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常用方法及组织形式
“四环节”教学法
“四环节”教学法“四环节”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
它包括四个主要环节:1.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就像高速公路旁的“引桥”,主要环节好像高速公路。
导入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2.先学环节。
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3.后教环节。
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4.训练环节。
即完成作业、互改作业、公布结果。
“四环节”教学法给了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中、小学生各学科老师灵活运用,很快通过“引桥”,奔驰在自学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四环节”课堂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学生自学。
四环节课堂教学方法重点提示教师提前3—5分钟到教室门前候课。
师生互致问候后、进入教学环节。
(特殊班级特殊学段还要进行必要的组织教学)第一环节——导入环节(共3点)控制在2分钟以内1. 板书课题(要求)引入一句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字迹要工整。
时间要求20秒完成。
2. 出示目标要求:目标必须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目标必须明确、实在、单一,忌模糊、空泛、复繁。
目标必须谈由点学生读、全班默读老师范读均可。
这节课没结束,目标不能撤下。
3. 自学指导(要求)围绕目标设置2—4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必须具体、有针对性、有明确的答案,不能假、大、空。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所有问题都必须集中精力读一遍。
自学指导提示也不能随便撤下。
第二个环节——先学环节,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两个步骤)1. 读书看书(要求)△先看自学提示,后读书看书。
带着问题读书看书。
△一般只能带一个问题读书,多了无效。
△独立在书上做些批注找出答案2. 检测练习或提问△点学生演牌几道习题,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同样的检测题。
△演牌学生最好是有代表性的中差生。
△独立完成自学检测练习,教室保持高度安静。
△学生可把遇到的问题记在本子上提出来。
△老师必须围绕目标设置检测练习题,由浅入深,不能太难。
第三环节——后教环节(控制在13分钟左右)共4点△小组互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谈各自的观点,小组交流时须站立说、人人说、有序说、大声说。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教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教案一、教学活动组织形式1.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活动和个别教学活动。
2. 集体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与全体幼儿进行互动的教学形式,适用于教授共性知识和技能。
3. 小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与部分幼儿进行互动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个别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与单个幼儿进行互动的教学形式,适用于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二、常用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直观地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
2. 游戏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激发幼儿的思维,促进知识的传递。
5.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教学活动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难易适中: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合幼儿。
3. 有趣味性: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互动性强:教学活动设计要增加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5. 创意新颖: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创意和新颖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活动实施步骤1.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和教具,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故事等导入新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教学展开:按照教学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内容。
4. 互动环节:增加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幼儿的课后思考。
五、教学活动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教学组织
一、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 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一、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 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专题七 高等学校教学形式与方法
主要内容
一、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二、高等学校教学环节 三、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四、高等学校教学管理
一、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诸要素在教学过 程中的组合方式和工作形态,涉及到教学活动 的规模,师生的活动形式、教学活动的时间和 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方面。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要素的组合方式 和形态。
二、高等学校教学环节
(一)课堂教学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有: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臵与检查、辅 导答疑、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 对学生而言,课堂学习的具体环节有: 预习、听讲、作业、自我检查与小结等。
二、高等学校教学环节
1. 备课
要考虑的是教什么、教给谁、如何教 备课是教师为教学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教师 的自我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环节,是有效课堂 教学的基本保证。
二、高等学校教学环节
(三)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 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理论知识、 实践能力、思想品德、创造精神的一次综合 训练,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效果的一次总 考核,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次全面总结。 毕业论文(设计)是一篇综合性的大作业, 是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是学生 学习的另一种形式和途径。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教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
2. 培养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帮助幼儿提高在教学活动中的专注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活动、个别教学活动。
2. 教学活动的常用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教学活动图片、实物、教学游戏道具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
2. 讲解:教师讲解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别)和常用方法(讲解、演示、观察、实践、游戏)。
3. 实践:分组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组织形式和常用方法。
5.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尝试在家庭中运用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常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2. 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其他教室,了解不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活动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
3. 营造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幼儿乐于参与。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教学活动指导书、幼儿教材。
2. 网络资源:教学视频、教学游戏、教学文章。
3. 人力资源:教师、助教、家长、专家。
十、教学计划:1. 第一个月:了解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
2. 第二个月:实践教学活动,掌握具体操作技巧。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教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常用方法》教案一、教学活动组织形式1.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活动和个别教学活动。
2. 集体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与全体幼儿进行互动的教学形式,适用于传授共性知识和技能。
3. 小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与部分幼儿进行互动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个别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与单个幼儿进行互动的教学形式,适用于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二、教学活动常用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性、互动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体验和探究知识。
3. 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知识。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感教学法: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以情感为纽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设计原则1. 目标性原则: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适宜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当难度的教学活动。
