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 自然资源范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 但又是有限的特征;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一“地大物博”。
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电脑视频)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口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 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61。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4、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讲授新课板书: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师:自然资源是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
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个概念划出来。
同学们要注意两点,一是:来自于自然界,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要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下面我们来做一道判断题:小麦不是,它虽然有利用价值,但不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而是通过人们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出来的,所以不是。
煤炭是,它存在于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闪电不是,它虽然来自自然界,但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闪电还不能被人类所利用,所以不是。
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资源了,那么自然资源都有什么用途呢?板书:二、自然资源的用途⑴我们利用土地资源可是发展种植业,可是发展畜牧业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概况学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概况学案(新版)湘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3.1自然资源概况【学习目标】.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记住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4.指图记住我国主要的油田、煤矿、有色金属矿、铁矿。
【重点与难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地。
【自主学习】.什么是自然资源?2.主要类型: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3.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非可再生资源?举例说明。
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资源的总量,但人均占有量。
5.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煤、铁、石油和天然气多分布在我国的,有色金属多分布在。
6.主要油田及所在地:所在省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东和河南交界处x疆青海甘肃油田主要煤矿及所在地:所在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安徽四川贵州煤矿主要有色金属矿及所在地:所在省江西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甘肃四川山东内蒙古产地德兴大余水口山锡矿山铜仁平果个旧金昌攀枝花招远白云鄂博矿种主要铁矿及所在地:所在省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海南内蒙古产地【学习过程】知识点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完成P61活动12.完成P63活动1、2跟踪练习:下列几种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水石油森林土地铁矿鱼太阳能煤知识点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读“我国部分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表”资源总量人均资源总量人均耕地面积4位67位水资源6位88位矿石3位80位森林面积6位21位.思考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这一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知识点三: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观察P64图3—6和图3—7,思考: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2.在P64图3—6中找出主要油田和煤矿,指图记住。
3.在P64图3—7中找出主要有色金属矿和铁矿,指图记住。
跟踪练习:我国煤、铁、石油都很丰富的省级行政区是()A.鲁豫B.冀辽c.晋鄂D.苏皖【归纳总结】概念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框架,为后续学习各类自然资源的具体特点和管理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自然资源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资源的直观感受,对自然资源的系统知识和深入理解相对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自然资源的系统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系统认识,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知识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黑板板书讲解
三、教师反馈讲解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①④⑧)
①天然宝石②皮革③羊毛衫④东北虎
⑤煤油⑥水泥⑦农村沼气⑧阳光
2、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C)
A煤B油
C森林D金矿
3、下列物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C)
A土地B森林
C矿产D水
4.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探究
阅读课本第54页,思考: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必须具备哪两个属性?
3.闪电、小麦是否是自然资源?
4.自然资源可分为哪几类?
5.自然资源还可以分为哪两类?
6.什么叫可再生资源?什么叫非可再生资源?
