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2019年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开始,那一天的月亮可圆了!那时人们就有吃月饼、赏月亮的风俗习惯。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中秋节的知识点总结中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和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传承至今,负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团圆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从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文化内涵等方面介绍中秋节的相关知识点。
一、起源传说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传说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传说中,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后羿的射箭高手,他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天空回归正常状况,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
不过后羿因此也引来了万人敬仰,甚至嫉妒,于是便有了一个想要夺取不死药的人。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爬上后羿的背上夺取不死药,但是被丈夫发现并追赶。
嫦娥为了保住不死药,只好一饮而尽,随着药性作用,飞上了月亮。
此后,中秋节便成为了纪念嫦娥的日子。
二、传统习俗1、吃月饼中秋节与月饼的关系十分密切,月饼外观圆圆腴腴,寓意着人们团圆、太平,品尝月饼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体验。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都会吃月饼,这里头有传统口味的月饼,也有一些创意口味和造型的月饼上市。
2、赏月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赏月寓意着人们的心灵交流与陶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宇宙的神秘。
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人们常会在家园的阳台上,或是公共广场、公园等地方赏月、唱月歌,或是谈心聊天。
据传说,在月亮最圆的时候,在月亮下点烛,便可以带来好运,消灾免难。
3、猜灯谜在中秋节晚上,人们常常会在带有照明灯罩的树下或是小摊位上,摆上一个个的灯笼,把自己布置得十分热闹。
其中猜灯谜成为中秋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猜灯谜寓意着人们心灵的智慧和勇气,也是一种传统文化。
人们可以利用中秋节期间的欢聚团圆,博大家一笑,也可以欣赏别人的答案,增强人际沟通。
三、文化内涵中秋节集团圆、感恩、传承于一身,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团圆中秋节与春节相似,这两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同样代表着团圆的意义。
中秋节的团圆更像是海内外华人的关爱与牵挂,因此在这一天,即便身在远处,人们也会发信息、打电话、寄礼物给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向和心爱之人表达关心与思念。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节日。
一、来历: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习俗。
相传古代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和庇佑,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向明亮的圆月祭祀。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成为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二、风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就是赏月。
当晚,家人团聚,一同赏月,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常被讲述。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
月饼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
人们相互赠送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祝福。
3.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风俗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花园里挂灯笼,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氛围。
特别是在公园或广场上还会举行灯笼展览,各种造型的灯笼争奇斗艳,壮观非常。
4.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季节,人们会在这时欣赏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5. 祭拜家神: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为家中的神像或祖先设立祭拜台,烧香祭拜,祈求平安和祝福。
三、故事:1. 嫦娥奔月: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太阳,炎炎夏日使人们苦不堪言。
于是后羿英勇地射下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
但他的举动引起了太阳神的愤怒,太阳神降下久旱。
后羿为了挽救百姓,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不死药。
但被嫉妒的弓箭手冯宣偷走,后羿只好把药丹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不忍看到百姓苦苦哀求,决定用这颗药丹消灭罪恶并拯救百姓。
她吞下了药丹后飞升至月宫,成为嫦娥仙子,并定居在月亮上守护着人间。
2. 后羿射日:相传,后羿为了救世人们,这天以力大无穷、箭术精湛的他开始实施了射日计划。
后羿利用自己超人的力量,用绣线一箭射往天空的九个太阳,成功拯救了人类,太阴隐去九个太阳,回到了正常的状态。
人们敬佩他的英勇事迹,将他的名字流传至今,中秋节也因之而更加庄重隆重。
以上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的简要介绍。
希望大家能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与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温馨美满的中秋节。
2019年我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的由来与习俗
