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龄社会工作的心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2014年成都市社工员评定综合能力学习资料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2014年成都市社工员评定综合能力学习资料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谭祖雪西南石油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我们如果按年龄来分服务对象,除了儿童、青少年,接下来第三类是老年。

所以,第四章是老年社会工作。

这里首先有必要提出来的是,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谁。

我们前面讲到,如果是青少年的话,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就是它的服务对象,这里我们特别要提醒,老年社会工作是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作为工作对象。

毫无疑问,老年人肯定是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这个老年人包括了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年人,所有的老年人都是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同时老人周边的相关人员,如家人、邻居、朋友、社区等,相关人员也是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系统,如社区、组织,它也是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在老年社会工作这一章里分为三节,第一节,同样是整体上的概述,在这一节里边就有一个老年的界定,如年龄的界定、老年期的划分,第二,老年人的特点,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个方面来考察。

第三,老年人的需要集中体现在八个方面。

第四,老年社会工作当中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这两个方面。

在这一节当中我们特别要重点把握的是老年人的特点和老年人的需求,这两个知识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的界定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地学习这一章内容。

说到老年社会工作,首先我们就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老年多大岁数才算老年,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老年的界定。

生活当中人们常常把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作为老年期的开始,所以我国政府是以60岁以上的人作为老年人的,这是以出生日期为标准界定的年龄,通常被称为日历年历,对老人年龄的界定还有不同的维度,如生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一个影响,生理年龄是指人按其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来确定的生理年龄。

生理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它常常是一个人日常功能发挥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按照生理状态、生理功能、生理指标来确定个体的年龄。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第一节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一、老年的界定(一)年龄界定包括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

生理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

心理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人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应对问题的方式。

社会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二)老年期的划分: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的为高龄老人。

★★★★二、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处于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老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生理的老化:渐渐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

(二)心理的老化:结晶智力(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过得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和液态智力(老年人结晶智力强)(三)社会的老化:社会角色变化、退休等。

★★★★三、老年人的需要(重要)老年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希望有更多机会为社区服务)、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对全社区的道路、公共活动场所和公共卫生间等适老化改造,预防老人发生意外事故)、善终安排和一条龙照顾等。

★★四、老年社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一)价值观问题避免年龄歧视,保持敏感,防止把社会的不当价值观带入自身工作中。

(二)移情与工作倦怠问题老年社会工作会面临许多老年人的人生问题,如疾病、伤残、死亡等,社会工作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晚年,对处理这些问题感到焦虑、沉重。

而个人以往与老年人打交道的经历,特别是跟家中老人的交往也可能会导致对老年服务对象抱有特殊的感情,出现反移情。

这可能会表现为对老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也可能表现为对老人过度保护,想要“拯救”老人。

社会工作者对此要特别注意。

此外,长期做有些服务对象的工作,如患老年痴呆症的服务对象的工作,可能会让人感到倦怠,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社会工作者应当敏锐地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早发现工作耗竭的征兆,并采取减压措施。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重点)一、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了解)老年社会工作涵盖了范围广泛的各项服务。

老社会工作生物和心理基础

老社会工作生物和心理基础
老社会工作生物和心理基础
生理老化的主要表现
➢ 组织器官与生理功能退化而带来的机体储备能力减少 ➢ 因多种生理功能减退,肌体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出现
各种功能障碍,导致老年人适应能力减弱 ➢ 由于生理功能,特别是免疫功能的衰退与紊乱,造成
老年人抵抗力下降 ➢ 随着机体衰老,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老社会工作生物和心理基础
老社会工作生物和心理基础
1、更年期的生理变化
更年期,对于女性而言,一般在45~55岁左右; 大多数妇女无明显的更年期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 在不知不觉中平稳地度过。只有10%~30%的妇 女自述有明显反应。
男性,更年期的时间略晚于女性,大约发生在55~ 65岁左右。绝大多数男性中老年人不能自觉更年期 的生理变化。自述有更年期明显症状的只有10%~ 20%。
现代健康观认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 1、没有身体疾病和缺陷; 2、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 3、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老社会工作生物和心理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 能够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6) 体重、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 肌肉、皮肤有弹性。
老年人的常见病及预防
1、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高血压、冠心病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慢性气管炎 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慢性胃炎 4、肌肉与骨骼系统常见疾病——骨质疏松 5、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糖尿病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纲要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纲要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纲要一、人口老龄化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老龄化”有两种含义,即人类个人的个体老龄化和人类整个人口的群体老龄化。

