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注释1、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独:只,仅仅。
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出:长出。
13、淤(yū)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6、亭亭:挺直的样子。
27、植:竖立。
28、可:只能。
29、亵玩:靠近赏玩。
30、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展开全文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参考资料:1、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1981 :228-229 .文言知识生字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古诗文《爱莲说》赏析
古诗文《爱莲说》赏析爱莲说宋朝: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邓韶玉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古诗爱莲说翻译赏析
古诗爱莲说翻译赏析《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不蔓(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名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2-3]【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余著《爱莲说》作。
爱莲者,莫知其苦者;苦莲者,莫知其乐者。
且夫水中草木之花,兔走鱼潜者,亦已知之。
鸟之将卵,患其强于巢;蜉蝣之将身,薄于长辛。
龙泉之下,亦有玉。
熊掌可食,而不可夺于人。
蜀之麻石,贵于他石,而不可夺于市。
白璧无瑕,大郅之璞,握而掩之者,不可得见。
吾老陋之庠,殽于大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其容止之盛也。
况修短合璧、琼瑶之瓜,闺阃之供,有缺而无盈,不生知之者,我甚痛焉。
赏析: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诗文。
他通过莲花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的对应,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境界。
文中一开始就提到了爱莲者和苦莲者,将莲花的两种状态进行了对比。
爱莲者是指欣赏莲花的美好,但却不了解它的苦难;苦莲者则指莲花在水中的生存环境艰苦,但又没有人理解它的快乐。
这种对比是对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的片面和局限性进行的揭示。
人们通常只能从表面看到事物的美好,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事物背后的辛酸。
通过引用水中的草木花卉、兔子和鱼的游动来进一步加强这种意义。
这些都是平常的景象,人们常常忽视,但周敦颐想通过这些例子来告诉人们,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体味到事物的内在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进一步说明无价之宝的可贵之处。
比如龙泉之下的玉、熊掌、蜀的麻石等等,虽然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得到。
而后面提到的白璧无瑕、大郅之璞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这种价值只有在真正了解它们的人眼中才会显现出来。
这些比喻都是在阐述事物的真正价值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最后,作者谈到了自己老陋的庠序文学以及古圣人的容止之盛,以此衬托了修短合璧、琼瑶之瓜等的美好。
他故意将自己与圣人进行对比,暗示了自己的无知和功力的不足。
同时,通过表达对美和价值的向往,呼吁人们要在追寻美好、追求价值的路上不断努力,不要沉迷于表面的虚荣和片刻的享受,要懂得真正理解事物的内涵,并从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初一《爱莲说》原文 注释 翻译(逐句)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爱莲说》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爱莲说宋代: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爱莲说》原文及赏析.doc
《爱莲说》原文及赏析《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爱莲说》重点字词解释,翻译, 内容分析 , 写作手法赏析 莲花之美,人格之洁
《爱莲说》重点字词解释,翻译,内容分析,写作手法赏析——莲花之美与人格之洁《爱莲说》原文及重点字词解释: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重点字词解释:1.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2. 淤泥:被人遗弃的污泥。
3. 染:沾染(污秽)。
4. 濯:洗涤。
5.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6. 妖:美丽而不端庄。
7.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通外直。
8.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9.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10.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11. 植:动词,竖立。
1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13. 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啊”。
《爱莲说》是宋朝周敦颐的著作。
译文如下: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内容分析:《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字面理解是“爱莲花的传说”,但实际上是通过描写莲花的形象和品质,来表达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赞美。
文章首先描绘了莲花的外在形象特点,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这些都是莲花的高洁、正直、纯净、端庄、美丽的特征。
爱莲说衬托手法赏析
爱莲说衬托手法赏析篇一:《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对莲花的赞美之诗。
在诗中,白居易运用了丰富的衬托手法,使莲花的美丽和纯洁更加突出。
首先,诗人通过莲花与水的对比,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
诗中写道:“良夜美月净琉璃,天接云涛无棱碧。
登舟望秋月空忧君,交易罢还相逢未。
”这里的“水”象征着污浊的尘世,而莲花则在这污浊中脱颖而出,显得更加纯洁高尚。
其次,诗人通过莲花与莲叶的对比,突显了莲花的高雅和高贵。
诗中写道:“莲开时节动光摇,白雪红霞映晚霞。
舟行触处触处多,莲叶莲花何草花。
”莲叶虽然也美丽,但与莲花相比,显得普通平凡。
而莲花则在夕阳的余辉中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光彩,使人们感受到一种高雅和高贵的气质。
