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_杨靖
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摘要:香港公屋是世界公认的有效保障居住的典范。
严重匮乏的土地资源,持续高涨的住房需求造就了香港公屋住区高层高密度的空间形态。
而公屋的公共空间成为了钢筋水泥“森林”里的缓冲绿地,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邻里交流的场地。
作者结合实地参观学习,以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公屋室外公共环境设计和公屋内部公共环境设计两方面总结了香港公屋的公共空间特色,以期对中国内陆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香港公屋公共空间设计特色香港公屋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截至2013年,香港已兴建约122万套公共住宅单位,为占香港总人口48%的居民提供住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为应对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窘迫、住房需求持续高涨的状况,香港公屋住区开发均采用高层高密度开发模式,住宅的户内面积紧凑、高效、也略显狭小,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住区室外空间环境通常设施精美完善,成为补偿户内空间窘迫的主要手段。
香港房委会在公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面以“经济高效、以人为本”为原则,营造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满足入住居民全方位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避免新建城市贫民窟的出现。
经过60余年的实践摸索,香港公屋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已经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1公屋室外公共环境设计1.1立体化的空间利用通过立体化的空间设计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使用强度。
利用屋顶平台。
屋村中多会利用面积比较大的商场、多层停车场等较矮建筑的屋顶作为活动平台,这些平台配有绿树和休息座椅,虽然设计简单,但是却扩展了室外场地面积。
底层架空。
香港公屋通常不在建筑首层布置居住单元,而是留作架空空间。
这种做法首先利于室外环境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适应香港地区闷热潮湿的亚热带气候。
其次可以提供室外活动空间。
公屋的架空空间可以遮风避雨,领域感较强。
三是人在行走时视野被打通,使外部空间在水平方向得以延伸,减少了高层高密度建筑的空间压迫感。
四是可以灵活布置功能。
香港公共住房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香港公共住房制度的经验及启示内容摘要:香港地少人多,人口稠密,却是世界上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地区之一。
土地公有制使香港政府具备通过土地批租获得财政收入的能力,能够为公共住房的发展给予补贴。
香港政府通过推行公共房屋计划,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适当的房屋, 使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探讨香港公共住房制度的经验,对于我国内地住房制度改革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共住房制度经验启示香港一、香港公共住房制度的发展历程二战以后,香港面临大量难民回流、内地居民涌入,以及人口快速的自然增长,总人口从1945年的60万激增到1950年的200多万和1961年的300多万,使得住房问题十分严峻。
1954年,以解决九龙石峡尾地区因大火引发的居民住房问题为契机,港英政府成立了徙置事务署,兴建“徙置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仅2.2平方米,配套施舍简陋的住房),开始实行公共房屋制度。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早期兴建的徙置住房已不能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1973年,港英政府重组了徙置事务署等机构,成立了香港房屋委员会,全面统筹香港公共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房屋协会建造的公共住房除外)。
在1973~1982年的10年间,房屋委员会通过实行“十年建屋计划”,以人均使用面积3.3平方米为最低标准,为150万香港居民建设了居住条件较好的租住公屋(简称“公屋”)。
为了鼓励收入水平提高的租户退出租住公屋,腾退给低收入家庭,同时满足部分市民自购住宅的需要,香港政府分别于1977年和1978年开始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和“私人机构参建计划”。
“居者有其屋计划”是由政府免费拨地,由房屋委员会兴建居屋,然后以低于市场价30%~45%的优惠价格出售给市民。
“私人机构参建计划”由政府采用招标的形式把土地批租给私人开发商,私人开发商依照与政府约定的容积率和面积标准建成住房后,再以约定低于市值的价格出售给市民。
到1996年,房屋委员会已出售了约20万个居屋给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其中约6.6万个居屋是按照“私人机构参建计划”提供的。
“居者难有其屋”香港公屋政策发展演变与启示
文章编号丨673-9493 (2020) 06-0038-07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830/j.upi.2020.355“居者难有其屋”:香港公屋政策发展演变与启示Unaffordable Home Ownership: The 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Hong Kong's Public Housing Policy王紫荆梁印龙邵挺Wang Zijing, Liang Yinlong, Shao Ting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大城市普遍面临房价过高和住房短缺的双重挑战,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群体长期睢以获得可支付性住房,成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珥。
香港从1950年代开始,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探索并逐漸形成了一套“租赁为主、出售为辅”的公屋政策体系,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累枳了不少矛盾。
本文首先梳理了香港公屋政策的内容及其历史演变过裎,然后分别评价了公屋政策“被边干预”“枳极干预”“消 极干预”“适度干预”这四个阶段的实施成效,从中总结出香港公屋政策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期为内地大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与借鉴。
