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海洋中溶解氧水平分布特征
![海洋中溶解氧水平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9bed32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d.png)
海洋中溶解氧水平分布特征
海洋中溶解氧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水的温度、盐度、深度和生物活动等。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升高和盐度降低,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也会降低。
而随着深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也会逐渐减少。
这是由于海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大气和海面生物的光合作用,随着深度增加,光线减弱,光合作用减弱,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
海洋中的生物活动也对溶解氧含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近岸海域,海藻和细菌等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影响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而在深海和开阔海域,生物数量较少,生物对溶解氧的影响相对较小。
海洋中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首先,溶解氧含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数量有着直接影响。
高浓度的溶解氧可以促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加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其次,溶解氧的分布也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氧化还原状态,直接影响大气和海洋之间的气体交换。
最后,海洋中的溶解氧含量还可以作为海洋污染的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估海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总之,海洋中溶解氧水平的分布特征是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海洋中溶解氧含量的监测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 1 -。
水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水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c16f6f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0.png)
水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水体溶解氧是指水体中溶解的氧气分子量。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是水生生物生存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解氧的浓度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呼吸、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因此,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气压气压是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压越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就越少。
因此,在高山湖泊、高原河流、深海等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相对较低。
二、水温水温也是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重要因素。
水温越低,溶解氧含量越高;水温越高,溶解氧含量就越低。
这是因为水温升高以后,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距离拉大,不利于氧分子与水分子形成氧分子水合物而变成溶解状态。
三、水流水流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水流速度越大,水体中的氧分子与空气中的氧分子接触良好,溶解氧含量就越高。
相反,在静水地区,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对较低。
四、压力水深增加,水压增大,溶解氧的含量会变高。
这是因为水深越深,水温越低,氧气溶解效率越高,同时受到水的压力更大,能让空气中的氧气更快、更深刻地进入水中。
五、浊度水体的浊度也会影响到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光合作用的进行,进而影响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和分解物的分解速度,从而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如果水体浑浊,将会影响到水体中的光合作用过程,从而降低了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六、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对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排放工业废气和污水,会对水体的氧气含量造成一定的污染;河流的淤泥沉积也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总之,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在进行水体保护和管理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水体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以及如何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从而有效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证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存。
简析河流水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简析河流水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27f85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6.png)
有机物分解: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消耗溶解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酸碱度
影响因素:河流水体的酸碱度对溶解氧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反应机制:酸碱度通过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化学反应平衡来影响溶解氧的含量
溶解氧变化:酸碱度变化导致溶解氧的含量发生变化
影响因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随河流流速的增加而减少
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流速下的溶解氧含量,发现流速与溶解氧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控制河流流速是调节水体溶解氧含量的重要手段
02
化学因素
溶解氧的化学反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酸碱度:酸碱度对溶解氧的含量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氧化还原反应:水中溶解氧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影响水质和生态平衡。
水质监测: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采取相应措施。
科学管理: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水体的生态平衡。
水资源利用方式
农业用水:不合理灌溉、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
