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形态及其变化(3)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特性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观察到物质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是物质的形态、性质或者状态的改变。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性。
一、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常见的状态之一。
在固态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并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
这种排列使得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例如,冰是水在低温下的固态形式。
在这种状态下,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
固态物质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
首先,固态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较近。
其次,固态物质具有较低的扩散速率,因为分子或原子在其位置上只能做微小的振动。
此外,固态物质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压缩性。
二、液态液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状态。
在液态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排列比固态更为松散。
这种松散排列使得液态物质能够流动,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是取决于容器的形状。
例如,水是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
液态物质具有一些与固态不同的特性。
首先,液态物质具有较低的密度,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
其次,液态物质具有较高的扩散速率,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对运动较快。
此外,液态物质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压缩性。
三、气态气态是物质的第三种常见状态。
在气态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排列非常松散,并且具有高度的运动性。
这种运动性使得气态物质能够自由地扩散和充满容器。
例如,空气是一种常见的气态物质。
气态物质具有一些与固态和液态不同的特性。
首先,气态物质具有较低的密度,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非常远。
其次,气态物质具有较高的扩散速率,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对运动非常快。
此外,气态物质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压缩性。
总结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性是我们理解物质行为和性质的重要基础。
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别代表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和行为。
固态物质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稳定性,液态物质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扩散速率,而气态物质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扩散速率。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图1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一、填空题(23分)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__; (2)冰雪化成水__________;(3)霜的形成_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__.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继续凝固.(填“能”或“不能”)3.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4.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 1 064 1 083 1 300-259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6.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7.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8.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表现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
这种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内部能量状态的不同而引起的。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相关特性。
首先,我们来讨论固态。
固体是物质最稳定的形态之一,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有规则的排列方式。
固体的分子能够经历微小的振动,但整体上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常见的固体物质包括冰、石头、木头等。
固体的形状不易改变,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此外,固体在一定温度下也具有独特的熔点和沸点。
接下来是液态。
液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它们能够自由运动但保持一定的接触。
液体的形状和体积都较易改变。
例如,我们可以将液体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它都能够适应容器的形状。
常见的液态物质有水、酒、牛奶等。
与固态不同,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液体的熔点与固态的熔点相等,而沸点较高。
最后是气态。
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分子独立运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能够充满整个容器,并且能够自由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在常温常压下,气体的熔点较低,沸点较高。
当气体受热时,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增加,气体的体积也会扩大。
物质的三态变化不仅受到温度的影响,还受到压力的影响。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临界点时,物质的三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例如,当温度下降、压力增加时,气态物质会逐渐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这被称为凝固过程。
相反地,当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时,固态或液态物质会逐渐转变为气态,称为汽化过程。
这种转变可以通过施加或减小压力,或改变温度来实现。
物质的三态变化对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冰在一定温度下可以融化成水,这使得我们能够喝到水、进行洗漱和清洁等。
同时,水受热后能够蒸发形成水蒸气,这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得以进行。
此外,许多燃烧过程也涉及到物质的三态变化,例如燃烧木材时,木材首先发生热分解,生成可燃性气体,然后气体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补充习题及答案
图5图4《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补充习题及答案1.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段时间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
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A.液化B.凝华C.熔化D.凝固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4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3.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沸腾要吸热,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所以不需吸热B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C .蒸发可使液体自身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发生D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下面图5中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5.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6.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B .冰花结在玻璃窗室内的一面C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7.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 )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密度不同8.小明为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6所示的实验。
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B .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 .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D .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9.有两杯水,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则( )A .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B .在阴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 .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 .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10.如图7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物质的状态变化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质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变。
