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

合集下载

《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自2016年起,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发布了一系列恶性肿瘤指南,有效地指导了我国肿瘤医生的临床实践,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诊疗指南。

而在2019年,肺癌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多项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已获得阳性结果,优质的循证医学证据推动了第五版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

2020年5月23日,《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发布会在线发布,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和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为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分别就早期和驱动基因阳性NSCLC、局部晚期和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指南更新进行了解读,以下为更新的主要内容。

早期和驱动基因阳性NSCLC指南更新解读:影像和分期诊断1.影像分期中,I级推荐增加“颈部/锁骨上淋巴结B超或CT”;2.文字注释部分中添加“不建议通过胸部X片进行筛查”。

分子分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表达(1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

可手术IIIA或IIIB(T3N2M0)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1.度伐利尤单抗“作为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1A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2.EGFR-TKI、免疫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在“文字注释部分”描述;3.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疗效具有前景,在“注释”部分加以描述。

IV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1.根据进展部位和是否寡进展分为两种类型:寡进展/CNS进展型和广泛进展型。

2.EGFR突变·一线治疗推荐中,增加“达克替尼(1A类证据),奥希替尼(1A类证据)”;·二线治疗,新增阿美替尼,II级推荐用于经一代或二代EGFR-TKI治疗失败且存在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为II级推荐,并在“注释”部分增加相应描述。

一文总结:2020 CSCO 九大指南要点解读

一文总结:2020 CSCO 九大指南要点解读

一文总结:2020 CSCO 九大指南要点解读今年CSCO各瘤种指南发布以乳腺癌指南的云端发布启幕,后续,多部CSCO指南进行了首次发布或更新,各肿瘤领域专家详细解读了指南要点,一起来回顾下9部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吧!《2020乳腺癌诊疗指南》紧跟国际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在去年指南基础上,基于临床研究证据,融合真实世界数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更新形成了最新指南。

2020年乳腺癌诊疗指南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更新要点解读如下:指南解读:2020 CSCO BC 指南更新最大亮点:HER2阳性新辅助治疗后的辅助治疗;2020 CSCO BC 指南更新要点解读——晚期乳腺癌。

免疫治疗变革了肺癌的治疗格局,今年5月份,《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重磅发布。

多款免疫治疗药物写入指南或提升了专家等级推荐,意味着免疫治疗真正意义上改变中国的临床实践。

指南解读:一文盘点:2020 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

2016年,小细胞肺癌指南作为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的重要部分进行了首次编写,历经5年时间3次修订,今年《2020 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独立出版发布,是中国专业、权威的首部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指南解读:王洁教授:中国首部小细胞肺癌指南出炉,权威引领SCLC 诊断与治疗。

《2020 CSCO胃癌诊疗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重要更新主要体现在胃癌的分子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选择三个方面。

指南解读:王风华教授: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2020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主要体现在治疗部分,更新要点:增加了高危II期(除外T4)患者可考虑3个月的CapaOX方案辅助化疗;对于RAS野生/BRAF V600E突变患者,新增达拉菲尼+曲美替尼+西妥昔单抗姑息二线/三线治疗;增加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姑息三线治疗方案;增加抗HER2治疗。

2020 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

2020 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

2020 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近日,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重磅发布,医脉通特整理了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一起回顾下吧。

影像和分期诊断部分更新内容在影像分期中,I级推荐新增“颈部/锁骨上淋巴结B超或CR”,文字注释部分增加“不建议通过胸部X片进行筛查”病理学诊断部分无更新分子分型更新内容对于不可手术III期及IV期NSCLC患者,“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表达(1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

基于KE YNOTE-042中国研究的结果,2019年,NMPA批准PD-L1检测抗体(IHC 22C3)作为PD-L1表达检测的伴随诊断。

早、中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手术)1.IA/IB期、IIA/IIB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无更新总体治疗原则为,对于适宜手术者:可采用手术±辅助治疗;对于不适宜手术者:采用放疗±化疗。

2.可手术IIIA或IIIB(T3N2M0)原发性NSCLC的治疗的更新根据IASCL/UICC第8版分期,IIIA期包括T3N1、T4N0-1、T1-2N2,T3N2M0为IIIB期。

这部分患者的总体治疗原则为:可手术/可能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围手术期化疗/放疗/靶向治疗。

基于PACIFIC研究结果和度伐利尤单抗已获NMPA批准国内上市,度伐利尤单抗用于这部分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1A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

文字注释部分增加:“关于EGFR-TKI作为新辅助治疗”的文字注释。

CTONG1103研究旨在评估厄洛替尼对比含铂双药用于IIIA-N2期NS CL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治疗组的ORR分别为54.1%和34.3%(P = 0. 092)。

中位随访14.1个月时,厄洛替尼组对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的中位PFS更优,分别为21.5个月和11.4个月(P <0.001)。

2020CSCO发布最新指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推荐级别升至最高!

