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上《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_1

合集下载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我教的是七年级的历史,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阅读量很少,思维能力较差。但由于记忆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学习历史方面兴趣淡薄、不浓。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知道春秋争霸和资料、收集成语、讲故事,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学习商鞅变法。
2、春秋五霸:学生看图说出五霸的名称。
教学活动3
二、战国时代
1、学生简单介绍三家分晋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战国七雄形势图,学生结合方位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2、简介有关春秋战国的一些历史故事和成语
3、学生分组讨论战国初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和目的。
教学活动4
三、商鞅变法
1、学生以小组讨论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②了解都江堰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之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商鞅变法
2.难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教学活动2
一、春秋时代
1、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什么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2、评价变法的历史作用(意义)。
3、分析商鞅变法取得成功原因。
4、结合历史、现实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学活动5当堂作业
都江堰
多媒体展示经受汶川地震后的都江堰
提出问题学生自学
开凿时间、原因、主持人、功能、意义。
课后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在中考是占的比例不大,但是会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出现,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从经受地震后的都江堰这项水利工程上,我们学到古人的什么精神。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1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了解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对商鞅变法的理解,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商鞅不畏困难,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相关的书籍搜集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个人资料,商鞅的变法主张等资料。

2、课前思考讨论:怎样看待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条件?活动过程:一、我来说背景指名让学生来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强调: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二、我是商鞅学生介绍商鞅三、商鞅变法情景一:商鞅舌辩群儒模拟辩论:秦孝公决心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但改革不可避免的遭到旧势力的阻挠,请大家模拟奴隶主旧贵族与商鞅进行辩论。

(教师提示:商君卫鞅(公孙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治国策略,无须恪守古代的章法。

)情景二:我谈商鞅变法1、分组讨论:(1)若你是商鞅变法时秦国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那些措施表示欢迎?为什么?(2)若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那条法令不满?为什么?(3)若你是农民,你对法令有什么看法?2、学生交流。

四、读史明鉴1、提问: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2、学法指导: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案 华东师大版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1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的: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采用讨论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及意义。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的评价教学难点: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课前放音乐《幽灵盛典》点缀后面要放的《五马分尸》同学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完成今天的学习,和老师一起来比一比这个动作(V)找找默契,非常好!当我们翻开过去的历史,听闻酷刑,不寒而栗。

请同学们带着平常心态观看这触目惊心的一幕。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32秒钟,表情:摇头说,惨啊,真的是太惨了,血腥!这就是我们古代刑罚中常说的五马分尸,也就车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改革家曾遭此刑,他是谁呢?(生答,),那为什么他会受此刑呢?这就要追朔到他的那场变法,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番,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七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吧!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我们共同学习第8课商鞅变法。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以商鞅变法为核心,围绕以下3个问题展开:为什么“变”?怎么“变”?“变”的结果怎么样?快速解剖教材从44页至47页浏览一下,实际上这3个问题分别指的是哪一些?看哪一位同学表现最积极?学生:指出三个教材子目即给予大力鼓励。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背景以及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七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历史,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商鞅变法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运用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探讨商鞅变法的成败原因,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背景,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

2.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图表等形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商鞅变法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社会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然后详细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土地制度改革、行政区划改革、军事制度改革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

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育:讲述有关商鞅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分析商鞅变法成功仍是失败,培育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它是时期变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都江堰是我国古代闻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他增进了四川成都地域的工业进展,成了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之一。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教学难点: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时期进展的需要,也是秦统一的需要。

教学方式与教具:多媒体图片展现法教学进程:温习第五课的内容一、“上古三代”指的是哪三代?二、我国得第一个王朝是哪个?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明的王朝是哪个?出土文字指的是什么?4、宗法制的基础是什么?核心是什么?五、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诸侯应履行什么义务?导入新课:问:大伙儿听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忙训练军队,任用贤达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都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了吴国。

那个故事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片段,那时还有许多如此的故事,今天就让咱们一路走进如此一个充满故事的年代,学习第六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春秋战国时期上节课咱们已经讲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致使了西周的衰亡,他的儿子周平王与公元前770年将首都向东迁到了洛邑,,咱们把这一事件作为了周朝的分界限,将周朝分为了西周和东周两部份,其中东周又分成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引导学生在书上找出春秋和战国的起止时刻并当堂提问周朝分为那两个部份,其中的东周又分为那两个部份。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到了东周,周天子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国诸侯不在吧周天子放在眼里,慢慢再也不有诸侯向周天子进贡,链接襄王无钱下葬的故事。

