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松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文松: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
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听宋才发教授《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课程的心得
魏文松*
丙申年十月十九日晚七时许,在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二楼会议室里,我平生第一次遇见宋才发教授。我与室友三人推门而入,远远望见一位花甲老头,他面向朝门略偏北一席而坐。他静坐而不语,目光迥神、精神焕发,此人就是宋老师。我与室友相视达成默契,入圆桌就坐,得与宋老师靠近。宋老师授课的内容是《研究生读书与科研方法论》,他在课堂上讲的不少话语和观点,我深为赞同。五次课结束之后,深感宋老师的教诲精到,我确实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读书、为学、家庭、做人和从政方面感悟颇深。《尚书•太甲上》有一言:“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我坚信宋老师对我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将会让我受益终生。
关于读书。古往今来,无论是从政者、商人抑或是教师,凡是有成就之人,他们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读书。书本上的知识尽管都是间接的知识,但是对于作者而言,也许多为直接的经验。因而书籍不仅给人智慧,而且可以穿越历史、跨越时空,关键就在那手指的一掀一页之间。有人会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说的是人生最长也不过百年,能有多少时间去事事“躬行”?又能“躬行”得了多少事实?但读书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可以用自己体验过的事情,去感悟书上记载的那些事情,尽管不能达到十分“躬行”的目的,但亦能有六七分的“躬行”效果。多读经典、多读史书、多去涉猎古往今来的那些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领域、多读多思考。宋老师说得好,要学会到旧书店、地摊、收破烂的人那里去“淘金”。一本好书决不能让它束之高阁,一定要像男女青年谈恋爱那样去亲近它、关注它。不好的环境也许会让书籍残破,但是,知识终究会在那些残纸破页的字里行间熠熠生辉。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的价值不在于珍藏、不在于占有,而在于用心用意去品读。印刷得再精美的书,如果没有人读它,也就是一沓纸而已,潜藏在书里面货真价实的东西,又怎能称之为知识和真理呢?
关于为学。宋老师在授课中把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形象地比喻为母鸡带着小鸡找食吃,我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富想象、更为贴切的描述了。在我刚跨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门槛的时候,我曾与室友在宿舍里闲聊,亦曾开玩笑地说过,现在硕士研究生老师授课不同于本科,就像老母鸡领着小鸡找食物一样。未曾想到竟与宋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中国历来追求精英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算得上精英教育吗?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本科、硕士、博士的阶段划分中,本科阶段的作用仿佛被弱化。本科的教育固然不同于高中以前,但其对本科生的“锻造”尚欠“火候”,更像是为硕士生选拔提供人才来源,硕士研究生才是真正去思考知识的开始。我认为如果说硕士阶段还算不上精英教育,但毕竟能为国家孕育出精英类的人才,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硕士研究生去奉献。我很庆幸自己来到广西民大攻读硕士学位,遇到宋老师是我人生的幸运,能听到宋老师授课更是感激不尽。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观其景须登高山,硕士毕竟是眺望人生的平台。
关于家庭。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这五字之重非同小可。家庭和睦,对内、对外、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事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宋老师告诉我们,男人要到社会上去打拼事业、一决高低,这是好男儿应有的气度。好男儿决不应在家里与妻子争高低,家庭是无所谓是与非的。我以前有一种想法,在夫妻之间,妻子要有对丈夫的崇拜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6级法律(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之心。因为妻子一旦崇拜丈夫,就会给丈夫带来自信,就会给家带来庭和睦。但是宋老师却说夫妻之间要相互关爱、谦让,看来宋老师的观点更高一筹,更有“和美”的意义。我想在这里谈谈吃饭。人活一世,一日三餐,每顿都不能缺少,吃饭是为了维持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譬如,对于一个五口以上的家庭,吃饭是一件不能马虎的大事。对吃饭的看重即是对家庭的看重,也是对家人的尊重。对于人口多的大家庭来说,有必要有一成员专门来操心做饭,这个家庭厨师就是和美家庭的关键,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家庭贫苦的时候炒菜,盐要多放一些,把菜的口味做重一些,为的是吃少量的菜也能把主食吞下,维持拮据生活下的生计;在生活条件优越的时候,盐要少放一点使口味适中,为的是家人可以平和地享受饭菜的味道。这就是一般粗茶淡饭的家庭,这就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生活。
关于做人。做人不要与人结怨、不争口角是非,不要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争吵不休,就算争吵赢了、图得一时口快,又有什么意义呢?争吵的结局会使双方失去谦和,赢得的一方总会使输理的一方,在心里或者脸面上难以平复,你很可能因此就结了一个怨,甚至可能因此失去一位今后会对你有所帮助的朋友。天底下本没有仇恨,仇恨多来自最不足挂齿的小怨气。做人要多些包容、多些友善、多些感恩;既要看人之短,更要识人之长。我常用三个词汇激励自己:一曰自信,二曰上进,三曰谦虚,循序渐进相互贯通。我觉得自信是首要的,它是每个人迈开双脚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没有自信走路就不坚定,没有自信话就无底气,没有自信做事就无毅力,没有自信就做不好任何事情。所以,做人与做事一样,做人不要小看了别人,更不要小看了自己。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似乎从来就不知疲倦,说大道理若言常话,这就是宋老师的自信。拿破仑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认为我比你矮,我将马上砍下你的头,消除这个差别”,这是将军和元帅的自信。上进心能影响一个人的高度,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上进心,不能没有志气,上进心可以使其拥有很多不曾拥有的东西。宋老师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抱怨社会、不要抱怨生活、不要抱怨家庭、不要抱怨父母给你的东西太少,他们至少给了你生命,他们原本就先于你而存在,你没有理由迁怒于他们、抱怨他们。要多问问自己:努力了吗?奋斗了吗?进取了吗?宋老师认为年轻的时候多吃些苦头,也许将来就是一笔财富,应当对自己多些要求,对别人多些宽容。正如《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当你有了些许成就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谦虚,谦虚使人进步。不懂得谦虚,你获得的成就也可能会失去。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讲的正是这个意思。只有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关于从政。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关于为政治国,老子的观点很值得研究。我觉得治国理政远没那么简单,偌大的国家,就要有偌大的力量去维持。“烹小鲜”只是一种境界抑或是一种愿望,在“无为”之前,总要“有为”地去处理政事才行。在论及研究生考公务员踏上从政之路的时候,宋老师期望我们这些未来的从政者,处事一定要自觉地做到“三不”:一曰不违背党纪国法,二曰不违背政策,三曰不违背原则。我觉得宋老师的“三不”讲得非常好。这“三不”是每一个从政为官的人,必须始终坚守的道德底线和职业底线,既不可僭越半步,也不可懈怠一刻。任何一个从政为官者,无论他官职多大、地位多高,都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既要有政治悟觉悟,又要顾大局、识大体。邓小平人生的“三落三起”,这四个字包含的苦辣生死鲜为人知。为政者既要有坚定的立场,也要有柔中带刚的韧性,就像毛泽东评价邓小平的这句话:行圆思方,外圆内方。
学生尽管不才,却斗胆谈了读书、为学、家庭、做人、从政五个大问题。这篇心得来源于自己的体会,更是受了宋老师授课的启发所致。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自知不是“生而知之者”,只希冀自己能够做一个做“学而知之者”。“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永远保持初心,继续求索。我非常庆幸自己在广西民族大学遇到了宋老师,衷心地感谢宋老师给我们讲授的五次课,让我经常回味无穷、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