此外,诗人还通过莲花与近景景物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莲花的美丽和清丽。
诗中写道:“可堪回首佛堂中,不问姓名不问君。
白居易的《爱莲说》一诗以其高尚纯洁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手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衬托手法,诗人将莲花的美丽和纯洁与尘世的污浊和平凡进行对比,让人们感受到莲花的高雅和高贵。
同时,莲花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美好和纯洁的象征。
篇二: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曹雪芹以“爱莲”为主题,通过衬托手法来展现出莲花的高雅美丽和主人林黛玉的纯洁高贵。
首先,作者通过把爱莲的情感与黛玉的形象进行对比来衬托莲花的美丽。
在文中,黛玉用她细腻的感受力和敏锐的直觉描写了自己对莲花的深情。
她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对莲花的描绘中,使得莲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赞美。
黛玉的形象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她被描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的女子,使得她与莲花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其次,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莲花的美丽也得到了突出。
在爱莲说中,作者通过黛玉的口吻,将莲花与其他花卉进行了比较。
她说,“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以此来衬托莲花的清雅和高洁。
相比之下,其他花卉的美丽被淡化了,莲花成为了无可比拟的存在。
爱莲说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淡泊名利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作者用自己与莲花相照应,鄙视了那些追奉名利的人。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
接下去周敦颐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歌颂莲之高洁做了铺垫。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实让人叹为观止。
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导读:《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原文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当我们阅读过爱莲说以后,能够感受到莲花高洁的品质,努力学习这种精神吧,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爱莲说注释1. 甚:很,十分。
2.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 之:的。
4. 可爱:值得怜爱。
5. 者:花。
6. 甚:很,非常。
7. 蕃:多。
8. 自:自从。
9.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 独:只,仅仅。
11.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 出:长出。
13. 淤(yū)泥:污泥。
14. 染:沾染(污秽)。
15. 濯(zhuó):洗涤。
16.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17. 妖:美丽而不端庄。
18. 通:贯通;通透。
19. 直:挺立的样子。
20.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22.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爱莲说( 翻译赏析)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予,我。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周元公集《爱莲说》原文及鉴赏
周元公集《爱莲说》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周元公集《爱莲说》原文及鉴赏【导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子全书》《爱莲说》是一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全文只有119个字。
从表面上看,这篇题目叫《爱莲说》,文章也的确是做在对莲花的爱好上,而实际上,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并不是就莲论莲,乃是以莲自比——通过对莲花的形态和习性的描绘,来表现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文章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总冒一笔,先把题目中的一个“爱”字提了出来。
接着便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陪衬,来衬托下面的“爱莲”。
既然可爱之花甚多,为什么特别选中菊花和牡丹来作陪衬呢?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同莲花相比较:莲花的清幽同菊花相似,却没有菊花那样的傲气;莲花的艳丽同牡丹相似,却没有牡丹那样的俗气:比较之下,莲花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同时,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一向为人传诵;李唐一代世人崇尚牡丹,更是史有明文:这样说也有其事实上的根据。
再接下去,就说到“爱莲”的本身了,在“予独爱莲之……”的下面,一连用了七个句子,从各个方面极言莲花的美德,从而为后文的“君子”二字写照:“出淤泥而不染”,写君子操守之坚;“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性情之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君子德行之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君子品格之高和声誉之盛:于此可见之爱莲,就在于莲花具有君子的美德。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
文章进到第二段,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独抱幽芳的菊花,比作避居乡野的隐士逸民;将一味浓艳的牡丹,比作奔名逐利的豪富显贵;将具有前文所述种种美德的莲花,比作高尚的君子:这是对花品的精确评价。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 翻译赏析)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予,我。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爱莲说》艺术赏析
《爱莲说》艺术赏析这是一篇咏物抒情、托莲寄意的小品散文。
文章歌颂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坚贞品格,寄托了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洁身自好的情操。
从语言上分析,本文主要具有以下特色:1、以“爱”衔接,言直旨远。
全文共八句,七句言“爱”。
“爱”字的频繁出现,不见罗嗦之感,但觉一气呵成,抒情自然。