各国诸侯各自为政,形成了“群龙无首”的局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自主学习】1.东周分两个时期,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年为战国时期。

2.春秋五霸指的是、、、、。

3.为增强实力,各国都招揽、任用贤能,实行社会改革。

其中,最先进行变法的是;收效最大的是。

4.商鞅变法规定:鼓励农民。

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废除的世袭特权,奖励人。

建立,编定户口。

5.战国时期,国的蜀郡守修建,使约300多万亩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要点破解】要点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这种社会变化主要从哪些方面分析?要点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观念方面:“宗周”思想逐渐淡化,东周的威望和地位大不如前,许多诸侯不再承担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

②政治格局方面:由大国争霸到“春秋五霸”,再发展到“战国七雄”的格局;东周则日趋衰微,最后被诸侯所灭。

③政治制度方面:各国出于兼并战争的需要,纷纷招揽人才,实行社会改革,从而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社会性质的变化。

④经济方面:各国为加强自己经济实力以作为争霸战争的雄厚基础,纷纷采取兴修水利等发展经济的措施,其中以都江堰最为典型,既发展了各诸侯国的经济,又改变了各诸侯国之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为政治格局上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例1】(2010江苏连云港中考,29)“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

”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就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解析:此题考查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记忆能力。

抓住关键词“尊王攘夷”可知,该人物是齐桓公,故答案是A项。

要点二: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要点点拨:(1)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2)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3)其颁布的措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4)商鞅本人对变法的坚定信念和杰出的领导才能。

【例2】(2010贵州毕节地区中考,1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一)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一、春秋与战国
1、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从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2、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的旗号,以避免、
为理由,要求其他国家承认他们的霸主地位。
3、春秋时期、、、和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4、公元前475年到秦灭六国这段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5、战国初年,晋国一分为三,变成、、三国,史称“三家分晋”。连同春秋以来一直存在的、、、秦四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四)拔高思考题:
1、课本P41页思考与讨论
2、对于商鞅变法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商鞅也成功了。有人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但商鞅失败了。你选择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五)谈谈本节课感受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A齐国B楚国C魏国D秦国
2、春秋时期,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的目的( )
A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B为了尊重周王
C为了国家统一D为了发展各国经济
3、战国七雄中,位于山东境内的国家是( )
A燕国B秦国C鲁国D齐国
4、下列各项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推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奖励军功D编定户口
年级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协作教师
设计时间
授课时间
总 课 时序 数
授课人
学习内容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
学习
目标
1、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重点
商鞅变法
学习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学案 华东师大版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课型:复习课
备注【学习目标】 1会用史料支持自己论点论证能力和论证技巧及语言表达能力
2.会用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方法。

【课后巩固】1.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A齐国 B 晋国 C 吴国 D 宋国
2.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3.历史上,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主要是长期收益于()
A堰塞湖B都江堰C京杭大运河 D 三峡大坝
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
家。

变法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B统一度量衡 C 奖励军功 D 建立县制
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
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
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材料中的“卫鞅”指的是谁?
(2)孝公指哪国国君?他任用卫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3)变法中的哪项内容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4)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这已观点正确吗?简
单说说你的理由.
六.商鞅的个人结局怎样?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七.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

试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1)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1)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授课教师:汪和贤一、教材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二、教学设想:本课采用“教学问题化,问题活动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件辅助最终实现三位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起讫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1)让学生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

(2)讲述有关商鞅变法的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分析各国变法成败得失原因,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

(4)引导学生将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培养现代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于用人,纳谏并进行改革是一些诸候国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它是时代变革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3)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之一。

二、教学要点1、重点:商鞅变法2、难点: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烽火戏诸候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痛就痛在历史是这么无情,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申辩,痛改前非的机会。

当戎族真的来进攻时往日报警,号令天下诸候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

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

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二)新课:1、春秋时代师:哪位同学说说春秋时期的起讫年代?生: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为春秋时期。

师:春秋时期共有100余国,各国之间相互征伐,相互兼并,一些较强大的国家甚至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当时代霸主,为什么各诸候国能够进行争霸战争?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第七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第一课时)四、巩固提升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其中春秋时期是指()A.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3、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①韩②赵③楚④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战国七雄中,国家位置处于最西边的是()A.齐国 B.赵国 C.楚国 D.秦国5、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①夏→商②西周→东周③战国→春秋④商→东周⑤商→西周A.①②③ B.①②⑤C.②③④ D.③④⑤7、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8、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A.燕、楚、齐、秦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D.楚、燕、齐、秦史料链接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

