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第2章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六: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选修六: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50abb0b1c59eef9c7b434.png)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习目标定位] 1.举例(以石油为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状况,说出煤炭资源在利用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加大,很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短缺①阻碍经济增长。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②资源利用率;开发替代能源,降低能源消费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加强石油资源的③勘探,增加可采④储量;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建立石油⑤储备体系。
思维活动1.2019年2月26日,中海油宣布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
中国石化企业投巨资收购海外油气田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到海外投资开发油气田,不仅可以替代油气进口,补充国内油气工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和油气市场,保证我国油气的正常供应。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1.地下开采(1)环境问题: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使矿区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⑥断裂、⑦塌陷,甚至地表⑧整体下沉。
(2)方法:沉陷问题处理最可靠的方法是用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但填充材料并非随处可得,填充采空区工程量浩大,填充矿井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⑩代价。
2.露天开采(1)环境问题:因大规模地挖掘,地表⑪覆地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剥离后的⑫土体或岩石占用了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地退化。
(2)方法:开掘时尽量保护好⑬地表土层,或者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⑭复垦和再种植等。
复垦的土地短期内植物⑮生长困难,破坏的土地整理和恢复成本高,且难以恢复如初。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1.煤炭资源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地区分布广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79ca64a1a37f111f0855be1.png)
第二節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瞭解非可再生資源的特點。
2.知道主要石化燃料的分佈概況。
3.結合實例,瞭解化石燃料開發和利用中的環境問題。
4.結合實例,說明合理利用石化燃料的主要措施。
5.瞭解能源多元化的意義,和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優勢和不足。
【課前預習】一、化石燃料的合理開發與利用1.化石燃料的定義:㈠化石燃料的分佈1.煤的分佈:北半球_____於南半球2.煤帶:世界---------歐亞大陸煤帶: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英國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南半球的煤炭分佈在_______和________中國-------主要分佈在華北,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三省區的儲量最多,南方除_______外,均嚴重缺煤。
㈡化石燃料的消耗與前景1.發達國家能源消耗普遍__________;發展中國家能源消耗普遍________2.中國能源消耗總量僅次於美國(原因:______________),人均消耗能源水準很_____。
二、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1.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能源結構已經由______時代逐漸過渡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種能源互相補充、競相發展的時代。
2.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的必要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今後世界能源的總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消費結構:是指消費的各類能源分別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目前,我國能源消費以為主,占___%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費以_____、_____為主,占____左右,煤炭只占____%左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_1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_10](https://img.taocdn.com/s3/m/b29da284c77da26925c5b093.png)
教学设计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课标要求(1)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知识,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2.认识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我国面临的形势3.认识煤炭开采中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应对的措施4.能通过图表和信息,分析评价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措施的优劣(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案例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不盲目悲观,有保护资源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世界和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状况。
教学难点: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教学内容和过程新课导入化石燃料是非可再生能源,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是取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我们应如何应对化石燃料的耗竭?导入新课——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
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2.化石燃料的分布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分布(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3.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
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2)中国能源资源丰富多样,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
4.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5.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_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学案(湘教版选修6)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_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学案(湘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0872ed63b0717fd5370cdc4a.png)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_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案(湘教版选修6)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学案(湘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1.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1)能源矿产:石油、①________、天然气和②________等。
(2)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a .表现:石油供应出现③____________,石油价格④________。
b .原因⎩⎪⎨⎪⎧ 石油是⑤ 资源,储量⑥ 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高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方针:在⑦________中保护,在⑧________中开发。
(2)措施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1.采矿活动类型:分为○16____________和○17 __________两种。
2.地下开采中的环境保护(1)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18 ________,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2)措施:用碎石、沙、○19________等回填采空区。
3.露天开采中的环境保护(1)产生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20__________。
(2)措施:开掘时保护好○21____________,或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22________和再种植等。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1.环境问题:煤炭燃烧释放CO2和SO2,以及○23________等。
2.保护措施(1)优化用煤结构,增加其用于○24________、○25________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
(2)加快○26______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地理: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同步教案湘教版选修
