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一分数的意义
1.单位“1”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②在同一条直线上,右侧的点总是比左侧的点表示的数大。
知识点二分数与除法
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即被除数等于分子,除数等于分母,商为分数值。
(除数不为0)
例如:a÷b=a
b
(b不为0)
知识点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与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
3.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两个数或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可用短除法来求最大公因数。
4.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知识点四分数加减法
1.计算没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计算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单元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56——P70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四、单元教学安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课时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一、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P56-P57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平行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
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5、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一、知识点梳理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更大数位的认识,包括千位、万位、亿位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正确地读写这些更大的数,并掌握数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大数的比较:学生应能比较大小,掌握大数的比较方法,例如先比较高位再比较低位。
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学生应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能将大数近似到以万为单位的数,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
计算工具的认识:本单元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并能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探索活动:主要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数的读写方法、大数的比较、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数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学习建议注重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及时复习:学习新的知识后,应及时复习巩固,加深记忆和理解。
善于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易错点解析读错或写错数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容易犯错,主要原因是数位概念不清或注意力不集中。
建议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先标明数位,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写,并注意检查是否写错数位。
比较大小方法不当:学生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容易出错。
建议学生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先比较高位,再比较低位。
对于位数不同的大数,可以转化为同一数位进行比较。
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方法不正确:学生容易在近似数的处理上犯错。
建议学生在处理近似数时,先明确要求保留的位数,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取舍。
同时要注意单位换算的准确性。
计算器使用不当: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容易犯错。
建议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先明确计算步骤和方法,再按照计算器的操作步骤进行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 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 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
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 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
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概念第五单元知识点1. 平行(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 垂直(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垂线的画法: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牧童要带着他的牛到河边去饮水,他应该怎么走才能使得路线最短?在图中画出路线,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答:答:如下图所示,把牧童和他的牛的位置记为A点,过A点向河边作垂线,垂足为点B,则牧童和他的牛应该沿着AB所在的直线走到河边,才能保证路线最短。
理由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3. 平行四边形(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各部分名称:(3)特性: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注:要与三角形的特性相区别,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
4. 梯形(1)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各部分名称:(3)特殊的梯形有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5.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注: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知识点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记作:a∥b 读作:a平行于b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记作:a⊥b 读作:a 垂直于b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4、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都相等。
或者说: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经过直线上一点(或外一点)作垂线,可以画一条。
5、同一平面内,与同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一、分数的基本概念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表示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
2. 分数的组成:分数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3. 真分数与假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
4. 带分数: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如1又2/3。
二、分数的比较1. 同分母分数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2. 同分子分数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3. 不同分母分数比较:先找到公共分母,再将分数转换为具有相同分母的等价分数进行比较。
三、分数的加减法1. 同分母分数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例如:1/4 + 3/4 = 4/4,简化为1。
2. 同分母分数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例如:3/5 - 2/5 = 1/5。
3. 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先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再进行加减。
例如:1/2 + 1/3,转换为3/6 + 2/6 = 5/6。
四、分数的乘法1. 分数乘以整数:分子乘以整数,分母不变。
例如:2/3 × 4 = 8/3。
2.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作为新分子,分母相乘作为新分母,并进行约分。
例如:1/2 × 1/3 = 1/6。
五、分数的除法1. 分数除以整数: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整数不能为0。
例如:5/6 ÷ 2 = 5/12。
2. 分数除以分数:将除数倒数,然后进行分数乘法。
例如:3/4 ÷ 2/5,转换为3/4 × 5/2 = 15/8。
六、分数的混合运算1.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运算优先。
2. 带括号的分数运算,先计算括号内的部分,再进行括号外的运算。
七、分数的应用题1. 理解题目中的单位“1”和分数的含义。
2. 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计算。
3. 将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解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混淆,对运算规则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运算;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明确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问两人一共有多少蛋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画长方形和正方形》ppt课件
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
1.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 2.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画两条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
使它们分别长8厘米; 3.把这两条线段另外的端点连接起来。 4.标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
同样的方法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你会吗?试一试。
4厘米
为什么可以用刚才的方法?
