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
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绝对优势学说的构建
• 认为重商主义强调出口、限制进口是 主次颠倒
• 认为政府对贸易的任何阻碍都会导致 资源分配的抵效,因而减少贸易收益
• 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 由贸易的思想
• 该理论的建立基于一系列假设之上
理论假设条件:
重商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时期
15世纪——16世纪中叶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 多卖少买,甚至通过行政手 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 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时期
16世纪下半叶——18世纪
重视长期和总体上的贸易顺 差,即一定时期的贸易逆差 可以被允许,只要最终的贸 易结果是顺差即可。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含义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绝对优 势理论又称为绝对成本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Cost)
世界上仅有两个国家——英国和法国 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毛呢和葡萄酒 在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生产要素可以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但不可在国家之间移动。 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被允许充分利用。 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多生产的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
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理论的产生背景: 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成长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英国工场 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当时的大英帝国呈现出如下特点: 新技术发明不断出现,国内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圈地运动”使得农民破产,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倍增,资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沈明其)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沈明其)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因增加其中一 种产品的产量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量或价值。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当一个部门放弃一定量某种产品的 生产时,其基本前提是,增加产品生产的部门所带来的 收入可以弥补放弃另一部门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
End 27
机会成本递增(2)
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 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 外一种产品的产量,它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的。 这种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 当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时,需要另一个部门释放 出一定的资源。这种产品产量增加的越多,越是 需要另一个部门释放出更多的资源,适合所放弃 的部门产品生产的要素释放的越多,就意味着增 加一单位产品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越大, 即机会成本越大。
End 7
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8
四、对绝对利益说的评价(1)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 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 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 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 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 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 符合实际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 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进行国际贸 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
End 4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 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 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End 5
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国际分工 前
国际分工后
X产品
Y产品 X产品 Y产品
劳动 产量 劳动 产量 劳动 产量劳动 产量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6
2)H-O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1、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国国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 2、两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供给量决定生产要素价格
2
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 ②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即以各国资本的租用价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 ),劳动的价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r),劳动的价 格就是工资率( ),所以PK/PL=r/w。同样, 所以PK/PL=r/w 格就是工资率(w),所以PK/PL=r/w。同样,决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r/w的值的大小 例如: 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 例如:B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国 r/w小于 国的r/w 小于A r/w, 的r/w小于A国的r/w,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1
2).要素丰裕度 2).要素丰裕度
要素丰裕度( 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有两种定义方 法: 以实物单位定义: ①以实物单位定义:即以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国的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国的这一比率, 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国的这一比率,B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即两国生产函数一样, 排除生产技术不同造成相对价格不同,而且假定不存 在“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旳情况。
(6)生产规模酬劳不变 (7)两国旳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无差别曲线旳形 状和位置是完全相同旳。 (8)完全竞争旳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价格 等于商品生产成本 (9)无运送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旳 障碍。
各国分别会多生产“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旳 产品,少生产“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旳产品
但是,是不完全分工。
3.对消费旳影响 钢铁 P1=1 S
P0=0.5
大米 能够在国际相对价格线上旳任何一点进行消费。但各国详 细消费多少,取决于一国旳社会无差别曲线旳偏向和水平。 在最终消费点上,不一定两种产品旳消费量都增长,也有 可能一种增长而另一种降低,详细取决于相对价格变动旳幅 度和社会旳偏好.(图3.1:中国消费40吨大米,50吨钢铁;美国:50吨大米,40吨钢铁)
附录二:显示性比较优势 衡量一国在某类商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指数
X ij / X ij
RCAij
i
X ij /
X ij
j
ij
假如RCAij值不小于1(意味着商品i在国家j中旳出口 比重不小于在世界旳出口比重)表达该国家在此种产 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 反之,若该指数不不小于1则表达该产品没有显示比 较优势,或有显示比较劣势。
1.对产品价格旳影响
对出口国:出口A商品会使国内A商品价格↑ 进口B商品会使国内B商品价格↓
从而使国内A商品旳相对价格(PA/PB)↑
对进口国:恰好相反
均衡:当两国A商品旳相对价格恰好相等为止 这一相对价格也就是“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定理表述及证明 –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而且 使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相等 – 即两国工人获得同样的工资率,资本获得 同样的利润率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
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 较少使用它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 着比较优势。那么,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该国相对丰 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的应是该国相对 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即国际贸易的流向 应该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 产品,出口到劳动要素缺乏的国家去,资本要素丰裕 的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要素 缺乏的国家去。
3.3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3.3.1 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美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推论 计算结果
? 出口
进口
进口 出口
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人力技能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K
实物
资本
K
人力 资本
L
L
L
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3)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否定 4)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 5)要素密集度逆转 6)需求逆转
商品价格 技术
商品成本
要素价格
要素供给
要素的派生需求 商品的最终需求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者 的收入分配
3.1.3 要素禀赋理论的现代分析
分工前
B’ A’
C’ Ⅱ AⅠ
P乙
P甲
分工后
E Ⅱ
CB PW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 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1 要素禀赋理论 3.1.1 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 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2)要素丰裕度: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多少 。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5
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图 3-2
6
(三)模型基本假设 • • • • • • • • • (1)两种生产要素 (2)两种可贸易产品 (3)两个国家 (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劳动和资本 可以在国内各部门自由流动,但不在国际间流动。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 自由的障碍
• (五)贸易影响和贸易所得
1.总体均衡分析
钢铁
S1 P*0=1.5 CIC1
钢铁
C1 60 出口 50 C1 E 40 进口 PPF CIC0 P1=1 0 0 30 50 大米 40 60 大米 A 进口 E P1
*=1
CIC1 A CIC0 S1 出口 PPF P0=0.5
30
美国市场
中国市场
1.0 D 进口
Q
Q
Q
16
(2)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简称TOT),表示为 (TOT) = Px /Pm