A b s tra c t:In recent years,large cities in Chin«i are generally facing the double challenges o t overpriced housing and housing shortage.M id d le and low-income people in cities are suffering fro m long-term d iffic u lty-in o bta in in g affordable h ou sing,w hich has become an im p o rta n t obstacle to realize the goal o f hig h-quality urbanization.To achieve the goal o t4,H om e CKvnership Scheme>,,H ong Kong has explored a set o f public housing policies since the 1950s,w hich stipulate th a t public houses are m ainly fo r rent and rarely to r sale.The im plem entation ot the public housing policie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 u t also accumulated a lot o f contradictions.T 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content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 f H ong Kong's public housing policies.Then it evaluates the im plem entation effects o f the p u b lic housing policy in fo u r stages:forced in te rv e n tio n,active in te rv e n tio n,negative in te rv e n tio n,and m oderate in te rv e n tio n.F in a lly,the success and shortcomings o f H ong Kong's public housing policies are summarized, w hich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 r the public housing policy-m aking o t large cities in m ainland C h in a.关键词:住房短缺:高房价;中低收入者;公屋政策;居者有其屋:香港Keywords:Housing Shortage;O verpriced H ousing;M id d le and Low-income People;Public H ousing Policy;Affordable H om e O w nership;Ht^ng Kong北京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0JW ZYJH01201910003010)资助作者:王紫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本科生梁印龙(通信作者),清华大字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博士研究生。
从香港公屋的发展反思内地经济适用房开发
屋 ,政府 向低 收入者大 量提供 了比市场租金 便 宜得 多 洲金 融危机 的影响 , 香港经 济严 重滑坡 , 屋价格跌 到 房
的住 房。 4 至 l 6 ( ) 9 5年 , 租住 公屋 的人 口数 量 已达 到 了 7 % 。 0 为此 , 政府修 订 了每年建 造 8 0 0套 住宅 的计划 50
成部分 。5 0多年来 , 府 已为千千 万万个 家庭 提供 了 原 来 只 用 于 租 用 的 一 部 分 公 屋 以 低 干 市 价 5 % 的 价 政 0 公共房 屋 , 让香 港 市民改善 了居住 条件 , 同时也为 社会 格 出售 给租 户, 民买房可获 得 9成 的按 揭贷款 ; 居 政府
的职 能。 房屋 委 员会 直属 港督领 导 , 面统 筹公共房 屋 的 重 要措 施 。 全 的发展 。 3 由于香港 市 区可用 于公屋 建设 的土地很 有 () 2 .香港 政府有 一个建 设公共 房屋 的长 远 目标 ,制
维普资讯
wE 嗍 E N E 翔N F U D 盯^ G0 c I WO K R H睫 RES
现今, 有近 5 % 的香港居 民 ( 3 0多万人 口) 0 约 0 住 后 ,接 近 市 区 、环 境 较 好 的公 屋 至少 也低 干 市价 的
着公 共房屋 ( 居屋 ) 。 ( 公 共房屋建 设情 况 一) 个 阶段 的情 况是 :
香 港公 共房屋 的建 设大致 可分 为三 个阶段 ,这 三 延长执 行到 18 9 7年 。 3 香 港政 府在 1 8 () 9 7年首次发 布 115 . 9 2年 一17 9 3年 : 一阶段政 府着手 为灾 民建 2 0 ) 同时 , 府 的政 策从 兴建 出租公屋调 整 为鼓 励 这 0 1。 政
香港公屋制度对国内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启示
香港公屋制度对国内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启示作者:黄学良来源:《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现今,国内已基本建立了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性住房需求支持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双困户”的居住困境,各地也逐步形成了符合本地特点的住房保障模式。
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新贫困人口的重要途径,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着重分析了香港公屋制度的具体特点,在借鉴香港公屋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情况提出了解决国内廉租房制度现存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香港公屋制度;保障性住房;制度创新一、香港公屋制度的特点香港政府在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福利举措上,公屋制度之所以够得到健康良好地运作,与其配备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密切相关。
这些制度包括:公屋的建设政策,细致的公屋立法,公开、透明、高效、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制度,严格的违规惩戒措施,有效的资金安排以及不断完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等等。
香港公屋制度的完善,不仅缓和了贫富悬殊问题,提高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标准,而且为中低等收入家庭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还增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1.公屋的建设政策香港的公共房屋所采取的是房屋委员会“四统一”的高度集权政策:(1)统一的规划。
建屋规划由于受土地供应的控制,每年供应多少土地是由政府和立法会决定,而房委会则根据市场需求在规定范围内制定年度建房计划和5年、10年的中长远规划。
(2)统一的建造。
全香港的公屋都是由房屋委员会下属的机构统一兴建。
还有一部分由房屋委员会分配给私营开发商兴建,完成后按规定价格由房屋委员会收回。
无论是房屋委员会还是由开发商都要按照房屋委员会规定的单位面积和标准去兴建。
(3)统一的编配。
香港公屋被分为好几个档次,申请的市民要遵照政府规定的公共租屋的入住条件或者购置居屋的相关准则向房屋委员会提出申请。
通过审查后,会由房委会公开其编号,排队统一轮候,然后按号入住,或是公开抽签挑选购置居屋。