1956年《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联合国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维也纳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1.我国老年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婚姻状况、户居状况、受教育状况、劳动参与率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方面(1)劳动力资源供给 (2)社会储蓄和投资 (3)消费和产品结构(4)社会养老保障 (5)医疗保障、保健康复方面 (6)老年人日常生活方面(7)老年人社会生活方面 (8)代际关系及社会公平3.表格部分婚姻状况:(1)结婚率高,离婚率低(2)丧偶率高,再婚有配偶率低户居状况:(1)老年人独居比例低(2)三代户是最主要居住方式。

家庭和户居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大,三代及三代以上户的比例趋向于不断提高受教育状况:(1)识字人口已超过文盲和半文盲(2)城乡受教育水平差异较大。

(3)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较明显劳动参与率:(1)高于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2)男性高于女性(3)农村高于城镇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基础1、老年人个体的心理老化理论:摹本理论、行为学说、脱离学说、适应学说(1)摹本理论:认为老化现象作为成熟期后所表现的变化是发育期的一种复制。

(2)行为学说:认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感觉、直觉、认知功能、精神运动功能、记忆、思考、学功能力、感情以及综合性格的适应性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年龄来看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3)脱离学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在社会中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弱,最终造成了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脱离。

最新四章老年个案工作ppt课件

最新四章老年个案工作ppt课件

(1)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技巧 (2)尊重求助者的自决权 (3)工作者要选择合适的角色
老年社会工作
2.1.5 特殊方法
怀旧 重点回顾老人过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和时刻
生命 回顾
全面缅怀老人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老年社会工作
2.1.6 治疗程序
第一步 建立专业关系和信任感
第二步 收集有关资料,了解老年人自身看法和态度
E (良性情绪行为)
打败非理性信念,从而消除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建立理性信念,从而发展起良性的情绪和行为
老年社会工作
2.3.4 治疗技术
(1) 检查非理性信念 (2) 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
老年社会工作
2.3.5 治疗程序
第一步 明确治疗原理,了解治疗要求 第二步 检查非理性信念 第三步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第四步 得出合理信念,学会理性思维 第五步 使治疗收获迁移应用
时效性
必须主动、迅速地处理危机 老年社会工作
2.4.4 治疗方法 知情意的统一
认知领会 认知重建
情绪表达 情绪管理
调动资源 化解危机
老年社会工作
2.4.5 治疗程序
第一步 收集资料、界定问题 第二步 修正认知方面的观点 第三步 管理感觉、释放情绪 第四步 发展新的因应行为 第五步 评估与结案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4)厌恶疗法
当案主出现不适应行为时,就呈现厌恶性刺激, 使案主的不适应行为与厌恶性反应建立联系,从而 使案主逐渐回避或放弃不适应行为。
老年社会工作
2.2.4.2 操作性条件疗法
(1)自我管理 让案主积极参与行为改变的整个过程,并对自
己的行为变化负责。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知识基础

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知识基础

老年社会工作心理学知识理论----有关老年人的心理学理论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是两个重要且不可分割的环节,而且生理和心理这两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生理因素会影响人的心理过程,心理情境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

由于年龄的关系,大部分的社会工作者自身都不可能有老龄化的经验,然而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者,必须明白老年人的各种感受与需求,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心理学更年期一、老年人个体的心理老化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个体的心理老化主要是从个体变化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两个领域进行研究。

前者包括摹本理论、行为学说等,后者包括脱离学说和适应学说等理论。

(1)摹本理论老年时期表现出青少年时期的特质的摹本现象称为摹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老化现象作为成熟期后所表现的变化是发育期的一种复制。

