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细胞瘤和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细胞瘤和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影像表现-脑室外神经细胞瘤
• 发生部位广泛,大/小脑半球及鞍区较多见。 • 鞍区的EVN:多为实性,呈等密度、等/稍长T1,等/稍
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可有钙化,囊变、坏死、出血 少见,瘤周无水肿,强化程度高于脑室内脉络丛组织。 • 大/小脑半球的EVN:额叶多见,多为囊实性,可有钙化, 多无瘤周水肿,实性结节多位于皮层,呈不均匀轻-重度 强化,囊腔内有可强化的纤维分隔,囊壁多有强化。
间被神经毡背景分隔。
影像表现-中枢神经细胞瘤
• 形态常不规则,一般有分叶,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 • 一般不侵犯两侧脑实质。 • 常无水肿或轻度水肿,脑积水。 • 囊变、坏死、钙化较多见。 • 囊变区网状分隔:“蜂窝状”改变。 • 肿瘤边缘与脑室壁间:“绳索状”改变。 • 增强: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 弥散受限。
较高的侵袭性,复发率约 36%。 • 多数术后结合放疗预后良好,少数可沿脑脊液播散。 • 多见于中青年人,20岁-40岁占69%,性别差异不明显。 •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内高压症状。
病理
• 肿瘤由形态一致伴神经元分化的圆形细胞组成。 • 典型结构为小而成熟的肿瘤细胞,呈单一片状排列,其
中枢神经细胞瘤和瘤(CNC):发病率约0.25%~0.5%,通常位于侧脑室内前 2/3 处 近孟氏孔区,常见附着于透明隔,罕见发生于第三脑室。
•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VN):发病率约为0. 13%,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外。 • CNC和EVN组织学分级均为WHO II级,但CNC的预后较好,EVN具有相对
谢谢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脉 和 椎 动 脉 狭 窄 程 度 为 2 一 9 % , 颈 5 O 但
D A 检 查 显 示 血 管 完 全 正 常 。M R 对 颅 外 动 脉 狭 窄 和 闭 S A 塞 的 敏 感 性 为 8 . , 7 5 准确 率 7 . , 阳性 率 1. , O8 假 2 5 高 估 率 3 . ; D A 的 一 致 率 k为 : 度 狭 窄 ( ~ 2 ) 33 与 S 轻 0 9 显 示 良( 7 1 ) 中度 狭 窄 ( 0 ~ 6 %) 示 良 (0 ) 重 度 5 . ; 3 9 显 5 ; 狭 窄 ( 0 ~ 9 % ) 示 良 ( 6 7 ) 闭 塞 ( 0 ) 示 好 7% 9 显 6 . ; 10 显 ( 14 ) P S 0 0软 件 包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示 : 7 . 。S S 1. 显 7 一 3, 3 P=0 0 1 0 0 , . 0 < . 5 MRA 与 D A 在 评 价 颅 外 动 脉 狭 窄 和 S 闭塞 疾 病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2 颅 内动 脉 狭 窄和 闭塞 的 评 价 . DS 显 示 :4例 前 循 环 A 1
2 1 颅 外 动 脉 狭 窄 和 闭 塞 的评 价 .