工业用水:废水排放、冷却水等对水体溶解氧产生影响
生活用水:生活污水排放、垃圾填埋等对水体溶解氧产生影响
反应产物:氧气、氢气等
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03
生物因素
植物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
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对水体溶解氧产生影响
不同植物对水体溶解氧的影响不同,有些植物能够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有些则降低
植物的生长状况也会影响水体溶解氧的含量,生长旺盛的植物对水体溶解氧的贡献更大
风速
风速对水体溶解氧的影响:风力搅拌水体,促进溶解氧的均匀分布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因素的探讨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因素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a3f301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7.png)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因素的探讨摘要:据研究表明,影响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
由于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表水污染已成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的严重问题。
位于市区的河流容易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严重污染,导致水体黑臭,水质恶化。
这些在功能上对城市水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溶解氧含量的匮乏。
因此,本文对影响水体溶解氧含量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以期降低水体的污染。
关键词:溶解氧含量;自然水体;水生生态系统引言:溶解氧是影响天然水质量、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
溶解氧的浓度和分布对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生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是水资源生态平衡系统中考虑的重要因素。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对好氧菌的活动和一些缓慢的化学反应有显著影响。
好氧异养生物分解有机物,同时一些还原性物质的氧化和硝化作用会消耗氧气。
如果氧气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缺氧死区,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和生物体死亡。
因此,掌握水生生态系统中溶解氧含量的影响因素非常重要。
1.水体溶氧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湖泊、水库和沿海水域中底栖边界层的湍流特性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物质、热量和动量传输的关键机制。
除了实验研究之外,还有各种数值模拟溶氧量从流体到有机沉积床的传输。
众所周知,湍流会增强 SWI 的传输,但由于缺乏原位观测,沉积区内的湍流动量与质量传输之间的关系仍未确定。
作为第一次尝试,曾有研究学者研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氧量从上覆水流到沉积层的传输变化。
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利用覆层中的一维(1D)雷诺平均输运方程,结合沉积物中溶解氧的非定常扩散吸收模型来模拟溶解氧的输运。
该方法参数化流速对溶解氧传输的影响,并利用湍流扩散系数简化了湍流对溶解氧的影响。
并且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平均速度对扩散的影响。
模拟的溶氧量浓度与他们自己在较低雷诺数下的实验数据一致。
为了简化数值研究中的模型,可以假设沉积床是一种多孔介质。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精选文档)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88c0a2aa58da0116d174996.png)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精选文档)(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Ξ石晓勇,陆茸,张传松,王修林(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03摘要:根据2002年11月5~10日对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29.0°N~32.0°N ,122.0°E ~124°E 的现场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调查海域秋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秋季溶解氧平面分布整体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底层低的分布趋势,在约20m 深度存在溶解氧跃层。
调查海域溶解氧饱和度均<100%,表观耗氧量最高达4.0mg/L ,氧不饱和状态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加剧,在123°E 附近底层仍然存在明显的溶解氧低值区,但其溶解氧含量已较夏季有所回升,含量范围在3.31~8.47mg/L 之间,平均为(6.73±1.09mg/L 。
该海域秋季溶解氧分布主要受物理过程控制,生物活动仅在底层溶解氧低值区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长江口;东海;溶解氧;表观耗氧量中图法分类号:P734.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5174(2006022287205东海因其广阔的大陆架及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海洋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近海海域富营养化面积已居中国四大海区之首,由此成为我国有害赤潮发生情况最为严重的海区,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1]。
海水中溶解氧是重要的生源要素参数,其分布、变化与温度、盐度、生物活动和环流运动等关系密切,对了解海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东海溶解氧进行过多次调查,对夏季长江口外水体底层出现大面积低溶解氧现象已有报道[225],但对长江口邻近海域(特别是低溶解氧区附近秋季溶解氧分布变化特征尚未见报道。
本文根据2002年11月对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大面调查结果,对该海域秋季溶解氧的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水体中溶解氧( DO )对水体的影响情况的分析
![水体中溶解氧( DO )对水体的影响情况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92fd28dd36a32d73758133.png)
水体中溶解氧( DO )对水体的影响情况的分析水体中溶解氧( DO )是养殖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养殖水体中, DO 既是水体理化性质和生物学过程的综合反映, 也是养殖池塘生产性能的重要参数(刘海英等, 2005)。
水体中溶解氧不仅是各种水生生物呼吸代谢的基础, 溶氧的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水体的质量, 它与养殖生物的生存繁衍和水体的自净作用息息相关。
对于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前人作了不少的研究( 王继龙等,2004; 甘居利等, 2004; 石晓勇等, 2006) , 但对于沿海滩涂养殖环境中的溶解氧变化规律研究极少, 尤其是缺少对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们于2006~ 2007年对江苏沿海滩涂射阳盐场虾贝混养池塘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 并着重分析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江苏沿海地区滩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一.溶解氧与水体中其它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水体中DO 的变量与水温、pH、盐度、叶绿素a、无机磷、无机氮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可见, DO 与水体pH 值、盐度、叶绿素a、硝酸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全年相关系数分别为0. 774、0. 618、0. 649、0. 604。