农 历 八 月 十 五 是 我 国 传 统 的 中 秋 佳 节 , 中 秋 因 恰 值 三 秋 之 半 而 得 名 , 又 叫 团 圆 节 或 月 夕 、 仲 秋 节 、 八 月 节 等 。 有 关 中 秋 节 的 来 历 众 说 不 一 , 在 中 秋 节 的 演 变 过 程 中 , 古 老 的 礼 俗 与 众 多 神 话 传 说 及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中 其 他 诸 多 因 素 结 合 在 一 起 , 最 终 形 成 了 内 涵 丰 富 的 重 要 节 庆 。 这 其 中 最 有 名 的 就 是 围 绕 着 月 宫 的 一 系 列 神 话 , 如 嫦 娥 奔 月 、 吴 刚 伐 桂 、 唐 明 皇 游 月 宫 等 , 它 们 给 月 宫 挂 上 了 七 彩 霓 虹 般 神 秘 绚 丽 的 光 环 , 使 之 充 满 浪 漫 色 彩 。 唐 代 中 秋 赏 月 宴 饮 之 俗 已 颇 为 盛 行 。 从 流 传 下 来 的 众 多 描 写 中 秋 的 诗 句 中 , 可 以 看 到 当 时 已 把 嫦 娥 奔 月 等 神 话 与 中 秋 赏 月 联 系 在 一 起 了 。 唐 朝 初 年 , 中 秋 节 可 能 已 成 为 固 定 的 节 日 。 不 过 , 当 时 中 秋 节 似 乎 还 是 以 赏 月 和 玩 月 为 主 , 还 没 有 在 民 间 广 泛 流 行 。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据传说,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好天气和丰收,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大规模祭月活动。
后来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涵盖家族团聚、花灯晚会和赏月等传统活动的节日。
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有着众多的文化和风俗传统。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化和风俗传统。
1.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传统的文化和风俗活动之一。
在中秋节这个夜晚,人们会烟花齐放、烛光摇曳,一起出门赏月。
这不仅仅是为了欣赏明亮的圆月,也代表着中秋节圆圆满满的家庭和和谐的社会。
2. 团圆
团圆是中秋节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在中秋节,人们会返回自己的家乡,与儿女、父母和兄弟姐妹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准备美食和小吃,品尝着月饼和烤肉。
这个团圆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3. 赏花灯
花灯是一种传统的中秋节装饰和风俗。
在中秋节这个夜晚,花灯挂满整个城市,花灯展示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
人们会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走在街道上,感受节日的气氛。
4. 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传统美食之一。
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个节日之前购买各种不同口味的月饼,可以是传统口味的豆沙月饼和蛋黄月饼,也可以是现代的创意口味和限量版月饼。
而在享受月饼的同时,人们也会体验到中秋节的文化和风俗传统。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团圆、美食、文化和风俗的跨文化交流之日。
我们应该弘扬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又称月圆节、丰收节或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祭祖等习俗盛行。
一、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对月亮的崇拜。
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
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迎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逐渐普及到了民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发展汉代开始,中秋节的习俗逐渐形成。
《史记·天官书》记载:“汉朝秋节鬼神夜哭,穿汉家衣服夜游,女子盛妆而迎。
”说明当时已有女子在中秋之夜打扮迎接神灵的习惯。
到了唐朝,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式的节日,许多文人雅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代以后,中秋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形成了“八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在这一时期,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明清时期,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更加丰富,如舞龙舞狮、猜灯谜、赏花灯等。
三、习俗赏月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也是人们欣赏月亮的最佳时刻。
人们通常在夜晚仰望天空,欣赏明月,寄托思乡之情。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寓意团圆和和谐。
传统月饼有豆沙、五仁、蛋黄等多种口味,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特色月饼。
赏花灯中秋节也是赏花灯的好时节。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公园广场上挂上各种形状的花灯,如兔子灯、龙灯、鱼灯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传统的娱乐活动之一。
人们会把写有谜语的纸条贴在花灯上,其他人看到喜欢的花灯就可以猜谜语,猜对了可以得到小礼品。
玩骰子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中秋节玩骰子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当时宫廷中的一种游戏。
现在的人们通常玩的是“博饼”,寓意博取好运。
祭祖中秋节也是祭祖的节日。
人们会在家中或祖先祠堂中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四、文化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代表着团圆、和谐、美满和幸福。
这个节日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体现。
中秋节的资料简介
中秋节的资料简介中秋节,又称为月亮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举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而月饼则是这个节日的最大特色之一。
下面是对中秋节的资料简介,包括其历史渊源、传统习俗以及庆祝方式。
一、历史渊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据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将农耕和自然神话相结合,用八月十五这个日期来祭祀月亮,希望能获得丰收和幸福。
后来,这个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中秋节的主要内容。