2020CSCO发布最新指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推荐级别升至最高!

2020CSCO发布最新指南:奥希替尼⼀线治疗推荐级别升⾄最⾼!5⽉23⽇,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细胞肺癌指南在众⼈期待中重磅发布。

新指南中,奥希替尼⽤于表⽪⽣长因⼦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细胞肺癌(NSCLC)的⼀线治疗推荐级别被上调为I级推荐,这是我国指南对奥希替尼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奥希替尼临床治疗价值的⾼度肯定。

I级推荐是指证据级别⾼、可及性好的治疗⽅案2020年CSCO指南在其开篇中指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CSCO的基本任务之⼀。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和学术发展不平衡,CSCO指南作为中国肿瘤领域权威指南,需要兼顾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段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三个⽅⾯。

因此,CSCO的专家组在制定CSCO指南的时候,对每⼀个临床问题的诊疗意见,都会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专家共识度形成证据级别,同时⼜会结合相关产品的可及性和效价⽐形成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可及性好的⽅案,作为I级推荐;证据级别⾼、专家共识度稍低或可及性较差的⽅案,作为II级推荐;临床使⽤,但证据等级不⾼的,则作为III级推荐。

奥希替尼指南推荐级别经历了“成长之路”奥希替尼⾸先获批治疗既往⼀代/⼆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失败后经检测明确有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的适应症;于2017年3⽉24⽇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2018年10⽉10⽇奥希替尼正式进⼊国家⼄类医保⽬录;2019年4⽉CSCO指南2019年版正式发布。

奥希替尼在IV期EGFR突变NSCLC耐药后治疗的推荐分层中,从原来的仅推荐快速进展的患者扩展到同时推荐快速进展和缓慢进展的患者。

同时,由于FLAURA研究的成功及其对⼀线治疗的重⼤影响,CSCO指南2019年版对IV期EGFR突变NSCLC的⼀线治疗增加了推荐;但由于2019年指南更新时,虽然FLAURA研究的PFS已经公布,考虑到OS的最终分析结果还没有正式公布,⽽且奥希替尼⼀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适应症在中国还没有正式获批,因此证据级别和产品的可及性均有待进⼀步提⾼,仅将奥希替尼⼀线治疗定为II级推荐,证据级别为1B类证据。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 版)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 版)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 版)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好放疗在SCLC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SCLC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制订了本指南。

内容主要包括概述、诊断、不同分期SCLC的放疗和综合治疗原则、放疗技术等方面,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针对SCLC放疗的循证医学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一、小细胞肺癌流行概述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2012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数约180万[1]。

而中国2015年肺癌新发病例数约78.7万[2]。

总体而言,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大约15%,在疾病确诊时,局限期SCLC占所有SCLC的约30%[3]。

SCLC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90%以上的SCLC患者曾经有吸烟史或正在吸烟,且其发生的风险与吸烟的时间及数量呈正相关。

二、SCLC的诊断1.筛查:尽管低剂量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但其对于发现早期SCLC没有作用,主要原因还是与SCLC的高度侵袭性有关,SCLC可能会在1次/年的筛查间歇期快速发展为有症状的晚期病变,因此限制了筛查对于降低死亡率的作用[4-5]。

2.SCLC的临床表现:可由原发病灶引起如咳嗽、气促、咯血、胸痛、声嘶、饮水呛咳、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SCLC易转移到脑、肝、骨、肾上腺等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如头痛、腹胀,转移部位的持续性疼痛等。

肿瘤伴发综合征中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可见于约15.0%~22.5%患者,主要表现为虚弱无力、淡漠、嗜睡、味觉障碍等[6-7]。

肺癌诊疗指南又又又又更新了!

肺癌诊疗指南又又又又更新了!

