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东方元素_论印象派绘画中的异国情调

合集下载

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东方元素——论印象派绘画中的异国情调

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东方元素——论印象派绘画中的异国情调

东亚画作,可能来 自日本或 中国。而用东亚元素入 画的最有代 表性的作品应该是莫奈晚年所 画的 《 睡莲池与 日本桥》 系列。 莫 奈不仅收藏 、钻研 日本的浮世绘,而且在 19 年其 5 80 0岁时在 吉维尼购置的地产中,亲自设计 了一座具有东方情调的 “ 水上 花 园” ,人工的池塘上建起 了日本式小桥 ,池塘 中种 了许 多睡 莲,池塘周 围则种了垂柳和其他 花卉。从此,睡莲池和 日本桥 成 为莫奈晚年画作中经常出现 的题材 / 形象。这些东方元素在
响 最 为 明显 。 当然 , 由于 印 象派 主要 是 法 国 的 绘 画 流派 ,从 严
仅有古希腊传统的影响,还有 以拜 占庭 为代表 的东 方艺 术 / 审
美文化的影响。 多古希腊的典籍也是从拜 占庭传入意大 利等 许
地 ,推 动 文 艺 复 兴 、 生 催 现 代 艺 术 的 。 了审 美 现 到
主义 ” 浪潮之 中形 成的。德 国学者 阿德里亚尼 ( 6 z A ra i G t d i n ) 就 明确指 出: “ 在一个由龚古尔兄弟推起的 日本 时尚的启迪下,
大 多 数 印 象 派 画 家 都 钻 研 过 东 亚 艺 术 。 ( 这 里 的 东 亚 艺 术 主 要 ”1
美现代性变成 了对世俗生活 中这种理性化统治 的批 判。 文化 在 哲学的层面上,审美现代性则意味着人 的感性生命 的展现 ,它
身份介入了西方 审美文化
历史 的发展演 变,催生 了 西方 的审美现代性,也成 为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一 个推动力 。如果说东 方元 素不是西方现代人的感性 生命反叛宗教统治 、工具
理 性 的主 导 力 量 , 至 少 也 是 这 种 反 叛 力 量 的 同 盟
军。
唐基老 爹* ( 画 ) 凡 ・ 油 高 《 米尔 》 ( 埃 油画 ) 莫 奈

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审美习惯

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审美习惯

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审美习惯当代的中国绘画教学基本上是西方的教学体系,尤其是设计教学基本上都是德国包壕斯设计学院的教学方法。

忽略中国传统教育。

民间美术更是从来不提。

似乎在学生心里都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

或者干脆认为民间的就是低俗的。

说到西方现代艺术,大部分中国人就会感到它神秘,荒唐和怪诞。

看不懂,高深的,是离生活很遥远的,是艺术家的,和普通人没关系的。

而对于西方传统艺术,我们有一个固定的概念,认为它的特征就是如实地描绘,逼真地再现。

希腊罗马的雕刻,意大利文艺复兴或法国古典主义大师们的油画满足了人类对再现的需求。

写实和唯美达到绝对的高度。

然而中国人从来不曾用这个观念要求东方的艺术,没有人指责过范宽的山水画不符合焦点透视的原则,也没有人批评过齐白石的浓墨荷花在色彩上不真实。

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艺术也有一个固定的观念,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

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在于大象无形。

而且从未动摇过。

讲究神似,讲究气氛,讲究构图。

西方现代艺术在审美观念上与东方艺术,特别是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才相似之处,如果我们能用本来就十分习惯的东方审美观念看待西方现代艺术,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所有中国人大多数都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鉴赏家。

因为我们的传统审美习惯就是写意的。

许多我们熟知的西方大师都曾经对东方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印象派画家德加、卡萨特等人,曾经受到日本浮世绘和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在形式和色彩上都表现出一种东方审美趣味。

而后印象派的画家如塞尚,高更和梵高,更是崇尚东方的审美观念,追求单纯的色彩,有力的线条和富有装饰性的画风。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尤其强调画面的装饰感,他从东方国家如中国、波斯和日本的艺术中吸收新的观念,创造新的表现手法。

如果拿他的绘画同我国的年画、民间剪纸或户县农民画相对照,其色彩简洁,对比强烈,线条粗狂,形式概括等观点,都惊奇的相似。

不是每个西方现代画家,都受过东方审美观念的熏陶,事实上他们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东方传统艺术的个中三昧。

从有意味的形式谈起——再谈西方现代绘画的东方韵味

从有意味的形式谈起——再谈西方现代绘画的东方韵味

有这么几方面。第一,“形式”,即艺术 和意味的深入探索,绘画不得不走向“抽 画面亮丽,更有装饰感。马蒂斯认为包括
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有机组成,也就是艺术 象”。而这种极致的抽象绘画又不得不让 色彩运用在内都是创作,无论是在色彩还
作品独特的结构合成,如构图、色彩、 人去洞察绘画背后的隐秘以及其创作过 是被描绘的对象上,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感
题。“立体派”更是其标志性的名头,彰 显了绘画中“形式”和“意味”对视觉和
合画面的需要而不是符合现实的物象;在 色彩上也抛弃了印象派及以前学院艺术对
为现代绘画做了界定。
精神的冲击。而波洛克和罗斯科的出现使 客观、科学的色彩关系的描绘,从画面需
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呢?简单地说 有意味的形式发展到了极致。由于对形式 要出发,用色主观,并且以纯色为主,使
弃了传统写实绘画的客观性,而使绘画回 归本体的。它注重画家本人的感受和主观
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 耳。”[7]320从绘画观念上来看,不拘泥于
家对其推崇备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认识以及情感的表达,由模仿走到表现。 物象,强调画家主观认识和个性的主观表
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马蒂斯为“野兽派”
文_王桂勇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专职画家
西方绘画从模仿现实的古典绘画、 明星,一生不断出新,一刻也不让自己的 点。画家强调物象的韵律、动感以及符合
学院绘画到现代绘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 绘画停留,“变动”成为他绘画的永恒主 画面的布局,面对物象进行改造,使其符
历史。直到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在《艺 术》一书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1],才
对色彩的主观认识和运用。这样的绘画作 品通称为现代派绘画。代表人物有塞尚、
贝尔的论断,意味和形式以及产生二者的 观点和方法成为现代绘画大师们手中的宝