如果Px/Pm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 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们称之为贸易条 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3)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价格P (千元)
供给曲线
P0=2 P*=1
进口M 进口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国际贸易经典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经典理论 第三章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 国际贸易理论探讨的内容:
• 解释贸易的产生: 为什么会有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有无好处?
•贸易基础:贸易所得 •贸易模式:进出口形态
•贸易利益如何分配? •进出口形态?
• 古典贸易理论。
1
本章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产生于较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之前; •流行于欧洲; •有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之分。 •每国各拥有某种商品的绝对优势:贸易的 产生、利益、相应政策主张。 •每国各拥有某种商品的相对优势:贸易的产 生、利益、相应政策主张。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诠释。
17
1)亚当· 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评:
财富的标志和源泉
财富的标志 财富的源泉
•不是金银货币的多 •不产生于流通领域,而是产生于生产领域。 少,而是 这些金银 货币所能购买的商 •一国只有通过扩大生产,才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品数量。 •生产扩大的最根本动力,在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取决于劳动分工和专 业化的不断深化。
•早期重商主义的观点是有害 的,会导致国家间的报复。
•主张严禁金银货币出口,外国人 来本国销售货物所得的全部款项 必须全部用于购买本国货物 。
•按每笔交易,对每个国家,都要 保持顺差,使金银留在国内。
•货币只有投入到流通中才能 增值。
•在国际贸易中只要保持总的 顺差就可以(如英国与印度、 欧洲大陆的贸易)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1776年出版)。
16
亚当· 斯密的生平 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 1723年出生于一个海关官吏家 庭; • 174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到 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任 教。 • 1764年辞去大学教授职务,当 上英国布克莱公爵的家庭教师, 陪其旅游途中,认识法国经济 学家魁奈和杜尔阁等,受其影 响,开始著书。 • 1776年完成巨著《国富论》。

第三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葡萄酒 呢绒 (单位) (单位) 90 100
100
120
由于使用相同的劳动力资源,两国在两种产
品上的产出量是不同的,从直观可以看到, 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 (说明生产成本高), 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说明生产成本低)。按照斯密的观点,这 两国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现在我们看看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的国内 相对生产成本(或叫机会成本)

