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用水

合集下载

浅析生态用水及其核算方法

浅析生态用水及其核算方法

浅析生态用水及其核算方法摘要:合理的生态用水机制是指生态用水量与生态需水量基本一致,同时水资源的污染也得到有效防治。

当今的水资源存在着极大的浪费与污染问题,不仅对村民自身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同时也对子孙后代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提出了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构建合理生态用水机制的具体措施,对村委会、村镇企业以及村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期望,以期为解决地区水资源大量浪费和严重污染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生态用水;多方参与1、合理的生态用水机制的含义及特征我国生态用水研究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不同的学者对于生态用水有不同的界定,而产生差别的原因在于对水资源的理解不同,对生态环境的范围界定不一致以及对需水和用水的内涵认识不同。

所谓生态用水,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其生态系统维持一定的稳定状态时所实际利用的水量;生态需水是指在一定的生态保护、恢复或建设目标下,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其生态系统维持良好的稳定状态时所需要的水量。

[1]人类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人类在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的用水应当归属于生态用水,本文着重分析的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以及村镇企业用水这三个方面。

构建合理的生态用水机制,即要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的用水现状,需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资源污染两个方面着手,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用水量尽可能的接近需水量。

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需水量远大于用水量,所以人们会自觉珍惜水资源,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节约用水、循环用水。

而对于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地区,由于人们的节水意识不高,或者灌溉技术使用不当,或者对于一些可收集进行再次使用的水从不予以重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以致于生产生活中的用水量远大于实际的需水量。

所以,要在这一类水资源还相对富足的地区构建合理的生态用水机制,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少这种水资源的浪费,让村民自觉地只采用自己实际所需要的水,最终使得总体的用水量尽可能的接近于需水量。

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用水研究

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用水研究
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生态用水研究
目录
1 生态用水的概念及分类
2生态用水核算方法
3生态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的关系
4水资源规划中如何配置生态用水量
1生态用水的概念及分类
1生态用水的概念及分类
1.1相关概念辨析
(1)生态需水 (Ecological water demand/requirement)生态需水 是指维持一定空间范围健康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过程所需要 的需水量,也可以看作是理想的生态用水量,需要生态环境 保护规划和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来进行推算。 (2)生态系统用水(Water for Ecosystem)生态系统用水主要是为 了保持生态系统特定的功能,维持生态系统价值在一个低风 险水平上所需水量。 (3)河道内流量 (Instream Flow) 河道内流量指维持河道生态价 值在可接受水平的河道用水量,是国外特别是美国常用的一 个概念。它包括保护鱼类和野生生物栖息、迁徙、繁殖用水; 户外休闲活动用水;航运、发电、净化环境、入海水量保持用 水;河岸植被、洪泽湿地用水等。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谢谢观看!
1.4生态用水的分类
1.4.3按照生态要素的三级分类 无论是河道内还是河道外,微观生态用水都可以按照生态环境要素进行逐个 分类并进行具体的计算。 河道内生态用水分类:河道基本径流量,地下生态水位,湿地用水,蒸发、 渗漏用水。 河道外生态用水分类:城市生态用水,植被建设用水(主要是水土保持用水 和防护林用水)。
QL=JF
式中,QL城市绿地生态用水量 ; J为绿化用水定额;F为绿化覆盖面积。 城市水面因其没有人工取水,水面相对固定,可采用水面蒸发直接计算。
QS=(Ei-Pi)S/1000
式中,Qs为城市水面生态用水量;Ei,Pi 为城市的蒸发和降雨量; S为城市的水面 面积。

生态用水概念

生态用水概念

《阿什河上游光明沟生态用水研究》生态用水是生态系统在某种生态水平下所使用和消耗的水量,他受现实条件的制约,是生态系统的实际耗水量。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供水条件及其他因子的限制,生态系统很难达到其理想的状态,所以生态用水一般都小于生态需水。

陈丽华把生态用水的定义概括为:为维护或改善组成现有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动物以及非生物部分的平衡所需要的水量。

宋炳煌认为:生态用水是指维持植物群落正常发育和相对稳定所必需消耗和现存的水分。

《北京市怀柔区生态用水研究》“生态用水”的定义有很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随着对生态用水认识的加深,生态用水的研究从最初的河流系统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包括城市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防护林草系统、地下水体系以及水土保持体系等。

由此将生态用水定义为: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维持特定生态系统和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水量。

《北京市生态用水分类》生态用水的定义可概括为:为维护或改善组成现有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动物以及非生物部分的平衡所需要的水量。

《海河流域生态用水研究》1.生态用水相关概念:生态用水是目前生态学与水文学、水资源学结合的前沿研究领域,由于研究领域和时间的限制,对问题认识的角度有所不同,在生态用水研究中出现了许多相互交叉的概念。