二、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大特色是赏月。
这天晚上,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月亮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因此,赏月成为这个节日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2. 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大习俗是吃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糕点,里面常常包裹着果仁、豆沙和咸鸭蛋黄等馅料。
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团圆之情。
3. 玩花灯: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玩花灯。
花灯是一种用纸、布等材料做成的手工艺品,其形状多样且色彩鲜艳,常常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4. 翘首期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在这天,无论是否能相聚,无论身在何处,都会翘首以待,用心祝福彼此。
三、庆祝方式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随着地域的不同,习俗也有一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庆祝方式:1. 赏月晚会:在一些城市,人们会组织盛大的赏月晚会。
届时,人们可以观赏精彩的文艺表演,品尝各种特色美食,并且共同欣赏到最美的月亮。
2. 举办家庭聚会:中秋节也是一家团圆的时刻。
很多人会利用这个节日,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家庭聚餐成为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家人会一起品尝月饼、赏月,并相互送上祝福。
3. 举行传统活动:一些地区还会举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如绕月亮走、舞龙舞狮等等。
这些活动既能传承中国文化,又能增添节日的气氛。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庆祝方式。
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活动,表达对团圆和幸福的追求。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貂
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
蝉
匆匆隐入云中;
拜
月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 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 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神话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
月
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中秋民俗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 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 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 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 处,俗称“树中秋”或 “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 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 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 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 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 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 灯节。
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打一节日)
中秋
春风吹来白花开,中秋过后葫芦来。 外穿黄衫藏黑豆,润肺凉心好药材。 (打一水果)
梨
中秋灯谜
每年的中秋,同学们都 是在哪里度过的? 跟谁一起度过的呢?
今年的中秋,有没有话 想对爸爸妈妈说? 是哪些话呢?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孟
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
仲
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季
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中秋起源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起 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中秋节的节日介绍
中秋节的节日介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月亮节、仲秋节等。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节日之一。
以下是对中秋节的整体介绍,包括源起、习俗、故事等方面。
一、源起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商朝时期,当时的人们崇拜月亮,认为月亮是神灵的象征,具有神秘的力量。
可以说,中秋节最初源于对自然环境的敬仰和对社会团结的渴求。
在农历8月15日的时候,月亮进入一年中最圆的时刻,为了感谢上天的恩赐,人们开始庆祝并安排聚会活动。
二、传统习俗1.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传统的食品,代表着团圆与美好的祝愿。
有很多种不同的月饼口味,有豆沙馅、蛋黄馅、五仁馅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方式和特色。
2.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传统活动就是赏月,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翘首期盼着晚上的到来。
到了八九点钟左右,人们就会烧一些升起烟花,然后一起欣赏月亮。
花灯、灯笼、烛光和篝火都是赏月配套的灯饰。
3.猜谜:猜灯谜和猜谜语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大家把一些用红色或七彩卡片写的谜语挂在树上或者贴在墙上。
然后大家会聚集在这里猜迷题,通过猜谜解谜来加强互动。
4.祭月:人们也会在中秋节的晚上祭月,烧香、给月亮敬酒,表达对月亮精神家园的感激和祈愿,多用来祈求好运、平安、幸福、福寿等吉祥的愿望。
5.嫦娥奔月:中秋节还有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传说,就是有一个叫嫦娥的美丽女神,她在中秋节的夜晚从天上飞了下来,拥抱着一只玉兔,在月亮上生活。
这个故事代表了对中国传统神话和神秘叙事的崇尚和追求。
三、故事传说1.嫦娥奔月: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嫦娥是海中仙女,她拥有一剂仙丹,吃下去后能够飞升上天,成仙成神。
