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角形和概念经典习题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
一、选择题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则x的值可能是()A.6 B.3 C.2 D.11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得到答案.【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7-3<x<7+3,即4<x<10,四个选项中,A中,4<6<10,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B.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七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14条D解析:D【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解,射线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射线AB和射线BA是不同的射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七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7(73)142条,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解,射线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3.若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n条对角线,则n的值是()A.1 B.2 C.3 D.4C解析:C【分析】根据从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6-3=3(条).答: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可引出3条对角线.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直接记忆: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4.用若干根等长的小木棍搭建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搭建1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3根小木棍,搭建2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5根小木棍,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是()A.12 B.10 C.9 D.6D解析:D【分析】要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通过对图形观察,思考,得出需要小木棍的根数,然后图形对比,选出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详解】图1没有共用部分,要6根小木棍,图2有共用部分,可以减少小木棍根数,仿照图2得到图3,要7根小木棍,同法搭建的图4,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5摆放,外围大的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5个等边三角形,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6摆成三棱锥(西面体)就可以得到4个等边三角形,∴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6根.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组成图形的边的条数,解答此题需要灵活利用立体空间思维解答.∠=∠,D为BC边上的一点,点E在AC边上,5.如图,在ABC中,B CADE AED ∠=∠,若10CDE ∠=︒,则BAD ∠的度数为( )A .20°B .15°C .10°D .30°A解析:A【分析】 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DC=∠B+∠BAD ,∠AED=∠C+∠EDC ,再根据∠B=∠C ,∠ADE=∠AE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DC 是△ABD 的外角,∴∠ADC=∠B+∠BAD ,∴∠ADE=∠ADC-∠CDE=∠B+∠BAD-∠CDE∵∠AED 是△CDE 的外角,∴∠AED=∠C+∠EDC ,∵∠ADE=∠AED ,∴∠B+∠BAD-∠CDE=∠C+∠EDC ,∵∠B=∠C ,∴∠BAD=2∠EDC ,∵10CDE ∠=︒∴∠BAD=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如图,ABC 中,将A ∠沿DE 翻折,若30A ∠=︒,25BDA '∠=︒,则CEA '∠多少度( )A .60°B .75°C .85°D .90°C解析:C【分析】根据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可得ADE A DE '∠=∠,AED A ED '∠=∠,再运用平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求得ADE ∠、AED ∠,再次运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得CEA '∠.【详解】解:∵将A ∠沿DE 翻折,∴ADE A DE '∠=∠,AED A ED '∠=∠,∵D 是线段AB 上的点,25BDA '∠=︒,∴180ADE A D B E DA '∠+∠-'∠=︒,即251280ADE ︒=∠-︒,解得102.5ADE ∠=︒,∵30A ∠=︒,180A AED ADE ∠+∠+∠=︒,∴180180102.53047.5AED ADE A ∠=︒-∠-∠=︒-︒-︒=︒,∴18018047.547.585CEA AED A E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理解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是解题关键.7.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B解析:B【分析】根据角的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根据最大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 ∴最大角的度数为°24180111324⨯++=90°,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根据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8.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7,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A .1B .4C .7D .10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7,设第三边为x ,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7-3<x <7+3,解得,4<x <1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两边长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9.一副透明的三角板,如图叠放,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CE相交于点D,则BDC 的度数是()A.65︒B.75︒C.85︒D.105︒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CEA=60︒,∠BAE=45︒,∴∠ADE= 180︒−∠CEA−∠BAE=75︒,∴∠BDC=∠ADE=7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10.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7°,则∠β的度数是()A.43°B.47°C.30°D.60°A解析:A【分析】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将已知角与所求角转化到Rt△CD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解.【详解】如图,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AB ∥DE ,∴∠β=∠EDC ,又∵∠CED =∠α=47°,∠ECD =90°,∴∠β=∠EDC =90°﹣∠CED =90°﹣47°=4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点D 在ABC 的边BA 的延长线上,点E 在BC 边上,连接DE 交AC 于点F ,若3117DFC B ∠∠==︒,C D ∠=∠,则BED ∠=________.102°【分析】首先根据∠DFC =3∠B =117°可以算出∠B =39°然后设∠C =∠D =x°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39+x +x =117再解方程即可得到x =39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ED 的度解析:102°【分析】首先根据∠DFC =3∠B =117°,可以算出∠B =39°,然后设∠C =∠D =x°,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39+x +x =117,再解方程即可得到x =39,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ED 的度数.【详解】解:∵∠DFC =3∠B =117°,∴∠B =39°,设∠C =∠D =x°,39+x +x =117,解得:x =39,∴∠D =39°,∴∠BED =180°−39°−39°=102°.故答案为:10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2.在△ABC 中,∠A 是钝角,∠B =30°, 设∠C 的度数是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分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A 根据它是钝角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详解】解:∵∠A+∠B+∠C=180°∴∠A=180°-30°-α=150°-α∵∠A 是钝角∴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解不解析:3060α︒<<︒【分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A ,根据它是钝角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详解】解:∵∠A+∠B+∠C=180°,∴∠A=180°-30°-α=150°-α.∵∠A 是钝角,∴90150180α︒<︒-<︒,即3060α︒<<︒,故答案为:3060α︒<<︒.【点睛】本题考查解不等式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正确表示∠A 及利用它的大小关系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13.如图1,ABC 纸片面积为24,G 为ABC 纸片的重心,D 为BC 边上的一个四等分点(BD CD <)连结CG ,DG ,并将纸片剪去GDC ,则剩下纸片(如图2)的面积为__________.18【分析】连接BG 根据重心的性质得到△BGC 的面积再根据D 点是BC 的四等分点得到△GDC 的面积故可求解【详解】连接BG ∵G 为纸片的重心∴S △BGC=S △ABC=8∵D 为边上的一个四等分点()∴S △解析:18【分析】连接BG ,根据重心的性质得到△BGC 的面积,再根据D 点是BC 的四等分点得到△GDC 的面积,故可求解.【详解】连接BG ,∵G 为ABC 纸片的重心,∴S △BGC =13S △ABC =8 ∵D 为BC 边上的一个四等分点(BD CD <) ∴S △DGC =34S △BGC =6 ∴剪去GDC ,则剩下纸片的面积为24-6=18 故答案为: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重心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重心的性质及面积的换算关系. 14.设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 y z ︒︒︒,如果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2倍、那我们称数对(,)()y z y z <是x 的和谐数对,当150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一个,它为(10,20);当66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二个,它们是__________.当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请写出此时x 的范围_______.(3876)(3381)【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时当时当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解析:(38,76),(33,81) 060x ︒<<︒【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060x ︒<<︒时,当60120x ︒<︒时,当120180x ︒<︒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66x =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为(38,76),或66÷2=33,114-33=81,此时和谐数对为(33,81),若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当06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2)x x ︒-,3(,180)22x x ︒-,180(3x ︒-,2(180))3x ︒-; 当6012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3(,180)22x x ︒-,180(3x ︒-,2(180))3x ︒-,当12018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x ︒-,2(180))3x ︒-, ∴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此时x 的范围是060x ︒<<︒,故答案为:(38,76),(33,81);060x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问题.15.如图,已知ABC 中,90,50ACB B D ︒︒∠=∠=,为AB 上一点,将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且//CE AB ,则ACD ∠的度数是___________.25°【分析】先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 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详解】∵∴∠A=40°∵沿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E=∠B=50°∵∴∠ADE=∠E=50解析:25°【分析】先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 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详解】∵90,50ACB B ︒︒∠=∠=, ∴∠A=40°,∵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E=∠B=50°,∵//CE AB ,∴∠ADE=∠E=50°,∴∠BDC=∠EDC=(180°-50°)÷2=65°,∴∠ACD=∠BDC-∠A=65°-40°=25°,故答案是: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一共可作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度.1800【分析】设多边形边数为n 根据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计算出n 的值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n-2)•180°可得答案【详解】设多边形边数为n 由题意得:n-3=9n解析:1800【分析】设多边形边数为n ,根据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计算出n 的值,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n-2)•180°可得答案.【详解】设多边形边数为n ,由题意得:n-3=9,n=12,内角和:()1221801800-⨯︒=︒.故答案为:18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关键是掌握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17.如图,,AE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6B 3︒∠=,6C 7︒∠=则DAE ∠的度数为__.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CAD=34°进而得出∠C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且∴∵平分∴∵是的高∴∴∴∴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解析: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68BAC ︒∠=,∠CAD =34°,进而得出∠C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80B BAC C ︒∠+∠+∠=,且6B 3︒∠=,6C 7︒∠=,∴180180367668BAC B C ︒︒︒︒︒∠=-∠-∠=--=,∵AD 平分BAC ∠, ∴11683422CAD BAC ︒︒∠=∠=⨯=, ∵AE 是ABC ∆的高, ∴90AEC ︒∠=,∴90C CAE ︒∠+∠=,∴90907614CAE C ︒︒︒︒∠=-∠=-=,∴341420DAE CAD CAE ︒︒︒∠=∠-∠=-=,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18.如图,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BC ,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将FBD ∠沿BF 折叠使BE ,BD 均落在FBC ∠的内部,且BE 交CF 于点M ,BD 交CF 于点N ,若BN 平分CBM ∠,则ABC ∠的度数为_________.