例颅外颈动脉病变 , 2 病 变 , 侧 病变者为 1 共 7处 双 0例 ( 1例 Mo a y 病 , 类 Mo a y 病 ) 6例 颅 外 椎 动 脉 病 变 , ymo a 4例 ymo a ; 共 8处 病 变 , 侧 病 变 者 2 。MR 显 示 :8例 颅 外 颈 动 脉 双 例 A 1 病变 , 2 病 变 , 侧 病 变 者 为 1 例 ( 例 Mo a y 病 , 共 9处 双 1 2 ymo a
内 动脉 狭 窄 和闭 塞 的高 估 率 为 5 。 1 MR 提 示 为 大脑 O 例 A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诊断及病理特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诊断及病理特点
t r u rf c sa d t e o h r7 3 . ) rs n i g amu i c lfr u o 2 e in .3 a y t mo o u n h t e ( 0 4 p e e t h f a o m p t 5 ls s 9 n o o o 1 1s n c t da u r tn o i r i ,t eo h rt t n r tn o il r i.Th s f4 e i sl ae ts p a e tra b an h t e woa fae t r an o o l i ab emo t
te t in s,s s t m p o e M RIdig o t c u a y o o a o i r v a n s i a c r c fPCNSL. M a il nd M eho Th c _  ̄ras a t ds e
MRIa d p t o o ia f dn s i 3 p t n s wi o f me C L we e r to p c iey n ah lgc l i ig n 2 a i t t c n i d P NS r e r s e t l n e h r v
淋 巴瘤 , 下肿 瘤 细 胞 弥 漫 分 布 , 细 胞 大 小 较 一 致 , 质 少 , 镜 瘤 胞 核大 , 色 质 颗 粒 粗 ,5 染 1
作 者单 位
1 61 04I 0
例 (5 2 ) 6 . 可见 瘤 细 胞 围绕 血 管 呈 袖 套 样 浸 润 , 有 病 例 均 未 见 出 血 、 死 , 化 。 所 坏 钙 结论 :C S P N L的 病 理 学 基 础 决 定 其 MR 表 现 具 有 一 定 特 征 性 , 型 的 病 例 , 规 I 典 常 MR 多可 作 出正 确 的 诊 断 , 诊 有 赖 于 病 理 。 I 确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medulloblastoma, based on 651 cases.
• 临床及神经影像
– 患者常出现共济失调、步态紊乱。由于脑脊液循 环受阻,出现高颅压症状,包括嗜睡、头痛和晨 起呕吐 – 在CT 和MRI 上,髓母细胞瘤为高密度信号影,增 强后均匀强化。约l/3 患者发生脑脊液播散,影 像学上表现为软脑膜或脑室壁上出现点状高密度 /信号影
• 特点
– 相当于WHOⅣ级。是颅内罕见肿瘤,占松果体肿瘤的 45%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ineoblastoma based on 93 cases.
• 神经影像
• 肿瘤在CT 上呈大的分叶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 增强后可强化,少见钙化。MRI TlW上呈低信号或 等信号,可有不均匀增强
• 定义
– 发生于大脑或幕上的胚胎性肿瘤,由未分化的或分化 差的神经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星 形细胞、室管膜细胞、肌肉或黑色素细胞方向分化的 能力
• 特点
– 相当于WH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位于幕上大脑和鞍上。松果体区的 PNET 为松果体母细胞瘤。发病年龄4 周~20 岁,平均 年龄5.5 岁,男女之比为2:1
On T1-weighted MRI, pineoblastoma shows homogeneous contrast enhancement.
A Large, haemorrhagic pineoblastoma.B Highly cellular pineoblastoma showing undifferentiated small cell histology.
Medulloblastoma of the cerebellar vermis compressing the brain stem.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医学下载吧
14
医学下载吧
15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 脑肿瘤
2.脑膜瘤
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40-60岁,女性多见。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
,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多为球形或分叶形,血供丰富,包膜完整,分界清楚。少数呈扁平状或盘状
,沿脑表面蔓延。可见钙化。
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 颅骨相连,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 征”。
医学下载吧
16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脑肿瘤
3.垂体瘤
鞍内最常见的肿瘤。>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
医学下载吧
8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头CT图像
正常所见 三 CT图像
脊椎CT图像
医学下载吧
9
医学下载吧
10
医学下载吧
1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正常所见 四 MR图像
医学下载吧
12
脑肿瘤MR诊断
• 诊断要点
❖ 定位诊断 脑外肿瘤特点:靠近颅骨或脑膜、同侧的蛛网膜
下腔增宽、脑实质挤压征
直接征象:信号(囊性或实性、实性内是否有囊变、出 血、钙化、坏死)、大小、形态、边缘、数目
度出血灶。
医学下载吧
23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3.动脉瘤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是SAH的常见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T1WI
增强
.