3. 兴趣性原则: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教学活动。
4. 互动性原则: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5. 发展性原则: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活动实施策略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3.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4. 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活动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3.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5.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课堂组织形式(最新整理)
课堂组织形式有哪些?比如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自学、分组探究、分组讨论、竞赛、辩论、知识问答……观看电视教学篇, 个人展示, 模仿表演, 角色互换表演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讲授法(分讲述、讲解、讲演)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要求:(1)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问答法,分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总结性谈话)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要求:(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善于提问(3)善于启发诱导(4)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整节讨论、几分钟讨论、全班性讨论、小组讨论要求:(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
主要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
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3)加强辅导(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要求:(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3)讲究演示的方法2、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求:(1)事先做好参观准备工作(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3)做好参观总结工作(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组织教学的方法及手段
组织教学的方法及手段组织教学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组织教学的方法及手段:1.讲授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口头讲解、演示、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可以包括课堂讲座、演示、教学展示等形式。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方法。
学生被分成小组,通过讨论来分享自己的理解、观点和经验。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
4.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来教学,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5.项目学习:学生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次实验、一个调查研究等。
项目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通过模拟情境来学习。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某些概念,尤其是在社会科学、语言学等领域。
7.互动式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在线讨论平台、虚拟实境等,增加教学的互动性。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8.实地考察:带学生到实际的场地进行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这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实地调研和观察的能力。
9.个别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不同进行有机组合和灵活运用。
有效的组织教学需要教育者具备灵活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学--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ppt课件
(2)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
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
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①要做好提问准备。②善于启发诱导。③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
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
17.“头脑不是一个可以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
把”,这句话体现了( 的教学方法思想。 )
18.“产婆术”属于(
)教学原则。
三、选择题
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C .课外辅导 A.讲授法 B.谈话法 B.上课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C.讨论法 )。 B.重要组织形式 D.辅助形式 )。 D.1949年 C.1935年 D.讲读法 )。 2.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3.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A.唯一组织形式 C.基本组织形式 A .1962年 B.1903年
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⑥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学生形成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 神,并有利于学生形成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 能力。 ③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 ④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 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 ⑤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过程的构成要素。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5.旁听及演练实践: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活动,是法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这是观看实践教学的直接形式,同时也是模拟法庭教学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教学方法。通过这种直观性教学,使学生能亲临审判现场直接看到听到审判全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法和实体法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模拟法庭和模拟仲裁庭:在学生完成了一定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专业知识学习后,在旁听法庭审判的基础上,让学生具体扮演审判活动中的各个诉讼角色,并按程度的要求,模拟整个开庭审判过程的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它是让学生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掌握具体的审判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为学生进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一、课程组织形式
1.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是法学实践性教学的第一大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特点,精选已审结的案例,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结合专业总结归纳,上升到法律理论的高度,以达到对法律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课包括四方面具体内容:即案例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小组案例分析报告、课上讨论,案例总结。按照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分步循序渐进。这种教学方法是与团队协作、问题分析、讨论与辩论等课下团队学习与课堂讨论方法结合起来的灵活运用。以案释法、寓理于实,把抽象难懂的法律理论知识与生动具体的实际案例溶为一体,进行课堂传授,达到理解、记忆和掌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与环节课件
《教育学》辅导
第十五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环节 第一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 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 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 动的方式与结构。
(一)个别教学制
(二)班级授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 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 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 上课。
优点
缺点
(三)贝尔—兰卡斯特制 也称为“导生制”
(四)道尔顿制 (五)文纳特卡制 (六)分组教学制 (七)特朗普制 (八)开放课堂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二、上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恰当。 5.教学能力(教师专业素养)突出。 6.教学效果优异。
新课改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讨论
1.课堂教学是否注重学生自主性、主 动性、主体性的发挥。
2.课堂教学是否注重对学生合作与交 往能力的培养。
3.课堂教学是否注重关注学生个体差 异的发展。
4.课堂教学是否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 维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否鼓励创 新,这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核心标准。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教学环节、常用方法及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检测 上课:导入、课中(教学策略)、结束 布置、检查作业 课外辅导 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二、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最起码要求 直观性原则:直观感知 启发性原则:主动学习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顺序、由近及远、由浅入
