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儿童故事
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简短
![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388d48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端午节幼儿故事50字简短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有许多传说和故事。
以下是几个适合幼儿听的端午节故事。
一、屈原投江
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忠心耿耿,但是被其它大臣污蔑。
国王听信了污蔑,将屈原流放到湖南省的乌江。
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和爱国心,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
民众为了纪念屈原,就将米粽子扔到江里,以供屈原的灵魂吃。
此后,这个节日就叫做端午节了。
二、屈原儿子的故事
屈原的儿子屈原浮生是一个孝子。
当他得知他的父亲投江身亡后,非常难过。
他决定用饭团替代米粽子,投到江里以供给父亲。
为了让鱼虾们不吃掉他的饭团,他就用了一些草叶和艾叶包裹着。
后来,民众也效仿屈原浮生的做法,吃粽子和将其扔到江里,以供给伟大的屈原。
三、龙舟竞渡的故事
端午节是龙舟竞渡的日子。
这个传统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故事说,一个著名的诗人名叫屈原,这一天他投到江里自杀。
当地居民非常难过,他们决定划船到江里,以寻找屈原的身体。
一些人用刀把米饭切成三角形,然后扔到江里,以
吸引鱼儿和虾子,使他们远离屈原的身体。
竞渡成为了一个好方法,可以确保米饭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投入江中。
以上三个故事都是端午节不陌生的,幼儿在听到故事之后,对端午节由更深的了解,也懂得何刻不容缓的爱国之心。
我们在平凡的生活里亦要发扬屈原的精神,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关端午节的幼儿故事
![有关端午节的幼儿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1be9e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e.png)
有关端午节的幼儿故事端午节,一个在古老传统文化中无比重要的节日,被人们传承了几千年。
每到这个节日,人们总会忆起那些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分享端午节食品,庆祝这个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会讲一些有关于端午节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这个节日的含义与传统文化。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有关端午节的幼儿故事吧。
故事一:屈原的23年古代有一位名叫屈原的爱国志士。
他一生中一直忧国忧民,为了救国不断奔走呼吁,但是却遭到不少人的打击和排斥。
后来,屈原终于被流放到了汨罗江畔的一座山上,整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23年后,在第五个农历月的初五这一天,他将自己投入到了汨罗江中,用生命告慰他那深情的故乡。
当年,在屈原投江的那天,人们欣赏龙舟,鸣鼓而舞,用酒浸泡的粽子抛入江中,以避恶气,祭奠屈原,以此纪念这位爱国志士。
因此,这个日期即成为了端午节。
故事二:鲤鱼跃龙门相传,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鱼——鲤鱼,如果鲤鱼能够跃过龙门,就能变成有审美品味的龙。
在端午节的第五天,有些人会到江边吃粽子,看龙舟比赛和鲤鱼跃龙门。
而那些成功跃过龙门的鲤鱼,就会变成华美而威严的龙,享受着与众不同的待遇。
故事三:求官带蒲鞭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年轻的曾子,他十分聪明,但是却由于缺乏门路而找不到任何官方职位。
在一次端午节期间,他准备了粽子和蒲鞭,带着自己的愿望去寻找官员,并祈求他们能够帮助他找到一个工作。
最终,在一位高官的帮助下,曾子终于找到了一份官方工作。
从此之后,端午节便成为了人们追求新职位的特殊日子,他们会带上蒲鞭和粽子,来寻求好运。
总之,端午节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向着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把其黄金的精粹传承下去,与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传承中华文化,让传统与现代相融共生。
讲端午节的幼儿故事
![讲端午节的幼儿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4aa9a7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a.png)
讲端午节的幼儿故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重五、龙舟节等。
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主要庆祝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
这个节日和爱国民族英雄屈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通常会讲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以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这个节日。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分享几个适合幼儿的端午节故事。
一、屈原投江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他的名字叫做屈原。
他为国家出谋划策,帮助国家打败了敌人。
但是有一天,朝廷中有人诽谤他,他被贬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
屈原非常伤心,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了,于是他选择了投江自尽。
当屈原的爱国行为传遍全国时,人们纷纷在江边赛龙舟,将他喜爱的米饭投进江中,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热爱。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我们应该像屈原一样,爱国爱家,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即使遇到了其他方面的挫折,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屈原和粽子还有一个与屈原有关的端午节故事。