![地理: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同步教案湘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904ad920f61fb7360a4c6567.png)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教案考纲要求:(1)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2)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知识,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2.认识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我国面临的形势3.认识煤炭开采中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应对的措施4.能通过图表和信息,分析评价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措施的优劣(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案例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不盲目悲观,有保护资源的良好意识与其他三大版本的比较:学法指导:(一) 主要内容:石油耗竭与应对措施;采矿中的环境保护;煤炭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二)重点: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与应对措施 2.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难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应对措施,涉及技术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等。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一)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看书p 27—28,分析石油资源枯竭原因: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2. 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需求量大) 3. 石油消耗量远大于新探明的石油储量时间 最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18世纪以前 木柴时代 水平低18世纪 煤炭时代迅速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石油时代历史上空前的物质文明现在石油、煤、各种新能源推动作用案例分析:我们正在利用的石油资源,在历史上曾经代替了哪些资源?根据材料分析总结: 我国石油现状材料一: 近年来石油产量的增长率赶不上国民经济和原油消费量的增长率由石油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量迅速上升1993年石油出口量石油 进 口 量材料二:我国由石油出口国 变为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量迅速上升材料三: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石油库存量只能维持 20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100多天的库存水平。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8e86a5551810a6f52486d5.png)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
炭)为例
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1)原因: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且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强。
(2)影响:石油价格上扬,相关的庞大工业群将受到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应对方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2)总体措施: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3)我国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①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
②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
③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
④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
⑤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地下采矿与环境
(1)对环境的破坏:因开矿而引起地表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2)表现:对土地的破坏;损坏建筑;污染水资源。
(3)防治方法: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
2.露天采矿与环境
——教学信息分享网。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34833a2190c69ec3d5bb7566.png)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考要求1.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燃料。
(2)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1)对石油资源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2)我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
因此,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
(3)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加强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还有很大潜力。
石油资源危机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并逐渐因消费而耗竭;二是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石油消费日益增加。
两者结合,将使石油供应出现短缺,价格上扬,冲击石化工业,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这些均构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理解和识记。
(1)“开源”方面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加强资源勘探,发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内石油的正常供应。
③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2)“节流”方面①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约潜力很大。
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②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Mt:百万吨)。
人教版地理选修6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教案.doc
![人教版地理选修6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61ea6a40242a8956bece494.png)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难点: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导入: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用一点,少一点,目前人类正面临一些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的问题,对于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才能解决其开发与消费中所产生的多种环境问题呢?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
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而能源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本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了解以F内容:1.能源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一国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2.能源工业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保障都极为重要。
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经济安全以及解决能源消费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
3.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能源问题是我国21世纪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分布西糜炭的质量及其环境影响通过本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煤炭的分类:无烟煤、烟煤和褐煤2.其优劣评价指标:等级和品质(1)等级:指含碳量、燃烧热量及挥发分含量:(2)品质:山硫、灰分、其他有害物的含录决定。
湘教版选修6地理教案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湘教版选修6地理教案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9c6c9c26e87101f69e31954f.png)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 –选修6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上石油、煤炭生产和消费的知识,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主要特征。
2.认识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我国石油、煤炭生产和消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3.认识煤炭开采、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应对的环境保护措施。
4.学会独立或合作查阅、收集关于石油、煤炭资源的地理信息,开展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信息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用以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讨论、交流在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应用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的研究开发进展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学生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关心我国石油、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问题,关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趋势。
3.增强在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使学生了解掌握有关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石油、煤炭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有关应对措施,主要涉及技术性、生产性的问题,学生的知识背景欠缺,教材提供的材料也不多,对学生的学习理解造成一定困难。
[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以及网络资料收集[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思考】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开发和使用不同的能源资源。
请同学们:①将下列各历史阶段及其开发利用的最主要能源资源连接起来:农耕时代煤炭蒸汽时代水力电气时代石油②从蒸气时代到电气时代,人类利用的能源资源出现了石油资源代替煤炭资源的情况,想一想,人类为什么在不断地寻找可代替的资源?【新课导入】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矿物能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矿物能源的开采强度越来越大,而矿物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矿物能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
高中地理·选修6-第2章 第2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配湘教
![高中地理·选修6-第2章 第2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配湘教](https://img.taocdn.com/s3/m/656b28e8f111f18582d05ab4.png)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材料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千万吨以后, 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亿吨,国家 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来保证石油安全。