也就是说,在老年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某些特征在其发育期时就已经得到了表现,而且这些特质在发育期后仍然得以保留,并一直持续到了老年期。

(2)行为学说行为学说认为,伴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感觉、知觉、认知功能、精神运动功能、记忆、思考、学习能力、感情以及综合性格的适应性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年龄来看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就是说,个体的老化可以从其行为的变化中表现出来。

对此结论,行为学说给出了相应的解释,认为当感觉、知觉功能随年龄的增加而衰退时,个体从周围获取信息的能力会迅速减退,这给个体带来的影响就是感觉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得狭窄。

加之老年人学习兴趣、好奇心减退等原因,影响了老年人与环境的互动,容易进一步地造成老年人的非活动行为。

(3)脱离学说脱离学说强调的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观察个体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的状况。

该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在社会中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弱,最终造成了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脱离。

这样的过程所造成的老化就是脱离理论强调的要点所在。

脱离学说对个体与社会间关系减弱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与他人交往的数量及相互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不仅交往的人数减少,而且与他人接触的频度和时间也减少了。

4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社会适应精品PPT课件

4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社会适应精品PPT课件

(七)人格的老化 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 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在遗传与环境 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独特的、相对稳定 的心身结构。老年人的人格类型可分为4 种:①整合良好型;②防御型;③被动 依赖型;④整合不良型。老年人大多能 整合良好。
第二节老年人心理社会状况的评估
情绪与情感的评估 主观幸福感的评估 认知的评估
2.好发因素: (1)个性特点;(2)个人爱好; (3)人际关系;(4)职业性质; (5)性别因素。 3.健康指导 帮助老年人努力适应离退休所带来的
各种变化,即实现离退休社会角色的转换。
三、空巢综合征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 自生活的家庭。
1.表现 ①精神空虚,无所事事;②孤独、悲观、 社会交往少;③躯体化症状。
三、认知的评估
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 MMSE是最具影 响的认知缺损筛选工具之一。临床多用于65岁 以上疑有认知缺损老年人(包括正常人及各类 精神病人)的智力状态及认知缺损程度的检查 及诊断。
2.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 HIS可作 为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鉴别的有效工具。
一、情绪与情感的评估
1.焦虑 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体验,人若长 期地存在焦虑反应就会罹患焦虑症。焦虑症是 一种常见的神经症,除持续的忧虑、不安、担 心和恐慌外,还常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和各 种躯体上的不舒服感。
焦虑自评量表(SAS)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 感受。共含有20个项目,评定采用1~4级评分。 SAS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2.照顾者所承受压力的影响因素:①年龄;② 性别;③婚姻状况;④经济状况;⑤工作状况; ⑥教育程度;⑦照顾时间;⑧与老年人的关系。
3.照顾者的需求 具体可分为:①医疗保健服 务;②心理支持;③经济补助、社会福利服务; ④老年照护服务;⑤老年照护资讯。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连续性理论
• 美国学者赖卡德、利夫森和彼德 森 调试正常 • 连续性理论认为,中年期的生活 方式将会延续到老年期。老年期 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 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年期 摇椅型 装甲型 成熟型 开朗活跃者,老年期也会积极投 入社会活动;中年期沉稳内向者, 老年期一般不会热衷参与社会活 调试不正常 动。 • 连续性理论是以对个性的研究为 基础的。 自我怨恨型 愤怒型、 • 曾对87位年龄在55岁至84岁之间 的老年人的调适情况进行分析, 列出五种主要性格结构。
对生死观理论的评价
• 生死观的形成具有 明显的时代特征和 个体特征。 当代人对生死观的显著 特点: •坦然面对生死问题。 •死亡日益成为一种权利。
相互作用理论
• 主要内容:又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主要 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老龄化的 影响。这个理论包括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 标志理论和社会损害理论等部分。
活动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 哈维格斯特指出人一生有六 个阶段特征,其中老年期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后 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要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 退,适应退休生活和收入的减少,适应配偶的死 亡,承担市民的社会义务,与年龄相近的人建立 快活而密切的关系,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
活动理论
• 活动理论的要点 • A 老年人角色与成年期不同,老年期的角 色属非强制性的,更加符合个人意愿。 • B 非强制性角色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 状态。 • C 非强制性角色的数量与老年人精神状态 呈正相关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指出人一生有六个阶段特征其中老年期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要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退适应退休生活和收入的减少适应配偶的死亡承担市民的社会义务与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活而密切的关系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

