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合集下载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学习延伸:长期以来,我们一 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 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而把整 个经济搞死了,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掌握三个有 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 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 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 “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 具有重要意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学思之窗:后一种说法更符合 中国的实际情况。 二、本课测评:(1)主要过程:
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 年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 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992年邓小平 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 理论。 1997 年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为 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意义: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 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旗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国际社会对中国没有持续地停滞、倒退并清醒地反思历史的担忧开始转换为赞誉。

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期,我们制定了新长征路线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农村基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成果。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我们探索了自己的经济模式和创新模式,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新时代,我们迎来了新时代,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还改革了体制机制,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加强了人民民主,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增长模式问题,中国要建立发展经济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新模式。

经济增长模式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析社会和经济的矛盾矛盾。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保障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针对城市化和老年人口增长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需要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个问题是科技创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努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打造更多属于中国的自主品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教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时间编号时训练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4、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有四次特别重大的会议,它们是()A.中共一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B.中共一大、七大、十四大、十六大C.中共二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D.中共二大、八大、十三大、十六大5、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④“一国两制”的构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7、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其突出表现是A.中国革命的前途将向何处去的问题B.改革开放问题C.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 D.党的农村工作问题8、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10.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 )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1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2.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典上,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声音响彻天空。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必修3第15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含解析)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必修3第15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含解析)

第15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考点】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解析】“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种担心表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
;1980年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对外开放已有十年,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邓小平已经逝世,与“邓小平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发展与探索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发展与探索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发展与探索论文标题:1.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2. 管理学理论对企业实践的影响3. 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演变趋势4. 管理学的综合框架及其应用5.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及挑战6. 创新型管理与企业竞争力7. 环境责任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一、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日益多样化,管理学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本部分将对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方式出现了巨大变革,管理学理论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应用。

在此期间,管理学理论出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理论基础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其中,几项影响最广泛的理论包括系统理论、整合理论和新奇思维理论。

这些新理论都与管理实践密切相关,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参考。

同时,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管理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资源,大大推动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应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贡献。

管理学理论的应用与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将不断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为人们创造更安全更富足的生活。

二、管理学理论对企业实践的影响本段将分析管理学理论对企业实践的影响,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联。

管理学理论及其应用可以显着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生产力。

应用研究中,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和指导,使其最终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管理学理论和最新技术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学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优化运营、提高效率和开发创新产品等。

而企业实践也反过来促进了管理学理论的发挥作用,从而管理学理论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应用价值,使其在应用中保持活力,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极大的能力。

三、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演变趋势本部分将介绍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演变趋势,并从中总结出演变的趋势。

新时代党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初论

新时代党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初论

新时代党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初论作者:陆振宇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6期陆振宇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习近平党建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

“中国梦”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战略目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党建思想;从严治党1 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1.1萌芽时期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

在梁家河插队一两年后就开始参与村领导班子的各项工作,尤其是他参加赵家河大队的社教运动,以及入党并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建设进行了特殊的实践。

1.2初步形成时期习近平以改革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2015年的《知之深爱之切》一书为代表。

如“政治纪律”,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讲话中就进行了深刻论述,把抓政治纪律“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结合起来。

1.3发展时期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精辟论述了从严治党:“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2003年至2007年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4年时间里用笔名“哲欣”发表了232篇短评,党建类最多,接近总数的一半,其中很多篇幅阐述了党的建设各方面内容,比如“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主要论述党的思想建设问题,“基层干部的分量”讲的是党的组织建设问题,“做人与做官”就是论述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等。

1.4成熟时期党的十七大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就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从总揽全局的高度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更加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

如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纪律建设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4.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意义和重要性在新时期,面对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理论探索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节课将探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探索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整体认识。

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进行理论探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本节课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理论探索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4. 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探讨和讲解,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学术研究领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提高他们对理论探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觉得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有什么意义和重要性?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

同时,教师可引入相关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讨论,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学生发言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体会,教师可加以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方法。