与水温、无机磷、氨氮、亚硝酸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 全年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13、- 0. 779、- 0. 587、- 01611。
从DO 与上述水体环境因子不同季节的相关程度来看, 以春、冬季相关性尤为显著。
二.溶解氧与底质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水体中DO的变量与底质有机质、硫化物、无机氮、磷酸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DO含量与底质中有机质及无机氮相关不显著, 而与底质硫化物与磷酸盐呈极显著和显著的负相关。
其与底质硫化物、磷酸盐的回归方程分别如下: CDO = - 0. 0042 @ CS + 5. 87; CDO = - 0. 549 @ CP+ 7. 19三.水体参数的影响水体中DO 水平低于非养殖区的水平, 这主要与养殖区的养殖活动有关。
水中溶解氧报告
![水中溶解氧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4a23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8.png)
水中溶解氧报告引言水中溶解氧是指氧气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的量,是水质评估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报告旨在介绍水中溶解氧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环境意义。
定义水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是指在大气压力下,氧气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的量。
它通常以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的溶解氧的质量或体积(mg/L或ppm)来表示。
影响因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1. 温度: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氧含量下降,因为溶解氧在高温下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增加。
2. 水中有机物含量:有机物的分解会消耗溶解氧。
3. 湍流程度:水的湍流程度越高,会增加氧气与水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溶解氧的含量。
4. 光照强度:光照能够促进水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测量方法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常用方法包括: 1. 电极法:使用溶解氧电极,通过测量溶解氧与电极间的电信号来确定溶解氧的含量。
2. 化学法:使用化学试剂将水样中的溶解氧转化成能与某种化学物质反应的物质,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信号来确定溶解氧的含量。
3. 光学法:利用氧气对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光在水样中的衰减情况来确定溶解氧的含量。
环境意义水中溶解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溶解氧含量能够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过高或过低的溶解氧含量都会对水生物造成危害。
过低的溶解氧含量会导致缺氧,使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无法正常呼吸,从而引发不适甚至死亡。
而过高的溶解氧含量则可能对一些水生动物的生理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结论水中溶解氧是水体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受温度、有机物含量、湍流程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持水生生物的健康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了解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十分重要。
测量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电极法、化学法和光学法等。
对水中溶解氧进行监测和控制,对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b81f7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b.png)
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因素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地球上最为广泛的物质之一。
在水中,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含量对于各种生物的繁衍和生长过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一、温度的影响水温是影响水中溶解氧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水的溶氧量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水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剧烈,水中大多数物质(包括氧气)的分子也就更容易离开水体表面,进入大气中。
此外,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也会更加活跃,对于溶解氧的需求也会更大,这同样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浓度下降。
二、水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水中有机质的含量也是影响水中溶解氧的重要因素。
有机物能够吸引和抵制水中的氧气,从而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在自然环境中,例如河流、湖泊、海洋等场景中,水体复杂多变,其中含有的污染物和有机物质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改变。
因此,加强水体环境监测和管理审查,将有助于控制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从而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水体环境的氧气来源除了水温和有机物含量,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氧气的来源。
在自然环境下,氧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水体:一种是通过大气的气体交换,另一种是通过水流的运动从下游流入水体。
这些途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风向、水体环境和水流通量等。
因此,定期检测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分析其中的变化规律,并就此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是维护水体健康的关键举措。
四、水体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水动力学特性是影响水体溶解氧和水生生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水体环境具有不同的水动力学特性,如湖泊和河流的流量、风化、潮汐等。
水动力学特性不同于温度和水中有机物质,它们对于水体的溶解氧浓度的影响是间接的。
例如,水动力学条件会影响水体对空气和大气中的氧气的接触程度,从而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
