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涸辙之鲋》6《孔子过泰山侧》-江苏省东海县初级中学《初中古诗文课外读本》八年级下册课件(共20张PPT)
小升初——初中预备课外辅导古文1
文言文阅读课外辅导一姓名:目录一、《论语》十则 (2)二、揠苗助长 (3)三、两小儿辩日 (3)四、.夸父追日 (4)五、狐假虎威 (4)六、郑人买履 (4)七、刻舟求剑 (5)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八、陋室铭刘禹锡 (5)九、智子疑邻 (6)十、塞翁失马 (6)十一、陈太丘与友期 (7)十二、学弈 (7)《孟子•告子上》 (7)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二、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三、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整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整理)目录1.赵襄主学御2.老马识途3.穿井得人4.南辕北辙5.千里之马6.赵威后问齐使7.齐欲伐魏8.赵襄子饮酒9.沛公至咸阳10.四面楚歌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2.孔子见罗雀者13.教子14.石崇与王桤争豪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6.长安何如日远17.床头捉刀人18.雪夜访戴19.陈太丘与友期行20.未若柳絮因风起21.七步诗22.太宗罢朝23.永某氏之鼠24.临江之麋25.荔枝图序26.三上27.名二子说28.读孟尝君传29.伤仲永30.盲人识日31.献曲求诗32.唐太宗论弓矢33.王猛为京兆尹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35.三镜36.毛遂自荐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40.请君入瓮41.虹42.陨石43.正午牡丹44.江淮之蜂蟹45.猫犬46.与长子受之47.说虎48.楚人养狙49.象虎50.李氏之鸠51.傅显迂缓52.祈梦决狱53.曹司农竹虚言54.题画二则55.牧竖56.狼57.与四弟书58王冕59.多多益善60.师旷论学61.叔敖杀蛇62.三峡63 .颜回好学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65.薛谭学讴66.孟母戒子67.华佗治病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2.穷尽3.被4.发语词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原文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2.道路3.找到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原文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3.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原文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辕北辙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2.何,什么3.良好4.越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
课外文言文辅导资料
课外文言文辅导资料一、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故往贷粟故:___(2)周顾视车辙中顾:____(3)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活:____(4)枯鱼之肆肆: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译文:_______(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译文:________3.庄周听到监河侯的许诺之后为什么“忿然作色”?答:_________4.若庄周等待监河候借给他三百金,其结果会怎样呢?答:_____二、公孙休嗜鱼公孙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仪子不受。
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公孙休相鲁而嗜鱼嗜:____(2)夫唯嗜鱼夫:_____(3)则免于相相:_____(4)恃人不如自恃也恃:_____2试写出与“我”意思相同的三个文言词语;____、____、____。
3.与“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一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B.或置酒而招之C.既醉而退D.而山不加增4.翻译下列句子。
(1)公孙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译文:______(2)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则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2、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76、隆中对古文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从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98、羌村三首唐•杜甫99、登楼唐• 杜甫100、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汇总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译文】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金。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田地中有一树桩。
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农民等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只兔子。
兔子没等到,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数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11-15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11-15)11.★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1)哀。
(2)夫子(3)式而听之。
使(4)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5)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6)。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曰:“何不去(7)也?”曰:“无苛政(8)。
”夫子曰:“小子(9)识(10)之焉,苛政猛于⑴虎也!”(选自《礼记》)【注释】哀⑪:极伤心。
(2)夫子:指孔子。
(3)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4)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使:让,派。
(5)壹似:很像。
(6)然是这样。
(7)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8)去:离开。
(9)苛:苛刻,暴虐。
(10)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⑴识(zhi):同“志”,记住。
⑵于:1)在;2)被;3)比。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阅读训练】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本文通过老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进深山老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离开的事实,反衬了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
12.★自护其短北人⑪生而不识菱⑫者,仕于⑬南方。
席上啖⑭菱,并壳⑮入口。
或⑯曰:“啖菱须去⑰壳。
”其⑱人自护其短⑲,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⑳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⑴菱生于水而⑵曰土产,此坐⑶强⑷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4)啖(dàn):吃(5)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6)或:有的人(7)去:去掉(8)其:这(9)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10)欲:想(11)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12)而:却⑶坐:因为⑷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参考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
小升初文言文背诵大全
小学文言文陈元方候袁公《世说新语·政事》孟母三迁《烈女传·卷一·母仪》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北人食菱《雪涛小说》愚人食盐《百喻经》父善游《吕氏春秋》截竿入城《笑林》世无良猫《耳食录》人有亡斧者《吕氏春秋·去宥》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曾子杀彘《韩非子》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杀骆驼破瓮《百喻经》人有负盐负薪者《北史·李惠传》嫦娥奔月《淮南子》精卫填海《山海经》吴起守信《龙门子凝道记》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狼《聊斋志异》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伯牙绝弦《吕氏春秋·本味》学弈《孟子·告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矛与盾《韩非子·难一》鹬蚌相争《战国策》《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②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④,或失则止⑤。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⑥。
