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 虚构 第八单元复习学案(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外国小说欣赏 第八单元“虚构”话题公开课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 第八单元“虚构”话题公开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061d8e03d8ce2f0166231e.png)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话题之二“虚构使我们富有”助学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教学目标1.理解虚构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能举例说明虚构为何能“使我们富有”。
2.能结合《沙之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小说指出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主要区别。
3.能辨别现代小说常用的荒诞、象征等艺术手法,能运用荒诞和象征等知识阅读陌生的现代小说。
一、虚构能使我们富有比较探究:什么是“虚构使我们富有”?活动一:思考:假如将《沙之书》改换成一个生活真实的故事,将小说中的“沙之书”换成一本炒股秘笈,这个新小说的主题是不是会很隐蔽不易琢磨?对主题的理解是不是有很多种?小说虚构:沙之书(无限之物)——交易(好奇)——得到(欣喜)——占有(忧虑)——研究(烦恼)——送回图书馆(逃避)生活真实:炒股秘笈(财经类读物)——购买(好奇)——得到(兴奋)——研究(沉迷)——炒股损失许多钱(后悔)活动二:1.果戈里写小说《外套》之前,听到一则笑话:一个穷苦的小官员,酷爱打鸟。
他节衣缩食,积蓄了二百多卢布(价值大约相当于今天人民币五万五千元),买了一支很好的猎枪。
可当他第一次坐船出去打猎时,猎枪却被茂密的芦苇碰入水里。
小官员十分伤心,回家便病倒在床上,再也爬不起来。
后来幸亏同僚们凑钱买了一支猎枪送给他,才算救了他一命。
思考:如果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它的主题可以理解为以下四项中的哪一种?①同情可怜的小官员。
②赞扬助人为乐的同僚们。
③要理性进行消费。
④以上三项都不是,另有其他主题。
我认为小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果戈里在小说里对这个素材进行了改造,让我们看看这两个故事的情节链条:①生活真实:猎枪(奢侈品)——得到——失去(由于自己)——得到(募捐)——病好了②小说虚构:外套(日用品)——得到——失去(由于遭劫)——未得到(警察不管)——死了思考:哪一个情节链条能更加深刻、典型地反映19 世纪沙俄腐朽社会制度的黑暗?为什么?我认为是第______个情节链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链接:果戈理(1805—1852),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死魂灵》。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八单元 话题:虚构 .虚构使我们富有》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八单元 话题:虚构 .虚构使我们富有》优质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ec9d0171453610661fd9f41a.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使我们富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小说中的“虚构”2、过程与方法:理解“虚构”在小说中的必要性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读懂“虚构”所表达的意图【教学重点与难点】1、小说作者为什么要“虚构”2、“虚构”表达了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从高考归来文本一:高考真题回顾:理水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word学案(1)-总结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word学案(1)-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cf47f70975f46527d3e173.png)
《第八单元:虚构》教学案黄岩中学邓薇老师整理学习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3、了解“虚构”、“事实”、“真实”、“想象”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基本要求:1、领会《沙之书》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虚构”对于《沙之书》表达的重要性3、了解博尔赫斯及其创作发展要求:1、了解“虚构”、“事实”、“真实”、“想象”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尝试运用虚构的方法写作3、了解卡夫卡和现代派文学一、资料链接1、博尔赫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
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
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
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
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
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
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
”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
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评价说:“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
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
”读书是博尔赫斯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而且对于他的写作意义重大。
他曾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
”他的最初和主要的知识来源可能是他父亲的藏书室,到了开始真正作家生涯时,他已经是一个学贯东西、富有真知灼见的青年学者了。