西洋风景中的东方臆想——布拉格写生创作辑要

西洋风景中的东方臆想——布拉格写生创作辑要

集瑛揽萃JI YING LAN CUI 吕江周平刘泽群118/119西洋风景中的东方臆想----布拉格写生创作辑要吕江摘要:辑要源自作者多次赴布拉格从事专题写生创作的心得笔记。

布拉格老城特色鲜明,现已成为国内画 家海外写生的重要目的地,作者通过创作实践探索了审美认知和材料技法等中西结合的诸多可能,并取得 相关的成果,使写生与创作本身的内涵和体系发生良性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千塔之城,回到写生,中西结合2015年至今的五年内,我有幸三次独自前往捷克首都布拉格从事短期写生创作,前后相加共计月余。

我 住在朋友位于布拉格老城中心帕丽兹斯卡大街的公寓中,紧靠圣尼古拉斯教堂,毗邻伏尔塔瓦河岸,地理位 置优越,在公寓内外都有极佳的写生视角,其间完成数十幅水彩和水噩画作,并进行了相关的专题整理和画 展观摩。

通过跨越五年历经三次的写生创作,发展和完善了本人在国外从事以水墨画(注意不是“中国画”) 为主的题材和技法的写生创作体系,十余年来,继早年的巴黎期间的街头速写创作,南欧(西班牙、葡萄牙 及法国南部等)的印象色彩创作,日本的人体写生创作之后,布拉格之行的成果更加主观、成熟、个性鲜明, 也是我将东方审美认知和技艺表现对应西洋景观艺术实践的阶段性总结,实现了我个人中西结合的许多尝试 探索。

布拉格写生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深刻,特为此作笔记辑要。

1. 吕江,布拉格:红顶花城,100 x 50cm, 20192. 吕江,布拉格:查理五世大桥,179X97cm, 201912辑要之一:布拉格作为写生对象的影响和普及布拉格作为东欧最著名的历史名城和旅游中心,先天拥有壮美瑰丽的城市景观,布拉格老城是全世界塔楼密度最高,样式最丰富的地区,有“千塔之城”的美誉,全城河流、山丘、平原连绵,遍布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堡、塔楼、宫殿、教堂、桥梁、雕塑,建筑景物华丽多样,色彩强烈、层次分明、细节丰富。

这里还是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德沃夏克、哈谢克、穆夏等文学艺术大师的故乡,充满浓郁人文情怀,令人神往。

浅析中国绘画中东方元素在油画中审美理念的体现

浅析中国绘画中东方元素在油画中审美理念的体现

浅析中国绘画中东方元素在油画中审美理念的体现作者:张译夫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0期摘要:东方的艺术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在千年历史的文化发展历史变革中,它孜孜不倦的给养与吸引着西方无数力求在画面上创新的艺术家们,使他们触动到了勃勃生命的涌动,使他们的艺术在生命枯竭中的那一部分被这东方艺术所激醒,使西方艺术大师产生了强烈的汲取东方艺术元素营养的渴望,文化精神和文化元素是一个民族在人类世界赖以立足和发展的基点,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有着丰富的人文背景和独特的社会形态,和西方的社会形态及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从以上意义上来说。

东方的元素和绘画风格是开创人类艺术新时代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东方元素的审美价值体现与油画发展之间就必将有着紧密的关系,无论东方和西方,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共同的,对美的资源是共享的。

关键词:东方元素;审美理念;意象;气韵;以线写形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96-01从东方元素与油画审美的发展历史来看,不同的文化底蕴,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气息。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绘画视觉审美的特点在不断融化,取长补短,求同存异。

没有国界的民族文化迁移,使得中西方绘画视觉审美观正朝着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方向发展。

由此看来东方元素的在当代油画中的体现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一、东方元素的写意与油画的结合西方人是理性的,西方油画喜欢具体的、真实的描绘客观事物。

油画传入中国后,和本土文化相碰撞,掀起了油画民族化的浪潮。

写意油画就是油画民族化浪潮下滋生出的一个新名词。

写意有独特的神采,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感召力,让人振奋、让人想到“兴酣笔落摇五岳,元气淋漓幛犹湿”,都物化在画面上,迹化为笔墨,经由“写”的过程向世人和盘托出。

写意不只是一种创造样式,它也有特别的语言体系和专门的训练方法,在造型、色彩、构图等各个层面上都正在逐步形成其与众不同的美学价值追求。

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

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

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一直以来,东方对西方有着超乎想象的吸引力,西方文学家都喜欢把东方作为描写的对象。

东方是西方的精神启蒙,给西方提供了漫无边际的遐想空间。

东方作为西方痴迷的“他者”,以道德健全,清明之世的完美形象存在,这正是西方不停追随这个遥远的东方“他者”的原因所在,想借此觅回逝去已久的智慧之源。

西方哲学家和学者喜欢将东方“浪漫化”,将东方描述成欧洲人最向往的去处,在西方文学里不断构建东方的神秘形象。

《马可·波罗游记》中用这样一段文字来描述“富饶”的苏州:“苏州是一颇名贵之大城,居民是偶像教徒,使用纸币,臣属大汗,恃商工为活。

产丝甚饶,以织金锦及其它绸绢。

是为一富足之州,由是一切谷粮皆贱,境内有野味甚多,且有虎。

有富裕之大商贾包办其所买卖商货之税额,君主获有收入甚巨”。

作者马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叙述南京,使读者感觉东方不仅是个财富大国,而且君主通情达理,善待子民,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西方冒险家和商人加入追寻东方乐园的队伍。

一、英国文学中东方形象的形成与发展1、英国文学异国情调传统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文学艺术家们的开放意识逐渐形成,是异国情调融入文学审美范畴的起点。