知其心,然后能救⑦其失也。
教也者,长⑧善⑨而⑩救其失者⑪也。
注释①失:过失。
②或:要么;或者;有的。
③失则多:失在贪多。
失:错在。
④易:简单。
⑤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⑦救:补救。
⑧长:用作动词,发扬(他们的长处)。
⑨善:长处。
⑩而:连词,表而且。
⑪者:······的人。
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人们的学习,有的人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认为太容易,有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启示教育学生,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a)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指孔子立身靠着横木,表示重视)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连着有几件悲痛的事)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死于虎,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苛酷的统治)。
”夫子曰:“小子(年轻人)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孔子过.泰山侧小子识.之何为不去.也2.翻译句子。
苛政猛于虎也。
二、《司马光》原文: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通“旨"主要的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至(甚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就讲给家人听,马上知道了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不知道饥饿。
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瓮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不管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水涌出,小孩得救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自是手不释.书众皆.弃去,2.翻译句子.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译文:3、司马光有哪些特点?三、《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注:①操,琴曲。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8
解释如下句子中的加点词。
翻译以下句子。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4) 寡人反取病焉。
二、《人琴俱亡》1 .给加点字注音。
(1) 子猷〔〕(2)病笃〔〕(3)索舆〔〕(4)掷地〔〕(5)恸绝〔〕 2.由今与古,辨识多音多义字的字音和字义。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1) 中年丧偶 〔s a ng 〕(1)此已丧〔s a ng 〕⑵ 弃丧回家〔s o ng 〕⑵ 便索舆来奔丧 〔s a ng 〕⑶ 了无睡意【 :li a o 〕 ⑶ 语时了不悲〔li a o 〕(4)人影稀疏了 〔 le 〕、《晏子使楚》 给如下字注音。
文言文复习枳〔 〕 耶〔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4)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为其来也〔王曰:“何坐?" (8) 吏二缚一人诣王〔(9) 缚者曷为者也〔 〕(10)齐人固善盗乎〔(11) 晏子避席对曰〔 (1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3) 所以然者何〔 〕(14)入楚如此盗〔(15) 得无楚之水土使 民善盗耶〔(16) 圣人非所与熙也〔(17) 寡人反取病焉〔(1)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3 .解释如下加点词的意思。
⑴王子猷、子敬俱病笃〔〕(2)何以都不闻消息〔〕(3)便索舆来奔丧〔〕(4)子敬素爱琴〔〕(5)便径入坐灵床上〔〕(6)弦既不调〔〕(7)月余亦卒〔〕4 •翻译如下句子。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2)因恸绝良久。
三、《小石潭记》①篁〔〕②坻〔〕⑤俶〔〕⑥怆〔〕③嵁〔〕⑦邃〔〕④佁〔〕⑧翕〔〕①水尤清.洌.〔〕②青树翠蔓〔〕③佁然不动〔〕④俶尔远逝〔〕⑤往来翕.忽.〔〕⑥斗折蛇行()⑦犬牙差互〔〕⑧悄怆幽邃〔〕①鱼可百许.头()②空游无所依.()③凄神寒骨〔〕④斗折蛇行()⑤悄怆幽邃.( )⑥其境过清.〔〕4.解释如下多义词(1)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⑵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⑷以:全石以为底〔丨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如空游无所依。
2023济宁市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2023济宁市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②姻家:儿女亲家。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
④黑睛:瞳孔。
⑤房敛:花冠收拢。
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②如是再啮________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④善求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阋金经。
文言文《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题)
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
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
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
④祗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⑤折中:调和取证。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尝为季氏史_____(2)齐人称之______(3)高山仰止______(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____1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5.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12.曾经称道称赞仰慕敬仰按照13.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14.(1)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15.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1)“尝为季氏史”的意思是(孔子)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
尝:曾经。
(2)“齐人称之”的意思是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
称:称道,称赞。
(3)“高山仰止”的意思是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慕。
仰:仰慕,敬仰。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的意思是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
《桃花源记》《孔子过泰山侧》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2分)【甲】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7. 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C. 渔人甚异之/忽啼求之,父异焉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②公以.接壤关切③顾.而嘱曰④文去.勿武(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
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
孔子过泰山侧文言文阅读答案_孔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过泰山侧文言文阅读答案_孔子故里在哪里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相信各位同学已经学习过不少他的相关知识了。
今天店铺为各位同学带来的是孔子过泰山侧文言文阅读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于各位同学有帮助!孔子过泰山文言文答案“孔子过泰山侧”出自文言文《苛政猛于虎》,其含义如下: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解读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子路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子路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第一句:孔子过(路过)泰山侧(旁),有妇人哭于(在)墓者(表判断可不译)而(表顺连可不译)哀(悲伤)。
第二句:昔者(过去)吾舅死于(表被动)虎(虎患,被老虎吃了),吾夫又死于虎焉,今吾子又死焉(语气词可不译)。
而:表顺连而曰的而是"乃"的意思使:让,命令然:是的,表肯定去:离开苛政:苛刻的暴政于:比寓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初中古诗文必备背诵篇目60篇之欧阳数创编