晚年双目失明,却被任命为国立图书馆馆长,他不无苦涩地写了一首诗向上帝致敬:“他以如此妙的讽刺/同时给了我书籍和失明……”但他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
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
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才与孀居的阿斯泰特•米连结婚,3年后即离异。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话题前言虚构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话题前言虚构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530ffe6b866fb84ae45c8df3.png)
第八单元话题前言虚构[话题诠释]文学上所说的虚构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说谎,而是根据创作的需要而进行的艺术的编织与构建。
一、小说为什么要虚构1.从根本上说,一切叙述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有虚构。
叙述,是用语言来复述现实,这种复述不可能是完全再现现实的,总会和现实有出入。
因为叙述者必定会在叙述的过程中受到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
因而,虚构是天然存在于小说中的,不存在没有虚构的小说。
2.虚构可以使平常的题材“陌生化”,通过一种奇异的审美力量,使这一平常的题材得到非同寻常的展现。
3.事实并不等于真实。
事实是常识,真实却是对这一常识的理性化飞跃,我们常常将其叫做真理。
小说家可不是搬运工,直接将现实里的东西转移到小说里就行了。
小说家针对现实的写作,是一个理解和消化现实的过程。
二、虚构的三种形态小说中的虚构,往往有三种形态:1.煞有介事,写得像实有其事,尽管内容是荒诞不经的。
这样的小说家以博尔赫斯为代表。
作家在作品中添加一些看似严谨的证据,把小说打扮得跟论文一样客观。
2.作家愿意老实承认自己的小说就是虚构,是自己脑子里的产物。
比如塞万提斯在他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里,一开头就不忘写下一个“交代”性的《前言》,说“清闲的读者,这部书是我头脑的产儿”云云。
3.作家既不说自己的小说是真实的,也不说自己的小说是虚构的,完全是一副信不信由你的暧昧态度,如卡夫卡。
三、虚构要注意的问题1.“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小说的虚构必须遵从相应的艺术法则。
小说家的谎言不是江湖骗子的谎言,恰恰相反,小说家虚构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读者上当,而是为了使读者有所收获。
对于小说家来说,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其真正旨意乃是为了揭示生活的真相。
有鉴于此,如果小说家完成不了这样的目的,那么他的小说中的谎言就是无效的,最终也难以为读者所接受。
2.插上想象的翅膀归根结底,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在造物主创造的第一世界之外又创造了一个精神的世界,小说必须伸展自己想象力的翅膀。
《外国小说欣赏》八《话题:虚构》教学设计
![《外国小说欣赏》八《话题:虚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c70b6dbd64783e09122bac.png)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八《虚构》教案【话题梳理】㈠对虚构的确认1.“虚构”的意义从根本上说,一切叙述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有虚构。
叙述,是用语言来复述现实,这种复述不可能完全再现现实,总会和现实有出入,因为叙述者必定在叙述过程中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因此,虚构是天然存在于小说中的,不存在没有虚构的小说。
区别只在于虚构成分的多少和作者对待虚构的态度。
鲁迅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而神话则起自先民对于不可理解的事物的解释和想象。
这样说来,从源头上来说,小说和虚构密不可分。
2.虚构意识的逐步确立虽然小说从源头上说与虚构有血缘关系,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经历了很长一段否认小说是虚构的时期。
作家认为自己写的是真实情况,读者也把小说当做真实的事件来看待。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小说是由史传这一母体里生成的,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历史文体的尊重,追求客观,讲究实际;虚构或杜撰是万万使不得的。
所以,那时的小说根本不同于今天的小说,它在当时主要是作为正宗历史著作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的,因而又被人们称做“正史之余”或者“野史”。
小说在中国的文体自觉与繁荣,正是摆脱了史传的钳制之后才出现的,即人们所说的“史统散,而小说兴”。
小说在西方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
许多小说家都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做历史或传记来创作。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曾这样振振有词地说过:“小说家只能把自己当做历史学家、把自己的叙事当做历史,除此之外真难以想像他还能把自己当做什么。
只有做一位历史学家,他才有最起码的确认的地位,而作为虚构事件的叙事者,他就毫无地位;为了使他的企图得到某种逻辑的支持,他必须叙述那些假定是真实的事件。
这种假定充斥着最严肃的讲故事的人们的作品,同时也激励着他们的创作。
”有鉴于此,现实主义或者自然主义的写作方式,在当时更受西方小说家们的青睐。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小说非常喜欢使用这样一种开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事实证明,这样的开头对于套牢读者的目光的确十分奏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思考与实践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思考与实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cc62cdfab069dc502201dc.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思考与实践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活动1【导入】个性化阅读外国小说的个性化阅读指导教案考试大纲解读“文学类文章阅读”要求探究,能力F级,(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现放在湖南高考试卷的选作板块中进行考查,对应湖南的选修模块中的《外国小说欣赏》。
