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课件-11解表药
麻黄
【药性】 辛、微苦, 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3
麻 黄【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
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
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 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
34
【适应证】
1.风寒感冒。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
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外
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和胃,故风寒表证兼有气滞者
多用。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
动不安者。梅核气。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
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3.痰饮、蓄水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 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 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46
荆芥 《本经》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质轻透散,祛风止 痒,宣散疹毒。
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 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 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47
荆芥 《本经》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
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 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 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中药学:解表药
麻黄与桂枝
相同点: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 证。又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紫苏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特点: 兼能开宣肺气
兼有行气作用
二、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证 行散气滞,宽畅中焦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祛风散寒:藁本、白芷 发散风寒:羌活、辛夷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定义:味辛性凉,具有发散风热 作用的药物,称为发散风 热药。
适应证:风热表证
薄荷
一、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 用麻黄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
二、透疹解毒--麻疹透发不畅、 风疹瘙痒
不同点:
薄 荷:发散力强,善清利头目,且疏肝 解郁
牛蒡子:发散力弱,兼宣肺祛痰,又解 毒消肿
蝉 蜕:发散力弱,长于开音,又息风止 痉,明目退翳
桑叶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二、清肺润肺止咳--肺热、肺燥咳嗽
“凉而宣通,最解肺中风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平肝明目--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桑叶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食疗本草》
“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本草纲目》
菊花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 温病初起
二、清肝明目--目赤肿痛, 目暗不明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四、通窍--鼻渊
苍 耳 子
苍耳子始载《本经》,原名枲耳实。
“叶形如枲麻,子形如妇女装饰用的 耳珰,故名枲耳。”
《辞源》
一、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风寒表证 鼻渊
二、除湿止痛--风湿痹痛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中药学—解表药解表药小结1.通鼻窍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2.祛风除湿的解表药物有:防风、羌活、藁本、白芷3.解表兼行气的药物有:紫苏、薄荷、柴胡4.不宜久煎的药:香薷、荆芥、紫苏、薄荷5.解肌:桂枝(发汗解肌)、葛根(解肌退热)6.安胎:紫苏7.解表药中能平抑肝阳的药物有:桑叶、菊花8.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9.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10.香薷:“香蕾乃夏月解表之药”“夏月麻黄11.防风:“风药之润剂”“治风通用之品”12.柴胡:治少阳证之要药13.具有降压的药:葛根14.具有升阳的药:升麻、柴胡、葛根15.治疗脏气脱垂的药:柴胡、升麻16.荆芥:外感表证,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17.解毒的药:紫苏(解鱼蟹毒)、生姜(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葛根(解酒毒)18.薄荷:道地产地为江苏太仓(苏薄荷)19.解表药中利咽透疹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20.解表药中长于清利头目的药物: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21.解表药中有祛风湿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麻黄、细辛、羌活、防风22.息内外风的解表药:防风、蝉蜕23.头痛引经药阳明头痛——白芷少阳头痛——柴胡太阳头痛——羌活太阴头痛——苍术厥阴头痛——吴茱萸少阴头痛——独活、细辛(少阴细心读)头痛专药——川芎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小结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桂枝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羌活用量过多易至呕吐细辛不宜与黎芦同用苍耳子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辛夷包煎薄荷后下牛蒡子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孕妇当慎用桑叶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柴胡解表退热宜生用量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量均稍轻。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定义: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归经:解表药主要归肺、膀胱经。
3.分类: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4.注意事项:(1)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
(2)解表药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注:表实为无汗)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2)宣肺平喘——咳嗽气喘之要药。
(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脚气。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1)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实、风寒表虚证均可。
(注:表虚为有汗)(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之诸痛证,如胸痹心痛、痛经、脘腹冷痛、风寒湿痹等。
(3)助阳化气——脾阳不足之痰饮、蓄水证;心阳不足之心悸。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表证之轻证。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解鱼蟹毒——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夏月外感风寒表证。
香薷又称之为“夏月之麻黄”。
(2)化湿和中:呕吐、腹泻。
(3)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
透疹消疮——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疮疡初起之表证。