此外,水动力学特性还将影响水生生物的分布和生长,进而影响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因素的探讨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因素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2a47ae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5.png)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因素的探讨
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反映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
指标。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可能会对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一方面,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可能会对水体中的生物造成影响。
如果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可能会导致水生生物缺氧而死亡,从而影响水体的生物多样性。
另一方面,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水体的化学平衡。
例如,如果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可能会导致有害物质如氨氮的积累,从而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为了保证水体的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加强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监测和管理,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水温:水温越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就越低。
水的pH值:水的pH值越中性,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就越高。
水的溶解物含量:水的溶解物含量越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就越高。
水的浊度:水的浊度越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就越高。
水体的深度:水体的深度越浅,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就越高。
水的排放源:水的排放源越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就越低。
水体的植被覆盖率:水体的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就越高。
水体周围的大气环境:水体周围的大气环境越清新,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就越高。
水体的搅拌程度:水体的搅拌程度越大,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就越高。
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a6351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4d.png)
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溶氧变化是指:同一水体内,同一水层、水区在不同时刻溶氧含量差别情况。
水体中增氧、耗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水体内溶氧分布变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一般说:贫营养水体,溶氧多近饱和,变化不达;相反,富营养或或受污染水体,溶氧浓度很不稳定,大起大落,变差很大,下面着重讨论其动态规律。
一、溶解氧的日变化及日较差溶氧日变化的一般规律是:1.表层水中溶氧含量昼夜变化极大,最小值通常出现在早晨日出之前,最大值则出现在下午日落之前。
早上日出后的整个白天,溶氧量从最小值逐渐增高,至日落前达最女值,而在日落后的整个黑夜,溶氧则从最大值不断降低,到早晨日出前又达到最小值。
如此循环不止,变化不息。
表层水中溶氧含量的这种变化规律,是水中P—R矛盾运动的必然反映,其原因在于,日出之后,表层水中浮游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P>R,放出大量氧气,终于使表层水中增氧作用超过耗氧作用;因而水中溶氧实际含量逐渐增高,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在日落之前,便积累到最大值。
日落之后表层水中的浮游植物,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反而要进行呼吸,消耗氧气, R》P,耗氧作用大大超过增氧作用,溶氧实际含量迅速减小,经过漫长黑夜的积累,到日出之前,达到最小值.溶氧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的具体时间,不仅与光照有关,也受温度影响。
寒冷季节,早,晚气温很低,光合作用较弱,与温暖炎热季节相比,溶氧最大值出现时间常会提早2~4小时,溶氧最小值的出现时间,则往往推迟1—2小时。
溶氧日变化最大直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昼夜变化幅度” 简称“日较差”。
溶氧日较差的大小,主要与水体本身的生产性能有关,其一般规律是:①其他条件相同或近似时,水体越肥,水中浮游植物密度越大,则溶氧日较差越大。
池塘溶解氧的四个变化规律和造成缺氧的五个原因!
![池塘溶解氧的四个变化规律和造成缺氧的五个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25dfa3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9.png)
池塘溶解氧的四个变化规律和造成缺氧的五个原因!01池塘水体溶解氧的变化规律1、昼夜变化:白天阳光辐照度强,水中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的氧气,使水中的溶解氧增加,往往在晴天下午溶解氧达到过饱和。
夜间,池水中的浮游植物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致使池水中的溶解氧下降,至黎明前下降到最低,此时就易引起鱼类因缺氧而浮头。
2、水平变化:在风力的作用下,池塘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因此下风处的溶解氧比上风处高,风力越大,上、下风处的溶解氧差距越大。
3、垂直变化:白天池水中表层水在太阳光辐射的作用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使表层水中的氧量增加,而底层水由于光线不足,光合作用弱,产氧少而有机物耗氧量大。
由于白天水的热阻力,上下水层不发生对流现象,致使出现表层高氧而底层缺氧的现象。
4、季节变化:早春季节冰面开始融化,由于春风较大,水中溶解氧常呈饱和状态,随着天气的转暖,日照增长,水温升高,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光合作用加强,水中溶解氧白天较高,夜晚较低,昼夜变化较大,秋天随着气温的降低,上、下水层对流较大,池水中溶解氧趋向好转,在临近结冰时,池水溶解氧达到饱和。
冬季冰封时的越冬池主要靠冰下适宜水深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增氧。
展开剩余79%02缺氧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投饵施肥量大,池底沉积大量的有机物及鱼类排泄物和生物尸体,严重污染了水质,细菌大量的繁殖,尤其在夏秋季节,水温高,沉积的有机物及生物尸体急剧分解发酵,消耗池水中的大量氧气,造成池鱼缺氧浮头。
2、夏秋季天气多变,在气压低闷热的天气、傍晚下雷阵雨天气、连绵阴雨突然转晴的天气、久晴不雨突然转阴天气均会造成池塘缺氧引起鱼类浮头。
3、鱼类放养搭配不合理,吃食鱼过多,滤食性鱼类太少,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与鱼类争耗水中的氧气。
4、梅雨季节、大雾天或者池塘周围有高大遮挡物时造成光照不足,池水光合作用不强引起鱼类缺氧浮头。
5、冬季池塘缺氧的主要原因是:扫雪不及时或面积过小,使越冬池冰面透光性差,水体清瘦、缺肥,浮游动物过多,水质过肥,水位浅等。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与其物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与其物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57cb2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a.png)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与其物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是水质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意味着水体的生态环境品质。