二、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理解:1、“个性化阅读”是有独特体验的阅读感受。
2、“有创意的解读”是对文章有创造性的解读,这种解读可能是不曾有过的“新解”或“他解”。
3、“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建立在正确理解文本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不能出现“误解”。
4、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要符合作品的文体特征。
《外国小说欣赏》中8个话题(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即是小说的8个要素。
三、外国小说的个性化阅读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方法:(一)就文章内容理解答题:解题方法:问什么答什么,就问题从文章中筛选整合信息。
例如:《娶新娘的车》(1)简析这篇小说中“主妇”的心理变化。
(二)就事论理:要求就文本中所引发的问题阐述看法。
例如:例如: 给食日本的小学里中午供应午餐,叫“给食”。
从一年级开始给食就全由孩子们自己轮班负责搬运、摆放,老师只在一边看,你花多少时间,打翻多少瓶牛奶也没有关系,反正最后能让大家吃上饭就行。
这种给食不是免费,但和免费也差不多,一个月3 500日元,随便上哪儿打半天工的收入绝对不止这个数。
为什么要给食?日本的妈妈们不工作的也很多,而且初中和小学按学区来划分的,学校一般就在家门口,小学生从家走到学校一般不超过10分钟的,完全可以回家吃,也可以带便当。
似乎找不到要给食的理由。
要说给食的理由恐怕得追溯到明治时代了。
那时候日本人还穷,一般人家是吃不饱的,而且小孩是很贵重的劳动力,穷人不愿把孩子送去读书,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给食”的办法来吸引学生,有饭吃你来不来?到了现在则不是用“给饭吃”来吸引学生了,有个另外的意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155ff905087632311212dc.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
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领悟小说的多重主题。
2.了解小说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
3.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理解小说虚构背后反映的社会真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外国小说比较陌生,尤其对一些现代派创作手法不了解,在理解上存在障碍。
3重点难点
“虚构”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理解小说虚构背后反映的社会真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一、课堂导入:
虚构(板书)
通常我们说什么是虚构的时候,大家可能脑子里都有一个结论:虚构就是编瞎话。
在现实生活里面没有的东西,我们把它造出来,就叫虚构。
但是,在文艺创作中,虚构却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虚构不是单纯的编造和想象,虚构要符合生活逻辑,给人真实的感觉,正如劳伦斯所说的那样:“艺术家是个说谎的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确是艺术,会把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你……”
提问1: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艺术作品,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展示PPT图片成龙1、成龙2,能否找到作品中暗藏着生活中的某种真实的特征。
明确:成龙;发型、夸张的大鼻子,神似。
虽然五官略作夸张变形,但是同学们仍然能够辨认出来,因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能够给我们艺术真实感。
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事实。
如果说这幅作品抓住了人物特征,那么这两幅作品呢?展示PPT,请同学们欣赏《时局图》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虚构的文艺作品中能否感受到生活中的某种真实?。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话题_虚构》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话题_虚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4212e4f111f18582d05acb.png)
教学设计虚构使我们富有【学习目标】1.学习对虚构的认识。
2.了解博尔赫斯的作品。
3.了解卡夫卡的作品。
【重点难点】1.虚构与真实的辨析。
2.想像力的运用。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点拨。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博尔赫斯(1899—1986),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是书香门第,从小处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环境中。
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
熟练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创作颇丰。
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涉及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
有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沙之书》《梦之书》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圣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
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马丁札记》《面前的月亮》等,散文集《我希望的尺度》等。