7.你们认为六种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
8.为什么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9.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补充介绍“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调动学生思维。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概念
二、属性
自然属性
经济属性
三、分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A.可再生生资源可以永续利用。
B.要珍惜和节约非可再生资源。
C.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因此我们不要浪费。
D.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二、连线题
草原
可再生资源水能
铁矿
非可再生资源阳光
石油
石墨
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是我们学习地理的有利资源,学生会因此产生兴趣。
对学生提出的观点适当作出点评和纠正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文字叙述中找到知识。
标题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从基础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
2.难点: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自然资源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资源案例和图片,制作PPT。
2.准备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表格。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河流、矿产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自然资源吗?”通过问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讲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什么是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知道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重要特征3、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3、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使用的纸张是用什么做的吗?(木材)谁能举例说说还有哪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自然资源概况2、认定目标:分层逐步展示,学生静听、牢记3、导学达标(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读书思考:1、什么叫自然资源?举例说明。
2、自然资源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师总结后,利用电脑呈现多幅图片,让学生辨认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并做P54活动2、3题,教师进行反馈矫正。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读书思考:自然资源的特征有哪些?生读书后,归纳得出。
(师用电脑呈现要点)1、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讲述中可以以实例(湖南张家界)引入,使自然资源范畴变化变成直观形象的实例呈现给学生,有利于突破难点。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2、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有差异的。
教师展示内蒙古草原从东向西的景观图片,通过不同地域的操场景观揭示草场质量的差异。
3、自然资源的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让学生读“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主要煤矿”“中国主要金属矿产”5、自然资源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最后指导学生作课本P55上的活动练习。
5、课堂小结:教师选用典型数据和图片指导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6、达标测评:学生抢答或齐答一、找出正确的一项:1、下列资源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土地 B森林 C 阳光 D电能2、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炭 B石油 C树木 D石墨3、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二、分门别类:A太阳能 B水能 C风能 D核能耕地煤白桦林石灰沙漠三峡工程木材道路石山石油太湖草原房基地水库天然气1、土地资源。
初中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1《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二、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能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征
2、难点是联系身边的事例形成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
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学生活动
同学们,我们经常用“地大物博”这样一
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我们已经了
解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认知我们伟大祖
国的“物博”,即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
阅读教材 61 页,思考下列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
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 题。
属于自然资源吗?(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在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课题 备课人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激情互动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张然
课型 新授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
课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课时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通过例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的意识。
生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 与开发利用。
1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石燃料。如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矿产资
源。)
2.如何开发利用两类资源?(对可再生资源进
行过度开发利用,会导致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与
不可持续利用,只有当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开
发利用不超过其再生速度时,可再生资源才会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非可再生资源
湘教版八上3.1 自然资源概况【学案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9周课时安排:1课时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二、学习重难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自然资源?(1)概念:是存在于、能为人类提供的物质与能量。
(2)类型:主要包括、、、、、等。
(3)特征:①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和的范围不断扩大。
②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但又是。
2.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1)划分依据:按照自然资源能否或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和两大类。
(2)可再生资源:可在较短时间内、,或者能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对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和影响的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利用。
(3)非可再生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的自然资源。
对于这类资源,应尽可能,注意节约,避免。
(二)合作探究1.P61读图3-1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自然资源?为什么?大理岩、大熊猫、海洋鱼群、食盐、森林、自然风景2.P62 完成活动1、2。
思考: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竭的,可以随意使用。
这种说法对吗?怎样保护资源?3.阅读P63-64“中国的矿产资源”资料。
总结: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南方或北方);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或北方);∴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是5、完成P65活动1-4【小结】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如、、、等非可再生资源如、、、、。
特点:大,人均。
资源原因:人口多,需求大,利用不当,保护不力,人均管理不善,造成破坏和浪费。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三)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中,当前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阳光、耕地、水、人工牧场C.钢铁、液化气、铀矿、阳光D.森林、闪电、火山、铁矿读熊猫图,回答2~3题。
3.1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
3.1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2.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3.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掌握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自然资源概念,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思考,如“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等。
