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松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

合集下载

听法学方法论讲课有感

听法学方法论讲课有感

听法学方法论讲课有感听了宋老师一个学期的《法学方法论》课程受益匪浅。

正如宋才发老师在课堂上所说:“一位好老师授课,决不能只给学生一碗白开水,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老师身上学到些什么。

”听宋老师的授课确实是有收获的,我以为一个好的老师,是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老师。

下面我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宋老师给我带来了什么。

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对每个人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巨大考验。

此时的我已经硕士毕业两年了,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我到邕宁区住建局工作。

当时正值机构改革,我的入职时间一直往后推移。

于是我去了广西司法厅从事与我法学专业相关的工作,那就是信访处理。

这份工作既要处理很多关于司法系统业务范围的各类信访件,又要协调各类不同的上访人员。

总体而言,从事这份工作不算太难,因为许多群众都是吃“不懂法律的亏”。

作为司法厅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耐心地引导上访者摆正心态,合理合法地面对遇到的问题。

在这份工作的实践锻炼中,我一直在思考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思考未来我应当做什么?我既然学的是法学,是否需要在法学领域做点什么?于是我想到了继续读博、做老师,这样就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

决心开启了我复习备考之路。

但是入学考试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考试时间不断推后。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因为疫情客观上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备考。

在复习过程中,我庆幸去听了一场由宋老师主讲的学术报告会,会后我申请加了宋老师的微信。

那时我才知道,宋老师不定期将他的文章无私的分享到朋友圈里。

宋老师经常在早晨四五点就起来创作发文,每当我刷到他的文章,我都会点进去认真阅读,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我还清晰的记得我的硕士生导师说过:“读一个人的文章,就等同于你和作者在交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成优秀。

”宋老师是法学界的大咖,他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而且各大媒体均有转载。

都说读书要读原著、读经典,而我却经常去读宋老师新出炉的文章,我觉得非常的庆幸、也非常有收获。

姚鹏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的体会

姚鹏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的体会

姚鹏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的体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的体会姚鹏飞(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律硕士研究生)久闻宋教授是著名大师,见后果然不凡。

由于2018年是“法考”改革元年,“法考”主观题考试的时间,安排在2018年10月20日进行,因而宋才发教授讲授的《法学方法论》课程,便顺延到了秋季开学后的第8周。

宋才发教授之所以推迟授课时间,目的是为准备法律资格考试的同学们,留下充足的备考时间。

我作为法律资格考试中的一员,为此衷心地感谢宋才发教授的特别关照。

虽然宋才发教授是一名年过65周岁的长者,但是他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讲课的时候由于全程脱稿讲授,所以,他的两只炯炯有神的目光,始终不停地扫视着每一位同学,似乎早已看透了同学们渴求学识的那颗心,我不禁发自内心地赞叹“这就是大家风范”。

宋教授的讲课方式颇有特色,他使用一口纯正的“湖北口音”向我们授课,一开始由于口音的差异,使我对课程内容的接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在仔细地品听之后,也就慢慢地适应了,并且被宋教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授课效果所感染。

最让我敬佩不已的是,宋教授在这“三尺讲台”上,连续3个多小时站立着讲课,不用讲稿、不用“麦克风”,中间也不休息,但是学生可以自己出去、自己悄悄进来。

这对于一位已年过六旬的长者来说甚是不易,我深深地感到敬佩。

宋才发教授的《法学方法论》课程讲得很精彩。

这不仅因为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知识信息量大,而且由于宋才发教授讲课非常投入,讲课的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通常是甩开膀子、激情飞扬地进行演讲。

从他口里说出来的每句话,从来不拖泥带水,不像有的老师那样“哼哼哈哈”;一堂完整的课程讲下来,汗水早已浸湿了宋老师的衣裳。

宋老师给我们传授了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真经”“干货”,不仅对我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具有指引作用,而且对我们人格的升华具有启迪价值。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学习宋老师《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的体会。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摆脱“纸上谈兵”式的学习,这是我一学期上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最深的体会。

我们小组选的课题是《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下面我就联系我们小组实际研究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把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在我们小组编写问卷的时候,根据对身边兼职大学生咨询和反应情况的在问题的设置维度、顺序、表达、选项设置上都经过反复推敲,小组每个人都能针对问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2、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有较大优势。