当时,屈原的乡亲和其他爱他的人们都非常伤心,他们怀念他,想为他做些什么。
于是,他们就在江边放了很多的米饭,以表示对他的思念和纪念。
但是,江中的鱼虾却不让米饭靠近屈原的身体。
为了让米饭能够递到屈原那里,他们就用竹叶包着米饭,把它投进江中,鱼虾就不再阻挡。
到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包着米饭的食物叫做“粽子”。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粽子是一种寓意深刻的食物,它代表着人们对英雄的思念和怀念。
而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三、龙舟比赛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
传统的龙舟是由木头做成的,有一个龙头,通常是由最强壮的舵手划动,船身很长,上面镶有彩色的龙鳞。
另外,还有一个看家本领就是拍鼓。
为龙舟节增添了无限的欢乐。
故事中的龙舟比赛,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
人们在江中划着龙舟,喊着口号,为龙舟比赛加油助威。
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的气氛,告诉他们做事情要全力以赴,竭尽所能,而且竞争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一年级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1f34233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4.png)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一年级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吗?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或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
今天,我将给大家讲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
故事一:屈原投江相传,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忠于国家,深受百姓的爱戴。
可惜,他的一些忠告被当时的国王所忽略,最后被贬谪到了汨罗江边。
屈原的忠言被忽略,他感到非常伤心,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为了不让他的遗体被鱼虾啃食,百姓们纷纷划着船,撒下粽子,打起鱼虾,希望保护屈原的遗体,这就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
故事二:吃粽子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日子。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爱国的诗人屈原,他忠于国家,所以被放逐到外地。
有一年,他听说自己的国家被外敌侵略,成了一个奴隶国家,他非常痛心,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变成这样。
于是,他在五月五日投江自尽,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心。
为了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人们纷纷下船,划着船追赶鱼虾,吃着当时最流行的食品,粽子。
从此,五月五日吃粽子,成为中国人的习惯。
故事三:插艾,穿香囊在端午节,人们还要采摘艾草,用这种草编制成“艾包”,并且做出香囊。
据说,屈原死后,有一种毒虫钻入了他的尸体,百姓们用艾草将这种毒虫赶走,故而显得十分神奇。
为了避免生病,人们在屋内挂上香囊,穿上香囊,还要点起香火,来避邪祛病。
故事四:龙舟竞赛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龙舟竞渡。
古时的俗信认为虱子、蚊子是屈原的水虫,为了防止它们啃食屈原的遗体,人们跟着他的遗体,在江上摆放许多馅粽去哄骗它们。
这就是制作龙舟的起源。
在五月五日,人们划着龙舟形似的竞赛船,在江河中奋斗中挥动龙舟,以表达他们对屈原的追思和纪念。
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它在我们身边的传承下去。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一年级简短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一年级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938836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5.png)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一年级简短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在中国,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端午节,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他是我国古代楚国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甚至不惜自杀。
他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后人,于是人们就把他的死亡日子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与传说,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个端午节的故事:1.屈原投汨罗江在很久以前,楚国的政治变乱频繁,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抗争,屈原做了一位楚国的官员。
但政治的复杂和腐败迫使他离开了官场。
他走到了一条名叫“汨罗江”的江边,离开了人世。
为了纪念他的牺牲,江岸的百姓每年都会扔香沉寂江潭,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感恩与敬仰之情。
2.粽子的来历端午节还与一个美食——粽子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传,屈原在江边离世后,江中的众鱼吞下屈原的尸体,为了救屈原,人们就在江边丢入稻粉饭团,让鱼吃这些饭堵住了它们的胃。
为了纪念这个事件,人们就吃这些由粘米粉制成的饭团,其中还夹杂着粽叶包裹的糯米、豆沙、五香、肉、蛋黄、鲜枣、枸杞等等馅料。
粽子制作工艺独特,包粽子不仅需要巧妙的操作,而且还需要讲究色、香、味的搭配。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亲手制作和品尝粽子,以此表达对美食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3.龙舟比赛的由来据说端午节还与龙舟比赛这项赛事有关。
