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e709c091eb91a37f1115c9d.png)
绪论
一、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对象:以自古迄今外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及其 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2.范围:研究除中国以外世界历史上一切国家 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生和发展 的历史。
(1)研究外国的教育制度 (2)研究外国教育思想 (3)研究外国教育流派与专著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教学目的要求
推荐阅读书目
1. 刘新科著.《国外教育发展史纲》,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王天一等编著.《外国教育史》,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合编: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4. 戴本博,张法琨.外国教育史.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0
古埃及农业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学校的产生
1、政治
奴隶社会政治活动的日益复杂,也是
促使学校产生的原因之一。奴隶主为了维护 他们的统治地位,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对 他们的子弟——未来的统治者进行教育。因 此,奴隶主的政治需要是促使学校产生的一 个重要原因。
2、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
[美] 桑代克 [英] 沛西·能
(Thomas Percy Nunn,1870—1944) 《教育原理》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美] 孟禄
《教育史教科书》(1914)
“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 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 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应该从心 理学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三)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1、社会分工对教育的影响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打猎
捕鱼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https://img.taocdn.com/s3/m/964c0d59bed5b9f3f90f1cb5.png)
第1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1 复习笔记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1.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
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①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
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②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
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史](https://img.taocdn.com/s3/m/3701c904ec3a87c24028c48b.png)
外国教育史2020.0319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也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其主要内容有: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一.古埃及的历史背景1.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奴隶制国家。
2.古埃及很早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影响了古希腊字母的形成。
3.古埃及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4.古埃及在天文、历法、建筑、数学、医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二.古埃及的学校(选择:2019)古埃及的教育和学校发展水平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较高,促进了古埃及文化的发展。
但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反映了古埃及教育的阶级性和对劳动的轻视。
第三节古代印度的教育公元前1000年到前600年,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种姓制度对古印度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婆罗门的教育(公元前9、8世纪)(选择2009)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三.佛教教育(公元前6世纪)1.主要内容:以寺院作为主要教育场所,以佛教经典作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僧侣(比丘、比丘尼)作为教育目的,教学方法上主张讲道(佛经的讲解)与个人的钻研相结合。
2.积极性:反对种姓制度,主张教育应面向平民,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而不是梵文进行教学,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著名寺院作为学术(神学)研究中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对中国、东南亚地区的教育产生了深渊影响。
3.局限性:宣传悲观厌世的思想,阻碍了古印度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横跨欧洲和亚洲,沟通两大地域文明的核心之地)希伯来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约在公元前14—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亡于巴比伦;第二时期是从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重返家园,至1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外国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0a126060740be1e650e9aa1.png)
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等级
教育非常重视维持种姓等级和宗教意识 家庭教育是婆罗门教育的主要形式 古儒学校:教学内容《吠陀经》;教学方式体罚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区别 教育场所:寺院 教育目的:培养僧侣 教学内容:佛教经典 教学方式:初级(口述背诵)高级(争辩议论)女子教育 时间 古代 东方文明 古国 发展的 特点 特征 教学内容 教学机构 教学方法 教师 发展 简单 体罚盛行 最早 等级性和阶级性 丰富 包括智育 德育和宗教教育等 种类繁多 形态各殊 实行个别施教 地位高 源远流长 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时间 文字 古巴比伦 教育 学校 教育内容 教学方式 评价 时间 文字 公元前3500年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泥板书舍 初等教育 主要教授读写 中等教育 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师徒传授 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是教育的起点 公元前3000年 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