社工实务初级 老年妇女家庭2

社工实务初级 老年妇女家庭2

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一)独特之处 1、老年人有各种身体上的不便和知觉方面 的限制,开办小组时要相应调整。 2、带领者可能自始至终都要扮演一个比较 积极的角色。 3、老年人可能在小组中表现比较被动,问 题比较多,小组工作节奏要慢一些。 注意:在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出行有实际 困难;患有器质性疾病;头脑混乱;有精神疾病; 有严重行为问题;正处于紧急的危机状况中。
(二)老年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
咨询与转介、志愿者与代际融合 项目、教育项目、老年中心与娱乐、就 业项目、收入项目、营养与餐饮项目、 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服务、 法律服务、交通服务、住房服务、个案 管理、居家照顾、照顾人缓解服务、长 期照顾服务。
五、养老机构照顾
(一)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特点
四、老年社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价值观问题 老年歧视
(二)自我意识与督导 反移情 压力释放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护服务 (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症、焦虑症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老年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 找到往事的意义 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 接受生活中好的与不好的方面,寻求和解与宽恕 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正式支持体系
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颐养院、 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老年中心等。
非正式支持
家庭成员 亲属 非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
家庭思维
老年人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
社会融合
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提供救助性服务 构建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改变和调整环境 (二)丧亲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_考试笔记

老年社会工作_考试笔记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衡量标准与特点。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者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递减的过程,俗称“人口老化”。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10%及其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特点:(1)人口老龄化是个普遍规律。

(2)发达国家是以老年人口高龄化为特征。

(3)人口老龄化开始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快于老龄化早的国家。

(4)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5)人口老龄化与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老龄化发展迅速。

(3)地区发展不平衡。

(4)城乡倒置显著。

(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服务内容。

目标:(1)调适老人生活环境,协助老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

(2)促进老人人际关系,鼓励老人参与社会活动。

(3)协助老人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功能的迅速退化。

(4)帮助老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5)提供老人福利、老人保障、老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总结,作为有关部门制定、修正老人政策和措施的参考。

内容:(1)老年人困难的帮助。

(2)老年人发展需要的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1、以被服务的人来区分:(1)遭遇困难的老人。

(2)老人的家庭成员。

(3)亲友或其他家庭的个人。

2、以老人问题种类区分:(1)长期患病、身体机能严重衰退或者残疾的老人。

(2)经济困难的老人。

(3)退休后生活无法调适的老人。

(4)人际关系不良的老人。

(5)受虐老人。

(6)丧亲的老人。

3、以老人的需要区分:(1)需要解决各种困难的老人。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精讲(第4~6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精讲(第4~6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精讲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第一节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一、老年的界定(一)老年的年龄界定1.生理年龄生理年龄是指按人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2.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指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3.社会年龄社会年龄是指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4.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不同角度的年龄界定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凭一个人的日历年龄判定他的功能状况,还应更全面地去看待老年人,这能帮助我们避免把头脑中的成见带到工作中。

(二)老年期的划分按照国际标准划分,我国一般把60~69周岁的人称为低龄老人,70~79周岁的人称为中龄老人,80周岁以上的人称为高龄老人。

不同年龄层的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很不一样的需求,对居住环境和服务的需求也不同。

二、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处于人生的最后一个年龄阶段,老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生理老化一般认为,当人的各种器官达到成熟期后,会逐渐地丧失其功能,这种逐步丧失功能的现象就是老化。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意味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也喻示人体各功能器官渐渐失去自我新陈代谢的功能。