相传,屈原死后,江边的人们非常悲痛,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江中的水流冲走,就组织了一支龙舟队航行在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
龙舟队手持长桨,怒进急退,很快地找到了屈原的尸体并把它救了上来。
为了庆祝这个胜利,人们就定下了每年五月初五要举行龙舟比赛的规定。
比赛时,人们把龙舟装扮成彩色的样子,装饰精美,可爱又美观,沿着江岸航行,在各种巧妙的规则下展开激烈的比赛。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之相关的传说和趣味性的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保留这些传统文化,让后人继承与发扬,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精神“的心态去维护这些人民传统文化。
幼儿园端午节的故事
![幼儿园端午节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d2808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b.png)
幼儿园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午日节等,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
据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的民族英雄——屈原而设立的。
在幼儿园中,我们通常会给孩子们讲一些端午节的故事,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的来历以及其中的文化含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幼儿园端午节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屈原投汨罗江相传,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贤士,他十分爱国,曾经劝说吴国攻打秦国,但功亏一篑后,他被楚王误解,被贬为乡下小官。
屈原心灰意冷,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走到汨罗江边,扔了一块自己咬过的铜钱进江里,最后投身江中。
当时汨罗江水急流湍急,屈原身上还绑有大石块,很快便下沉了。
为了纪念屈原,这一天也叫“龙舟节”,人们会载着龙舟划水,寄托对他的怀念之情。
第二个故事:郑成功打赢了大战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时期,当时荷兰人侵占了我国福建省的台湾地区。
郑成功是一位爱国的将领,他带领一支小小的军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发动了一次攻打荷兰人的战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为了庆祝这个胜利,他还给每个战士开了一个大酒会,让大家一起来庆祝。
第三个故事:以粽子避屈原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粽子的。
相传,在屈原投江之后,当地的居民为了避免鱼虾等水生动物吃掉他的尸体,就准备了一些米饭和菖蒲叶,做成三角形的“粽子”扔进江里,让它们飘到屈原的尸体旁边,让鱼虾先吃粽子,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
后来,人们就把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吃粽子看成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同时也能体验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习俗和传统节日的魅力。
同时,在幼儿园中,我们还会有许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等,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氛围,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90c5c2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9.png)
端午节幼儿小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节日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和穿香囊等活动,其中赛龙舟可能是最为著名的。
而在幼儿园中,也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端午节的故事吧。
故事一:屈原投江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他非常热爱祖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曾经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歌。
可惜,当时的王朝内乱,异族入侵,屈原深感悲愤和无助,于是一气之下投江身亡,以示自己的忠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以及吃粽子、挂艾叶和穿香囊等活动,以表达对屈老师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故事二:屈原和粽子除了屈原投江的故事,还有一则与粽子有关的传说。
相传,屈原曾经被贬谪到湖南岳阳,感到孤寂无助。
于是他自己包了许多粽子,丢进汨罗江里,以示整治河道,呼唤乡亲归来。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忠诚勇士,也开始自己包粽子,并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游水观赏,以此纪念屈原。
故事三:李清照和艾叶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歌婉约动人,至今仍是经典。
有一次,李清照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看到人们纷纷挂艾叶,便问道:“这么大的一棵叶子有什么用呢?”于是他的丈夫回答道:“挂艾叶是为了驱赶蚊虫、毒虫和瘴气,以保护身体健康。
”李清照听了之后,想到自己的词作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于是便亲自抄写了一些自己的词歌,并且让人拿到艾草上去烟熏,以驱瘴气。
而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便会在门口挂上一把艾叶,以保护家人的健康。
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还能够启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孩子们可以从故事中感受到忠诚、勇气、爱国心和母爱的力量,同时也能够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因此,在幼儿园中讲述端午节的故事,也是培养孩子爱国、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