这些概念常被混用或相互替代,使研究和计算结果不尽相同,给管理和研究带来了许多不便。

本文仅以常见的几个概念对其内涵进行简单辨析。

(l)河道内流量(InstreamFlow)河道内流量指维持河道生态价值在可接受水平的河道用水量,是国外特别是美国常用的一个概念。

它包括保护鱼类和野生生物栖息、迁徙、繁殖用水;户外休闲活动用水;航运、发电、净化环境、入海水量保持用水;河岸植被、洪泽湿地用水等。

(2)环境流量(Environlnentalnow)该概念常见于澳大利亚生态用水研究文献中。

环境流量是指维持栖息地(包括河道几何形状和底土层)所必需的水量,该流量触及动物产卵和迁徙到先前无人定居的栖息地,使演替和生物多样性依赖的过程能够得到保证,在各类系统中保持理想的营养级结构。

生态用水的分类

生态用水的分类

《北京市生态用水分类及森林植被生态用水定额的确定》1生态用水的定义与分类生态系统中水分包括两部分,即生物部分用水和非生物(环境)部分用水。

具体地说包括绿色植物的用水、动物用水和作为无机环境组成部分的河湖等地表水体,以及其它存在于无机环境中的水分,其用于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所需的水。

这三部分水分组成了广义上的生态用水,广义生态用水概念是十分广泛的,植被建设、水土保持、维护河流水沙平衡、维护陆地水盐平衡、保护和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径流量、回补超采地下水所需水量以及城市绿地用水等都属于生态用水的范畴。

此外用于河流水质保护和鱼类洄游等所需水量也是生态用水的范畴。

植被是组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中最基本的成分,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制造各种有机物,不仅供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是其它生物群类及人类事物和能量的来源,因此没有植物便没有以此为栖息地和能源的动物乃至人类。

另外植被是景观生态的主体部分,更为重要的是植被是自然植物直接的反映,是评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为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保护和建设植物群落,其正常生长和更新所必须消耗的水量是生态用水的基础。

由此可知,生态用水主要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用水,即绿色植物用水,其中包括植被建设、水土保持以及城市绿地用水等,需要说明的是其一此处的植被既包括天然植被,也包括人工植被:其二水土保持用水是指由于水土保持措施而减少了降雨径流量,这部分减少的径流量大部分通过入渗转化为土壤水,用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蒸散而消耗,所以这部分水量应计入生态用水。

由于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几部分组成的,所以动物用水也应是生态用水的一部分,这部分主要包括维持水生生物栖息地所需水量、鱼类洄游以及非人工饲养的动物饮用水。

这部分水分目前讨论的比较少,笔者认为也属于生态用水。

生态用水还应包括组成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用水,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维护河流水沙平衡、维护陆地水盐平衡、回补超采地下水所需的水分、保护和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径流量。

生态用水

生态用水

参考 REFERENCE2015年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用水保障被提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江河流域系统整治,维持基本生态用水需求,增强保水储水能力。

一、什么是生态用水生态用水也称生态环境用水、环境生态用水,是维护生态平衡、支持人类自身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通常指维持某一生态系统基本需求的最低水量和适当水质(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量)。

生态用水的研究, 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 我国则是90 年代以后, 随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用水才受到广泛的关注。

然而,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有关生态用水概念的界定、类型的划分和计算方法等基础理论均不统一, 难以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应用。

2000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对生态环境用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广义的生态环境用水是指维持全球水生态平衡所需要的水;狭义的生态环境用水是指维护并逐渐改善生态环境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

2004年版的《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没有生态用水这一概念,而是将其描述成环境用水,并对此作出了定义,指出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生态建设用水。

例如,为了防止入海河口泥沙淤积,维护河口地区生态环境,需要保持一定的河道径流水量。

2.环境保护用水。

例如,对于河流,要保证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使其达到一定的径污比,以改善水质。

3.美化环境用水。

例如对于旅游区的水库、湖泊和河流,要考虑旅游景观和通航要求,保持一定的湖面面积和水深。

此外,还有为控制地面沉降的回灌用水、为减轻咸潮倒灌而加大枯水季河道水量的用水等。

二、生态用水的分类与计算生态用水的分类,目前较为常见的是以下分法。

依据空间位置,主要分为两大类:河道内生态用水、河道外生态用水。

再依据生态系统类型,河道内生态用水又分为河道生态用水、河口生态用水;河道外生态用水又分为水土保持生态用水、防护林草生态用水、城市生态用水、湖泊生态用水、湿地生态用水、地下水回灌生态用水。