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平分可得进而可得【详解】解:∵的角平分线为∴又∵与关于对称∴∵与关于对称∴又∵平分∴又∵为折痕∴∵∴又∵∴∴又∵∴故答案为:675°【点睛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FB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1MBF FBE ∠=∠=∠,NBF FBD ∠=∠,CBA CBF ∠=∠, 再根据BN 平分CBM ∠可得CBN NBM ∠=∠,进而可得318067.58ABC ∠=⨯=. 【详解】解:∵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1FBE ∠=∠, 又∵BM 与BE 关于BF 对称, ∴1MBF FBE ∠=∠=∠,∵BN 与BD 关于BF 对称,∴NBF FBD ∠=∠FBE EBD =∠+∠11=∠+∠21=∠,又∵BN 平分CBM ∠,∴CBN NBM ∠=∠,又∵BC 为折痕,∴CBA CBF ∠=∠CBN NBF =∠+∠21NBM =∠+∠,∵NBM NBF MBF ∠=∠-∠211=∠=∠1=∠,∴31CBA ∠=∠,又∵180CBA CBF FBD ∠+∠+∠=,∴3112121180∠+∠+∠+∠=,∴81180∠=,又∵31ABC ∠=∠, ∴318067.58ABC ∠=⨯=, 故答案为:67.5°.【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31808ABC ∠=⨯. 19.如图,在ABC 中,E 、D 、F 分别是AD 、BF 、CE 的中点,若DEF 的面积是1,则ABC S =______.7【分析】连接CDBEAF 由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求得S △AEC=2S △DEFS △ABD=2S △DEFS △BFC=2S △DEF 由S △ABC=S △AEC+S △ABD+S △BFC+S △DEF 即可得出解析:7【分析】连接CD ,BE ,AF ,由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求得S △AEC =2S △DEF ,S △ABD =2S △DEF ,S △BFC =2S △DEF ,由S △ABC =S △AEC +S △ABD +S △BFC +S △DEF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连接CD ,BE ,AF ,如图所示:∵AE=ED ,由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可得S △AEF =S △DEF ,同理S △AEF =S △AFC ,∴S △AEC =2S △DEF ;同理可得:S △ABD =2S △DEF ,S △BFC =2S △DEF ,∴△ABC =S △AEC +S △ABD +S △BFC +S △DEF =2S △DEF +2S △DEF +2S △DEF +S △DEF =7S △DEF =7cm 2,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是面积及等积变换综合题目,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及等积变换,解答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运用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得出结果.20.如图,ABC ∆的面积是2,AD 是BC 边上的中线,13AE AD =,12BF EF =.则DEF ∆的面积为_________.【分析】直接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详解】解:∵是边上的中线∴BD=DC 又∵的面积是2和的高相等∴∵和的高相等∴∴又∴同理: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解析:49【分析】直接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详解】解:∵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DC又∵ABC ∆的面积是2,D AB ∆和D A C ∆的高相等∴D DC S =S =1AB A ∆∆∵13AE AD =E AB ∆和BDE ∆的高相等 ∴E BDE ABD 11S =S =S 23AB ∆∆∆ ∴BDE 2S =3∆ 又12BF EF =,∴1B 3BF E =,同理: DEF BFD BDE 24S =2S =S =39∆∆∆ 故答案为:49.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求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高相等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三、解答题21.如图,BP 平分ABC ∠,交CD 于点F ,DP 平分ADC ∠交AB 于点E ,AB 与CD 相交于点G ,42A ∠=︒.(1)若60ADC ∠=︒,求AEP ∠的度数;(2)若38C ∠=︒,求P ∠的度数.解析:(1)72︒;(2)4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12ADC ∠ ,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PDF ,∠CBP=∠PBA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ADP=∠P+∠ABP ,∠C+∠CBP=∠P+∠PDF ,所以∠A+∠C=2∠P ,即可得解.【详解】解:(1)∵DP 平分∠ADC ,∴∠ADP=∠PDF=12ADC ∠, ∵60ADC ∠=︒,∴30ADP ∠=︒,∴304272AEP ADP A ∠=∠+∠=︒+︒=︒;(2)∵BP 平分∠ABC ,DP 平分∠ADC ,∴∠ADP=∠PDF ,∠CBP=∠PBA ,∵∠A+∠ADP=∠P+∠ABP ,∠C+∠CBP=∠P+∠PDF ,∴∠A+∠C=2∠P ,∵∠A=42°,∠C=38°,∴∠P=12(38°+42°)=4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定理并理解“8字形”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2.已知AB ∥CD ,CF 平分∠ECD .(1)如图1,若∠DCF =25°,∠E =20°,求∠ABE 的度数.(2)如图2,若∠EBF =2∠ABF ,∠CFB 的2倍与∠CEB 的补角的和为190°,求∠ABE 的度数.解析:(1)∠ABE=30°;(2)∠ABE=30°【分析】(1)假设CE 与AB 相交于点G ,由题意易得∠DCE=50°,则有∠CGA=∠BGE=130°,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求解;(2)假设CE 与AB 、BF 相交于点M 、N ,设∠ABF=x ,∠DCF=∠FCE=y ,则有∠EBF=2x ,∠ABE=3x ,∠DCE=2y ,根据题意可得∠AMC=180°-2y ,∠E=2y-3x ,2∠CFB-∠CEB=10°,进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及角的和差关系可求解.【详解】解:(1)假设CE 与AB 相交于点G ,如图所示:∵CF 平分∠DCE ,∠DCF=25°,∴∠DCE=50°,∵AB ∥DC ,∴∠DCE+∠AGC=180°,∴∠AGC=130°,∴∠EGB=∠AGC=130°,∵∠E=20°,∴∠ABE=30°;(2)假设CE 与AB 、BF 相交于点M 、N ,如图所示:设∠ABF=x ,∠DCF=y ,∵∠EBF=2∠ABF ,CF 平分∠DCE ,∴∠EBF=2x ,∠ABE=3x ,∠FCE=y ,∠DCE=2y ,∵AB ∥DC ,∴∠DCE+∠AMC=180°,∴∠EMB=∠AMC=180°-2y ,∵∠E+∠EMB+∠ABE=180°,∴∠E=2y-3x ,∵∠E+∠ENB+∠FBE=180°,∴∠ENB=180°+x-2y ,∵∠CFB+∠CNF+∠FCE=180°,∴∠CFB=y-x ,∵∠CFB 的2倍与∠CEB 的补角的和为190°,∴2∠CFB-∠CEB=10°,∴()()22310y x y x ---=︒,解得:10x =︒,∴∠ABE=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23.阅读下面内容,并解答问题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后,老师请学们证明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小颖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并写出如下的已知条件.已知:如图1,//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交于点G .(1)直线EG ,FG 有何关系?请补充结论:求证:“__________”,并写出证明过程; (2)请从下列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__________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A .在图1的基础上,分别作BEG ∠的平分线与DFG ∠的平分线交于点M ,得到图2,求EMF ∠的度数.B .如图3,//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点O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在直线EF 右侧,BEO ∠的平分线与DFO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请猜想EOF ∠与EPF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它.解析:(1)EG ⊥FG ,证明见解析;(2)A .45;B .2EOF EPF ∠=∠(在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即可)【分析】(1)由AB ∥CD ,可知∠BEF 与∠DFE 互补,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90GEF GFE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G =90︒,则EG FG ⊥; (2)A .由(1)可知90BEG DFG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45MEG MFG ∠+∠=︒,故135MEF MFE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EMF ∠=45︒;B .设OEF α∠=,OFE β∠=,故EOF ∠=180αβ︒--,再得到180BEO DFO αβ∠+∠=--︒,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90122PEO PFO αβ︒-∠+∠=-,则119022PEF PFE αβ∠+∠=︒++,再求出EPF ∠,即可比较得到结论.【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求证:“EG ⊥FG”,证明过程如下∵//AB CD∴∠BEF +∠EFD=180° EG 平分BEF ∠,FG 平分DFE ∠,12GEF BEF ∴∠=∠,12GFE DFE ∠=∠, 1111()180902222GEF GFE BEF DFE BEF DFE ∴∠+∠=∠+∠=∠+⨯︒∠==︒. 在EFG 中,180GEF GFE G ∠+∠+∠=︒,180()1809090G GEF GFE ∴∠=-∠+∠=-︒=︒︒︒,EG FG ∴⊥.(2)A .由(1)可知=90BEG DFG GEF GFE ∠+∠=∠+∠︒,∵BEG ∠的平分线与DFG ∠的平分线交于点M∴∠MEG=12∠BEG ,∠MFG=12∠DFG ∴()111190452222MEG MFG BEG DFG BEG DFG ∠+∠=∠+∠=∠+∠=⨯︒=︒ 则4591350MEF MFE ︒+∠︒=+∠=︒, ∴EMF ∠=180135︒-︒=45︒故答案为:A ,45;B.设OEF α∠=,OFE β∠=,∴EOF ∠=180αβ︒--,∵//AB CD∴∠BEF +∠EFD=180°则180BEO DFO αβ∠+∠=--︒∵BEO ∠的平分线与DFO ∠的平分线交于点P∴190122PEO PFO αβ︒-∠+∠=-, ∴111190902222PEF PFE αβαβαβ∠+∠=︒--++=︒++, ∴EPF ∠=111809022αβ⎛⎫︒-︒++ ⎪⎝⎭=121902αβ︒--, ∵EOF ∠=1118029022αβαβ⎛⎫︒--=︒-- ⎪⎝⎭, 故2EOF EPF ∠=∠故答案为:B ,2EOF EPF ∠=∠.(在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即可)【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AF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4B ∠=︒,76C ∠=︒,求DAF ∠的度数.解析:21︒【分析】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出∠FAC 的度数,再由DAF DAC FA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F 是ABC 的高,∴90AFC ∠=︒,∴90907614FAC C ∠=︒-∠=︒-︒=︒,∵180BAC B C ∠+∠+∠=︒,∴180180763470BAC B 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1703522DAC BAC ==⨯︒=∠∠︒, ∴21DAF DAC FA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4倍,求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总数. 解析:35条【分析】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4倍而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因而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0°.n 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n ,就得到方程,从而求出边数,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设这是一个n 边形,依题意得:(n-2).180°=4×360°,解得n=10故这个多边形的总条数为()10103352⨯-=(条)答:对角线的总数为35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知识点,此题比较简单,只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求解即可.26.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BE 平分ABC ∠,且//BE AD ,20BAD ∠=︒,求AEB ∠的度数.解析:11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BE∥AD,∴∠ABE=∠BAD=20°,∵BE平分∠ABC,∴∠EBC=∠ABE=20°,∵∠C=90°,∴∠AEB=∠C+∠CBE=90°+20°=110°.【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正确识别图形得出图中角之间的关系.27.如图,AB∥CD,点E是CD上一点,连结AE.EB平分∠AED,且DB⊥BE,AF⊥AC,AF与BE交于点M.(1)若∠AEC=100°,求∠1的度数;(2)若∠2=∠D,则∠CAE=∠C吗?请说明理由.解析:(1)40°;(2)∠CAE=∠C,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求∠AE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求∠1的度数;(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ED=∠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知AC∥B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AE=∠AE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量关系即可求解.【详解】(1)∵∠AEC=100°,∴∠AED=80°,∵EB平分∠AED,∴∠BED=40°,∵AB∥CD,∴∠1=∠BED=40°;(2)∵DB⊥BE,AF⊥AC,∴∠EBD=∠CAF=90°,∵∠2=∠D,∴∠BED =∠C ,∴AC ∥BE ,∴∠CAE =∠AEB ,∵EB 平分∠AED ,∴∠AEB =∠BED ,∴∠CAE =∠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悉相应的性质和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如图,在ABC 中,60,80,BAC 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是边AC 上一点,且12ADE B ∠=∠,求CDE ∠的度数.解析:50︒【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BAD 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B 的度数,由此得到∠ADE 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DC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D 平分BAC ∠,∴1302BAD DAC BAC ∠=∠=∠=︒, ∵180180608040B BAC C ∠=︒-∠-∠=︒-︒-︒=︒,∴403070ADC B BAD ∠=∠+∠=︒+︒=︒, ∴1202ADE B ∠=∠=︒, ∴702050CDE ADC ADE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定理,正确分析图形掌握各角直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20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三角形有关概念及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三角形有关概念及全等三角形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第6小题选做一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三角形两边和小于第三边 C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D .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是( ) A .3cm ,4cm ,8cm B .8cm ,7cm ,15cm C .5cm ,5cm ,11cm D .13cm ,12cm ,20cm3、如图,直线m∥n,∠1=70°,∠2=30°,则∠A 等于( ) A.30° B.35° C.40° D.50°4、如图4,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CDB 的是( ) A .∠A=∠C B .AB =DC C .