课件2: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件2: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疑难解析
1.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旧民主革命
新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 异
目的前途 资产阶级共和国
马克思主义 先民主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
群众基础 不敢发动群众
有广泛群众基础
社会性质 半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毛泽东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 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邓小平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 供了重要指导。
三个代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例题点拨
(经典高考题)《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 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 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 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 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 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 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 所说的“一年”是指( )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 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 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职。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解析】从时间上判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新 文化运动后期,俄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传入中国, 所以与题意较适合的是C。 【答案】C
(2010年肇庆一模)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

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⑦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 现现代化分三步走。⑧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 题上,强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 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最广泛的统一战线。⑨在祖国统 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2)内在联系: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 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 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 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第八条专门论述了 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 讲“一国两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 高到新的水平。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
【答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22021/3/2T uesday, March 0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22021/3/22021/3/23/2/2021 3:46:10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3/22021/3/22021/3/2M ar-212- Mar-21
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是

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 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 “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中反映了邓小平同志怎样 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有 何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1978年底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2)主要内容:
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改革开放揭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 (3)意义: 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建国 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第18课
你从歌曲《春天的故事》 中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春天”是指什么?“故事”是 指什么?“1979年”和“1992 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有 一位老人”指谁?为什么要歌 颂他?
新 时 邓小平理论 期 的 理 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探 索
邓 小 平 理 论
背景 形成 内容 历史 地位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1、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建设道路: 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 7、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 熟 确立
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一个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 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 国。……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思政课教案: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理论探索

思政课教案: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理论探索

思政课·特等奖教案|周荣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理论探索点击上方图片查看会议资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理论探索周荣方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本期推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特等奖获得者周荣方副教授的获奖作品↓↓↓[关键词] 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理论探索历史意义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应章节:第五章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点题入题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投靠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大革命宣告失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民主革命立场,在实践上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理论。

这一理论,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力排众议,高屋建瓴,为陷于低潮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活力,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再现这一历史事实,学习其内容,理解其精髓,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至关重要。

产生这一理论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中国革命为何选择这样一条道路?这条道路的提出对中国革命和时代发展有何意义?这是本次课程所要解答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客观评价得失,以历史为镜鉴,为本节课的教学主旨。

二、主题解析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表现出严重的买办性与封建性。

在其统治之下的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革命者要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此后在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八七会议等一系列革命实践的基础之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这一理论的形成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及其性质所谓中国革命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1978-2012)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1978-2012)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1978-2012)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1978-2012)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创新思维、开放包容、大众参与和精神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理论,鼓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使人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寻找自己的文化独特性,增强了文化自信心。

其次,中国共产党鼓励人们有创新思维,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人们需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些变化。

党的领导下,中国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的研发,培养和激励创新人才,推动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三,中国共产党强调开放包容的文化发展道路。

通过开放的政策,中国引进了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充实了人们的文化视野,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鼓励人们包容不同的文化,实现文化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第四,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大众参与的文化发展道路。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将文化发展的机会和权力下放给大众,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中来。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最后,中国共产党注重精神价值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文化发展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发展,更是精神层面的发展。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传统文化中的品德教育和精神价值的传承,鼓励人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总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十分丰富和深入。

通过文化自信、创新思维、开放包容、大众参与和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必修III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班级:组别:姓名:等级: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考点梳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一) 形成背景:1. 必要性: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 可能性: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形成过程:(1)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创建设新理论的宣言书。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理论”。

(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5)1992年春,邓小平的“”,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6)1992年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

(7)1997年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邓小平理论的内容: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①、指导思想:②、建设道路:走建设道路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④、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⑤、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⑥、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⑦、经济体制:体制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3、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伟大构想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四)指导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重难点突破】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考纲要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

三、检测反馈1.右图是邓小平同志给《光明日报》的题词。

对这一题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题词的时间可能是1977年前后B.题词内容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思想的转变C.题词说明中国思想界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D.题词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2.邓小平曾说:“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以下文章中冲破精神桎梏,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而揭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A.《变法通议》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论持久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邓小平谈话的国际大背景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必然的,是件好事情C.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D.国际社会主义从中吸取教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A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关于新时期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理论探索