你还有其他的画法吗?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和刚才的 方法进行比较,看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情景导入
过直线上或外一点,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方法: 在一条直角边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然后沿另一条直角
边画垂线。
探索新知
探究点 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
例4 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征? 1. 四个角都是直角。 2. 对边平行且长度相等。 3. 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长方形的特征试着画一画。
巩固练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对的边互相( 平行 ),相邻的边互相( 垂直 )。 2.画一个长5 cm、宽4 cm的长方形。
方法一:(1)画一条长( 5 )cm的线段。 (2)从画出线段的( 两端 )出发,向同一方向画出与这条线段( 垂直 )
的两条线段,使它们分别长( 4 )cm。 (3)把(2)中画出的两条线段另外的两个端点( 连 )起来。
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画长方形的方法:
1.画一条长。 2.过画好的长的两个端点,分别以宽为长度画两条垂线段。 3.把两条垂线段另外的端点连接起来。 4.标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 5.正方形四条线段长度一致,标出一条边的长。
第五单元数学四上知识点
第五单元数学四上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大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了大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大数的比较。
学生需要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并且能够比较大小。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数字编码的简单知识。
2. 角的度量:这个单元主要学习角的度量单位、量角器以及角的度量。
学生需要了解角度的概念,掌握度量角的度量单位,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大小有关。
3. 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高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学生需要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并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主要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总的来说,这个单元的内容都是相对基础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知识点归纳及练习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知识点归纳及练(一)用数对确定位置1、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2、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
如XXX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3、能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
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
他的实际位置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
补充总结:用数对表示位置,应先写列后写行,不能条换位置;两个数之间一定用逗号,写完行的数后,不要再加任何符号。
(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
(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拓展提高:描述物体的方向,有时候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例如XXX30度,也可以说成东偏北60度。
补充知识点:认识并初步了解比例尺:如1:5000单位:千米就表示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5000千米。
1、描述路线和位置(1)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2)在平面图上表明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长度单位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确定方向时选择与物体所在反响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距离必须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
(3)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有关,观测点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就不同。
(4)描述路线图的方法:按行驶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2、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3、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将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以及分数的混合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分数问题。
二、重点知识1. 分数的定义: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得到的余数叫做分数的分子,被除数叫做分数的分母。
如1/2,3/4等。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分数值是相同的。
3. 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4. 分数的乘法:两个分数相乘,等于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带分数相乘,先化成假分数再相乘。
5. 分数的除法:两个分数相除,等于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倒数;带分数相除,先化成假分数再相除。
6. 分数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难点解析1.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运算。
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2. 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相对于整数来说更为复杂。
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 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需要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基础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四、能力提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计算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分数运算的熟练程度。
3. 拓展知识应用: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单元测试本单元测试将包括以下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
测试内容将涵盖分数的定义、基本性质、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等知识点。
数学四年级第五单元上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四年级第五单元上册知识点归纳数学四年级第五单元上册知识点归纳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数学四年级第五单元上册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四年级第五单元上册知识点归纳篇1一、垂直与平行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例2: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有3条高,3个底。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
6.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8.快速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看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
9.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1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11.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13.三角形按边分: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详解与训练——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重点题、拓展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分析。
解决问题的步骤:1.理解题意(整理条件);2.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4.检验反思。
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看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看要求题目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考点拓展延伸11.王叔叔去服装批发城进货。
如果进5件上衣和7条裤子要用670元;如果进3件上衣和5条裤子要用450元,那么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2.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车速保持不变,3小时行驶174千米,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64千米需要多少小时?解析:1.670-450=220(元) 220÷2=110(元)答: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110元。
2.174÷3=58(千米) 58×5=290(千米)464÷58=8(时)答:5小时可以行驶290千米,行驶464千米需要8小时。
考点拓展延伸2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宽、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填写下面表格)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长/厘米12 6 4宽/厘米 1 2 3周长/厘米26 16 14考点拓展延伸3某地区出租车公司收费标准如下表。
里程收费3千米以内(含3千米) 8元3千米以上,每增加1千米(不足1千米按1千米算) 2元小林坐出租车付了18元,他最多坐了多少千米?解:(18-8)÷2=5(千米) 5+3=8(千米)答:他最多坐了8千米。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学霸提优训练一.细心读题,谨慎填写。
1.小芳看一本童话书,如果每天看24页,15天刚好可以看完。
如果每天看20页,( )天可以看完;如果要10天看完,平均每天看( )页。
2.小军、小红、小亮去书店买练习本。
小军买了4本练习本,共用去12元。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基本概念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数字,包括整数和小数。
我们学习了自然数、零和正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和表示。
