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牛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养牛生产学》课程为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动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有牛的品种、用途、性能及产地来源,牛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牛的营养需要,各种用途牛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技术,牛舍建筑、机械化及现代化养牛技术等。讲授的重点是生产实际操作、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养牛生产学》是以动物繁殖学、遗传学、育种学和饲料生产学、营养学为基础,以提高牛奶和牛肉的数量和质量为前提,研究奶牛、肉牛的育种与繁殖、饲养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控制等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应用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配合我国、我省发展养牛业生产的策略,培养符合我国、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的操作,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掌握各种牛的品种识别,生产性能,外貌特点及育种,繁殖,营养等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熟悉各种牛的饲养环节和管理重点,以及环境卫生、畜舍建筑要求,为今后从事牛的饲养管理和牛场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课堂讲授35学时,实验15学时。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

四、先修课程:

家畜生理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生物化学、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饲养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课程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掌握《动物繁殖学》中人工授精技术理论及操作;《家畜环境卫生学》中牧场建设及其设备;《家畜饲养学》中饲养管理技术的一般原则;《动物营养学》中各种牛的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原则。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1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C)

§1.2世界养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

§1.3我国养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

思考题:我国养牛业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走向。

第二章牛的品种(4学时)

§2.1 牛种分类

§2.1.1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C)

§2.1.2牛的经济用途分类(C)

§2.2 乳用品种

§2.2.1荷斯坦牛(A)

§2.2.2娟姗牛(A)

§2.2.3爱尔夏牛(B)

§2.2.4更塞牛(B)

§2.3 肉牛品种

§2.3.1夏洛来牛(A)

§2.3.2利木赞牛(A)

§2.3.3海福特牛(A)

§2.3.4安格斯牛(A)

§2.3.5皮埃蒙特(A)

§2.3.6契安尼娜(A)

§2.4兼用品种

§2.4.1西门塔尔牛(A)

§2.4.2瑞士褐牛(A)

$2.4.3丹麦红牛(A)

§2.4.4短角牛(A)

2.5 中国黄牛与培育品种

§2.5.1中国黄牛(A)

§2.5.2培育品种(A)

§2.6 引进品种的合理利用(B)

§2.7 其他牛种(C)

思考题:1、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现有品种?

2、对于引入品种的认识及如何在生产中进行合理利用。第三章牛的体质外貌与生产力(8学时)

§3.1 牛的体质外貌

§3.1.1学习体质外貌的意义(C)

§3.1.2牛体各部位名称及形态特征(A)

§ 3.1.3各种用途牛的体型外貌特点(A)

§ 3.1.4牛的体尺测量及年龄鉴别(A)

§ 3.1.5乳牛线性外貌评定(A)

§3.2 奶牛的生产力评定

§3.2.1牛奶的理化特性(A)

§3.2.2奶牛乳房结构与乳的合成(A)

§3.2.3奶牛产奶性能的测定与评定(B)

§3.2.4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A)

§3.3 肉牛的生产力评定

§3.3.1肉牛生长发育规律(A)

§3.3.2“双肌型”肉牛(B)

§3.3.3肉牛主要生产力指标及测定方法(C)

§3.3.4牛肉的基本组成(B)

3.3.5肉牛屠宰及胴体分级(C)

§3.3.6肉牛胴体质量评定(B)

§3.3.7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A)

思考题:1、为什么要学习牛的体形外貌,如何进行外貌评定?

2、影响乳的合成与排放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产奶性能?

3、如何在生产上应用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生产优质高档的产品。第四章牛的育种繁殖技术与管理(2学时)

§4.1 牛的品种选育(C)

§4.2 我国奶牛育种方案(C)

§4.3 我国黄牛的杂交改良利用(B)

§4.3.1中国黄牛的杂交改良利用方法(B)

§4.3.2中国黄牛杂交利用效果(C)

§4.3.3杂交改良中存在的问题(C)

§4.4 牛的繁殖技术及影响因素(B)

思考题:1、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及解决的策略。

第五章牛的消化生理与营养需要(4学时)

§5.1 牛的消化生理

§5.1.1 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A)

§5.1.2 反刍动物的营养学特点(A)

§5.2 牛的营养需要

§5.2.1 奶牛营养需要(A)

§5.2.2 肉牛营养需要(A)

思考题:1、在生产上如何调制饲料满足牛的消化生理需要?

第六章奶牛的饲养管理(8学时)

§6.1 犊牛的饲养管理

§6.1.1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A)

§6.1.2断奶到6月龄犊牛的饲养管理(B)

§6.2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6.2.1 7月龄至初配的饲养管理(C)

§6.2..2 配种至产犊阶段饲养(C)

§6.3 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

§6.3.1有关成年母牛饲养管理的几个基本概念(A)

§6.3.2干奶期母牛的饲养管理(A)

§6.3.3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A)

§6.3.4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A)

§6.3.5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C)

§6.3.6挤奶方法与挤奶技术(C)

§6.4 高温季节奶牛的饲养管理(A)

§6.5 奶牛疾病的控制与牛群保健

§6.5.1 奶牛普通疾病发生因素(C)

§6.5.2 奶牛传染病的控制(C)

§6.5.3 奶牛乳房炎的控制(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