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荷塘月色》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20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2)

二、词语的选择 (2)

(一)动词 (2)

(二)形容词 (2)

(三)量词 (3)

三、句式的组织 (3)

四、月色的运用 (4)

五、比喻的运用 (5)

六、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代表作,这篇散文我们高中时也曾学过,但是我想从修辞学的角度来欣赏这篇美文的典范。而本文就从修辞赏析的角度来说一下我对这个作品进行的解读。

关键词:修辞;审美;赏析;

一、引言

《荷塘月色》是抒情散文的代表,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所以这篇文章往往是修辞赏析的代表。通过赏析,不仅能够理解到作者的修辞手法,更能够体会对景物的细腻描摹。可以说,《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写景细腻流畅,传情委婉动人,情景交融中,令我们动容。

二、词语的选择

(一)动词

我从课本上找到了下面一些句子:1.“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们可以看出“拍”“哼”是写妻子哄孩子睡觉的动作,很真切再现生活,很传神。2.“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我们可以看出“带”上门这一动词更显出动作的细心周到。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受用”是享受、享用之意,比“欣赏”相比更突出当时作者的内心感受,而这样的用词比较符合当时人物的心境和上下文的语境。

(二)形容词

我从课本上找到“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幽僻”二字,写出小路的幽静和偏僻;寂寞则更富意味。作者不说内心孤寂,而说小路冷清,把自己的寂寞之情寄于“幽僻”、“寂寞”的路,这多么好的修辞写法。

而这篇文章还使用了更具有表现力的重叠形式的形容词。如1.“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2.“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4.“层层的叶子中间……”5.“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因为作者大量使用叠词,所以叠词的是本文语言修辞的突出之一,这些叠词不但富有表现力,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富有音乐美,节奏鲜明,韵律协调,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使本文的修辞美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三)量词

我在《荷塘月色》中找到了一系列量词的运用,例如:1.“正如一粒粒明珠”。2.“送来缕缕清香”。3.“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4.“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5.“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6.“这些树将这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在这些句子中,“一粒粒”和“缕缕”是量词的重叠形式,不但指出了“明珠”和“清香”的数量,更带有的形容意味。这其中的量词也都同时具有形容词的作用,在各自句中有丰富、润色、强化形象,以及渲染和加强情景的妙处。

三、句式的组织

在《荷塘月色》是写景而非说理,所以我发现作者较少使用长句,而全文以短句、散句为主,句式富有变化。我还发现主动句和被动句方面,因为美是主动的,又因为作者“不宁静”而追求“宁静”行为是主动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理想世界中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我发现文本没有被动句。而从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使用来看,文本作者以肯定句为主,而几个否定句则以最恰当的程度表明作者的情感。

四、月色的运用

我发现作者也着重描写的是月色,因为在描写过程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比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是虚写,虚实结合在描写中为了使月光不显得单调,作者对于月色下的投影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在刻画中,作者利用“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和“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使得“影”和“荷叶”实现了整体性连接。而这种光影的交错构成的图案,虽然复杂,却也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而我们从《荷塘月色》这个题目来看,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是月色,但是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写月色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荷塘,从而使得月色和荷塘实现了交融的统一。在文中,作者描写月光的静谧和灵动用了一个“泻”字,说月光像流水一样泻在了花叶上。这一个“泻”字,使得月光充满了动感,整个描写也具有了别样的生机。有人说,

这个“泻”字可以换做“铺”或者是“照”,但是个人觉得,“铺”字过于厚重,体现不出月光的轻灵,而“照”字俗气太重,用在此处也大有不当。反而我觉得这个“泻”字,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另外用到的“浮”字和“洗”字同样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一个“浮”字,将月光的缥缈姿容完美诠释,而一个“洗”字,则表现出了月光的纯净和无瑕。

五、比喻的运用

我发现作者比喻方面的修辞手法非常精妙。例如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叶与舞裙,形态相似,写出了荷叶的美姿。2.“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淡月辉映,荷花晶莹剔透的光彩,绿叶衬托下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丽本质。3.“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那边去了。”“像闪电般”写出了微风吹过时荷波传送之快。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色如水,富有动感。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而通感是《荷塘月色》另一个的显著特点。它有两处用到通感:一处是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嗅觉转换为听觉。另一处是写光与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上的美感联系延伸到听觉上的愉悦。这种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