增强
毛 细 胞 型 星 形 细 胞 瘤
.
脑干星形细胞瘤
T1WI
T2WI
.
增强
T1WI
同前病例
增强
增强
.
T1WI
脑干星形细胞瘤
增强
T2WI
.
T1WI
同前病例
增强
增强
.
肿瘤的40%~50%。 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是神经上皮源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占颅内肿瘤的17%,神经上皮源性肿
瘤的40%。 男多于女,两者比率为1.89∶1。
.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一)临床与病理 分类:传统的柯氏分类法分为Ⅰ~Ⅳ级
.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分化不良者: A.弥漫浸润性生长。 B.形态不规整,与脑实质分界不清。 C.易出血、坏死,半数以上有囊变。 D.肿瘤血管形成不良。 E.血脑屏障不完整。
.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发生于小脑者: A.多位于小脑半球,亦可位于蚓部。 B.多为囊实性。
中枢神经系统常 见
肿瘤的MRI诊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钱银锋
.
.
.
.
.
.
.
.
.
.
.
.
.
.
.
.
.
.
.
.
.
颅内肿瘤
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 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血管造影可定位诊断,目前少用。 CT,绝大多数可定位、定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这本书的精彩摘录展现了作者对中枢神经系 统影像学诊断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这些摘录不仅涵盖了CT和MRI两种影像 学检查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还重点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来评估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CT和MRI图像对各种中枢神 经系统括了脊髓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展望部分,编者讨论了CT和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包括新的成像技术、图像解析方法和疾病的早期诊断等。
摘录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 他检查结果。例如,在诊断脑炎时,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发热、头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以及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同样,在诊断颅 内占位性病变时,我们也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最 合适的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案。
摘录五: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中,鉴别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中枢 神经系统的病变种类繁多,不同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 要对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例如,在鉴别 诊断脑炎和脑梗死时,我们需要了解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并根据患 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最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鉴别诊断。作者通过介绍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让我了解了如何通过CT和MRI的图像来鉴别不同的疾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 常宝贵的学习经验,因为我终于能够理解以前觉得难以捉摸的诊断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和思考。它 不仅增加了我对医学影像学的理解,也提升了我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认 知。这本书的阅读经历无疑是我医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强烈推 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医学感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希望提升自己在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诊断方面技能的人。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 信号
T1WI T2WI T2WI-FLAIR
低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aa
ba
ca
脊髓空洞
二、脊髓疾病
(五)椎管内血管畸形