借鉴香港经验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70近年来,我国物业服务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问题和纠纷。
其中,又以物业费追索纠纷在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中最为普遍。
在物业费追索纠纷中,业主均会以物业公司提供服务不符合合同标准、收费不规范、小区安全没有保障等各种理由进行抗辩,拒绝交纳物业费。
为了有效化解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物业服务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物业服务合同中的业主抗辩权的行使与限制作了具体规定。
那么司法实践中如何规范业主抗辩权的行使,引导小区物业良性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业主行使物业合同抗辩权的现状当前在司法实践中,物业服务企业以拒绝交纳物业费为由起诉业主,而业主往往以小区及周边市政工程建设、开发商遗留问题、未享受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提供的服务等作为拒交物业费的抗辩理由。
这些情形因不属于《解释》第6条规定的行使物业合同抗辩权的“正当理由”,而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
实际上,法院在审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判断业主拒交物业费是否基于正当理由,主要通过业主的拒交行为是否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作出判断。
由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特殊性,如物业服务对象———业主的人数众多性、服务行为的持续性、服务质量标准主观感受不确定性等,业主滥用抗辩权难以达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也损坏了业主自治机制和正常的物业服务秩序。
因此,应对滥用抗辩权行为进行限制。
二、物业合同抗辩权限制的原因(一)物业合同的公益性一般认为,物业服务合同的权利基础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成员权,成员可以通过共同行使成员权来自行管理小区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
在委托管理的情形下,就产生了物业合同。
因此,物业管理本身即是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条件下众多业主为实现公共利益而产生,也即物业服务要保障全体业主的公共利益。
若只讲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的交易性,放任业主任意行使抗辩权,必然会影响到全体业主的利益。
如业主拖欠物业服务费,会严重损害物业公司的合法权益,影响其正常经营,造成物业服务质量下降,从长远来看,损害的还是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导致物业服务合同的公益性目的无法实现。
香港住房保障体系的特点与可借鉴之处
三维 坐标 ,即大地 经度 L、大 地纬 度 B
①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直接求 ∈
中华建 设 20 / 1 5 081 0 1
立 的法定 机构——香港房委会 ,全 面统
其屋 ”计 划 ,作为公屋政策 的补 充 ,使 有 一定经 济实力 ,但又无力负担私人楼
及大地 高H,但 一般用 户使用 的是 正常
高 ,而 q G S  ̄ P 的大地 高 ,充 分利用 G S P
高程 异 常 是地 球 重 力场 的参 数 ,
示 中丝在标尺上 的读数或视距 。数字水
准仪是集光学技术 、电子技术 、编码技 术 、图像 处理技术 、传感器技术 和计算
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 ,根据点位信息 ,
,
—
Hcs P
1 , 1
HN n
式 中 : ∈—— P 的高程 异常 ( 点 见
图1 )。
.
∈
由式 中可很清楚地看 出,如果 知道
正常高均已知 ),则 己知点 的高程异 常 值就可根据该式计算得到 ,然后 ,再用
一
某点的高程异常值 ∈, 则可很方便 地将
图1 G s P 高程与正常 高高程
重力 测量数据 ,就可 以比较精确地求定
使用电子手簿 、可实现 内外业 一体 化等 优点 ,在沉降监测 中,数字水 准仪具有
光学水准仪无可 比拟的优越性 。
高 ,记为H。 它是一 个几何量 ,没有
物理上 的意义 。在实 际工程应 用中 ,一 般采 用 以似大 地水 准 面 为基 准 的正 常
香港住 房保 障体 系 的特点 与 可借 鉴之 处
文/ 勤 刘 玲 尹 摘 要 : 本文介绍 了香港住房保 障体 系的建设 和发展 情况;从 多个角度深入 分析 了
浅析香港公屋规划与景观设计特色
浅析香港公屋规划与景观设计特色摘要:该文以香港公共住宅社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为研究角度,总结了公屋的发展历程,主要从整体规划与细部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与总结香港公屋的建设经验与特征,为我国其他地区保障房事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屋规划景观设计香港公共住宅是各国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所提出的一项解决政策。
虽说香港是一个经济繁华的大都市,繁荣背后,却存在着一半的人口无家可归或是居住在条件极差而拥挤的“笼屋”内。
1953年香港石硖尾寮屋区的一场火灾开启了香港公屋的建设历程。
经历60年的建设历程,香港公屋的建设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下层人民的住房困难,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物质精神生活都大大丰富的生活环境。
1.公屋建设历程1. 建设初期香港公屋的建设初期为1950年代至1972年间,在这之间香港政府出于应对火灾的状况而开启公屋最早形式的建设。
1953年的火灾使得五万多居民失去自己的居所,香港政府于第二年在原场地建设了8幢6层或7层高的混凝土大楼为失去居所的人们提供住宅,居民只需要每月付给14元的租金便可一直住在成为“徙置大厦”的公屋里。
此后,香港政府成立了半独立的屋宇建设委员会,推出了“廉租屋计划”,兴建了北角邨、华富邨等最早的10个廉租住屋社区,提供较徙置大厦质量更佳的居住空间。
1.2. 十年建屋大计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改组为香港房屋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接管一切关于香港公共房屋的建设事宜,统称为公共屋村。
同年,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计划”,旨在1973年至1982年间为180万香港住房困难民众提供带有独立设施的公共住房。
这10年间,房屋委员会还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帮助居民有机会拥有自己私人的房屋,邀请私人机构参与建屋,至1981年居住在公屋里的人口已达200万。
1.3. 建设成熟期此后,香港公屋的建设可以说进入了成熟的阶段,由只重视房屋数量的建设与供给开始转为更关注组屋社区整体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香港公屋考察调研报告
香港公屋考察调研报告2012年2月27日至3月2日,由福建省建设厅陈玉霖主任、王德福副处长、卢功江调研员带队,一行共二十六名成员对香港特区的公共房屋建设与管理政策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研修考察。