我们组在录入问卷和分析问卷时,组内成员互相合作配合默契节省了很多时间;在完成报告时,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写完后由组长整合,整合好后再集体讨论找出不足。

分工明确,且工作效率高;3、遇到困难不放弃,想办法去克服。

在这门课上学习且切实操作SPSS软件来分析问卷,第一次接触纯英文的软件对我们来说有很大困难,但是随着使用次数增多和自己借书查阅资料慢慢地掌握一些基础操作;4、在各小组交流分享时,听过以访谈法为主的小组调查时,学到了关于访谈的知识。

在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设列访谈提纲、签署保密协议,在访谈过程中及时追问,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出访谈者想要的东西;5、在展示数据分析方面,用形象的图表和文字结合呈现出自己研究的结果。

而且在成果展示的时候,要明确尽量清晰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例如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结果分析与讨论部分都要展出;在研究过程中有收获但也有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由于问题设置存在不合理,或者是问卷发放数量较少,我们组问卷有效系数为0.211,数值较低,对于研究来说科学性较低;2、成果展示的时候很多组存在相似的问题。

宋才发:接受《研究生学刊》记者的专访“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

宋才发:接受《研究生学刊》记者的专访“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

宋才发:接受《研究生学刊》记者的专访“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访博士生导师宋才发教授冯翠平范丽君《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刊》编辑(以下简称“编”):宋教授,您好!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

据了解,您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生与博士生,能否就您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谈谈我们应当如何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宋才发教授(以下简称“宋”):我认为研究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以研究为主,不能还像本科阶段那样学习,以往那种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学习方式、满堂灌的办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读书都是为了消化课本,保证考试的过关率、合格率。

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应该继续加强专业领域的理论学习,夯实基础,但这种学习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的。

读书是为了研究,听课也是为了研究。

研究生读书应该是在导师的指点下,带着要研究的问题在知识河床的两岸自由的采集知识的花果。

简而言之,要读书与研究并重,而且重点和核心是研究问题。

现在的研究生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人:读书人、算是读书人和不是读书人。

“读书人”就是无论有多忙,读书有恒量、有恒心、读必广、读必思,善于把读书与做学问结合起来。

“算是读书人”看起来也在读书,但是他读无常、读无几、读无恒、读无思,想做学问却始终没有入门。

“不是读书人”的人,基本上没有自觉的读书计划,即使读书也只是为了应付导师检查、对付课程考试、粉饰自己的门面而已。

对于刚入学的研究生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转变学习方式,由过去以上课听老师讲课为主,转变为以自己学习、独立研究为主。

这是一个艰难的角色转换过程,但是它确实非常重要和必要。

在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后,应该逐步确定和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确定可以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和领悟确定的,也可以是在导师提供思路的启发下确定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积极参加导师承担的课题研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有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当中去,才能够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达到出人才出成果的目的。

瞿贵稳:高山仰止——听宋才发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瞿贵稳:高山仰止——听宋才发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瞿贵稳:高山仰止——听宋才发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高山仰止——听宋才发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瞿贵稳(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8级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晚辈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中央民族大学校长荣仕星教授,曾对宋才发老师60岁、执教40年庆典,有过如此的“祝贺与评价”:“治学严谨,成果丰硕;育人严格,桃李芬芳;能力超强,成效显著;为人正直,忠诚事业。

”因此,关于宋才发教授的辉煌业绩,晚辈用简短的语句是无法表达的。

在宋老师还未给我们授课之前,早已是未见其人却闻其名。

虽然我未能细致地研读过宋老师的自传,但有关宋老师的威名和影响力,早已是如雷贯耳。

当然多是从其他任课老师和师兄、师姐那里获悉的。

校园听闻宋老师各种传奇事迹,诸如“有才情”、“高水平”、“法学大咖”、“富有情怀”等等,确实让我感到宋老师似乎就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一般,神秘、完美而且极具魅力。

所有接触过宋老师的人,几乎都被他深深吸引,为其痴、为其狂,对其极为崇拜。

由此,我对宋老师充满了好奇心,期待有一天也能够在课堂上,一睹宋老师的授课风采,感受宋老师的人格魅力。

因而当我第一次在《法学方法论》课程安排表上,看见宋才发老师名字的时候,我非常的兴奋和期待,心里想着终于可以见识宋老师本人了。

这种期盼终于如期而至,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也很自然地成为宋老师的“忠实粉丝”了。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宋老师给我们讲授的第一次课。