她的丈夫姜子牙为了防止世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放在了家里的某个地方。
但是一个叫做福神的下人有心窥视,想要偷吃夫人的仙丹,他就从禁地潜入姜家,找寻仙丹。
最终他偷偷打开箱子,却不小心将仙丹碰落,碎成了若干块。
中秋节由来及习俗介绍
中秋节由来及习俗介绍【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起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发展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
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中国传统节日全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 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 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 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 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 们都知道了驱赶“年”
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 红对联、燃放爆竹;户 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 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 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 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春节习俗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由于这一 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又叫“仲秋 节”。中秋赏月、中秋祭月、吃月 饼,是中秋佳节的主要内容。每到 中秋之夜,当月亮升起后,在庭院 设案,供品有月饼、瓜果等。月祭 完毕,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酒”、 “赏月饭”,并对望月亮向远在异 地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除此之外, 各地还有不少有趣的习俗,但都以 “花好月圆”、吉祥如意为主题。
你知道哪些春节习俗?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起源: 习俗: 诗歌:
起源: 习俗: 诗句:
通过前面的探究和学习,你得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清明节至今已流传了2000多年。 届时风和日丽,春意盎然,人们 有放纸鸢(风筝)、荡秋千、踏 青、游春、栽柳、斗鸥和拔河等 活动。自唐代以来,把清明节与 寒食节(冬至后的第105天)混 同起来,统称清明节。祭祖扫墓、 禁火寒食便成为清明节的主要内 容。
重阳节
•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古 人认为九为阳数,两九相重 为重九,两阳相重为重阳, 所以九月初九既称“重九”, 又叫“重阳”。重阳节始于 战国,盛行于唐宋。重阳节 的主要习俗是赏菊、登高、 插朱萸、饮菊花酒等,现在 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中秋节资料简介
中秋节资料简介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欢聚在一起,共度欢乐时光。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资料简介。
一、源起传说中秋节的起源与长久以来的传说息息相关。
最有名的传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十的太阳同时出现,使人间燥热异常,威胁到人们的生存。
于是,大禹治水之后就决定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
石破天惊,英雄豪杰们纷纷前往协助,最终由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后羿得到了桃木仙人的赠送的神箭,还有一丸长生不老药。
他为了保护这两件宝物,把它藏在家中。
但是他妻子嫦娥偷偷喝下了药丸,飞上了月亮,最后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也成为了中秋的象征。
二、月饼和赏月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有着团圆的情感,不仅仅是与家人团聚,还与亲朋好友一起欢度。
而在这个节日里最重要的食品就是月饼了。
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现如今有各种各样的口味,但最受欢迎的还是传统的莲蓉、豆沙、五仁等口味。
此外,月饼的制作过程也是一项独特的技艺,从面皮的制作到馅料的包裹,每一步都需要细心和耐心。
品尝着月饼,人们共同分享着团圆的喜悦,传递着深情厚意。
除了品尝美味的月饼,赏月也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一天的夜晚,金灿灿的明月高挂在天空,洒下柔和的光辉。
人们会一起走到户外或者楼顶,观赏明月,感叹自然之美。
同时,中秋节也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花灯等。
这些活动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也让人们更加融入其中。
三、亲友团聚与文化传承中秋节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时刻,不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家住在一起的亲人,都会在这一天早早地回家。
亲情、友情和亲和力在中秋节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家人们会一起准备丰盛的晚餐,并且一同欢度这个难得的欢聚时光。
中秋节也被视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具体体现。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通过与亲友团聚,传递着亲情和友情;通过亲手制作月饼、赏月,感受着传统技艺和美妙纷呈的自然景观;通过传统庆祝活动,把文化习俗传承下去,使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代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
历史故事·传统节日
端午节----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
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
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
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
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
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春节----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就叫做“年”,每到现在农历大年三十的时候出来作乱。