∠A DB =∠DBC D.AD =BC5、如图,在△ABC 中,∠B=55°,∠C=30°,分别以点A 和点C 为圆心,大于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则∠BAD 的度数为( ) A .65° B .60° C .55° D .45°6~A 、如图,△ABC 中,D 为AB 上一点,E 为BC 上一点, 且AC=CD=BD=BE ,∠A=50°,则∠CDE 的度数为( D ) A .50° B .51° C .51.5° D .52.5°6~B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连接BD ,点O 是BD 的中点,若M 、N 是边AD 上的两点,连接MO 、NO ,并分别延长交边BC 于两点M′、N′,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mn第3题图21CBAD第4题第5题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第12小题选做一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在△ABC 中,∠C=90°,∠A=30°,若AB=6cm ,则BC= . 8、如图,在ΔABC 中,∠B=67°,∠C =33°,A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则∠CAD 的度数为9、如图,在▱ABCD 中,E 、F 为对角线AC 上两点,且BE∥DF, 请从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10、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 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则∠1的度数为11、如图,OP 平分∠AOB,∠AOP=15°,PC∥OA, PD⊥OA 于点D ,PC=4,则PD= .12~A 、已知3是关于x 的方程x 2﹣(m+1)x+2m=0的 一个实数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恰好是等腰△ABC 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 的周长为12~B 、如图,在△ABC 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 ∠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___ __° 三、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50°,∠ADE=60°,求∠C 的度数.14、如图,在△ABC 中,AB=AC ,∠A=36°,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点E ,垂足为点D ,连接BE ,求∠EBC 的度数.CABDBFDE AC15、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E=CE.16、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17、如图,AF=DC,BC∥EF,请只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BC≌△DEF,并说明理由.四、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将一幅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DFC的度数.19、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CE平分∠BCD且交AD于点E,AF∥CE,且交BC于点F.(1)求证:△ABF≌△CDE;(2)如图,若∠1=65°,求∠B的大小.2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AB,AC上,CE=BC,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F,连接EF.(1)补充完成图形;(2)若EF∥CD,求证:∠BDC=90°.五、本大题2小题,第小题9分,共18分 21、问题引入:(1)如图①,在△ABC 中,点O 是∠ABC 和∠ACB 平分线的交点,若∠A=α,则∠BOC= ___ _(用α表示);如图②,∠CBO=13∠ABC,∠BCO=13∠ACB,∠A=α,则∠BOC=__ ____(用α表示).如图③,∠CBO=13∠DBC,∠BCO=13∠ECB,∠A=α,请猜想∠BOC=______(用α表示).类比研究:(2)BO ,CO 分别是△ABC 的外角∠DBC,∠ECB 的n 等分线,它们交于点O ,∠CBO=1n∠DBC,∠BCO=1n ∠ECB,∠A=α,请猜想∠BOC=______.22、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90°,AB=AC ,直线m 经过点A ,BD⊥直线m, 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 、E.证明:DE=BD+CE.(2) 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 拓展与应用: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OCBA② ABCO①O C B AED③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若∠BDA=∠AEC=∠BAC ,试判断△DE F 的形状.六、本大题从两小题中选做一题,共12分23~A 、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 如图,已知在Rt△ABC 中,AB=BC ,∠ABC=90°,BO⊥AC,于点O ,点PD 分别在AO 和BC 上,PB=PD ,DE⊥AC 于点E ,求证:△BPO≌△PDE.(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本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下列框图表示:ABCE D m(图1)(图2)(图3)mABCDEADEBFC m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 (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若PB 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 . (3)知识迁移,探索新知若点P 是一个动点,点P 运动到OC 的中点P′时,满足题中条件的点D 也随之在直线BC 上运动到点D′,请直接写出CD′与AP′的数量关系.(不必写解答过程)23~B 、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作三角形的拓展图形,研究其性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 ●操作发现:在等腰△ABC 中,AB=AC ,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其中DF ⊥AB 于点F ,EG ⊥AC 于点G ,M 是BC 的中点,连接MD 和ME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即可) ①AF=AG=21AB ;②MD=ME ;③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DAB=∠DMB . ●数学思考:在任意△ABC 中,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M 是BC 的中点,连接MD 和ME ,则MD 和ME 具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 ●类比探索:在任意△ABC 中,仍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所示,M 是BC 的中点,连接MD 和ME ,试判断△MED 的形状. 答: .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第6小题选做一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D ) A .对顶角相等 B .三角形两边和小于第三边 C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D .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是( D ) A .3cm ,4cm ,8cm B .8cm ,7cm ,15cm C .5cm ,5cm ,11cm D .13cm ,12cm ,20cm3、如图,直线m∥n,∠1=70°,∠2=30°,则∠A 等于( C ) A.30° B.35° C.40° D.50°4、如图4,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CDB 的是( D ) A .∠A=∠C B .AB =DC C .∠A DB =∠DBC D.AD =BC5、如图,在△ABC 中,∠B=55°,∠C=30°,分别以点A 和点C 为圆心,大于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则∠BAD 的度数为( A ) A .65° B .60° C .55° D .45°mn第3题图21CBAD第4题第5题6~A 、如图,△ABC 中,D 为AB 上一点,E 为BC 上一点, 且AC=CD=BD=BE ,∠A=50°,则∠CDE 的度数为( D ) A .50° B .51° C .51.5° D .52.5°6~B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连接BD ,点O 是BD 的中点,若M 、N 是边AD 上的两点,连接MO 、NO ,并分别延长交边BC 于两点M′、N′,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C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第12小题选做一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在△ABC 中,∠C=90°,∠A=30°,若AB=6cm ,则BC= 3cm . 8、如图,在ΔABC 中,∠B=67°,∠C =33°,A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则∠CAD 的度数为 40°9、如图,在▱ABCD 中,E 、F 为对角线AC 上两点,且BE∥DF, 请从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ADF≌△BEC . 10、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 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则∠1的度数为 75°11、如图,OP 平分∠AOB,∠AOP=15°,PC∥OA, PD⊥OA 于点D ,PC=4,则PD= 2 .12~A 、已知3是关于x 的方程x 2﹣(m+1)x+2m=0的 一个实数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恰好是等腰△ABC 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 的周长为 10或1112~B 、如图,在△ABC 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 ∠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___66.5___° 三、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50°,∠ADE=60°,求∠C 的度数.解:由题意得,∠AED=180°﹣∠A﹣∠ADE=70°, ∵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CABDBFDE AC∴DE是△ABC的中位线,∴DE∥BC,∴∠C=∠AED=70°14、如图,在△ABC 中,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点E,垂足为点D,连接BE,求∠EBC 的度数.解:在△ABC 中,AB=AC,∠A=36°得:∠ABC=∠C=72°.由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得AE=BE,∴∠ABE=∠A=36°,∴∠EBC=72°-36°=36°.15、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E=CE.证明:∵FC∥AB,∴∠A=∠ECF,∠ADE=∠CFE,在△ADE和△CFE中,,∴△ADE≌△CFE(AAS),∴AE=CE.16、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证明:由BE=CF可得BC=EF,又AB=DE,AC=DF,故△ABC≌△DEF(SSS),则∠B=∠DEF,∴AB∥DE.17、如图,AF=DC,BC∥EF,请只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BC≌△DEF,并说明理由.解:补充条件:EF=BC,可使得△ABC≌△DEF.理由如下:∵AF=DC,∴AF+FC=DC+FC,即:AC=DF,∵BC∥EF,∴∠EFD=∠BCA,在△EFD和△BCA中,,∴△EFD≌△BCA(SAS).四、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将一幅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DFC的度数.(1)证明:∵CF平分∠DCE,∴∠1=∠2=∠DCE,∵∠DCE=90°,∴∠1=45°,∵∠3=45°,∴∠1=∠3,∴AB∥CF;(2)∵∠D=30°,∠1=45°,∴∠DFC=180°﹣30°﹣45°=105°.19、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CE平分∠BCD且交AD于点E,AF∥CE,且交BC于点F.(1)求证:△ABF≌△CDE;(2)如图,若∠1=65°,求∠B的大小.(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B=∠D,∴∠1=∠DCE,∵AF∥CE,∴∠AFB=∠ECB,∵CE平分∠BCD,∴∠DCE=∠ECB,∴∠AFB=∠1,在△ABF和△CDE中,,∴△ABF≌△CDE(AAS);(2)解:由(1)得:∠1=∠ECB,∠DCE=∠ECB,∴∠1=∠DCE=65°,∴∠B=∠D=180°﹣2×65°=50°.2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AB,AC上,CE=BC,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F,连接EF.(1)补充完成图形;(2)若EF∥CD,求证:∠BDC=90°.解:(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2)由旋转的性质得:∠DCF=90°,∴∠DCE+∠ECF=90°,∵∠ACB=90°,∴∠DCE+∠BCD=90°,∴∠ECF=∠BCD,∵EF∥DC,∴∠EFC+∠DCF=180°,∴∠EFC=90°,在△BDC和△EFC中,,∴△BDC≌△EFC(SAS),∴∠BDC=∠EFC=90°.五、本大题2小题,第小题9分,共18分21、问题引入:(1)如图①,在△ABC中,点O是∠ABC和∠ACB平分线的交点,若∠A=α,则∠BOC=___ _(用α表示);如图②,∠CBO=13∠ABC,∠BCO=13∠ACB,∠A=α,则∠BOC=__ ____(用α表示).如图③,∠CBO=13∠DBC,∠BCO=13∠ECB,∠A=α,请猜想∠BOC=______(用α表示).类比研究:(2)BO ,CO 分别是△ABC 的外角∠DBC,∠ECB 的n 等分线,它们交于点O ,∠CBO=1n∠DBC,∠BCO=1n ∠ECB,∠A=α,请猜想∠BOC=______.解:(1)第一个空填:90°+2α;第二个空填:90°+3α.第三个空填:120°-3α.(2) 答案:120°-3α.过程如下:∠BOC=180°-(∠OBC+∠OCB) =180°- 1n (∠DBC+∠ECB)=180°-1n (180°+∠A)=n−1n·180°-αn .22、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90°,AB=AC ,直线m 经过点A ,BD⊥直线m, 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 、E.证明:DE=BD+CE.(2) 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 拓展与应用: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若∠BDA=∠AEC=∠BAC ,试判断△DE F 的形状. OCBA② ABCO①O C B AED③ABCE Dm(图1)(图2)(图3)mABCDEADEBFC m证明:(1)∵BD⊥直线m,CE⊥直线m ∴∠B DA =∠CEA=90° ∵∠BAC=90°∴∠BA D+∠CAE=90° ∵∠BAD+∠AB D=90°∴∠CAE=∠AB D又AB=AC ∴△A DB ≌△CEA ∴AE =BD ,AD=CE ∴DE=AE+AD= BD+CE (2)∵∠BDA =∠BAC=, ∴∠DBA+∠BAD=∠BAD +∠CAE=180°— ∴∠DBA=∠CAE∵∠BDA=∠AEC=,AB=AC ∴△A DB ≌△CEA ∴AE=BD,AD=CE ∴DE=AE+AD=BD+CE (3)由(2)知,△A DB ≌△CEA , BD=AE ,∠DBA =∠CAE∵△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 ∴∠ABF=∠CAF=60° ∴∠DBA+∠ABF=∠CAE+∠CAF ∴∠DBF=∠FAE ∵B F=AF ∴△DBF ≌△EAF ∴DF=EF ,∠BFD=∠AFE ∴∠DFE=∠DFA+∠AFE=∠DFA+∠BFD=60° ∴△DEF 为等边三角形.六、本大题从两小题中选做一题,共12分23~A 、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 如图,已知在Rt△ABC 中,AB=BC ,∠ABC=90°,BO⊥AC,于点O ,点PD 分别在AO 和BC 上,PB=PD ,DE⊥AC 于点E ,求证:△BPO≌△PDE.(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本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下列框图表示:ααα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 (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若PB 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 . (3)知识迁移,探索新知若点P 是一个动点,点P 运动到OC 的中点P′时,满足题中条件的点D 也随之在直线BC 上运动到点D′,请直接写出CD′与AP′的数量关系.(不必写解答过程) (1)证明:∵PB=PD,∴∠2=∠PBD, ∵AB=BC,∠ABC=90°,∴∠C=45°,∵BO⊥AC,∴∠1=45°,∴∠1=∠C=45°,∵∠3=∠PBO﹣∠1,∠4=∠2﹣∠C,∴∠3=∠4, ∵BO⊥AC,DE⊥AC,∴∠BOP=∠PED=90°, 在△BPO 和△PDE 中∴△BPO≌△PDE(AAS );(2)证明:由(1)可得:∠3=∠4,∵BP 平分∠ABO,∴∠ABP=∠3,∴∠ABP=∠4, 在△ABP 和△CPD 中∴△ABP≌△CPD(AAS ),∴AP=CD.(3)CD′与AP′的数量关系是CD′=AP′.23~B 、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作三角形的拓展图形,研究其性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操作发现:在等腰△ABC 中,AB=AC ,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其中DF ⊥AB 于点F ,EG ⊥AC 于点G ,M 是BC 的中点,连接MD 和ME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即可) ①AF=AG=21AB ;②MD=ME ;③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DAB=∠DMB . ●数学思考:在任意△ABC 中,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M 是BC 的中点,连接MD 和ME ,则MD 和ME 具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 ●类比探索:在任意△ABC 中,仍分别以AB 和AC 为斜边,向△ABC 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所示,M 是BC 的中点,连接MD 和ME ,试判断△MED 的形状.答: .解:●操作发现:①②③④●数学思考:答:MD=ME ,MD ⊥ME , 1、MD=ME ;如图2,分别取AB ,AC 的中点F ,G ,连接DF ,MF ,MG ,EG , ∵M 是BC 的中点, ∴MF ∥AC ,MF=21AC . 又∵EG 是等腰Rt △AEC 斜边上的中线, ∴EG ⊥AC 且EG=21AC ,∴MF=EG . 同理可证DF=MG . ∵MF ∥AC ,∴∠MFA +∠BAC=180°.同理可得∠MGA+∠BAC=180°, ∴∠MFA=∠MGA .又∵EG ⊥AC ,∴∠EGA=90°. 同理可得∠DFA=90°,∴∠MFA+∠DFA=∠MGA=∠EGA ,即∠DFM=∠MEG ,又MF=EG ,DF=MG , ∴△DFM ≌△MGE (SAS ), ∴MD=ME . 2、MD ⊥ME ;∵MG ∥AB ,∴∠MFA+∠FMG=180°,又∵△DFM ≌△MGE ,∴∠MEG=∠MDF.∴∠MFA+∠FMD+∠DME+∠MDF=180°, 其中∠MFA+∠FMD+∠MDF=90°,∴∠DME=90°.即MD ⊥ME ; ●类比探究答:等腰直角三解形。