因此,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某座湖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观测、实验分析、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与其物理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一、研究背景水环境污染是威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发生于生态系统的水体中,并有可能影响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水体污染的程度可以通过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来进行评价,溶解氧含量越高表明水质越好,水体的生态环境品质越好。
因此,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将受到水体中的物理影响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潜水深度、水流速度等。
对这些物理影响因素与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有效地诊断水质并准确控制水环境质量。
二、研究内容为深入理解水体溶解氧含量与其物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实验观测、实验分析、数据统计及相关分析等研究技术,以某座湖泊为研究对象,以湖泊的表层温度、湖水深度和水流速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集湖泊水体溶解氧含量测量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1、实验设计本文选择地理位置位于X市桃江街区的A湖泊为研究对象,以湖泊的表层温度、湖水深度和水流速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集湖泊水体溶解氧含量测量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此,本研究の设计了一套实验观测、实验分析、数据统计及相关分析流程。
2、实验观测在实验观测阶段,采用飞溅式溶氧仪测定A湖泊表层温度、湖水深度和水流速度,对湖泊水体进行检测,测定湖泊水体溶氧含量值。
3、实验分析与数据统计在实验分析阶段,采用SPSS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将湖泊水体溶解氧含量值、表层温度、湖水深度和水流速度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各项参数的平均值、方差、置信概率等。
4、相关分析最后,在相关分析阶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ann-Whitney-Wilcoxon U统计,定量研究湖泊水体溶氧含量与其物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水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水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d03fad30c22590102029d16.png)
水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摘要:基于水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前期研究成果,本文对其进行系统分区整理,总结归纳影响溶解氧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望能够对同行业有一定的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溶解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随着海洋经济不断发展,海洋污染日益严重,富含N、P等营养物质的生活、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海洋造成某些海域富营养化,直接导致某些海区海水缺氧现象日益严重。
溶解氧(DO)代表溶解于海水内氧气的含量,绝大部分的海洋生物均需依赖溶解氧来维持生命。
溶解氧水平不仅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反映了海洋生物的生长状况和海水的环境质量,对海洋渔业发展有重大影响。
然而,当前低氧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沿岸物理交换不良水域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典型的例子当属长江口外的季节性大范围底层低氧现象[1]。
Vaquer-Sunyer 等人研究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在溶解氧3mg/L~4mg/L时就受到显著影响[2]。
此外,溶解氧水平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海洋溶解氧一直是保持海洋生态平衡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为及时有效应对溶解氧含量过低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针对溶解氧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动力学、海洋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重点海域、湖泊及生物养殖区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给予大量关注,整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片海域。
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张莹莹、张经等[3]对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某断面上的溶解氧的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月的航次中,DO值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加,底层DO值低于表层;8月份调查海区底层明显出现低氧状态,形成原因主要是海水层状结构稳定水交换较弱和有机物分解耗氧;长江径流N、P污染物的不断输入为低氧区域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从而加剧了氧亏损。
石晓勇、陆茸等[4]对长江口邻近海域的秋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溶解氧平面分布整体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底层低的分布趋势,在约20m深度存在溶解氧跃层。
水体溶解氧的市区空间分布情况分析
![水体溶解氧的市区空间分布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28ce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e.png)
水体溶解氧的市区空间分布情况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的水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影响。
其中,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是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解氧是水中最关键的生化需氧量,直接影响水体中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的生存状况。
因此,分析水体溶解氧的市区空间分布情况对于城市水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区水体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因素市区水体溶解氧浓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之下,溶解氧的产生主要由水体的自然曝气和光合作用两种方式进行。
水体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曝气则来源于水体表面和底部对氧气的扩散。
在自然环境中,水体溶解氧浓度受着自然因素制约,一般受气温、气压、潮汐等环境因素影响,不过影响较小。
2.污染因素由于城市污水的排放和各种活动的纷繁复杂,会导致水体内部的污染物浓度增加,从而降低溶解氧浓度,甚至严重影响水生态。