(二)心理老化心理学意义上的老化是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变化的过程。

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并由此而产生的反应迟缓现象。

(三)社会角色变化角色理论认为当个体经历老化过程所带来的变化时,他们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

例如他们会因为退休而失去职业角色,需接纳象征晚年的新社会角色和关系,如做祖父母。

这一理论认为成功的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调整适应。

【例】老张夫妇退休前忙于工作,事业有成;退休后,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生活悠然而充实,最近喜添外孙。

夫妻俩忙着在家带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了。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知识基础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知识基础

心理社会任务。老年阶段要解决的危机是自我 完整和自我绝望。
人格影响人们如何应对压力 一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能帮助老因素: 第一,对某种情形的“认知评价”。 第二,主观上乐于接受还是不乐于接受压力
事件。 第三,是否能获得支持系统。 第四,主观感觉对压力能掌控多少。
第四章
老年期心理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调整
一、伴随年老心理方面的变化
智力 人格 记忆力 学习能力 两性关系
1、智力——老人的智力是否衰退?
智力是个人收集信息,对其加工处理, 生成新的想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把信息 用于新的和熟悉的情境中的方式。
通常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 断等表现出来。(口语理解力、空间关 系把握、推理、对单词、数字基本流利 的表达)
意义取决于老人自身 不可认为老人没有需求
二、心理社会方面有助于获得 成功晚年的因素
1、认知与智力功能
2、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三、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变化对老 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1、提供机会但尊重选择 2、所有事放慢节奏 3、心理与社会生活的健康常取决于身体
健康 4、社会隔离可能对老人造成致命的危害 5、改变总有可能
候有较强的智力 如果没有疾病,与智力有关的主要心理能力都会保持
稳定,直到70左右才会有缓慢的下降。 营养不良会导致智力功能下降 环境影响运用认知技能的能力
2、人格
是个体先天的和习得的行为、情绪和认知功能 的混合体,它决定了个体如何与环境互动。
心理社会任务 人格在人生不同阶段会做调整以回应一系列的
晶态智力: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它与知 识、文化、经验积累和领悟能力有关, 例如知识、理解力等。
液态智力:主要与大脑、神经系统、感 觉和运动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 例如记忆、注意、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 度等。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老年夫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

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聚焦型:寄托于情感释放。如向下对比,倾诉。

应对与自我防御的区别: 防御是一个人防卫、保护自己免受威胁
的一种无意识反应(否定、逆向表达、转
移、投射等)。
四、老年人常见的心理与精神问题
4.1、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非疾病 4.1.1 退休调适问题 离退休心理调适问题的影响因素: ——离退休前对工作的态度和习惯;对离退休的 认识和准备;适应能力或个性差异、性别差异; 身体健康;经济收入;休闲生活;社会支持;家



液态 智力
由生物性决定 的能力——天 生智力。 如记忆力、推 理能力、计算 能力和联想能 力等。
晶态 智力
通过教育和生 活经历得到的 知识和能力。 如调适能力、 语言理解能力 和社会认知等。

智商(IQ) 指一个人相对同一年代年龄的其他人在这些 方面的相对能力。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 6项语言量表(给词语下定义、解释谚语、解释概念 之间的相似点)—晶态智力—无时限;
丧失生活目标,拒绝改变自我失败信念。 活动层次较低,心理功能较差。
2、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对自我的认知,产生于人与社会环境、 社会角色和各种成就间的互动。

人们总是通过与环境互动而确定或改变自我概念, 老年人在调整自我概念以适应新环境上存在障碍。
2、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尊——根据一些理想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对个人身 份的评估和感觉。 对于一个自我概念基于社会角色和他人期望的老年 人来说,角色丢失对个人的自尊影响极大。 自尊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退休、健康状况退