三角形基础知识及习题
三角形的三线一、概念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
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做。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线的交点叫做。
注意: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均为线段二、灵活运用中线篇1.如图7-11所示,在△ABC中,∠1=∠2,点G为AD的中点,延长BG交AC于点E,F为AB上一点,且CF⊥AD于点H,以下判定中正确的选项是( )(1)AD是△ABE的角平分线;(2)BE是△ABD边AD上的中线;(3)CH是△ACD边AD上的高.A.0个B.1个C.2个D.3个2.如图,BM是△ABC的中线,假设AB=5 cm,BC=13cm,那么△BCM的周长与△ABM的周长差是多少?3.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A.中线B.高C.角平分线 D.以上三种情形都正确4.若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极点,那么那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5.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别离为B C、AD、CE的中点,且S△ABC=4c m2,那么S阴影=__________.6.如图,BD=12BC,那么BC边上的中线为______,△ABD的面积=_____的面积.7.在△ABC中,D是BC上的点,且BD:DC=2:1,S△ACD=12,那么S△ABC等于( )A.30B.36C.72D.248.如图,在△ABC中,D、E别离是BC、AD的中点,S△ABC=4cm2,求S△ABE.9.探讨在如图7-23至图7-25中,△ABC的面积为a.(1)如图7-23,延长△ABC的边BC到点D,使CD=BC,连接DA.若△ACD的面积为S1,那么S1=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图7-23 图7-24 图7-25(2)如图7-24,延长△ABC的边BC到点D,延长边CA到点E,使CD=BC,AE=CA,连接DE.假设△DEC的面积为S2,那么S2=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并写出理由;(3)在图7-25的基础上延长AB到点F,使BF=AB,连接FD,FE,取得△DEF(如图7-25).假设阴影部份的面积为S 3,那么S 3=_____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4)像上面那样,将△ABC 各边均按序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取得△DEF(如图7-25),现在, 咱们称△ABC 向外扩展了一次.能够发觉,扩展一次后取得的△DEF 的面积是原先△ABC 面 积的__________倍. 应用去年在面积为10 m 2的△ABC 空地上栽种了某种花卉.今年预备扩大种植规模, 把△ABC 向外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由△ABC 扩展成△DEF ,第二次由△DEF 扩展成△MGH(如图7-26).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份)面积共为多少平方米?10. 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23411112222++++ (1)2n +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请你利用那个几何图形求23411112222++++ (1)2n +的值.垂线篇1.如图,在锐角△ABC中,CD、BE别离是AB、AC边上的高,且CD、BE交于一点P,假设∠A=50°,那么∠BPC的度数是( )A.150°B.130°C.120°D.100°2.若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正是三角形的一个极点,那么那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3.如图,已知AD,AE别离为△ABC的中线、高,且AB=5cm,AC=3cm,那么△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cm,△ABD与△ACD的面积关系为.4.如图,在ABC∆中,2,3AC cm BC cm==,ABC∆的高AD与BE的比是多少?5.如图,在△ABC中,∠C是钝角,画出∠C的两边AC、BC边上的高BE、AD.B CADE6. 如图7-13,△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AF ,AC 边上的高为BG ,中线为AD ,已知AF=6,BC=10,BG=5.(1)求△ABC 的面积;(2)求AC 的长;(3)说明△ABC 和△ACD 的面积的关系.角平分线篇1. 在△ABC 中,∠B=60°,∠C=40°,AD 、AE 别离是△ABC 的高线和角平分线, 那么∠DAE 的度数为______2. 以下四个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 )个(1)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一个点,且BD =CD ,那么AD 是△ABC 的中线 (2)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一个点,且∠ADC =90°,那么AD 是△ABC 的高 (3)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一个点,且∠BAD =21∠BAC ,那么AD 是△ABC 的角平线 (4)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A.1 B.2 C.3 D.43. 如图BD 、AE 别离是△ABC 的中线、角平分线,AC=10cm ,∠BAC=700,那么AD=_____,∠BAE=____4. 如图DE ∥BC ,CD 是∠ACB 的平分线,∠ACB =60°,那么∠EDC =______度5.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必然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然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 EABC4第题FABCD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必然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6. 如图,ABC ∆中,90,6,ACB AB CD ∠==为中线,CE 平分ACB ∠,那么DB = , ACE ∠=_______________7. 如图,BD 、CD 别离是△ABC 的两个外角∠CBE 、∠BCF•的平分线,试探讨∠D 与∠A 之间的数量关系.8. 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CD 为△ABC 的外角∠ACE 的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D ,试探讨∠BDC 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三角形基础知识练习1、若是点G是△ABC的重心,联结AG并延长,交对边BC于点D,那么AG:AD是()A.2:3 B.1:2 C.1:3 D.3:42、如图,△ABC中,BO,CO别离是∠ABC,∠ACB的平分线,∠A=50°,那么∠BOC等于()A.110°B.115°C.120°D.130°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那么∠1的度数为()A.30°B.45°C.60°D.75°4、如图,AD⊥BC,GC⊥BC,CF⊥AB,垂足别离是D、C、F,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B.△ABC中,GC是边BC上的高C.△GBC中,GC是边BC上的高D.△GBC中,CF是边BG上的高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5、如图,在Rt△ACB中,∠ACB=90°,∠A=25°,D是AB上一点.将Rt△ABC沿CD折叠,使B点落在AC边上的B′处,那么∠ADB′等于()A.40°B.35°C.30°D.25°6、AD,AE别离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76°,∠C=36°,那么∠DAE的度数为()A . 20°B . 18°C . 38°D .40° 7、在△ABC 中,∠B 的平分线与∠C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D=40°,那么∠A 等于( ) A . 50° B . 60° C . 70° D . 80°8、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叠放在一路,那么图中∠α的度数是( ) A . 45° B . 60° C . 75° D . 90° 9、如图,EA ⊥AB ,BC ⊥AB EA=AB=2BC ,D 为AB 中点,有以下结论:(1)DE=AC (2)DE ⊥AC (3)∠CAB=30°(4)∠EAF=∠ADE ,其中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A . (1),(3) B . (2),(3) C . (3),(4) D . (1),(2),(4)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1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 . 三角形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C . 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D . 三角形三条高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的内部11、在如图中,正确画出AC 边上高的是( ) A .B .C .D .1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增加10%,高减少10%,那么那个三角形的面积( ) A . 增大0.5% B . 减少1% C . 增大1% D . 不改变13、如图,△ABC 的两条中线AM 、BN 相交于点O ,已知△ABO 的面积为4,△BOM 的面积为2,那么四边形MCNO 的面积为( ) A . 4 B . 3 C . 4.5 D . 3.514、如图,BD、CE是△ABC的两条高,AB=4,AC=3,那么BD与CE比值是()A.3:4 B.4:3 C.6:8 D.不能确定15、如图,△ABC中,∠ABC=50°,∠ACB=80°,BP平分∠ABC,CP平分∠ACB,那么∠BPC的大小是()A.100°B.110°C.115°D.120°16、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平分线所交成的角的度数是()A.45°B.135°C.45°或135°D.都不对17、如图,在△ABC中,∠A=20°,∠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D1BC与∠D1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依此类推∠D2BC与∠D2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3,那么∠BD3C的度数是()A.100°B.120°C.140°D.160°18、如图,点P是△ABC中,∠B、∠C对角线的交点,∠A=102°,那么∠BPC的度数为()A.39°B.78°C.102°D.141°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第17题第18题19、若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别离为a、a﹣一、a+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2 C.a<2 D.0<a<220、小亮截了四根长别离为5cm,6cm,10cm,13cm的木条,任选其中三条组成一个三角形,如此拼成的三角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21、如图,BD,CE别离是△ABC的两条高、它们相交于点H,那么以下式子中正确的有()个.(1)∠DHC=∠A;(2)∠EBH+∠A=90°;(3)∠ACE=∠ABD;(4)∠ECB=∠ABC.A.1B.2C.3D.422、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和∠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已知∠A=80°,那么∠D=()A.40°B.160°C.120°D.100°23、如图,已知BE,CF别离为△ABC的两条高,BE和CF相交于点H,假设∠BAC=50°,那么∠BHC为()A.160°B.150°C.140°D.130°24、如图,五角星的极点为A、B、C、D、E,∠A+∠B+∠C+∠D+∠E的度数为()A.90°B.180°C.270°D.360°25、如图,射线AD、BE、CF组成∠1,∠2,∠3,那么你发觉,∠1+∠2+∠3的度数是()A.90°B.180°C.270°D.360°第21题第22题第23题第24题第25题26、如图,△ABC中,E为边BC延长线上一点,∠ABC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交于点B,假设∠A=46°,那么∠D的度数为()A.46°B.92°C.23°D.44°27、如下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设∠BOC=α,那么∠A等于()A.90°﹣2αB.90°﹣C.180°﹣2αD.180°﹣28、已知如图,∠A=32°,∠B=45°,∠C=38°,那么∠DFE等于()A.120°B.115°C.110°D.105°29、如图△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依此类推,∠A4BC与∠A4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5,那么∠A5的度数为()A.19.2°B.8°C.6°D.3°第26题第27题第28题第29题30、如图,BA1和CA1别离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BA2是∠A1BD的角平分线CA2是∠A1CD的角平分线,BA3是A2BD∠的角平分线,CA3是∠A2CD的角平分线,假设∠A1=α,那么∠A2021为()A、B、C、D 、31、如图:(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2)在△AEC中,CE边上的高是;(3)在△BCF中,BC边上的高是.32、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点E、F别离是线段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18cm2,那么△BEF的面积=cm2.33、如图,对面积为1的△ABC进行以下操作:别离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得A1B=2AB,B1C=2BC,C1A=2CA,按序连接A1、B1、C1,取得△A1B1C1,记其面积为S,那么S=.34、如图,直角三角形ABC,AC=3,BC=4,BA=5,CD是斜边AB上的高线,那么CD=.35、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F别离为三边中点,S△BGD=8,那么△ABC的面积是.36、如图,AD,CE是△ABC的高,已知AD=10,CE=9,AB=12,那么BC=.37、△ABC中,AD为中线,且△ABD的面积为3,那么△ACD的面积为.38、如图,O为△ABC的重心,假设OD=2,那么AO=.39、已知:如图,在△ABC中,∠A=55°,H是高BD、CE的交点,那么∠BHC=度.40、如图,点D、E为△ABC边BC、AC上的两点,将△ABC沿线段DE折叠,点C落在BD上的C′处,假设∠C=30°,那么∠AEC′=.41、如图,Rt△ABC中,∠C=90°,两个锐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那么∠ADE=.42、如图,△ABC,CP、BP别离平分三角形的外角∠ECB,∠DBC,假设∠A=50°,那么∠P等于°.43、已知△ABC,(1)如图,假设P点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那么∠P=;(2)如图,假设P点是∠ABC和外角∠A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那么∠P=90°﹣∠A;(3)如图,假设P点是外角∠CBF和∠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那么∠P=.其中结论必然正确的序号数是.44、如图,∠B=∠ADE,∠1=32°,那么∠2=.45、如图,△ABC中,∠A=80°,剪去∠A后,取得四边形BCDE,那么∠1+∠2=.46、如图,△ABC中,D在AC上,E在BD上,∠1=20°,∠2=50°,∠C=20°,那么∠ADB=∠DBC=.47、如图,△ABC中,∠B=∠C,FD⊥BC于D,DE⊥AB于E,∠AFD=158°,那么∠EDF等于度.48、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一点,∠BAD=80°,AB=AD=DC,那么∠C=度.49、已知:如图,△ABC中,AD、AE别离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F是∠ABC的平分线,BF与AE交于O,假设∠ABC=40°,∠C=60°,求∠DAE、∠BOE的度数.50、在△ABC中.(1)假设∠A=60°,AB、AC边上的高CE、BD交于点O.求∠BOC的度数.(如图)(2)假设∠A为钝角,AB、AC边上的高CE、BD所在直线交于点O,画出图形,并用量角器量一量∠BAC+∠BOC=°,再用你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加以说明.(3)由(1)(2)能够取得,不管∠A为锐角仍是钝角,总有∠BAC+∠BOC=°.51、如图,在△ABC中,∠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52、已知△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别离交CD、AC于点F、E,求证:∠CFE=∠CEF.53、在△ABC中,已知∠ABC=60°,∠ACB=50°,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