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2.揭示虚构特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艺术真实不是对生活真实的自然描摹,而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对生活真实的超越;艺术真实要求发掘社会生活的本质。
这一点在以象征、隐喻、暗示、反讽、夸张、变形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一些西方现代派文学流派里,表现的更为突出。
3. 以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和卡夫卡的《骑桶者》为例,感知和了解小说虚构的特点。
【导入新课】(通过斯坦恩的画像导入艺术的真实。
)毕加索历时两个月前后画了90幅画像,给他的好朋友斯坦恩,都觉得不满意,终于在几个月后,靠着记忆重新画了一幅。
认为是比斯坦恩更像斯坦恩的画像。
这充分说明了艺术追求的是心灵的真实。
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以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和卡夫卡的《骑桶者》为例,感知和了解小说虚构的特点。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话题公开课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话题公开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f32d4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d.png)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话题公开课导学案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话题之二“虚构使我们富有”助学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教学目标1.理解虚构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能举例说明虚构为何能“使我们富有”。
2.能结合《沙之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小说指出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主要区别。
3.能辨别现代小说常用的荒诞、象征等艺术手法,能运用荒诞和象征等知识阅读陌生的现代小说。
一、虚构能使我们富有比较探究:什么是“虚构使我们富有”?活动一:思考:假如将《沙之书》改换成一个生活真实的故事,将小说中的“沙之书”换成一本炒股秘笈,这个新小说的主题是不是会很隐蔽不易琢磨?对主题的理解是不是有很多种?小说虚构:沙之书(无限之物)——交易(好奇)——得到(欣喜)——占有(忧虑)——研究(烦恼)——送回图书馆(逃避)生活真实:炒股秘笈(财经类读物)——购买(好奇)——得到(兴奋)——研究(沉迷)——炒股损失许多钱(后悔)活动二:1.果戈里写小说《外套》之前,听到一则笑话:一个穷苦的小官员,酷爱打鸟。
他节衣缩食,积蓄了二百多卢布(价值大约相当于今天人民币五万五千元),买了一支很好的猎枪。
可当他第一次坐船出去打猎时,猎枪却被茂密的芦苇碰入水里。
小官员十分伤心,回家便病倒在床上,再也爬不起来。
后来幸亏同僚们凑钱买了一支猎枪送给他,才算救了他一命。
思考:如果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它的主题可以理解为以下四项中的哪一种?①同情可怜的小官员。
②赞扬助人为乐的同僚们。
③要理性进行消费。
④以上三项都不是,另有其他主题。
我认为小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果戈里在小说里对这个素材进行了改造,让我们看看这两个故事的情节链条:①生活真实:猎枪(奢侈品)——得到——失去(由于自己)——得到(募捐)——病好了②小说虚构:外套(日用品)——得到——失去(由于遭劫)——未得到(警察不管)——死了思考:哪一个情节链条能更加深刻、典型地反映19 世纪沙俄腐朽社会制度的黑暗?为什么?我认为是第______个情节链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链接:果戈理(1805—1852),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死魂灵》。
人教版选修《小说虚构》word教案
![人教版选修《小说虚构》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2fd604c5da50e2524d7f91.png)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外国小说欣赏》的最后一个单元,话题是(板书):虚构通常我们说什么是虚构的时候,大家可能脑子里都有一个结论:虚构就是编瞎话。
在现实生活里面没有的东西,我们把它造出来,就叫虚构。
但是,在文艺创作中,虚构却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虚构不是单纯的编造和想象,虚构要符合生活逻辑,给人真实的感觉,正如劳伦斯所说的那样:“艺术家是个说谎的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确是艺术,会把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你……”提问1: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艺术作品,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展示PPT图片成龙1、成龙2,能否找到作品中暗藏着生活中的某种真实的特征。
明确:成龙;发型、夸张的大鼻子,神似。
虽然五官略作夸张变形,但是同学们仍然能够辨认出来,因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能够给我们艺术真实感。
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事实。
如果说这幅作品抓住了人物特征,那么这两幅作品呢?展示PPT,请同学们欣赏《时局图》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虚构的文艺作品中能否感受到生活中的某种真实?明确《时局图》:《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图中一个是熊,占东三省地方,象征沙皇俄国;一个是虎,占长江一带地方,象征英国;一个是蛤蟆,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象征法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到福建,象征日本;一个是鹰,飞来分食,象征美国。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是这种真实让我们觉得艺术家并没有“说谎”。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代表作中最突出的壁画。