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1.《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当别人有困难时, 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绝不能只说大话, 开空头支票。空话和大话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要解决实 际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
6.孔子过泰山侧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 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 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 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 也。”
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译文: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
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过来营救你,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
说:‘我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已经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
能得到一斗半升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这样说,还不如早一点
到干鱼市场来找我呢!”
五、问题探究
1.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译文: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 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 上的租税,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生气的样子 发出神色
半路上 连接词,无实意Fra bibliotek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
回头看
兼词,于此,在这里
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
名词作状语,到南方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
好、可以 将要 游说
引导
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
连词, 营救
表目的
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
常所与共之物,
生存
这里指赖以生存的水
则,就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语气词, 表肯定
却
加强语气, 还,简直
寻找
二、了解作品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 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 学家戴圣所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 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 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一、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倡 导仁义礼智信。晚年修订六经,即 《诗》《书》《礼》《乐》《易》 《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 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 圣先师等。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之首。
三、读准字音,培养语感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sù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yì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f忿èn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
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 邪yé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 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
学习本单元,应了解先贤的思想,汲取他们的智慧精华, 以丰富我们的成长之路。
5. 涸辙之鲋
涸,干涸。辙,车辙。鲋,鲫鱼。涸辙之鲋,在干涸 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在困危中急待救援的人。
一、作者与背景
庄子(约前369——前 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 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 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 和发展者。他的学说涵盖当时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根本精神 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 老子与庄子并称为“老庄”,他 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二、拓展资料
《涸辙之鲋》出自《庄子·外物》,是庄子所作的一篇杂 谈。《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其书 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不仅是一本哲 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带有强烈的 批判精神、人文关怀及无数色彩。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 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 地”的,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 为”,放弃一切妄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 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 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 社会制度,摒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第二单元 诸子智慧
单元导读:
本单元四课课文选自《庄子》《礼记》《韩非子》《魏 书》。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善于运用各种譬喻, 活泼风趣,睿智深刻。《礼记》中对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的记 录,记述了先贤们修身做人的准则。《韩非子》构思精巧,描 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 人的艺术效果。而作为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 著作。而作为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 《魏书》带领我们领略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
做用什于么询,问。疑问语气词,吗,呢
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连词, 使动用法, 疑问语气词,吗
海神的 臣子
岂能,怎么可能 有、哪里有
表目的 使......活下来
译文: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 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 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呢?’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海 神的臣子,你有一斗半升的水使我活下来吗?’
庄周讲了一个寓言故事谴责他。这样可以有力地谴责 监河侯托辞的荒唐,及其见死不救的本质。
2.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 当别人有困难时,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 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空话和大话是无法解决 问题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
六、经典阐释
庄子,即庄周,当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就 去向当时富有的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则开出一张空头支 票,要庄子先等着,等到监河侯拿到租税后,再借给庄 子。作者通过一个寓言故事,简练形象地描绘出一个经 典的吝啬鬼形象。
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 我无所c处hǔ。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z曾ēn不g 如早
索我于枯鱼之肆!’”
四、理解大意 粮食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
因此 借贷 向
“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答应的声音, 好、可以的意思
租税,税收
你,指庄周
句末语气词, 表疑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