第一章_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_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83c364bcf84b9d528ea7a20.png)
1、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
〈2〉学习时间 王子王孙及高官、高僧之子孙从很小就可进 入这一学校,连续学校很长时间,一直到长大 成人为官为僧时,才离开学校。 〈3〉学习内容
学习抄写文稿 道德和政治教育 军事教育 辞令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
“巧妙的辞令,胜过贵重的绿宝石。”
2、神庙学校
〈1〉教师:神庙的神职人员一般一身兼三职,既是 祭司,又是政府官员,还是学校的主管人和教师。 〈2〉培养目标 既要培养一般官吏、一般僧职人员,也要培养为皇家 修筑宫殿、陵墓、寺庙以及医治疾病的人员。 印度神庙学校由婆罗门教祭司结成一个教学团体,招 收生徒,教授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并对其进行注 释。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深信严格的种姓制度。
必要性:
1、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分工,生产知识和技能以及 社会规范等知识日益复杂,不通过专门的学习就很难学会。 2、阶级的产生和既得利益的巩固的需要,统治之术和知识 急需传授给自己的后代。
二、最早的学校考察
1、“青年之家” 在谢觉一编著的《简明外国教育史》中记载: 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女教育出现差别,女 孩的教育留在氏族中进行,而男孩到专门的教 育机构——“青年之家”去,由氏族委托最有 经验的长者,给他们生产技能的训练、讲述部 落的历史和英雄故事;教他们唱歌、跳舞及宗 教仪式等。但由于此说法具体年代不清、地域 不明、因而难以令人信服。
男主外女主 族外对偶婚 内模式形成 牛马代替 人力耕作 一夫一妻制
铁器
一、学校的产生和最早的学校
学校产生的客观社会条件 可能性:
1、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出现——脑体开始分工— —教师和学生产生成为可能;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复杂化——靠记忆 力不能满足需要——文字;
第1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1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2dd035303d8ce2f006623a0.png)
回以求来世,反对种族制度,众生平等。
四、古代希伯莱的教育
古希伯莱的教育分两个时期:
从逃离埃及到前586年,以家庭教育为主;
从前586年到公元70年,以学校教育为主。 《圣经旧约》(或《旧约全书》)
小资料: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虽说有那么多
被家人动用私刑处死。警方闻讯赶来时只抢下了已被烧 掉一半的遗体,连同达曼德的遗体残骇一起带回验尸。 其中妮迪的父母、叔父 及哥哥,以及带二人回家的出租
车驾驶都被逮捕。由于妮迪家在当地相当有名望,而达 曼德只是务农世家,因此达曼德被打死后,他的家人不 敢报警要求侦办。
2、佛教教育
寺院学校,主要学习佛教经典,培养男女僧 侣,教学采用争辩和讨论方式。寺院不仅是教 育机构,还是学术机构。学习12年,比丘,比丘
犹太教徒早上的礼拜祈祷书大约有150页,每天早上都必 须要朗读,在这朗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背诵。不可思议 的是,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 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了高机能的计算机式头脑。 如上述,犹太人就是这样背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的。
有一次海歇尔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二、三 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的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背起来 了。他并没有拷贝一份,但是只花了二、三天的时间就把这 本书完全背诵下来了。
学校类型:
(1)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吏; (2)祭司学校:培养高级僧侣; (3)神庙学校:培养一般官吏及神职人员; (4)文士学校:初级启蒙学校; (5)古儒学校:古代印度一种私塾式学校。
教育特点: *(1)阶级性、等级性明显 *(2)设施简陋,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 教学组织形式; *(3)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4)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等; *(5)体脑分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6)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 *(7)文化教育源远而不流长,有断层期。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77e39ef998fcc22bcd10d64.png)
5.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六卷本 , 滕大春主编: 外国教育通史》 六卷本 六卷本), 滕大春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山东教育出版社 6.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 北京:人民教育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北京: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北京 出版社, 出版社,2003 . 7.张斌贤外国教育史 北京: 7.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北京 社,2008 . 8.袁锐锷 外国教育史新编 广州:广东高等 袁锐锷.外国教育史新编 袁锐锷 外国教育史新编. 广州: 教育出版社, 教育出版社,2006 .
感觉历史,就好像那遥远的星空, 感觉历史,就好像那遥远的星空, 神秘而令人神往, 神秘而令人神往,太多的人类宝藏就 在其中蕴藏;学习历史,并非是在故 在其中蕴藏;学习历史, 纸堆中翻翻拣拣;研究历史, 纸堆中翻翻拣拣;研究历史,其实就 是推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神奇就 神奇就 是推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 在门里。 在门里。
外国教育史
范树花
2010年2月 年 月
历史能使一个 年轻人变成既没有皱 老人; 纹又没有白发的 老人;使他具有老年人 所特有的经验, 所特有的经验,但没有年老带来的疾病 和不便之处; 和不便之处;使他能对过去和现代的事 情作出合理的解释, 情作出合理的解释,又能对将来的事情 作出合理的推测。 作出合理的推测。
二、外国教育史发展历史与基本概况
1.产生:1779年曼格尔斯多夫《 1.产生:1779年曼格尔斯多夫《历代教育制度 产生 年曼格尔斯多夫 研究》 研究》 2.基本轮廓: 2.基本轮廓: 基本轮廓 (1)学科体系中心:东方—西方 学科体系中心:东方— (2)学科体系主线:以学校教育为主 学科体系主线: (3)历史分期:原始、奴隶、封建、资 历史分期:原始、奴隶、封建、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a1aef3a0b4c2e3f57276314.png)
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光明来自东方”、“西方中心 论”、“西学东渐”
?