炒炭止血——各种出血证。
(炭能止血,如地榆炭、血余炭等。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熄风止痉(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风湿均可应用。
(2)胜湿止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
(3)熄风止痉——破伤风。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夹湿证。
(2)祛风湿、止痛——风寒湿痹。
中药学--解表药 ppt课件
黄”A型
藁本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 药 材 根茎
27
藁本
【功效】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 (高本)
(2)风寒湿痹。
苍耳子
类别 原植物 药材
植物 菊科植物苍耳 果实
19
羌活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主 入太阳经,善治太阳经头痛(头痛连及项 背)。 (2)风寒湿痹。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
细辛
21
细辛
【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 较甚者),阳虚外感(既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又 入肾经而除在里之寒邪)。
荆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唇形科植物荆芥
药 材 地上部分
芥
15
荆芥
【功效】 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微温不烈,
药力平和,风寒风热皆可。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非常重要:(荆芥炭)衄血,吐
血,便血,崩漏等证。发表透疹宜生用, 止血宜炒炭用。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1.温肺化饮:细辛、干姜 2.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3.少阴头痛 4.1-3g,细辛不过钱,过钱把命连
白芷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 药 材根
23
白芷
【功效】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X型 【主治病证】
中药学第八章解表药
荆芥
药用部位
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 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 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 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 更长于祛风。
防风
药用部位
根。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 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04 解表药的配伍应用
配伍原则
01
02
03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药为主,辅以辛 香解表或宣肺止咳之品, 以增强散寒解表、宣肺止 咳之功。
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药为主,辅以清 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品, 以增强疏风清热、养阴生 津之效。
暑湿感冒
解表化湿药为主,辅以清 暑祛湿、和中止呕之品, 以增强解暑化湿、和中止 呕之力。
草质茎。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 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 症已解,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2~9g。宜后下。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 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桂枝
药用部位
嫩枝。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常用配伍药物
麻黄配桂枝
薄荷配金银花
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 枝辛甘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两 药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金银花 甘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两药相须为 用,增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 定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活于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2. 性能特点1)性味归经:本类药物多有辛味,气芳香,质轻扬,或温或凉,以入肺、膀胱经为主。
2)作用以发汗解表为主,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透疹,止痛,消疮。
3. 适应范围。
1)外感表证;·2)表邪犯肺,肺气不宣之咳喘;当。
3)水肿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者得4)麻疹初起或疹出不畅;5)疮疡初起,营卫不和,病位在表;6)外感风寒湿痹痛。
总之,凡邪在肌表,需要发散而解表者,皆可用之。
4. 分类及特点1)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发汗力强,止痛作用好,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寒湿痹痛。
2)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发汗力缓,解热作用较强,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5.使用注意1)辨证用药,适当配伍。
2)中病即止,避免发汗太过耗损阳气津液。
3)气血阴阳不足者慎用。
4)用量方面应因地因时而异。
5)一般不宜久煎。
6.解表药功效(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中药学—解表药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性能: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感冒。
本品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无汗,脉浮紧。
2.咳嗽气喘。
本品宣肺平喘作用强。
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
3.风水水肿。
4.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性能: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平冲降气应用:1.风寒感冒。
对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使用本品。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引起的眩晕)、蓄水证。
4.心悸(心动悸、脉结代)。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性能:辛,温。
归肺、牌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应用:1.风寒感冒。
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用之尤为适宜。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
用法:不宜久煎。
生姜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二温二止)应用:1.风寒感冒。
发汗解表散寒作用较弱,适用于感冒轻症。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
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
4.肺寒咳嗽。
5.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及鱼蟹等食物中毒。
香薷“夏月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感冒。
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者,前人称“香薷及夏月解表之药”2.水肿脚气。
荆芥(介于寒热、表里之间)性能: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应用:1.外感表证。
本品药性较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还是风热表证,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蜓下血。
炒炭有止血作用。
中药学-解表药
葛根
• 性味:性凉,味甘、辛。入脾、 胃经 。
•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生津, 透疹,升阳止泻。