五四制初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经典习题
C A B D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提高训练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温馨提示: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9cm ,第三边的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长为()A 、5cmB 、7cmC 、9cmD 、11cm2.1.在下列条件中:①∠A+∠B=∠C ,②∠A ∶∠B ∶∠C=2∶3∶4,③∠A=90°-∠B ,④∠A=∠B=21∠C 中,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对于三角形的内角,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至少有两个锐角B.最多有一个直角 C.必有一个角大于600D.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0 4.如图,∠BAC=90°,AD ⊥BC ,则图中互余的角有()A 、2对;B 、3对;C 、4对;D 、5对;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B.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C.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D.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6、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55°和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A 、115°B 、120°C 、125°D 、130°7、如图,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CD 、BE 相交于一点P ,若∠A=50°,则∠BPC=()A 、150°B 、130°C 、120°D 、100°8、用12根火柴棒(等长)拼成一个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和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A 、1B 、2C 、3D 、49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E 是高,已知∠BAC=2∠B ,∠B=2∠DAE ,那么∠ACB 为()A.80°B.72°C.48°D.36°10.在△ABC 中,∠A=2∠B=4∠C ,则△ABC 为()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 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A B C D EP第7题第9题A 、125°?B、135°?C、145°?D、150°12.等腰△ABC 的底边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为差为3cm 的两部分,则△ABC 的腰长是()cm 。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练习题
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练习一、填空题1。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叫三角形。
2。
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____个锐角,最多有____个直角.3。
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第三条边的长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中一边长为4,则另外两边长为___________。
5.∆ABC 中,∠A=50º, ∠B -∠C=10º,则∠B=______,∠C=______.6。
∆ABC 中,∠A=∠B+∠C ,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三角形。
7。
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为11㎝和5㎝,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8。
如图,图中共有______个三角形,其中以AC 为一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9。
如图,AE 是∆ABC 的中线,则_______=_______=21_______。
10.如图,若AE 是∠BAC 的平分线,ED 是∆AEB 的一条中线,那么图中相等的角是___________,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____。
11.如图,在∆ABC 中,AF 是高,则∠AFB=_________=_________。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12。
以∆ABC 的两边长为4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3.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8,三边长比为2:3:4,则最长边比最短边长_________。
14。
三角形按角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三角形按边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另一边是8,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7。
∆ABC 中,︒=∠60A ,︒=∠80C ,B ∠=_________,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 三角形经典练习题附详细解析学生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附详细解析一、单选题1.若有两条线段长分别为3cm和4cm,则下列长度的线段能与其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 B.5cm C.7cm D.9cm2.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a,则a的取值范围是()A.a>7B.a<7C.1<a<7D.3<a<6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2,3B.3,4,5C.3,1,1D.3,4,7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一边长为4,则它的周长等于()A.8B.10C.8或10D.10或125.如图所示,在△ABC中,AB=8,AC=6,AD是△ABC的中线,则△ABD与△ADC的周长之差为()A.14B.1C.2D.76.如图,在△ABC中,已知点E、F分别是AD、CE边上的中点,且S△BEF=4cm2,则S△ABC的值为()A.1cm2B.2cm2C.8cm2D.16cm27.如图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线的是( )A.B.C.D.8.在三角形中,一定能将其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的是()A.中线B.高线C.角平分线D.某一边的垂直平分线9.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上一点,连接AD,取AD的中点P,连接BP,CP.若△ABC 的面积为4cm2,则△BPC的面积为()A.4cm2B.3cm2C.2cm2D.1cm210.如图,AE△BC于E,BF△AC于F,CD△AB于D,△ABC中AC边上的高是线段()A.BF B.CD C.AE D.AF11.如图△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依此类推,△A4BC与△A4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5,则△A5的度数为()A.19.2°B.8°C.6°D.3°12.如图,△A +△B +△C +△D +△E +△F等于()A.180°B.360°C.540°D.720°13.如图,则△A+△B+△C+△D+△E=()度A.90B.180C.200D.3601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多边形为()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15.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6°,这个正多边形是()A.正六边形B.正八边形C.正十边形D.正十二边形16.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为15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6B.11C.12D.1817.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且△ABD的周长为11,则△BCD的周长是()A.9B.14C.16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8.三角形三边长为7cm、12cm、acm,则a的取值范围是.19.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20.如图,自行车的三角形支架,这是利用三角形具有性.21.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2°,则△A=度.22.如图,△1+△2+△3+△4=°。
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正确答案的代号的选项填在下表中。
1.如图,△ABC中,∠C=75°,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 A.60°B. 180°C.55° D. 145°.若三条线段中a=3,b=5,c为奇数,那么由a,b,c为边组成的三角形共有A. 1个 B.个C. 无数多个D. 无法确定3.有四条线段,它们的长分别为1cm,2cm,3cm,4cm,从中选三条构成三角形,其中正确的选法有A. 1种B.种C.种D.种4.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的A. 中线 B. 高线C. 角平分线 D. 以上都不对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A6.在下列各图形中,分别画出了△ABC中BC边上的高AD,正确的是ABBACBCADBCDACCDD7.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 直角三角形B. 正方形C. 长方形D. 平行四边形 .如图,在△ABC中,∠A=80°,∠B=4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BC,则∠AED的度数是A.40°B.60°C.80°D.120°第8题图9.已知△ABC中,∠A=80°,∠B、∠C的平分线的夹角是 A. 130°B.0° C. 130°或50° D.0°或120°10.若从一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将其分成8个三角形,则它是A.十三边形B.十二边形C.十一边形D.十边形1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A.45°B.60°C.75°D.85°第11题图①② 13题③12.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A、﹣6<a<﹣B、﹣5<a<﹣2C、2<a<D、a<﹣5或a>﹣13.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二、填空题:13.已知△ABC的周长是24cm,三边a、b、c满足c+a =2b,c-a=4cm,则a、b、c分别为多少____________14.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比为3︰5,周长为24,则底边长为 .15.一个长方形周长为24,长和宽的比为3:5,则长宽分别为 . 16.如图,RtABC中,∠ACB=90°,∠A =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BCB上的A/处,折痕为CD,则∠A/DB=17.在△ABC中,若∠A︰∠B︰∠C=1︰2︰3,则∠A=,∠B=,∠C= .A/DCA第16题图18.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个三角形.19.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所有内角与它的一个外角之和是240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这个外角的度数是.20.在三角形ABC中,AB=AC,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和15两部分,则该三角形各边长为___________。
三角形知识点与对应习题资料
三角形知识点与对应习题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六、多边形①多边形的对角线2)3(nn条对角线;②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选择题:1.如图,在△ABF中,∠B的对边是()A.ADB.AEC.AFD.AC2.关于三角形的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边互不相等B.至少有两边相等C.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D.最多有两边相等3.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A.3cm, 4cm, 8cmB.8cm, 7cm, 15cmC.13cm, 12cm, 20cmD.5cm, 5cm, 11cm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7,则它的周长为( )A.13B.17C.13或17D.不能确定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B(5,0),C(0,4)所组成的三角形ABC的面积是()A.32B.4C.16D.8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x,则x不可能是()A.3B.5C.7D.9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等腰锐角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经典练习题分类汇编
等腰锐角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经典练习题
分类汇编
等腰锐角三角形是指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并且两条边夹角小于90度。
本文将对等腰锐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汇编,并提供一些经典练题。
一、概念
等腰锐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定义如下:
- 定义: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并且两条边夹角小于90度,则称之为等腰锐角三角形。
二、性质
等腰锐角三角形具有以下性质:
1. 两边相等:等腰锐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
2. 夹角小于90度:等腰锐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夹角小于90度。
3. 顶角:等腰锐角三角形的顶角大于0度,小于90度。
4. 对称性:等腰锐角三角形具有对称性,即通过等腰锐角三角
形的顶点可以画一条垂直于底边的中线,并且中线将顶角平分。
三、经典练题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练题,涵盖了等腰锐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1. 在一个等腰锐角三角形ABC中,AB = AC,∠BAC = 60度,求∠ABC和∠ACB的大小。
2. 若一个等腰锐角三角形的顶角为30度,边长为5 cm,求底
边的长度。
3. 若一个等腰锐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 cm,顶角为45度,求
斜边的长度。
4. 在一个等腰锐角三角形中,已知底边长度为10 cm,夹角为
45度,求另外两边的长度。
以上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经典练题的分类汇编,这些练题可以帮助加深对等腰锐角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练习题