生态需水量估算

生态需水量估算

生态需水量估算1前言水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源泉,是生命系统的基础。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水资源是“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靠质量,并可为满足某地的水资源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1〕过去人们只注重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开发与研究,而今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生态需水研究在世界许多国家受到广泛关注,已经成为目前生态学、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因此,做好现状和规划状态下的生态需水估算,有利于水利规划,有利于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更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2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尽管国内外对生态需水这一类问题的研究很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特别准确的概念,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分别有生态用水、环境用水、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不同的名称对应着各自不同的含义,现解释如下。

2.1需水与用水需水与用水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需水是一个状态值,强调为了维持某种状态或达到某种程度而需要的水量,而用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水量。

因此,应将生态需水与生态用水在本质上加以区分,生态需水是维持某种生态系统功能或维持某种生态平衡所需要具备的水量,生态用水则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水资源总量〔2〕。

就其内涵和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较为关注的是生态需水量。

2.2生态需水与环境需水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不断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不断进行生态控制和生态调节的动态平衡系统。

为生态系统提供所需的一定质量和数量的水以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这部分所需的水即叫做生态需水量。

环境泛指围绕某一中心——人类群体的生存环境的空间及其介质,一般,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

环境需水实质就是为满足自然、社会的各种功能健康所需要的水量。

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环境用水才会被赋予具体的含义〔3〕。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浅析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浅析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浅析摘要:关键词:水资源承载能力体现在水资源的使用权上,水环境承载能力体现在污水排放权上。

既要满足经济用水、生活用水,也要充分考虑生态和环境用水。

两套系统都需要建立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到层层有指标、有定额,进而通过实施取水许可等制度,把两套系统最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

当前水资源问题的研究应重点放在四类课题上:其一,良好生态系统的标准以及生态水量的计算。

在进行水权分配过程中,必须首先把生态水量留下来,然后才能配置工业、农业、社会生活等其他用水。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什么样的系统称为良好的生态系统,维系良好生态系统需要多少生态水量,生态水量和环境水量的内涵是什么,等等。

这些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定量的标准。

汪恕诚《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理论基础和体制保证》2002.9水利建设的方针:一是水利建设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接触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

二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到突出位置。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三是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汪恕诚《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扎实工作,团结协作,走出有中国特色水资源新路子》2001.11水资源能力是当地的水资源能够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这种承载能力不是无限的,同时,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再去谈经济发展用水。

生态用水是指动物、植物能够保持正常生态状态所需要的水。

地下水状态,海水入侵状态,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生态用水侧重人和自然的关系。

环境用水是特指保持水体自净能力的用水。

环境用水侧重人和资源的关系。

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的定义

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的定义

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的定义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的定义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压力逐渐加大,水的使用与管理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概念呼之欲出。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定义生态需水是指用于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水需求,包括湿地、河流、湖泊、洼地等自然湿地,生态需水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局部性的特点,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需求进行量化。

生态需水研究是对水管理的一种创新性的提升,提出了保障水生态以及调节自然水循环的新思路。

生态用水是指人为的适当地利用水资源去支持生态系统发展及其功能,主要用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以及提供必备的生态服务。

生态用水可以通过人类活动、人工补水等方式进行补充或改善,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具有不损害水生态环境的特点。

二、特点1、综合性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的研究需要涉及到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系统、水资源保护及水生态环境维护等等方面。

生态需水量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变化、生态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响应、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占用与污染等因素有关联。

2、动态性生态需水的大小随着时间和空间均有变化,水生态的复杂性和变异性,保证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在时间和空间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健运行,不能简单地以一个静态的数字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量,必须在动态调控上优化,以满足不停变化的生态需求。

3、局部性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是不同的,如湿地和湖泊生态需水量与水文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有关,沿海湿地和内陆湖泊不同,对于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的量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实际应用1、修复和保护湿地湿地是水文生态系统中生态服务功能最为丰富的自然湿地系统之一,其涵盖的生态服务包括水文调节、水资源维持、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

根据调研结果,湿地恢复需要更多的生态需水,如珍珠泉湿地,每年需要5万立方米水的供应,以促进植被的生长和维护。

生态水实施方案

生态水实施方案

生态水实施方案生态水实施方案为了解决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水环境的恶化问题,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水的建设和实施。

生态水是指通过生态工程手段,达到净化水体、修复河湖生态系统、增加水资源供给、改善水环境质量等目标的一种水资源利用方式。

下面是关于生态水实施方案的介绍。

一、确定实施目标生态水实施的目标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净化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并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修复水体生态系统,建立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减少浪费;改善水质,保证水环境的健康;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增加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分析现状和问题在确定实施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周密的现状分析,了解目前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环境状况,找出问题所在。

例如,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城市水生态系统的污染程度、湖泊的水质状况、地下水和雨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同时,还要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例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水资源浪费的原因等。

三、制定具体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生态水实施方案。

具体方案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生态水系统通过对河湖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建立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和水环境的质量。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生态工程手段,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