材料三 某年份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1)未来15年内,我国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________(超过或低于) 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到____年后,所需石油的50%以上依赖进口。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面对数量巨大的煤矸石,如何将煤矸石变废为宝? 【答案】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思考。①用于发电、烧砖、铺路、填 充塌陷区;②从中提炼有用物质。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某杂志曾报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 000万桶(每7桶合1吨),目前 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 了五六十年的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 了稳产和衰减阶段。据此完成第1~2题。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3) 随 着 __石__油__资__源____ 的 逐 渐 枯 竭 , 世 界 石 油 供 应 将 出 现 __紧__缺____态势,石油价格随之上扬。
(4)与 __石__油____相关的庞大工业群将受到较大冲击,甚至阻碍经济 增长。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探究 二 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中的环境保护
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 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 图”。读图,回答问题。
(1) 列 举 在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过 程 中,该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 配湘教版
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2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2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 湘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34a3f034195f312b3069a5a4.png)
刷下渗,污染水源。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
整性
据报道:中国地质科学院最新发表的报告 指出,除了煤之外,中国所有矿产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将在二 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短缺。据此回答 (1)~(3)题。
(1)下列关于能源消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 普遍较低 B.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人均消耗量都很低 C.从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看,发展中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 任 D.目前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但全世界所用的能 源大部分来自可再生资源
南向通道
北向通道 西向通道 东向通道
马六甲海峡 克拉地峡 中缅石油管道 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中俄输油管线) 中哈石油管线、泛亚全球能源大陆桥 拉美海上通道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我国石油储备能力已达 20 天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 100 天 左右的石油储备能力比相差较大。 ①国家建设战略储备基地;②鼓励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更大 范围收购油气资源;③考虑封存国内部分形成的产能和探明储 量,如塔里木。 (5)积极开发新能源,使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 ①煤制油;②生物质制油(用玉米、高粱、甘蔗制燃料乙醇); ③生物柴油;④开发太阳能等。
决措施为建设电站,变输煤为输电。
考点逐一突破
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1)石油资源储量是有限的,会逐渐因人类的消耗而衰竭。 (2)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高度依赖,石油消 费日益增加。所以石油供应将出现短缺,价格上扬,石化工业受 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发展。
休息时间到啦
类型
地下开采
露天开采
岩层变形、移动乃至破坏, 地表植被层遭毁灭性破坏,
破坏 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 堆放场占用大量土地,造成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_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学案(湘教版选修6)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_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学案(湘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85dfc632a8114431b90dd8f9.png)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学案(湘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1.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1)能源矿产:石油、①________、天然气和②________等。
(2)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a .表现:石油供应出现③____________,石油价格④________。
b .原因⎩⎪⎨⎪⎧石油是⑤ 资源,储量⑥ 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高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1)方针:在⑦________中保护,在⑧________中开发。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1.采矿活动类型:分为○16____________和○17__________两种。
2.地下开采中的环境保护(1)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18________,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2)措施:用碎石、沙、○19________等回填采空区。
3.露天开采中的环境保护(1)产生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20__________。
(2)措施:开掘时保护好○21____________,或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22________和再种植等。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1.环境问题:煤炭燃烧释放CO2和SO2,以及○23________等。
2.保护措施(1)优化用煤结构,增加其用于○24________、○25________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
(2)加快○26______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美国《地理》杂志2010年报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 000万桶(每7桶合一吨),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
【高二】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高二】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0f0b4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7.png)
【高二】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2.2非可再生资的利用与保护――以能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案(湘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1.理解非可再生资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非可再生资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石油资枯竭与应付措施1.石油资潜在危机分析(1)能够矿产:石油、①________、天然气和②________等。
(2)石油资的潜在危机a.整体表现:石油供应发生③____________,石油价格④________。
b.原因石油是⑤资,储量⑥世界经济对石油资的依赖性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越高2.石油危机应付措施(1)方针:在⑦________中保护,在⑧________中开发。
(2)措施措施目的⑨________研发、不断扩大加工深度提升资利用率推广节油新技术、新⑩________提高资利用率运用________杠杆推动节油加强资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____________________替代石油进口建立________________体系预防石油供应中断利用国内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确保我国石油正常供应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1.开采活动类型: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2.地下开采中的环境保护(1)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毁坏,继而引发脱落、________,甚至地表整体下陷。
(2)措施:用碎石、沙、________等回填采空区。
3.地下开采中的环境保护(1)产生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__________。
(2)措施:挖掘时维护不好____________,或用城市淤泥填埋矿区,展开________和再栽种等。
三、煤炭资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1.环境问题:煤炭冷却释放出来co2和so2,以及________等。
2.保护措施(1)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其用作________、________等二次能够生产的数量。
地理:2.3《可再生资源利用与保护》教案(湘教版选修6)
![地理:2.3《可再生资源利用与保护》教案(湘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79a0394ca58da0116d174920.png)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2.3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土地利用类型图》,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及其在构成和分布上的主要特点。
3.联系实际说明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保护土地资源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合理利用、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媒体土地利用类型图、中国地形挂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简表。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地资源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基本特点?【讨论】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开发利用呢?【板书】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1.当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八页楷体字,思考我国当前土地资源遭到哪些破坏?【归纳】土地遭受水蚀、风蚀、水土流失、沙漠侵吞、次生盐碱化和建筑用地不断扩大,耕地不断缩小。
全世界有l/4的可耕地,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水蚀和风蚀。
1/5的土地受到沙漠侵吞威胁。
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损失土壤约50亿吨,目前世界上每年有5万~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变为沙漠,更多的土地呈现出沙化问题。
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有5万平方千米。
仅1957~1977年的这20年中,被占用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1/4以上。
我国土地资源遭受到如此的破坏,所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密切相关的,是当前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
