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k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k

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提纲k选修四《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资料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中国的第⼀个皇帝秦始皇【知识结构】⼀、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1、统⼀条件:(1)春秋战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民族、地区联系加强。

(社会基础) 客观条件(2)⼈民苦于长期战乱,渴望统⼀。

(⼈民需要)(3)秦国变法彻底,实⼒最强。

(秦的实⼒)主观条件:(4)秦王赢政具有雄才⼤略:增强了军队战⽃⼒,⼴泛吸引各国⼈才,制定正确的统⼀战略。

(个⼈适应潮流)2、统⼀策略:先弱后强,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特点:各个击破3、过程:前230年,灭韩…离间计灭赵…⽔淹灭魏…强攻灭楚…灭燕…前221年,灭齐,完成统⼀⼤业。

4、评价: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贡献,从此统⼀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建⽴集权统⼀国家2、秦朝疆域:以陕西咸阳(西安)为都城,最东、最北的⼀郡是辽东郡,最西的⼀郡是陇西郡,最南的⼀郡是象郡。

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严格控制思想⽂化。

2、长期征战(征越、伐匈、戍边)⼤兴⼟⽊(筑长城、建阿房宫、修秦始皇陵),兵役、徭役、赋税繁重。

3、实⾏暴政,严刑酷法,穷奢极欲。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功:1、秦始皇统⼀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贡献,从此统⼀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系列措施,建⽴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和政权巩固;他扩⼤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思想⽂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3、长期征战,⼤兴⼟⽊,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盾。

是⼀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浙江省选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加试)——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b)(1)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③秦国广泛吸纳贤士;④秦王审时度势,战略策略正确。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易错提醒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秦将其推广到全国,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更有利于维护统一局面。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微点拨(1)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蕴含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理念。

(2)文化上采取的举措,其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反过来其又巩固了统一局面,影响深远。

4.秦始皇的功过——(c)(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

(2)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强化君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

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如右图所示)分述如下:1.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②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③民族关系、④对外关系、⑤文化等方面。

【例】唐太宗2.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

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评价孙中山”(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中\辛亥革命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观点1.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

【例】恩格斯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

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试结合18世纪法国的具体史实分析恩格斯这一观点。

思路提示:①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政权保障利益;②拿破仑个人才能,发动政变夺权;③因此拿破仑上台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需要。

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例】试结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有关史实,评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一、说明。

48题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高考试题中的位置。

中外历史人物,无论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或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或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概说中外历史人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

选修一与必修一二三的关系二、高考例题。

例一:钱玄同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

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

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1)评价: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

(2)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文化运动兴起。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统一是大势所趋。

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统一的基本条件。

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统一的社会基础。

②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

③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

④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

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请问:唐太宗是否出身布衣?是开国皇帝吗?其帝位是通过宗法制继承的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表格提纲,必备!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表格提纲,必备!
2、人格(爱国、坚忍、执著、仁爱、身体力行、牺牲精神)赢得了印度人民的尊重,被称为“圣雄”。
四、无产阶级革命家
人物
时代背景
主要贡献
影响
优秀品质
马克思
①工业革命的完成;②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暴露;③无产阶级成熟
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
2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建立(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2、编篡的《法国民法典》,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订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影响。
3、其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给法带来经济负担,还引起各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帝国的覆灭。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家
孙中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1)甲午战后,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
晚年骄奢
1、出现“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安定――为开元盛世及国力的强盛奠定基础;
2、善于用人和纳谏,自我反省能力强,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治国策略产生深远影响。
康熙帝
清初—封建社会后期
1巩固统一:
2A、平定三藩之乱;
B、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台湾和祖国内地联系,加快台湾开发,巩固海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梳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秦初——封建社会确立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C、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始皇一、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根底;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概。

二、始皇稳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开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根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开展和交流。

三、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的灭亡。

四、评价始皇①始皇统一中国,完毕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开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朝很快灭亡;②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出色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历。

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开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开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根底;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开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开展中的作用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开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复习提纲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考点说明:1.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单元阅读内容“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少年皇帝”★基础过关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时代背景(1)政治:诸侯兼并争霸,礼坏乐崩;民众渴望统一。

(2)经济: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迅速发展。

(3)文化:出现局面,各种思想流派比较活跃。

(二)功绩1.统一六国(1)经过:采用战略,先后消灭等六国。

(2)影响:结束春分裂割据局面;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政治上:中央建立建立制度,地方推行制度,其要害在于。

(2)文化上:统一,以为统一的文字;(3)经济上:统一度量衡与;(4)交通上:修筑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其中陆上交通由、等组成;(5)军事上:北击,南征百越,修筑长城。

3.暴政:(1)表现:①焚书坑儒:目的在于维护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同一,但限制思想,摧残文化。

②修筑长城:客观上有利于抵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但百姓徭役增加,阶级矛盾激化。

③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增加了百姓负担,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

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的出现1.主要表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2.出现的原因(1)隋朝结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提纲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公元前4世纪,_______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完成秦统一大业的是秦王______。

2、嬴政13岁即位,由_______掌理政务。

亲政后相继铲除了______和______集团,实现了大权独揽。

为完成并吞六国的抱负和雄心,他任用贤能的______、______等客卿,重用_____父子等著名将领。

3、秦兼并六国的行动开始于公元______年,到公元_____年完成,相继兼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4、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取“____”的“皇”字和_____的“帝”字,组成“皇帝”这一尊号,表示自己功比____,德超____。

建立起了具有权威性和独占性、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皇帝制度。

5、列举秦始皇采取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重要举措。

(1)建立以_____制为基础的_________的政治体制;(2)统一_____;(3)统一_____、_______、______;(4)修筑_____、疏浚_____、开凿______,构建全国的水陆交通网络;(5)北逐_____,修筑长城;南征_____,设郡管辖。