欧洲大陆对英国文艺复兴产生较大的影响,海外大发现的热潮使英国人的思想意识获得了解放,从而形成了乌托邦文学。

乌托邦是臆想出来的完美世界,与异国情调有投合之处。

乌托邦文学促进了英国文学异国情调传统的形成,是英国重视东方知识的开始,英国是通过航海纪事和一些广泛传播的旅行游记来认识东方的。

最初荷兰和葡萄牙在开辟东方市场方面优先于英国,但东方仍旧对英伦三岛存在着无法阻挡的引诱力。

16到18世纪英国人的海外扩张意识迅速增强并走向了世界舞台的巅峰,同时也开阔了思想家和文学家们的眼界,越来越多的异域文化开始融入到英国文化中,是英国社会与东方紧密联系的征兆,使异国情调呈不可抗拒的局势存在于英国文学中。

2、东方形象的初始16世纪、17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东方异国情调所起的作用不大,只起到装饰衬托的作用,文学家所创造的东方形象只是为了使体裁和主题更加丰富。

世界美术史中的东方元素分析

世界美术史中的东方元素分析

世界美术史中的东方元素分析美术作品是任何文化中都拥有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同时也反映了该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审美趣味以及生活方式。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也反映在它们的艺术作品中。

尤其是在世界美术史中,东方美术作品经常被称为“异域风情”和“神秘主义”的代表。

本文将就世界美术史中的东方元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光影之美在世界美术史中,东方美术作品有一种迷人的特质,即它们善于从光影的角度呈现人们的情感和理念。

特别是中国画和日本画,善于在表现山水、园林和花鸟等素材时运用光影之美去表现。

比如说中国花鸟画有很强的生动感和立体感,部分原因就在于画家善于捕捉阳光和影子,强化物体的轮廓,再通过表现物体阴影的深浅,刻画出物体所体现的情感。

这样的表现方式在西方绘画中并不多见,这也是东方文化的独特性所在。

水墨之美水墨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殊艺术形式,它不仅限于绘画,还应用于书法、篆刻、印章和书信等领域。

在中国画中,水墨被广泛应用,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水墨既能表达动感,又能呈现静态的美感。

在水墨画的表现中,艺术家常常注重画面中黑白的对比和平衡,以及笔墨韵味的陈述,尤其在绘制山水和花鸟等领域时更显得精湛。

在日本画中,水墨同样是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表现动物和动态的形象,在表现方式上也相对于中国画更为细腻。

佛教之美佛教是一种在东亚地区非常流行的信仰体系,它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还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佛教美术在东方文化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领域,它通过雕塑、壁画、绘画、纺织品、铜器和陶器等多种媒介,呈现人们对佛教传统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佛教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符号、意象和象征意义,是东方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

比如说中国的印光法师,他的绘画作品表现了佛教的思想,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业设计。

由于佛教教义中强调节制欲望,因此佛教美术作品也具有安静、平和、谦虚、独特和深沉的特征,反映了东方文化中一种不同的审美趣味。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印象主义是现代西方绘画中的一种风格流派,它试图通过描绘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捕捉到瞬间的感觉和氛围。

在印象主义的绘画中,人物和事物不再被完整地呈现,而是被分解成无数的色彩点和线条,呈现出模糊的、印象性的效果。

在莫奈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印象主义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可以发现东方艺术对莫奈的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在莫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印象主义主张的色彩变化和光影效果。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强烈的色彩对比,强调颜色的清新和透明感。

而且莫奈的作品中对光的处理也十分独特,他经常使用色调和明暗对比来表现光影效果,使画面出现闪光的效果。

这种绘画风格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东方绘画中的描绘光影的方式相似。

在东方的绘画中,往往强调光线的分布和反射,利用深浅不一的墨线描绘光线的变化,而不是仅仅着重于人物或其他事物的形态。

莫奈创作时,曾借助日本的木版画和中国的水墨画进行研究,对东方绘画的光影处理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借鉴。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莫奈的印象主义绘画与东方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

其次,莫奈作品中还可以看到一些直接来自东方艺术的元素。

例如,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寺庙、桥梁、花果山等中国元素。

就像莫奈所说的:“我对东方艺术的兴趣,尤其是中国的兴趣,不只是因为它们的美丽,还因为它们与我生活的环境和风景比较相似,对我影响非常深刻。

”莫奈在他的绘画中常常流露出对东方文化的热爱之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东方艺术思想在印象主义创作中的运用。

此外,东方艺术中的一些线条、形态和构图方法也被莫奈借鉴并应用到他的作品中,如屋檐的曲线、花卉的装饰等,这些元素不仅增加了他的创作灵感,而且也展现了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之间的某种共通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莫奈的作品对后来的东方艺术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创作方法、画风和思想对日本绘画家如岛田乙堂、细川漱石、横山大観等人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日本画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印象主义的绘画手法,它们以特殊的观看方式、对色彩和光影的追求而被广泛认可和喜爱。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印象派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的一场革命性的艺术创作浪潮,以莫奈、雷诺阿、德加等艺术家为代表,他们试图通过捕捉光影的变化和瞬间的印象来表现自然和生活的真实面貌。

印象派艺术家们对东方艺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东方艺术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莫奈的绘画中探讨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之间的关系。

莫奈是印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睡莲》、《印象·日出》等都成为了印象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作。

在莫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东方艺术的借鉴和影响。

莫奈的绘画风格追求捕捉光影和色彩的变化,通过简化和模糊的线条、用色以及对光影的处理,表现出了一种模糊而柔和的画面效果。

这种表现手法与东方艺术中的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水墨画同样注重氛围和意境的营造,追求简洁、含蓄的表现方式。

莫奈在东方艺术中找到了与自己艺术追求相符的表现手法,从而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奈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19世纪中叶,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开始进入欧洲,并引起了欧洲艺术家们的极大兴趣。

浮世绘以其鲜艳的色彩、平面构图和对光影的处理而著称,这与当时欧洲传统绘画中追求逼真写实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莫奈受到浮世绘艺术家歌麿、北斋等人的作品启发,吸收了其在色彩和构图方面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在他的《睡莲》系列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浮世绘艺术对他的影响。