参考文献
滕大春. 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 文士学校,培养从事书写和计算工作的人
(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 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 • 职官学校是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 育 • 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律令的知识
2. 教学方法 • 灌输 • 体罚
四、古代印度的教育
(一)种姓制度 • 婆罗门
• 刹帝利 • 吠舍
• 首陀罗
• 婆罗门教育重视维持种姓间的婆罗门的关系:佛教植根于婆罗门 的宗教 • 佛教与婆罗门的区别:婆罗门教赞成种姓 制度;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性平 等。
•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
要为佛教经典。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
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佛教教育与婆罗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
五、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 第一时期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 第二时期的教育:发展学校教育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
• 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及学 校教育 • 各国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 征
• 教育内容较丰富
• 教育机构种类繁多
• 虽不乏创新,但教学方法简单 • 知识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教师地位较高 • 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
外国教育史教程
第一章
1 2 3 4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 巴比伦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5
本章重点: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古代教育史
![古代教育史](https://img.taocdn.com/s3/m/f61bcd4d69eae009581bec27.png)
(三)原始社会后期教育的变化
1.原始社会后期教育的变化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十分简单和落后的。 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已经产生了 原始的文字。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也出现了 学校教育机构的萌芽。
2.文字和学校教育的出现带来的问题 (1)文字教育和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果培育出了一 个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的特殊阶层。 (2)文字教育和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果也使得学校 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的代名词,使得学校教育渐渐远 离人们日常的生活,逐步趋向于文字和古训方面, 成为一种脱离人们生活的教育。 (3)文字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也使得学校教 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与社会各个方面很少 发生联系,成为一个保守和守旧的机关。
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图当时的纸笔价钱昂贵加上要求书写得正确纯熟秀丽儿童只好利用陶片石板反复习字极尽艰难纸贵字难书籍全靠手抄故有爱书甚于爱母之说因而教学多用口授老师讲一句学生念一句不重解释说明不善启发理解而以大量作业强使学生反复进行机械性的练习
第一编 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教育起源的几种理论、古埃及 及古印度的教育概况。难点是教育起源的几 种理论。
(2)在教学方面 埃及学校注重阅读、书写、“词令”、计算 、地理等,水准较高的学校更讲授高级数学 、天文学、医学、建筑学、水利学等专门知 识。显然,为了适应当时的现实需要,古代 埃及的学校课程是很广泛而丰富的。 但是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却十分简 单粗暴,灌输、体罚、机械地反复练习被看 作是正常合理的手段。
(3)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 传递生产知识和经验,让儿童学习行为规范 、氏族的禁忌、部落的习俗和传统等。
(4)受原始文化“泛灵论”的影响,宗教教育成 为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圣才出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5ab6c6fee06eff9aef807c0.png)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1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何在?简析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答:(1)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教育的起源探讨教育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是教育学和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探讨这一问题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二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
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
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②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③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
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④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教育的需要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
01外国教育史-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01外国教育史-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0c8b64fbe23482fb4da4c20.png)
学习主要是《吠陀经》,方法简单,在学校的教学中常常利用年长儿童 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其他儿童,这种方法称为19世纪英国
2100年左右为中国“五帝”时期)。 (重点)
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前1900——前300): 建筑方面方面大发展(八大奇迹-空中花园),文学形成 ▪ 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少数人受教育 ▪ 教学内容、方法---师徒传授 19世纪考古发现该种文化。
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 【学习目标】
▪
1.通过了解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世界文明古国早
期文明的状况,把握学校起源的基本背景。
▪
2.明确古代东方国家世俗学校和宗教学校的类型和特
点。
▪
3.理解学校与社会教化的关系,以及作为特殊教育机
构的宗教神庙在社会教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 巴比伦的教育
▪ 一、苏美尔文化教育(前4000——前1900) ▪ (一)文化和科学 ▪ 前4000年-----文字(中国,父系氏族)。
导生制的历史渊源 (重点) 教育内容;《吠陀》经 (重点)
三、佛教教育(公元前6世纪后) 佛教知识:四谛、五戒、六道