法学院最大的学术讲座会议室、讲授大课用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所有学生都翘首期待宋老师的授课。

在《法学方法论》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宋老师以其自身科研与写作的切身体验,向我们声情并茂、具体形象地讲述了读书、写作、科研能力的培养。

尽管宋老师已经年满65周岁,一上午近四个小时,全程站立着不间断地脱稿讲授,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为宋老师的执着敬业精神所折服。

课后我们私下议论说:“京城985大学的教授就是不一般”。

宋老师授课的语言风趣幽默,能够把错综复杂的、疑惑不解的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讲述出来。

陆德福:学贵得师——听宋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陆德福:学贵得师——听宋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陆德福:学贵得师——听宋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学贵得师——听宋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陆德福(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2018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过得很快。

宋才发教授讲授的《法学方法论》课程,实在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仿佛就在昨日宋老师授课的课堂上,我仍在聆听宋老师传授知识。

今日课程结束了,要完成期末作业了。

耳闻目睹宋才发老师其人其事。

在还没有与宋老师见面之前,我就从其他任课老师和师兄师姐那里,听到宋老师的各种传奇事迹,譬如有才情、高水平、法学大咖、“千古奇人”等等。

确实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宋老师似乎就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一般,不仅神秘、完美,而且极具无穷魅力。

就我肤浅的了解,凡是接触过宋老师的学生,无不被宋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为其痴、为其狂,对其极为推崇。

由此,我也对宋老师充满了好奇心,期待着能够在课堂上一睹宋老师的风采,感受宋老师的人格魅力。

当我在课程安排表上,看到由宋才发老师讲授《法学方法论》的时候,我非常的兴奋和期待,心里想着终于可以见识宋老师本人了。

这种愿望终于如期而至。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确实被他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和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也就成为宋老师的忠实粉丝了。

读书当如宋老师。

我记得《劝学》有这么一句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宋老师就是如此,博学且明达,行为无差错。

宋老师在课堂上教导我们,读书要以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功底为目标。

我觉得“博学”是一种读书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命境界。

每一天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读书,逐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使之成为一种读书人的常态。

仅就如何读书而言,一是要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一旦我们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能够从读书中获得精神的快乐,后而能够保持读书的状态,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

二是要挤出时间读书,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去挤,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挤出水来的。

李文任:砥砺奋进 不负青春——致敬宋才发教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

李文任:砥砺奋进 不负青春——致敬宋才发教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

李文任:砥砺奋进不负青春——致敬宋才发教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砥砺奋进不负青春——致敬宋才发教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李文任(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7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宋才发教授是一位有个性、有旷达超脱胸怀和气度的仁师。

您砺世磨钝,虽已桃李满天下,却从来不居功自傲,始终是淡泊从容、披星戴月、兀兀穷年,只愿寻得真知、启迪后人。

尽管《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这门课程已经结束许久,但是,宋老师站在讲台上授课的那份激情澎湃、俊逸潇洒,以及壮志满怀的情怀和气概,仍然在深深地感染着我,令我不断回忆和回味您的课堂。

通过您短短六次课的言传身教,解决了一直困扰着我、令我魂牵梦绕的大问题,今生有幸遇到了宋老师,更有幸跟着老师您学习《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这门课程。

在您的课堂上,您教会我的不仅仅只是读书和做学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导我做人的准则和态度,不仅要会治学,更要会做人。

您不愧是潜心做学问、真诚启迪后生的大师和仁师,您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始终在勉励着我、激励着我、影响着我。

一、苍天不负有心人,做人要有志、有识、有恒读书做学问要做“有心人”。

怎样才算是有心人?宋老师您给了我一个完满的答案,您用自己丰硕的研究成果,精心积累的20多本厚重的个人学历学位档案、工作档案、培养研究生档案等珍贵资料,现身说法的给了我简洁的答案。