肺癌诊疗指南又又又又更新了!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已经发布,作为中国本土的肺癌诊疗指南,CSCO指南更贴近中国肺癌患者的治疗状况,也最能懂中国肺癌患者的需求。

打怪模式再度升级,今天跟着科普君一起来看看吧!早期筛查1. 胸片可以用作肺癌筛查吗?不能!在新版指南影像和分期诊断部分中更新内容,增加“不建议通过胸部X片进行筛查”。

那肺癌筛查到底用什么才可靠?指南中也给出了答案,高危人群应该使用低剂量螺旋 CT进行肺癌的早期筛查,并作为I级推荐。

免疫治疗2. 只有晚期患者才能用免疫治疗吗?度伐利尤单抗:Ⅲ期肺癌患者,无论能不能做手术,都可以用!度伐利尤单抗可作为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延缓疾病复发转移的时间!对于不可手术的ⅢA/ⅢB/ⅢC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来说,含铂类药物的同步放化疗是临床治疗中的首选方式,基于PACIFIC的研究结果,2018年CSCO指南首次将免疫药物度伐利尤单抗放入指南,由于当时度伐利尤单抗在国内还未获批上市,仅作为2A 类证据。

2019 年 12 月 9 日, NMPA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上市,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PD-L1抑制剂。

因此本次指南更新将度伐利尤单抗的治疗方案升级到Ⅰ级推荐,用于治疗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治疗。

此外,度伐利尤单抗在可手术的ⅢA/ ⅢB(T3N2M0)期患者治疗中,也升级为Ⅰ级推荐,用于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的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巩固治疗。

3. 如何判断自己是免疫治疗的适用人群?既然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可以用免疫治疗,那怎么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用呢?两个指标可做预测:PD-L1 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MB)。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PD-L1 表达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呈正相关。

新版指南中对于不可手术Ⅲ 期及Ⅳ 期 NSCLC 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查中新增PD-L1 表达检测,并作为I级推荐(1 类证据)。

重磅《2020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

重磅《2020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

重磅|《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2020年5月23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非小细胞肺癌(NS CLC)专家委员会召开了线上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下称《指南》)。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CSCO副理事长、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CSCO 副理事长、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分别对《指南》大事记、制定原则以及临床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

专委会各位成员共同在线见证了《指南》的落地,并开启了2020 年《指南》的发布会暨首场巡讲。

现对本《指南》更新点加以介绍。

早中期原发NSCLC的治疗基于PACIFIC研究结果,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已获批上市,《指南》将度伐利尤单抗作为不可手术的HIA/niB/IIIC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巩固治疗推荐等级上调至工级推荐(1A类证据)。

在EGFR突变靶向治疗方面,CTONG1103研究(厄洛替尼对比含钳双药化疗用于HIA/N2期患者新辅助治疗在主要研究终点客观缓解率0 RR )上,对比新辅助化疗,厄洛替尼新辅助靶向治疗取得阳性结果(54.1%^ 34.3% , P=0.092 ),写入本次《指南》的注释部分。

多项针对可手术DIA/ OB (T3N2M0 )期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H期研究在2019年取得了进展,如CheckMate 159研究[主要病理学缓解(MPR )为42.9% ,无治疗相关手术延迟],LCMC3研究[病理学缓角牟(pCR ) +MPRIV为22% , 1彳列手术延迟]],NADIM研究(pCR+ MPR为85.4% ,无治疗相关手术延迟手术延迟)及NEOSTAR (纳武利尤单抗pCR+MPR为17.4%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为33.3% ), JCSE01.10研究(信迪禾I」单抗pCR率为16.2% , MPR 率为40.5% ), 基于上述研究的研究结果,将以上研究增加至注释部分。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要点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要点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要点2020年6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2020年第6版。

那么,新版指南中NSCLC精准治疗的药物选择有哪些?NSCLC治疗的进展情况如何?接下来,让我们盘点部分亮点研究,一探究竟。

以下是NCCN指南《2020.V6版》更新的要点(相较于V5版):靶向治疗(一)指南建议检测的靶点1:EGFR、ALK、ROS1、BRAF、NTRK、MET、RET1、EGFR基因突变:首选方案:奥希替尼(1类);其他方案:厄洛替尼(1类)或阿法替尼(1类)或吉非替尼(1类)或达克替尼(1类)或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2B类)。

2、ALK基因突变:首选方案:阿来替尼(1类);其他方案:布加替尼(1类)或色瑞替尼(1类);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克唑替尼(1类)。

3、ROS1基因重排:首选方案:克唑替尼或恩曲替尼;其他方案:色瑞替尼;4、BRAF V600E 突变:首选方案:达拉菲尼+曲美替尼;其他方案:维莫非尼或达拉菲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5、NTRK 基因融合阳性:首选方案: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6、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首选方案:卡马替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克唑替尼或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7. RET重排:首选方案:Selpercatinib;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卡博替尼或凡德他尼(2B类)。