比如,对水体钓鱼或游泳等活动就会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鱼类死亡事件。
3.水流运动水流运动也是影响水体溶解氧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的运动能促使水体内溶解氧含量的混合,从而使得溶解氧浓度分布趋于均匀。
而在静止或慢流的水体中,溶解氧的分布则存在不均,湖泊底部溶解氧浓度低而顶部溶解氧浓度高。
市区水体溶解氧浓度的现状与趋势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各种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压强不断加大,市区水体溶解氧浓度日益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和污染加重的趋势。
针对市区水体溶解氧的现状和趋势,一些学者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
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水体溶解氧浓度的波动性与水体处于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城市化的加速增长以及各种排放污染物的增加也在促使市区水体溶解氧浓度的下降,表现在沉积物的增加、生物量的下降等方面。
市区水体溶解氧的管理与治理针对市区水体溶解氧浓度下降的现状,进行管理和治理是保障水体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针对市区水体溶解氧分布不均以及污染加重这一趋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措施是必要的。
天津近岸海域溶解氧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天津近岸海域溶解氧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3f5f1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a.png)
天津近岸海域溶解氧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李潇;王晓莉;刘书明;曾容;曲艳敏;付瑞全【摘要】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offshore water of Tianjin in recent 15 years were studied,based on the dissolved ox-ygen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annual averages of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n Tianjin coastal regions was small.The maximum and minimum annual average of the dissolved oxygen was respectively found in 2012 and 2008,and with time goes on, the annual change of the dissolved oxygen was firstly decreased and then slowly increased.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varied with seasons,and a descending order that winter,spring,autumn and summer was found in surface seawaters,as well as in bottom seawaters.From January on-wards,the variations of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were in sine forms,and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was respectively found in January and September.As the water depth increases,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s the result of the loss of good water-air ex-change functions,adequate illuminations and effective plants photosynthesis in surface seawaters.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factors including the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pH were related to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and indicating that these factors may determine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of coastal waters in Tianjin.%文章基于2001—2015年15年的长时间序列溶解氧含量和相关理化因子的多源数据,研究天津近岸海域溶解氧含量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年均值的变化幅度较小且分布稳定,在2008年出现较小值,2008年后有略微升高的趋势,在2012年出现较大值;表层平均值和底层平均值均存在由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规律;月均值呈正弦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9月,6-9月均较低;溶解氧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表层海气交换充分且阳光充足,植物的光合作用占优势;海水温度、盐度和pH值都对溶解氧含量产生重要影响,均存在相关关系.【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7(034)008【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溶解氧;海水质量;海洋环境;环境监测【作者】李潇;王晓莉;刘书明;曾容;曲艳敏;付瑞全【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海水中的溶解氧是海水化学的重要参数,是海洋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
海洋中溶解氧水平分布特征
![海洋中溶解氧水平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ec64b8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e.png)
海洋中溶解氧水平分布特征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其中溶解氧是生物生存和生态平衡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
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层次和区域探讨海洋中溶解氧水平的分布特征。
一、垂直分布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海洋中溶解氧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一般来说,溶解氧浓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少。
这是因为海洋表层受到大气中氧气的供给,而在深层水体中,由于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等过程,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
此外,海洋垂直环流和上升流等物理过程也会对溶解氧分布产生影响。
在海洋中,溶解氧垂直分布特征在不同区域表现出差异。
例如,在富营养化的海域,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导致表层水体的溶解氧浓度较低;而在深层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会消耗更多的溶解氧,使得溶解氧浓度进一步降低。
此外,河口和海湾等浅海区域由于水体交换受限,溶解氧浓度也会受到影响。
二、水平分布特征在水平方向上,海洋中溶解氧水平的分布特征与海洋环流和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大规模洋流和涡旋等物理过程会对溶解氧的水平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中,由于热塘效应和风暴活动,溶解氧浓度较低;而在副热带和极地海域,由于寒冷的水温和富营养化的条件,溶解氧浓度相对较高。