很多人受其侵害,人们一到这个时候都非常的害怕!人们后来发现年怕爆竹爆炸时的声音,
所以每到它要出来的时候人们就放爆竹吓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
所以,人们就可以平安
的度过这段时间了.而且由此就把这段时间叫做“过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资料
中秋节,也称“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庆祝。
以下是关于中秋节的一些资料:
1. 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殷商时期,当时人们已经有了赏月、祭月的传统。
到了唐朝,中秋节逐渐成为团圆和感恩的节日。
2. 传统习俗:中秋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敬祖先等。
其中,赏月是中秋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因为此时月亮最圆,也象征着团圆。
3. 节日食品: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是月饼,它们通常是圆形的,中间夹有豆沙、蛋黄、果仁等馅料。
除了月饼外,还有粽子、柚子、莲蓉糕等节日食品。
4. 节日习俗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变化,中秋节的习俗也在发生变革。
比如,现在很多人不再局限于团聚在一起,而是通过网络祝福远方的亲友。
此外,现代的月饼口味也多样化了,有巧克力、芝士等口味。
5. 国际影响:中秋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祝这个节日的习俗。
比如,韩国的中秋节叫做“Chuseok”,日本的中秋节称为“Tsukimi”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通过庆祝这个节日,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 1 -。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8月15日,是人们在团月之时庆祝的一种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月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与家人团圆、赏月并欣赏月饼的传统盛会。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但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拯救人民,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世界恢复宁静。
然而,后羿之妻嫦娥无意间误饮了仙药,飞上了月亮。
为了怀念妻子,后羿每年在这个时候拜月,并将这个习俗传承下来,形成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风俗习惯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天通常会找一个宽敞的地方,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月亮的圆形代表着团圆,所以赏月也象征着亲人团聚的愿望。
2. 吃月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都会赠送和品尝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其制作过程繁琐,口感丰富多样。
里面的馅料有豆沙、莲蓉、红豆等多种口味。
传统的月饼上还会印上花纹,如兔子、莲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3. 赏花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城市,中秋节还有赏花灯的习俗。
人们会沿街散步,欣赏五彩缤纷的花灯,这些花灯造型各异,如龙、凤、兔子等,灯光明亮,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4. 玩游戏:中秋节也是家庭聚会的时候,人们会一起玩各种传统游戏。
其中最流行的游戏是“猜灯谜”。
人们在花灯下贴上谜语,其他人则猜谜语的答案,猜对了可以获得小奖品。
5. 龙舟竞渡:在一些地方,中秋节还有一项传统的活动,那就是龙舟竞渡。
人们组成龙舟队,在河流或湖泊中竞渡划船比赛,船上的队员有节奏地划着船桨,船尾有人敲鼓助威,气氛热烈而喜庆。
三、结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瑰宝,是人们表达思念和祝福的重要时刻。
通过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共同感受团圆和温馨。
无论身在何方,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节日,一个可以与亲人团聚、祈福家庭和美好未来的时刻。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通用9篇)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1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
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
可是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
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
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
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
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
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
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2“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并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3“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所以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中秋节,于每年公历9月中下旬举行。
这一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周朝,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秋节主要以团圆和感恩为主题,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祝福。
这个节日的特色之一是赏月,家人会一起在户外或室内欣赏明亮的圆月,并品尝传统的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之一,通常包括多种口味和馅料,如蛋黄、莲蓉、红豆等。
此外,人们还会品尝其他各种美食,如柚子、糕点等。
中秋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活动,如猜灯谜、赏菊花、戏曲表演等,这些活动都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同时,人们还会向月亮祈求团圆、幸福和健康。
节日期间,人们会互赠礼物,传递祝福和感恩之情。