【转承】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当前存在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的严峻事实,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利用和保护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呢?【讨论】我们总结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四条基本特点,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归纳】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各类土地资源的优势,要因地制宜地安排农、林、牧、矿等各业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6第2章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1.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重点】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与应对措施。
2.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学习难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应对措施,涉及技术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等。
【自主学习】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__________、天然气和__________等。
(2)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1)表现:石油供应出现__________,石油价格__________。
(2)原因: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1)方针:在__________中保护,在__________中开发。
(2)措施: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1.采矿活动类型: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2.地下开采中的环境保护(1)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__________,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2)措施:用碎石、沙、__________等回填采空区。
3.露天开采中的环境保护(1)产生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__________。
(2)措施:开掘时保护好__________,或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__________和再种植等。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1.环境问题:煤炭燃烧释放CO2和SO2,以及__________等。
2.保护措施(1)优化用煤结构,增加其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
课堂探究学习【问题探究】1、读“我国化石燃料生产相等能量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统计图”,回答(1)~(3)题。
(1)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当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例有增长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要解决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2、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出我国在能源利用中的什么问题?(2)进入新千年以来,世界原油价格已经从38美元一桶最高涨到了140多美元一桶,能源市场正在提醒我们要尽早为能源供应的前途着想。
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当堂检测】结合“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预测表”(单位:亿吨),完成1~3题。
1.未来十年我国(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②石油供应充足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未来十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3.表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 )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②到国外投资开发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据报道:中国地质科学院最新发表的报告指出,除了煤之外,中国所有矿产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将在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短缺。
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关于能源消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低B.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人均消耗量都很低C.目前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但全世界所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可再生能源D.从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看,发展中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5.下列由于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 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6.下列采矿过程中的哪一环节能造成水污染( )①采掘②运输③废矿石堆放④表土剥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中国目前的石油产量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降低石油进口关税。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当前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 )A.东南亚 B.俄罗斯 C.波斯湾地区 D.拉美地区8.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是( )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课后巩固提高【课后提高】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读图回答1~2题。
1、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A、①B、②C、③D、④2、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A、②B、③C、④D、煤变油据新华网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塔苏输油管线)于2004年9月28日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
据此回答3~4题。
3.中哈输油管线铺设过程中,沿线需要注意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4.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是( )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日本如果能够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1)从材料一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是日本国针对它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国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参考答案【问题探究】1、(1)(向大气中排放的)灰分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降低大气能见度;SO2、NO2会导致酸雨产生;碳氢化合物会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等。
(2)使用天然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轻。
(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洁净煤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在能源开发上,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解析:由题目图示可知,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大量灰分、SO2、NO2及碳氢化合物,从而使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能见度降低,并可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产生。
由于天然气作为能源的优越性明显,因此其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为降低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不良影响,可通过改进技术、提高燃烧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重等措施来实现。
2、(1)巨大的供需缺口将使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扩大,能源安全受到巨大威胁。
(2)石油产量增加缓慢,需求量日益增长;进口石油来源地区单一,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加大;需经过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状况及其解决措施。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自2005年一直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持续上升,而石油产量徘徊不前,石油供给缺口越来越大,严重威胁我国石油安全。
第(2)题,石油安全主要包含三个含义:供应源的稳定性;运输的安全性;抵抗国际油价的能力。
【当堂检测】1—3 DBC[第1题,表中数据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越高,说明经济发展越迅速。
第2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大。
第3题,石油开采应当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合成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
]4—6 AAD[第4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
发达国家耗能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耗能普遍较低,因此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所以A正确,D错误。
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很大,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耗能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所以B错误。
目前,全世界所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所以C错误。
第5题,B、C、D三项都会在煤的开发利用中造成大气污染。
B项中的煤矸石堆积会造成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自燃会造成大气污染。
第6题,采掘过程中为了防止起尘,常采用喷水压尘的方法,容易污染地下水;废弃的矿石或尾砂中含铝、砷、铅、铁等,其可溶性成分被雨水淋溶后析出进入附近水体,造成水污染。
]7—8 CB[第7题,我国的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于中东波斯湾地区。
第8题,③不属于“开源”的范畴。
]【课后提高】1—2 BC 3—4 CB5、(1)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2)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或石油来源单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