佛教四谛:佛教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分别指的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 即真理的意思,因此四圣谛也就代表着佛教对于凡尘以及修行的基本观念,代表着对 我们万千世界的真理看法。
▪ 1、苦谛--人生如同苦海泛舟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共有八苦: (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 (2)老苦: 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 (3)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4)死苦:人将临死,对 死亡充满恐惧,弥恋现世的生活,感到痛苦。 (5)怨憎会苦:与自己所讨厌的人不 得已而相会、结合。对自己憎恶的环境想脱离而又脱离不了。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 到,令人苦恼不堪。 (6)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别离,与自己所喜欢的人或环 境分开也是痛苦的。 (7)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 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 (8)五盛荫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诸苦的集合体。
外国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da34b217375a417866f8fa7.png)
第四部分:
古代印度的教育
梵文 种姓制度 古儒学校
一、梵文
早在公元前2000年,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就创
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史称哈拉巴文化。后游牧民
族雅利安人入侵,吸收哈拉巴文化,逐渐向奴隶制
过渡。公元前1000年左右,形成最初的奴隶制国家。
在征服过程中逐渐形成印度-雅利安文明,并创造了
自己的文字——梵文。
15岁以后主要学习宗教理论和律法理论,并训练主持宗教 活动的能力;此外还学习有关数学、天文学、外国语和地 理等科学知识; 18岁如不从事神职工作,便要学习经商
二、家庭教育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约从摩西带领 希伯来各部落逃离埃及到公元前586年犹太亡于巴比伦,这一时期以家 庭教育为主;第二时期从公元前586年至公元70年罗马吞并希伯来,这 一时期以学校教育为主。 摩西带领希伯来各部落出埃及定居巴勒斯坦以后,逐渐由游牧文化进 入农业文化。这时期家庭组织形成,系父权制。父亲为一家之主,拥有 绝对的权威。当时学校还未出现,家庭成为教育青年一代的主要场所, 父亲理所当然地承担教育儿童的职责。 家庭不仅仅对儿童进行道德和某些职业方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儿 童进行宗教神学的灌输,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这种以培养 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的教育,由父母言传身教,传于子女。正是这种浸 沉着浓郁宗教气氛的家庭教育,使得每个犹太人家庭都是一个个牢不可 破的堡垒;正是这种把一切统摄在笃信上帝、充当上帝的子女的教育之 下,使得犹太人尽管此后散居各地、被掳往异乡,仍能继续生存、发 展,保持其传统习惯、宗教信仰。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部分: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起源 概况
一、教育的起源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255d8213169a4517723a310.png)
二、古代两河流域教育
(一)古代两河流域概况
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中间的灌溉区域,即现在的伊拉克一带。两河流域包括几个前后相继或并存的城邦国家,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等。
苏美尔人创造的文明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以前。苏美尔文明在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产生了最早的文字,在泥板上用芦苇笔书写。后来开始出现最早的楔形文字,开始使用六十进位法。楔形文字表音、表意、部首三种符号并用,结构比较复杂,必须经过长期的认真学习训练才能掌握,因而只能是上层贵族或祭司阶层的专利品。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历法方面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总共354天。数学方面将圆周分为360度,时间1小时60分,1分钟为60秒。掌握了算术的加减乘除,能求平方根、立方根,能解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几何方面知道运用勾股定理来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
巴比伦分为古巴比伦和新巴比伦。古巴比伦人最著名的就是产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但是由于迷信的成分不断增加,使得科学技术没有太大进步。新巴比伦存在不到一百年,但是出现一位著名国王尼布甲尼撒(圣经中把他描述成一个怪物魔鬼一样的人,是上帝惩罚犹太人的工具),在此期间学校教育得到一定发展。
(二)古代两河流域各文明的教育(三)佛教教育
三、古代埃及的教育五、古代希伯来教育
(一)古代埃及的基本概况(一)希伯来文化概述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二)希伯来教育
讲授新拓展内容
东方文明古国社会状况与教育关系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讲 稿
讲 授 内 容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教育起源
(一)教育生物学起源论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资料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8a5b4afa1c7aa00b42acb3e.png)
主讲:谢志斌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 第二节 巴比伦的教育 ❖ 第三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 ❖ 第四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 ❖ 第五节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学者沛西·能 ❖ 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
第四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
一、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 把人按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 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不同种姓通婚所生的子女为“贱民”,为社会最低 阶层。
二、婆罗门教的教育
❖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赞成种姓制度,并创 立了“善恶因果说”和“转世轮回说”。与此相适 应,教育非常注重维持种姓等级和宗教意识。婆罗 门把人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梵行期;二是家 居期;三是林栖期;四是遁世期。
❖ 公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 衰落。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 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 式教育的起点。
第三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
一、古埃及的文字和学校
1.古埃及的文字
❖ 与巴比伦一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 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天文学上能区分恒星和 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 10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 的金字塔的建造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