中秋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这一节日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团聚、感恩和祝福的向往,还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019中秋节全面详解,最全面的中秋节解释
2019中秋节全面详解,最全面的中秋节解释我们都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每逢中秋也就是月圆人团圆的佳节,游子们也会在这一天回家与家人团聚。
中秋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这个具有深厚含义的中秋节你了解多少呢?给大家总结的中秋节的诗句、来历、习俗、灯会、传说等相关的详细介绍。
我们一起走进中秋佳节,揭开这个节日的神秘面纱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中秋节全面详解,最全面的中秋节解释。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秋节别称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来历及由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2019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2019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2019 年中秋节是 9 月 13 日。
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人们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期待。
这一天,无论身在何处,大家都会想方设法与家人团聚,共赏那一轮皎洁的明月。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说,它起源于古代对月神的崇拜。
在那个时候,人们会在月圆之夜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月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圆、亲友相聚的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
赏月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明月高悬,洒下银辉。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欣赏着那如银盘般的月亮,感受着宁静与祥和。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种类繁多。
有传统的五仁、豆沙、蛋黄月饼,也有近年来创新的冰皮、流心月饼等。
每一种月饼都有着独特的口味和寓意。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还有猜灯谜的习俗。
在一些地方,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
人们在灯笼上挂上谜语,让大家来猜。
这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氛围,还能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放天灯等活动。
这些活动各具特色,让中秋节充满了热闹和喜庆。
对于孩子们来说,中秋节也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他们可以提着精美的灯笼,在月光下嬉戏玩耍。
那一盏盏灯笼,仿佛是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照亮了孩子们的笑脸。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外漂泊的游子们更是思念家乡和亲人。
他们或许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不能回家团聚,但心中那份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却始终不变。
他们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
它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让亲情、友情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得以升华。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中秋节让我们有机会停下脚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的温暖。
在2019 年的中秋节,许多家庭早早地就开始准备。
提前采购月饼、水果等美食,打扫房屋,布置节日的氛围。
到了中秋节当天,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享受着丰盛的晚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
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
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
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
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
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
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
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
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
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
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
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2004年中秋节,在新加坡河畔矗立着一盏长300米、高4.5米,耗资7万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龙灯。
每当夜幕降临,喷着水的巨型龙灯通身发光,将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红,场面十分壮观。
在华人的传统聚居地牛车水,除了从尼泊尔、越南等国进口的巨型灯笼熠熠生辉之外,由1364盏小红灯笼组成的44条小龙更是令牛车水增色不少。
在新加坡颇具中华古老园林风韵的御花园,目前正在举办规模宏大的梦幻彩灯会。
这里既有令人们喜爱的迪斯尼系列灯饰,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坛和巨龙造型的灯饰,分外引人注目。
马来西亚、菲律宾:华侨华人不忘中秋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
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
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
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近日举行了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活动,欢度中秋节。