主要观点:青年和中年时外向,通过上学、工作、 结婚的经历而关注外部世界;老年期内向型,注 重内心世界。所有人都有柔弱和阳刚的一面,男 性人格中有柔弱面,女性有阳刚面,老年期更易 接受异性心理特性。
年轻男性 更有成就导向 更爱冒险 更具竞争性 更关心控制自己的环境 年轻女性 更爱有归属 更爱表达
老年男性 爱表达 更爱培育 更需要归属和迁就
庭人际关系等。
4.1.2 对身心功能减退的不安 表现为对自身健康状况下降十分担忧;受 个人性格、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4.1.3 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过度关注自身健康,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 题,甚至精神问题,如老年人疑病症。
4.1.4 生活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 丧亲尤其是丧偶和丧子后的调适,会导致 孤独、抑郁、空虚,生活无意义,甚至自杀。
1.1.4 适应学说

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变化,源于适应困难。 现代社会不利于老年人发展,增加适应难度,使老年 人自尊受到威胁。 “适应”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人际交往的增多会减 轻不安感;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积极反馈可增强自信心 和自尊。 老年社会工作——帮助老人尽量减少社会隔离,增加 人际交往,杜绝自我封闭,并在服务过程中通过积极 反馈等方式,增强自信心和自尊。

衰老体现在心理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认知功 能变化,包括智力、学习和记忆。认知功 能出问题的老人会在工作、休闲、社会交 往等方面经受压力,个人能力水平和环境 要求会越来越不协调。
2.1 智力

智力难以定义也难以测量,在所有认知功能中最难检 验。通常被定义为“一个人能力的理论极限”。 智力由生物和遗传因素决定,但达到一定极限的能力 却受到如教育、经历、挑战等环境机会以及知识贫乏、 智力刺激等环境限制的影响。 智力包括处理符号和抽象概念的能力、获取和理解新 信息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理解和创造新概念的能力。 “判断得好,理解得好,推理得好,这些是智力的根 本”——宾尼特
1.1.2 行为学说

主要观点:伴随个体增龄,感/知觉、认知功能、记 忆、思考、学习能力、感情及综合性格的适应性等都 发生一定变化,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即个体老 化可从行为变化中表现出来。
解释:当感受、认知功能随增龄而衰退时,个体从周 围获取信息的能力迅速衰退,使个体感到生活环境变 得狭窄,加之老年人学习兴趣、好奇心减退等原因, 影响老年人与环境互动,进一步造成老年人的非活动 行为。



1.2.4 皮克的人生后半期七阶段发展论(皮克)
尊重智慧胜过 体力
社会人际关 系胜过两性 间人际关系
情绪的淡漠 胜过情绪的 丰富
关心自己胜过 关心工作
心理上的刻板 胜过随和性
关心身体健康 胜过关心心理 健康
以自我超脱来 战胜对死亡的 恐惧
1.2.5 荣格心理分析观点——“我们不能根据生
命上午的程序来过下午的生活,因为早上看来是 很大的事情到晚上会变小,早上是真实的,晚上 可能会变成谎”。

2.2 学习和记忆

学习和记忆是两个必须一起考虑的认知过 程,只有正确地从记忆库里提取信息时才 能学习。学习是一个将新的信息或技能编 码存入记忆的过程。 记忆分为三种类型:感觉记忆、初级记忆、 次级记忆。

2.2.1 感觉记忆

通过感觉器官接受信息并将其传递到短期和长期 记忆的第一步,只需要0.1秒的时间。 包括图像记忆(初次见面、风景)、声像记忆 (听到自我介绍、一阵呼啸的风)。 通过关注或反复通过感官接受信息,可使感觉记 忆转化为短期和长期记忆。 尽管感官系统会衰老退化,但老年人感觉记忆是 否衰退并无定论。


老年人的初级记忆能力略有下降,可能由于对刺 激的反应时间长,而初级记忆阶段的编码过程需 要对信息进行迅速整理。
2.2.3 次级记忆/长期记忆

真正的学习是通过感觉和初级记忆获取的信息被 存储到长期记忆当中。只有反复记忆初级记忆中 的信息才能转到长期记忆里。 长期记忆容量无限,储藏了一生所学。 老年人的长期记忆衰退比初级记忆的衰退更明显。