X线:DSA检查能显示脊髓AVM供血动脉的起源、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走向
CT:增强检查病变血管呈迂曲条状、团块状强化,CTA检查可显示AVM全貌
MRI
➢ 普通检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增强检查:点状、斑片状或弥漫脑回状强化,也可无强化
病毒性脑炎
一、颅脑疾病
(五)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CT
➢ 平扫:多灶性低或等密度区,多无占位效应 ➢ 增强检查:活动期病灶有强化,慢性期则无强化
MRI: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其主要特点
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脑炎
CT
➢ 结核性脑膜炎:脑池内高密度渗出,可钙化;增强扫描后脑膜线样或结节状强化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平扫为等或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MRI
➢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池结构不清,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同CT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同CT
脑脓肿
CT
➢ 急性炎症期 平扫:大片状密度,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不规则斑点状、脑回样强化
➢ 化脓坏死期 平扫:低密度区内出现更低密度坏死灶 增强检查:轻度不均匀性强化
➢ 脓肿形成期 平扫:等密度环,内为低密度并可有气泡影 增强检查:脓肿壁环形强化,完整、光滑、均匀
脑脓肿
MRI
脑脓肿
➢ 急性炎症期 平扫:稍低T1信号,稍高T2信号,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斑点状强化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肺 癌 脑 转

左肺癌脑转移
T1WI平扫 多发脑转移癌
T2WI
男,55岁,头痛10天。
T1WI增强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
相对较轻 广基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
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
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 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 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 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 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男,42岁,椎管肿瘤术后,双侧肢体麻木半年
(L2-4椎管内)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伴坏死(WHOⅢ级)。
室管膜瘤
部位: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颈髓 形态:长圆形,球形,分叶状 信号:T2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形成是其较特征改变 出血较星形细胞瘤多见。
矢状位T2WI
冠状位T2WI
矢状位T1WI--C+
冠状位T1WI--C+
病理组织片—脊膜瘤
T1WI
T2WI
T2WI
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 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
横断面T2WI
肿块上方层面
肿块层面 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 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 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
扫 描 基 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 (CT angiography)可 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4、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5、椎管造影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 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一、头颅平片
➢ 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一、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只能提示某些 病变,不能确诊。
2、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3、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MRI扫描方法
❖ 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 状面层厚4~5mm
❖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 等于3mm