(二)2020年ASCO靶向新进展: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多项EGFR敏感突变相关研究数据公布。

其中,III期NEJ02研究旨在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用于EGFR敏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2,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可明显改善PFS。

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发现3,VEGF抑制剂联合厄洛替尼对比单药厄洛替尼,PFS和DOR明显改善。

目前,奥希替尼已获批用于敏感EGFR突变(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占EGFR突变的80%)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或用于既往EGFR-TKI治疗进展后的T790M突变阳性患者。

2020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pdf

2020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pdf

2020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pdf
ICDOICDO
组织学分型和亚型组织学分型和亚型
代码代码
复合性小细胞癌8045/3EWSR1-CREB1异位的肺粘液肉瘤8842/3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8013/3肌上皮肿瘤
混合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8013/3肌上皮瘤8982/0
类癌肌上皮癌8982/3
典型类癌8240/3淋巴瘤
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淋巴
不典型类癌8249/39699/3
瘤)
浸润前病变弥漫性大细胞性淋巴瘤9680/3
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
8040/0淋巴瘤样肉芽肿病9766/1

大细胞癌8012/3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9712/3
腺鳞癌8560/3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9751/1
肉瘤样癌Erdheim-Chester病9750/1
多型细胞癌8022/3异位起源肿瘤
梭形细胞癌8032/3生殖细胞肿瘤
巨细胞癌8031/3成熟畸胎瘤9080/0
肉瘤8980/3未成熟畸胎瘤9080/1
肺母细胞瘤8972/3肺内胸腺瘤8580/3
未分类的癌黑色素瘤8270/3
淋巴上皮样癌8082/3脑膜瘤,NOS9530/0 NUT癌8023/3转移性肿瘤
唾液腺型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8430/3
腺样囊性癌8200/3
上皮—肌上皮癌8562/3
多形性腺瘤8940/0
致谢:感谢所有参与此工作的人!。

2020版《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一线治疗格局四大亮点

2020版《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一线治疗格局四大亮点

2020版《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一线治疗格局四大亮点转自 | 医药观澜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正式公布了备受瞩目的2020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下称《指南》)。

在新版《指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格局发生较大改变,靶向疗法、免疫疗法以及联合疗法成为主旋律,同时来自泽璟制药、恒瑞医药的多款新药备受瞩目。

本文筛选新版《指南》部分亮点,仅供读者参阅。

▲晚期HCC一线治疗推荐亮点一:中国国产小分子新药获I级推荐多纳非尼是泽璟制药自主研发的口服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属于1类新药。

新版《指南》将它列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药物,并且是I级专家推荐(1A类证据)。

据悉,这是中国国产小分子靶向药首次获得CSCO指南HCC一线治疗I级推荐。

这一推荐是基于一项名为ZGDH3的多中心2/3期临床试验结果。

ZGDH3研究由秦叔逵教授和毕锋教授等独立设计和组织实施,共纳入668例中国HCC患者,是迄今为止针对中国人样本量最大的肝癌临床研究之一。

结果显示,与索拉非尼相比,多纳非尼能够显著延长晚期HCC患者的总生存期(12.1个月 vs 10.3个月),并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这一优效结果,代表了中国国产创新药物在肝癌治疗领域中的重大突破。

目前,多纳非尼已经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患者。

亮点二:I级推荐新增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疗法新版《指南》中晚期HCC一线治疗还新增另一个I级专家推荐(1A类证据)——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免疫联合治疗方案(T+A)。

事实上,这一联合疗法此前已被NCCN、ESMO等国际知名指南列为肝癌一线推荐方案,并于今年5月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肝细胞癌。

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是罗氏(Roche)旗下PD-L1抑制剂,贝伐珠单抗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

根据一项名为IMbrave 150的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针对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的HCC患者,501例受试者以2:1随机分配到T+A方案组和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组。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主要内容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主要内容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主要内容1 前言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

据2020年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分析报告显示,全球肺癌新发例数达220.7万,仅次于乳腺癌;死亡例数达179.6万,居各癌种首位。

在我国,肺癌不仅是发病率第一,也是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

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病理组织学类型,其中NSCLC最为常见,占所有肺癌的85%。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传统含铂双药化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仅4个月-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仅10个月-12个月,而免疫治疗能为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带来生存获益。