2.知识讲解(25分钟)(1)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气候资源:如阳光、气温、降水等。
②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矿泉水等。
③能源资源:如电力、生物质能等。
④水土资源:如水、土地等。
⑤生物资源:如森林资源、水生动植物资源等。
(2)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通过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各地主要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着重讲解中国的煤炭、石油和森林资源。
3.案例分析(25分钟)(1)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的例子,展示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存在问题,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
(2)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以写作、小组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激发爱护自然、关注环保的意识。
4.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及体会,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掌握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度思考,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四、教学方法1.图片或视频引入法。
2.课堂讲授法。
3.案例分析法。
4.学生研究法。
五、教学辅助措施1.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图片。
2.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名师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概况》名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能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通过比较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五个特征;(3)学会用图和资料归纳总结地理事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征【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读图分析、小组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苹果,大家知道苹果来自于什么资源吗?(学生回答)明确:苹果来自果树,而果树又来自土地资源。
出示图片:书本、汽车和火炉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它们分别来自什么资源?(学生回答)提问:刚才说的这些资源都来自哪里?(学生回答)明确:都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中直接存在的,被人类开发后用于生产和生活。
过渡: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二、新课学习(一)什么是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是指直接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趁热打铁:大家判断一下哪些是自然资源(学生回答)大理石汽油石油钢管铁矿石森林棉花阳光海洋鱼群羊毛空气天然宝石21教育网明确:属于自然资源的有:大理石、石油、铁矿石、森林、阳光、海洋鱼群、空气、天然宝石提问: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呢?(学生回答)明确: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展示图片,进行讲解:气候资源:可以风力发电;水资源有淡水资源,也可水力发电;土地资源为我们提供粮食,生物资源为我们提供鱼类等海鲜食物;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煤和石油作为能源,煤可以燃烧,石油提供动力,铁矿石可以冶炼钢铁;生物资源可以为我们做服装的原料,如:羽绒服。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提问:自然资源有哪几个特征呢?(学生回答)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展示图片:桂林山水讲解:优美的风景成为一种新的资源。
3.1自然资源概况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0
科目地理年级八班级周次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辅备人备课组建议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教法提示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札记(个案)【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
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教案教学内容:自然资源概况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科目:地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了解自然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能力目标:1.能够对自然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
2.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进行自然资源分布的识别和掌握。
3.能够就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讨论和提出自己的看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关注环保问题。
2.鼓励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2.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3.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衡量和平衡。
2.自然资源涉及的各方面的问题和联系。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图片、地图、资料等,分析自然资源的表现形式、分布情况。
2. 实验法:选取一些典型资源,进行观察、采样、分析,加深学生对资源的认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等。
2.图片、资料等。
3.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让学生根据早晨所到的地方,谈一谈自己看到了什么自然资源。
2.检查预习: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了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二、体验自然资源(10分钟)1.让学生进入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寻找自然资源,如水、植物、矿产等。
2.引导学生对所找到的自然资源进行简单的观察和介绍,了解这些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三、概念与分类(10分钟)1.通过观看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
2.让学生学习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四、自然资源的分布(20分钟)1.通过观看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原因。
2.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和分布情况。
3.1自然资源概况 学案(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9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课前探究:仔细研读教材54—58页,圈画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完成第一环节活动内容!1、什么是自然资源?常见的自然资源有哪些?2、完成P54活动题2、3和P58活动题1-3题。
请分别写出太阳辐射青藏高原最高和四川盆地最低的原因。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二、预习交流:三、互助提升:1、自然资源根据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石油属于哪种?假如将来石油开采完了,怎么办?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选择其中你最熟悉的一个举例加以说明。
3、请将你发现的其他问题提出来。
4、(1)油田:大庆、胜利、中原、克拉玛依、华北(2)煤矿地:鹤岗、开滦、大同、兖州、平顶山、攀枝花(3)铁矿产地:鞍山、本溪、迁安、白云鄂博、马鞍山、大冶、攀枝花(4)有色金属:招远金矿、金昌镍矿、德兴铜矿、大余钨矿、铜仁汞矿、个旧锡矿请简要归纳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有什么规律?①煤、石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色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体验成功: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2、有的草场牧草茂盛、多汁,有的草场牧草低矮、稀疏。
这是指自然资源的哪一种特征?A、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B、自然资源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C、自然资源的质量各地区有差异D、自然资源的分布有规律,但不均匀。