在香港期间,考察团分别听取了前香港房屋署助理署长蓝列群女士关于《香港公共房屋政策实施及建房计划的执行》以及由香港房屋协会物业管理总经理阮伟基博士主讲的《香港公共房屋的运营与管理》两场讲座。
考察团还前往香港房屋署详细了解香港公屋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以及房屋委员会和房屋署的职能,并实地考察了观龙楼和天水围天晴邨两个项目。
通过听课培训和研讨交流,对香港公屋的发展历程、立法及执行情况、建设标准、模式以及准入条件、资格审查办法和退出机制、租金缴交办法和催缴措施、物业管理、社区建设和运营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考察团成员学习了香港公屋的先进管理理念,这些观念对今后我省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特别是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日常管理、配套设施建设、租金收缴措施、违规使用调查、物业公司监管等方面。
一、香港公屋考察的心得与体会一、香港特区公共房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一)完善的法律体系香港公屋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其严密细致的立法。
早在1973年4月,香港就出台了《房屋条例》,根据该条例设立房屋委员会,并明确和规范了其工作职责和一切有关事项。
条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公屋申请和调迁及资助置业计划,这部分不仅明确规定了申请者的资格标准,还将申请者分类,细致规定了有关安置受清拆影响的居民、长者、体恤安置者在申请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部分是房屋管理及租金政策,该部分详尽规定了涉及公屋管理的各个方面,屋内的晾衣装置、保安服务、公屋道路及泊车设施的使用等一系列管理问题都分别制定了条款;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则是房屋署服务对象的权利和责任及公众查询。
(二)严密的管理架构香港特区不仅有细致的公屋立法,还有一套严密的管理架构,使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管理在各个管理层次中予以明确。
香港公屋设计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启示
规 划 建 设 的 启 示
口 代 晓利
[ 摘
要]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进人新阶段,如何做好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必须探索新思路 香港小户型住 宅的形威
与 规 划 设 计基 本 是 围 绕 着公 屋 建 设 展 开 的, 经过 半 个 多 世 纪的 发 展 目前 已经 十 分 成 熟 借 鉴香 港 公 屋 的设 计 经 验 , 以 “ 集 约 化 设 计 ” 为理 念 , 我 国 保 障 性住 房 建 设 应 优 化 楼面 布 局 . 充分 利 用 空 间, 体 现 空 间高 效 性 与 复合 型 , 关 注细 部 设 计 , 体
采光通风良好的三室 / 二厅 / 二卫 / 一厨的套型 ( 1 。 图 )
【 者 简介] 代晓利.注 册规划 师,注册咨 询工程师 .美国项 目管理 专业人员 资 认证 (M ) 作 格 PP .上 海现代建筑 设计 ( 集团) 限公司规 划 有
建筑设计院 翟院长、 东南大学建 筑研究 肝博士研究生 I
[ m r s A o a l h u i , ma a a me t H n K n b c h u i g C mp c d s n bv dl f r be osn S l p r n o g ogp l o s o a t e i d g l t u i n g
{引 言 当前,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 ( 小 户 中 型住 宅) 国家 是 住宅 产业规划发展的方向 。未来五年内 ,政府将陆续在全
[ s r t Afo d l usng d velpmen n Chia s ener ew r isdesgnne s ne c ce s o ko g Ab tac ] f r abe ho i e o ti n ha t ed a n ea t i ed w on pt H ng n s smal l
香港公屋管理中的问题及经验启示
香港公屋管理中的问题及经验启示标题一:公屋应有的管理制度及其问题在香港,公屋是政府为市民提供的住房保障,其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目前,公屋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体系不合理现有的公屋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混乱,无法有效控制公屋中居民的行为。
例如,缺少有效的入住及退出制度,以及缺乏住户的义务与责任。
2.管理困难公屋中居住的人数众多,涵盖面广,管理人员难以全面覆盖。
同时,由于公屋居住人口的流动性较大,因此管理也十分棘手。
3.缺乏公平原则在公屋的入住申请、分配及管理中,缺乏公平原则,容易出现不公正的现象。
例如,一些具有权势或关系的人可能会获得优先给予的住房。
4.资金闲置政府不合理分配和利用资金,导致很多公屋设施和维修工作一直处于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5.缺乏社区管理许多社区中缺乏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导致社区治理混乱。
例如,噪音、卫生、安全等问题长期存在,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协调。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屋管理制度,以提高公屋的管理水平。
应该增加管理人员数量,并加强入住、住户义务,以及维修工作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公屋管理中出现的不公正现象,保障社会公平和公正。
总之,公屋管理的问题来源广泛,必须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和制度体系,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掌控。
只有这样,公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住房服务。
标题二:公屋居民的管理及其问题公屋居民是公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公屋的整体管理水平。
下面是公屋居民管理中面临的问题:1.居民素质不高公屋中居住的很多人有着较低的素质,如乱扔垃圾、过度使用公共设施等,不仅导致房屋设施的损坏,还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形象。
2. 应付保障不足由于居民的流动性和一些特殊因素,公屋管理人员往往难以有效地应付和维护居民生活和安全。
3. 社区治理混乱由于缺乏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社区的治理经常处于混乱状态,无法得到迅速、有效地处理。
香港公屋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对内地的启示
荒” 为当时 困扰 香港 社会 的首 要 问题 , 唤起 政府 成 也
对 市民住房 的关 注 , 新 审视 当时 的不 干 预政 策 , 重 开 始介人 住房问题 。大火过后 , 香港政府 成立徙 置事务
间仅有人 口 6 人 , 0万 二战结束后 , 口大 量 回流 。当 人 时 内地 经济萧条 , 又发 生 了 内战 , 民为 了谋 生及 逃 居
挤 , 活质量下降 。许多居 民只能在私 人或公 共土地 生
上用铁 皮 、 木板搭 建非 法寮 屋用 于 居住 , 寮屋 迅 速蔓 延 , 14 以 9 9年为 例 , 港 居住 在 寮 屋 区 的居 民达 3 香 0