随着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我国获批肺癌适应证,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应用逐步普及。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优势人群、确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处理不良反应(AE)以及考量药物使用禁忌证等方面的临床标准仍需不断完善。

2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2.1 机体正常的免疫监视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具有“监视功能”,可精确识别“非己”成分;免疫系统可清除入侵的微生物,排斥异体移植物,还能察觉并消灭肿瘤细胞。

2.2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和相应的治疗策略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可识别并清除癌变的细胞,但肿瘤细胞有多种方法逃避免疫系统监视,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免疫检查点:抗原性丧失:免疫抑制微环境: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3.1 PD-(L)1抑制剂PD-1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跨膜蛋白,其主要配体为PD-L1。

PD-(L)1抑制剂正是通过阻断PD-1/L1的结合,恢复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

PD-(L)1抑制剂见表1。

3.2 CTLA-4抑制剂CTLA-4可通过竞争性抑制CD28与B7配体结合或将磷酸酶募集到CTLA-4的胞质域,降低TCR和CD28信号传导,抑制T细胞活化。

2020版NCCN指南发布:肺癌、结直肠癌解读

2020版NCCN指南发布:肺癌、结直肠癌解读

2020版NCCN指南发布:肺癌、结直肠癌解读导读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

NCCN作为美国21家顶尖肿瘤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其宗旨是为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肿瘤服务水平,造福肿瘤患者。

【肺癌】NCCN官网发布了2020年第一版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指南。

当中有多项治疗理念的重点更新,一起来看看。

1.强调免疫和EGFR靶向互不相容新增了EGFR敏感突变(19del/L858R)一线治疗的脚注说明。

如果治疗方案中包含免疫药物(PD1/PDL1),则医生要注意免疫药物的长半衰期,以及清楚PD1/PDL1在跟奥希替尼结合使用时的不良反应数据。

这也是体现了美国专家对PD1/PDL1与EGFR靶向药同用时可引起更大毒性的重视,因此临床上大家确实应该尽量避免或谨慎这种药物搭配。

2.PDL1表达≥1%-49%的一线治疗更新①肺鳞癌一线方案中,移除了顺铂的联合方案,留下卡铂+紫杉醇(或白紫)+PD1单抗K药。

而K药单药可作为体能差或不适合化疗的患者。

1-49%的首选还是PD1+化疗,非PD1单药。

②一线治疗达到病情稳定(CR/PR/SD)后,移除“密切观察”的选项,继续维持治疗是唯一方案。

另外,维持治疗中移除了“阿特珠单抗或贝伐单抗”,保留“阿特珠+贝伐单抗”,推荐双药维持。

PDL1表达1-49%的患者介于免疫单药与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范围之间,专家也给出了严谨的治疗方案。

3.无基因突变的治疗注意事项(包括鳞癌和非鳞癌)①在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进展后,不推荐换成另一种PD1/PDL1(既往指南为“不常规推荐”),这项更新直接否定了免疫交叉治疗。

②对于耐受性良好的患者,若4个周期一线治疗效果不错,可以考虑继续治疗至6个周期,之后才进行维持治疗。

2020年最新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0年最新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0年最新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解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CSCO⾮⼩细胞肺癌(NSCLC)指南发布会暨⾸场巡讲于5⽉23⽇上午以⽹络直播形式在线举⾏,在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2020中国CSCO⾮⼩细胞肺癌指南,这次的指南更新到底有哪些亮点呢?下⾯就由⼩编带您⼀睹为快!⼀、检测“更精准”看点:肺癌筛查、分⼦分型新指南特别强调“不建议使⽤胸⽚进⾏筛选”,也就是说,今后⾼危⼈群每年体检时,⼀定要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LDCT)提早发现隐患。

基因检测⽅⾯,不可⼿术患者PD-L1表达检测的推荐等级上升⾄I级,但不⽤⼈⼈都做,EGFR、ALK、ROS1没有突变的NSCLC建议进⾏PD-L1检测,更好的为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新增“NTRK 融合检测作为II级推荐”,基于TPK抑制剂的开发和初步研究结果,NTPK或将成为肿瘤新靶点。

⼆、靶向“更成功”看点:EGFR突变患者⼀线治疗新格局、耐药进展模式对EGFR突变,基于ARCHER 1050研究结果,2019年NMPA批准了达克替尼⼀线⽤于EGFR突变NSCLC的适应证。