从1966年小学毕业证到1977年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准考证”,从初中毕业证书到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所有证书;从初出茅庐的第一篇“豆腐块”文章,到现在的鸿篇巨著;从您1993年带的第一名硕士生,到刚毕业的所有博士生、硕士生的档案资料,您都如数家珍一般,全部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这是看似容易实则不易的一件事情,况且在十年文革那样动荡的岁月里,您都没有丢失一张证书、一份论文,这需要多大的耐力和勇气才能完成,这又是多么伟大的一项成就啊!这才是您教会我们真正的“有心”所在,您也就定格为我们心目中真正教书育人、做学问的大师!您是一位真正的仁师。

张 冬:名师之声——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心得

张 冬:名师之声——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心得

张冬:名师之声——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心得名师之声——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心得张冬(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律硕士研究生)宋才发教授是平易近人的名师。

在我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的第一个学期,开始了对《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的学习。

《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是由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杰出人才引进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博士生导师宋才发教授开设的。

第一次课的上课时间是早上七点半钟,快到教室门口的我们,远远望见宋教授已经站在教室门前等待。

原来教室的大门还没有打开,已经快到上课的时间了。

不过很快,就有同学带着钥匙来开门。

虽然影响了宋教授的课前准备工作,但是宋教授自始至终没有发脾气,也没有指责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更没有摆出名师的架子。

学生们鱼贯而入,有惊无险,很快平静地进入了授课的正轨。

宋才发教授讲课富有特色和个性。

以我过去的想象抑或理解,《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无非是教授大家有关法学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而已。

对于我们这群刚入学的硕士生来说,显然不知道研究法学应该从哪里入手,更不知道作为一名法学研究生,在这三年时间里,应该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充实自己、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宋才发教授讲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既不教条、不枯燥、不死板,十分注重法学方法论的知识传授,又注重研究生的人格塑造和培养,并且以自己年轻时候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寓教于乐、管教管导融为一体。

宋教授讲课的最大特点,是他带有一口纯正的湖北口音。

起初很多同学不太适应,对宋教授的湖北口音感到“很懵”,思想稍有走神,就有可能就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节奏。

稍后一段时间,大家就渐渐地适应了。

宋才发教授虽然只给我们上了8次课,但是每堂课都讲得鞭辟入里、妙趣横生、幽默风趣,尤其是他那率真、奔放的授课激情,最能感动人和感染人。

宋教授在给我们授课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两个小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我们进行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滋润和涵养我们的心田。

梁宇鸿:听宋才发教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体会

梁宇鸿:听宋才发教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体会

梁宇鸿:听宋才发教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体会听宋才发教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体会梁宇鸿(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7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宋老师是我终生难忘的好老师。

时光荏苒,一眨眼功夫,宋老师的《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就结束了。

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经被宋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修养,深深地感染了、吸引住了。

在过去那么多年的大学生活里,教过我的老师确实不少,许多老师也都有他们的特色。

但是,能够让我终生难忘的,恐怕只有宋老师。

宋老师的授课风格独特,确实与一般老师不太一样。

譬如,尽管他已年过六旬,始终站立着给学生授课;他授课从来不趴在讲台上念讲稿,不用麦克风却声音非常洪亮,始终脱稿激情飞扬的尽兴发挥;他十分注意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

他一边忙着学术研究工作,一边要给我们这些新入校的硕士生上课,还要指导他自己培养的博士生。

宋老师不仅学术造诣很深,而且有着丰富的法学育人经验,因而他不仅课堂教学效果极好,而且在法学界影响很大。

所以,我打心底里敬佩宋老师,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位好老师。

宋老师是名不虚传的名师。

在第一节课上课之前,我同其他同学一样,怀着好奇的心理,从“百度”引擎上,搜索了一下宋老师的经历。

引入眼帘的“宋才发”词条介绍,发现他确实是个不得了的大牛。

宋老师1953年5月10日生,湖北省武穴市人,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历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法学院院长兼民族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兼学校“211工程”办公室主任等职。

社会兼职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鉴定专家、教育部法律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西部大开发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等职。

魏雅琴:为人师表,劳苦功高——听宋才发老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心得

魏雅琴:为人师表,劳苦功高——听宋才发老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心得

魏雅琴:为人师表,劳苦功高——听宋才发老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心得为人师表,劳苦功高——听宋才发老师《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心得魏雅琴(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7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

宋才发教授讲授的《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眨眼间就结束了。

我们进入了写课程论文作业的阶段,这也意味着我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

然而刚入学时那种茫然无知的状态,至今还时不时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在那段煎熬的日子里,我感到非常的痛苦和迷茫。