关于新时期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理论探索
结 束 语

整列运价。铁路为货主提供优惠运价 ,但货主必须保证一 定的运
量 ,一旦开出 ,即按整列计算 ,而不考虑编组情况 。 此外 ,在合同运价 中,如果货主同意减免铁路 的运输责 任 ,如降 低对货损的赔偿要求 ,则可以得到更多 的运价优 惠。毕竟 ,价 格始终 是市场竞争中的一个 主要因素。
累 实力 有 效 促 进 我 国 国 民经 济 的发 展 。 参考文献 :
我国也可以让 I 级铁路均为上市公司 ,可以发行和 出售股 票来 获 取资金支持。各公 司每年还可以发售债券来募集资金 ,长期债 券的期
限也 可 采 用 长 年 限 。
政府可以不对铁路投资 ,但每年都提供一定额度 的贷款 担保 ,供
就必须解决 资金 问题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条融资渠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利用运 营收入来支撑其支出外 ,还必须寻找其他融资途径 用
于 设 备 购 置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及 维 护 等 。
次优质的服务就 是一次 成功 的营销 ,而完成一 次优质 的服务 ,
需要多部 门多环节的密切合作 ,哪个环节 出了问题 ,都 可能影响服务 质量 ,从而影响营销工作 。因此 ,必须强化全员 营销 意识 教育 ,引导 干部职工树立营销工作没有局 外人 的意识 ,树立参 与营销人 人有份 、 人人有责 的意识 ,树立 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为 营销做 贡献的意识 ,以全 员 营销意识的增强 ,促进 营销工作 的开 展,促进工作 质量的提高 ,增 强铁路 的竞争实力。 只有这样我国铁路 才能在市场经济 的大潮 中立 于不败之地 ,在未 来 l 0外 国铁路企业加人 中国市场后 保持现 有份额 ,扬 长避短 ,积
到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 最基本 的战略选择。进入 2 1世纪以来 ,党和政府 高度重视城 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针对工农关 系、城 乡关 系的现状 .加 强 理论创新 ,提 出 “ 两个趋 向” 重要 论断,强调农业 “ 重中之重” 的战略地位 ,提 出统筹城 乡发展 方略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重大历 史任务 , “ 四个 同步” 等一系列理论和观点,为我 国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 了理论支撑 。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1)形成的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可能性)(2)形成过程:①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③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⑤1992年南方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⑦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⑥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⑦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历史地位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③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1)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①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②国内:A.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B.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外校授课)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外校授课)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新国初梦】毛泽东时代的理论探索与社会主义实践思考:1、毛泽东时代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回答2、毛泽东时代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历史遗产?启示1:【梦想初圆】: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知识链接:必修二第四单元、选修四第五单元第五课)1、酝酿准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重要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一 1977年8月,万里在安徽进行农村调查时发现村镇到处都是面容憔悴、缺衣少食、住房简陋的人。

有些地方甚至连木头桌子也没有,只有泥砌的桌子。

材料二王全国(1978年5月赴欧考察团成员之一)在总结时说,“……所见所闻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吃惊。

我们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原来以为资本主义国家是落后腐朽的,走出国门一看,才知道完全不那么回事。

”材料三我国的制度……基本上是从苏联照搬过来的。

它很落后,只解决表面问题,造成机构重叠,助长官僚主义。

——1978年9月邓小平东北谈话思考: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

实践:改革:农村(主要形式、试点省份)开放:(1980)年2、明确提出:中共“十二大”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实践:改革:城市(中心环节)开放:(1984年)(1985年)3、系统概括: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创新设计】2105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精美课件: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ppt课件

【创新设计】2105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精美课件: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ppt课件