起句开宗明义,指出“水陆草木之花”的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目,把自然界的花与人的感情结合起来,引出“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然后,作者以“爱”作谓语,连用七个分句作宾语,以如泼之墨着力铺陈莲的高贵品质,既突出了莲的可爱,又初步解释了自己的“独爱莲”的原因。
第二段开始一句,没有直陈“爱”字,只以花喻人,却进一步挖掘了爱的本质。
紧接着,以三个“爱”来抒发感慨,自然地表达自己鲜明的爱憎以及追求恬淡的品性,可谓言直旨远。
2、巧用修辞,借题发挥。
在写莲的高贵品质部分,作者用了对偶、比喻、摹状等修辞方法,写莲又非单纯写莲,将莲的品性与人的品性进行了不动声色地融合贯通。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工整的对偶写出了莲不受生活环境左右的高洁气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以莲的茎杆长势,香气特征比喻胸境通达,性格正直,美德远播。
叠词“亭亭”,摹拟莲高直耸立的美丽外形,比喻人的品格孤峻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以“远观”和“亵玩”相对照,作了概括性的评论,喻人之可以肃然起敬而不可妄自亲妮。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个并列的排比句式,通过比拟将花的品质明朗化,以菊比喻隐士,用牡丹比喻富豪,用莲比喻君子,从而勾勒出三种优劣不同,高下有别的形象,为下文在慨叹中揭示主题,铺好了感情的桥梁。
3、句式多变,长短相宜。
通观全文,陶渊明的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的爱牡丹,作者的爱莲,从句式上,构成了由短到长的排列。
“莲之可爱”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用了一个包括七个词组组成的长句来说明;前两者起陪衬作用,便用短句表达。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赏析引言“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其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杨万里。
这篇作品描绘了诗人对荷花的静观赏和内心的感悟,通过对荷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
本文将对这篇诗作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赏析,从多个角度对其意境、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进行探讨。
荷花与人生诗中的荷花•荷花的外貌:诗中描绘了荷花的青翠和娇美,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荷花的真实形态。
•荷花的环境:诗人通过描写荷塘中清净的水,以及青蛙、蜻蜓等昆虫的活动,营造出了一个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景象。
荷花与人生的关系•荷花的坚韧:荷花生长在淤泥中,但它们却能挺立于水面之上,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坚持生存的品质。
•荷花的纯净:荷花在泥泞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洁白的花瓣,这种清纯与泥沙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在复杂社会中仍能保持心灵的纯洁。
诗歌艺术特点用词精炼•“西施”、“冰雪玲珑”等精准的形容词,使诗歌形象生动有力。
•通过运用”却道”、“便”等词语的巧妙安排,让整首诗在表达上更加凝练。
描写细腻•通过”青莲”、“晚霞”等词,使读者对荷花的颜色、质感有直观的感知。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描写的表现力。
意境深远•通过对荷花的欣赏,诗人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荷花的表现,折射出作者对纷繁世态的厌倦,追求简单与自然的心理状态。
探讨诗人的思想内涵以物言志•诗中荷花的形象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内心的媒介,借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荷花的赏析,诗人通过荷花的坚韧、纯净,寄托了对自己心灵纯洁的追求。
启示人生•通过对荷花的观察和感受,诗人启示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荷花从泥泞中抬起头来,象征人们应该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追求真善美•诗人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纷扰世界的厌倦,追求真善美的心理状态。
•荷花的静谧与纯净,引发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结“爱莲说”是一首极富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的诗歌作品。
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
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
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
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
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
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
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
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
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
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
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
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
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
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
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
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
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对莲的喜爱)为线索;两个陪衬,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指代三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
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
朱熹作诗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
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
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
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
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