因为我不知道作为一名法学研究生,在这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到底应该如何读书?如何为人?如何为事?如何为学?直到听了宋老师讲授的《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之后,我才如梦初醒,终于解除了心中的困扰。

宋老师在我人生最迷茫的关键时刻,不只是为我而且可以说是为我们全班同学,指明了一条步入学术殿堂的光明之路,引导我们走上了一条正确的为人之路、为事之路、为学之路。

宋老师的授课极具个性和特色。

记得第一次听宋老师讲课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他那洪亮而熟悉的湖北口音,听上去感觉甚是亲切,因为我也同为湖北人。

然而我周围确有不少同学,对宋老师一口浓重的“湖北普通话”,似乎感到很懵,我庆幸自己能够听懂宋老师的每句话。

尽管宋老师讲的是一口浓重的“湖北普通话”,但是他讲授的语言却全是典型的白话文,并不掺杂湖北的地方方言,因而稍过片刻学生们便逐渐适应了。

宋老师虽说只给我们上了短短的六次课程,但是每堂课都讲得十分生动、精彩、幽默和风趣,尤其是富有热情奔放的激情。

宋老师授课的方式具有独特的个性,譬如,他不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经典的小故事,引导我们触类旁通;而且还结合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和阅历,现身说法地阐释和解惑大家提出的具体问题。

宋老师那种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确实令我们十分钦佩。

又譬如,他一站就是三个多小时,中间也不休息片刻;尽管他不用麦克风,但声音却能在硕大的会议室里回荡;他脱稿授课、激情飞扬,每讲到精彩的时刻,往往博得满堂经久不息的掌声。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有感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有感

低调做⼈,⾼调做事——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法论》课有感低调做⼈,⾼调做事——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法论》课有感赵鑫鑫(⼴西民族⼤学法学院2018级法律硕⼠研究⽣)进⼊研究⽣学习的第⼀个学期,法学院为我们开设了《法学⽅法论》这门课程。

正是由于开设了这门课程,我们才有机会认识和近距离接触中央民族⼤学⼆级教授宋才发⽼师。

第⼀次上课时,我在教室外遇到宋才发教授,就被他满头⽩发所吸引。

当得知他就是为我们授课的⽼师时,我的⼼⾥顿⽣敬意。

当听到他开⼝讲第⼀句话的时候,那浓浓的“湖北⼝⾳”⼜使我倍感亲切。

宋才发教授的亲切教诲,对于我研究⽣三年的学习⽣活,必将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引领的作⽤,确实使我受益良多。

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进⼊研究⽣学习阶段的⼈来说,宋才发教授的《法学⽅法论》这门课,有助于我们从迷茫的、不知所措的状态中⾛出来;让我有了⾃⼰的学习⽬标和动⼒,知道⾃⼰在这三年乃⾄以后的学习、⼯作和⽣活中,应该如何做好⼀个⼈,如何做好每件事。

通过聆听宋才发教授的⼋次授课,我得到的答案就是“低调做⼈,⾼调做事”。

⼀、低调做⼈第⼀,我要谈论做⼈的重要性。

我经常在校园的墙壁上,看到这样⼀条标语:“先成⼈,后成才”。

我记得第⼀次看到这条标语的时间,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

那时,我对于这句话的含义不是特别理解,我疑惑地想:“成⼈和成才为什么要有先后之分?就不能倒过来先成才后成⼈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我才渐渐地领悟到这句话的本意。

即我们要先学会做⼈的道理,成为⼀个有道德情操的⼈,然后再去寻求知识、增长才⼲,最终才能够成为⼀个有才智的、德才兼备的⼈。

如果我们倒过来“先成才”,学会并掌握了很多的知识,然后再去学会如何做⼈,我们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唯利是图、有才⽆德之⼈;我们所学的才识,很可能会成为道德沦丧的⼯具,那将是⼀件⼗分可怕的事情。

宋才发教授在《法学⽅法论》的第⼀讲和第六讲中,都论及到了“如何做⼈”这个问题。

特别是在第六讲中,专门谈到“研究⽣的治学与做⼈”。

科研方法概论学习体会

科研方法概论学习体会

科研方法概论学习体会关键词:科研方法概论学习体会本科阶段的科研学习方法正文:科研方法概论是我入学以来跟科研有关的必修课,虽然跟现阶段的学习联系不是很大。

但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即将面临本科毕业,对于毕业设计科研方法概论无疑是我们完成其所必须具备的方法指导。