2.开展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例如,制定水资源的配额制度,限制用水总量;在农业灌溉中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中利用雨水供应非饮用水等。

3.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

推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控制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排放,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4.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通过推行环境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可以开展宣传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浅议生态环境需水量

浅议生态环境需水量

基于经济学模型的计算方法
总结词
该方法根据经济学模型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通过分 析水资源价值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水资源 配置方案,并依据方案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
详细描述
基于经济学模型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水资源价值、经 济效益、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同时还需要了 解水资源分布和水质状况等信息。在制定水资源配置 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自然环境、社会 经济、文化背景等,以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还需要对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以确保生态环 境需水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 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维持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环境需水量是 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 关键因素。充足的水 分可以保障植物生长 、动物栖息和微生物 繁殖,从而保持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防止土地退化:水 资源不足会导致土地 退化和荒漠化,影响 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合理配置生态环境 需水量可以防止土地 进一步退化,提高土 地利用价值。
该方法根据水资源平衡原理,通过分析 水资源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关系,确定生 态环境需水量。
VS
详细描述
基于水资源平衡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水资 源的输入和输出,包括降水、蒸发、地表 水、地下水等,同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 利用和分配情况。该方法需要建立完善的 水资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便及时掌握水 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生态环境需水 量进行及时调整。
的满足,同时保证社会经济的合理用水。
推广节水型农业和工业
03
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降低用水量,减少浪费,提高水利
用效率。
推进节水和污水回用技术
1 2
加强节水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推广节水生活方式和用水 文化。

一句话描述各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

一句话描述各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

一句话描述各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一、农业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农业用水主要特点是需求量大、用水时间长且分散、水质要求相对较低。

农业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农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需求量较大。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需要持续的供水,而且农田分布广泛,用水时间和地点都有一定的分散性。

此外,农业用水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只需满足基本的农田灌溉需求即可。

二、工业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工业用水主要特点是用水量大、用途复杂、对水质要求较高。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水量往往是其他部门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因此工业用水的规模较大。

工业用水的用途较为复杂,包括冷却、清洗、加工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有些环节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进行水质处理。

三、城镇生活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城镇生活用水主要特点是用水量大、用途多样、对水质要求较高。

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量较大,包括饮用、洗浴、厨房等多个方面,因此用水量较大。

同时,城镇生活用水的用途较为多样,对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也不同,如饮用水需要经过严格的水质处理,而洗浴水则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

四、商业服务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商业服务用水主要特点是用水量较大、用途多样、对水质要求较高。

商业服务业包括酒店、餐饮、商场等多个行业,这些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

商业服务业用水的用途多样,如酒店需要用水供应客房、餐饮企业需要用水进行烹饪和清洗等,不同行业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如酒店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

五、生态环境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生态环境用水主要特点是需求量较大、用途广泛、对水质要求较高。

生态环境用水主要用于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修复,需求量较大。

生态环境用水的用途广泛,如湿地需要用水维持湿润环境,河流需要用水保持流量等。

同时,生态环境用水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六、旅游休闲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旅游休闲用水主要特点是用水量较大、用途多样、对水质要求较高。

7生态用水

7生态用水

【3.1补水类型河湖补水量】引水入河湖后在原地蒸发、 渗漏的大型湿地、沼泽等需要人工补水的河湖,补水量根 据入湖流量确定。对于不定期补水的河湖,其补水量以当 年实际补的水量为准。以万m3为单位,保留4位小数。
【3.2换水类型河湖补水量】引水进入水体停留一定时 间,并进行定期换水的河湖,只考虑蒸发渗漏等消耗水量。 原则上根据水体进水量和出水量的差作为补水量,再根据 当地降雨、蒸发、渗漏、入流情况适当调整。以万m3为单 位,保留4位小数。
自来水及直接取自地表或地下水源的用水。
3、调查表填报
指标解释
【2.5所在水资源三级区名称】按全国水资源综合
规划采用的分区,填写城镇所在的水资源三级区
名称。当城镇跨水资源三级区时,仅填写城区或
县城所在的水资源三级区名称。
【2.6水资源三级区名称】填写所在的水资源三级
区代码。
3、调查表填报
指标解释
【3. 河湖补水量】
河湖分为补水类型河湖和换水类型河湖。
补水类型河湖指引水入河湖后在原地蒸发、 渗漏的湖泊、湿地、沼泽等需要人工补水的河 湖;
换水类型河湖指引水进入河湖停留一定时
间,进行定期换水的河湖。
2、调查指标获取
补水类型河湖示意图
换水类型河湖示意图
2、调查指标获取
补水类型河湖其补水量根据实际入湖流 量确定; 换水类型河湖其补水量只包括蒸发、渗 漏等消耗性水量,原则上其补水量等于进入河
3、调查表填报
填报对象 由于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具有特殊性, 很难像其他行业一样确定具体的用水户,所以 本调查表由县级水利普查机构填写。但对于跨 县级行政区的河湖补水量,调查表则由地市或 省级水利普查机构统一填写。
3、调查表填报
河道 外生 态环 境用 水调 查表 P308