2017年10月19日初数33的初中数学组卷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如图的两个四边形相似,则∠α的度数是()A.87°B.60°C.75°D.120°2.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A.1:4 B.1:2 C.2:1 D.4:13.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为1:5,则它们的相似比为()A.1:25 B.1:5 C.1:2.5 D.1:4.将一个菱形放在2倍的放大镜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菱形的各角扩大为原来的2倍B.菱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C.菱形的对角线扩大为原来的2倍D.菱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5.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是9:16,其中较小多边形的周长为36cm,则较大多边形的周长为()A.48cm B.54cm C.56cm D.64cm6.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A.1:4 B.1:2 C.2:1 D.1:167.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1000万的地图上的面积约是()A.960平方千米B.960平方米C.960平方分米D.960平方厘米8.在一张比例尺为1:50 000的地图上,一块多边形地区的面积是320cm2,这个地区的实际面积是()A.8×107m2B.8×108m2C.8×1010m2D.8×1011m29.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2,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A.1:2 B.1:4 C.1:D.2:110.若△ABC∽△A′B′C′,相似比为1:2,则△ABC与△A′B′C′的面积的比为()A.1:2 B.2:1 C.1:4 D.4:111.若△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A.1:4 B.1:2 C.2:1 D.1:12.如图,△ABC∽△DEF,相似比为1:2.若BC=1,则EF的长是()A.1 B.2 C.3 D.413.已知△ABC∽△A′B′C′且,则S△ABC:S△A'B'C′为()A.1:2 B.2:1 C.1:4 D.4:114.如图,△ABC∽△AED,∠ADE=80°,∠A=60°,则∠C等于()A.40°B.60°C.80°D.100°15.如图,已知△ADE与△ABC的相似比为1:2,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A.1:2 B.1:4 C.2:1 D.4:116.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那么x的值()A.只有1个B.可以有2个C.可以有3个D.有无数个17.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4,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A.1:2 B.1:4 C.1:8 D.1:1618.已知△ABC∽△DEF,且相似比为2:3,则△ABC与△DEF的对应高之比为()A.2:3 B.3:2 C.4:9 D.9:4二.填空题(共15小题)19.已知矩形ABCD中,AB=1,在BC上取一点E,将△ABE沿AE向上折叠,使B点落在AD上的F点.若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则AD=.20.把一矩形纸片对折,如果对折后的矩形与原矩形相似,则原矩形纸片的长与宽之比为.21.在比例尺为1:1000的地图上,一块周长为4cm,面积为1cm2的地方所表示的实际周长为米,面积为米2.22.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比是.23.若△ADE∽△ACB,且=,DE=10,则BC=.24.如图,已知△ACP∽△ABC,AC=4,AP=2,则AB的长为.25.若△ABC与△DEF相似且面积之比为25:16,则△ABC与△DEF的周长之比为.26.已知△ABC∽△DEF,若△ABC与△DEF的相似比为2:3,则△ABC与△DEF 对应边上中线的比为.27.已知△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4:1,则△ABC与△DEF对应边上的高之比为.28.在△ABC中,AB=6cm,AC=5cm,点D、E分别在AB、AC上.若△ADE与△ABC相似,且S△ADE:S四边形BCED=1:8,则AD=cm.29.已知△ABC∽△DEF,其中AB=5,BC=6,CA=9,DE=3,那么△DEF的周长是.30.如图,在已建立直角坐标系的4×4的正方形方格纸中,△ABC是格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若以格点P、A、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C点除外),则格点P的坐标是.31.已知,如图△ABC∽△AED,AD=5cm,EC=3cm,AC=13cm,则AB=cm.32.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落在边AC上,记为点B′,折痕为EF.已知AB=AC=6,BC=8,若以点B′,F,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BF的长度是.33.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B∥CD,△COD与△AOB的周长比为1:2,则CD:AB=,S△COB:S△COD=.三.解答题(共11小题)34.如图,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边想向点B 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边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经过几秒后△PBQ和△ABC相似?35.在Rt△ABC中,∠C=90°,AC=20cm,BC=15cm.现有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方向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也向点B方向运动.如果点P的速度是4cm/秒,点Q的速度是2cm/秒,它们同时出发,当有一点到达所在线段的端点时,就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Rt△CPQ的面积S;(2)当t=3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当t为多少秒时,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36.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DC上,△ABE∽△DEF,AB=6,AE=8,DE=2,求EF的长.37.已知:如图,△ABC∽△ADE,AE:EC=5:3,BC=6cm,∠A=40°,∠C=45°.(1)求∠ADE的大小;(2)求DE的长.38.已知:AB⊥BC于B,CD⊥BC于C,AB=4,CD=6,BC=14,点P在BD上移动,当以P,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时,求PB的长?39.如图:已知△ABC∽△DEC,∠D=45°,∠ACB=60°,AC=3cm,BC=4cm,CE=6cm.求:(1)∠B的度数;(2)求AD的长.40.如图,AD=2,AC=4,BC=6,∠B=36°,∠D=117°,△ABC∽△DAC.(1)求AB的长;(2)求CD的长;(3)求∠BAD的大小.41.如图,△ABC∽△DAB,AB=8,BC=12,求AD的长.42.如图,△ABC与△ADB中,∠ABC=∠ADB=90°,AC=5cm,AB=4cm,如果图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求AD的长.43.如图,△ABC中,∠C=90°,AC=3cm,BC=4cm,动点P从点B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点C移动,动点Q从C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A移动,如果动点P、Q同时出发,要使△CPQ与△CBA相似,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44.如图:已知△ABC∽△ADE,AD=6cm,DB=3cm,BC=9.9cm,∠A=70°,∠B=50°求:(1)∠ADE的大小;(2)求∠AED的大小;(3)求DE的长.2017年10月19日初数33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如图的两个四边形相似,则∠α的度数是()A.87°B.60°C.75°D.120°【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求出∠1的度数,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计算即可.【解答】解:∵两个四边形相似,∴∠1=138°,∵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α=360°﹣60°﹣75°﹣138°=87°,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A.1:4 B.1:2 C.2:1 D.4:1【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就可求解.【解答】解:∵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比为1:4,∴周长之比为=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而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为1:5,则它们的相似比为()A.1:25 B.1:5 C.1:2.5 D.1:【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答.【解答】解:∵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为1:5,∴它们的相似比为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将一个菱形放在2倍的放大镜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菱形的各角扩大为原来的2倍B.菱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C.菱形的对角线扩大为原来的2倍D.菱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分析】两个图形相似的条件是:对应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相等.【解答】解:A、菱形放在2倍的放大镜下它们的边长发生变化,各角度数不变.B、放大前后的多边形按照比例放大与缩小,因此它们是相似多边形,放大后的倍数就是相似比,故菱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正确.C、菱形的对角线扩大为原来的2倍,正确.D、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菱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相等.两个条件应该同时成立.5.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是9:16,其中较小多边形的周长为36cm,则较大多边形的周长为()A.48cm B.54cm C.56cm D.64cm【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而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计算即可.【解答】解: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是9:16,面积比是周长比的平方,∴大多边形与小多边形的相似比是4:3.∴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是4:3.设大多边形的周长为x,则有=,解得:x=48.即大多边形的周长为48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A.1:4 B.1:2 C.2:1 D.1:16【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就可求解.【解答】解:∵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比为1:4,∴周长之比为=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而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7.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1000万的地图上的面积约是()A.960平方千米B.960平方米C.960平方分米D.960平方厘米【分析】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据此求解,注意统一单位.【解答】解:960万平方千米=9.6×1016平方厘米,设画在地图上的面积约为x平方厘米,则x:9.6×1016=(1:1000万)2,解得x=960.则画在地图上的面积约为960平方厘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而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8.在一张比例尺为1:50 000的地图上,一块多边形地区的面积是320cm2,这个地区的实际面积是()A.8×107m2B.8×108m2C.8×1010m2D.8×1011m2【分析】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据此求解,注意单位.【解答】解:设这个地区的实际面积是xcm2,由题意得,320:x=(1:50000)2,解得,x=8×1011,8×1011cm2=8×107m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而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2,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A.1:2 B.1:4 C.1:D.2:1【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出.【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2,∴(1:2)2=1:4.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基本题目,比较简单.10.若△ABC∽△A′B′C′,相似比为1:2,则△ABC与△A′B′C′的面积的比为()A.1:2 B.2:1 C.1:4 D.4:1【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C∽△A′B′C′,相似比为1:2,∴△ABC与△A′B′C′的面积的比为1: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11.若△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A.1:4 B.1:2 C.2:1 D.1:【分析】本题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解答】解:∵△ABC∽△DEF,且相似比为1:2,∴△ABC与△DEF的周长比为1: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12.如图,△ABC∽△DEF,相似比为1:2.若BC=1,则EF的长是()A.1 B.2 C.3 D.4【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即可求解.【解答】解:∵△ABC∽△DEF,相似比为1:2,∴=,∴EF=2BC=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13.已知△ABC∽△A′B′C′且,则S△ABC:S△A'B'C′为()A.1:2 B.2:1 C.1:4 D.4:1【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即可.【解答】解:∵△ABC∽△A′B′C′,,∴=()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4.如图,△ABC∽△AED,∠ADE=80°,∠A=60°,则∠C等于()A.40°B.60°C.80°D.100°【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解答】解:∵△ABC∽△AED,∴∠C=∠ADE=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题目比较简单.15.如图,已知△ADE与△ABC的相似比为1:2,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A.1:2 B.1:4 C.2:1 D.4:1【分析】依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解.【解答】解:△ADE与△ABC的面积比为(1:2)2=1:4.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于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6.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那么x的值()A.只有1个B.可以有2个C.可以有3个D.有无数个【分析】先将第一个直角三角形分两种情况求出第三边,按从小到大排序,同理:第二个直角三角形也分两种情况,求出第三边,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当6和8是直角边时,斜边为10,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6,8,10当8为斜边时,两条直角边为2和6,此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2,6,8,∵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3和4及x,当3和为4直角边时,斜边x=5,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3,4,5,∴,满足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当3和x为直角边时,4便是斜边,则:根据勾股定理得,x=,∴此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3,4,∴,∴x=5或.∴x的值可以有2个.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定理的应用.17.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4,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A.1:2 B.1:4 C.1:8 D.1:16【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来解答.【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4,又∵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为1: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问题,须熟练掌握: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8.