端午节故事小学生讲故事拼音版
![端午节故事小学生讲故事拼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fd171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5.png)
端午节故事小学生讲故事拼音版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欢聚一堂、包粽子、赛龙舟等一系列活动。
而这个节日背后蕴藏着许多传说故事,以下是小学生讲述的一些故事,附有拼音版以便更好地理解。
1、屈原投江故事(qū yuán tóu jiāng gù shì)据说在古代,屈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和爱国者。
为了让国家更加富强,他曾经想出过很多好的政治建议,但很少有人愿意听他的话,他的建议很快就被忘记了。
屈原非常伤心和失望,他觉得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
最后,屈原选择投江自尽,抛弃了自己的生命和人世间的烦恼。
当人们听到屈原去世的消息之后,纷纷涌到江边,让船划过江面,打鱼救人,并且把爱国者的饭团扔到江里,希望防止鱼吃掉屈原的遗体。
这些做法形成了如今的端午节活动:划龙舟比赛、包粽子等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他们还会把头发剪掉,拍打身体,以表达对他的怀念与敬仰。
2、五毒败故事(wǔ dú bài gù shì)另外一个传说与屈原有关,据说他的朋友们把一些五毒(指毒蛇、毒蜘蛛、毒蝎子等)扔进江中,为了避免毒蛇啃食屈原的遗体。
在文学作品《吕洞宾三醉》中,这个故事也有所介绍。
故事中,吕洞宾说:“端午节是为了庆祝各色毒物在这一天全部败走。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吃粽子。
”这被认为是端午节中五毒败的来由。
3、龙舟赛故事(lóng zhōu sài gù shì)龙舟赛也是端午节传统活动之一。
据说,当屈原逝世后,当地人纷纷涌入汨罗江,试图营救他。
当他们发现其已经落水游去后,便开始划船寻找屈原的身体。
为了争夺屈原的遗体和面团,人们开始了激烈的龙舟比赛,以求更快地划到目的地。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项比赛在中国以及其余的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
以上几个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意义,它们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b2c8e1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b.png)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有很多,下面我为你介绍几个:
1.屈原投江:相传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为了救楚国而上书进谏,被贪污小人中伤,被贬为楚郡司马。
后来,楚国被国外侵略,屈原感到十分痛心,终于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他跳入汨罗江中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他,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活动。
2.黄老师救母:另一则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是关于黄老师救母。
相传黄老师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医学家,他很孝顺,救治了很多病人,但是一次他的母亲病重,他却无法救治,于是他决定去寻找仙草。
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仙草,他成功救治了母亲,并且在端午节这一天将仙草分享给了别人。
3.吴起赛龙舟:相传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的秦国。
秦国的一位大将吴起,在某次破敌之战后,喜提了一个汉江辖区。
为了鼓舞士气,他在军中组织了一场龙舟赛。
赛后,他将粽子分给所有士兵和百姓,以庆祝胜利。
后来,这个习俗就流传至今。
这些故事都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中国端午节的重要文化符号,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不仅会吃粽子、赛龙舟,也会重温这些故事,缅怀古人的英勇事迹。
幼儿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简短
![幼儿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9aad54f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1.png)
幼儿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简短端午节是传统的中国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故事的节日。
对于孩子们来说,了解一些端午节的故事,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化传统意识。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简述几个适合幼儿听的端午节故事。
故事一:屈原的故事据传说,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在一次政变中被左贤王的其他大臣害死了。
屈原的精神因受到压抑而陷入沉思,他在一年后的五月初五投身于汨罗江中自尽身亡。
为了避免屈原的身体被鳄鱼吃掉,当地的百姓们膜拜祭祀,于是五月初五成为了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故事二:粽子的故事相传,在屈原投江身亡后,船夫们为了纪念他,都把饭、菜、肉丢进了江里,希望让江中的鱼虾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
但是,屈原的怨气无处安放,转化为斗篷蝴蝶、蛇鳞等妖怪,吓坏了船夫们和百姓们。
于是,聪明的居民们就想出了一个把各种食材包裹在竹叶中,煮熟食用的方法,并命名为“粽子”,以此向屈原膜拜。
故事三:龙舟竞渡的故事另外一个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是龙舟竞渡。
据说,在屈原投江后,江边的百姓们为了寻找他的身体,用龙舟在江中寻找,同时划桨以防止鳄鱼和其他妖怪袭击。
最后,他们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仍然会不断的在江上划桨以求防止鳄鱼侵袭。