深、由简到繁、适时调整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因材施教原则:个别差异源自第二节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认识 教学方法: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 两种解释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最常使用 谈话法:问答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自学指导法 课堂讨论法 实验法 实习法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目标;学生特
点;教学媒体的特点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集体教学 优势 不足
学生主体地位受限制 教师直接做主,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接受学习为主 教学步调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
小组教学
两人以上编成小组 分组方法
个别指导
组织教学的方法及手段
组织教学的方法及手段1. 引言在进行有效教学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确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组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帮助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育体验。
2. 教学方法2.1.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教师通过讲述知识和概念,向学生传递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或概念。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使用生动和实例化的语言,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合作学习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进他们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
2.3. 问答法问答法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同时鼓励学生提问,促进积极的学习氛围。
2.4.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和研究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案例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学手段3.1.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增加学习材料的吸引力和可理解性。
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演示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传达信息。
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提高学习效果。
3.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实验、实地考察、实习等。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3. 激励教学激励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及其当代特征(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
(2)当代教学方法的特征①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
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了教学的双边性。
③以发挥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示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炼,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期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浮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者小组为单位,环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者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者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普通在高年级学生或者成人教学中采用。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直观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教师组织活动的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活动的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活动的过程与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活动目的和主题。
教师在组织活动前需先明确活动的目
的和主题,确保活动与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紧密结合,运用生动的教
学案例或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
教师应根据活动的目的和主题制订详
细的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活动方
式和评价标准等,以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三、组织活动前充分准备。
教师在组织活动前需充分准备,包括
准备活动所需的器材、资料、道具等,培训活动的主持人或志愿者,
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
示范、讨论、小组活动等,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目的灵活运用,以
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
五、及时评价和总结。
教师应及时对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便
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在今后活动中更好地发挥
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效果。
7教学环节常用方法及组织形式
• 二、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 所谓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最起码要求,我 国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 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其内容已有我国教学理论 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 的原则。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 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 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 适合。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前面各项模块得出的结果为主要依据,教师 应该从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比较理想的方法为我所用。主要应 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第一,应该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第三,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 (一)直观性原则 • (二)启发性原则 • (三)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 (四)巩固性原则 •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 (六)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二节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认识
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 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
(三)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学生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技巧,训 练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课外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班级授课制 质量的巩固和提高。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布置课外作业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作业内容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 “双基”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选题要有代表性,难度要适中。 第二,作业应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联系,但不应是教科书中例题或材 料的照搬;作业要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第三,作业应有助于启学生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 思维的因素。 第四,作业应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 理论联系实际,但不可牵强附会。 第五,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速度,给优生和差生分别布置分量、难 度各异的作业,并给予必要的指导、提示或帮助。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四、信息技术课常用教学方法
• (一)常规性教学方法 2.交流式教学法:采取案例研究,角色扮 演,问题解决,分析调查,实验操作, 设计讨论等多种方式教授新知识。 优点: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达到使学 生 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思维 和 合作态度,关心应用并参与问题解决的过
四、信息技术课常用教学方法
第二节 现代教学媒体
功能:
• 提高教学质量 • 提高教学效率 • 扩大了教学规模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 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 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 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 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画风筝……鸡西碱场学校 刘丽莉)
• 任务一,在画图的时候,有时需要一些图片中的颜 色,如何选取呢?(相比较:在颜色盒中选取…… 颜色)
• 任务二,怎样获取在颜料盒中找不到的色彩?(在 自定义颜色中寻找找不到的色彩)
• 任务三,探究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天空的云彩和地 上的绿草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喷枪画草地) • 任务四,创作一幅画,用画图工具把你设计的风筝 画出来,看谁创作的最棒!