❖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 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
2、MR信号表现
脑脑 脑 脂 颅 板 脑 血 钙 白灰 脊 质质 液 肪 板 障 膜 管 化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伴意识障碍 ✓ 2)好发部位:基底节区、丘脑区、脑桥、小脑
血清:55-65%
血液的CT特点
红细胞:35-45%
✓ 3)病理特点:脑小动脉微型动脉瘤或玻璃样变,破裂 出血,产生占位,推移周围脑组织

胶质瘤,Cho升高,Cr、NAA降低,有Lac峰
急性脑梗死, Cr、NAA降低,有Lac峰
5、功能性MR(fMRI): ✓ 利用MR成像技术反映脑的
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等功 能变化,主要包括 ✓ (1)MR扩散加权成像 (DWI):反映水分子的 扩散速度,主要用于急性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脑肿 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间脑: ✓ 丘脑、松果体、下丘
脑、视束、漏斗、垂 体及乳头体。 4)脑干: ✓ 包括中脑(四叠体、 导水管周围灰质、红 核、黑质、大脑脚)、 脑桥、延髓。
脑深部结构-分区:
✓1)基底节:尾状核 头、体部,壳核 及苍白球组成。
✓2)脑白质:半卵圆 中心、内囊、外囊、 胼 胝体等。
5)脑室系统和蛛网膜 下腔:
40HU) ✓ 慢性(>22天):低密度(0-20HU) ✓ 反复出血呈混杂密度;外伤史可能不明确
2020/3/16
✓ 常伴脑挫裂 伤或脑内血 肿,占位效 应较明显
✓ 硬膜外和硬 膜下血肿可 合并存在, 统称为颅内 脑外血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T T1WI
T2WI T2WI T1WI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一 引言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 影像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断有重要价值 ✓ 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应用范围限度很大 ✓ 80年代以后诊断主要靠CT、MRI
二 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时加强康复训练。
案例二:脑出血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01
02
03
04
患者信息
老年女性,突发头痛、呕吐, 伴左侧肢体偏瘫。
影像检查
CT平扫显示右侧额叶高密度 影,周围脑组织水肿。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额叶脑
出血。
治疗建议
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等药 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影,MRI检查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 号。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平扫表现为脑沟、脑裂密度增高, MRI检查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 信号。
脑肿瘤
胶质瘤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脑膜瘤
治疗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医学影像技术分类
根据成像原理和技术手段的不同, 医学影像技术可分为X线成像、 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磁共振
成像和光学成像等。
医学影像发展历史
自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以来, 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X 线平片到复杂的数字化影像的发 展历程,不断推动着医学诊断和
治疗水平的提高。
必要时手术治疗。
案例三:脑肿瘤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患者信息
中年女性,头痛、恶心、呕吐 逐渐加重,伴视力下降。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颞叶脑 肿瘤。
影像检查
MRI T1WI显示右侧颞叶低信号 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 可见明显强化。
治疗建议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病理 结果给予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
脊柱MRI
用于观察脊柱骨质、椎间盘、椎管内结构和椎旁软组织等,对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等病变的显示效果优于CT。

透明隔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影像诊断

透明隔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影像诊断
[] Ihtb M,H g o a K, h o Y e a. lvtd pama lvl o 4 si i o a i y Z a , 1 E e ae l n l s e es f