逐渐地,这个划桨的活动就演变成了龙舟竞渡的形式,并且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活动。
故事四:五色线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系五色线。
五色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缠成的,每种颜色都代表不同的意义,蓝色代表平安,黄色代表富贵,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平静,红色则代表着热情和幸福。
据说系好五色线可以将吉祥送给家人和朋友,并且使人得到吉祥和好运。
这些故事是端午节的传统故事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听了这些故事,会对端午节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家长可以向孩子们讲述这些故事,同时,可以通过吃粽子、划龙舟和系五色线等活动,来加深孩子们对端午节文化传统的认识。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收获到快乐和幸福的感受。
关于端午节幼儿故事简短版
![关于端午节幼儿故事简短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b3ea1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9.png)
关于端午节幼儿故事简短版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纪念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屈原,并且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在幼儿园,老师们经常会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的端午节故事。
1.屈原投江(简短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在国家遭受外敌侵略的时候,他悲痛欲绝,在江边哭泣,最后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都要举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的活动。
2.屈原与龙舟(简短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屈原的伟大思想家,他经常为国家的未来担忧,所以呼吁人们帮助弱小的国家。
后来,他发明了龙舟,并通过乘船来震慑敌人。
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会划龙舟。
3.粽子的由来(简短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嫦娥的美丽女子,她嫁给了玉皇大帝的弟弟后,由于误服了仙丹,不得不飞到月亮上,在月中
仙福之地居住。
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她会在月下采摘草药,人间唯一能看到她的时候。
她的丈夫为了怀念妻子,将糯米包成三角形,再用竹叶作为包裹,做成了粽子。
以上三种故事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端午节传说,老师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选择适合的故事进行讲解。
同时,可以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制作粽子、划龙舟等活动,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端午节的小故事幼儿
![端午节的小故事幼儿](https://img.taocdn.com/s3/m/24139ef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1.png)
端午节的小故事幼儿端午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节日。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个日子,人们都会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会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特别的节日。
第一篇故事:屈原投江据说,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思想家。
他曾经为楚国的政治事业做过很多贡献,但最终却因为被帝王误解而被流放。
在他归国之前,他听到了楚国被攻陷的消息,心情十分沮丧,于是他选择了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这位爱国诗人,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都会划龙舟和吃粽子。
第二篇故事:屈原的爱国情屈原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情感的人。
在他被流放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逃亡或者投奔敌国,而是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相信一切糟糕的事情都会过去。
在他的诗歌中,他鼓舞人们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正是因为屈原这种爱国情怀,他的事迹成为了后人纪念的对象,同时也成为了端午节的灵感来源。
第三篇故事:习俗和传统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
例如,人们会在房间里放一种叫做艾草的植物,这种植物有驱邪和驱疫的作用。
还有一种叫做红枣蛋的食物,是为了纪念一个传说中的故事。
就说,有一天,一位叫做吕洞宾的仙人路过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的人们不认识他,于是就给他了一个红鸡蛋。
为了表示感谢,吕洞宾就将这个蛋留在了村庄,后来这个蛋就孵出了很多金色的小鸟。
第四篇故事:故宫博物院的端午节展览除了传统的端午节活动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庆祝方式。
例如,故宫博物院就会举办一系列与端午节相关的展览,展示一些历史悠久的艺术品和文物。
这个展览不仅是为了庆祝端午节,也是为了宣传和弘扬中华文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端午节虽然说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但它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振奋精神却是与时俱进的。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个节日中获得一些启示,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也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端午节的节日小故事一年级简短