本文将就物质的状态变化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特点。
一、固体状态变化1. 熔化:熔化是指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当固体受到足够的加热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得以克服,分子间距离增大,固体结构解体,形成了无规则的液体结构。
2. 凝固:凝固是指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当液体受冷或者其他条件改变时,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分子逐渐聚集并重新排列,形成有规则的固体结构。
3. 升华:升华是指固体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跳过液体状态的过程。
当固体受热或者其他条件改变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分子间距离增大,固体结构解体,形成了无规则的气体结构。
二、液体状态变化1. 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不受热源直接加热的情况下,分子从液体表面逸出并转变为气体的过程。
蒸发是一个表面现象,液体中分子能量较高的那部分逸出,使得液体内部的平均动能降低,液体温度降低。
2. 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受到外界加热使其全体液体中的分子同时生成气泡的过程。
沸腾时液体内能达到最高值,温度不再升高。
三、气体状态变化1. 液化:液化是指气体被冷却或者增加压强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变短,气体的平均动能减小,使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2. 蒸发和凝结: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状态变化同样包括蒸发和凝结。
蒸发是气体分子从表面逸出转变为气体,而凝结则是气体分子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以上是物质的常见状态变化及其特点。
这些变化都是由于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所引起的。
通过增加或者减小温度、压强等条件,可以使得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这些状态转变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煮水、融化冰块、汽车引擎运转等都与物质的状态变化密切相关。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要求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一、课标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解读:关于“区别三种物态”,要和求能列举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的形态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属于“理解”层次;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属于“了解”层次。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读: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这是基本常识方面的要求,属于“了解”层次。
关于“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学生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见解。
该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意识,以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该标准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一些小论文、小报告等进行评价。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解读关于“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标准》要求知道常见温度计是根据汞、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其他类型的温度计工作原理不作考试要求。
关于“会测量温度”,这是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学生必须会正确操作,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解读关于“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标准》强调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还要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首先学生应该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并能尝试用其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应用能力。
5.能用水汇合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解读:.关于“能用水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学生必须首先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然后进一步据此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作出解释。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形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和区别。
2.掌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现象。
3.学会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介绍物质的基本形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及区别。
2.结合实验现象,讲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3.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理解吸热和放热的概念。
4.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兴趣,以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创设实验、讨论等互动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物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关注和爱护环境。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和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满冰块的透明容器,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冰是什么状态的物质?当冰融化成水时,它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并引导他们思考物质形态变化的原因。接下来,我会讲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夏天吃冰淇淋时的感受,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认识到物质形态变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的主题奠定了基础。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其存在形态多种多样。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基本状态。
这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称为物质的三态变化。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现象。
固体首先我们来了解固体状态。
在固体中,原子或分子紧密排列在一起,并且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的粒子具有最小的运动能量,因此它们很难改变位置。
典型的固体包括冰、金属等。
液体当固体受到加热或其他影响时,它们可能会发生状态变化,从而转变为液体状态。
在液体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弱,使得它们可以自由流动。
液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没有固定的体积。
例如水和酒精就是常见的液体。
气体再进一步升高温度或减小外界压力,液体也会发生状态变化,转变为气体状态。
在气体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微弱,它们以高速无规则运动,并且容易膨胀填满容器。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常见例子有空气和氢气。
相变过程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称为相变。
这种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在不同状态之间平衡时达到一定条件才能发生。
例如,冰在受热时会融化成水,水再受热则会转变为水蒸气。
凝固和熔化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熔点时则会熔化成液体;而当处于液态时降温到冰点以下则会凝固成固体。
凝固和熔化是物质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变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除了凝固和熔化外,物质还可以经历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相变形式。
升华是指物质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凝华则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
例如干冰就是二氧化碳在标准大气压下从固态升华成气态的过程。