❖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 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由于寺庙是古埃及 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 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e3f5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8.png)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婆罗门教育的主要形式。
1)公元前9世纪前——家庭教育 对象:3—5岁的婆罗门子弟和几个刹帝利、吠舍子弟 内容:《 吠陀经》 方法:死记硬背 2)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 对象:刹帝利、吠舍子弟 年限:一般为12 年 内容:《 吠陀经》、六科(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 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 以及一些基础性的与读经有关的学 科。 方法:体罚、学习领会、导生制
另外,重视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 业,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教师,视教师为儿童 精神上的父亲。
总之,希伯来的教育是一种宗教和道德训练 的过程。教育事业是一种神圣的事业。这样,在 希伯来,教育工作者受到尊重,教师的语言被看 作是上帝的语言。另外,希伯来的教育也影响了 以后的基督教教育,使教育成为宗教的重要工具。
2、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 1)历史基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 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马克思:没有文字的记载的历史,就不是历史) 4)政治基础:国家的产生,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 要
第二节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 河和底格里斯河)。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 文化。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城兴起。到汉谟拉 比(前1792-前1750,巴比伦的第六位国王)王 朝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在原始 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 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从总 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 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1、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 英国的沛西·能 2、观点: 1)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 象;2)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人类教 育的只不过是动物界教育的延续。3)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 保存自己种类,出自遗传本能把“知识”、“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所以,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 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3、理论基础:庸俗进化论 4、评价 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吴式颖编写外国教育史笔记
![吴式颖编写外国教育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f541a28bcd126fff7050be0.png)
(1)比较重大的教育主要表现在:
1)改变教育目的,把培养常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
2)对初等学校(私立)初等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以便于国家对教育的严格控制
3)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苏联米定斯基,来源于恩格斯的劳动理论。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中国杨贤江。
PS:教育起源大体分两类:
(1)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
(2)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史前教育的概况、
(1)前氏族时期:距今约四百万年至一万五千年。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3)美德在于实践
PS:东西文化结合的产物:《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1.共和时期(公元前6——前1世纪)的教育
(1)早期:农民—军人的教育,主要形式:家庭教育。家庭:经济和生产单位,教育单位。
古罗马以它的“家长制”出名。罗马的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
2)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分科有四种:阅读、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即课程建设。必须把音乐列入教育。
3)高等教育(冰川级重点)
基地:里克昂学园。
三原则结合: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研究和实验,讲授与自由讲座相结合。
4)心理学贡献:兴趣是引起学生学习重要因素;重视家庭教育作用。
世界观: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在社会政治观上,亚里士多德为奴隶制辩护。
教育理论:(1)论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营养的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感觉的灵魂——动物——德育;理性的灵魂——人——智育。灵魂论的特点:人有动物性;人有别于动物;构建和谐教育。
外国教育史 第一、二讲
![外国教育史 第一、二讲](https://img.taocdn.com/s3/m/fba80d36eefdc8d376ee3295.png)
3)白板说 4)重视音乐与文雅教育 5)教育阶段论
5)教育阶段论 在西方教育史上,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根据儿童 身心发展特点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身心发展特点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0~7岁:以体育训练为主 7 7~14岁:以德育为主 14岁 14 14~21岁:以培养理智为主 14 21岁 21 3、影响及评价 他是古希腊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是古希腊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教育领域他也是诸多 理论的创始人。 理论的创始人。
①主张国家控制教育 ②重视早期教育 6~17岁:接受普通教育, 岁 接受普通教育, 学习初步的读写算、 学习初步的读写算、音乐和 进行体育训练 17~20岁:进入军事训练 岁 团接受进一步教育, 团接受进一步教育,进行军 事体育训练和学习“四艺” 事体育训练和学习“四艺” 20~50岁:施以高等教育, 岁 施以高等教育, 主要研究哲学
一、西欧中世纪教育的特征和类型 特征:宗教性、 特征:宗教性、等级性 类型: 、 类型:1、教会学校
(四)基督教的兴起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影响:基督教为宣传教义开设教会学校,从此, 影响:基督教为宣传教义开设教会学校,从此,教会学校 在西欧迅速发展起来, 在西欧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世俗学校成为学校教育 的主要组织形式。 的主要组织形式。