生物活动也是影响海洋中溶解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通过呼吸消耗氧气。
因此,在富营养化的海域,浮游植物繁殖过程中释放的氧气可以提高溶解氧浓度;而在富营养化的海域,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会消耗更多的溶解氧,使得溶解氧浓度降低。
三、区域分布特征在不同海洋区域,溶解氧水平的分布特征也存在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中,溶解氧浓度较低,这是由于热塘效应和风暴活动导致的。
而在副热带和极地海域,由于寒冷的水温和富营养化的条件,溶解氧浓度相对较高。
此外,浅海区域由于水体交换受限,溶解氧浓度也会受到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海洋中溶解氧水平的分布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等。
8大辽河近入海河段水体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低氧成因的初步分析_杨丽娜
![8大辽河近入海河段水体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低氧成因的初步分析_杨丽娜](https://img.taocdn.com/s3/m/74ef180579563c1ec5da7161.png)
(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 2.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 Abstract : Based on field surveys in the upper estuarine zone of the Daliaohe River in Spring and Summer of 2009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dissolved oxygen were analyzed and the mechanism of hypoxia we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O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river mouth and lower in the upper reaches ,higher in surface layers and lower in bottom concerning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For its temporal distribution ,DO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daytime and lower at night , higher in Spring and lower in Summer. The DO concentrations in the upper estuarine zone of the Daliaohe River in Summer ranged between 1. 36-4. 77 mg / L with an average of 3. 44 mg / L. The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wer reaches were higher with an average of 3. 94 mg / L. A large hypoxia area was recorded in Summe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estuary starting from about 45 km away from the river gate with an average DO concentration of 2. 33 mg / L and a minimum of 1. 36 mg / L.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O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utrients and permanganate index. Excessive discharge of nutrients and organic pollutants were ,therefore ,main factors causing hypoxia ,and water column stratification due to temperature rise in Summer in surface layers led to further reduction of DO in bottom layers of the water. Key words : dissolved oxygen ; hypoxia ; the Daliaohe River ; estuary
简析河流水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简析河流水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38c307ca98271fe910ef99e.png)
简析河流水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溶解氧是衡量河流水质的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一方面,河流中比较高级的水生生物需要一定的溶解氧才能生产;另一方面,河流缺氧会导致厌氧细菌繁殖,水质急剧恶化。
在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影响河流水体溶解氧主要有大气复氧、有机物降解、硝化反应、光合作用、底泥氧化和微生物呼吸等几个方面。
有关大气复氧过程是气-液两相之间的一个复杂过程,可通过对河流进行调查时得到的实际数据进行推算。
生物化学耗氧分碳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不仅受污染物成分和微生物数量种类的影响,也受到温度、pH、水力特性和悬浮物浓度等影响。
微生物氧化1mg的氨氮需要消耗4.57mg 的溶解氧。
光合产氧速率受到太阳辐射强度和浮游生物等因素影响。
水体中植物,尤其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一般一个藻细胞释放的氧是其消耗量的1.3-1.4倍。
底泥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底栖生物,需消耗溶解氧,速率与底泥具体的成分、密度、厚度以及水流条件等相关。
针对受污染的黑臭水体,河流的氧平衡失衡,需要借助外力,增加水体溶解氧。
微生态活水(HDP)直接净化工艺中使用到的曝气造流设备——超大流量曝气造流机便是在水中高效曝气,使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并且随着循环水流将曝气机处的富氧水体带到水体各个角落,使整个水体都成为溶解氧充盈的好氧环境。
从根本上杜绝了水体因缺氧而发臭,并为整个水体生态环境提供溶氧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摘要:基于水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前期研究成果,本文对其进行系统分区整理,总结归纳影响溶解氧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望能够对同行业有一定的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溶解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随着海洋经济不断发展,海洋污染日益严重,富含N、P等营养物质的生活、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海洋造成某些海域富营养化,直接导致某些海区海水缺氧现象日益严重。
溶解氧(DO)代表溶解于海水内氧气的含量,绝大部分的海洋生物均需依赖溶解氧来维持生命。
溶解氧水平不仅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反映了海洋生物的生长状况和海水的环境质量,对海洋渔业发展有重大影响。
然而,当前低氧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沿岸物理交换不良水域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典型的例子当属长江口外的季节性大范围底层低氧现象[1]。
Vaquer-Sunyer 等人研究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在溶解氧3mg/L~4mg/L时就受到显著影响[2]。
此外,溶解氧水平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海洋溶解氧一直是保持海洋生态平衡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为及时有效应对溶解氧含量过低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针对溶解氧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动力学、海洋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重点海域、湖泊及生物养殖区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给予大量关注,整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片海域。