总结物质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物质状态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并应用这些知识来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活动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对物质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激发对自然世界中奥妙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好呀,今天咱们聊聊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真的是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咱们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喝水。
水,这个小家伙可神奇了,平常它是液体,倒在杯子里晃一晃,像是在跟你打招呼。
可是,要是把它放进冰箱里,几小时后就变成了冰块,哎呀,瞬间就成了固体,真是太神奇了!这就叫做物质的状态变化,乍一看好像是魔法,其实背后有一套科学原理在支撑。
说到状态变化,咱们得聊聊三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就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形状固定,摸起来有分量,真是让人心安。
液体嘛,就像咱们的水,随便倒一倒,它的形状就跟着容器变。
至于气体,嘿,那可就自由得多了,随风飘荡,感觉它们根本不在乎形状,真是潇洒自如。
想象一下,如果咱们把冰块放在阳光下,慢慢融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哎呀,这整个过程就像是它在跳舞,真的让人忍不住想给它鼓掌。
再说说这物质变化的过程中,真的是有趣极了。
比如说,水的沸腾,当水被加热到一百度时,它就开始冒泡,变成水蒸气,整个人都仿佛被这热气给包围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蒸汽浴室,真想大喊“爽啊!”水蒸气一旦冷却下来,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像小珠子一样,轻轻地落在窗户上,真是让人觉得世界美好无比。
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能说明这些变化。
想想咱们吃的冰淇淋吧,夏天一口下去,哇,太美味了。
可是,要是不小心放在阳光下,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液体,满手都是,真是心痛。
但这也教会我们珍惜眼前的快乐,别等到美好消失才想起来。
物质变化就像生活,时刻在变,有些瞬间你得好好把握。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化学变化,跟物质的形态变化不同,它更复杂。
有些反应发生后,东西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比如铁生锈,那可是让人心痛的事情,刚买的铁制品,转眼间就被腐蚀,哎呀,真是个大损失。
还有面粉变成面包,那可是个美味的变化,谁不爱香喷喷的面包呢?这就像生活中的小确幸,有时候你得经历一些变化,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好。
第24讲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末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沪粤版)
第24讲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末总结课程要求本章重难点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5.能用水汇合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重点:温度概念的建立、温度计的使用,以及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
本章难点:作“温度—时间”图像。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点01 温度温度计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2.使用方法:(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即学即练1】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计内有一处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B.体温计与实验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o C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答案】B【解析】体温计玻璃泡前面有一处细弯管,叫缩口,它的作用是让玻璃泡内的汞在温度升高时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但在温度降低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
所以使用前要用力甩动几下,使管内的汞回到35o C以下,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温度计没有细弯管,在温度升高时测温物质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在温度降低时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读数时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使用前不用甩,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02 物态变化1.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2.晶体和非晶体:(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物态变化
第六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第一节从全球变暖谈起课程目标1.知道物质的形态.2.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一,导入新课情境:"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寒冬腊月,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在展现冰灯奇景.而南方的海南岛却仍鲜花盛开,新疆沙漠地区在盛夏时节"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吗二,备课要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重点: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及测温原理.三,知识点击1.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明显变暖.按照目前二氧化碳的增长情况,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3.5℃,到2102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将比1990年上升6℃.气候变暖,将会出现:长期干旱,土地干裂;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树木干枯,经常出现森林火灾,这些将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活.2.物质的形态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将会发生物态之问的变化,例如:钢锭在高温下变成钢水;火山爆发时,岩石变成岩浆;干冰变化成二氧化碳气体等.除了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形态外,科学家还发现物质还有:第四态,叫做等离子态;第五态,叫做中子态.3.温度和温标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测量标准叫做温标.常用的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摄氏温标:规定纯净水结冰时的温度为零摄氏度(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10℃).常用的温度计上的温标符号为℃,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4.温度的读法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氏度".注本文来自范文大全网,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知识解析】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思维导图-完整版课件
霜:夜间气温降到零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的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就是霜
有效、合理 利用水资源
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提高水的使用效率、节约用水
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 汽染和过量使用,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二节
吸热
汽
汽化
化
和相
液反
化
液化 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
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
汽化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液化放热及应用
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 在任何温度都可以进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在任何温度都可以进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四节
吸热
升华
升
华相
和反
凝
华
凝华
放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举例
冰冻的衣服变干 樟脑球变小
干冰未熔化却变少了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举例
雪的形成 玻璃上的冰花
雾凇
水 循 环 与 水 资 源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五节
自然界中 的水循环
云:蒸发到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华成的水小滴或小冰晶形成云
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三节
熔 化 和 凝 固
吸热 熔化
相 反
凝固
放热