生态用水的分类

生态用水的分类

《北京市生态用水分类及森林植被生态用水定额的确定》1生态用水的定义与分类生态系统中水分包括两部分,即生物部分用水和非生物(环境)部分用水。

具体地说包括绿色植物的用水、动物用水和作为无机环境组成部分的河湖等地表水体,以及其它存在于无机环境中的水分,其用于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所需的水。

这三部分水分组成了广义上的生态用水,广义生态用水概念是十分广泛的,植被建设、水土保持、维护河流水沙平衡、维护陆地水盐平衡、保护和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径流量、回补超采地下水所需水量以及城市绿地用水等都属于生态用水的范畴。

此外用于河流水质保护和鱼类洄游等所需水量也是生态用水的范畴。

植被是组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中最基本的成分,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制造各种有机物,不仅供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是其它生物群类及人类事物和能量的来源,因此没有植物便没有以此为栖息地和能源的动物乃至人类。

另外植被是景观生态的主体部分,更为重要的是植被是自然植物直接的反映,是评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为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保护和建设植物群落,其正常生长和更新所必须消耗的水量是生态用水的基础。

由此可知,生态用水主要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用水,即绿色植物用水,其中包括植被建设、水土保持以及城市绿地用水等,需要说明的是其一此处的植被既包括天然植被,也包括人工植被:其二水土保持用水是指由于水土保持措施而减少了降雨径流量,这部分减少的径流量大部分通过入渗转化为土壤水,用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蒸散而消耗,所以这部分水量应计入生态用水。

由于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几部分组成的,所以动物用水也应是生态用水的一部分,这部分主要包括维持水生生物栖息地所需水量、鱼类洄游以及非人工饲养的动物饮用水。

这部分水分目前讨论的比较少,笔者认为也属于生态用水。

生态用水还应包括组成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用水,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维护河流水沙平衡、维护陆地水盐平衡、回补超采地下水所需的水分、保护和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径流量。

环境生态用水基本概念

环境生态用水基本概念

环境生态用水基本概念[作者:万咸涛刘予伟张新宁狄鸿文章来源:网易水利点击数:96 ]摘要: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

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

本文从环境生态用水的角度来界定国内外研究动态、用水设计及水资源供需中计算调节等,首次提出尽快建立我国的环境生态用水制度。

关键词:环境生态用水制度供需方法研究2000年10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朱镕基总理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要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并强调: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工程规划的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工程方案要作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并要继续听取各方面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规划两个设计水平年近期年均供水量145亿m3,远期年均供水量220亿m3,供水原则是保证城市生活、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及其他用水。

在以往工作中,没有将环境生态用水列为调水、供用水调节计算和用水的供需平衡核算之中。

在我国长期用水制度中,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特种用水、其他用水都形成了长期的、传统的供用水制度,有的成为供用水产业。

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长期用水制度,而环境生态用水又是国家保障人民物质文化不断高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美化、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必需,是维系国家的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水安全以及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供用水。

在我国建立新的环境生态用水的水源工程及河道内用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利用的规划、设计、利用、开发、保护工作是当务之急!1 环境生态用水、环境用水、生态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的定义、界定及国内进展动态1.1 环境生态用水的定义生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

生态用水的比例

生态用水的比例

生态用水的比例在当今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中,生态用水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那么,生态用水究竟占整个用水比例的多少呢?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态用水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用水的定义。

生态用水指的是用于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水。

它包括生态保护用水、生态修复用水和生态适应性用水等。

二、生态用水在整个用水比例中的占比根据国内外研究数据,生态用水一般占全球总用水量的30%-50%。

具体来说,我国是个众所周知的水资源贫乏国家,但是整体上,国家能够保障城市居民和农业的用水。

然而,由于产业发展、城市化等因素影响,生态用水比例已达到了水资源总需求的近40%。

这证明生态用水在整个用水比例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生态用水的意义生态用水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最神奇的领域之一,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

如果生态用水的需求无法被满足,那么地球上的各个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四、生态用水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指满足人类当前需要的同时,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生态用水也需要考虑可持续性问题。

合理使用生态用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保护生态用水走向可持续性的道路是确保子孙后代生存的基础。

综上所述,生态用水在整个用水比例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重要。

生态用水对保障生态系统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是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

为了延续生态用水的稳定可持续,我们应认真地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态用水的浪费以及生态用水的同时满足其他用水需求。