由于假定A或B分别都是生产等量的两种产品。根据计算,即 144/ (3+6)=16;144/(12+4)=9。 可知,在封闭条件下:(1)A国生产16个单位的X,16个单位的Y; (2)B国生产9个单位的X,9个单位的Y。 全世界有25个单位的X和25个单位的Y。 根据各自的绝对成本优势,A国专门生产X产品,B国专门生产Y产品。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基本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就是通过比较两种产品在两国间的
劳动成本相对数量的大小,来决定一个国家应该生 产交换哪种产品。 其基本观点是: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 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应本着“两利(或优) 相权取其重、两弊(或劣)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 贸易原则进行,即在国际商品生产分工中,各种商 品生产都占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大的 商品,放弃优势相对小的商品生产;而在各种商品 生产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相对较小 的商品,放弃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生产;然后通过 国际贸易,使贸易双方获利。
知识回顾
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所要求的
劳动力投入为L,而工资率为W,如果全部资 源用于生产某一产品,产量是Q1或Q2。 (1)Q1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Q1/L÷Q2/L= Q1/ Q2 (2)Q1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 L/Q1÷L/Q2= Q2/ Q1 (3)Q1产品的相对价格 =W.L/Q1÷W.L/Q2= Q2/ Q1(这是用不同产 品的产量来度量相对价格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Y0
E
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
量组合与消费组合
T
O
X0
X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贸易条件衡量一国(或地区)贸易利益的变化,它说明 贸易利益的相对变动趋势。
贸易条件是一国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系纯物物交换 条件,不牵涉货币和物价因素。
以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 指数之间的比率。其中,出口/进口价格指数是由出口/ 进口价格平均数除以基期的出口/进口价格平均数从而得 到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生产与贸易模式
国两 要国 素要 价素 格禀 不赋 同不
同 , 导 致 两
国际贸易的 根本原因
差要 异素
价 格 差 异 导 致 生 产 成 本
品生 在产 两成 国本 的差 价异 格导 差致 异同
种 产
的同 差种 异产 导品 致在 国不 际同 贸国 易家 发价 生格
国际贸易的 直接基础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2.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1)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又叫国际交换价格、相对价格、物物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的用途 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理论模式中,贸易条件解释国 际贸易条件发生的原因。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资本价格 劳动价格
利率(r) 工资率(w)
( PK PL
)I
( PK PL
) II
r
r
( w ) I ( w ) II

应为<
结论:Ⅰ国为资本富裕的国家,Ⅱ国为劳动富裕 的国家。
18
请问:用实物法和价格法定义要素丰裕度会不会出 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以 哪种方法为依据?
实物法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一节 标准理论 第二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3
第一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4
1、国际贸易基础; 2、贸易对国内的影响;
2、有关概念 (1)要素禀赋 指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造成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差异 决定产出差异
8
(2)要素比例 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 商品属性特点决定 (3)其他概念
9
一、 H-O理论概述
A、等产量线
例: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 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 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 Y是属于类型的产品。
X
资本密集型
Y
劳动密集型
注意:要素密集度是个相对概念
14
例题2:
假设在A国,生产食品的资本/劳动比率(k/l)为1, 生产服装的这一比率为1/4;在B国,生产食品的 k/l=4,而生产服装k/l=1。请问,A国、B国分别 在哪种要素上较为便宜?为什么?

