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培养目标与管理创新互动模式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培养目标与管理创新互动模式的思考

摘要: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是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和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与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其动态的匹配互动关系,建立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管理创新的互动模式。构建培养目标与管理创新互动模式应采取的措施是:优化培养过程,完善研究生的能力结构;转变观念,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质量管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扩充管理资源,丰富管理手段,建立多元灵活的综合管理体系。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管理创新;匹配;互动

随着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对现有的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在管理理念上存在一些偏差,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培养目标的瓶颈。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一是将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和课程设置等管理的过程与活动归结到人才培养,其结果是使管理创新被替代;二是重人才培养,轻管理创新,把人才培养作为硬要素,即把它作为直接创造社会效益的源泉,而对管理创新,则因其对绩效的贡献难以量化的非显性特征而被忽视;三是孤立静止地看待人才培养与管理创新,忽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人才培养和管理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已是不言而喻,两者既有着各自的内涵和使命,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互为动因和支撑条件。综观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上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一元到双元,又从双元到多元的动态发展过程;相应的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由外控向内控、由经验向科学、由封闭(指令型)向开放(法治型)等一系列改革。为此,对新形势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进行客观、理性、深刻的反思与审视,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和管理创新的范畴和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选择最佳的创新战略组合,构建人才培养和管理创新之间动态的、双向匹配的、协同与互动的创新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管理创新的内涵

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使培养对象在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它的确立是学校根据对培养对象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受教育者的未来行为取向以及发展的可能性所作的一种价值限定[1]。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了一种培养目标就意味着受教育群体将会在这种培养目标的框架中产生与其相应的制度化行为与伦理道德行为,这些行为将决定他们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贡献。

当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以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的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包括传统的学术研究型、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他们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具有宽广的知识面;2)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真理的能力;3)具有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的能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受陈旧观念束缚,能独立解决问题和勇于创新;4)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

素质,尤其是学术道德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知识的维度,掌握知识;二是方法的维度,学会研究;三是发展的维度,学会创新;四是伦理的维度,学会做人。

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主体从管理的基本职能出发,主动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自觉遵循高等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对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及管理技术等方面主动进行调整和重组[2]。这里的所谓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协调不同个体的行为,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培养目标的活动。管理创新是在培养目标确定的条件下,为使各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整个系统运行更加和谐高效而进行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和具体的管理方法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创新。

管理创新主要包括:1)转变管理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合理地协调好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确定当前和长远的奋斗目标;2)规范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杜绝主观随意性,使研究生教育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3)建立综合性的信息管理系统,使信息技术在数据统计、成绩管理、网上报名、网上宣传和管理沟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创新管理模式,以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内容为指导,以适应社会教育管理环境为前提,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最终目标,探索出一个动态的综合管理模式。

二、培养目标与管理创新的匹配与互动关系

管理创新的目标和重点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管理工作的质量是以培养目标实现的水平来衡量的。落后的管理系统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目标的实现又总是与管理模式的改变相伴而生。一方面,培养目标的变化反映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发展格局,它的递进为深层次的组织模式的变革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变革创造了外部环境和驱动力;另一方面,管理创新是培养目标实现的支撑条件和内动力,它所带来的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必须与培养目标的变化相匹配,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的递进与管理创新的协同跨越,达到高一层次的动态整合。递进的培养目标势必推动管理的进步,管理的进步也必须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培养目标的变革是一个破除陈旧模式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环境和市场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它孕育着进步与发展的希望。管理创新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对管理机制进行的调整,因而往往落后于培养目标的确定。现有的管理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是学术研究型人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我国同样需要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目前的管理体系与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体现出过时的管理体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继而导致人才培养战略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脱节。

管理创新与培养目标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适时的管理模式能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培养又是管理创新环节的最终体现,培养的人才通

过社会实践,搜集、加工、处理和反馈与社会发展相关的信息,并将其传输给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以制定出与社会发展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积极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管理创新互动的措施

1优化培养过程,完善研究生的能力结构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固定,并侧重于把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轻视在方法维度和发展维度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教学模式,是要启发学生用新观念、新角度和新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冲破单一学科知识的限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力军,引导他们踊跃参加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学术视野和学术交流空间,活跃思维;让他们自发地强化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都得到提高。

2转变管理观念,完善教学管理系统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对管理系统也提出了多元化要求。因此,学校必须改变长期以来重视常规管理、轻视管理创新的思想,变传统的专业教育为综合教育,变专长教育为通识教育;将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从培养单学科的研究人才向培养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单一课堂讲授向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封闭办学向大学与工业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封闭性和非国际性向开放性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3]。这些转变必然要求高等院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改变,因此更重要的是学校必须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特色等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身现实和长远发展的管理规划,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3加强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现行的研究生评价机制实际上仍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缺乏科学性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容易满足于考试中获得高分,因而会产生重视知识轻能力的思想。为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改变消极被动的管理局面,学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在掌握知识维度上的全面考查,更要重视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查,要建立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从全局出发来协调考核的各个环节,进而做到评价机制与培养目标改革的协调发展。

4扩充管理资源,丰富管理手段,建立多元灵活的综合管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