万, 占总人 口的 1% 。 5
其 中约 760 480个公 共 租住 房屋 ,900个政 府 资 助 3 10
第3 2卷 第 3期 21 0 2年 5月
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unl f ot—et l nvr t f aoaie( u a ie n oil c ne) ora o uhC nr iesy o N t nlis H m ntsadSca Si cs S aU i r i t i e
屋管理 出现的问题也给 内地一些启 示。
一
间房屋 , 5万多人 顿成灾 民 , 中 2万 多人 无处 容身 , 其 多数 灾 民被迫露宿街 头。灾难发生之 后 , 香港 社会福
、
香港公屋 制度的缘起
15 9 4年 以前 , 香港政 府奉 行 自由贸易 的原则 , 没
利署为灾 民提 供 了食 品和御 寒物 品 。徙 置 事务 署 的 年报曾经指 出 : 硖尾 大火 之后 , 五天 内为灾 民提 石 十 供免 费食物等 的紧急赈灾支 出款项 , 足够新 建一 幢 就
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及其启示
目录
01 一、香港公营房屋建 设的现状和问题 三、香港公营房屋建
03 设对内地公营房屋建 设的启示
02
二、香港公营房屋建 设的成功经验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香港这个寸金寸土的城市,高昂的房地产市场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公营房 屋作为香港房屋政策的重要一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安居之所。本次演示将详 细分析香港公营房屋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成功经验,并探讨其对内地公营房屋建 设的启示。
三、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对内地公 营房屋建设的启示
1、完善法律法规
1、完善法律法规
内地公营房屋建设应借鉴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房屋政策的 落实和监管。通过制定严格的建筑标准和质量控制法规,提高整体建设水平,保 障居民的居住权益。
2、加强社会监管
2、加强社会监管
在内地公营房屋建设中,应加强社会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过程的透明度和公 正性。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监督,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2、居住面积狭小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香港公营房屋的居住面积普遍偏小。根据香港政府统计, 大部分公营房屋的居住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难以满足现代家庭的居住需求。
3、户型设计不合理
3、户型设计不合理
香港公营房屋的户型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受限于土地面积和建筑成本,公 营房屋往往采用较小的户型设计,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居住舒适度较低。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香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面临着严峻的住房问题。然而,其公共 房屋制度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为全球许多城市提供了借鉴。本次 演示将介绍香港公共房屋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公共房屋制度的成功经验
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及其启示
The Overview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赵进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及其启示作者:赵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
zhaojinsh@导言居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住房建设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福利性实物分房制度的结束,城镇住房供应基本转向了房地产市场,由此,我国城镇进入了住房商品化的时代。
住房商品化刺激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又推动了住房市场的扩大,使得城镇房屋总量和人均居住面积不断上升,交易也空前活跃。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房价节节攀升。
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导致城市住房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于市场机制的分配不均,社会趋于两极分化,公共干预势在必行。
在中央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城镇住房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已出台一系列关于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政策。
但是在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涉及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整体设计、房屋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区位选择、交通条件、配套设施建设、准入申请和监管制度等。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个“高度自由、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经济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全盘市场化。
为了保证整体经济的效率及改善社会的公平性,香港政府通过各项政策与措施来干预住房市场,为全港近一半的居民提供低廉的公营房屋。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香港在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本文介绍香港公营房屋制度的形成和演进,分析其政策实施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经验,讨论其借鉴意义,期望对内地正在探索中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有所启示。
1 香港公营房屋政策与实施1.1 概况香港特别行政区占地1 104 km 2,人口约700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6 410人。
香港公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启示
tep n igadd s ns gsap igte1w gent h ooy h l nn n e g ae;p l I e re c nlg 长的走廊贯穿联系 , a i t y1 h 1 e 如图 13 14所示单位 分布 在走廊的两旁, 、.