3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
思想
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 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使国家变得 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 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 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 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 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 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 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 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 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什么是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过各国之间的劳 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 定阶段,超出国家界限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 的基础。
你能举出一些关于分工的例子吗?
一、亚当.斯密简介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18世纪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被 尊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1776年,斯密 出版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著 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 富论》)。在该著作中,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 有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 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 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2) 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 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 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αLj = L / Qj来表示。
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如果一国单位产 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低于另一国,那么 该国在此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例子:假设现有两国:中国和美国,都生产 棉布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 要素投入,且两国的劳动力数量都是100人。
3、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交换结果: 专业化生产后:A国布产量为200码,以50 码布交换B国50磅的酒满足消费外,还剩 150码布;B国酒产量160磅,用50磅酒去 换布还剩110磅酒。则交换后,两国消费情 况如下:
国别

A国
1;50布, 酒不变
110
+10布, +30酒
2.例证:英美两国小麦与布匹贸易 分工前的两国产出和劳动生产率:
英国 美国 合计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 7
布匹(码/劳动小时) 4 5 9
专业分工后的产出:
英国 美国 合计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12 0 12
布匹(码/劳动小时)
0 10 10
专业分工后世界的小麦与布匹的总产出都 增加了。
贸易后的两国获利情况: (假设两国按1:1的比例交换)
小麦
国别 A国 B国
布(码) 100 40
酒(磅) 50 80
A、B两国在分工前同时生产布与酒。 A国一年每人生产100码布或50磅酒, B国每人每年生产40码布或80磅酒。A 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2(码布):1(磅 酒), B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1(码 布):2(磅酒)。
如按绝对利益学说,A国专门生产本国 有优势的布,B国专门生产本国有优势 的酒,并按1:1相互交换,有何结果?
1.重点不同--对“多卖少买”的不同 侧重;
2.要求不同--对贸易顺差的理解不同; 3.程度不同--对货币外流的限制;
四、评价
财富观 1)混淆了财富的真实内涵,简单认为金
银货币即财富;
2)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对货 币和贵金属的看法;促进商品货币关 系和手工工厂的发展;
贸易观
将贸易作为一种“零和博弈”;只研 究如何从国际贸易中获得金银,而没 有深入探讨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 能使各国获益的问题。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古典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古典理论
新古典理论放弃了古典理论的基 础,即商品价格决定于劳动量的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格主要 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3
2、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穆勒: 英国经济学家穆勒:认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只能确定国际贸易的范围, 只能确定国际贸易的范围,不能确定贸易条件 本身即实际交换比率。 本身即实际交换比率。他提出国际价值论和相 互需求理论, 互需求理论,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国际 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 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 即国际相互需求均等规律。 即国际相互需求均等规律。
16
6、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原理)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原理) 原理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俄林: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提出生产要素禀赋, 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经过后来者发展充实 成为主流国际贸易理论。 后,成为主流国际贸易理论。 俄林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四个方面对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俄林获得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比较成本学说作了新的发展, 比较成本学说作了新的发展,从而证明比较利益 与自由贸易是有效的。 与自由贸易是有效的。
5
2.2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
(一)互惠贸易的范围 相互需求论认为, 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 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 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这 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二)贸易利得的分配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 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 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而贸易利益 中的孰多孰少,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中的孰多孰少,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三)相互需求法则 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 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两国间商品交换比 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 例)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两国的需 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 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

国际贸易概论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概论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家的要素丰裕程度
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 为 KA/LA和KB/LB, 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 相对于A国而言,B国 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相对于B国而言,A国 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 ,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 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 裕而劳动稀缺。
要素丰裕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 贸易商品价格的决定与贸易均衡
国II的提供曲线位于国 内均衡价格PA′之下,国I的 Y PA′
国 P I E
曲线位于PA之上,如果将两 条曲线置于一个坐标轴内, 则两国的提供曲线位于两国 的国内相对商品价格(即均 衡价格)之间。这就是互惠 贸易的范围。
要素价格
成本 土地 4 日元 4 日元 1 澳元 1 澳元 21 日元 14 日元 7 澳元 21 澳元
5.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Y B国
A国 X A国和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A国是劳动丰裕 的国家,而X是劳动 密集型的商品,A国 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 向度量商品X的横轴 。B国是资本丰裕的 国家,且商品Y是资 本密集型的,B国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 度量商品Y的纵轴。
进口 PPF
S1
P0=0.5
P1=1 大米
0
30
50
大米
0
40
60
1
P*0=1.5
美国 钢铁 CI 50 E
C1
C1
A
A 进口
E 出口 PPF
CIC1 CIC0 S1
40 进口 PPF
P1*=1
CIC0
30
P0=0.5
P1=1 大米
0
30
50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来自商品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异
3.两国国内商品成本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

从上面两表中得出什么结论?