晶体件 熔化吸热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4.1从全球变暖谈起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某温度计的示数是-2℃,正确读法是()A.零下摄氏2度B.负摄氏2度C.负2摄氏度D.以上读法都不对2.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3.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4.0℃的冰与0℃的水比较()A.冰冷B.水冷C.水与冰冷热程度一样D.以上判断都不对5.下列关于体温计用法正确的是( )A.直接放置在口腔或腋下测量B.测量前须拿住体温计上部向下甩几下C.测体温前无须先用酒精消毒D.读数时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6.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B.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C.如图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8.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0.7℃,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读数是102.3℃。
(1)当它指示的气温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______;(2)它在温度为______时,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9.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____同学,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10.人们常用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若在红色的玻璃泡上包上潮湿的酒精棉球,过一会儿其示数会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 沸点: 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沸腾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用“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描述。
13.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汽 化 方 异 式 同 点
温度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任何温度下进行 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
在液体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剧烈的汽化现象
医学上用酒精退烧
用干冰人工降雨 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 几桶水可以防止菜被冻坏
(蒸发吸热 )
(升华吸热 )
( 凝固放热 )
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厉害(液化放热 )
达标训练
1.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 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 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 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D. 雾、露的形成 (液化放热) E.水结冰 (凝固放热) F.夏天衣服被晒干 (汽化吸热) G.冰化成水 (熔化吸热) 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液化放热)
晶体的熔化
非晶体的熔化
晶体的凝固
非晶体的凝固
知识点回顾:
温度
D
20.认识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
A
B
C
时间
AB段表示物体是 纯固 态的,此过程在 吸 热,温度 不断上升
;
BC段表示是此时 固液共存 ,此过程物体 吸 热,但温度 不变 ; CD段表示物体是 纯液 态的,此过程在 吸 热,温度 不断上升 。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
、 液体的表面积 、
知识点回顾: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温 和 压缩体积 。 液化过程需要吸热;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3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蒸发和沸腾是 的两种方式。
右图中甲、乙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 是沸腾时的情况。
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_。
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形成的。
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第4题图4.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
5.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升华后在灯的内壁上 而成的。
6.日常生活中,炸麻花用油,煮饺子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__不同,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温度。
7.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
有一种新型环保冰箱就是用环戊烷替代氟里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就会 ,流到冷凝器就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9.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密闭的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就是很好的例证。
然而液体和固体却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是由于 。
二、选择题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南昌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1. 下图中,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 B C D1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 将湿衣服晾在阳光下通风的地方B.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C.晒粮食的时候,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并且把粮食摊开D.在缺水地区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13.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状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14.在下图中,描述晶体的熔化图象应为 ( )A B C D15.在下列过程中,—定要放热的是 (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熔化16.下列事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 B.冻冰的衣服变干C.清晨,花草上出现露水 D.水结成冰17.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有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 A.铁的密度比锡小 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 D.铁的熔点比锡高18.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19.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它是许多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象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态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及应用。
难点:熔化的实验数据记录及特点分析。
器材准备:温度计、铁架台、冰、水、松香、酒精灯、烧杯、坐标纸等。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或课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1、长江之水由冰雪熔化而得,知道熔化的概念;2、冰凌和冰块的形成过程,知道凝固的概念。
二.学生分组实验(两种组别):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第一组: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第二组:探究松香的熔化特点教师辅导:1、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装置2、获取记录数据时的相互合作3、提供坐标纸并指导坐标描点学生实验:协作操作、记录表格、画图线。
三.师生活动:1、对照表格和图象,讨论、分析熔化特点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讨论熔点的意义和应用3、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分析讨论凝固特点(校外活动:用冰箱使水凝固,探究凝固特点)4、应用与练习:学生看熔点表回答下列问题:(1)、钢的熔点、凝固点是多少?(2)、能用钢锅熔化铁水吗?(3)、48℃的海波会是什么状态?(4)、能用铁锅盛放含有铜块的铜水吗?(5)、对固态氧和固态氢同时加热,谁先熔化?(6)、对-10℃冰加热,冰会立即熔化吗?(7)、无论外界气温怎样,为什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8)、冷却食物用0℃的冰和0℃的水,哪种效果较好?四.看图片或课件,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1、冷冻食品的保鲜2、高烧病人利用冰袋降温3、把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中,冷却后便凝固成塑料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 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有些温度计的横截面制成三角形,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起放大作用(如体温计),因此在 读数时,要转动温度计到读数最清楚的位置再读。
【例2】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练习2】(2014•呼伦贝尔)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 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 示,其中 乙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4 ℃.