内地 来 说 。 港 的 模 式 更 具 有 可 行 性 。”1 在正 值 国 家大 力发 香 _ _ 现
二. 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社会持续发展方面 , 不但要设法维持社 区的凝聚力
和特 色 , 应 积 极 提 升 居 民 的 生 活 素 质 , 励 他 们 融 入 社 会 。在 更 鼓
展保 障性住房的建设 ,对于香港公 屋的发展历 程和建设特 点 的研究对于各地 的建设者 、 设计者是很有必要的 。特 别是从中 吸取 可持续发展 的经验 ,在我 们的高速进行 的保障性住房 建 设 中实现建设过 程的高效 率和 居住 环境 的高 质量 。
香港公 屋 的可持续发展 策略的 、 白; 口
En i htnm e r m he S san b e D e e o lg e ntfo t u ti a l v l pm e tS r t g fH o g Ko g Pu l n ta e y o n n b i c
牛头 角下 邮的重建过程 中, 出多番努力推动社区和公众人士 作 参与, 强化社 区特色和睦邻精神, 以及保存 区内的文化遗产。此 外, 亦致力 改善牛 头角上邮 的行人设施 及通道 , 令居 民更易融 入社 区。 早在 牛头 角下 邮( 区) 一 拆卸之前, 就有 组织 的开展社 区
参 与 活 动 。为 引 发 居 民对 屋 邮 历 史 的 兴 趣 , 加 其 归 属 感 , 港 增 香
香港公屋发展历史与建设管理——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一
香港公屋发展历史与建设管理——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一摘要我国保障性住房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的必然产物,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
但是,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供应起步晚、起点低,所以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然而在香港,作为保障民生的主要住房供应形势——公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独立专业的公共住房机构的建设,清晰惠民的的土地划拔政策,统筹有序的的住房供应模式,持续多元的专项资金来源。
文章希望通过对香港公屋的发展历史与建设管理体制进行实地考察和初步研究,吸收经验,为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应提供有益的借鉴。
香港公屋建设发展告诉我们,公屋建设需要建立长远目标与合理规划,并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建设计划;建立完善的福利住房职能部门及其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是香港公屋发展成功的宝贵财富;效仿香港公屋建设运营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政府在土地和财政上的长期资助;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采用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对于提升住宅产品质量、实现“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总体目标,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可以提高建造效率,提升性能,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实现“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总体目标。
关键词:香港公屋建设建设管理调查思考一、香港公屋历史与阶段性发展香港集合住宅的发展及政府的介入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其住房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消除房荒阶段;2)条件改善阶段;3)长远战略阶段;4)持续稳定阶段。
1.第一阶段:消除房荒阶段香港公屋发展的起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大批难民涌入,使得香港人口激增。
另外,1953年12月,发生在九龙半岛石硖尾木屋区的一场大火使5.3万人无家可归,“房荒”成为当时香港社会的首要问题,这迫使香港政府开始介入保障性住房市场。
1953年,香港政府推出了旨在救助和安置木屋区遭受火灾的灾民和最贫困阶层住房问题的公共房屋计划,设立“徙置事务处” ,负责“ 徙置屋”的建设,为其提供临时性房屋或公共屋村(即廉租屋)。
香港公屋制度发展的一些启示(精)
香港公屋制度发展的一些启示香港是世界上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的比较好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居住需求满足方面。
考察香港公屋制度的发展,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香港保障性住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概述(1)香港公营房屋概述香港土地资源稀缺,战后人口不断增长,产生对住房的巨大需求。
香港政府通过建立双轨制的住房供应体系成功解决了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家庭经济收入富裕的阶层可以依靠市场购买或租住私人开发的楼宇,家庭经济收入属于中下阶层的市民则依靠政府的公共房屋政策,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租住或购买政府开发的公屋。
香港的公营房屋(简称公屋)制度是世界公共房屋计划的成功典范。
为满足低收入人群居住需要,香港政府于1954年开始实施公共房屋计划。
该计划“采取了私人发展商和政府部门共同发展的双轨制,由香港政府宏观控制,发展商自己管理,公屋分为廉租屋(高补贴、低租金)、公共租屋(按工程成本定租金)和居者有其屋(免低价、利息和利润,按成本价出售)。
”居屋是香港特区政府的资助房屋,旨在协助香港居民置业“居者有其屋”居屋单位在建筑完成并初次出售时,由于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资助,故其价值较房地产市场上的私人楼宇单位商品房便宜。
然而,亦由于是政府资助房屋的关系,特区政府规定,购买人在向“香港房屋委员会”偿付地价差额(亦即所谓地价)之前,是不可以在公开市场把居屋单位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
历经五十多年,香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公共房屋制度,不断为居民提供持续有效的公共住房服务。
截至2005年9月底,50%的香港居民居住在香港房屋委员会提供的公屋,租住公屋单位的数目为71.7万个,占全港房屋单位总数29.1%。
香港公共房屋计划的巨大成功,与香港政府的长期积极投入、公屋管理部门高效务实的专业运营和管理、有效的财政资金安排密不可分,这些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内地处于起步阶段的廉租住房保障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_杨靖