此外,指南对奥希替尼⼀线⽤药的推荐上升⾄I级。

FLAURA研究表明奥希替尼较⼀代EGFR-TKI显著延长PFS和OS(图1)。

为了更好的指导后续治疗,最新指南将耐药后进展模式根据进展部位和是否寡进展分两类:寡进展/CNS进展,⼴泛进展。

寡进展/CNS进展患者⼀般可在维持原⽅案基础上,增加局部治疗;⽽⼴泛进展者则需更换⽅案。

对EGFR-TKI耐药后治疗,⽬前阿美替尼已获NMPA批准的⼆线适应证,指南新增阿美替尼II级推荐⽤于存在T790M突变的经⼀代或者⼆代EGFR-TKI治疗失败的⼴泛进展的晚期NSCLC⼆线治疗。

三、免疫“更提早”看点:免疫治疗进军⽆驱动基因晚期NSCLC的⼀线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可谓如⽕如荼,继去年CSCO指南⾸次出现免疫治疗后,今年免疫治疗⼏乎占据了⽆驱动基因突变NSCLC治疗指南更新的全部内容,真正推进了“去化疗时代”的到来。

2020.V6版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更新!双免、RETMET靶点有突破!

2020.V6版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更新!双免、RETMET靶点有突破!

2020.V6版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更新!双免、RETMET靶点有突破!非小细胞肺癌得到诊疗可谓发展迅猛,日新月异。

继今年6月NCCN 2020.V5版非小细胞肺癌指南发布。

近日,V6版指南对非小细胞肺癌诊疗规范再次进行了更新。

此次更新要点仍然较多,双免进入一线推荐,小靶点方面又有两大靶点RET/MET进阶成为初治必检靶点,除此,还有众多更新。

时不待我,一起领略一下最新版本!靶向篇一RET、MET跻身晚期NSCLC一线常规检测推荐,六大靶点蔚为可观!2020年小靶点进展飞速,疗效可观的药物喷薄而出,成就了肺癌小靶点领域的崛起。

而此次NCCN指南,更是为此正名。

在晚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环节,推荐对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在既往EGFR/ALK/ROS1/BRAF四大必检基因上,又新增了MET基因14突变的检测和RET基因融合的检测。

形成了晚期非鳞癌的六大必查基因检测。

靶向队伍进一步扩大!对于检测阳性的患者,优先选用靶向治疗!1.MET14突变治疗对于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指南一线优先推荐使用卡马替尼,某些情况下可选择克唑替尼。

(目前国内MET方面药物还是较为受限的。

卡马替尼仅在国外获批。

克唑替尼虽为国内上市药物但只兼跨MET靶点,疗效有限。

目前还是非常期待来自和记黄埔的国产药物沃利替尼的上市,该药疗效数据公布不输进口,目前已经获得国内NMPA的优先审批,有望快速上市成为国内MET14的主导药物。

)药物数据展示:今年MET领域进展颇丰,卡马替尼通过了FDA的获批上市,替泊替尼通过了日本的审批上市,国产的沃利替尼得到了中国NMPA的优先受理。

三大药物在疗效上基本持平,汇总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下表中,MET抑制剂除了在突变外,还在MET扩增上做出了一些成绩。

同时基于MET靶点在EGFR/ALK耐药上占据重要地位和比例,EGFR抑制剂+MET抑制剂的联合研究也频获阳性结果。

未来MET的肺癌应用获益人群将不断增多!2.RET融合治疗对于RET融合的晚期肺癌患者,本次指南一线优先推荐使用Selpercatinib(LOXO-292),在某些情况下推荐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凡德替尼或(Vandetanib)。

NCCN 非小细胞肺癌指南 2020.V1

NCCN 非小细胞肺癌指南 2020.V1

2020.V1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1、肺癌预防和筛查(PRV-1)2、临床表现和风险评估(DIAG-1)3、初步评估与临床分级(NSCL-1)4、评估和治疗:•IA期(T1abc,N0)(NSCL-2)•IB期(外周T2a,N0),I期(中央T1abc-T2a,N0),II期(T1abc-2AB,N1;T2b,N0),IIB期(T3,N0),IIIA阶段(T3,N1)(NSCL-3)。