![端午节的节日小故事一年级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7553b9b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4.png)
端午节的节日小故事一年级简短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关于端午节,有许多的传说和故事,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简短的节日小故事。
故事一:屈原投江
相传,屈原是古代一个聪明能干的大臣,但因遭人陷害被贬为流放,流放期间,他对民生国泰的事业十分忧虑。
当他听到国家遭受入侵的消息后,痛心疾首,独自前往汨罗江投身水中,自杀身亡。
为了寄托人们的哀思和怀念,后人就把他的忌日定为端午节。
故事二:屈原抢救
在屈原投江后,百姓们把粽子投进江里以供他下葬,但鱼虾却天天来偷吃。
于是,百姓们就在胶囊里包上叶子、植物,再把它们捆成三角形,放在江岸上,以供鱼虾吃。
后来,普通的百姓也就把端午节定为吃粽子的日子。
故事三:龙舟比赛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屈原去世的那一天,人们都跑去江边划小船,希望能找到屈原的尸体,却没找到,后来就模拟起舟楫甚至划龙舟,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
这些传说和故事,都让端午节成为了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人们感情交流的节日。
此外,端午节还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民间
活动。
除去吃粽子、喝雄黄酒,还有挂艾叶、赛龙舟、辟邪等等。
端午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人们也通过这个节日感受到了自己与祖先们的情感联系。
总而言之,端午节是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止于食物民俗,更重要的是人们内心对祖先和国家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用这个节日传承起来的那些文化和美好都应该被我们珍视和继承,让它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精神符号。
小朋友讲端午节故事简短
![小朋友讲端午节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637e243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a.png)
小朋友讲端午节故事简短小朋友讲端午节故事简短端午节,又称重阳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和故事。
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述几个经典的端午节故事。
故事一《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
他爱国而发愤图强,写下了《离骚》等许多伟大的作品。
但与此同时,当时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屈原遭到了一些人的陷害和株连。
公元前278年,屈原跳入了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开始了端午节的习俗。
故事二《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
其起源与故事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在屈原去世的那一年,汨罗江的水非常湍急,人们都非常担心屈原的尸体被江水冲走。
于是,一些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匆匆制作了一条竹筏,把米饭和鸡蛋,一一扔进江中引住了鱼群。
这样就增加了屈原的尸体被找到的几率。
后来这种习惯演变成了龙舟竞渡的游戏。
故事三《五色线》端午节还有一种习俗,那就是系五色线。
在端午节时,大人们会给小朋友系五色线,寓意着保佑小朋友健康长寿。
其起源据说和男子节有关。
古时候,男子节被认为是一种祈求平安和健康的节日。
男人会在腰间系五色的绸带,女人则会戴五色的花环。
这些五彩缤纷的花环和绸带就被视为祈福的象征。
故事四《艾草香囊》还有一种端午节的习俗是用艾草和其他草药制作香囊。
这些香囊可以用来祛瘟避疫,还可以驱马驱鬼。
据说,这种香囊的制作与故事有关。
传说当年,江湖上有一种叫做“苏合香”的东西,非常有害。
吴国专门派了一个名叫伯乐的官员去取缔它。
伯乐在日日夜夜查找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用艾草制成的香囊。
这种香囊可以驱逐苏合香。
自此,在端午节,人们就会用艾草来制作香囊,祈祷驱瘟避邪。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讲述的端午节的四个故事。
端午节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节日。
我们通过了解这些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节日的意义和来历,更好地传承和继承这一文化遗产。
祝愿大家在这个节日里身体健康,事业成功。
端午节的幼儿故事简短
![端午节的幼儿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32d6eff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3.png)
端午节的幼儿故事简短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一天也被称为“重阳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和活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与端午节相关的幼儿故事。
故事一:屈原与粽子据说,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在那个时候,这个节日不是用来庆祝的,而是用来祭祀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是个忠诚的大臣,他为了国家利益,不惜流放。
后来,他听到了国家陷入了危机,于是跳入了汨罗江殉国。
当地的居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于是他们在水里扔米和菜,希望能够让屈原的灵魂安息。
为了防止鱼吃掉这些食物,他们还把这些食物用竹叶包好,扔进了水里。
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粽子,它来源于屈原的忠诚精神。
故事二:龙舟竞赛的起源据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叫做屈原的诗人和政治家。
在那个时候,他并不被人们所喜爱,因为他的政治观点与其他的官员不同。