Design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to Economically Affordable Housing in China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文/杨靖 杨磊 Yang Jing Yang LeiABSTRACT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屋原形设计的四个阶段,并着重从运用模块进行扩展、 “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等方面分析了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灵活性以及总结了香港公屋通用设计的经验。
This article describes four stages of the prototype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nd focusing onanalysis of the design flexibility and universal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作者简介杨靖 东南大学杨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香港公屋,单体设计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rchitectural DesignKEY WORDS阶段原型时间建设标准特点典型平面第一工字型系列50年代—60年代使用面积2.2m2/成人、1.1 m2/儿童以工字型为基础,左右两翼是背靠背的房间,每个房间大约12 m2,各房间面向敞开式长走廊。
共用厨房、卫生间、洗衣间、公共浴室。
后期,引入电梯(每隔三层停靠)、中央内走廊,每间添设了设有厕所及自来水的阳台。
建筑高达16层。
第二长型、塔型、H-Block70年代—80年代初使用面积3.25m2/人通过内廊或外廊式组织,套型面积稍有增大并且套型的通风状况得到改善。
卫生间与厨房与工字型系列后期的设置相似。
建筑高度大约20-24层。
第三三叉型、相连长型80年代使用面积5.5 m2/人空间标准有重要的提高。
香港住房制度及对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启示
香港住房制度及对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启示
夏阳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香港的住房制度特别是公屋制度运营的情况及特点,以图对当前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夏阳
【作者单位】经济系94级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3
【相关文献】
1.香港公屋制度对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启示 [J], 周精灵;刘丹
2.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国际借鉴及启示 [J], 任玉岭
3.探索深圳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改革之道——深圳公共租赁住房与香港「公屋」比较研究 [J], 范嵘; 孙雯雯
4.北京住房制度改革对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 [J], 赵健
5.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住房金融体制改革 [J], 陈政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sign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to Economically Affordable Housing in China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文/杨靖 杨磊 Yang Jing Yang LeiABSTRACT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屋原形设计的四个阶段,并着重从运用模块进行扩展、 “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等方面分析了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灵活性以及总结了香港公屋通用设计的经验。
This article describes four stages of the prototype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nd focusing onanalysis of the design flexibility and universal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作者简介杨靖 东南大学杨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香港公屋,单体设计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rchitectural DesignKEY WORDS阶段原型时间建设标准特点典型平面第一工字型系列50年代—60年代使用面积2.2m2/成人、1.1 m2/儿童以工字型为基础,左右两翼是背靠背的房间,每个房间大约12 m2,各房间面向敞开式长走廊。
共用厨房、卫生间、洗衣间、公共浴室。
后期,引入电梯(每隔三层停靠)、中央内走廊,每间添设了设有厕所及自来水的阳台。
建筑高达16层。
第二长型、塔型、H-Block70年代—80年代初使用面积3.25m2/人通过内廊或外廊式组织,套型面积稍有增大并且套型的通风状况得到改善。
卫生间与厨房与工字型系列后期的设置相似。
建筑高度大约20-24层。
第三三叉型、相连长型80年代使用面积5.5 m2/人空间标准有重要的提高。
单一房间概念被一套多房的设计所取代。
客厅、卧室、卫生间或厨房都有较佳的日照及通风。
建筑高度约40层。
房间的隔墙仍是租户自己设置。
第四和谐式康和式90年代使用面积7.5 m2人和谐式单体有三种:1型(“十”字形)、2型(“Y”字风车形)及3型(“T”形、“Y”形)。
1型、2型均为塔式高层,36-38层,每层约有16户。
3型配合香港多山的基地条件,其Y形的翼可在90度范围内自由旋转,层数为20至26层。
康和式单体有两种:1型是十字形平面, 40层,每层8个户。
2型是曲尺形, 30层,每层6个户。
面积标准有所提高,三居室套型设有主卧室卫生间。
1953年圣诞夜,在石硖尾大火中5万8千人痛失家园。
之后,又发生几起大火,总共有10万人无家可归。
连续的火灾迫使香港当局不得不转变立场,采取由政府投资兴建公屋,为这些灾民提供住所,以解燃眉之急。
自此开始了大规模的香港公屋建设。
1、公屋住宅单体的原型设计及其四个阶段为了快速解决居住问题,房屋署在一个时间段内仅用几种住宅单元平面作为原型进行公屋建设。
这样节省了设计时间并有助于减少建造成本。
当空间要求和建设标准提高时,就会提出新的原型。
公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原型可以明确的划分为四个阶段。
每一个时代的居住空间标准不断提高,这对空间的设计和使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对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产生重要的作用。
(图1)最初,第一阶段的工字型公屋是1954年开始兴建,是作为居住应急之需的迁置大厦,其标准低、成本低、租金低。
发展到90年代期,出现的康和式住宅是香港公屋建设中的最高标准住宅,它也是香港“居者有其屋”计划中主要采用的房型。