四、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他的《雄辩术原理》是古希腊、罗 他的《雄辩术原理》是古希腊、 马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总结, 马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也是古 代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代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4、教师论 、
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
(三)影响及评价
他是西方世界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思想家。 他是西方世界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思想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救或解脱,佛教依傍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
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 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古印度的教育 教学要求
• ▲佛教教育的影响:对印度乃致东方各国的教育
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包括对中国书院教学制
度有过重要影响,其精深的哲理也推动了思辨
哲学的发展,佛教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
《外国教育史》
主讲:卢芳丽
学习目的、要求 教学要求
• 学习目的:本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是为了培养学生
掌握外国教育史知识,认识外国教育发展历史规律,扩 展学习知识面,形成初步研究能力的一门课程。
• 基本要求:使学生比较全面简要地掌握外国教育制度
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内容,认识不同时期外国教育发 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外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 训,以及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以
• 2、教育内容较丰富,有智德宗教;教育机构繁
多;等级性强;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
别施教。
• 3、知识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老师地位较高。
• 4、文明及文化甚为古老,但失于早衰或有过期
(异族入侵致历史中断)
官学校(普通文化课及专门职业教育,培养官吏)。文士学
校(书写。计算。律条,天文地理)教学方法为灌输和体罚 。
古印度的教育 教学要求
• ▲时间: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人 们建立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并创造了文字。
• ▲教育概况:古印度的教育主要为宗教教育,最早是婆
罗门教的教育(善恶因果,人生轮回;等级森严);公 元前6-5世纪,为佛教教育。 • 佛教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 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而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
• 1、力求在充分占有史料 (事件原委、时间、地 点、人物、作用)的基础上,做到史论结合。
(揭示规律)
• 2、理论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3、处理好系统学习和掌握重难点的关系。(系 统学习的基础上钻研重难点) • 4、理解和记忆
教学要求 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 教育思想:是关于教育的意义、目的、
内容
、制度、方法和手段的理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教育思想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经验到理论
体系的发展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教
育思想支配的)
•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及
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
第一编 古代外国教育
本编内容
古 代 东 方 文 明 古 国 的 教 育
古 希 腊 的 教 育
古 罗 马 的 教 育
中 世 纪 的 教 育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的 教 育
宗 教 改 革 时 期 的 教 育
第一章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学习目标:了解东方三大文明古国的教育 概况,掌握古代外国教育的特点。 本 章 内 容
古巴比伦的教育 古埃及的教育 古印度的教育
巴比伦的教育 教学要求
• ▲时间:约于公元前4000—3000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
广大下层民众,扩大了教育对象,故有其进步
的一面,但所宣传的悲观厌世思想有不可低估
的消极作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
会的变革,也阻碍了印度教育的发展。
思考
1、试析亚非文明古国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 位,你如何理解光明来自东方这一论断?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 教学要求
•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 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古埃及的教育 教学要求
• ▲时间:公元前3000多年,位于北非尼罗
河流域的古代埃及就已建成了奴隶制的国 家(有文字记录可考的最古老的国家) • ▲科学文化:埃及文字产生于公元前 4000--3000年,是图形文字。公元前16— 1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古代埃及在人类 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古埃及最有权势的法老之一——拉美西斯二世
示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学要求 讲授安排
• 讲授的安排:1、厚今薄古,教育制度和教 育思想并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密切联系 • 2、系统反映外国教育发展史发展的基本 轨迹,又尽力突显各个时期人类在发展教 育理论与实践上所取得的最为重要成就与 经验,尽可能做到对各种教育问题的讲述 详略得当。
教育及人在观测表象,气候变化中积累了天文学
,在测量—数学,几何学,在灌溉在---水利学,在海外贸易 和军事远征中---地理学,在制作木乃伊和医疗中---医学。 其古代文化,科学的发展,也决定了古代埃及教育的发展。 • ▲教育概况:主要学校类型为宫廷学校(培养继承国家的管 理人才)。僧侣学校也称为寺庙学校(着眼科学教育)。职
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参考书目 教学要求
• 1. 《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
• 2.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任钟印。
• 3.各国教育史。
• 4.各种教育类杂志。
教学要求教育史的任务
• 任务:分析、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人
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状况和 发展进程,总结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探讨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解决 当代教育问题提供启示与借鉴,并揭
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
• ▲科学文化:巴比伦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泥板
书”,又叫楔形文字。(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古巴比伦在科学上最杰出的成就是天文学和数学。
• ▲教育概况:学校称为泥板书舍,学习内容重视语言
,学校纪律严格,常采用体罚。 • 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 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