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宏伟愿景。

生态用水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生态用水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摘要 : 在 总结分析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 首次提 出了界 定生态 用水须 遵循的基 本原则。 据此 , 对生态 用水、 生态 需水和生态缺水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 , 并讨论分析了他 们之间 的相互 关系 ; 提出一 套完整 的生态 用水的 分类系 统 ; 提出水土保持、 植被、 城市等河道外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 ; 以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延安市为例 , 对其 2001 年水土 保持生态用水和城市绿地生态用水进行了 计算。 关键词 : 生态用水 ; 生态需水 ; 生态缺水 ; 黄土高原 ; 河道外 中图分类号 : X143 文献标识码 : A
[ 21, 22] [ 10~ 20]
以 河流 为研 究对象 , 崔 保山、 刘 静玲 界定的广义生态环境用水则以地球生
[ 26~ 28] [ 23~ 25]
以湖泊、 湿地为研究对象 , 沈国舫、 王礼先、 王浩等人
[23~ 25]
物化学循环( 包括水热、 水沙、 水土和水盐平衡等) 为研究对象, 杨志峰、 许新宜、 宋炳煜等
表 1 生态用水分类系统
一级分类 ( 依据空间位置不同 ) 二级分类 ( 依据生态系统类型不同 ) 河道生态用水 河道内生态用水 河口生态用水 三级分类 ( 依据生态功能不同 ) 生态基流用水 冲沙用水 稀释净化用水 冲淤保港用水 防潮压咸用水 河口生物用水 降水性人工造林 ( 乔灌 ) 用水 水土保持生态用水 降水性人工种草用水 降水性淤地坝坝地用水 降水性梯田用水 降水性农田防护林用水 径流性农田防护林用水 防护林草生态用水 降水性防风固沙林用水 径流性防风固沙林用水 其他降水性防护林草用水 河道外生态用水 城市生态用水 其他径流性防护林草用水 绿地用水 河湖用水 环境卫生用水 最小水位用水 湖泊生态用水 水生植物用水 稀释净化用水 生物栖息地用水 湿地生态用水 地下水回灌生态用水 沿岸带及沼泽湿地用水 稀释净化用水 地下水回灌用水

生态补水效果调研报告

生态补水效果调研报告

生态补水效果调研报告生态补水是一种通过调节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达到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一种措施。

生态补水可以增加地下水水位、改善地下水质量,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保护和修复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等。

下面就生态补水效果进行调研分析。

1. 提高地下水水位和改善地下水质量:生态补水可以通过增加湿地和河湖的表面水,提高地下水水位。

当地下水水位升高后,可以减少地下水的损失和蒸发,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利用效率。

同时,生态补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改善地下水质量。

2. 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生态补水可以通过湿地再生、湿地修复等措施来调节和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

湿地可以起到蓄水和净水的作用,避免农田灌溉用水的过度消耗和过度排放,减少了农田灌溉的水资源需求。

3. 保护和修复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生态补水是保护和修复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增加湿地和河湖的水量,可以改善湿地和河湖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补水可以增加湿地的湿润程度,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4. 改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补水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生态补水可以增加水体的储存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生态补水还可以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保护水资源的质量。

5. 缓解水源地水源枯竭和水污染问题:生态补水可以通过保护和修复水源地的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缓解水源地的水源枯竭和水污染问题。

湿地和河湖的生态系统可以起到过滤和净化水体的作用,降低水源地的水源污染风险。

综上所述,生态补水具有提高地下水水位、改善地下水质量、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保护和修复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源地水源枯竭和水污染等多种效果。

因此,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推行生态补水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生态补水工程方案

生态补水工程方案

生态补水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地球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生态补水工程作为一种新型、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

二、生态补水工程的概念及意义生态补水工程是指通过种植植被、改善土壤质地、构建水文生态工程设施、开发雨水资源等手段,以恢复、改善、维护水体、湿地和山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能力,改善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缓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退化。

其意义在于提供水资源的补给,维护地表水体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优化,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提升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健康性。

三、生态补水工程的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物多样性原则:重视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复原能力和适应性。

3.多元化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特点,采用多种生态补水技术,形成多样化的生态补水系统。

4.科学性原则:依靠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制定合理的生态补水工程方案,确保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生态补水工程的技术手段1.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莲藕、鸢尾等,以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和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2.湿地恢复:修复湿地,建设人工湿地和湿地生态保护区,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增加地表水的蓄水量和渗漏补给量。

3.水文生态工程:利用土地整治、地表保墒、水土保持、水体调蓄等手段,提高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能力,改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利用率。

4.雨水资源开发: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储水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和利用,提供补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源。

保障生态水量措施

保障生态水量措施

保障生态水量措施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水量愈发重要。

而保障生态水量,不仅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也能规避自然灾害等因水量异常所带来的风险。