精讲阐释
(1)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十个方面进行了理论阐述: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①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发展阶段:中 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⑤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⑥战略步骤:分三步走战略。⑦领导核心:坚持中共领 导核心。⑧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 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 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⑨祖国统 一:一国两制。⑩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2)历史地位:①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 平。它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②作为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 精神支柱。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答案 : 3.十六 4.(1)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党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一、邓小平理论有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方法点拨
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要结合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大 会议和讲话概括,历史地位要从理论和现代化建设分析。
答案: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国两制 3.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
和平与发展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3)“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并写入党章
1992年秋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在这之后,开始出现一些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拨乱反正的好文章。特别是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是一场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原则分歧的争论展开了。
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91年底,全面改革、迎接挑战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提出到逐步形成的阶段。教材以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为历史坐标,以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为载体,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从提出到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
(1)中共十二大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中共十二大的音像资料,掌握十二大的时间及其内容。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修改与创新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
准备
多媒体等常用教学设备
教学
过程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由于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文字与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建议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以增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所诞生的伟大理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的运动有: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运动出现严重 失误的主要原因:主观上急于求成,客观上脱离实际, 犯了“左”倾错误。
历史意义: 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指导 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路 ②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的根本问题,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 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指明 了方向 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一国两制理 论,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统一问 题的根本指导。……
才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 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 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 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 题研究》 回答问题: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 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 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 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 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意义: 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时间: 1992年秋
(2)内容: 提出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时间: 1997年
(2)内容: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理论并决定把 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 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道路。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领 导集体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纠正“左”倾错误和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 针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 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1)时间: 1982年 (2)内容: 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意义: 成为新时期社会主 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① 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 了的中国式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走一条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这是由 中国国情决定的。 ② 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的建设成就有:一五 计划时期工矿业建设成就尤为突出,主要有鞍山钢 铁3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 机制造厂等,为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 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 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 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 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 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 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中哪二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
答这二大根本问题的?这二大问题的解决
有何意义?
邓 小 平 南 方 讲 话
根本 问题
什么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内容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 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面临 着重大选择 ——新理论产生的必要性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展开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 教条主义的中国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 解放运动 ——新理论产生的可能性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①中央会议上讲话
材料中反映了邓小平同志怎样的思想 主张?这一思想主张有何意义?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 其决议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1978年底
(2)主要内容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意义: 是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1.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建设道路: 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6.判断工作是非标准: 三个有利于 7.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三)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中共十二大 ④中共十三大 ⑤92年南方讲话 ⑥中共十四大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伟大的转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系统概括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 个有利于”标准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为党 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新 时 期 的 理 论 探 索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怎样一个过程?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怎样理解邓 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是一脉相承的?
邓 小 平 理 论
1.背景
2.形成 3.内容 概括
4.历史 地位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三个代表” 思想有何重要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 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 系 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 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断开 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继承和发展

形成
邓小平 理论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时间: 1987年 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内容: 的理论;规定了“一个中心、二 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意义: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 系统概括。是中国共产 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的又一次重大贡献。
材料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 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初步 提出
基本 形成 成熟 丰富
⑦中共十五大
确立 命名
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 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 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 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 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 国。……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08全国I)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 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 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005江苏)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钱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改革开放,使 中国人民富起 来 迈进小康社 会,向现代 化目标前进
进一步回答怎样 江泽民 建设社会主义问 “三个代 题,及新时期党 表”思想 的建设问题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 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 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 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三个代表” 思想的创立过程
(1)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创立“三个代表” 思想,并全面阐述了“三个代 表” 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 “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 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 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 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 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 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 脉 相 承 与 时 俱 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十三大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理论
92’南方谈话 深化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三个代表”
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革命道路和社会 主义改造和建设
精髓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自力更生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作用
取得新民主义革命胜 利,建立新中国,使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又是怎么 样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什么内在关系?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创立背景 创立过程 及内容 解决的根 本问题 历史地位
1.“三个代表” 思想的创立背景
(1)国际形势: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 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 力竞争更为激烈。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同 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 (2)国内发展: A.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B.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 时俱进的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