虽然就短短的四次课,但是经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联系自己目前学习现状。

使自己对科研方法概论以及对自己未来从事科研有了更新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本科阶段大三的学生,对科学研究还没有具体的了解,通过这门课程,我对科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从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到科研的一般程序再到科研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应用,在课堂上老师都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且附有真实的例子,使我对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充分理解了科研的一般过程。

虽然还没有进行过科研,也没有进行过专业学习,但是我认为通过这一系列系统的学习,为我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当我真正进行科研工作时,就会比别人少走一些弯路,就像老师说的:“破嘴而不迷路的人能赶上虽然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

”具体说来,我的学习体会体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本科生学习科研方法的用处首先,科研方法概论是从事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及程序,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科学理论工作者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作为科研方法,其作用在于能够引导科研工作者沿着正确的方向从事科研活动而不至于误入歧途。

作为科研者个人,一旦掌握了正确的科研方法,就会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研方法能够物化为科研生产力,促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重大成果!另外,掌握了科研方法,对于研究者的治学大有益处,良好的治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高质量治学!《科研方法论》能够给本科生提供一些非常必要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本科生尽快了解科研工作过程,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科研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研方法论心得(总结类)

科研方法论心得(总结类)

科研方法论姓名:学号:专业:日期:. .科研方法论心得作为一名刚入学的研一新生,虽然明年就要进入课题研究了,但是目前来说对科学研究还没有具体的了解,而这门课程的开设使我对科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从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到科研的一般过程,从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到科学研究的实践应用,老师们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和具体的介绍,并且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使我对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充分理解了科研的一般过程,虽然还没有进行过科研,但是我认为通过这一系列的系统学习,将为明年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些基础,当以后真正进行科研工作时,就会比别人少走一些弯路,就像有些人说的:“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够赶上虽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

”具体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一些体会:1、科研选题与信息收集科研选题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搞好研究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确立科研课题、提取科学事实、提出科学假说、理论实践检验、建立科学体系概括了科研的一般过程。

科学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否提出有创见的、合适的研究课题,对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获取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至关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选定一个优秀课题,必须遵循选题的原则。

大量的研读科学论文,结合实验实践发现问题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是非常重要的。

科研选题的一般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能性原则、优势性原则、需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团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研选题的方式:从招标范围中选题从碰到的实际问题中选题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从改变研究要素中选题从跨领域的研究中选题。

科研选题程序: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形成假说构建方案选题报告确立课题科研选题策略:价值取向调研充分量力而行相互沟通信息收集收集和积累有关信息,是科学研究首要的、日常的工作,也是科研选题的基础。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一般不保密,而且为争得最先发现权而抢先发表;以应用技术为研究成果的新技术、新配方、新工艺、新材料等真正的技术秘密,则需要及时的申请专利加以保护。

科研基本方法学习心得

科研基本方法学习心得

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这学期,学习了课程《科研基本方法》,通过4周的学习,让我对科学中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与掌握,并且,学习过程中,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在绪论中,我了解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如何掌握科学方法,觉得自己远远没有达到掌握科学方法的要求,知识面过窄,阅读的书籍比较少,写作能力还需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知道了科研对社会、对经济、对科学和技术的影响,觉得很有必要去学习与掌握。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了解了世界科学史的发展以及中国科学史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也了解了古代科学思想的产生、科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发展少不了猜测与想象,古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进行猜测,为现代科学理论和思想的诞生提供了基础,所以,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猜测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必然的联系。

在第二章的学习中,主要学习了科学研究中的哲学思想、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假设与检验以及科学研究与修养。

以前怀疑自己唯物主义的思想,通过这章的学习,知道了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是因为始终坚持坚持唯物主义信念,所以,坚持自己的信念,要能够判断自己是坚持的是否正确,应该设法去发现,而不是在犹豫中持之以恒。

在科学中,假说也比较重要,以前自己应用假说时毫无根据,现在通过学习,明白了如何合理的应用。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了解了常用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中的仪器与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研究技术。

