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的体例及文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志的体例、语言及文风

编史修志讲体例、读志用志观文风,这是历代方志名家特别讲究和看重的大事,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续修新志启动之后,各级做了大量工作。搜集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谋篇布局,但是,在编写过程中,如果体例把握不住,语言和文风问题解决不好,那就很难编出一部好志。因此,要使你笔下的文稿成为一部良志佳作,首先要有得体的结构,精当的语言和朴实的文风。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即使你的框架设计得再高明,你的篇目搞得再精细,你的门类排得再严整,也将会成为空楼一座,或许出现满楼垃圾,资料泥沙俱下,志体似象非象,层次杂乱无章,修志将毁于一旦。相反,如果你能驾驭语言,精于编写,那么,框架、篇目、门类、章节、语言就会相得益彰,使人展卷便得一方之史情,使我们的志书成为经的住时代风雨剥蚀的佳志良作。因此,方志的语言文风比之于体例,是肌肤与骨骼的关系。孰不知:无有坚实的砖瓦,哪有巍峨的建造?无有琳琅的商品,哪有满载的货架?无有丰满的血肉,何谈健美的躯体?血肉不存,骨之安在?世人皆知:丰神炯异者,方显骨骼不凡;体瘦如柴者,其必萎靡不振;体态不丰者,显为残疾之人,谈不上健美。所以,志书的体例、语言与文风,形同骨肉,类似上比。它是根基所在、生命之源,也是资料之基,是赖以依附、运转的载体,故而为成书之本、全书之根,须下大力而为之。

一、志体的体例

志书有自己特定的文体,它不同于文艺,不同于论文,不同于公

文,也不同于新闻。因此,必须努力辨析,找出异同,才能把握文体,用好语言,修好志。“方志”作为短语始见于《周礼》,“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成书于战国之后,如《鲁之春秋》、《吕氏春秋》等。释义于秦后汉初,汉朝郑玄作注曰:“方者四方也,志者记也”。“方志”作为专有名词出现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历朝历代的文学、历史、地理等著作都大量征引、取材于地方志书,并把修志视为一项重要文化事业和官府行为。既然“方志”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和题材出现于社会,那么,它作为一定地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它的品位又是如何呢?宋代方志学家王象之在其名著《舆地纪胜》中讲得非常精辟:“收拾山川之精华,以借助于笔端”。清代方志巨匠章学诚也主张,方志记述,不仅要做到“简”、“严”、“核”,还要做到雅,即规范、典雅、精当、简明、高尚、风趣,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文汇精品。

(一)志体与史体语言

志有志体,史有史体,尽管是同类项,但却是两码事,绝不能混为一谈。史书是述史、志书是存史。因此编修手法也不相同。志书与史书除了在统纂的目的与任务、记述的方法与体裁、搜集资料的范围等方面的大相径庭、大有不同外,在语言表述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史书重在论述,所以在编写过程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语言的表述是十分明确的。论述事实,阐明事理,反映得失成败,褒贬功过是非,都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表述清楚,直接表明著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而志书的记述,方志的体例虽然分述、记、志、传、图表、录6大块,但特别强调要述之当头,特别在语言表述上要求始终坚持述而不议、

述而不论、述而不评,只能寓观点于事实的记述之中。它把是非、得失、成败、功过、褒贬、盛衰、经验、教训等等,都寓于自然记述之中,记事以事实说话。正所谓“志者记也”,记事成文,结文成志。

另外,史体编修以述说史实为主,笔者可以站出来评论。如史记中前后往往“太史公曰……”,史体在不违背当年史实的情况下,可以敷衍、可以割舍、可以剪辑、可以穿插、可以描绘、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如自始至终都讲霸业兴衰的《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讲述了一个固执偏爱的母亲武姜氏废立两子的故事,庄公郑伯一忍再忍,最后打败其弟共叔段的故事。在记述“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的情景后,后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记述郑伯胜后,书曰“郑伯克段,段不弟,故不弟”;“欲擒故纵”;“不及黄泉,不相见也”等等都是史家之议论。(《左传》是我国最早的而又最详尽完整的编年史,同时又是长于修辞的文字作品,作者左丘明出身贵族、春秋鲁国史官,以善辞能文著称于史)

(二)志书与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小说、诗歌、散文以及电影、电视、戏剧作品等。它们的语言强调感情色彩形象思维,要求用生动、活泼形象的语言,进行细致的刻画和描写。以衬托、渲染、夸张等手法,表达作者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而志书用语要求简洁朴实,以准确、翔实而清新的语言去记述事件的始末,以资料取胜,用事实服人,以真实为生命而不允许有合理想象。如果加以浮夸与渲染,必然会掩盖资料的真实性,给人以不实之感,也就会失去志书的价值。这并不是说志书的语言比较简单,而是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语言朴实、

流畅、清新,达到平淡之中求雅重,在无华之中求有声。

(三)志书与新闻体

新闻体一般有三部分构成,即导语、主体和结尾。导语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提炼出来,一语道破新闻主题,采用倒金字塔的形式再写经过、回后回应主题,新闻体之语言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具有明显的褒贬性,渗透着作者的爱憎,直抒作者的情怀感叹;而志书则要求在语言表述上保持冷静、客观、不漏声色,把编者对事物的褒贬、赞许寓于对事物的记述之中,不采用“三段式”式倒金字塔的形式。

(四)志书与工作总结等公文体语言

在修志和编辑年鉴过程中,有些单位的撰稿人往往把志稿和年鉴稿与工作总结混为一谈,这是因为没有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总结一般为三段式,情况、成绩、经验一段、问题一段、措施,分一二三四,方志分编列章分节,节下有目写出事物开始、发展、结果一气呵成,记述事实。总结用综合性的语言多,副词、形容词多,模糊用语也比较多。而志书语言开门见山,言必及事,言必及物,准确、庄重、戒绝空话、套话,更慎用副词和形容词,决不能滥下断语。

总之:志体体例不同于其他文体,它有明确的体例要求。一部好志,坚持为党立言,为民立言、为国家立言、为事业立志的原则,突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全面记述一方之情,运笔铺写历史与现状,客观反映经济与社会,要把基本原则把握好,要把基本走势写清楚,由此来观兴衰,知兴替,看发展,述变革,记趋向,导未来。

我们编修的第二代《某市市志》,除序言目录而外,前冠“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