字词标记出来(板书:竹石)
我们通常说,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郑燮。

说到郑燮大家可能所知甚少,但要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号,大家一定耳熟能详-------郑板桥。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诗人我们经常会用号来称呼他:苏东坡)。

谁来说说,你对郑板桥了解多少
(预设:1、他是清代着名书法家、书画家、诗人
2、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3、它的诗书画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4、他擅长画兰、竹、石、松、松等植物,以画竹成就最为突出
5、着有《板桥全集》)
同学们说的很全面,老师想补充一点。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

(只做了解,不需要记忆)
三.音频听读,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这是一首题画诗,所谓题画诗,是指在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我们来看看关于这首诗的画。

------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口上有座焦山,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留下了许多竹的形象,那一杆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听音频朗读,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和释义“破、磨、任、尔、还”(强调磨的多音字)
结合音频,给诗句划分节奏(按照划分的节奏,两个同学交换朗读)
竹和石本是两物,为何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呢由请他们二位现身说法。

(学生表演竹和石的对话)
结合二者对话,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组讲解展示:一组展示重点字词的意思;二组展示诗句的意思;三组展示整首诗的中心思想
老师补充总结:1.重点字词:咬、破、坚劲、任(磨的多音字,)
2、以千磨万击为例,复习带千和万的词语;
3. 竹的品质
作者画竹写诗仅仅为了赞美竹子吗(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千磨万击---------比喻恶势力之甚
东南西北-------比喻恶势力无所不有,准确的概括了那个时代的黑暗特征
“坚劲”、“任”准确地写出了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四.集体诵读,结合背景,领悟情感
观看《竹石》视频解析
一根竹子,扎根在贫瘠的石峰中,任凭风吹雨打,它却傲然挺立。

让我们一起试着背诵这首诗歌。

题目是(竹石)作者是(郑燮)
竹子怎么样才能不被吹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长在哪里(立根原在破岩中)
经历了哪些磨难(千磨万击还坚劲)
结果怎么样(任尔东西南北风)
请同学单独背诵。

古诗新唱:古诗通常都咏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竹石》。

五、学以致用,参照本诗,自学《寒菊》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六.板书
《竹石》
借物喻人
咬破
千磨万击坚劲

西任东
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