这幅画是他为抗议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怀着无比激愤的心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废寝忘食地完成的艺术作品。
明确《格尔尼卡》:通过遭受野蛮轰炸后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惨状,表现德国法西斯给西班牙人民带来的灾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八单元 话题:虚构 对虚构的确认》优质课教案_2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八单元 话题:虚构 对虚构的确认》优质课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e9d51f72804d2b160a4ec02e.png)
不一样的虚构,无理而妙——对虚构的确认一、课前构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真情,并强调“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
基于此,我们以”比较阅读,感受真假”“品鉴虚构,提高审美”“写出虚构,无理而妙”等活动对应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种言语实践活动。
实现学科认知与个人体验及社会生活三种学习情境融通。
二、教学目标:1.品悟小说创作中“现实中的虚假”与“心灵的真实”。
2.探究小说艺术“无理而妙”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探究小说叙述中“虚构”与“真实”。
2.领悟“无理而妙”,并尝试着写。
四、教学过程:(一)比较真假,确认虚构通过《骑桶者》《沙之书》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对小说中的虚构,有了初步了解。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今天我们进一步对小说的“虚构”进行确认,理解什么是“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亚里士多德曾说:一件不可能发生但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我们比较阅读以下两文,看看是否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文1 某实验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作文要求写想象作文,题目如下。
一篮水果。
当时有一篇文章有争议,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的妈妈是一位小学教师,但她这几天不能去上课了,因为她害了很重的病,在家休息。
这一天是星期天,我正在家里客厅看电视,突然门铃响了,会是谁呢?我打开门一看,是个小女孩,只见地手里提着一篮子水果。
一见我开门,她就急切地说:“老师在家吗?”我手往里面一指,说:“在,她生病了,在床上躺着呢。
”小女孩一听,急得连鞋子都来不及脱,就直冲我妈妈卧室,扑到我妈妈身上,哭着说:“老师,您为了我们,工作太累了,才病倒的。
”妈妈抚摸着小女孩的头,文2“网络文学”火热,网络作家南派三叔《盗墓笔记》。
我们一起来看《盗墓笔记:七星鲁王宫》的第一章中血尸中的一个情节:铲子头上带着刚从地下带出的旧土,离奇的是,这一抔土正不停地向外渗着鲜红的液体,就像刚从血液里蘸过一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备课资料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备课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00644231aa00b52acec7caa7.png)
洛阳一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主备人■副备人-上课时间_5月7-12日星期_第-节2、虚构意识的确立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与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和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米兰•昆德拉:“我所说的一切都是假设的。
我是小说家,而小说家不喜欢太肯定的态度。
” 文学理论家则给出了小说的定义:“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的故事。
”3、小说家进行虚构,往往有三种态度。
一种是煞有介事,写得像实有其事,尽管内容是荒诞不经的。
一种是愿意老实承认自己的小说就是虚构,是自己脑子里的产物。
还有一种是既不说自己的小说是真实的,也不说自己的小说是虚构的,完全是一副信不信由你的暧昧态度。
二、虚构的作用1、小说:一种想像的艺术巴赫金:“作者不论是怎样一个现实主义者并真实地描写,被他描绘的世界永远不可能在时空关系上与这个描绘的作者一一创造者所处的、描写时的现实世界相等同。
” 略萨说过:“写小说不是为了讲述生活,而是为了改造生活,给生活补充一些东西。
”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他经由想象所呈现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与现实的虚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同时隐含着一种真实,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他并不与现实里的客观事实一一对应。
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是通过虚构来完成的。
2•“虚构”的力量卡夫卡的《骑桶者》,虽然只是在揭示一个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但恰恰是由于作者动用了夸张的想像,让木桶飞了起来,于是,这个平常的题材便被“陌生化”了,通过一种奇异的审美力量,使这一平常的题材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展现。
也许生活中的有些寒冷可以让我们忘却,但《骑桶者》中写到的寒冷却绝对无法让我们忘怀。
《沙之书》的博尔赫斯提醒我们注意:一个有限的人面对一个无限的东西的时候,该是多么的无所适从。
《变形记》的卡夫卡提醒我们一个被社会及家庭所忽视的卑微的小人物,竟可以沦落到如此地步,冷漠的力量实在不可低估。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c4d62cec3a87c24128c476.png)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3.培养在写作中的虚构水平。
【学习重点】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学习难点】培养在写作中的虚构水平。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1)博尔赫斯及其创作博尔赫斯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是一个以书为生的作家。