t ntr iggo t fc r npt ns i sua yt p y ] r s mn rwh at 一1 ae twt muclr s oh[ . a b o i i h d r J
受体来调节细胞增殖。 D F 受体结合 P G — P G D F A链 、D F PG—
B链 , 1受体只识别 P G — 而 3 D F B链 。 D F及其受体在 中枢和 PG 周 围神经 系统 、 肉细胞 以特 异的模式合成 , P G 肌 H D F已被
证 实 参 与控 制 神 经元 、 经 胶 质 和肌 肉细 胞 的 发 育 形成 和分 神 化1 3 1 。文献 报 道转 化 生 长 因 子 p(G — 和碱 性 成 纤维 细胞 。 F p) T 生 长 因 子 (F F 与人 类 肌 营 养 不 良的 病 理 生 理 学 有 关 , bG ) 尤 其 是 肌 肉 纤 维化 [ 然 而 应 用 双 重 染 色探 讨 其 在肌 营 养 不 良 4 1 ,
6 0
Taj dJ Jn 2 0 V l3 o 1 i i Me , a 01, o 8 N nn
C D肌 肉未 对 P G R 呈 阳 性 。 M D F1 3
与组织破坏潘『 生阶段有关 。 在本研究 中, 所有的肌营养不良,
P G R 和 P G R B在 再 生肌 纤 维 的 细 胞 浆 和 巨噬 细 胞 呈 D F D F
[] B sin S Main S A i i e . x rsi lee— ei d 3 acai , r i , rz M,t1E pes no pa l dr e a z a o f t t v go t at (D )i h pdd ms ad a a s o h rwh co P GF n e e iiy i n nl i fte f r t ys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无强化:囊肿,脑炎,水肿。
④ MRA
4、MR表现
④ MRA
1. 1H波谱成像检查。 2. 功能性检查
➢ 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 成像(DTI)
➢ 灌注成像(PWI) ➢ 功能成像(BOLD)增强
四、常见病影像诊断
脑卒中 颅脑损伤
(一)脑卒中
包括:脑梗塞和脑出ຫໍສະໝຸດ 。从临床症状鉴别诊断较为困难,通 过影像诊断极为简单。
位可清楚显示脑部与脊髓的形态结构, 如灰白质、脑室、脑裂、脑干、脑血管、 脑垂体等。其效果可与大体标本媲美。
三、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CT表现
①密度改变
高密度:
脑出血、钙化、富血管肿瘤
低密度:
肿瘤、炎症、梗死、水肿、囊肿、脓肿等
等密度 混杂密度
脑挫伤(出血,水肿)
脑膜瘤钙化
脑 梗 死
质量可 无创伤安全性高
缺点:
碘过敏 有辐射
胼胝体周围 动脉瘤
4、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常规检查
➢T1WI:显示解剖结构好 ➢T2WI:显示病灶好
特殊检查
➢水抑制FLAIR:显示病灶更敏感(无水干扰) ➢脂肪抑制:了解病灶内是示含有脂肪 ➢磁敏感成像SWI:微出血敏感
窗宽/窗位
1000
-1000
3、CT扫描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转移瘤
3、CT扫描
图像后处理技术:
MPR MIP VR SSD
3、CT扫描
CTA: 脑血管疾病的检查,部分取代DSA功能。 优点:
颈动脉造影 椎动脉造影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外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表现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外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表现
炎性病变
通常有发热、头痛等炎症表现,影像学上表现为脑膜增厚、脑水肿等;与肿瘤的鉴别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影像学 特征。
脑血管疾病
通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影像学上表现为脑缺血或脑出血;与肿瘤的鉴别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影像学特征。
05 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术后护理
对于可切除的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 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完 全切除肿瘤,以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
对于某些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 鞘瘤和神经纤维瘤,X线检查可能 显示肿瘤钙化的特征性影像,有 助于诊断。
CT检查
CT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够提 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发现肿瘤 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 的毗邻关系。
CT检查对于观察肿瘤的钙化、出血和 坏死等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价值, 有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外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 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 境、理化等因素有关。