莫奈受到了中国水墨画的影响。

中国的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和意境表现而闻名于世,它所倡导的“意在笔先、形随意动”的表现手法与印象主义追求捕捉瞬间印象的理念不谋而合。

莫奈在中国水墨画中找到了对自己艺术追求相契合的表现方式,通过对比浓淡、冷暖、虚实,他试图营造一种意境和氛围,而这正是中国水墨画所追求的“意境超然”。

莫奈在东方艺术中还受到了对于光影的处理和对于自然的崇尚的影响。

东方艺术家们对于自然界的表现追求抽象与象征,他们善于通过简洁的笔墨、明暗对比来体现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廓。

以中西(主要以印象派)方绘画色彩为例谈对东方美学品格之理解

以中西(主要以印象派)方绘画色彩为例谈对东方美学品格之理解

2018-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以中西(主要以印象派)方绘画色彩为例谈对东方美学品格之理解周鑫璐(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摘要:在中西方美学的不断发展中,都呈现着他们各自不同的色彩。

这些色彩之美往往和中西方文化产生不同的碰撞,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受。

追寻色彩中谜一样的东西,以色彩的线索来指引对东方美学品格之探究,进而找寻我们东方美学品格之精髓。

关键词:色彩;品格;美学;绘画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77-02一、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

在美学的定义中,中西方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

他们对于美学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与归纳。

并在不同的定义与归纳中融会贯通,相互影响,相互连接。

单独讨论对东方美学品格的理解有些宽泛,笔者想采取比较的方法,以中西(主要以印象派)方绘画的色彩角度为例来体悟其中的奥秘。

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我们东方美学品格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就以中西(主要以印象派)方绘画的色彩来展开我对东方美学品格理解的探讨。

二、色彩的单纯性在东方绘画的艺术中,东方绘画几乎没有色彩的明暗深浅等技巧的运用,几乎都是采取线描轮廓、单一的原色平涂来制作。

早在湖南长沙战国时代楚墓中出土的两幅画在丝织品上的图画。

《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就可以鲜明的看出设色平涂而略作渲染的痕迹。

西方绘画在希腊时期和中世纪基督教绘画中,还存在一些单色平涂的历史痕迹,但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绘画对于色彩及明暗的研究和运用发展迅猛,几乎完全摒弃了单色平涂的方法。

从此,中西方在绘画色彩上呈现出彼此不同的差异性。

尤其是到印象派,他们对于光色的捕捉,使艺术富于感性,并在人们的精神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色彩丰富着他们的生活。

邹一桂在《小山画谱》里对中国艺术如是赞美说:人之技巧,至于画而极———可谓夺天地之工、泄造化之秘,少陵所谓“真宰上诉天应泣”者也。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印象派画家莫奈是一位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被视为印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印象主义艺术主张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以及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真实表现。

与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世界中,东方艺术也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莫奈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色彩的运用上来看,莫奈的作品和东方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印象主义强调色彩的纯净和光线的变化,而东方艺术也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光影的表现。

在莫奈的作品中,他运用大量的色彩层叠和明暗对比,以及笔触的变化来表现光影效果,使画面呈现出柔和而丰富的色彩。

这与东方艺术的表现手法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中国山水画和日本浮世绘作品,它们都运用了类似的技巧来表现色彩和光影。

莫奈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看到对东方艺术的借鉴和吸收。

从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来看,莫奈的作品也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东方艺术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和平和,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表现方式。

莫奈在他的作品中也注重捕捉自然界的美和表现日常生活的场景,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田园风光、花卉、以及户外的人物活动等题材,这与东方艺术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关注是一致的。

在作品的构图和画面的布局上,莫奈也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启发,他在一些作品中运用了类似于中国山水画中的长卷式构图,以及对景深和透视的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了一种开阔和自由的感觉。

从艺术观念和精神内涵上来看,莫奈的作品也体现了一种东方艺术的意境和情调。

东方艺术强调笔墨情趣和意境表达,注重表现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莫奈在他的作品中也追求一种放松和宁静的氛围,通过表现光影的变化和色彩的交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清新、舒适的氛围,给人以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觉,这与东方艺术追求意境和情趣的精神是一致的。

东方绘画的审美意象与文化价值对西方美学的意义——论印象画派中的东方影响

东方绘画的审美意象与文化价值对西方美学的意义——论印象画派中的东方影响

东方绘画的审美意象与文化价值对西方美学的意义——论印
象画派中的东方影响
许世虎;姜丽丽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 一、西方印象派绘画的产生rn在世界艺术中,任何一个画派的产生和消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外因与内因,不论它是否可以代表这个国家或这个民族一段时期内的审美价值取向,它都会反映出当时一批艺术家的思想倾向和美学主张,体现出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的审美风尚.当然西方画坛中的印象派也不例外,从它最初的产生到后来不断地发展、分化都与客观社会历史有着必然的联系.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许世虎;姜丽丽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惊鸿·绝唱——从“雪中芭蕉”看中西方绘画以及东方“意境”的独立文化价值[J], 许昕
2.中国画——独立于东方的意象绘画艺术 [J], 亚明
3.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东方元素——论印象派绘画中的异国情调 [J], 李勇
4.朱德群绘画图式中的东方审美情结 [J], 姚明睿
5.“东方色彩·中国意象”画展暨“中国岩彩画20年与中国当代绘画”研讨会开幕[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元素

浅析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元素

浅析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元素作者:赵虎吴迪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6期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的繁荣,促进全球文化的融合,艺术领域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研究西方绘画的东方元素可以让我们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的艺术,从西方画家富有东方元素的作品中去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如何产生影响和渗透。

东、西方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包容和融合是时代的趋势,对于绘画,只有基于对不同文化及其绘画传统相互关系的恰当的理解,才有助于我们在艺术创作中的不断实践。

关键词:东方元素;西方现代绘画;散点透视;线条中国与欧洲早在18世纪就建立起了直接的通商贸易关系,之后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中国商品成为一种时尚,他们对此有着极高的重视和赞赏。