他一生都生活在图书馆中。
小时候他就沉浸在父亲巨大的藏书室中,1937年他开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市立图书馆担任助理馆员。
1955年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直到1973年退休。
读书是博尔赫斯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而且对他的写作意义重大。
他曾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
”读书使博尔赫斯的视野非常广阔,而且,因为读书在生活中的比重很大,与绝绝大部分作家不同,是书籍而不是生活成了博尔赫斯的写作源泉。
他的作品往往是对以往作品的重写,重新拼贴,他玄想式的写作方式也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因而他是一个“学院气”“书卷气”非常浓厚的作家。
在他被任命为国立图书馆馆长的时候,他的双目近乎完全失明,所以他不无苦涩的写了一首诗向上帝致敬:“上帝同时给了我书籍和黑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或许失明对于一个“玄想型”的作家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他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写作,成就惊人。
(2)卡夫卡及其创作卡夫卡一般是和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贝克特等人一起被人们谈论的,他们都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
现代派文学发端与19世纪晚期,兴盛于20世纪前期,多用变形﹑扭曲﹑实验性的手段来表达人类的现代性困境,分支流派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戏剧、黑色幽默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
卡夫卡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他的作品的色调似乎总是灰色的,揭示出人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人如何在世界的迷宫中找不到出入,只剩下迷惘绝望以及屈从。
美国诗人、剧作家奥登评价卡夫卡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伦,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d1c89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5.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教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领悟小说的多重主题。
2.了解小说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
3.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理解小说虚构背后反映的社会真实。
2学情分析学生对外国小说比较陌生,尤其对一些现代派创作手法不了解,在理解上存在障碍。
3重点难点“虚构”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理解小说虚构背后反映的社会真实。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新设计一、课堂导入:虚构(板书)通常我们说什么是虚构的时候,大家可能脑子里都有一个结论:虚构就是编瞎话。
在现实生活里面没有的东西,我们把它造出来,就叫虚构。
但是,在文艺创作中,虚构却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虚构不是单纯的编造和想象,虚构要符合生活逻辑,给人真实的感觉,正如劳伦斯所说的那样:“艺术家是个说谎的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确是艺术,会把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你……”提问1: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艺术作品,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展示PPT图片成龙1、成龙2,能否找到作品中暗藏着生活中的某种真实的特征。
明确:成龙;发型、夸张的大鼻子,神似。
虽然五官略作夸张变形,但是同学们仍然能够辨认出来,因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能够给我们艺术真实感。
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事实。
如果说这幅作品抓住了人物特征,那么这两幅作品呢?展示PPT,请同学们欣赏《时局图》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虚构的文艺作品中能否感受到生活中的某种真实?。
《外国小说欣赏》八《话题:虚构》教学设计
![《外国小说欣赏》八《话题:虚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c70b6dbd64783e09122bac.png)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八《虚构》教案【话题梳理】㈠对虚构的确认1.“虚构”的意义从根本上说,一切叙述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有虚构。
叙述,是用语言来复述现实,这种复述不可能完全再现现实,总会和现实有出入,因为叙述者必定在叙述过程中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因此,虚构是天然存在于小说中的,不存在没有虚构的小说。
区别只在于虚构成分的多少和作者对待虚构的态度。
鲁迅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而神话则起自先民对于不可理解的事物的解释和想象。
这样说来,从源头上来说,小说和虚构密不可分。
2.虚构意识的逐步确立虽然小说从源头上说与虚构有血缘关系,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经历了很长一段否认小说是虚构的时期。
作家认为自己写的是真实情况,读者也把小说当做真实的事件来看待。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小说是由史传这一母体里生成的,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历史文体的尊重,追求客观,讲究实际;虚构或杜撰是万万使不得的。