4.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决定各国商品成本比例不同 5.要素供给比例不同是决定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的因素 图为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的简要推理过程


上述两种衡量方法中,相对价格法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 求,相比来说较为科学

思考: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所有假设见教材中的详解 思考下面的问题:



每一条假设的原因
每一条假设的结果 哪几条是核心假设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推导、
衡量要素丰裕度的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用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的 相对供给数量来衡量。如果TKB / TLB > TKA / TLA,则B国是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另一种方法是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来定义。如果 B 国资本要 素价格(即利率rB)和劳动要素价格(即工资率wB)之比小于 A国利率rA和工资率wA之比,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 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技术差别 劳动生产率差别 生 产成本差别 商品价格的差别 国际贸易 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 率的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 商品价格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 的基础。
结论
一国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来源于该国的自然优 势和获得性优势;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生产成 本比另一国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低,即处于 绝对优势,那么,该国就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这 种产品;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另一 国要高,即处于绝对劣势,则该国就不应该生产 这种产品,而是从另一国进口这种产品.这样,两 国各自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 从中都可获利.
亚当· 斯密生平简介


亚当· 斯密(公元1723~公元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 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 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 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 斯(John Douglas)的女儿,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 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 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 大学缺乏的书籍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 较 成 本 理 论
要 素 供 给 比 例 理 论
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200-100=100 240-120=120
100
200
分工后
A



+100
(收益增加(+)
B



+100
◆理论基本要点 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斯密非常重视分工,他在《国富论》 的开头,便颂扬分工,强调分工的利益。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 增加国家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5
(德国不进行贸易的区域) (德国国内交换比例线)
0 5 10 15 20
X
麻布
英、德两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国际交换 价值比的确定(单位劳动时间)
国别
商品(码)
毛呢
麻布
交换比
国内
国际
愿分工生 产的 商品
国际交换比
下限
上限
英国
10
德国
10
15
1:1.5 大于1:1.5 毛呢
1:1.5
1:2
20
1:2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 即使一国由于技术原因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另一国都处于 劣势(即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这两种商品生产的劣势存 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它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利。该 国可以专门生产和出口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即该国具 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 (即该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 相权取其轻”。比较优势成为贸易的基础,大大拓展了国际 贸易的可能性和范围。
4、对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的评述 1)国际贸易利益范围 2)商品国际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 3)供给=需求
二、 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提供曲线(Offer Curve),也称相互需求曲线 (Reciprocal Demand Curve),它表示一国想交换 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 间的函数关系。它表明一国进出口的贸易意向随 着商品的相对价格(交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B两国根据绝对优势原理进行国际分工与交换表
分工/利益 分工前 分工后
国别
A B A
X产品 劳动(天) 产量(吨)
Y产品 劳动(天) 产量(吨)
150
120
50
100
100
120
100
100