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外神经源性肿瘤的确切 病因仍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神 经细胞异常增生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中枢神经系统外神经源性 肿瘤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相 对较低,但恶性程度较高, 预后较差。
化疗
化疗使用药物来杀死或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它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以减小肿 瘤大小或杀死微小的转移灶。
预后评估与随访
预后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病理特 征,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预后评估可以 帮助患者和医生了解治疗的预期效果和可能 的复发风险。
随访
在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 监测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随访通常包括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表现
1、CT平扫
多为均匀的低密度
均匀的等密度
囊实混杂密度
高密度 钙化率42.8%
CT表现
2、增强表现
多数病灶强化 囊壁和实质强化
3、鞍上池闭塞
4、第三脑室受压
颅咽管瘤CT平扫和增强
MRI表现 T1WI T2WI 信号依据 肿瘤内容 物不同而 异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鉴别诊断 1、垂体瘤
病理学 肿瘤边界清楚,具有纤维 包膜。多数为单或多房囊性, 少数为实质性或囊实混合性。 囊内容物混杂。实质部分和 包膜钙化率较高。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
2、内分泌紊乱 3、视力障碍
X线平片表现
1、鞍区钙化 儿童80-90% 成人30% 2、蝶鞍改变
肿瘤侵入蝶骨、后床突,鞍背和鞍底破坏, 并有骨增生、硬化
1、脑膜瘤 2、胆脂瘤 3、三叉神经瘤 4、基地动脉系动脉瘤
听神经瘤 -诊断和鉴别诊断
胆脂瘤
颅咽管瘤影像 学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 2.81-6.16%,男性多于女 性,20岁以下占半数。 颅咽管瘤的发生目前没 有统一的观点。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脑内转移瘤-MRI表现
T1WI 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高信号或等信号
增强后,肿瘤强化,显 示病灶更多
脑内转移瘤-MRI表现
脑内转移瘤-MRI表现
脑内转移瘤-MRI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6、蝶骨嵴脑膜瘤 蝶骨嵴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蝶骨 嵴内1/3处脑膜瘤常附着于蝶鞍前床 突,又称鞍旁脑膜瘤,可伸入眶上裂 侵及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中、外 1/3处脑膜瘤,主要向后发展伸入中颅 凹。多数蝶骨嵴脑膜瘤伴蝶骨嵴骨质 增生。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5)、静脉窦 阻塞。肿瘤起源 于静脉窦旁时, 可侵及静脉窦, 引起阻塞。表现 为静脉窦狭窄, 增强不强化或 充盈缺损。
脑膜瘤-CT表现
6、增强扫描: 肿瘤明显强化 无血脑屏障。 少数轻度强化 平扫越近等密 度,增强后强 化越明显。
脑膜瘤-CT表现
7、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 (1)、肿瘤周围明显水肿而本身无钙 化或轻微钙化; (2)、肿瘤内明显囊变; (3)、增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 (4)、肿瘤边缘不规则毛糙,边界不清 (5)、肿瘤呈蕈伞状附着于颅骨; (6)、增强提示肿瘤有较大深静脉引流
听神经瘤影像 学诊断
听神经瘤影像学诊断
听神经瘤为颅内最常见的神经性肿
瘤,占小脑桥脑肿瘤的80%。绝大多 数为神经鞘瘤,少数为神经纤维瘤,
肿瘤好发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开始
位于内听道,后长入桥小脑池。少数
累及双侧听神经。
听神经瘤-病理
多数听神经瘤发生于听神经的远侧 段,少数发生于近侧段。 多为单发性,少数为双侧。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的包 膜,表面光滑,也可呈结节状。 肿瘤大小不等,数毫米至数厘米。 常囊变。肿瘤在内听道生长,可侵 蚀骨质致内听道扩大。
脑白质塌陷征
脑膜瘤-CT表现
(2)、广基
与硬膜相连;
肿瘤与硬膜 相连处常为
钝角。
脑膜瘤-CT表现
(3)、骨质增 生肿瘤附着处
颅骨骨质增生、
硬化,发生率
23~44%。
脑 膜 瘤
前 例 之 骨 质 增 生
脑膜瘤-CT表现
(4)、邻近 脑池、脑沟 变化。肿瘤
所在处的池
沟填塞,邻
近的扩大。
脑膜瘤-CT表现
X线平片表现
1、无异常改变 2、骨质破坏 3、肿瘤钙化,3-18% 4、脑血管压迹迂曲扩张 5、颅内高压 70% 6、颅内钙斑移位
X线平片表现
1、骨质增生 20-30% 内板增厚 外板增生 骨板弥漫增生 结节状增生 弥漫性致密 硬化
脑血管造影表现
1、动脉期显示肿瘤的 供血动脉 2、中心型的肿瘤血管 3、肿瘤循环慢于脑循环 4、包绕状血管移位
圆形,边界
清楚。
脑膜瘤-CT表现
4、肿瘤周围低 密度,占61%。
原因:脑组织 水肿、软化灶、 蛛网膜下腔扩 大、包绕肿瘤的 囊肿和脱髓鞘。
脑膜瘤-CT表现