因此,为保护生态水量,政府和相关组织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

生态水量生态水量,是指环保意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尤其是对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湿地的保护。

此外,生态水量还与土地生态、人类健康等息息相关。

保障生态水量,是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

保障生态水量的措施禁止违法占用水资源为了保护生态水量,政府持续加强水资源保护,同时加大治理违法占用水资源的力度。

各级政府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行动,特别是加强了对于违法占用水资源和非法排污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来保护水体、湿地等水源地。

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为了防止污染物流入水源地,保障生态水量,水源地环境保护被视为非常关键的措施之一。

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虽然存在着比较高的成本,但在维护公共利益与人类健康方面,它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推进湿地保护湿地是保障生态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水量的水源和水汇都与湿地息息相关。

目前,政府和相关组织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积极推进湿地保护与建设。

比如,进一步严格湿地保护制度、修复受损湿地、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等。

加强科技应用现代科技已经在保障生态水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水资源保护、水质检测、水环境保护等,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因此,政府也积极鼓励科技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希望能够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保护生态水量。

结论球有水资源总量不多,其组成更是复杂,含有不同比例的淡水、海水和冰雪。

为了保障水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保障生态水量,维护自然环境健康稳定。

只有严格执行保护制度,加强调查管理,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科学研究,才能够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情况: 20世纪40年代,初步研究。 20世纪70年代,欧洲、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先后开展了相关方面的
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计算和评价方法。 20世纪90年代,随着水资源学和环境科学在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生
态系统用(或需)水量化研究才正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国内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期,做初步研究,起步较晚。 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生态用水研究一直停留于仅有名称而无内
河道生态用水 生态用水占径流 (108m3) 量的比例(%)
滦河及冀东 沿海
31.4
海河北系
31.3
19.4
12.0
38.2
34.5
-3.2
-10.2
海河南系
徒骇-马颊河 系
海河流域
50.6 4.1 117.4
52.7
-2.1
-4.2
6.4
-2.3
-56.4
113.0
4.4
3.7
表10-2 1997年海河流域生态用水量计算结果 注:“-”代表生态用水已严重被经济用水所挤占,且需要从外流域调水补充河道水量。
涵的状态,对其概念的定义、内涵的界定、类型划分等理论问题均未进行 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深入开展,对我 国宏观水资源规划和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推动了生态用水 研究的进程。
(二) 生态用水的定义
生态用水也叫生态需水、生态环境用水,是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逐 渐恶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一般广义上说:是指维持全球生态系统水分平 衡所需要的水量,比如河流、湿地等维持本身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图10-3 莱芜市牟汶河三号橡胶坝
2.翻板坝
翻板坝是一种间断蓄水、排水的水利工程,该坝在水位抬高超过设计 水位后,翻板在设计的水压力的作用下倒伏排水或竖立挡水,以保持一定 的水位变化范围,满足城市景观和生态用水的要求。
其特点与橡胶坝相 同。抬水方便,投资 低。但是污染严重。
图10-4 铜仁地区印江河翻板坝
期的定位观测。 (3)在宏观领域,研究现有各大流域生态用水现状及可行的水资源配
置方案,通过实际应用的效果,进一步分析生态用水研究中存在 不足。 (4)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转换,将小流域(小区域)研究成果应 用到在中流域研究中,提出转换并减小误差的计算方法,不断提 高计算适用性和精度。
1、供水水源
地表水
河道内生态用水量计算方法
河道内生态用水量的计算,视河道内不同生态系统和环境 功能用水而异。一般河道内用水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河流水生生物的保护和利用; 多沙河流的水沙平衡; 河流水力发电用水; 河流航运。
河道内生态用水量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W in = R s - W E
(10-3)
Win 为河道内生态用水量; Rs 为河道天然径流量;
降水
生态 用水 水源
地下水 土壤水
1、供水方式
河道外生态用水:由于天然植被系统多依赖于降水补给,因此生态 用水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城市绿地、人工绿洲、防护林草等各种人工植被 系统
河道内生态用水:则主要通过各种水利工程对河流、湖泊内的水量 进行调 度和分配,以满足河道内各种生态用水需求。
河道外生态用水
河道内生态用水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 水土保持; 调蓄洪水;