因为中国艺术品的品质与气息,透露着一种独特韵味——飘逸典雅,宁静致远。

因为东西方风格的迥异,受到这些艺术品的陶冶,使当时一些画家模仿那种绘画风格,比如当时法国的艺术家布歇和宫廷画家华托,他们的绘画风格就有东方的一些特点,华托的《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东方艺术特色,画面的现实主义中夹杂着东方艺术的超凡脱俗的美。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说:“凡时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

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

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着之特色也。

” 这种吸取东方(中国)用色的雅致和柔美、以曲线构图的造型艺术特点,被称为“罗可可”风格。

一、西方现代绘画发展中东方元素的渗入在欧洲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当中,东方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法国的后印象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那些艺术家们在东方绘画富有色彩感以及装饰性上得到启发。

就如浮世绘的版画、中国古代绘画,这些东方艺术内容清新活泼,强调笔墨韵味,一些田园生活等,都给了这些艺术家们在线条和色彩上的探索产生了极其大的启发,这些画家运用东方的构图形式,大胆的色彩来表达心中的对象。

宋艳妮《西方油画中的东方元素》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宋艳妮《西方油画中的东方元素》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油画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早期的油画多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创作,可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学院派、印象派等。

现代绘画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派更多,但诸多流派流传时间较短。

没有具体记我说过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元素是什么时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印象派之后东方元素变得常见起来。

中国的青花瓷经常会出现在西方油画作品中。

齐凡尼·贝利尼的名作《诸神的宴会》中,青花瓷钵成为诸神喜爱的“神器”。

据瓷器专家考证,这三只瓷钵为明朝宣德至成化年间(1426-1487)之物。

大家知道乔凡尼-贝利尼生活在约1427年至1516年间,画中的瓷器应该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至更早的产品。

远在唐代时,中国的瓷器就作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行销日本、印度、波斯和埃及等地。

17世纪时,中国的瓷器已在欧洲占有一定的市场。

当时,中国的瓷器在欧洲被视为珍玩,只有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大国的宫廷里才能见到较多的瓷器,贵族家庭也以摆设瓷器来附庸风雅、炫耀地位。

不过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到了近代,中国的瓷器并不像以前那么稀有难得了,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情调的象征,“蔓延”在西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法国画家雅格布·约瑟夫·蒂索绘制的《贵妇》中,可以清楚看到一套青花瓷茶具,茶具洁白幽蓝,细腻明亮,即便摆在普通西方人的家里,也毫不觉得突兀——这是那时专门用于出口的、加入了西方审美元素的茶具。

19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日本浮世绘漂洋过海进入西方人的视野、生活和艺术作品中。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表现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

在欧美印象派艺术家的画作中可以看到许多浮世绘风格的影响。

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也有很多东方风情的油画。

虽然克里姆特没有到过东方,但他却非常欣赏东方艺术,因此作品背景中出现中国的亭榭、门神、关公就不足为奇了。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流派,以描绘光线、色彩及气氛变化为特征,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和瞬间感受。

而东方艺术则是指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传统的艺术形式。

虽然印象主义和东方艺术来源不同,但其中均存在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莫奈的绘画作品中,探讨印象主义和东方艺术之间的关系。

莫奈是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充满了现实感和表现力。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东方艺术的元素。

首先,可以看到莫奈用光和影的变化所体现的氛围感。

他用浅淡的水彩色调将阳光、光影和颜色的变化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表现手法与中国画家用笔墨表现气韵的理念相似。

其次,在莫奈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自然元素的描绘,如花卉、草、水、空气、天空等等。

这些元素在东方绘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素材,例如中国画中的花鸟、山水,日本画中的樱花、枫叶等等。

这些自然元素的描绘方式也有相似之处,如对颜色的处理、对明暗的运用,都注重捕捉瞬间的美感,强调色彩与光影的变化感。

莫奈还借鉴了东方艺术的构图和形态美学。

东方艺术以平面美和抽象美为主要特征,常常采用极为简单的线条和图案来表现主题。

这种美学风格在莫奈的作品中得到了运用,例如著名的《草地上的午餐》中,画面以两个中心构成,一是女人,一是背景,而画面中的形式特征也非常抽象。

这种构图或者形态美学的运用,在莫奈的许多作品中都得到了相应的运用。

总体而言,印象主义和东方艺术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个人感觉,这种相似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一方面,印象主义和东方艺术的产生背景有些相似。

两者都是在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印象主义的主要画家都生活在欧洲工业化和近代城市化的背景下,他们反抗传统绘画方式,倡导自由、自然和感性的表达。

而东方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文明的洗礼,不断吸收新的文化成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另一方面,两者在艺术表现方式上也有部分重叠。

两种艺术都强调氛围感和瞬间美感的表现,都注重自然元素的描绘,都借鉴了抽象的构图和形态美学。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

从莫奈绘画中看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莫奈(Claude Monet)是印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其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处理而闻名于世。

而他的绘画风格和东方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就莫奈绘画中所体现的印象主义和东方艺术的关系展开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印象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

这一时期正值欧洲与东方交流日渐频繁的时候,东方文化的影响开始逐渐渗透到欧洲艺术中。

印象主义画家们受到东方绘画和艺术的启发,开始追求表现光影和色彩的效果,追求绘画的感官体验与直观效果。

而莫奈正是在这个时代,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表现了他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

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东方的元素,包括东方建筑、服饰、以及东方式的装饰物。

莫奈在色彩运用上也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启发。

东方艺术中通常以清新淡雅的色彩展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而莫奈的色彩运用也非常独特,他擅长捕捉日光下的色彩和光影效果,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层次和色彩对比,创造出绚丽多彩、给人以视觉冲击的画面。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东方文化中色彩的精妙运用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莫奈在画面构图上也借鉴了东方艺术的手法。

他常常采用明快而自由的笔触,透视和比例感也与东方传统绘画有相似之处。

莫奈也运用东方绘画中的构图手法,例如采用对角线构图和抽象化的表现手法等,这些都是莫奈受到东方艺术影响后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