150+50=200
400
B
100+100=200
240


交换
A
100
120
200-100=100 400-200=200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在批评重商主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国际分工和绝对优势理论, 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原因在于各 国在生产技术进而产品成本上存在着绝对差异。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 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即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的 生产上效率更低(即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专门生产自己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相互交换,其结果将使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 益。因此,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贸易。
3. 比较成本也存在许多缺陷。他美化了资本 主义国际分工的实质。国际分工是一个不受生产 方式制约的自然的永恒范畴,他把现实的世界看 成是一个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其次,比较成本 论基于静态均衡的观点,忽略了动态分析。
(三)修正的比较成本说:陶西格的补充 1、引入货币因素 2、引入规模效应 3、引入多个国家 4、引入服务贸易 5、允许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6、引入其他成本 7、引入政府因素
— 2.125-1=1.125(单位) 2.125-1=1.125(单位)
+0.125(单位) —
呢绒(人/年) 90 100
90/100=0.9 100/90=0.9
— (100+120)/100=2.2(单位)
1(单位) 1(单位)
— +0.2(单位)
◆理论的基本要点:
1. 李嘉图理论发展了斯密关于国际分工的原 则,肯定了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3、 国际需求方程式 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或两
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 强度决定的。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 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 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小;反之,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大, 这就是相互需求法则。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约翰· 穆勒的国际交易方程式
前言:重商主义
基本观点:金、银=财富; 对外贸易可以增加财富 贸易顺差才能确保财富的增加
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对重商主义的批判:财富的来源弄错了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庭,其父为伦敦证券交易所
经纪人。李嘉图早年随父亲
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后独立
经营证券业务,25岁时即成
为百万富翁。1799年他阅读
了斯密的《国富论》,从此
致力于经济理论的研究。他
大卫·李嘉图
于 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 学及赋税原理》,发展和完

David
Ricardo

善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 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1723-1790) 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出生 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 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 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伦理 学教授。1776年出版的 《国富论》确立了他在经济 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斯密创 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 学说,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理论基础,其经济思想 的核心是反对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 策。
斯密认为,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 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都专门从事他最 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 则对每个人都有利。
3、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 有利条件
斯密认为,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利条 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 基础。
◆评论 1. 揭示了社会分工及国际分工能使资源得到
约翰·穆勒 (John S. Mill)
约翰 ·穆勒(又译作约 翰·密尔,1806-1873), 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 治学家。穆勒是李嘉图之后 最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古 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其代 表著是1848年出版的《政 治经济学原理》。穆勒秉承 斯密以来的自由主义思想传 统,极力反对政府对个人自 由的干涉,主张实行自由贸 易。此外,他在哲学、逻辑 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术 领域都有重要的建树。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原理的困境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解困: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
差异与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表明,当一个国家同另一 个国家相比,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均处在绝对 劣势时,只要它在两种产品上的比较成本或机会 成本同另一个国家相比是有差别的,则仍有资格 参与自由贸易。
美国的生产成本: Li •W 英国的生产成本: Li •W
如果 Li •W ,Li则•W美国生产i产品具有优势
Li •W Li •W

Li W Li W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相对成本小于相对劳动 生产率的产品
第三节 约翰· 穆勒的国际交易方程式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与国际交易方程式 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穆勒在比较利益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 交换比例的上下限阐述了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 问题。
毛呢
Y
20
非互利贸易区 (英国不进行贸易的区域)
(英国国内交换比例线)
A 10:15
15
10
非互利贸易区 B 10:20
N2 N1
A′ N0
t0
t1
C′
t2
B′
E
0
M0
M1
M2 亚麻布
图5-3 英国提供曲线
对相互需求均衡决定交换比例的分析
Y
PA'
P
E
E
国 II PA
O
XE
X
E点满足了贸易均衡的三个条件: 其一,一方出口的数量等于另一方进口的数量,
使双方的进出口平衡。 其二,各国贸易收支平衡。 其三,对各国提供了最大的生产和满足。
大于1:2
麻布
2、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交换比例的确定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贸易利益的 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 易范围)的大小。而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孰多孰少, 则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国际间商品交换 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 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相反,国际间商 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 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2. 按照“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的原则来进 行生产分工和交换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贸 易利益。
◆评价
1. 比较成本论具有历史进步作用,它为工业 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武器, 促进了资本主义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
2. 比较成本论具有科学性。它揭示了比较成 本定律,是人类在认识对外贸易现象的质的突破。 比较成本论论证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不同 国家的绝对成本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无论生产力水平是高还是低,只要 按照“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的原则来进行分工 和贸易,双方都可以获得实际利益。
葡、英两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国际分工与交换表
分工/利益 分工前
比较优势
分工后
交换 分工后 收益增加(+)
国别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英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