3、内蒙古的白云鄂博,除了产铁矿外,还有丰富的( )A、钒、钛B、稀土C、铜D、铅锌4、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A、分布广泛,相对集中B、分布集中,相对分散C、分布均匀,相对集中D、分布广泛,西多东少5、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加重了各地运输的负担B、我国能源矿产多集中在南方C、我国是世界能源大国之一,目前煤炭、石油、电力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D、我国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6、将下列油田与其所在省区对应连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自然资源的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和数据,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资源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对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还不够清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认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数据查询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图片、案例、数据等教学PPT,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教学案例:收集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数据资料:准备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学生查询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全面的了解。
地理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3.1自然资源概况
初二地理学科教案总第18课时课题自然资源概况主备李方主核黄珊使用补充使用者王庆明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学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使用的纸张是用什么做的吗?(木材)谁能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生活或学习用品的原料来自自然界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出示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1.自然界存在的物质都属于自然资源吗?闪电属于还是不属于自然资源呢?2.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3.自然资源的概念是不是一成不变?4.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不是无限的?过渡:你怎么来判断某种物质或能量属于还是不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社会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结合P.61“活动”1、2进行思考。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完成P.61“活动”1、2。
过渡:在我们熟悉的自然资源中,你思考过煤、铁等矿产资源和水、土地、生物资源有什么区别吗?下面,我们来学习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教学导入:播放“西部歌王”王洛宾整理编曲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的视频,教师讲述并提问:这首歌曲使位于天山深处的一个小镇名扬天下,成为知名度很高的旅游热点。
如今的达坂城还有另外一道亮丽的景观——风车发电(出示景观图片),风车发电利用了什么自然资源?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它包括哪些类型?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上述问题。
过渡:既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那么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应如何开发利用它呢?下面,我们通过教材“活动”来探讨这个问题。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过程与方法、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学生将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和环保意识。
各组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案例,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总计用时:40分钟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 重点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及其特点(有限性、分布不均等)。
- 关键词: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有限性、分布不均。
-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自然资源的分类,旁边标注各自的特点,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传授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
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领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但是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
矿产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评价其优劣。
2.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煤炭、石油、金属矿产地的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初步学会就其问题寻求对策。
4.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媒体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挂图,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投影片,中国政区底图(学生每人一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导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
那么工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
【板书】二、矿产资源
【讲述】矿产资源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如何呢?
【板书】一、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指导读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三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看出:煤矿、油气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讲述】目前在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中,北方占近90%,南方只占10%,全国l/2以上的铁矿集中在辽、冀、川三省……
【学生概括】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而又相对集中。
【板书】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
【提问】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同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负担。
【过渡】矿产资源按用途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刚才说到的煤、石油都属于能源矿产,大家说一说还有什么能源?
【板书】二、我国的能源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讲述】我国能源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煤储产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指导学习】请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煤、石油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煤矿、油田的分布图。
【指导作业】把我国主要煤矿、油田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讲述】我国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煤、石油、电力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使学生形成紧迫感、责任感)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不足问题。
学生讨论。
【归纳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我国金属矿产情况如何?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有时也包括铬和锰)和铁基合金。
有色金属是除黑色金属外的其它金属。
铁矿是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因此,铁矿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家说说我们生活中的钢铁工业产品有什么?)
【板书】1.铁矿的分布
【讲述】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掌握主要铁矿的分布。
【学生作业】把主要铁矿分布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板书】2.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
不仅储量丰,而且品种全。
有色金属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炼钢时,若加入少量熔点高的钨、熔点低的锂、比重轻的钛,有磁性的钴等有色金属就能分别制成各种各样的特殊钢。
用于宇航、国防及尖端科学技术等领域。
【提问】我国哪些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
【回答】稀土、钛、锂、钨、锡、锑。
【指导读图】读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适当介绍著名矿产地的特点。
【学生作业]把主要有色金属矿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出示投影]看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图,要求同学们掌握的矿产名称、符号、位置。
展示学生填图作业并给予表扬。
【教师启发】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如何利用?请大家讨论。
【结论】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四、太阳辐射量在我国各地区的差异
板书设计
【二】矿产资源
一、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
二、我国的能源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三、金属矿产
1.铁矿的分布
2.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四、太阳能
【课堂练习】(略)
教学后记
1.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
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
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