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如: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案 华东师大版(1)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教案 华东师大版(1)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年级七学科历史课型新授主备教师协作教师设计时间授课时间总课时序数授课人学习内容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学习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学习准备导学过程(一)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题目一、春秋与战国1、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从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2、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的旗号,以避免、为理由,要求其他国家承认他们的霸主地位。

3、春秋时期、、、和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4、公元前475年到秦灭六国这段时期,称为“战国时代”5、战国初年,晋国一分为三,变成、、三国,史称“三家分晋”。

连同春秋以来一直存在的、、、秦四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6、战国时期,各国实行社会变革,最先进行变法的是,收效最大的是。

二、商鞅变法与秦的强大1、战国初年,秦国地处西北,国势不振,被东方各国轻视;即位后,下诏求贤,决心。

2、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而死。

商鞅虽死,但新法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趋强盛,为奠定了基础。

二次备课导学过程(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题目1.“数典忘祖”的典故说明了什么?2、宋襄公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你能否用口诀的形式表述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4、商鞅变法的内容你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吗?试一下5、商鞅后来遭“车裂”而死说明了什么?6、你能说说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三)当堂检测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社会变革,其中最先进行变法的是()A齐国B楚国C魏国D秦国2、春秋时期,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的目的()A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B为了尊重周王C为了国家统一D为了发展各国经济3、战国七雄中,位于山东境内的国家是()A燕国B秦国C鲁国D齐国4、下列各项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推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奖励军功D编定户口(四)拔高思考题:1、课本P41页思考与讨论2、对于商鞅变法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商鞅也成功了。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6《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学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6《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学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26《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学案华东师大版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1、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三、学生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等四、自学提纲(一)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题目一、春秋时代1、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从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2、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的旗号,以避免、为理由,要求其他国家承认他们的霸主地位。

3、春秋时期、、、和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二、战国时代1、公元前475年到秦灭六国这段时期,称为“战国时代”2、战国初年,晋国一分为三,变成、、三国,史称“三家分晋”。

连同春秋以来一直存在的、、、秦四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3、战国时期,各国实行社会变革,最先进行变法的是,收效最大的是。

三、商鞅变法1、战国初年,秦国地处西北,国势不振,被东方各国轻视;即位后,下诏求贤,决心。

2、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而死。

商鞅虽死,但新法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趋强盛,为奠定了基础四、都江堰3、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平原常遭水旱之灾。

秦国蜀郡守为治理岷江,修建一个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为“都江堰”。

4、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约亩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5、都江堰将岷江分为和两大支,内江蓄水用以,外江,调节水量。

既消除了,又灌溉了。

(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题目1.“数典忘祖”的典故说明了什么?2、宋襄公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你能否用口诀的形式表述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4、商鞅变法的内容你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吗?试一下5、商鞅后来遭“车裂”而死说明了什么?6、你能说说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五、自我检测题1、我国历史有一个成语叫“数典而忘祖”,你认为发生在什么时期()A西周B春秋C战国D夏2、“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A西周B春秋C战国D夏3、我国奴隶社会依次经历的四个时期是()A夏商西周春秋B夏西周商春秋C夏商西周战国D夏商东周春秋4、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5、战国初年,被韩赵魏瓜分的国家是()A齐B晋C楚D燕6、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知道东周的概念及特征(2)记住春秋和战国起讫时间,以及春秋争霸史实、“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3)能简单说出商鞅变法的时间和内容2、能力培养(1)通过春秋时期五国争霸和战国时代的七雄兵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宗法制和分封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革旧图新,才能立足存身。

(2)能分析说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历史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通过宋襄公和秦孝公的不同命运,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必须适应历史潮流,冥顽不化、抱残守缺必然落伍的道理,激发改革创新精神。

(2)通过商鞅变法的命运,使学生懂得任何社会进步都要付出带价,甚至流血牺牲,要勇于学习商鞅变法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教学方法〗探究法故事导入法直观法讲授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商鞅变法2、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历史作用〖教学过程〗一、春秋时代①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战国: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

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命名源于两本重要的著作,一部是孔子编定的《春秋》,一部是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②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什么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以避免相互兼并,共同对付外族侵扰为理由,要求其他国家承认他们的霸主地位。