已知△ABC∽△DEF,且相似比为2:3,则△ABC与△DEF的对应高之比为()A.2:3 B.3:2 C.4:9 D.9:4【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BC∽△DEF,且相似比为2:3,∴△ABC与△DEF的对应高之比为2: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二.填空题(共15小题)19.已知矩形ABCD中,AB=1,在BC上取一点E,将△ABE沿AE向上折叠,使B点落在AD上的F点.若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则AD=.【分析】可设AD=x,由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列出比例式,求解即可.【解答】解:∵AB=1,设AD=x,则FD=x﹣1,FE=1,∵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解得x1=,x2=(不合题意舍去),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解.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得到比例式.20.把一矩形纸片对折,如果对折后的矩形与原矩形相似,则原矩形纸片的长与宽之比为:1.【分析】矩形ABCD对折后所得矩形与原矩形相似,则矩形ABCD∽矩形BFEA,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则AB=CD=b,AD=BC=a,BF=AE=,根据矩形相似,对应边的比相等得到:,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矩形相似,对应边的比相等得到:,即:,则b2=,∴=2,∴=: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就是考查相似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分清矩形的对应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在比例尺为1:1000的地图上,一块周长为4cm,面积为1cm2的地方所表示的实际周长为40米,面积为100米2.【分析】比例尺为1:1000的地图上的多边形按照比例缩小,因此它们是相似多边形,本题按照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相似多边形的边长之比=相似比=1:1000,一块周长为4cm,表示的实际周长为4×1000=4000cm=40m.而面积之比=相似比的平方=1:1 000 000.则面积为1cm2的地方所表示的实际面积为:1×1 000 000=1 000 000cm2=100m2.【点评】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而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2.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比是4:9.【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求出相似比,再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即可.【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为2:3,∴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它们的面积比是4:9.故答案为:4:9.【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3.若△ADE∽△ACB,且=,DE=10,则BC=15.【分析】根据△ADE∽△ACB,得到=,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即可.【解答】解:∵△ADE∽△ACB,∴=,又=,DE=10,∴BC=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找准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已知△ACP∽△ABC,AC=4,AP=2,则AB的长为8.【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解.【解答】解:∵△ACP∽△ABC,∴AC:AB=AP:AC,∴4:AB=2:4,∴AB=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基本的应用.25.若△ABC与△DEF相似且面积之比为25:16,则△ABC与△DEF的周长之比为5:4.【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相似比,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求解.【解答】解:∵△ABC与△DEF相似且面积之比为25:16,∴△ABC与△DEF的相似比为5:4;∴△ABC与△DEF的周长之比为5:4.故答案为:5:4.【点评】本题考查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1)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26.已知△ABC∽△DEF,若△ABC与△DEF的相似比为2:3,则△ABC与△DEF 对应边上中线的比为2:3.【分析】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根据以上性质得出即可.【解答】解:∵△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2:3,∴△ABC与△DEF对应边上中线的比是2:3,故答案为:2:3.【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能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27.已知△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4:1,则△ABC与△DEF对应边上的高之比为4:1.【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之比等于相似比得出即可.【解答】解:∵△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4:1,∴△ABC与△DEF对应边上的高之比是4:1,故答案为:4:1.【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能熟练地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之比等于相似比.28.在△ABC中,AB=6cm,AC=5cm,点D、E分别在AB、AC上.若△ADE与△ABC相似,且S△ADE:S四边形BCED=1:8,则AD=2或cm.【分析】由于△ADE与△ABC相似,但其对应角不能确定,所以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S△ADE :S四边形BCED=1:8,∴S△ADE :S△ABC=1:9,∴△ADE与△ABC相似比为:1:3,①若∠AED对应∠B时,则,∵AC=5cm,∴AD=cm;②当∠ADE对应∠B时,则,∵AB=6cm,∴AD=2c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意识到有两种情况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9.已知△ABC∽△DEF,其中AB=5,BC=6,CA=9,DE=3,那么△DEF的周长是12.【分析】根据相似的性质得=,即=,然后利用比例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ABC∽△DEF,∴=,即=,∴△DEF的周长=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也等于相似比.30.如图,在已建立直角坐标系的4×4的正方形方格纸中,△ABC是格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若以格点P、A、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C点除外),则格点P的坐标是(1,4)或(3,1)或(3,4).【分析】根据题意作图,可以作相似比为1:2的相似三角形,还要注意全等的情况,根据图形即可得有三个满足条件的解.【解答】解:如图:此时AB对应P1A或P2B,且相似比为1:2,故点P的坐标为:(1,4)或(3,4);△ABC≌△BAP3此时P的坐标为(3,1);∴格点P的坐标是(1,4)或(3,1)或(3,4).【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即根据题意作图解此题.还要注意全等是特殊的相似,小心别漏解.31.已知,如图△ABC∽△AED,AD=5cm,EC=3cm,AC=13cm,则AB=26cm.【分析】有△ABC∽△AED,可以得到比例线段,再通过比例线段可求出AB的值.【解答】解:∵△ABC∽△AED∴又∵AE=AC﹣EC=10∴∴AB=26.【点评】此题运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找准对应边.32.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落在边AC上,记为点B′,折痕为EF.已知AB=AC=6,BC=8,若以点B′,F,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BF的长度是或4.【分析】由于折叠前后的图形不变,要考虑△B′FC与△ABC相似时的对应情况,分两种情况讨论.【解答】解:根据△B′FC与△ABC相似时的对应情况,有两种情况:①△B′FC∽△ABC时,=,又因为AB=AC=6,BC=8,B′F=BF,所以=,解得BF=;②△B′CF ∽△BCA 时,=,又因为AB=AC=6,BC=8,B′F=CF ,BF=B′F ,又BF +FC=8,即2BF=8,解得BF=4.故BF 的长度是或4. 故答案为:或4.【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和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33.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COD 与△AOB 的周长比为1:2,则CD :AB= 1:2 ,S △COB :S △COD = 2:1 .【分析】先证明△COD 与△AOB 相似,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CD :AB 就是△COD 与△AOB 的相似比;△COB ,△COD 是等高三角形,所以面积的比等于底边BO 与OD 的比.【解答】解:∵AB ∥CD ,∴△COD ∽△AOB ,∵△COD 与△AOB 的周长比为1:2,∴CD :AB=1:2;∵△COB ,△COD 是等高三角形,又BO :OD=AB :CD=2:1,∴S △COB :S △COD =BO :OD=2:1.故应填:1:2;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的性质和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的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三.解答题(共11小题)34.如图,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边想向点B 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边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经过几秒后△PBQ和△ABC相似?【分析】设经过x秒两三角形相似,分别表示出BP、BQ的长度,再分①BP与BC边是对应边,②BP与AB边是对应边两种情况,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经过x秒后△PBQ和△ABC相似.则AP=2x cm,BQ=4x cm,∵AB=8cm,BC=16cm,∴BP=(8﹣2x)cm,①BP与BC边是对应边,则=,即=,解得x=0.8,②BP与AB边是对应边,则=,即=,解得x=2.综上所述,经过0.8秒或2秒后△PBQ和△ABC相似.【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表示出边BP、BQ的长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注意分情况讨论,避免漏解而导致出错.35.在Rt△ABC中,∠C=90°,AC=20cm,BC=15cm.现有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方向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也向点B方向运动.如果点P的速度是4cm/秒,点Q的速度是2cm/秒,它们同时出发,当有一点到达所在线段的端点时,就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Rt△CPQ的面积S;(2)当t=3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当t为多少秒时,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分析】(1)由点P,点Q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又知AC,BC的长,可将CP、CQ用含t的表达式求出,代入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CPQ=CP×CQ求解;(2)在Rt△CPQ中,由(1)可知CP、CQ的长,运用勾股定理可将PQ的长求出;(3)应分两种情况,当Rt△CPQ∽Rt△CAB时,根据=,可将时间t求出;当Rt△CPQ∽Rt△CBA时,根据=,可求出时间t.【解答】解:(1)由题意得AP=4t,CQ=2t,则CP=20﹣4t,因此Rt△CPQ的面积为S=cm2;(2)当t=3秒时,CP=20﹣4t=8cm,CQ=2t=6cm,由勾股定理得PQ=;(3)分两种情况:①当Rt△CPQ∽Rt△CAB时,,即,解得t=3秒;②当Rt△CPQ∽Rt△CBA时,,即,解得t=秒.因此t=3秒或t=秒时,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运用,在解第三问时应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在解题过程应防止漏解或错解.36.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DC上,△ABE∽△DEF,AB=6,AE=8,DE=2,求EF的长.【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EF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AE=90°,∵AB=6,AE=8,∴BE===10,∵△ABE∽△DEF,∴=,即=,解得E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7.已知:如图,△ABC∽△ADE,AE:EC=5:3,BC=6cm,∠A=40°,∠C=45°.(1)求∠ADE的大小;(2)求DE的长.【分析】(1)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得∠ABC=95°;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ADE=∠ABC,所以由等量代换求得∠ADE的大小;(2)根据AE:EC=5:3求得AE:AC=5:8,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DE的长度.【解答】解:(1)在△ABC中,∠A=40°,∠C=45°,∴∠ABC=180°﹣40°﹣45°=95°;又∵△ABC∽△ADE,∴∠ADE=∠ABC(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E=95°;(2)∵AE:EC=5:3,∴AE:AC=5:8;又∵△ABC∽△ADE,BC=6cm,∴=,∴DE=cm.【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解答此题时,还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38.已知:AB⊥BC于B,CD⊥BC于C,AB=4,CD=6,BC=14,点P在BD上移动,当以P,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时,求PB的长?【分析】分△ABP∽△PCD和△ABP∽△DCP两种情况,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当△ABP∽△PCD时,=,则=,解得BP=2或BP=12;(2)当△ABP∽△DCP时,=,则=,解得BP=5.6.综合以上可知,当BP的值为2,12或5.6时,两三角形相似.【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情况讨论思想的运用.39.如图:已知△ABC∽△DEC,∠D=45°,∠ACB=60°,AC=3cm,BC=4cm,CE=6cm.求:(1)∠B的度数;(2)求AD的长.【分析】(1)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易求∠A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的度数;(2)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DC的长,再由AD=AC+DC计算即可.【解答】解:(1)∵△ABC∽△DEC,∴∠A=∠D=45°,在△ACB中,∠B=180°﹣∠A﹣∠ACB=180°﹣45°﹣60°=75°;(2)∵△ABC∽△DEC,∴,即DC=×CE=cm,∴AD=AC+CD=cm.【点评】本题考查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1)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40.如图,AD=2,AC=4,BC=6,∠B=36°,∠D=117°,△ABC∽△DAC.(1)求AB的长;。
初中三角形有关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大全,带答案
11.(2010·兰州中考)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 = 2,将腰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DE,连接AE、CE,△ADE的面积为3,则BC的长为.
【解析】过点E作EF⊥AF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过点D作DM⊥BC交BC于点M,因此四边形ABMD是矩形,则BM=AD=2,且∠EFD=∠DMC=90°,根据题意可知DE=DC,∠EDC=90°,因此∠EDF+∠CDF=90°,又因为∠CDM+∠CDF=90°,所以∠EDF=∠CDM,从而△EDF≌△MCD,CM=EF,因为△ADE的面积为3,AD = 2,所以EF=3,所以BC=BM+CM=5.
【解析】 ,由 得 =
答案:
9、(2009·怀化中考)如图,已知 , ,要使 ≌ ,可补充的条件是(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如AE=AC或∠B=∠D.
答案:AE=AC(答案不唯一);
10、(2009·龙岩中考)如图,点B、E、F、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D,∠B=∠C,要使
△ABF≌△DCE,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写出一个即可).