涵养水源; 有机物质的生产; 污染降解。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人类过度掠夺水资源,使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生态系统的恶化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径。
(一) 生态用水的由来
被类型在某一潜水位的面积乘以该潜水位下的潜水蒸发量与植被系数,得到 的乘积即为生态用水。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
å Wout = Ai × qgi × K i=1
(10-2)
qgi —第i类植被在地下水位某一埋深时的潜水蒸发量,由经验值或实验
确定;
K —植被系数,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植被地段的潜水蒸发量 除以无植被地段的潜水蒸发量所得的系数,由实验确定。
分的关系研究尚未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 (4)生态用水问题具的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变化。 (5)生态用水与地表水的关系研究较多,但生态用水与地下水之间关系的研究
较少,也只是对某一区域的某一点的微观研究,而不是相对于整个系统的 研究。
2、我国今后研究的重点
(1)加基础理论研究,统一生态用水概念,建立共认的生态用水理 论。 (2)在微观领域,对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试验区进行分区分类,作长
生态用水具体包括维持水热平衡(即降水与地表水蒸发、植被蒸腾 之间的平衡)、生物平衡(维持水生生物生长及水体自然净化)、水沙 平衡(清除河道淤积、水库淤积)和水盐平衡(防止海水入侵、保持淡 水性状)所需的水量。
与生态用水相对应的还有生态需水和生态缺水两个概念,为了便于 区分也给出它们的定义,如下:
生态需水(ecological water demand):以水循环为纽带,从维持 生态系统自身生存角度,相对一定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下客观需求的水资 源。生态需水与相应的生态保护、恢复目标以及生态系统自身需求直接 相关,生态保护、恢复目标不同,生态需水就会不同。生态需水是相对 合理的水量。
表10-3 2003~2006年全国生态用水统计表 资料来源:2003~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第四节 生态用水保障措施
抬高水位的工程调节措施是指通过对河湖水位的抬高,增大河 湖水面和水深来满足生态用水的需要。蓄水调节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在河道或湖泊出口处建设橡胶坝、翻板坝、溢流堰、节制闸等,以 蓄水来抬高水位。
4.3
1.16%
3.2
0.86%
4.1
0.74%
30.0
1.65%
7.5
2.37%
8.0
0.93%
0.2
0.21%
20.1
3.35%
82.0
1.48%
2005年
用水量 占总用水 / 亿m3 量比例
5.5
1.45%
1.6
0.84%
5.1
1.35%
3.6
0.94%
5.0
0.92%
22.1
1.20%
7.9
2003年
用水量 占总用水 / 亿m3 量比例
3.0
0.85%
0.0
0.00%
1.9
0.50%
2.5
0.71%
3.0
0.63%
27.0
1.57%
7.5
2.37%
9.0
1.07%
0.6
0.64%
24.9
4.13%
79.5
1.49%
2004年
用水量 占总用水 / 亿m3 量比例
3.2
0.87%
1.3
0.69%
2.43%
8.9
1.02%
0.3
0.30%
32.8
5.32%
92.7
1.65%
2006年
用水量 占总用水 / 亿m3 量比例
2.4
0.60%
2.4
1.18%
4.6
1.18%
3.7
0.93%
5.5
0.93%
24.7
1.31%
8.2
2.50%
8.6
0.98%
0.3
0.29%
32.6
5.24%
93.0
1.60%
第三节 生态用水量计算及我国生态用水状况
目前,计算生态用水量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针对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城市等小尺度提出的计算法; 针对完整生态系统区域尺度提出的计算方法。
河道外生态用水量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方法
以某一区域某一类型植被的面积乘以其生态用水定额计算生态用水量。
该方法适用于基础工作较好的地区与植被类型,如防护林草、人工绿洲。其
1.橡胶坝
橡胶坝是一种在河道内生态用水调节的常见的工程,枯水期能抬高河 湖水位,保持坝前水量,以满足生态用水的要求。洪水期橡胶坝放空(排气 或水),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洪水过后再充气(或水),坝继续挡水。
其优点是既不影响行 洪又能方便的抬高水位, 工程投资较低,缺点是难 适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河 道,特别是漂浮物和推移 质对坝体影响较大
第十章 生态用水
主讲人:窦明 郑州大学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生态用水的概念 第二节 生态用水的途径及意义 第三节 生态用水量计算及我国生态用水状况 第四节 生态用水保障措施 思考题
第一节 生态用水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一词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莱(A. G.
Tansley)于1935年首次提出,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 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 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 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
生态耗水(ecological water consume):生态耗水是指现状多个 水资源用户(生产、生活和生态)或者未来水资源配置(生产、生活和 生态)后,生态系统实际消耗的水量。它需要通过该区域经济社会与生 态耗水的平衡计算来确定。生产、生活耗水过大,必然挤占生态耗水。
(三)生态用水的分类
生态用水可以按照使用的范围、对象和功能进行分级和分类。 u 按照水资源的空间位置和补给来源,生态用水被划分为河道内生态用 水、
我国生态用水现状
我国在生态用水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对生态用水的重要性也认识不 足,目前我国生态用水的特点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生态用水所占比重非常小 生态用水保障意识仍需提高
表10-3 2003~2006年全国生态用水统计表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J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