中间有关于数学模型方法,自己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自己即将计划参加数学建模,在老师讲解之后,自己又通过查阅资料详细的了解了关于数学建模的知识,觉得特别有收获,所以,学习要不仅学课堂上的,更重要的是课外你还能学什么。

在以后的几章学习中,还了解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及它的研究范围和特点,也了解了如何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知道了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如何对科学试验进行设计与分析,科学项目的如何申报,了解了科学研究过程,如何撰写论文,也了解了现代自然科学思想和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范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心得体会范文篇1通过学习《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一书,我真正懂得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好处,一个教师要作好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应如何选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一)选题必须有价值。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是所选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的明确,理论根据充实、合理。

(三)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

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

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

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四)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五)选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选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通过初步的简单学习,首先让我感受到了选题的重要性,也从而反思到了我以前所研究的课题,可能从一开始选题就存在问题,所以造成了结果的不乐观。

对于《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我还将继续认真学习,相信学后会有丰厚的收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文松: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
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
魏文松*
丙申年十月十九日晚七时许,在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二楼会议室里,我平生第一次遇见宋才发教授。

我与室友三人推门而入,远远望见一位花甲老头,他面向朝门略偏北一席而坐。

他静坐而不语,目光迥神、精神焕发,此人就是宋老师。

我与室友相视达成默契,入圆桌就坐,得与宋老师靠近。

宋老师授课的内容是《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他在课堂上讲的不少话语和观点,我深为赞同。

五次课结束之后,深感宋老师的教诲精到,我确实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读书、为学、家庭、做人和从政方面感悟颇深。

《尚书•太甲上》有一言:“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我坚信宋老师对我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将会让我受益终生。

关于读书。

古往今来,无论是从政者、商人抑或是教师,凡是有成就之人,他们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读书。

书本上的知识尽管都是间接的知识,但是对于作者而言,也许多为直接的经验。

因而书籍不仅给人智慧,而且可以穿越历史、跨越时空,关键就在那手指的一掀一页之间。

有人会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想说的是人生最长也不过百年,能有多少时间去事事“躬行”?又能“躬行”得了多少事实?但读书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可以用自己体验过的事情,去感悟书上记载的那些事情,尽管不能达到十分“躬行”的目的,但亦能有六七分的“躬行”效果。

多读经典、多读史书、多去涉猎古往今来的那些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领域、多读多思考。

宋老师说得好,要学会到旧书店、地摊、收破烂的人那里去“淘金”。

一本好书决不能让它束之高阁,一定要像男女青年谈恋爱那样去亲近它、关注它。

不好的环境也许会让书籍残破,但是,知识终究会在那些残纸破页的字里行间熠熠生辉。

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的价值不在于珍藏、不在于占有,而在于用心用意去品读。

印刷得再精美的书,如果没有人读它,也就是一沓纸而已,潜藏在书里面货真价实的东西,又怎能称之为知识和真理呢?
关于为学。

宋老师在授课中把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形象地比喻为母鸡带着小鸡找食吃,我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富想象、更为贴切的描述了。

在我刚跨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门槛的时候,我曾与室友在宿舍里闲聊,亦曾开玩笑地说过,现在硕士研究生老师授课不同于本科,就像老母鸡领着小鸡找食物一样。

未曾想到竟与宋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

中国历来追求精英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算得上精英教育吗?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本科、硕士、博士的阶段划分中,本科阶段的作用仿佛被弱化。

本科的教育固然不同于高中以前,但其对本科生的“锻造”尚欠“火候”,更像是为硕士生选拔提供人才来源,硕士研究生才是真正去思考知识的开始。

我认为如果说硕士阶段还算不上精英教育,但毕竟能为国家孕育出精英类的人才,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硕士研究生去奉献。

我很庆幸自己来到广西民大攻读硕士学位,遇到宋老师是我人生的幸运,能听到宋老师授课更是感激不尽。

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观其景须登高山,硕士毕竟是眺望人生的平台。

关于家庭。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这五字之重非同小可。

家庭和睦,对内、对外、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事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老师告诉我们,男人要到社会上去打拼事业、一决高低,这是好男儿应有的气度。

好男儿决不应在家里与妻子争高低,家庭是无所谓是与非的。

我以前有一种想法,在夫妻之间,妻子要有对丈夫的崇拜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6级法律(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之心。