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莹莹、张经等[3]对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某断面上的溶解氧的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月的航次中,DO值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加,底层DO值低于表层;8月份调查海区底层明显出现低氧状态,形成原因主要是海水层状结构稳定水交换较弱和有机物分解耗氧;长江径流N、P污染物的不断输入为低氧区域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从而加剧了氧亏损。
石晓勇、陆茸等[4]对长江口邻近海域的秋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溶解氧平面分布整体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底层低的分布趋势,在约20m深度存在溶解氧跃层。
调查海域溶解氧不饱和状态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加剧。
该海域秋季溶解氧分布主要受陆地径流和外海水等物理过程控制,生物活动仅在底层溶解氧低值区有较大的影响。
黄东海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胡小猛、陈美君等[5]分析了黄东海海域的DO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太阳辐射导致的海水温度时空差异,影响黄东海DO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黄海暖流和大陆入海径流。
杨庆霄、董娅婕等[6]描述了黄、东
海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黄、东海溶解氧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黄海比东海海域分布稍均匀;由于长江径流的影响和陆架深水区受太平洋和台湾海峡黑潮水影响,致使溶解氧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差别较大。
珠江口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罗琳、李适宇等[7]对1996年和1999年夏季珠江口的溶解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夏季伶仃洋水体溶解氧的表底层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表层营养盐N的浓度为表层溶解氧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底层主要影响因素是咸淡水交汇形成的盐度差的层化作用,潮汐混合通过影响层化作用从而影响溶解氧的浓度。
叶丰、黄小平等[8]分析了珠江口在极端干旱情况下溶解氧的状况,调查发现,在珠江特低径流量的情况下,珠江口邻近海域底层明显出现低氧状态;ΔDO与ΔT 和ΔPO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ΔS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底层低氧环境的形成主要与极端干旱气候下低径流导致河口水体滞留时间延长及颗粒态有机物质在沉降过程中的分解耗氧有关。
其他海区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Younjoo J. Lee[9]的研究发现夏季纽约岛海峡区域会经常性出现氧不足现象,推断主要原因为有机颗粒物分解所致;其余季节底层溶解氧含量主要受水温影响。
Nikolay P. Nezlin等[10]对Upper Newport Bay的溶解氧动力学的研究发现,河口起始处表层海水富含溶解氧,而底层海水是低溶解氧区,但海洋潮汐作用使得表底层海水进行交换,进而溶解氧浓度趋于一致。
结论
海水中溶解氧含量受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因素控制,总结前期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水域溶解氧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海气交换过程:海水中的氧气和大气中的氧气进行交换,表层水受其影响最大;(二)生物作用:当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很大、叶绿素a含量很高时,强烈的光合作用使水体氧含量升高;相反,当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其氧化耗氧作用大大超过光合作用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将急剧下降而使海水形成缺氧状态。
(三)温度影响:当海水温度较低时,水体中的氧含量会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而升高;反之,高温水体中氧含量会因其溶解度减小有所降低。
(四)水交换作用:受海水动力过程(如潮汐、海流和上升流等)表底层海水交换,与陆源水、外海水之间的混合作用形成盐度层化,进而引起溶解氧含量变化。
(五)有机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直接导致海水溶解氧含量的降低,但受限于水中N、P含量。
因此,为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水域溶解氧在正常范围内,对潮流流速小、水动力条件差、水交换能力弱且受沿岸影响严重的海域给予特别关注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道季,张经,黄大吉等.长江口外氧的亏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32: 686~694.
[2] Vaquer-Sunyer R, Duarte C.M. Thresholds of hypoxia for marine biodiversity.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 105: 15452~15457.
[3] 张莹莹,张经.长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2007,28(8):1649~1654.
[4] 石晓勇、陆茸,张传松,王修林.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36(2):287~290.
[5] 胡小猛,陈美君.黄东海表层海水溶解氧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6):40~43.
[6] 杨庆霄,董娅婕,蒋岳文.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01,20(3):9~13.
[7] 罗琳、李适宇等.夏季珠江口水域溶解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4(6):118~122.
[8] 叶丰、黄小平等.极端干旱水文年( 2011 年) 夏季珠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2013,34(5):1707~1714.
[9] Younjoo J. Lee, Kamazima M.M. Lwiza. Characteristics of bottom dissolved oxygen in Long Island Sound, New York [J].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8, 76:187~200.
[10] Nikolay P. Nezlin, Krista Kamer, Jim Hyde, Eric D. Stein. Dissolved oxygen dynamics in a eutrophic estuary, Upper Newport Bay, California [J].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9, 82 (1):139~151.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海洋科学技术局长基金——大亚湾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365);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创新基金项目(2012 )。
作者简介:孟雪娇(1984-),女,助理工程师,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