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
中秋庆祝活动包括舞龙游行、民族服装游行、灯笼游行和花车游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历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满了欢快的节日气氛。
278 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团圆。
人顺心顺事事都顺。
祝全家幸福、和气满堂、合家欢乐! 0 277 中秋之夜我在月宫宴请客人,为大家准备丰盛的晚餐:清蒸浪漫,红烧祝福,水煮团圆,油炸快乐糕,真诚温馨汤,十分开心果,温暖幸福酒。
敬请光临。
0 276 云淡天青,一轮明月廊照人家,时蓬中秋,三杯美酒,绕膝亲情。
祝:家庭幸福,中秋节快乐! 0 275 在这个美好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的我们不能与亲人团聚就让我们一起来祝愿远在故乡的亲人们快乐幸福安康。
0 274 千好万好事事好,月圆情圆人团圆。
祝: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0 273 明月,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但愿,一年一年,人圆全。
3 272 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
中秋节快乐! 0 271 以真诚为半径,用尊重为圆心,送您一个中秋圆圆的祝福……愿:爱您的人更爱您,您爱的人更懂您!好事圆圆!好梦连连!预祝中秋快乐,月圆人更圆! 24 270 在您享受美味月饼的同时应喝些茶,这样有助于去油腻、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并同时在中秋佳节送上浓浓的情意与祝福,月圆人圆事事美满,中秋快乐! 6 269 红红翠翠,年年朝朝暮暮。
暮暮依依,时时鲽鲽鹣鹣。
说不完的思念,但愿您的生活就象月一样美满! 0 268 如果佳节给我机会,我会说“我爱你”再加一个期限就是“一万年”中秋节快乐。
0 267 我要给你一个最难忘的中秋节,让你在每个月圆之夜,都会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0 266 你是月饼我是馅,缠缠绵绵总见面;你是风筝我是线,追追逐逐把你牵;你是明月我是泉,美美满满一万年! 0 265 后羿忙射日,嫦娥偷奔月。
月老不曾老,自古情难了。
中秋月儿挂,心中圆往事。
玉兔伴嫦娥,绢带千古绕相思。
0 264 中秋之夜一起注视遥远的明月,月亮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对方,一如她反射阳光! 0 263 洁明皓月逢佳期,挚手共享两相依,爱深情浓甜似蜜,翱之清风何求兮。
誓与君相伴月缺至月圆共度此时至此生! 0 262 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中秋快乐~ 3 261 送你一份中秋月饼,成份:真心+快乐;保质期:一生;营养:温馨+幸福+真情;制造:想念你的人。
0 260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
我楞楞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
0 259 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烫的祝福送给你,中秋快乐,和家幸福! 18 258 关掉你的手机,慢慢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月饼,你会发现我和月饼一样可爱!中秋节快乐! 0 257 天气变得好快,凉风悄悄袭来,晚上毯子要盖,别把脚丫冻坏,没事叨根骨头,那样可以补钙,不要再骂我坏,祝你中秋愉快。
21 256 金秋圆月挂天边,浪子心中思念添;寂寞嫦娥空际舞,八戒被贬为那般;我予汝心天可表,千里也能共婵娟。
0 255 十五月,圆又圆,打制的月饼甜又甜。
嫦娥仙女来做馅,玉兔宝宝忙做皮,月洒银辉做封面,星光点点做提绳。
0 254 我绝望了紫霞离开了我,师傅又太唠叨,牛魔王借我的钱又不还,好不容易买下了水帘洞又被菩萨恶意收购,还好可以上网,发个消息,祝二师弟中秋快乐! 0 253 佳节到,送您个月沲:第一层财运;第二层幸运;第三层福运;第四层浪漫;中间夹层甜密,祝您天天好心情! 0 252 八月中秋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
0 251 中秋,思念的时节,我将真诚与祝福浓缩至短信,带着关怀与思出生在深秋、日渐寒冷的季节,母亲说,我的家就是爸爸的集体宿舍,天越来越冷,没有暖气,一个小小的火炉远不能为襁褓中的我御寒,妈妈怕我冻着,就把一个灌满开水的盐水瓶子包上毛巾塞进我的被窝,毫无育儿经验的母亲哪能想到,毛巾是会被蹬掉的,结果,惨剧发生了:我的小腿被严重烫伤……看着被烫的血肉模糊的伤口,母亲的心都快要碎了,她说,那一刻,她恨不得将自己撕碎了,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和大意,邻居们都说,这孩子够呛,就是活下来也一定会留下残疾,然而,奇迹发生了:在父母精心的呵护照顾下,我的伤好得出奇的快,而且一点残疾也没有留下,只是一个隐隐的伤疤,记录了当年带给父母的撕心裂肺。
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因为感冒发烧,到医院打了一针,回到家没多久,母亲发现了我的异样,当父亲听到:孩子嘴发青,脸苍白,呼吸有点快…..的描述,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好,药物过敏…….听母亲说,当时爸爸下楼时绊了一跤,都没来得及站起来,他是连滚带爬,爬下来的,把我抱到医院,医生的诊断应验了父亲的判断:青霉素过敏迟发反应,。
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抢救得力,否则….邻居们说,这孩子命大,将来必有后福,事实证明,我的福,就是让我拥有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
六七十年代,别说人们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物质的匮乏是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无法想象的,记得那时候,每个人的早餐就是一个馒头或者一块大饼,能吃到白面馒头就是一种奢侈,相比同龄人来说,我的父母还真没让我体会过忍饥挨饿是什么滋味,可就在那个时候,我偏偏得了贫血,为了给我补充营养,母亲规定我每天必须吃一个鸡蛋,可我偏偏不识抬举,坚决不吃,尽管母亲软硬兼施,就是不能打消我对鸡蛋的厌恶,,无奈的母亲后来居然不再强迫我吃鸡蛋了,我暗自庆幸,以为自己胜利了,哪想到,为了能让我吃上鸡蛋,母亲居然将鸡蛋隐形了,她把鸡蛋和在面里烙成饼让我吃。
鸡蛋饼,在现在可不是什么好东西,然而在那个年代,它可是妈妈硬从全家人嘴里省出来的,那每一个鸡蛋饼都是妈妈瞒着我,趁我熟睡的时候偷偷烙出来的,无法想像劳累一天的母亲还要在晚上为我熬夜开小灶,做偏食,那里面凝聚着的该是多么浓厚的母爱啊,后悔的是,这一切在当时我却全然不知,直到有一天弟弟嚷嚷:为什么我姐姐的饼比我的好吃?我仍然不知其中原委,偏心眼的母亲仍然极力掩饰:瞎说,明明是一个锅里做出来东西,哪来的一个好吃一个不好吃?难为了我的母亲,竟然将这个秘密保守了四、五年,,而我不吃鸡蛋也只是心理障碍而已,不懂事的我,硬是这么折腾了母亲好多年,。
今天,当我想象当年母亲熬夜为我做偏食的情景,忍不住愧疚、泪流...... 好朋友们常常会责怪我:看你!丝毫也不像个老大,就好象是你家的老小似的,!朋友的责怪不无道理,因为从小爱哭,父母从未大声批评过我,就连跟弟弟打架也是先批评弟弟,记得有一天我儿子问母亲:姥姥,我妈妈小时候挨过打吗?母亲嗔怪的说:你妈妈啊,我大声批评她一句都会哭上半天,哪能打她…..母亲说,女儿就是要娇惯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