除了在绘画风格上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外,莫奈还深受日本浮世绘的艺术影响。

日本浮世绘在19世纪的欧洲引起了轰动,其对当时的许多欧洲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奈便是其中之一。

他对日本浮世绘的深刻了解和借鉴,使得他的绘画中呈现出了充满东方情调的独特风格。

莫奈的绘画中体现了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密切关系。

他受到东方艺术的启发,运用东方的色彩、构图和笔触等手法,并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东方的风情与韵味。

莫奈也通过他的作品向西方观众介绍了东方艺术的魅力,促进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莫奈绘画中的印象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关系不仅仅是艺术史上的一段传奇,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而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艺术风格之间的交融与共生。

外国美术史案例分析与感悟-莫奈

外国美术史案例分析与感悟-莫奈

外国美术史案例分析与感悟-莫奈1840年11月14日,劳德·莫奈在法国首都巴黎克出生。

他的父亲科鲁多·阿多罗夫·莫奈是一名商人。

莫奈年轻时酷爱绘画。

他经常在各种各样的书上画自己的素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绘画技巧。

后来,莫奈结识了著名画家布丹,布丹深受布丹的影响。

莫奈喜欢寻找大自然中最简单的美,喜欢研究不同光线下的自然风景。

布丹认为“画山水画要用油画和素描”,而在作画的过程中,要注意追求第一印象,在不同的光线中寻找最纯粹的自然美。

这种绘画思想在莫奈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859年5月,莫奈来到巴黎,结识了巴比松画派的画家。

同年秋天,他决定去非洲服兵役。

非洲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阳光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但由于贫血,他不得不从兵营回家养病。

同年,在巴黎沙龙被击败的马奈的画作深深吸引了莫奈,并受到极大的启发。

1871年初,当莫奈的父亲去世,战争爆发时,莫奈离开英国来到荷兰。

在荷兰,莫奈与日本文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痴迷于日本浮世画的艺术风格,并将浮世画的艺术元素与自己的绘画风格相结合。

“日出印象”当时被学校嘲笑为“印象主义”。

后来,莫奈于1883年在小镇吉维尼定居下来。

莫奈在他位于吉维尼的家中建造了一个美丽的庭院,莫奈晚年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画作。

克劳德·莫奈不仅是法国著名的印象派画家,也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的绘画风格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艺术,他绘画的艺术力量来自于他对画面中的光、色、情的阐述。

作为印象派的主要人物,莫奈非常热衷于观察和描述光影所引起的色彩变化。

他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表达和描述自然界转瞬即逝的美。

我希望通过他的画向人们展示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光影变化和绚丽色彩的奇妙世界。

代表作有《日出印象》、《鲁昂大教堂》、《野罂粟田》、《睡莲》等。

可以说,莫奈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色彩感和灵活的笔触。

人们惊讶于他晚年画《睡莲》时的亮紫色,但此时他已经得了严重的眼病。

透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情结(一)

透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情结(一)

透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情结(一)内容摘要:现代绘画在不断认识自然和表现自然、学习传统和勇于创新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多元化。

艺术家因各自不同的传统积淀、学识和修养创造了世间风格多样而个性独具的艺术作品。

在视觉审美因素多样化发展的情况下,以中西方融合为主线,有关中国文化艺术的论述在认识西方现代绘画发展的方式和方法上提供了一些不可或缺的帮助。

关键词:现代绘画交流融合影响西方近代美术史的演变,曾被人喻为一个传奇性的故事。

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千变万化的价值观念,打开了许多未曾探索过的道路。

一直到现在,“现代美术”仍是个令人迷惑的名词,一些被公认为艺坛巨人的画家,如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虽已成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却仍然经常被一般人所忽略,毕加索的立体派或荒唐或有趣,马蒂斯的野兽主义或美观或滑稽。

但是这些“巨人”是如何创造出如此与众不同的艺术流派的呢?他们的经历既辛酸又坎坷。

在现代欧洲艺坛中,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抽象派绘画的先驱者米罗,兼具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多种风格的俄国斯画家夏卡尔,均为极负盛名的大师,被推崇为艺坛一代宗师。

1910年,马蒂斯在慕尼黑观赏了轰动一时的近东艺展,那次艺展对于他日后的绘画方式,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近东的艺术富于艳丽逼人的色彩,而且也偏重于平面式的构图,用强烈而乡间的纯色彩、阿拉伯式的藤蔓花纹和各种只有东方味道的平面图案。

在他绘画生涯的后期,马蒂斯开始用彩色的纸,剪成彩色图案,再用蜡笔和塑胶水彩来掩饰晚年以及疾病带给他的不便。

马蒂斯的艺术之所以不朽,因为他包容了大自然,能够让自己同大自然合二为一,与大自然的韵律起步而行。

这一点同我国老子、庄子的顺其自然颇为近似。

“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万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万体更变易”便是马蒂斯所强调的重点之一,人在不同的时候看同样的一件东西,观察的角度不可能完全一样。

西方美术自14、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一向强调“独一立足点”论,这是与东方美术完全不同的地方。

[浅析印象派绘画中的中国意象元素]意象元素

[浅析印象派绘画中的中国意象元素]意象元素

[浅析印象派绘画中的中国意象元素]意象元素源于19世纪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因其在绘画的光线、色彩运用方面的独到探索与表现,在西方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并为之后的后现代主义绘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条件。

但后人在研究印象派绘画具体表现语言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这一产生在西方的艺术门派,其所呈现的风格特征却融会了诸多东方艺术的意象元素,其中很多方面都与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追溯欧洲近现代绘画史,绘画从写实到现代(写意)有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印象派既是过渡,也是开河。

印象派艺术家们一方面强调真诚面对自然,另一方面,他们逐渐在摆脱单纯地再现对象,而极力去呈现更加自由的创造状态。

他们在突破传统体裁的局限,重视表现生活情趣和主观感受,注重抒情与心灵感悟,印象派艺术家注重意境的表现,其作品呈现出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艺术特色。

印象派是处于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艺术流派,不同于过于写实而显得拘谨僵硬的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更有别于因为太前卫也不容易被理解,需要加注解释方能读懂的现代派绘画,它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水墨画等写意风格的绘画有相通之处。