5、提示肿瘤位于脑外的征象: (1):脑白质塌陷征Buckling 脑膜瘤生长于颅骨内板之下, 并嵌入脑灰质,使脑灰质下方呈指 状突出的脑白质受压而变平,同时 受压的脑白质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距 离也加大。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新 武 松 打 虎
脑膜瘤的MRI表现
多数脑膜瘤的信号 与脑灰质相似。在 T1WI上,多数表现 为等信号,少数表 现为低信号;T2WI 上,肿瘤可表现为 高、等或低信号。
脑膜瘤的MRI表现
注射Gd-DTPA造 影剂后,绝大部 分脑膜瘤出现强 化,其强化程度 明显高于正常脑 组织,T1弛豫时 间平均缩短10- 40%。
X线平片表现
1、岩锥内耳道改变 80%
内耳道上壁骨质吸收 内耳道扩大 内耳道扩大变短 岩锥骨质破坏/内耳道破坏
2、蝶鞍改变
1、平扫:多数
听神经瘤-CT表现
为均匀的等密度
或稍低密度。少
数为均匀的低密
度或稍高密度, 部分为混杂密度
听神经瘤-CT表现
2、肿瘤常
发生坏死、 囊变,也
可有出血,
钙化罕见。
深圳龙华新区中心医院
医学影像科 丁云贵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meningioma
脑膜瘤meningioma
脑膜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
占颅内肿瘤的15~18%,其中
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脑膜瘤 很少见。
脑膜瘤-病理
• 起源于脑膜细胞,最好发于脑表 面富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 • 幕上85%,幕下15%。其中大脑 凸面和矢状窦旁处最多见,占47 %;次为蝶骨嵴13%,嗅沟及前 颅凹底7%,鞍结节6%,小脑桥 脑角7%,其它共占20%。
脑膜瘤-病理
• 球形或分叶,质硬,血供丰富,来 源于脑膜动脉或脑内动脉。 • 包膜完整,分界清楚。 • 少数脑膜瘤呈扁平状或盘状,质软, 呈薄层沿脑表面蔓延,范围 • 较广,常侵入颅骨甚至颅外组织。
脑膜瘤-病理
• 组织学分类较复杂,常用的分类: 合胞体型:钙化少见,水肿较明显; 过度型、纤维母细胞型:钙化常见; 血管母细胞型:钙化少见水肿明显; 恶性型:生长快,具明显的侵袭性。 • 多见于中年人。起病慢,初期症状不 明显。
脑内转移瘤-CT表现
脑内转移瘤-CT表现
4、多数肿瘤周围水肿明显,呈指状 5、增强后,肿瘤的实质部分大多明 显强化。可呈结节状、环状或点状强 化。 6、脑膜转移时显示为脑池、脑沟和 其它邻近脑回呈不规则的强化。脑室 室管膜下转移时表现为沿室管膜的带 状强化。
脑内转移瘤-CT表现
脑内转移瘤-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7、天幕脑膜瘤 可起源于近天幕缘处或横窦和窦汇 区。前者肿瘤沿天幕缘向天幕上、下 两侧生长,天幕处形成切迹,一般无 骨质改变。后者仅向幕上或幕下生长, 可类似大脑或小脑凸面脑膜瘤,可伴 局部骨质增生;有时可引起横窦或窦 汇内血栓形成。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4、前颅凹底脑膜瘤 多起源于嗅沟,少数起源于眶顶
部。圆形或卵园形块影,广基与前
颅凹底相连,多为两侧发展。肿瘤
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冠状面扫描
可见肿瘤附着处蝶骨增厚、毛糙。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5、鞍上脑膜瘤 常起源于鞍结节、鞍隔,可发展到 鞍上。平扫为鞍上池内一圆形块影, 稍高密度,常有钙化,增强多为均一 强化。肿瘤增大,可侵及周围结构。 不伴脑组织水肿,常见鞍结节及附近 区域的颅骨增生。
2、上矢状窦旁脑膜瘤 以上矢状窦中段多见。上矢状窦 旁对较轻;肿瘤附着处 骨质增生明显,肿瘤增大时,可压 迫、侵蚀和阻塞矢状窦,继发脑积 水。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3、大脑镰旁脑膜瘤 位置较窦旁脑膜瘤低,可发生于 大脑镰的一侧或两侧,以两侧发展居 多。肿瘤以广基与大脑镰相连,常有 明显脑组织水肿。一般无骨质改变。 镰旁和窦旁脑膜瘤的区别,临床意义 较大。
脑膜瘤的MRI表现
MRI也可清楚 显示脑膜瘤的 脑外占位征象
脑膜尾征
脑室内脑膜瘤
脑膜瘤-2
脑膜瘤-2
脑膜瘤-3
脑膜瘤-3
脑膜瘤-3
脑膜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1、大脑凸面脑膜瘤与胶质瘤、转移瘤 和淋巴瘤鉴别 2、鞍上脑膜瘤与垂体瘤鉴别 3、小脑桥脑角脑膜瘤与听神经瘤鉴别 4、侧脑室内的脑膜瘤与脉络膜丛乳头 状瘤鉴别 5、近颅底的脑膜瘤:MRI诊断意义更 大。
8、后颅凹脑膜瘤 可见于桥小脑角、斜坡、小脑凸面 和枕大孔区。以桥小脑角最多见,表 现为高密度肿块,可见钙化;增强多 为均匀强化,少见坏死、囊变。肿瘤 与岩骨有广基相连,骨质增生不明 显,内听道不扩大,肿瘤不以内听道 为中心生长。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9、脑室内脑膜瘤 较少见,最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平扫为均匀稍高密度,无明显钙化, 边缘光整,不侵袭脑组织,无周围 脑组织水肿。常引起侧脑室颞角扩 大和局部脉丛钙化的移位。增强后 为中度强化。
2、脑膜瘤 3、蛛网膜囊肿
脑转移瘤影像 学
脑转移瘤CT、MRI诊断
脑内转移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尤以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最好发, 80%的病人在30~60岁。 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肿瘤 中心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少 数可见肿瘤内钙化。肿瘤周围水肿 明显。肿瘤血供多数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