因为妻子一旦崇拜丈夫,就会给丈夫带来自信,就会给家带来庭和睦。

但是宋老师却说夫妻之间要相互关爱、谦让,看来宋老师的观点更高一筹,更有“和美”的意义。

我想在这里谈谈吃饭。

人活一世,一日三餐,每顿都不能缺少,吃饭是为了维持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

譬如,对于一个五口以上的家庭,吃饭是一件不能马虎的大事。

对吃饭的看重即是对家庭的看重,也是对家人的尊重。

对于人口多的大家庭来说,有必要有一成员专门来操心做饭,这个家庭厨师就是和美家庭的关键,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在家庭贫苦的时候炒菜,盐要多放一些,把菜的口味做重一些,为的是吃少量的菜也能把主食吞下,维持拮据生活下的生计;在生活条件优越的时候,盐要少放一点使口味适中,为的是家人可以平和地享受饭菜的味道。

这就是一般粗茶淡饭的家庭,这就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生活。

关于做人。

做人不要与人结怨、不争口角是非,不要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争吵不休,就算争吵赢了、图得一时口快,又有什么意义呢?争吵的结局会使双方失去谦和,赢得的一方总会使输理的一方,在心里或者脸面上难以平复,你很可能因此就结了一个怨,甚至可能因此失去一位今后会对你有所帮助的朋友。

天底下本没有仇恨,仇恨多来自最不足挂齿的小怨气。

做人要多些包容、多些友善、多些感恩;既要看人之短,更要识人之长。

我常用三个词汇激励自己:一曰自信,二曰上进,三曰谦虚,循序渐进相互贯通。

我觉得自信是首要的,它是每个人迈开双脚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没有自信走路就不坚定,没有自信话就无底气,没有自信做事就无毅力,没有自信就做不好任何事情。

所以,做人与做事一样,做人不要小看了别人,更不要小看了自己。

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似乎从来就不知疲倦,说大道理若言常话,这就是宋老师的自信。

拿破仑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认为我比你矮,我将马上砍下你的头,消除这个差别”,这是将军和元帅的自信。

上进心能影响一个人的高度,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上进心,不能没有志气,上进心可以使其拥有很多不曾拥有的东西。

宋老师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抱怨社会、不要抱怨生活、不要抱怨家庭、不要抱怨父母给你的东西太少,他们至少给了你生命,他们原本就先于你而存在,你没有理由迁怒于他们、抱怨他们。

要多问问自己:努力了吗?奋斗了吗?进取了吗?宋老师认为年轻的时候多吃些苦头,也许将来就是一笔财富,应当对自己多些要求,对别人多些宽容。

正如《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当你有了些许成就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谦虚,谦虚使人进步。

不懂得谦虚,你获得的成就也可能会失去。

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讲的正是这个意思。

只有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关于从政。

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关于为政治国,老子的观点很值得研究。

我觉得治国理政远没那么简单,偌大的国家,就要有偌大的力量去维持。

“烹小鲜”只是一种境界抑或是一种愿望,在“无为”之前,总要“有为”地去处理政事才行。

在论及研究生考公务员踏上从政之路的时候,宋老师期望我们这些未来的从政者,处事一定要自觉地做到“三不”:一曰不违背党纪国法,二曰不违背政策,三曰不违背原则。

我觉得宋老师的“三不”讲得非常好。

这“三不”是每一个从政为官的人,必须始终坚守的道德底线和职业底线,既不可僭越半步,也不可懈怠一刻。

任何一个从政为官者,无论他官职多大、地位多高,都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既要有政治悟觉悟,又要顾大局、识大体。

邓小平人生的“三落三起”,这四个字包含的苦辣生死鲜为人知。

为政者既要有坚定的立场,也要有柔中带刚的韧性,就像毛泽东评价邓小平的这句话:行圆思方,外圆内方。

学生尽管不才,却斗胆谈了读书、为学、家庭、做人、从政五个大问题。

这篇心得来源于自己的体会,更是受了宋老师授课的启发所致。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我自知不是“生而知之者”,只希冀自己能够做一个做“学而知之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永远保持初心,继续求索。

我非常庆幸自己在广西民族大学遇到了宋老师,衷心地感谢宋老师给我们讲授的五次课,让我经常回味无穷、终身受益。

2016年11月18日,宋才发教授在广西民族大学留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