)③“春秋五霸”是哪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④春秋末期,长江流域有哪两个诸侯国北上中原争霸?(吴国和越国)二、战国时代①“战国七雄”是哪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指导学生看图“战国七雄形势图”,明确七雄的地理位置。

)②在各国的变法中最先进行的是谁?收效最大的是谁?(魏、秦)③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及意义(略)④都江堰修建的原因、时间、地点、主持人、功能、意义1、春秋和战国各自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特征∶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

在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为:春秋――王室衰微,列国并立;战国――诸侯兼并,社会巨变。

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精选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历史商鞅变法

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精选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历史商鞅变法

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精选教案三篇七年级上历史商鞅变法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精选教案一【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相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方位。

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实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概括,造就分析历史图片和概括有效信息的实力。

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造就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实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造就学生合作学习、课堂探讨、比拟分析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学问,进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受阻力的学习,造就是非清楚、爱憎清楚的情感,相识到改革也是须要志气、须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理解。

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谈话导入新课破题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总结。

发言,思索。

讲授新课一、秦孝公求贤1、视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开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

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舌战。

视察发言,在教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归纳。

二、商鞅主持变法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生介绍如何起先变法?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变更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人利益?什么人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充分发言的根底上,师生小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4、法令中那一条对今日的政治生活影响?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学问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然后老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探讨课堂,举手表决,加深理解,进一步熟识教材。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在探讨的根底上,归纳变法带来的改变?2、朗读教材,落实在书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开垦耕地面积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冶铁技术的发明、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重点和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图片:《自制生产工具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图》、《自制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商鞅舌战旧群臣》
课前导学
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积累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课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导入方案;师生共同搜集都江堰的有关资料、图片,分析其防洪灌溉原理;搜集商鞅及其变法的有关资料。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导入: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事先准备展示自己的导入设计方案:有的可能从复习上节课内容人手;有的可能会引用课前小故事;或从当前的改革开放入手等等。

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教师小结导入: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构思:
附历史课本剧《商鞅变法》
第一幕舌战群儒
扮演者:商鞅、秦孝公、大臣甲、乙、丙,旁白。

场景:商鞅与秦孝公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

旁白:秦孝公要决定启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但有害怕反对的大臣多,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过来,进行辩论。

(大臣甲、乙、丙边说边上)
大臣甲:听说秦孝公要启用商鞅这个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要乱了我们祖宗的规矩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乱改呢?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君王吧!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古礼改不得。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古礼,请问这一套能使秦国富强起来吗?从古到今就没
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古礼有什么不对的?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秦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推行不可!本王封你为左庶长。

请赶快制定方案,推行变法图强。

(下场)
第二幕南门立木
地点:咸阳南门、北门。

表演者:商鞅、兵勇、围观群众、扛木壮汉。

场景:咸阳南门。

北门:商鞅坐立,兵乙手持赏金站立。

剧情:
兵甲:快来看!快来看!左庶长的告示。

(围观群众上)
百姓甲:咦!这上面写的什么啊?
百姓乙:左庶长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金。

百姓丙:这根木头顶多几十斤重,扛到北门去也不是难事,怎么会给那么多金子?
百姓甲:就是!秦国历来政令怒一,法度朝令夕改,我看这是一个圈套,不要上当!
百姓乙:(对周围的群众)不然你们去试一试?
百姓丙:我去试?你怎么不去?
(兵甲看到此情景,就向另一个场景走去)
兵甲:禀告大人,围观的人好多,但没有人敢扛木头。

商鞅:传我的命令,把赏金加到50金。

兵甲:大人有令,赏金提高到50金。

百姓议论:这新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旁白:这时,从城外走来一位壮汉,看到许多人围在南门前,于是他走到跟前。

壮汉:你们在议论什么呢?
百姓甲:大人有令,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赏金50金,你信吗?
壮汉:那我就去试一试!管它呢!
(壮汉扛着木头走一圈到北门,群众跟上)
商鞅:好!好!你能够相信我的命令并执行我的命令,很好!来人啊!赏50金。

(壮汉双手接上,喜洋洋下场)
百姓甲:天哪!真的赏他50金?
百姓乙:看来,这新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以后我们要听从他的命令了。

百姓丙:真后悔!我怎么不去呢!(集体下场)
旁白:这就是“立木取信”的典故。

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