所以,那时的小说根本不同于今天的小说,它在当时主要是作为正宗历史著作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的,因而又被人们称做“正史之余”或者“野史”。
小说在中国的文体自觉与繁荣,正是摆脱了史传的钳制之后才出现的,即人们所说的“史统散,而小说兴”。
小说在西方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
许多小说家都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做历史或传记来创作。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曾这样振振有词地说过:“小说家只能把自己当做历史学家、把自己的叙事当做历史,除此之外真难以想像他还能把自己当做什么。
只有做一位历史学家,他才有最起码的确认的地位,而作为虚构事件的叙事者,他就毫无地位;为了使他的企图得到某种逻辑的支持,他必须叙述那些假定是真实的事件。
这种假定充斥着最严肃的讲故事的人们的作品,同时也激励着他们的创作。
”有鉴于此,现实主义或者自然主义的写作方式,在当时更受西方小说家们的青睐。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小说非常喜欢使用这样一种开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事实证明,这样的开头对于套牢读者的目光的确十分奏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复习学案一.字词整理重点一:事实与真实的区别。
1.事实是客观事实。
2.真实是小说对客观事实的艺术加工。
3.小说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往往是指心灵真实。
因而被称作“真实的谎言”。
重点二: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1.虚构来源于生活现实,但高于生活现实。
2.虚构隐含了关于社会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
重点三:这类小说通常的主题和艺术特征。
主题:1.反映现实社会生存环境的荒谬冷漠。
世界的异化、人性的沦落和情感的破碎。
2.表现强烈的反感和深刻的讽刺。
艺术特征:1.立足于丰富离奇的想象,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赋荒诞形象以深刻的象征意味。
2.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消减严肃的悲剧主题,举重若轻,更显主题的悲剧性和沉重性。
重点四:把握此类小说主题的方法。
1.判断情节是否不符日常生活逻辑。
2.抓住小说中出现的各种描写对象。
3.整理各描写对象身上生发的情节。
4.根据对象的言行、心理等细节描写,联系相关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征。
(由表及里,以小见大)注意作者的情感判断往往是否定、批判、讽刺等。
四.考点梳理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虚构是小说的生命。
小说本身是一个独立自为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那个伸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
小说阅读的目的,不是试图去寻找一个事实,而是通过文字去体悟某种思想,感受流淌其中的情感,进而走进文学的精神世界。
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一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
它来自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考点纠错】误把小说的故事等同于现实世界的事实;对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不甚了了。
不能很好把握小说虚构了什么、怎样虚构以及为何要这样虚构等问题。
【命题形式】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
等等。
【答题要领】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
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砷shēn [意大利]普·莱维作为顾客,他那副样子有点非同寻常。
我们这个化验室设备简陋,但雄心勃勃。
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样子都在诡guǐ计多端、尔虞yú我诈的大商业网里工作。
经营买卖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目光敏锐,面容严峻;自己怕上当,但又千方百计让别人上当;他们时刻保持戒备,就像晚间的猫一样。
我接待了他。
他也许是位农民哲学家,尽管已经上了年纪,但体格仍然很健壮,脸色十分红润。
他的双手强劲有力,虽然由于干活和患有关节炎而变了形。
眼眶下垂着两个松懈的肉袋,但目光清澈,眼神活跃,颇有生气。
他穿着西装背心,小口袋上搭拉着一根表链。
他带着极重的阿斯蒂口音,用无懈可击的皮埃蒙特方言对我说:他带来一包白糖要化验,想知道白糖是不是纯净,里面是否混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告诉他,如果他能把他的怀疑明明白白地告诉我,那会大大有助于我的化验;但他回答说他不想使我有先入之见,希望我尽可能化验得准确一些,至于他的怀疑,以后会跟我讲的。
他递给我一包糖,足有半公斤,同时对我说,他第二天来看结果。
他跟我告别后径自走了:没乘电梯,而是不紧不慢地走下四道楼梯。
他大概是个无忧无虑、从容自若的人。
我取出一点溶化在蒸馏水里,溶液呈浑浊状——肯定有问题。
我把溶液过滤一番,滴几滴酸液,倒进基普瓶,注入硫化氢。
黄色的沉淀出现了: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就是那种使米特里达梯和包法利夫人丧命的东西。
接下来我一面制取丙铜酸,一面思忖着老头和白糖。
我认为老头是不会图谋向人投毒的,别人大概也不会以这种方式来暗算他。
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老头又来了。
他没等知道化验结果就坚持要付化验费。
我把结果告诉了他,他的眼睛一眯,脸上浮现出一个表情复杂的微笑。
他对我说:“我真高兴。
我早就说过,最后会是这样的。
”显然,只要我稍微鼓励他讲下去,他就会把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而他正盼着这样。
我没让他失望,他便讲了下面这件事。
“我是鞋匠,以修鞋为生。
如果从年轻时干起,这不是一个坏行业。
坐着,活儿不累,可以跟人打打交道,聊聊天。
当然挣不了大钱,得整天把别人的鞋子拿在手里,不过很快就会习惯,旧皮革的气味也会闻惯的。
我的鞋店在焦贝尔蒂路和帕斯特伦葛路相交的地方,我在那儿当鞋匠已经三十年。
我熟悉每一双畸形的脚。
我只要一把小榔头和一根麻绳就能干活。
嗯,不久来了一个小伙子,不是本地人,脸蛋很俊,野心勃勃,在离我的鞋店一箭之远的地方开了一爿店,安上了各种机器:撑鞋帮机,扩鞋帮机,缝鞋机,绱鞋底机,等等,有的机器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