•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 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 透、热痢、泄泻。
柴胡
• 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胆 经。
• 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麻黄
•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 温。归肺、膀胱经。
•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 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 痛,阴疽,痰核。
桂枝
•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 心、肺、膀胱经(发汗力较弱)。
•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
•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 血、崩漏、鼻衄
防风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 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羌活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 膀胱、肾经。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 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 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香薷
•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胃 经。
•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和中利湿。 • 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
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荆芥
•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肺、 肝经。
•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消疮,止血。
• 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 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 肿,心悸,奔豚。
中药学-解表药
解表药1.麻黄、香薷均具有的功效是A.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B.既能发散风寒,又能胜湿止痛C.既能发散风寒,又能消肿排脓D.既能发散风寒,又能宣通鼻窍E.既能发散风寒,又能和中止呕答案:A2.防风、羌活均具有的功效是A.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B.既能发散风寒,又能胜湿止痛C.既能发散风寒,又能消肿排脓D.既能发散风寒,又能宣通鼻窍E.既能发散风寒,又能和中止呕答案:B3.咽痛音哑,目赤肿痛,麻疹不透,常选用的药物是A.柴胡B.蝉蜕C.葛根D.升麻E.桑叶答案:B4.治疗外感风寒之太阳头痛,宜首选A.葛根B.香薷C.防风D.羌活E.白芷答案:D5.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常选用的药物是A.柴胡B.蝉蜕C.葛根D.升麻E.桑叶答案:A6.治疗外感风寒之眉棱骨痛,宜首选A.葛根B.香薷C.防风D.羌活E.白芷答案:E7.羌活、防风都能A.散寒止痛B.行气宽中C.温肺止咳D.通窍,止痛E.发汗,利水消肿答案:A8.麻黄、香薷都能A.散寒止痛B.行气宽中C.温肺止咳D.通窍,止痛E.发汗,利水消肿答案:E9.薄荷入汤剂A.宜先煎B.不宜久煎C.宜包煎D.宜另煎E.宜后下答案:E10.紫苏入汤剂A.宜先煎B.不宜久煎C.宜包煎D.宜另煎E.宜后下答案:B11.能够治疗肝气郁滞所致胸闷胁痛的药是A.薄荷B.紫苏C.荆芥D.防风E.升麻答案:A12.能够治疗脾胃气滞所致胸闷呕吐的是A.薄荷B.紫苏C.荆芥D.防风E.升麻答案:B13.牛蒡子最适宜应用于A.外感风热,麻疹初起,肝经风热,目赤多泪,小儿惊啼B.外感风热,麻疹初起,热毒疮肿C.外感风热,麻疹初起,湿热泻痢,热病烦渴D.少阳证,肝气郁结,气虚下陷E.外感风热,肝经风热,肝阳上亢,头晕头痛答案:B14.菊花最适宜应用于A.外感风热,麻疹初起,肝经风热,目赤多泪,小儿惊啼B.外感风热,麻疹初起,热毒疮肿C.外感风热,麻疹初起,湿热泻痢,热病烦渴D.少阳证,肝气郁结,气虚下陷E.外感风热,肝经风热,肝阳上亢,头晕头痛答案:E15.蝉衣最适宜应用于A.外感风热,麻疹初起,肝经风热,目赤多泪,小儿惊啼B.外感风热,麻疹初起,热毒疮肿C.外感风热,麻疹初起,湿热泻痢,热病烦渴D.少阳证,肝气郁结,气虚下陷E.外感风热,肝经风热,肝阳上亢,头晕头痛答案:A16.桑叶具有的功效是A.疏散风热,清利头目B.疏散风热,息风止痉C.疏散风热,解毒透疹D.疏散风热,清肝明目E.疏散风热,疏肝解郁答案:D17.柴胡具有的功效是A.疏散风热,清利头目B.疏散风热,息风止痉C.疏散风热,解毒透疹D.疏散风热,清肝明目E.疏散风热,疏肝解郁答案:E18.外感风寒所致表实无汗者,宜选用的药物是A.麻黄B.香薷C.菊花D.紫苏E.牛蒡子答案:A19.风寒外束,肺气壅遏,咳嗽者,宜选用的药物是A.麻黄B.香薷C.菊花D.紫苏E.牛蒡子答案:A20.柴胡、薄荷均具有的功效是A.疏肝解郁B.清热解毒C.升举阳气D.祛风除湿E.宣通鼻窍答案:A21.柴胡、升麻均具有的功效是A.疏肝解郁B.清热解毒C.升举阳气D.祛风除湿E.宣通鼻窍答案:C22.香薷的功效是A.发汗解表,通窍B.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C.发汗解表,消肿排脓D.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止痉E.发汗解表,胜湿止痛答案:B23.荆芥的功效是A.发汗解表,通窍B.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C.发汗解表,消肿排脓D.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止痉E.发汗解表,胜湿止痛答案:D24.防风的功效是A.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B.祛风解表,消肿排脓C.发汗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D.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E.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答案:E25.生姜的功效是A.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B.祛风解表,消肿排脓C.发汗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D.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E.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答案:D26.功能疏散风热,明目透疹,息风止痉的药物是A.薄荷B.牛蒡子C.蝉蜕D.荆芥E.浮萍答案:C27.功能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消肿利咽的药物是A.薄荷B.牛蒡子C.蝉蜕D.荆芥E.浮萍答案:B28.肝经风热,小儿惊风,夜啼者,首选药物是A.蝉蜕B.桑叶C.薄荷D.菊花E.柴胡答案:A29.风热郁肺,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首选药物是A.蝉蜕B.桑叶C.薄荷D.菊花E.柴胡答案:A30.治疗外感风寒之巅顶头痛,首选药物是A.白芷B.羌活C.藁本D.蔓荆子E.辛夷答案:C31.治疗外感风寒之眉棱骨痛,首选药物是A.白芷B.羌活C.藁本D.蔓荆子E.辛夷答案:A32.患者,男,20岁,外感风寒,恶寒发热,颠顶疼痛,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紧。
中药学-解表药
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第三十三页,共48页。
菊花(júhuā) 《本经》
[来源(láiyuán)]为菊科植物菊 的干燥头状花序。
第三十四页,共48页。
菊花(júhuā) 《本经》
【性味】辛、甘、苦,微寒。
【用法(yònɡ fǎ)用量】 煎服,9~15g。 【处方用名】 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 煨葛根(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用于升阳止泻)
第四十三页,共48页。
柴胡、葛根(ɡě ɡēn)之比较
相同点:二者升阳的功用(gōngyòng)相近似,均可发表、升阳。
故均可用于解表退热、升阳举陷。
中药学-解表药
第一页,共48页。
解表药
主要(zhǔyà o)功效:发散表邪,用以治疗表证 适用病症: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无汗或者有汗不畅,脉 浮等表证。 性味归经:味辛,归肺、膀胱经 使用注意:
1 不宜发汗太过 2 自汗、盗汗、淋证、失血、疮疡日久等宜
慎用 3 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
2、透疹之功,蝉蜕(chántuì)﹥薄荷﹥
(chántuì)
3、利咽之效,牛蒡子﹥薄荷﹥蝉蜕
不同点:
薄 荷: 清利头目、疏肝解郁,治肝热目疾及肝气郁
第三十页,共48页。
桑叶(sānɡ yè) 《本经》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gānzào)叶。(初霜后采收)
第三十一页,共48页。
桑叶(sānɡ yè) 《本经》
第三十七页,共48页。