下面就印象派绘画中所体现出的几点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的元素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印象派的表现技法强调“写”,类似于中国写意笔墨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就是“书写性”,它的基本要求是“书写”,有别于“描摹”,在书写中,对线的轻重把握和疾、涩、枯、润是通过画家体力、臂力和腕力在毛笔的运转下产生的,通过提、压、拖、扫,诉诸于画面各种痕迹。

而印象派画家运用小笔触的排列,时而摆、时而刀刮、时而重叠、时而揉擦、时而横涂纵抹、时而积点成面等多种手法,有些颜色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直接放到画面上去感觉和组合(类似于写意画中的泼墨技法),并进行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的互补对比,使绘画性的形式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形式美与装饰性是中国写意画的一大特色,印象派绘画在装饰性和形式美上的探索丝毫不亚于中国传统绘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东方元素 ——论印象派绘画中的异国情调《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 (油画) 莫奈5世绘中获得了灵感。

美术史研究也已经证实,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绘画史上曾出现过“日本主义”(Japonisme),就是指许多画家都崇尚日本的浮世绘着色版画。

印象派也正好是在“日本主义”浪潮之中形成的。

德国学者阿德里亚尼(Gštz Adriani)就明确指出:“在一个由龚古尔兄弟推起的日本时尚的启迪下,大多数印象派画家都钻研过东亚艺术。

”(1) 这里的东亚艺术主要就是指日本的浮世绘。

贡布里希也说:“日本艺术给整个印象主义创新提供了启迪。

”(2) 那么,印象派画家们到底从日本的浮世绘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在印象派的作品中这些东方的元素又如何构成了异国情调? 印象派作品中的异国情调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形象或题材,另一方面是形式技法。

这两个方面都以日本的影响最为明显。

当然,由于印象派主要是法国的绘画流派,从严《富岳三十六景·骏州湖江流》 (油画) 葛饰北斋《埃米尔》 (油画) 莫奈《唐基老爹》 (油画) 凡·高 西方的审美现代性从历时性角度看,是指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审美领域中出现的审美活动(艺术)从宗教的统治之下脱离出来,形成自身的审美独立性的历史/文化现象。

在这个意义上,审美现代性是对已有的审美成规的背离与反差。

这个现象又是伴随着社会的世俗化和经济领域的商业化大潮同时产生的。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理性化、世俗化,审美现代性变成了对世俗生活中这种理性化统治的批判。

在文化哲学的层面上,审美现代性则意味着人的感性生命的展现,它是人的诗意存在或本真状态在现代生活中的剩余或守望。

从西方审美活动发展的内部来看,审美现代性的内涵的确可以做如此简要的界定,这是一个历时性的时间维度。

除此之外,审美现代性还有一个空间维度。

西方的审美现代性在诞生之初就不仅有古希腊传统的影响,还有以拜占庭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审美文化的影响。

许多古希腊的典籍也是从拜占庭传入意大利等地,推动文艺复兴、催生现代艺术的。

到了审美现代性表现更集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中,东方艺术的影响就更加普遍。

因此,可以说审美现代性是借助于东方元素完成了对西方传统的背离,表达着对世俗生活中工具理性的批判,展示出西方现代人的感性生命状态的。

东方元素以西方审美文化的他者身份介入了西方审美文化历史的发展演变,催生了西方的审美现代性,也成为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一个推动力。

如果说东方元素不是西方现代人的感性生命反叛宗教统治、工具理性的主导力量,至少也是这种反叛力量的同盟军。

西方审美现代性集中体现在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之中,而印象派是西方最早的现代主义绘画流派。

那么,东方元素是如何参与到印象派绘画的审美现代性之中的?这种东方元素构成的异国情调在审美现代性中的作用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从清理印象派绘画中的异国情调的构成要素入手。

一、印象派绘画中异国情调的构成 众所周知,印象派绘画与日本浮世绘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马奈、莫奈、德加、凡·高等印象派代表人物都从日本浮格的意义上讲,印象派画家对于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英国的透纳以及荷兰的伦伯朗的继承,也可以算是“异国情调”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这些西欧民族在文化历史上的亲密关系,我把他们看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不作过细的区分,而仅把属于西欧民族之外的东方民族看成是构成异国情调的主导性因素。

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程度而言,是日本的浮世绘着色版画直接导致了这种异国情调的形成。

就具体的形象或题材方面看,印象派作品中经常出现具有日本文化元素的形象。

比如马奈在1868年为左拉所画的肖像中,在左拉面前(画面的右上角)的墙上就有一幅日本的摔跤(相扑)手浮世绘,而在左拉的背后又有一幅屏风式的东亚花鸟画(可能来自中国或日本);1873-1874年画的《尼娜·德·卡里阿斯肖像》中作为背景的墙上也挂了许多东亚式的团扇,其中一个扇面上就有日本人物的头像。

莫奈在1875年画的《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则更直接地表现日本风情,不仅卡美伊(莫奈女友)穿上了和服,而且手持折扇,姿态和表情也模仿日本女人;墙上挂了13把扇子,地上还有两把,和服上的日本武士像清晰到可以看成是对日本美术作品的临摹。

德加约1868年所画的《在画室里的雅姆·蒂索》中,墙壁上也挂着一幅巨大的《千住大桥之夏日黄昏骤雨》 (油画) 凡·高东亚画作,可能来自日本或中国。

而用东亚元素入画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是莫奈晚年所画的《睡莲池与日本桥》系列。

莫奈不仅收藏、钻研日本的浮世绘,而且在1890年其50岁时在吉维尼购置的地产中,亲自设计了一座具有东方情调的“水上花园”,人工的池塘上建起了日本式小桥,池塘中种了许多睡莲,池塘周围则种了垂柳和其他花卉。

从此,睡莲池和日本桥成为莫奈晚年画作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形象。

这些东方元素在印象派不同画家的笔下反复出现,使得东方元素成为印象派绘画中异国情调的直接来源之一。

当然,这些东方元素还主要是以画面的点缀 或道具出现的,即使像《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这样以日本元素为主要形象的作品,东方元素也仍然只是具有点缀的意义。