由于他不得不离开家乡,他选择了自杀,而不是忍受着被人们的误解。
听到这个消息后,人们决定到河边去找屈原的尸体。
当他们找到屈原的尸体时,他们发现有很多人扔食物进于水里,这些食物包括竹叶包的米饭、艾叶和菖蒲叶。
他们也发现了有些人在划龙舟。
于是,他们决定模仿这个行为,划龙舟到屈原的尸体上去,把米饭等食物放到水里,来纪念他。
为了让这种竞赛行为更加有意义,人们开始设立规则,比如在行驶过程中要敲击鼓声,以鼓励船员划得更快。
故事三:百姓抗击疫病在这个夏天,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了全球,端午节也因此显得有些不同。
在中国,不少地方的端午节庆典也被取消或缩小规模,但这并没有让人们忘记节日的意义。
相反,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这个日子。
比如在成都,有不少人在家里自制粽子,据说这是为了纪念自己的亲人和祖先。
也有一些地方,在端午节的时候,百姓们会穿上汉服,手持菖蒲、艾叶、粽子等祭品,聚集在公共场所祭拜龙舟,祈祷疫情能够早日过去。
幼儿园讲端午节故事简短版
![幼儿园讲端午节故事简短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8fe65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d.png)
幼儿园讲端午节故事简短版
端午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幼儿园讲了许多故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园讲的端午节故事的简短版。
故事一:屈原投江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大臣,他生活在一个被分裂的国家里。
他非常爱国,但是他的国王不听他的建议,国家越来越乱。
终于,有一天,国家被攻破了,屈原失去了他所爱的国家。
他感到非常绝望,于是他来到了汨罗江边。
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离骚》,然后跳入了江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开始在这个日子里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和赛龙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故事二:吴起舞山
吴起是一个武功很高强的将军,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他非常难过,就构思一种舞蹈来悼念母亲。
他的舞蹈动作很优美,就像在山上飞舞的仙女一样。
他的舞蹈很快就被人们传开了,后来吴起开始用自己的舞蹈来训练士兵,使士气更加高昂,战斗力更加强大。
人们为了纪念吴起和他的舞蹈,也把端午节称为“舞龙节”。
故事三:钱塘江赛龙舟
在古代,有一个叫屈原的人,他是楚国的大臣。
他为了救国而投了江,这一天也成了人们纪念他的日子。
钱塘江的人们就在这一天举行了一场赛龙舟的比赛来纪念他。
在比赛中,两支龙舟相互追逐,每个队员都全力划船,旁边的人则敲锣打鼓,助威加油。
最后,胜者会得到一只锣和一只脑袋大的鲤鱼,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
这就是幼儿园讲的三个端午节故事的简短版。
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纪念方式,也懂得了爱国的精神和孝顺的重要性。
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和团队意识。
幼儿园端午节故事内容简短一点
![幼儿园端午节故事内容简短一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2ea3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0.png)
幼儿园端午节故事内容简短一点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故事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的端午节故事。
故事一:屈原投江这是一则端午节的经典故事。
讲述了楚国大臣屈原,因不满天下腐败的官场风气而归隐江湖。
在“太和元年”的端午节,他获悉敌国秦国入侵楚国,不得已,他投江自尽。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端午节时在江里撒下豆子、挂菖蒲,以及划龙舟,以纪念这位忠臣的事迹。
主题:爱国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二:粽子的来历这个故事讲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相传春秋时期,吴越之地出现了一种虎瘟病,能够杀死很多牲畜和家禽。
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夫发现,因为病毒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出现,因此人们应该吃不易腐败的食物,如粽子。
从此,端午节吃粽子便成了习惯。
主题:传统美食、团圆精神故事三:白蛇传说虽然白蛇传说与端午节并无太多关系,但是它的故事内容富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被引用。
故事讲述了白蛇和小青蛇为了救助人们而化身为江南妇女。
但是,白蛇的身份被人发现,她因此受到了妖封。
经过一系列的转折,她终于得到了解封,也顺利与许仙结为夫妻。
主题:爱心、勇气、传统文化以上三个故事都强调了爱国精神、传统文化以及团圆精神。
这些价值观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出正直、勇敢、有爱心、团结合作的品格。
当然,并不局限于以上三个故事,学生的兴趣与喜好也应作为选择故事的重要考量因素。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们年龄的故事,紧扣主题,精心编排,让幼儿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也得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趣味和震撼。
端午节故事适合小孩子的
![端午节故事适合小孩子的](https://img.taocdn.com/s3/m/81a4fe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8.png)
端午节故事适合小孩子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
据传,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的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时,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等,庆祝这一节日。