•ⅡB期(T3入侵,N0)和IIIA阶段(T4扩展,N0-1;T3,N1;T4,N0-1)(NSCL-5)•ⅢA期(T1-2,N2);IIIB期(T3,N2);孤立性肺结节(ⅡB,IIIA,IV期)(NSCL-8)•多原发灶肺癌(N0-1)(NSCL-11)•IIIB期(T1-2,N3);IIIC(T3,N3)(NSCL-12)•IIIB期(T4,N2);IIIC(T4,N3);第IVA,M1A:胸膜或心包积液(NSCL-13)•IVA期,M1B(NSCL-14)5、根治性治疗完成后的监测(NSCL-16)6、复发和转移的治疗(NSCL-17)7、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系统治疗(NSCL-18)8、病理检查原则(NSCL-A)9、手术治疗原则(NSCL-B)10、放射治疗原则(NSCL-C)11、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化疗方案(NSCL-D)12、放疗联合化疗方案(NSCL-E)13、癌症生存护理(NSCL-F)14、分子学检测和生物标记物分析原理(NSCL-G)15、识别转移性NSCLC患者的新治疗的新兴生物标志物(NSCL-H)16、针对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疗(NSCL-I)17、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全身治疗(NSCL-J)18、分期(ST-1)“非小细胞肺癌指南”第2020.1版对比2019.7版更新内容:总则:优先分层适用于整个指导方针。

DIAG-2:脚注j:旧版:PET/CT检查后怀疑肺癌的患者需要在任何非手术治疗前进行组织学确诊。

2020中国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发布!新药迭起、理念更新,速来学习!文末下载原文!

2020中国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发布!新药迭起、理念更新,速来学习!文末下载原文!

2020中国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发布!新药迭起、理念更新,速来学习!文末下载原文!前言昨日(5月23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专家委员会召开了线上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2020中国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的更新要点。

找药宝典作为参与媒体之一,进行了实时直播。

会议邀请了三位国内肺癌大咖周彩存教授、程颖教授、王洁教授领衔主持,同时为了清晰解读,邀请了国内两位青年专家王志杰医生和任胜祥医生进行指南更新要点专题讲解。

知识量满满,重点学习!小编分四大部分为大家呈现解读。

▼《诊断》部分更新要点1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极易出现颈部/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因此在影像诊断部分添加了“颈部/锁骨上淋巴结B 超或CT”作为Ⅰ级推荐,以增加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2在国内,我们习惯性以胸部X片进行肺癌的筛查,但统计学数据显示,这一做法并没有提升检出率,也未助益到肺癌的生存获益。

因此,在肺癌筛查部分文字注释部分添加强调“不建议使用胸片进行筛查”。

筛查手段首选低剂量螺旋CT。

3基于keynote042研究(K药对比标准含铂化疗一线治疗EGFR/ALK阴性的PDL1≥1%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功,美国FDA和中国NMPA都批准了帕博利朱单抗单抗作为PDL1≥1%的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同步中国NMPA在2019.8批准了PDL1检测抗体(IHC 22C3)作为辅助诊断。

这一系列的操作促使2020CSCO指南将分子分型部分,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DL1表达”由之前的II级推荐上升到I级推荐。

更加夯实了晚期NSCLC基于基因突变和PDL1表达一分为二的思治疗思路。

具体治疗见后续。

▼《I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要点解读01 IA期、IB期、IIA期、IIB期NSCLC治疗(无更新)对于I-II期NSCLC本次无更新,总结一下整体治疗原则,两点:(1)对于适合手术的,采用手术±辅助化疗的方式;(2)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此阿勇放疗局控±化疗的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磅|《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
2020年5月23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NS CLC)专家委员会召开了线上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下称《指南》)。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CSCO副理事长、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CSCO 副理事长、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分别对《指南》大事记、制定原则以及临床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

专委会各位成员共同在线见证了《指南》的落地,并开启了2020年《指南》的发布会暨首场巡讲。

现对本《指南》更新点加以介绍。

早中期原发NSCLC的治疗
基于PACIFIC研究结果,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已获批上市,《指南》将度伐利尤单抗作为不可手术的ⅢA/ⅢB/ⅢC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巩固治疗推荐等级上调至Ⅰ级推荐(1A类证据)。

在EGFR突变靶向治疗方面,CTONG1103研究(厄洛替尼对比含铂双药化疗用于IIIA/N2期患者新辅助治疗)在主要研究终点客观缓解率(O
RR)上,对比新辅助化疗,厄洛替尼新辅助靶向治疗取得阳性结果(5 4.1%对34.3%,P=0.092),写入本次《指南》的注释部分。