我没上他那儿亲眼看过,是别人告诉我的。
他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片上,塞进附近每家的信箱里。
对,他装了电话,连接生婆家里还没装电话呐。
你大概以为,他开张大吉,生意兴隆吧?头几个月倒真是这样,有的人出于好奇,有的人要让我们竞争,还有的人上他那儿去是因为他开头要价很低。
后来他发现老赔本,便不得不提价。
您要知道,我把这些事情讲给您听并不是想说他的坏话。
我见过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开始时一帆风顺,后来却碰得头破血流,其中有鞋匠,也有干其他手艺的人。
他恨我,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我用硬纸片当鞋底,每天晚上都喝得烂醉,为了得到保险金而逼死了我老婆,甚至说我的一个顾客被鞋底上的一枚钉子扎了脚,得破伤风死了。
正因为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一天上午,当我在当天要修的鞋子中间发现了这包糖的时候,才没有大惊小怪。
我马上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我想得到证实。
于是我让小猫尝了一点,两小时后它走到角落里呕ǒu吐起来。
我往糖罐里搁了一点,昨天我女儿和我往咖啡里加了一些,过了两个钟头,我俩都呕吐了。
现在我又有了您的证实。
我满足了。
”“您想控告他吗?想要一张化验单吗?”“不,不。
我刚才跟您讲过了,他只是一个可怜虫,我不想毁掉他。
世界很大,同行不是冤家,人人都有权利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我明白。
”“那您怎么办?”“明天我给他写一封信,连同这包糖,请一位老太太给他捎shāo回去。
不,还是我自己给他送去吧,看他脸上会有什么表情,我还可以当面向他解释两句。
”他环视四周,如同一个人进了博物馆,然后说道:“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
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他跟我告别,拿起那包糖,没乘电梯,带着他特有的那种不紧不慢的高贵气派,步行下楼了。
(有删改)1.小说第一段交代“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交代当时社会背景②与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2.文中两处画横线句,表现了“老头”怎样的心理?【参考答案】从容自信,识破对方阴谋的自得(言之成理即可)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借“我”的视角来写鞋匠,构思新颖独特。
4.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主人公格斯拉兄弟也是鞋匠,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了,请分析公格斯拉兄弟与本篇中的“他”形象上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热爱自己的制鞋工作,重质量,讲诚信,而且都很有耐心;不同点:格斯拉兄弟只想着怎样做好靴子,缺少必要的发展和竞争意识,而本篇中的“他”具有发展的眼光,人际关系比较好,在竞争中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5.“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
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题是开放题,考生可以依据本篇内容或自身的思考积累谈眼力和耐心的意义,眼力和耐心是鞋匠成功的经验总结,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一手拉着一个孩子,怕他们在混乱中走失。
一路上他碰到镶xiāng金牙的江湖艺人和六条胳臂的杂耍shuǎ演员。
人群散发出来的屎尿恶臭和檀tán 香味混合在一起使他感到窒zhì息。
他像疯子一样到处寻找墨尔基阿德斯,想让他来揭示一下这场神话般的恶梦中的无穷秘密。
他向好几个吉卜赛人打听,但他们都听不懂他的话,最后他来到墨尔基阿德斯经常搭帐篷的地方,在那里遇到一个神情忧郁的亚美尼亚人,那人正在用西班牙语叫卖一种隐身糖浆。
当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推推搡sǎng搡地穿过看呆了的人群时,那人已经一口喝下了一盅黄澄chéng澄的东西,他赶上去问了一句话。
吉卜赛人用诧chà异的目光扫了他一眼,随即化成了一摊刺鼻的烟雾腾腾的沥青,他的答话在上面飘荡:“墨尔基阿德斯死了。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一听这消息竟怔zhēng住了,他木然不动,极力抑制着悲痛,直到人群被别的把戏吸引而散去,那忧郁的亚美尼亚人的沥青已经完全化成了蒸汽。
后来,其他吉卜赛人也证实,墨尔基阿德斯在新加坡沙滩上死于热病,他的尸体被抛入爪哇海最深的地方去了。
孩子们对此消息不感兴趣。
他们缠着父亲带他们去看曼菲斯学者们惊人的新发明。
据张贴在一顶帐篷门口上的广告上说,那是属于所罗门王的。
孩子们一再要求,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就付了三十个里亚尔,带他们走到帐篷中央。
那里有一个浑身长毛、剃tì了光头的巨人,他鼻子上穿着一铜环,脚踝huái上拴着一条沉重的铁链,正守护着一只海盗箱。
巨人一打开箱子,里面就冒出一股寒气。
箱里只有一块巨大的透明物体,中间有无数枚小针,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小针上,撞成许多五彩缤纷的星星。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看懵měng了,但他知道孩子们在等待他马上作出解释,于是他大胆地嘟哝了一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不,”吉卜赛人纠正说,“这是冰。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没有听懂,他把手朝冰块伸去,但巨人把他的手推开了。
“摸一下还得付五个里亚尔。
”他说。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付了钱,把手放到冰上呆了几分钟,接触这个神秘的东西,使他心里觉得既害怕又高兴。
他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于是,又付了十个里亚尔,让孩子们也体验一下这神妙的感觉。
小霍塞·阿卡迪奥不肯去摸。
奥雷良诺却与乃兄相反,他往前跨了一步,把手放在冰上,可马上又缩了回来。
“在煮开着呢!”他吓得喊叫起来,可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没有理他。
他被这个无可置疑的奇迹陶醉了,这时竟忘掉了他那些荒唐事业的失败,忘掉了被人丢弃而落入乌贼腹内的墨尔基阿德斯的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