这个节日中也有许多很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渗透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给了孩子们一个难得的机会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端午节故事适合小孩子的几个故事。
一、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虽然屈原的价值观与我们现代人的有所不同,但他的诗歌却影响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传说中,屈原没有被人们尊敬,因此他不得不在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据传说,当屈原自尽后,当地的百姓纷纷划船去打捞,试图拯救他。
虽然他们最终没有找到他的尸体,但屈原的精神却历久弥坚。
通过屈原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有真实的信仰和追求,尊重并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二、龙舟竞渡端午节当天,人们会组织龙舟竞赛。
这一活动的背后是另外一个传说:屈原投江的时候,有一位居民划船去救他,并把米饭扔到江中,以避免屈原的尸体被鱼儿啃食。
由此,人们开始把这种划船救人的活动组织成了龙舟竞渡的形式。
对于小孩子来说,龙舟竞渡是一个非常适合的外出活动。
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体能,注重合作与团队意识。
三、赛龙船的故事后来,一个小男孩进来,并向居民喊道:“在江边找屈大人,我能帮你们找到他!”居民们将希望寄托在小男孩身上。
小男孩向大家说明,屈大人坠入江中,已经成为了一只大黄鱼。
居民们于是向河中扔米豆,以喂饱黄鱼,以防鱼儿啃食屈大人的尸体。
后来,当小男孩喊“没了,已经吃飽了。
”时,大家才紧锲而不舍地去打捞屈大人。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珍惜每一个声音和每一个机会,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总而言之,端午节故事是一个非常适合小孩子学习的一部分,这些故事既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展示,又是一种道德教育和启发思维的方式。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尊重历史、注重文化传承的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进而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端午节的儿童故事
![端午节的儿童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9c076d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d.png)
端午节的儿童故事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端午节的儿童故事,希望对你有用!端午节的儿童故事篇1:纪念屈原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0xx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儿童故事篇2:迎接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端午节童话
![端午节童话](https://img.taocdn.com/s3/m/40b3896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d.png)
端午节童话端午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重要民俗文化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重温古代民间传说《屈原》的故事,品尝美味的粽子,以及进行龙舟竞渡等传统活动。
除了《屈原》的故事外,端午节还有许多与童话有关的传说。
以下是一些端午节童话:1. 七仙女器粽在古代,有七位和尚转世成为七位美丽的仙女。
一年端午节,她们来到人间观察人类的生活。
她们看到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非常想尝一尝。
于是,她们决定变成人形去学习制作粽子。
她们学习了许多种类的粽子,并把它们带回了仙界。
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这七位仙女会亲手制作一种七仙女器粽,以表达她们对人间的思念和祝福。
2. 贪吃的蛇精在古代,有一只蛇精非常喜欢吃粽子。
每年端午节,她都会变成人形,到人间去买粽子吃。
她特别喜欢甜粽子,尤其是红豆粽。
有一年,她变成了一个老太太,拿着一只篮子来到一个村庄,打算买粽子吃。
但是,村里的人都知道这只老太太其实是蛇精,不敢卖给她粽子。
蛇精非常生气,于是变成了一条巨蟒,将整个村庄烧毁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将红豆粽称为防蛇精粽。
3. 粽子变成黄金在古代,有一位贪心的商人,他在端午节这一天专门去买粽子。
他买了很多粽子,但是他想把粽子变成黄金。
于是,他向一个道士请教如何将粽子变成黄金。
道士告诉他,他需要在每个粽子上画一个符号,然后将它们丢到河里。
商人按照道士的指示做了,结果粽子在河里变成了黄金,商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但是,当他回来时,发现所有的黄金都消失了。
事实上,黄金并没有消失,而是掉进了河底。
每年端午节,河底的金子会浮出水面,只要有人善意地邀请穿戴龙袍的男孩舞狮子,就一定会有好运降临。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说和童话的节日。
这些传说和童话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能够在传承中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的儿童故事
篇一:端午节的故事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
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篇二: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篇三:追寻端午节的民俗故事
追寻端午节的民俗故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最初是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关于纪念屈原的故事传说: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
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
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
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
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