我们也学习了如何比较和排序数字,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加法和减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我们复习了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并且进一步学习了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通过各种实际问题的训练,我们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第三、乘法乘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且基础的运算之一。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乘法的概念、乘法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了快速计算的能力。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面积、周长等。
通过这些练习,我们不仅提高了乘法计算的能力,还培养了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四、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数学学习中同样重要。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除法的概念、除法的基本步骤和含义。
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我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方法,并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数学内容,我们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还提高了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巩固这些知识,为学习更高阶段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所学习的内容,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我们数学学习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数学知识点归纳,对我们数学学习之路起着重要作用。
希望我们能够扎实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更深入、更复杂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数学课程中,我们继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扩展了对数字和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会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产生混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定方法。
3.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和实物模型。
2.准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定方法的教学卡片。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特征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两者的概念。
2.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
3.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教师提供的教学卡片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讲解原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内容 1.平行与垂直。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三点。
细节变化在介绍中体现二、教学目标三、具体内容(一)平行与垂直 1.例 1: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材去掉了情境引入,直接通过学生在平面上画任意两条直线来引入,这样编排可引导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就能比较好地回避了重合这种情况。
分别教学平行和垂直,重点更突出、线索更清楚。
教材第一次给出了平行的记法与读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而且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能够与第三学段的学习做好对接。
后面量一量的活动意在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的两种情况,认识到垂直是在相交的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从而在感知与体验中建构垂直的概念。
教材呈现了三组不同方向的垂直情况图,加深对垂直特征的理1/ 7解,帮助学生建立垂直的表象。
2.例 2:画垂线。
本套教材删去了平行线的画法,但保留了垂线的画法,因为后边画高要用到画垂线的知识。
首先呈现了用两把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意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画法。
接下来,通过三幅连续的动态图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重点突出了画的过程。
3.例 3: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首先自主尝试,亲身经历画、量、比、想的过程,从而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这一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垂线。
画、测量、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
做一做以生活中走斑马线为素材,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一、整数加减运算1. 整数加法整数加法的规则和性质- 同号两数相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而且大小不变,例如:(+3)+(+4)=+7,(-3)+(-4)=-7。
- 异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绝对值较小的数,而且大小不变,例如:(+5)+(-3)=+2,(-5)+(+3)=-2。
2. 整数减法整数减法的规则和性质- 一个负数减一个正数- 一个正数减一个负数3.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性质- 用加法和减法先后混合计算二、小数的认识1. 小数的认识小数点的位置- 个位小数- 百分位小数2. 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小数读作十分之- 例如:0.2念作零点二,0.25读作零点二五3. 小数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点后位数相同,先比较小数点前的数的大小 - 小数点前位数相同,先比较小数点后的数的大小4. 小数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性质- 要对齐小数点,等位对齐三、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分子表示有几份,分母表示一共分成几份2. 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将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分子的大小- 分母不同的分数,先通分再比较3. 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性质-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四、单位换算1. 长度单位换算厘米和米的换算- 1米=100厘米- 1厘米=0.01米2. 质量单位换算千克和克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克=0.001千克3. 容积单位换算升和毫升的换算- 1升=1000毫升- 1毫升=0.001升结语通过学习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对整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单位换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对整数加减运算、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和单位换算的学习,我们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下我们将继续拓展这些知识点的实际运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一、前题诊测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计算:24+480÷6205÷5×8432-23+5525×18-400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练习一第7页第4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
• ①加法交换律a+b=b+a
•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
• ③乘法交换律a×b=b×a
• ④乘法结合律(a×b)×c=a×(b×c)
• ⑤乘法分配律 (a+b)×c=a×c+b×c
•
(a-b)×c=a×c-b×c
• ⑥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 2a表示2个a相加或a的2倍 2a=2×a= a+a
• a²表示2个a相乘
a²=a×a
6、方程的含义:
•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 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区别: •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等式
方程
• 判断下列各式:( )是 方程: ( )是等式。 • A、7x+5y B、x=3 C、5a=3b D、4+3>7a
• ⑦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4、数字与字母乘积的表示法:
•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间、 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可以用“•”表示或 省略不写;
• 数字一般都写在字母前面。 • 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字母按
顺序写。 • 如:a×b= a×5= a×1= a×a=
5、区别a²和2a的区别
7、等式性质
• (一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等式仍然成立。
• (二)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 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8、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 1. 先写一个“解”字和冒号; • 2.一步一脱式,每算一步,等号都要上、下
对齐; • 3.表示未知数的字母一般都要放在等号的左
• 注意:若题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量时, 可设其中一个未知数,另一个用与之有数量关 系的式子来表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侧。
9、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 程的解。(数值)
•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过程)
10、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 1.找出题中关键句; • 2.根据关键句写出等量关系式(可画线段图理
解题意);
• 3. 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式中的未知数,列出方 程;
• 4.解方程; • 5.将方程的解代入题中检验; • 6.答题。
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1、数量关系:
• 字母可以表示数; • 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
数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 ①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 ②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 ③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 ④正方形面积公式:S=a²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