卡美伊的金发碧眼冲淡了画面上那些日本元素在构建异国情调时的表现功能。

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些日本元素是画家刻意安排进去的。

莫奈所画的日本桥和睡莲这些东方元素虽然成了画面上的主角,但是其表现的方式仍然以西方的绘画方式为主。

东方元素仍然只是其作品中被征用来表达一种西方观念与态度的载体。

相比之下,凡·高对于日本浮世绘的直接临摹则更能表现出这种异国情调。

他用油画去临摹着色版画,直接把日本的浮世绘“翻译”到了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其中最7具有代表性的三幅是临摹安藤广重的《开花的梅树》和《千住大桥之雨》,以及临摹喜多川歌磨的《日本妇人》。

这些直接临摹日本浮世绘的作品使得西方的油画之中出现了直接以完整作品表现东方情调的画作。

尽管在临摹之中凡·高加入一些属于西方绘画的元素,加入了个人的特色,但是毕竟这些作品从题材形象到作品的整体风格、韵味都充分地展现出了异国情调。

就形式技法方面看,印象派绘画中从东亚美术中得到启发而创造出来的新技法则是构成异国情调的比较隐蔽的方面。

印象派画家创造出来的形式技法很多,也并非都来自东亚美术,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与东亚美术相似的技法,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与东亚美术(日本浮世绘)之间的关系。

这些因素已不仅是在西方绘画历史传统之内的创新,而且是具有异国情调的创新。

那么,到底印象派绘画中有哪些形式技法体现出了这种异国情调?首先是景深的淡化而导致的平面化。

在西方传统绘画中,对于所画对象所处的空间位置要做出准确的描绘,从一个固定的透视点看去,在画面中有一个焦点,所画对象就处在这个从透视点到焦点之间的空间内,其准确性甚至可以用物理学和几何学计算出来。

这样的传统画法在画面中的表现就是景深。

画面的整体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每一个对象也有其内在的立体感。

但是印象派绘画却改变了这种传统,其淡化了这种景深甚至取消了景深,使画面中的景物趋于平面化。

具体技法主要包括背景的统一化,即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色彩来平涂背景,使背景中物体的远近关系处于模糊状态;构图的区域化,即通过对画面的平面分割而淡化对象的前后远近关系,特别是把那些能够揭示这种纵深关系的线条/轮廓遮蔽掉,强化平面效果;视点的纵向化,即从较高的位置观察对象,使对象处在地平面上,纵深关系也就趋于消失了;还有形象的模糊化,即所有的对象都不用清晰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描绘出来,而是只粗略地画出一个模糊的影像,如此一来,物体之间的纵深关系就大大减弱了,因为前后的物体都是模糊不清的,而且这种模糊性也会影响到前后物体的大小比例的准确性。

人们常说的印象派注重对于空气韵动效果的表达,也正是通过这些模糊的影像表现出来的。

印象派的这些淡化景深的技法是否就一定会形成他们作品中的异国情调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印象派画家的这些淡化景深、走向平面化的方法是对印象派产生直接影响的日本浮世绘中的普遍表现方法,这些技法其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十分普遍,几乎是东亚美术的标志性特征。

这不是说东亚美术完全没有景深,不过这种景深是写意化的,并不像西方传统绘画中表现得那么准确,地位那么突出。

比如在日本的浮世绘中,近处的物体当然会大一些,远处的景物也会小一些,但是比例并不准确,而且在清晰度上,又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远近的物体是一样清晰的,这就导致了一种平面化的效果。

从较高的视点观看对象也是浮世绘中常用的手法,凡·高临摹的安藤广重的《千住大桥之夏日黄昏骤雨》就是从一个高于桥面的视点描绘出来的景象。

即使是形象的模糊化这种并非浮世绘特点的形式特征,也是东亚水墨画的标志性特点,仍然表征着异国情调。

淡化景深的技法被诗人马拉美称为“自然透视”,他从马奈的作品中看出了这种新的技法,并指出了它的来源:“自然透视不是那种完全人为的,使我们的眼睛成为受文明教育欺骗对象的古典科学,而是我们从遥远的东方,如日本学来的那种艺术透视。

”(3) 可见,印象派绘画中对景深的淡化处理是异国情调的一个重要的表征。

简言之,这种对景深的处理方法使这些作品已从西方绘画传统中迈出了一大步,向东方绘画靠近。

其次,由于画面中景深的淡化,从而导致了构图策略的调整,平面的参差变化呈现出的韵律成为印象派绘画中与东亚美术的另一个相通之处,也是印象派绘画的异国情调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传统的绘画构图对画面的分割总是遵循着平衡、对称、和谐、均匀的原则,主要表现对象被放在中心位置,画面稳定。

浪漫主义虽然力求表示运动的效果,但分割画面时仍然突出中心。

但是印象派的不少绘画作品却打破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的基本构图原则,对画面进行了变化多样的分割。

画面的不同块面之间构成参差多变的关系,展示出畸变的韵味。

比如德加的《爱德华·马奈夫妇》中,画面的右边赫然出现了占近三分之一面积的墙体;《扶杠练功》中两位舞蹈演员被挤到了画面的上半部,下面近一半的画面画的是地板。

最能表现这种构图特点的应该是德加的《两名洗衣女工》,画面几乎没有景深,只有平面的分割,不同的块面参差交错,构成流动的韵律和美感,这种对平面的富有韵律的分割组合,也正好是东亚美术的特点。

在日本的浮世绘中,对画面的富有韵《睡莲》 (油画) 莫奈律的分割以及大面积的块面组合是一种代表性特征。

比如铃木春信的《夜深》中,画面的左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画着梅花的移门(具有墙或屏风的作用),右边的地面被纵横的线条分割,错落有致,虽然色彩都是大面积的黄色,但仍不显得单调。

德加所画的那些大面积的地板,那面占据着三分之一面积的墙,是否直接来自浮世绘的启发还可以再考证,但是在构图效果上的相似性却是无庸置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