3.沸腾:是在___一__定___温度下,在液体___表__面___和 ___内_部____同时发生的___剧_烈____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 时要___吸__热___,但温度__不__变____,这个温度叫 ___沸_点____.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地球变暖谈起
学习目标 1.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和自
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使用温度计测
量温度 3.了解一些测量温度的方法 核心考点:温度计的读数.
课前预习
1._____物_体__的__冷__热__程_度________叫温度,其常用单位是 _摄__氏__度____,用__℃_____表示。
.
乙
丙
甲
玻璃泡碰到了杯底
21
37.8
量程、刻度线
5℃
-3℃
分度值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能区别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状态。知道什
么是汽化、液化。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 4.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核心考点: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水的沸点与大
计中液柱的__上_表__面___相平.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3_5___℃至___4_2____℃,分度 值是___0_.1____℃。
6. (2014•青海)如图所示,图甲中体温计的读数 是 36.6 ℃。
课堂精讲
知识点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程度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说
法,因人的感觉不同而有差异,常常是不准确的。要准 确地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考点3.体温计
体温计玻璃管中装的液体是水银,它的刻度范围是35℃ 到42℃,最小刻度值是0.1℃。从构造上来看,体温计 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 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 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 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因此,使用前必须用力向下甩 一甩。
温度计的分类比较
【例3】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 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 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
A.37℃和39℃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练习3】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3_9_._9__℃。
.
D C C
B
常用温度计的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 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也就是认清温度计上每一小格 表示多少摄氏度,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 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 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 下降时读数,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被测量的液体 的数量不能太少,起码要能够全部淹没温度计的玻璃泡 为好,而且要用搅拌棒(不可用温度计代替搅拌棒)将 液体搅拌搅拌,使整个液体各处的温度均匀后再测量;
4.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 ①观察它的_零__刻_度__线___和__量__程____认清它的_最_小__刻__度_。值
②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__浸__没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 到容器___底__部___或容器__侧__壁____;
③待温度计示数___稳_定____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__玻__璃_泡___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
气压的关系.
课前预习
l.汽化:物质从___液__态___变为__气__态____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有___蒸__发___和___沸__腾___.都要__吸___热.
2.蒸发:是在___任__何___温度下都可以进行,且只在液体 __表__面____发生的___缓_慢____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从周 围吸收热量,使自身及周围的温度都___降__低___,故有 ____制_冷___作用.
2.在标准大气压下把___冰__水_混__合__物____的温度规定为0℃, _________沸__水的温度规定为100℃。两者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份是________℃1 。
3.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63℃左右,读作6_3_摄__氏__度;水银 的凝固点是-39℃,读作_负__3_9_摄。氏度
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 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盛适量的液体(水 银、酒精或煤油等)。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 管内液面的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液面稳定后到达的刻度 就可以读出温度值。
实验用温度计因为做实验时需要测量的温度变化范围比 较大,所以实验用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20℃到110℃。 最小刻度值是1℃。 温度计中红色的液柱是酒精。酒精在-117℃才会凝结, 就是在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南极洲,酒精温度计也能用。
【例1】电视台的气象播音员说:“今天北京的最低气温 是零下5度”,张红同学说不完整。你认为正确、完整 的预报应是“今天北京的最低气温是______。”
【练习1】-20℃的正确读法是 ( D )
A. 零下20度
B. 零下摄氏20度
C. 负摄氏20度
D. 零下20摄氏度
考点2.温度计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