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2.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能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课外阅读资料;3.调查研究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呈现一张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群众生活对比图片,在图片中包含经济、生活和文化等方面,让同学们就图片展开讨论。
二、知识讲解1.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
(1)经济发展瓶颈。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总体上却遇到了瓶颈。
计划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的体制,生产和分配的权力由政府垄断,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2)国际环境变化。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紧跟国际潮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社会制度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制度属于封闭状态。
改革开放后,封闭的社会制度被打破,中国开始向世界开放,这也标志着中国逐渐接近现代化社会。
2.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农村改革。
在农村地区,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集市等改革措施,打破了公有制垄断的格局,从而鼓励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2)城市改革。
城市改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改革、物价变动、金融改革等方面。
这些改革措施从政策上支持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外国投资进入中国市场。
(3)外交和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加强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关系,从而在全球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3.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双重动力。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课件
堂商场进行了改造扩建,建成了双合成享堂生产基地。
1997年,双合成作为食品界试点单位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成
为民营企业。2009年9月,双合成工业园开园,引进多条国
内一流生产线,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双合成”
的发展趋势体现了( )
A.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D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尝试: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 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 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 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
体制改革的步伐。
2.表现 (1)所有制形式: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的共同点有 ( )
①改变了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了“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8. 1991年,山西老字号“双合成”兼并了濒临倒闭的享堂
商场,开创了太原市商界“小鱼吃大鱼”之先河,随后对享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课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型:新课教材版本: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重点难点】重点:1.农村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师:本课有几部分?哪几部分?生:三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领域开始?生:农村。
【板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师:我们来看《一个农民的烦恼》。
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师:材料1,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劳动不积极。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师:材料2,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靠救济生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一集张三家庭1977年的艰难生活:张三一家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家有七口人,茅屋两间,妻子体弱多病,小儿在外求学,家里债台高筑,生活艰难。
张三所在生产队劳动场景:生产队的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生产队长每天吹哨子出工时,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张三家的状况图片:提问:结合材料和本课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为什么张三家生活如此的艰难?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农村改革的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实行人民公社,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二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张三家粮食丰收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二集张三家庭1985年的“温饱”生活:这时村子里实行了大包干,张三家承包了几亩地,他家的粮食获得了丰收,“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粮食丰收的图片:逐步提出问题:张三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的“大包干”是指哪种政策?你认为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微课,再回答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来总结它的含义、作用和创造者等。
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三集相关内容,以及张三家专业化养殖场、住房、当地的乡镇企业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三集张三家庭1995年的“小康”生活1995年张三在家干起了养殖场,在政府帮助和支持,养殖场逐步走向专业化,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市场,成了当地出了名的富裕户。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农民也走上产品经营多元化、专业化,当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图片: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讲解: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农村也逐步走向了市场,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为建立社会主义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四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国营企业萧条、职工上班懒散状态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①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农业合作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 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 积极性不高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结果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
复和发展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 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 产力
实战演练
2.同学们在手机App上观看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庆典视频集时, 看到1984年10月1日北京盛大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
着标语牌走过天安门广场。牌子上的标语最有可能是(C)
A.火热的建设年代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家庭联产承包好 D.“以阶级斗争为纲”
实战演练
3.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
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 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 大提高
启示:①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第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 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 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 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 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 度上失去了活力。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讲稿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还可以通过一些记录片了解这段历史说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说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说教法学法:主要通过分析材料法、问题研讨法,让学生树论从史出观点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几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
大儿子智慧勇敢,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
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0张PPT)
第 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名师点睛·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农村进行
改革最初是为了解决人民公社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弊端,调 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对国 有企业进行改革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
第 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堂小结
农 村 :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内容 城市
第 8课
经济体制改革
7.农村改革的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 乡镇企业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 会化发展,农村__________
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第 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1.决策:________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 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7.15亿千克
第 8课
经济体制改革
(2)总结凤阳县由素材二到素材三变化的原因。
【答案】从1978年起,逐渐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 8课
经济体制改革
(3)根据素材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凤阳县采取的政策变革 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第 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特别提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承包的
土地是集体的,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
权,经营方式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四次 变革: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二、筑路——农业怎么改
小岗村秘密大包干 解放农村生产力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
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 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 (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24915.8 2000年
2017年
分析上表,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 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
问题——城市为什么改?
材料一:
统得过多过死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
最大的家电工业园——海尔工业园 2022年海尔集团 全球营业额3506亿元!
筑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目标)
1980年12月,章华妹从鼓楼 工商所拿到了由毛笔书写的“ 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 商业营业执照”,证号为 “10101号”,经营范围为“ 小百货”,开业日期为“1979 年11月30日”。这是中国第一 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78年,全国 还有2亿多农民 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 ——《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
集中劳动
缺少生产 自主权
平均分配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干啥都归公社管, 种啥自己说不算。 工资分配特平均, 不论多少和好坏。
一、问路——农业为何改
——人民日报1979年6月29日《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丰收》
二、筑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权利:分田到户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况
过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特点/方式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材料一:(张瑞敏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 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材料二:那年夏天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 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 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 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开始: 1984 年 10 月 , 中 共 十 二 届 三 中 全 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初步提出和阐明了经济 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要求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 改革步伐。
目标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作用。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活动:阅读材料,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 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 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 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 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 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 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影响
所有制
结构 单一公有制
202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轻松尝试应用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
首先开始于( A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2.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
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
轻松尝试应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1)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责 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激发国企活力,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城市职 工收入;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增加了国家财政收 入。
核心知识概览
互动课堂理解
【问题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 先从农村开始?
探究(1)当时,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改 革是否成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关系到全国改革的总体成效。
(2)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滞后于工业,这不但影响到农民生活的改 善,也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3)我国长期以来在市场供给上属于短缺型经济。例如,当时,粮 食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亿万人口的大国不可能靠进口来解 决这些难题。从农村抓起,从农业着手,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解 决粮食供应问题。
【问题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改革有何关系? 探究农村改革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提供了经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延续和发展。两者都是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政策推进: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 革的步伐。 2.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3.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4.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6.作用: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成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学难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13页,自主学习“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概括一下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二是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三是国际环境的压力。
三、合作探讨1. 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第13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部分。
2. 各小组讨论后,选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课堂讲解1. 教师结合教材第14页,讲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家庭、学校、社区的实际,思考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下一课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2张PPT)
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 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大幅度地创造财富,影响国家的财政收 入。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背景: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观看视频 说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单一 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经济并存
政府
企业经营
管理企业 自主权
分配 方式
按劳分配为 平均分配 主体 多种
分配并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结果:1987年,我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 一番
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 的中学生,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如何坚实的 走下去?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农村 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 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 新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逐步建立并得到很大的发展。
巩固提升:在导学案3-4页中完成下列习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城市改革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 (改革前) (1985年起)
所有制 形式
政企 关系
分开”“利改税”“股份制 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
C 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
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
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
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
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
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
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
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讲述: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读课本,引导学生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提示: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课堂总结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3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的精力充沛,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他们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另一方面通过预设一些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够顺畅、不够熟练的情况,需要加强对教学衔接的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