A.20° B. 35° C. 45° D.55°
【解析】选D因为∠A=20°,∠E=35°,所以∠EFB=55º,又因为AB∥CD,所以∠C=∠EFB=55º;
7.(2009·呼和浩特中考)已知△ABC的一个外角为50°,则△ABC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
【解析】由EP平分∠AEF,∠PEF=30 得∠AEF=60 ,由A B//CD得∠EFC=120 ,由FP⊥EP得∠P=90 ,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对应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专题讲解(一)知识储备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1)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就说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运动后一定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如图,△ABC和△DEF是全等三角形,记作△ABC≌△DEF,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ABC≌△DEF,则有:AB=DE,AC=DF,BC=EF;∠A=∠D,∠B=∠E,∠C=∠F。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边角边”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2】A.S.A “角边角”公理:两角和它们的所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3】A.A.S “角角边”公理: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4】S.S.S “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5】H.L “斜边直角边“公理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例6】(二)双基回眸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4 B.3 C.2 D.12、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DEF的对应角是_____.3、如图,△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6,AD=4,那么BC等于()A.6 B.5 C.4 D.无法确定4、如图,△ABC≌ΔADE,若∠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A.40°B.35°C.30°D.25°5、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A.AB=DE,BC=EF,∠A=∠EB.AB=DE,BC=EF,∠C=∠EC.∠A=∠E,AB=EF,∠B=∠DD.∠A=∠D,AB=DE,∠B=∠E6、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三)例题经典例1:如图,ΔABC≌ΔDCB.(1)若∠D=74°∠DBC=38°,则∠A=_____,∠ABC=_____;(2)对应边AC=,AB= ;(3)如果ΔAOB≌ΔDOC,则AO= _,BO= _,∠A=_ ,∠ABC= .例2:如图,AB、CD相交于O点,AO=CO,OD=OB.求证:∠D=∠B.例3:如图,PM=PN,∠M=∠N.求证:AM=BN.例4:如图,AC BD.求证:OA=OB,OC=OD.例5:如图,△RPQ中,RP=RQ,M为PQ的中点.求证:RM平分∠PRQ.例6:如图,AB ⊥BD ,CD ⊥BD ,AD =BC . 求证:(1)AB =DC : (2)AD ∥BC .例7:阅读下题及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回答问题: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O ,且OA =OB ,∠A =∠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知识点复习及习题练习
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框架【三角形的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连。
2、基本概念: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表示方法:AB(c)、BC(a)、AC(b)内角: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表示方法:∠A、∠B、∠C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表示方法:A、B、C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
夹边、夹角、对边、对角3、数三角形个数技巧1)按组成三角形的图形个数来数(如单个三角形、由2个图形组成的三角形……最后求和)2)从图中的某一条线段开始,按一定的顺序找出能组成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3)先固定一个顶点,再变换另外两个顶点,找出不共线的三点共有多少组。
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B、由三条直线组成图形叫三角形C、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D、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右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6B、7C、8D、93、如右图所示:(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把它们一一写出来。
(2)写出△ABD的三个内角。
(3)以∠C为内角的三角形有哪些?(4)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分类】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练: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判断2、若△ABC三边长分别为m,n,p,且| m - n |+( n - p)2= 0 ,则这个三角形为()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3、三角形中,若一个角等于其他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4、根据下列所给条件,判断△ABC的形状(若已知的是角,则按角的分类标准去判断;若已知的是边,则按边的分类标准去判断)(1)∠A=45°,∠B=65°,∠C=70°;(2)∠C=90°;(3)∠C=120°;(4)AB=BC=4,AC=5.【三边的关系】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 + c > a;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 - c < a。
(完整版)四年级三角形练习及答案
《三角形》练习题1.填空(1)一个三角形有()个角,()条边。
(2)三角形具有()性。
(3)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角。
(4)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两个底角也()。
(5)()条边都相等的()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又叫做()三角形。
(6)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20°和40°,另一个内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高就是一条垂线。
()(3)钝角三角形里可以有2个钝角。
()(4)把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作三角形的高,则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底。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①一②二③三(2)在等腰三角形里,两腰的夹角是()。
①顶角②底角③钝角(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①90°②180°③360°(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4.在下面的三角形中分别从各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作高。
参考答案1.填空(1)三、三(2)稳定(3)锐(4)相等、相等(5)三、三角、等边(正)(6)三角形。
120°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2)×(3)×(4)√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③(2)①(3)②(4)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题1.填空。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度。
(2)在三角形中,已知∠1=67°,∠2=35°,那么,∠3=()。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5度,则顶角是()。
2.选择。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0度,这个三角形又叫做()。
①锐角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③直角三角形(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3倍等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则这个三角形是()。
①钝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3)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的全等性质练习题掌握三角形的全等性质及判定条件
三角形的全等性质练习题掌握三角形的全等性质及判定条件全等性质是数学中关于三角形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的边和角完全相等。
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掌握全等性质及其判定条件十分必要。
本文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读者巩固对三角形的全等性质的理解,并学会应用判定条件。
练习题一:给出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和夹角,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1. 已知三角形ABC,其中∠A=50°,BC=12cm,AC=8cm。
另一三角形DEF中,∠D=50°,EF=12cm,DF=8cm。
判断三角形ABC与DEF是否全等。
解析:根据全等性质的判定条件,我们可以比较三个对应的边和角是否相等。
首先,∠A=∠D=50°;其次,由斜边和一边确定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EF=12cm;再次,根据两边定夹角的性质,AC=DF=8cm。
由此可得,三角形ABC与DEF满足全等性质,即两个三角形全等。
练习题二: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 已知三角形XYZ的边长分别为XY=3cm,YZ=4cm,ZX=5cm。
另一三角形UVW的边长分别为UV=4cm,VW=3cm,WU=5cm。
判断三角形XYZ与UVW是否全等。
解析:根据全等性质的判定条件,我们可以逐个比较三个对应的边和角是否相等。
首先,根据边长可以得知XY=UW=3cm,YZ=VW=4cm,ZX=UV=5cm;其次,根据斜边和一边确定三角形性质的定理可知,∠X=∠U,∠Y=∠V,∠Z=∠W,且它们的度数相等。
由此可得,三角形XYZ与UVW满足全等性质,即两个三角形全等。
练习题三:根据所给的图形,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 已知下图中,∠ABC=∠DEF,∠ACB=∠DFE,AB=DE。
判断三角形ABC与DEF是否全等。
(注意:此处省略了图形,请读者自行绘制)解析:根据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得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即∠ABC=∠DEF,∠ACB=∠DFE。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习题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习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有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B .可以有两个锐角
C .可以有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D .可以有两个钝角
2、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5∶6,则其最大内角的度数为( ).
3、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30°,则它的另两个角分别是 .
5、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度.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和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D 、三角形的任何两个外角都不可能相等
8、在△ABC 中,∠A 、∠B 的外角分别是120°、150°,则∠C =( ) A .120° B .150° C .60° D .90°
9、如图,∠1=________.
10、已知:如图,在△ABC 中,∠A =45°,外角∠DCA =100°, 求∠B 和∠ACB 的度数.
第5题 80︒
30︒
1(第4题)。
三角形知识点与对应习题
三角形知识点与对应习题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六、多边形①多边形的对角线2)3(nn条对角线;②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选择题:1.如图,在△ABF中,∠B的对边是()A.ADB.AEC.AFD.AC2.关于三角形的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边互不相等B.至少有两边相等C.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D.最多有两边相等3.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A.3cm, 4cm, 8cmB.8cm, 7cm, 15cmC.13cm, 12cm, 20cmD.5cm, 5cm, 11cm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7,则它的周长为( )A.13B.17C.13或17D.不能确定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B(5,0),C(0,4)所组成的三角形ABC的面积是()A.32B.4C.16D.8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x,则x不可能是()A.3B.5C.7D.9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题目描述在初中数学中,相似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为您提供一些经典的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
本文附有详细的参考答案,供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复习。
二、练习题1. 已知△ABC和△DEF相似,AB = 6cm,BC = 8cm,AC = 10cm,DE = 9cm,计算EF的长度。
2. △ABC与△DEF相似,AB = 2cm,BC =3.5cm,AC = 4cm,EF= 7cm,求DE的长度。
3. 在△ABC中,角A的度数为50°,角B的度数为70°,BC = 8cm。
若与△ABC相似的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0cm和12cm,求与△ABC相似的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度。
4. 在△ABC中,∠B = 90°,AC = 10cm,BC = 12cm。
若与△ABC相似的三角形的第二边为16cm,求与△ABC相似的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度。
5. 已知△ABC与△DEF相似,AB = 6cm,AC = 8cm,DE = 12cm,若EF = 18cm,求BC的长度。
6. 高度为5cm的小树和高度为12cm的大树的影子长度之比为2:3。
如果小树的影子长度为10cm,求大树的影子长度。
7. 一个航拍无人机垂直飞行,发现自己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与航拍无人机的长度(包括机身和旋翼)的比例为3:2。
如果航拍无人机的长度为120cm,求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8. 在一个旅游小组中,由5名成年人和7名儿童组成,其平均年龄为30岁。
如果另一个旅游小组由2名成年人和3名儿童组成,其平均年龄为24岁。
求这两个旅游小组的总年龄之比。
三、参考答案1.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EF与AC的比例应与DE与BC的比例相等。
即 EF/AC = DE/BC。
代入已知值,得 EF/10 = 9/8。
三角形有关的角--经典习题
三角形有关的角--经典习题在初中数学中,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几何形状,其角度和边长关系的习题也是数学学习中的经典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道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其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这个定理被称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图1:三角形根据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例题:例题1:求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之和。
解:根据内角和定理,我们知道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例题2: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和角B的度数分别为40°和60°,求角C的度数。
解:根据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到角C的度数为180° - 40° - 60°= 80°。
2. 三角形的内角问题在解决三角形的内角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性质和定理来求解。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所谓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底角指的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两侧的角。
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其不相邻内角之和。
所谓外角,是指一个三角形的某个内角的补角。
定理1:三角形的内角与其对边的关系。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角A的对边为a,角B的对边为b,角C的对边为c,则有以下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2R,其中R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利用以上性质和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以下例题:例题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角B的度数为40°,求角A和角C的度数。
解:根据性质1,我们知道角A和角C的度数相等。
又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角A和角C的度数相等,可以表示为x°。
根据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到2x° + 40° = 180°,解方程可以得到x = 70°。
因此,角A和角C的度数均为70°。
例题4: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的度数为60°,边BC的边长为5 cm,边AC的边长为8 cm,求边AB的边长及角B和角C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知识精读】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中的几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心)
(2)三角形的中线(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
(3)三角形的高(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垂心)
3. 三角形的主要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角之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4)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
D是BC边上任意一点,E是AD上任意一点,则
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角形又是多边形的一种,而且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在几何里,常常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去研究多边形。
实际上对于一些曲线,也可以利用一系列的三角形去逼近它,从而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去研究它们。
因此,学好本章知识,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三角形边角关系、性质的应用
【分类解析】
例1. 锐角三角形ABC中,∠C=2∠B,则∠B的围是()
A.
D.
分析:
又∠C=2∠B
又∵∠A
C。
例2. 选择题: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60°,另两个外角的比为2:3,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分析:由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其中一个角已知,另两个角的比也知道,因此三个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进而可求出三个角的度数,从而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60°
∴另两个外角的和等于200°
设这两个外角的度数为2x,3x
与80°相邻的角为100°
∴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应选C
例3.
分析:可作∠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E,
AF//BE交CB的延长线于F。
显然∠EBC=∠F
证明:作∠ABC的角平分线BE交AC于E,过点A作AF//BE交CB的延长线于F
又∵BE平分∠ABC,∴∠EBC=∠ABE
∴∠F=∠FAB,∴AB=BF
又∵AB+FB>AF,即2AB>AF
例4. 已知:三角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两倍。
求证:
分析:首先应根据已知条件,运用边的不等关系,找出最小边,然后由周长与边的关系加以证明。
证明:a、
b、c
因此,c
中考点拨:
例1. 选择题:如图是一个任意的五角星,它的五个顶角的和是()
A. 50
B. 100
C. 180
D. 200
分析:由于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角、外角的知识,所以需要我们把问题转化为三角形角的问题。
所以选择C
例2. 选择题: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x 的围是( ) A. 大于2
B. 小于12
C. 大于2小于12
D. 不能确定
分析:
所以应选C
例3. 已知:P 为边长为1
证明:过P点作EF//BC,分别交AB于E,交AC于F,则∠AEP=∠ABC=60°
题型展示:
例1.
D 是BC 上任意一点,
E 是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 (1)∠BEC >∠BAC ; (2)AB +AC >BE +EC 。
分析:在(1)中,利用三角形角和定理的推论即可证出在(2)中,添加一条辅助线,转化到另一个三角形中,利用边的关系定理即可证出。
证明:(1)∵∠
BED
(2)延长BE 交AC 于F 点
例2. 求证: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相邻外角的平分线所夹的角等于45°。
AF 、BF 分别平分∠EAB
及∠ABD 。
求证:∠AFB =45°
分析: ∵AF 、BF 分别平分∠EAB 及∠ABD ∴要转证∠EAB +∠ABD =270°
又∵∠C =90°,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之和 ∴问题得证
证明:∵∠EAB =∠ABC +∠C ∠ABD =∠CAB +∠C
∠ABC +∠C +∠CAB =180°,∠C =90°
∵AF 、BF 分别平分∠EAB 及∠ABD
【实战模拟】
1.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8
x 的取值围。
2.
D 点在BC
3.
P ( ) A. 68°
B. 80°
C. 88°
D. 46°
4. 已知:如图,AD
BC边上高,AE
5. 求证: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所成的角等于第三个外角的一半。
【试题答案】
1. 分析:本题是三边关系的应用问题,只需用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取值围即可。
解:∵三边长分别为3,8
2.
根据三角形角和,得:
3.
又∵BP、CP为∠B、∠C的平分线
4.
∵AE平分∠BAC
又∵AD⊥BC
5. 证明:BAC 和∠ABC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