多项针对可手术ⅢA/ ⅢB(T3N2M0)期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Ⅱ期研究在2019年取得了进展,如CheckMate 159研究[主要病理学缓解(MPR)为42.9%,无治疗相关手术延迟],LCMC3研究[病理学缓解(pCR)+MPRⅣ为22%,1例手术延迟]],NADIM研究(pCR+ MPR为85.4%,无治疗相关手术延迟手术延迟)及NEOSTAR(纳武利尤单抗pCR+MPR为17.4%,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为33.3%),JCSE01.10研究(信迪利单抗pCR率为16.2%,MPR率为40.5%),基于上述研究的研究结果,将以上研究增加至注释部分。

Ⅳ期无驱动基因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一、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Ⅰ级推荐
基于QL1101研究,国内首个经NMPA批准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写入指南“非鳞癌NSCLC一线治疗Ⅰ级推荐”部分。

帕博利珠单抗肺癌适应证已在我国获批,本《指南》更新中推荐等级均有上调。

根据KEYNOTE-024研究,上调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限PD-L1 TPS≥50%)推荐等级至Ⅰ级推荐(1A类证据)。

基于KEYNOTE-042研究,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肺癌一线治疗适应证在中国获批,因此在本次指南中新增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限PD-L 1 TPS 1~49%)(2A类证据)。

基于KEYNOTE-189研究,上调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 A类证据)至Ⅰ级推荐。

二、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Ⅱ级推荐
基于CameL研究,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作为1A类证据II级推荐写入指南,该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对中国患者具有更大意义。

卡瑞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Ⅱ期伞形研究(ORR达18.5%,OS达19.4个月)以及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Ⅱ期研究(ORR达30.8%,PFS达5.9个月)也写入本次指南二线治疗的注释部分。

根据IMpower150研究,上调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至Ⅱ级推荐(1A类证据)。

根据IMpower130研究,新增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1A类证据)。

一线治疗文字注释部分添加CheckMate 227、CheckMate 9LA、OR IENT-11研究内容。

三、无驱动基因、IV期鳞癌一线治疗Ⅰ级推荐
根据KEYNOTE-024研究,上调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限PD-L 1 TPS≥50%)推荐等级至Ⅰ级推荐(1A类证据)。

根据KEYNOTE-042研究,增加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限PD-L 1 TPS 1~49%)Ⅰ级推荐(2A类证据),并在注释部分补充Keynot e-042研究内容。

根据KEYNOTE-407研究,上调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和铂类(1A类证据)至Ⅰ级推荐。

四、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癌/鳞癌NSCLC二线治疗Ⅱ级推荐
根据OAK研究,上调阿替利珠单抗免疫单药二线治疗至Ⅱ级推荐(1A 类证据)。

Ⅳ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治疗
一、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治疗
二代EGFR肺癌靶向药达克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因此在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部分新增达克替尼一线治疗Ⅰ级推荐(1A 类证据)。

二、ALK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治疗
ALK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部分基于ALTA-1L研究结果新增布加替尼(brigatinib)一线治疗Ⅲ级推荐(1A类证据)。

后线治疗部分,将分层因素调整为“寡进展/CNS进展”以及“广泛进展”两部分;“广泛进展”部分,新增brigatinib作为Ⅲ级推荐并限定用于“一代TKI治疗失败”(3类证据)以及劳拉替尼(lorlatinib)作为Ⅲ级推荐并限定用于“二代ALK-TKI一线治疗或一/二代ALK-TKI治疗均失败”(3类证据)。

注释部分添加恩莎替尼二线治疗克唑替尼耐药ALK阳性患者的Ⅱ期研究内容(总体ORR为52%,颅内转移患者O RR是70%;总体DCR是93%,颅内转移患者DCR为98%)。

三、ROS1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治疗
ROS1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部分:新增恩曲替尼(entrect inib)一线治疗Ⅲ级推荐(3类证据),并在注释部分增加STARTRK-2,STARTRK-1和ALKA-372-001三项研究汇总数据。

二线治疗部分:分层因素调整为“寡进展/CNS进展”以及“广泛进展”两部分。

四、BRAF V600E突变/NTRK融合NSCLC治疗
BRAF V600E突变/NTRK融合NSCLC治疗为本《指南》新增部分。

一线治疗部分:新增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达拉非尼(Dabrafenib+Tra metinib/Dabrafenib)一线治疗BRAF V600E突变患者Ⅲ级推荐(3类证据),新增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或entrectinib一线治疗NT RK融合患者Ⅲ级推荐(3类证据)。

2020年中国抗击新冠疫情获得胜利,CSCO非小细胞专委会的专家学者也一定会携手奋进,不断提高原发性肺癌的诊疗水平,为“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践行指南,中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