我们对其住1 1 | 公屋单体的四个阶段2009 12 A+C论文 P097康和式层数(层)户数/层(户)总户数(户)房型得房率康和式1408320两房50%三房50%76%三房100%78%康和式2306180两房33%三房67%80%两房100%77%开间×进深使用面积(m2)建筑面积(m2)起居厅/餐厅(mm)卧室(mm)厨房(mm)卫生间(mm)两房套型4662.2-65.42700×5350主卧:2100×3150次卧:2100×21752035×22502115×1500三房套型6080.4-84.012700×5350主卧:2100×3150+850×2465次卧:2100×2175次卧:2400×21752035×2250客卫:2115×1500主卫:1725×1500表1: 康和式住栋户型参数表2:康和式单体平面参数栋户型参数、单体平面参数、住栋单元及公共部分材料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供参考。
(表1、 表-2)2、公屋住宅单体的灵活适用性2.1 运用模块进行扩展所谓模块,就是一个形态固定的组合体。
户型类型的变化是在模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地拼加、组合而实现的。
公屋建设中模块的运用利于细部及配件的标准化和模数化,利于工厂化生产,这样不仅利于提高住宅品质并且缩短了建造时间。
90年和谐式、康和式公屋是以“模块”作为组织住宅空间的基本单位。
公屋有4种基本模块,其中1个“核模块”、3个附加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系列化的、多样化的套型。
1这四种模块可以组合成六种从一居室到三居室的单元套型。
通过模块的组合,可以形成十几种标准化的住宅单体。
(图2)2.2 “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1.“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tenant fitout”模式)与“开放型住宅”原理十分相似。
公屋署只建造“房间外壳”而不是完成的户型平面,居民来完成具体的平面布局。
(图3)公屋署提供的“房间外壳”(shell)——包括结构墙体、户间隔墙、窗户、入户门以及厨、厕区域。
住户自行设计的部分包括——内墙和壁橱的布置,厨房橱柜的放置,还有墙面、地板和天花板等的粉刷。
这种模式可创造出适应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不同使用目的以及不同家庭结构的布局。
每户家庭——而不是建筑师或者公屋署——来决定如何最好地细分狭小的居住外壳(即如何把空间细分为居住、用餐及睡眠区域)。
2.“壳”空间的适应性设计 公屋署一段时期内只建造三或四种建筑原型。
每一种建筑原型仅包含两种或三种“房间外壳”。
设计的“壳”类型很少,这样也利于对每种壳进行深入研究。
建筑师设计的“壳”以期容纳有5人、7人和9人的“目标”家庭。
通常,用普通家具进行平面布局,以判断这种壳适应这些典型家庭类型的能力。
对于壳尺寸的研究很关键。
壳的尺寸的确定要利于不同使用方式家具的布置,以及利于空间有效、紧凑地使用。
(图4)2.3提高公屋灵活适用性的指导方法1.可分可合的住宅套型:当空间标准提高或者家庭的尺度变大时,将两个相邻的住宅拼合成一个大的住宅的方式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这种简单的适应性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能够比较容易地应对房屋市场需求、家庭结构等方面的不断变化。
2.多重使用空间的创造:多重使用空间是指住宅中的一个房间或一个空间不通过形体上(尺寸、面积)的变化就能够适应使用方式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段家庭的活动要求。
一个空间应该有合适的尺寸和形状以适应多种用途。
通过收起或者打开可折叠式的家具2,一个餐厅空间可以转化为电视观赏空间,或者学习空间。
通过这种特性,使用者可以随时改变和重新安排房间的功能。
3.可变化使用的空间关系:通过简单的变化使空间与空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以满足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功能的需要。
比如,窗帘或屏风可以在白天收起来,轻易地进行空间合并以供某种活动使用,而在晚上,也很容易进行空间分隔。
在居住空间相对狭小的情况下,研究这种空间关系与使用功能之间的动态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3、公屋通用设计原则“通用设计”本身是一个设计概念,可以应用于从城市规划到以至于消费品设计等各项目上。
本文的“通用设计”是指住宅设计既能照顾有特殊需要的人士,亦能适合普通住户的居住需求。
香港房屋委员会已于2002年,在新建的屋村内引入“通用设计”。
目标是使公屋设计配合住户人生不同阶段的需要,即使步入老年、行动不便、或身体出现残疾,仍不会因为环境或者住宅使用中存在问题,而要迁离原居所。
公屋设计中,在公共空间和住宅户内空间中贯彻通用设计,其主要包括三个面:无障碍通道、确保家居安全、方便使用。
1.无障碍通道。
从单元入口到电梯间、住宅户门、套内各房间的入口和通道必须全无障碍,即使使用轮椅仍能正常使用。
所有地面若有高差必须加设坡道。
门槛的设计亦要以轮椅通过时不会翻倒为原则。
2.确保家居安全。
使各种能力的居民不需时刻由别人照顾,而无忧的生活。
所有地面,尤其是湿滑的浴室地面,均使用防滑地砖,以防不慎跌倒。
浴室内设置扶手杆,帮助老年人或残疾人在如厕或洗澡时,支撑身体。
厨房的门上下必须安装透视窗,从而避免打开厨房门时因碰撞而打翻食物的危险。
公共走廊沿途亦应设扶手栏杆,在老年人有需要时撑扶。
3.方便使用。
在电器配件方面,设置特大的轻触式电灯开关、门铃按钮,提高电源插座及降低电灯开关,门口对讲机、防盗眼等设置的位置都要方便老年人不用俯身或攀高即可方便使用。
推杆式的门把手亦方便老年人即使风湿病发作或手拿重物时,仍可轻松使用。
在公用地方,所有层数指示牌、信箱入口、对讲机等应用大字体及对比强烈的颜色,使视力较差的居民都能看到;楼梯的梯级边缘更应该以鲜亮的颜色,清楚地提示梯级高度的转变。
中国即将进入老年龄社会,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的经济适用房,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其它商品房中老年人居住比例大3,所以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中应提倡考虑通用设计。
香港公屋的交房标准与目前南京经济适用房交房标准是有差异的。
南京经济适用房的交房标准均为毛坯交房,而香港公屋的交房标准较高,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的标准较高,所以在公屋中对厨、厕地面的防滑要求以及扶手杆的设置都有一定的配置规定。
南京经济适用房建设由于成本的控制以及毛坯交房的模式,户型设置中全面贯彻通用设计原则尚有困难。
但我们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有所选取的配置。
1)消除厨卫与相邻地面的高差过去出于排水的考虑,以及地面装修使用不同材料的原因,卫生间和厨房与相邻房间的地面均设有高差,但这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通行造成障碍。
根据通用设计的理念,应尽量减少高差。
建议将地漏远离入口布置,利用地面排水找坡减少厨卫与相邻地面的高差,解决排水及地面交接问题。
2)预留必要的安全装置位置和相应预埋件。
卫生洁具旁均应根据受力的关系在合适的位置预留扶手的位置和预埋配件,并应特别注意使可扶物之间具有连贯性。
淋浴设施处预留可设置坐凳的预埋件,以解决老年人体力不支的问题。
3)厨房的尺度厨房的设计要兼顾老年人及轮椅者的使用,所以采用L型、U型和双排型的布局方式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