化、他人刺激(如尊敬、防备、排斥)。

提高自尊——鼓励社会参与,如志愿者活动。
3、压力、应对和适应

压力:各种生活事件对于人们的刺激。对压力的认知评
价决定了反应。

决定压力反应的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人格特征。

应对:一个人面对压力作出反应的方式,有计划的行为。

问题聚焦型: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如主动学习医护知识。

1.1.3 脱离学说 ——从个体角度观察个体与社会相互
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

主要观点:老年人的社会关系随增龄越来越少,越来 越弱,最终造成个体与社会脱离。

个体与社会关系减弱过程的三阶段:
日常交往程度发生变化,交往人数、接触频 度和时间减少。
相互作用方式和性质发生变化,造成人际 关系变化。 性格变化表面化,如孤独、自我封闭等性 格倾向越来越严重。
老年女性 更爱命令 更有成就导向
堪萨斯城研究

男性老人变得更需要归属、更有培养心、更感性; 女性老人接受了他们自我为中心和果断的一面,进 攻性冲动加强;


进入老年后,个性差异更大; 老年人更关注内心生活、更加小心和更内向; 老年人更少冲动、更多利用老练的自我防御机制。


二、伴随衰老的认知变化



2.2.4 影响老年人学习能力的因素

环境因素
——在评估人们的学习能力时只能通过测 试成绩来判断,而无法知道接受信息时大 脑活动状况。由于老人易受环境影响(如 光线的亮度、字体的大小、测验人员的音 调和音量、时间限制等),所以这种测量 对老年人不利。
“就在嘴边”现象

明明知道某个信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老年人 比年轻人更容易产生这种现象。
愤怒型:抵触社会变 迁,感到年龄威胁和 悲哀,对他人与社会 满腹怨言,易产生人 际交往冲突,情绪失 衡和生理疾病。
防卫型:性格刚强, 思想独立,防卫心 强,固执刻板。重 视事业成就与贡献, 恐惧衰老和退休, 社会活动性强。
1.2.3 生命周期理论(埃里克森,1961年)

人生八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认同危机/冲突,个性 顺利发展与否取决于危机解决。 第八阶段(自我完整对抗绝望):整合生命历程,认 识生命意义,两种感受:人生完美(贡献和自我实现, 理性接受死亡);人生绝望(虚度青春、拒绝死亡)。 老年人的人格、行为表现反映了过去的生活经验、现 在生活的调适状况和对未来的期望。 老年社会工作——帮助正确认识自己和人生,促进社 会参与、贡献。


2.2.4 影响老年人学习能力的因素—注意力和环境 因素

注意力——认知/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 注意力的三个环节:选择、警觉和注意力控制。 选择性注意力:能够选择与任务有关的信息,而忽略无 关信息。 警觉/ 持续性注意力:长时间寻找一个特殊刺激物,并 随时作出反应。 注意力控制:面对特殊刺激物时,一个人决定应该在多 大程度上关注它、应该什么时候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刺激 物的能力。 注意力控制不存在年龄差异,选择和警觉在某些情况下 存在年龄差异。——网页设计


1.2 老年人心理及人格类型理论

人格即一种天生和学会的行为、思维和感 情的独特形式,影响着每个人如何应对环 境以及如何与环境相互影响。
人生回顾理论、老年人格类型理论、生理 周期理论、皮克的人生后半期七阶段发展 论、荣格心理分析观点。

1.2.1 人生回顾理论(布特勒,1963年)

主要观点:老年人已认识到自己来日无多,在心 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反映在人格特征上 就是怀念往事的现象。
主要表现:与亲朋好友或年轻人谈论往事;怀念 家乡,回顾童年生活和家乡文化。 有节制的回顾——过度怀旧会脱离现实,产生悲 观心态,应适当加以控制。


1.2.2 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成熟型:能够正确 认知自我衰老和社 会,成熟稳重。 摇椅型:消极 依赖、安乐享福。 安于现状,社会 活动性低。 自怨自艾型:自责 型,老年时感到凄 凉,甚至希望以死 解脱,长期抑郁、 沮丧和消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