柴胡(chái hú) 《本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gānzào)根或全草。
中药学--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概念: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表邪(引起表征的六淫外邪,主要是风);温性比较重的叫发散风寒药,如麻黄、桂枝。
温性比较弱的药,叫疏风解表药。
药性比较寒凉叫疏散风热药。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一、主治:风寒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清涕,脉浮紧等。
二、兼有功效:止痛,祛风湿。
(温性药)歌诀:麻桂紫苏荆防羌,苍耳辛夷香薷姜,白芷藁本葱白柳,细辛芫荽鹅不食。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麻黄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麻黄汤《伤寒论》,三拗汤《和局方剂》。
2.用于咳嗽、气喘: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
• 性味归经:味辛,甘,苦;性 微寒。归肺、肝经。 •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 明目。 •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 赤肿痛,眼目昏花。
牛蒡子
•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 归肺;胃经。 •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 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 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 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 毒。
细辛
• 性味:气芳香,味辛,微苦。 归肺、肾、心、肝、胆、脾经。 • 功效:散寒祛风;止痛;温肺 化饮;通窍。 • 主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 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 鼻渊;口疮。
藁本
• 【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 经。 •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 湿肢节痹痛。
荆芥
•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肺、 肝经。 •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消疮,止血。 •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 血、崩漏、鼻衄
防风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 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辛温解表药
• • • • • • • • • • • • •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辛夷 苍耳子
辛凉解表药
• • • • • • • • • 葛根 柴胡 升麻 蝉蜕 桑叶 菊花 牛蒡子 蔓荆子 薄荷
麻黄
•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 温。归肺、膀胱经。 •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 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 痛,阴疽,痰核。
辛夷
• 【性味】辛,温。入肺、胃经。 性味】 • 【功用主治】 祛风,通窍。 功用主治】 • 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 痛。
苍耳子
• 性味:味苦;甘;辛;性温; 小毒。入肺、肝经。 •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祛风 湿;止痒。 • 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 痹痛;风疹;湿疹;疥癣。
葛根
• 性味:性凉,味甘、辛。入脾、 胃经 。 •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生津, 透疹,升阳止泻。 •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 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 透、热痢、泄泻。
生姜
• 性味: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性味: •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功效: 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 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 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 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香薷
•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胃 经。 •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和中利湿。 • 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 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柴胡
• 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胆 经。 • 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 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升麻
•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 解毒,升举阳气。 • 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 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 斑;脱肛,子宫脱垂。
蝉蜕
•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 肝经。 •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 透疹,退翳,解痉。 •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பைடு நூலகம்
桑叶
•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 : 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 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清肺 润燥之功效。
蔓荆子
•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 头目。 •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 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 眩。
薄荷
• 【性味】辛,凉。入肺、肝经。
•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辟 秽,解毒。 • 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 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 痛,疮疥,瘾疹。
羌活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 膀胱、肾经。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白芷
• 【性味】辛,温。归胃、大肠、 肺经。 •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 止痛,消肿排脓。 •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 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 肿痛。
桂枝
•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 心、肺、膀胱经(发汗力较弱)。 •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 • 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 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 肿,心悸,奔豚。
紫苏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 脾经。 •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理气 宽中,解鱼蟹毒。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 胸腹胀满,鱼蟹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