要点5:课件应具有广泛的交互性
• 在实现交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提出的问题应当简洁明了,便于了解和记忆。 • 2.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符合一定的科学性, 在交互上要便于学生回答。 • 3.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的反馈评价。 • 4.课件中应该提供一定的帮助信息,以便于学生 操作。
三、教学方法的分类:
•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实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 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 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类:讲述、讲解 优点:主导,循序渐进,系统,逻辑 基本要求:内容精准,符合认知规律,语 言生动形象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
专题讲座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一、教学的基本环节与要求课堂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布置课外作业、课外辅导等基本环节组成。
其中,备课是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展开的前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外作业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辅导则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一)备课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备课的主要内容( 1 )钻研教材。
包括理解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 2 )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方法。
( 3 )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 4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教材、学生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准备,着手编写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备课的新观念( 1 )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注重备课的预设与生成。
传统的备课基本上都是教师按照“我教你学”的思路来编写的,教学过程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而展开,由教师控制着课堂。
这种方案是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生成。
新课程的备课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可变的空间。
方案的设计要动静结合,开放、灵活。
( 2 )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倡导教师要有研究的精神,能够转变旧有的备课方式,从内容、方法、设计上不断钻研,反思,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二)上课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对教学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指向。
2.教学内容正确适当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教学内容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
数量要适当,知识要有连贯性,教学内容不能远远超越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能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主题七教学过程及组织形式
主题七: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一、1、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组织形式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作用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既可以在班集体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内或个体间进行。
2、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
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有利于实现教学的个别化3、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类型:.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它是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化学习:所谓个别化学习,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协作学习:根据一定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1)班级授课的优点作为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式,班级授课形式在中国的学校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形式之所以如此受到各类型学校教师欢迎,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势:①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②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③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而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可赢得教学的高速度;⑤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和教育影响源;⑥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二)中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读,是指教师把讲述、讲解与阅读教材有机结合的一种 方式,适合于语文、外语、数理化等多个科目。 讲演,是指教师以报告的形式长时间段地、系统地讲授的 一种方式,主要运用于大学的教学。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优缺点:有利于教师短时间内传授系统的知识,但不利于 学生发挥主动性。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一,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突出重点、难 点的同时保证系统性和全面性,知识的获得和思想的提高 并重。 第二,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积极开展思 维活动,自觉地领悟知识,掌握技能。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 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声音高低、速度快慢要适中,注意 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
第三,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主要面向全班学生,课堂上很难顾及每一个学生的需 求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都是考虑整个班级的情况, 统一性较强,灵活性不够。
(二)班级授课
4、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专门安排时间针对不同学生 的情况给予帮助。 教师主要通过答疑、解释等活动指导学生在作业,课堂学 习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可以安排课内和课外的时间。 从内容区分可以分出两大类:教材复习和预习中学生遇到 的问题,课堂学习遇到的疑难问题,例如不懂的、有探究 兴趣的。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首次做了系 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 馆首次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班级授课制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诊断学生学习状 况和教师教学效果、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检查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分析评价教师上课的效果。
检查、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按时检查,以养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第二,认真批改,以发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错误和缺陷。 第三,仔细评定。作业一般应有成绩并尽可能写上简短的评语,以对学生学
国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
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其内容已有我国教学理论
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
的原则。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
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
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
第四,作业应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 理论联系实际,但不可牵强附会。
第五,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速度,给优生和差生分别布置分量、难 度各异的作业,并给予必要的指导、提示或帮助。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辅导的方式有指导学生课外作业;解 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给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给成绩 优异的学生个别辅导等。目的在于因材施教。
(三)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学生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技巧,训 练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课外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班级授课制 质量的巩固和提高。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布置课外作业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第三,备目标。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究竟能够表现 出什么样的学习行为。
一般来说,分为四类:认知领域、心理动作领域、情感态度领域、 人际交往领域。对备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不能用来表示 教师的教学程序式活动安排;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检验、 可操作的句子陈述,包括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和行为接受的标准; 不要用抽象模糊的词语,如“理解”“欣赏”“培养”“体会”等词 来陈述教学目标。
