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详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道具,要考一考大家。(出示六色方竹体)请同学们各自从自己的位置上看过来,然后大声告诉老师,你所看到的方柱体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蓝!绿!白……

师:老师听到同学们说了很多种颜色,那谁能告诉我,到底是哪一些同学说对了呢?

生:都对!

师:好,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同学们都说对了!因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不一样,那他所看到的老师手中的方柱体的颜色也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谁能给大家说说?(指名学生说)

生: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师:非常好!它告诉我们的小道理就是:同一样事物,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其实啊,这个小道理在北宋时候就有一位著诗人通过他的一首古诗告诉过人们。

(1.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题西林壁》

(2.那就是轼写的-----生答《题西林壁》,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中的《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

读课题。

二、前面我给让大家预习的时候介绍过学诗六步法,是哪六步法呢?

出示: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诵诗文

1.解诗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题:题写西林:庐山脚下的西林寺壁:墙壁)

出示课件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西林寺及轼题诗的石壁。

“题”是哪个题?

(问题的题)

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带着理解,再读题目。

2.知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认识轼吗,我们以前学过轼的哪些诗?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是的,这是上个学期学的,轼描写西湖的诗。

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女生背前一首,男生背后一首,齐!

出示:轼及生平

简介诗人。

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散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师: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谁来读一读。

生:《题西林壁》为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轼离任、就职汝州时,登上庐山,前后历时十余天,从山南到北,从山上到山下,跋山涉水,游览了庐山诸峰。然而,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样的呢?诗人在思索着、探求着,一个深刻的哲理也随之在心中孕育着,因此写下此诗。这首诗的成因,和他对佛学的深入探索是分不开的,也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3读诗文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读一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和轼一起品味庐山。

(1)生自读,读通诗文,读准字音。

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2)生读字词

出示生词(个别读,领读,指导读)

我们读诗,不能只满足于读正确,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看,这首诗怎么读。

生:(生1读)

师:读的真有感觉,你们听出来他是怎么停顿的?我们有223,43,他是哪一种呢?

生:43

生:(生2读)

师:他是哪一种呢

生:223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比较舒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还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呢?

生:我觉得是223;我觉得是43……

师:我们读诗,不能只满足于读正确,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我们223读会更有韵味,用斜杠在书本上划出来,大家先自由朗读。再站起来读一读。

【宋】轼

横看/ 成岭/ 侧成峰,

远近/ 高低/ 各不同。

不识/ 庐山/ 真面目,

只缘/ 身在/ 此山中。

生:(生1读)

师:老师发现她读古诗的韵味非常足,拖得长长的。

生:(生2读)

师:读出了一种很洒脱的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度一读,把自己对于这首诗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练读。互相读给同桌听并相互纠正。··

4.明诗意、悟诗情

恩,已经有些诗的味道了。当然,光会读还不够,还要----明诗意悟诗情

(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去明诗意呢?

生答教师补充,出示(①借助注释②联系上下文③联系课文插图④补充诗中没有的词句⑤想象画面,读出你的理解与感受。)

(2)根据这些方法,同学们自己学习古诗,拿出笔,和咱们往常一样,在自己认为重点的地方做批注。有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一会可以提出来讨论。

生自学。

(3)我们先来理解前两句。

请一位同学读前两句,其他同学准备说说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你理解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疑惑吗?

①引导学生说浅层次的理解:不同词的意思。诗句的意思

师:恩,这几位同学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了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②慢慢引导学生说出更深的感受:横侧两个重点词

③师:这是表示了看庐山的----角度(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问:那诗句中还有表示角度的词吗?

其他学生思考回答

(远近高低)

这都是看庐山的不同角度,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处往下看低处向上看

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

生:(不一样“各”字)

都有什么不同呢?

④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出示:横看庐山

侧看庐山

远看庐山

近看庐山

向高处看庐山

向低处看庐山

同学之间先自己想一想,可以同桌之间交流。

生想象交流。

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庐山的景象?

⑤出示图片横看

师:横看是什么?

生:山岭

师:山岭是什么样的?你上来画一画。

侧看是什么?指明答,上来画。

出示图片远近高低

连绵起伏直入云霄高耸入云怪石林立悬崖峭壁云雾缭绕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小溪潺潺帘帘飞瀑

看到飞瀑时,师:可以联想到礼拜描写瀑布的一首诗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⑥全部出示完后指名填空(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词回答)

可以选择说其中一个,慢慢鼓励学生多说几个,最后请一位同学说完六个。

师:所以,庐山的景色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

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