6、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政治家,秦始皇的杰出之处在于:(1)________,结束了_____时期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2)实行________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3)采取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措施,建立_________的政治机构。

7、秦始皇也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

其暴政主要有:(1)_________,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无限制地使用_____、_____,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3)迷信___家________理论,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秦始皇的暴政导致了秦的速亡。

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隋朝末年,____帝暴政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些贵族也纷纷拥兵自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知识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知识点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对后世: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评价秦始皇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推行暴政,导致阶级矛盾的计划,加速秦朝的灭亡,总之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贞观之治原因:主观:①吸取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②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作用;客观: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条件;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表现:A制度建设①政治上发展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②文化上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③经济上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B重用人才①选拔人才:唯才是举,不避亲仇,办学科举,广开才路。

②使用人才:知人善任,各取所长(房玄龄,杜如晦);一视同仁,民族平等;广开言路,兼听博采;纳谏如流,奖罚分明。

③爱惜人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待臣以礼,爱护下属。

C从谏如流D慎用刑法E轻徭薄赋F力倡节减G民族政策①平定边疆:平定东突厥,打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平定西突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2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一、秦始皇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以及过程?(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2)国力基础:商鞅变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5) 正确策略过程:韩赵魏楚燕齐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意义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至高无上),推行郡县制(防止国家分裂)和三公九卿制。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扩大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意义: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的混战,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4、怎样评价秦始皇?(一分为二,史论结合)功:①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②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2000多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③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过:①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无限制的使用民力物力,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③严刑酷法,导致秦的灭亡总:秦始皇是位杰出的有作为的皇帝。

二、唐太宗1、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上: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2)用人策略上: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总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总复习

民族民主革命
的民族独立运动
凯末尔
一战后土耳其的 民族民主革命
贡献:提出三民主义
发动辛亥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共和政体 维护革命果实
提出甘地主义
领导土耳其赢得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 民族独立
运动,推动印度独 在政治、经济、

文教、外交方面
晚年调解教派矛盾 推动土耳其近代化
局限:前期对帝国主义
本质认识不清, 对封建势力妥协
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思考:通过回忆和了解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
想和生涯,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1、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以国家民族甚至全人 类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为己任
2、勤奋好学、积极探索,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 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3、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结合实践不断检验、 完善和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不盲从迷信权 威和经验
继发现一大批大油田,摘掉了中国

3、近现代世界科学家
牛顿: 代数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经典力学体系
爱因斯坦: 相对论、光的量子理论
历史人物与历史的辨证关系:
1、“时势造就英雄”
历史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解决的社会课题 是时代提出,因而脱颖而出 成为著名的历史人物。因此不能过分夸大个人作用,以 免走入“英雄史观”的误区。
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至亚洲、世界
中国古代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时代: 战国后期—秦朝 隋末—唐初
封建社会初期 封建社会盛期
康熙帝
清初 封建社会后期
主要 第一次统一中国 贡献:建立中央集权制
局限: 暴政
制度调整 善于用人 统治开明 贞观之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

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

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③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④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⑤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三、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表现和历史影响①表现: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②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

四、评价康熙帝①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②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㈠儒家文化创始人一、孔子的生平①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②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④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二、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①“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②核心: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③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②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④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教材。

四、评价孔子⑴对中国:①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②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③“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⑵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⑶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㈢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①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②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

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③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

二、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①哲学:I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II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②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③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三、评价亚里士多德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思想局限性。

四、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㈠美国国父华盛顿一、叙述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时期的主要军事活动①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一届大陆会议代表;②战争开始后,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③整顿和训练大陆军,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④1776年解放波士顿,北美人民首次取得重大胜利;⑤解放波士顿后一度受挫,但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士气;⑥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得到法、西、荷等国家的支持,英国完全陷于孤立;⑦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结束,北美人民取得最后胜利;⑧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在内外外交上采取的措施⒈第一任期(1789—1793)⑴措施:①政治: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②经济: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③外交: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作用:维护国家民主制度,完善总统制⒉第二任期(1793—1797)⑵政绩:①巩固第一任期内的成果;②外交: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③经济:展开西进运动——推动美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三、总评华盛顿:①具有高尚品格: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提倡);②功: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共和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建立和维护美国民主政治③局限:宪法歧视黑人,保留了严重的种族歧视;④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 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㈢一代雄狮拿破仑一、拿破仑崛起的原因①时势:法国大革命爆发,逐渐达到高潮.法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②国外:英国及欧陆封建王朝联合干涉法国革命;③国内:督政府软弱无能, 无力来维护革命成果。

→大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④主观: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与条件二、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的作用及性质①措施: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及法制等方面,对法国社会进行全方面改造,尤其以颁布的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影响最深远②作用: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法国社会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三、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与作用前期:①1796年远征意大利; 1798年远征埃及; 1805年三皇会战②目的:反对干涉,防止复辟,捍卫成果和国家主权③性质:革命.正义战争④作用:捍卫了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主权;在欧洲大陆上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唤醒了民族意识.后期:①1812年进攻俄国;1813年莱比锡会战; 1815年滑铁卢战役②目的:扩大统治范围,扩张领土③性质:非正义侵略战争④作用:奴役侵略他国,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四、拿破仑失败的原因①法国:政治上的军事独裁引起不满;长期战争使法国经济困难,人民厌战;因战争而实施的封锁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②外因: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反抗和反法同盟的打击③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相对弱小,欧洲封建势力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五、评价拿破仑:①功:内政: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战争:前期作战—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②过:内政: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战争: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③总体:其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