• (3)音乐、体育、劳动等课上教师的示范性动作或操作等。
• 4、练习法 •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
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 的教学方法。
• 5、自学指导法 • 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
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 备课要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而不是以往的从备教材出发,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 主要指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心理动作等方面是否已做好了准备 工作;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情感态度,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愿望、
毅力、动机、兴趣等;了解学生对完成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主 要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法、策略和风格等。
• 1、讲授法
•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这是当 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 2、谈话法
• 又称问答法。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 问题,以此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使所学知识得到检 验的一种教学党法。谈话法主要有两种具体形式:(1)传 授知识的谈话。(2)巩固知识的谈话。
第一,应该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第三,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第四,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第五,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 教学活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怎样 把一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怎样组织好教师和学生,怎样有效地安排 教学时间、利用空间,怎样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等,这些都是教学组织 形式要解决的问题。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 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 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此外,还有精讲精练策略、自主发展策略、学习指导策略、教 书育人策略、因材施教策略、促进自我发展策略、自主学习策略 和主题探索策略等。
▪ 结束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部分,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完
成课堂教学的“有序解散”。为此,教师需要课前做精心准 备,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恰当地运用一些结束的方法或策略。 结束的方法策略主要有:
第七章 教学环节、常用方法及组织形式
考试纲要 1、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2、掌握和运用中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3、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在前进过程中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
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活动如果脱离了整体或与整体
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 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 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就 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 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 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教师备课一般要做好下列工作:
第四、备检测。检测的目的不只是评定学生成绩,还包括确定学生的 学业表现情况,以明确教学的薄弱环节,为教学补救提供依据。
❖ (二)上课
❖ 上课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和结束过程的不断 调节和控制,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 导入是一堂课、一个新单元一个新段落的开端,主要起着集中注意、 稳定情绪和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
这一定义包含三层意思:首先,使用教学方法目的 是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就是教学方法是 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 的目标和内容设定。其次,教学方法的施动者既包括教 师,也包括学生。再次,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
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方法。
•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习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四,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
解和运用,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指出其原因。 第五,重点辅导。对大多数学生在作业中易犯的错误,教师应找机会进行辅
导、重点讲解或纠正。
• 二、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
所谓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最起码要求,我
第一,备教材。它包括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研 究相关的教学材料。
钻研课程标准。一般来说,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
国家对学生学习此学科科目必须达到的标准的统一要求。
•
钻研教科书。研究分析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也必须注意对课程
目标的完成。因为同一内容可以用来达到多种不同的目的,相应需
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明确了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选
▪ 第四,巩固练习。在结束部分恰当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以使新知巩固。
▪ 第五,曲终奏雅。课结束时教师可用诗画、音乐结尾,或最 后将讲课推向高潮时再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思 索的余地。
▪ 当然,课的结束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只要教师平时注意 积累和探索,就会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好的结束方法和策略。
第三,发散、集中教学策略。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学 生间进行“脑力震荡”,然后,教师、学生进行比较、优选,集 中到最佳答案上来。运用该策略要找准发散点,给学生以充足时 间进行发散与集中思考。
第四,反思教学策略。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逆向思维的方 式检讨教学、学习活动。逆向思维具有逆向性、批判性和新奇性 等特点。
第一,作业内容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 “双基”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选题要有代表性,难度要适中。
第二,作业应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联系,但不应是教科书中例题或材 料的照搬;作业要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第三,作业应有助于启学生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 思维的因素。
• 8、实习法 •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
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前面各项模块得出的结果为主要依据,教师 应该从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比较理想的方法为我所用。主要应 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不协调,就会削弱整体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的基本环
节,并对环节提出质量要求。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 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一)备课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进行课堂教 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进行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上做 一个计划。
• 6、课堂讨论法 •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
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 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大组进行。
• 7、实验法 •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
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 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取恰当的教学侧重点和方式。
•
教师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要
求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就是要求对教材融化贯通,使之成
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化”就是要求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 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算真正掌 握了教材。
• 第二,备学生。备学生要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如知识基础,学习 能力、个性特点和身体状况等。
• 3、演示法
•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事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 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 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