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外古诗词诵读1《竹里馆》课件(共27张PPT)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1)拟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 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 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 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
学习写法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2)反衬:弹琴复长啸,明月来相照。
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学会诵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感知诗意
交流积累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 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 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记一记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huáng),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维调任监察御史 ,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安史之乱后,王维被捕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 息后,他又被下狱,后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乱有功而 得救,降为太子中允,后来官至右丞,半隐半官。
了解作者:王维
早在张九龄执政时,王维就利用官僚生 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建造 了别墅,修养身心。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 山有湖,有林有溪,馆舍若干。在这期间,他曾 写了一组诗,叫《辋川集》,来描写辋川这一带 的景色,《竹里馆》是《辋川集》组诗中的第十 七首。他自己曾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奏古 琴以抒寂寞情怀。
整体感知
1、感知诗歌内容:景物、人物、心境。
(1)拟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 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 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 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
学习写法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2)反衬:弹琴复长啸,明月来相照。
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学会诵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感知诗意
交流积累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 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 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记一记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huáng),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维调任监察御史 ,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安史之乱后,王维被捕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 息后,他又被下狱,后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乱有功而 得救,降为太子中允,后来官至右丞,半隐半官。
了解作者:王维
早在张九龄执政时,王维就利用官僚生 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建造 了别墅,修养身心。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 山有湖,有林有溪,馆舍若干。在这期间,他曾 写了一组诗,叫《辋川集》,来描写辋川这一带 的景色,《竹里馆》是《辋川集》组诗中的第十 七首。他自己曾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奏古 琴以抒寂寞情怀。
整体感知
1、感知诗歌内容:景物、人物、心境。
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约必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阻碍他不能如期赴约,其内心必是自
练
责万分,诗人定能理解友人的为难之处,又怎么会觉得失望烦
习
闷无聊呢?诗人是愿意享受这份孤寂之美的,所以“闲敲棋子落
灯花”,于心灵的一刹那间寻到了独得之乐,故著一“闲”字。
通过动作描写可以联想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
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
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 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 生机盎然。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即邀约友人。
译文: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习
(2)、《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 绪的两句是: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七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写的
、
是什么景色,有什么作用?
课
江南梅雨夜景。这两句点明了时节和地域。雨下个不停,
堂
蛙叫个没完。外界是热闹又喧嚣的,然而这样的环境更加
练
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寂寥。
赏
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
析
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此时,
诗人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
品
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
读
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
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
品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定风波 辛弃疾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课堂练习
1、《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 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族谱简介
八世祖:宋太祖赵匡胤 七世祖:燕王赵德昭 六世祖:舒国公赵惟忠 五世祖:楚国公赵从信 高祖父:北海侯赵世爽 曾祖父:保平军节度使赠惠王赵令懬 祖父:赠正奉大夫赵子游
父:赵伯乘 兄:赵师云、赵师周、赵师召
子:赵希宅
诵读诗歌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l落uò灯花。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赏析诗句
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寓情于景,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江南夏 雨图,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暗示了 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 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运用叠字“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
,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 ,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 孤寂的心情。
赏析“青草池塘处处蛙”。
以声衬静,“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 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 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约客
赵师秀
部编本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八首)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 下册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竹 里 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作者档案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 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 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 、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 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 维,字摩诘。
词语解释
①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③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④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 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⑤凭:托,烦,请。 ⑥传语:捎口信。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参考译文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与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诗歌赏析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 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 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 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 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 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 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 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 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 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 作此诗。
七年级 语文 下册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竹 里 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作者档案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 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 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 、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 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 维,字摩诘。
词语解释
①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③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④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 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⑤凭:托,烦,请。 ⑥传语:捎口信。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参考译文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与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诗歌赏析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 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 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 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 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 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 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
黄斜文课件教案试卷制作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 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 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 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 作此诗。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组诗的特点,正如钱锺书《谈艺录》所说:“诚斋则如 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 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 独也。”杨万里思路敏捷,他选角独到,能捕捉别人往往 难以捕捉到的意象。六首诗虽然每首各有侧重,但作者的 感情是连贯的。这组诗也是作者擅长用俚语俗话入诗的典 型。
白话译文 其一 山行途中只见千山相连,竟没有一丝缝隙。山峰高耸入云,山谷深如万丈,行路崎岖艰难。 昨天我曾路过芙蓉渡口,如今顺着溪流找到了狭窄如线的源头。 其二 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 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其三 后山阻隔住了水,水便向东奔涌而去。到了前山却又被阻隔,从而向西流去。 说水柔和,没有脾气,但是水湍急时,声音似怒了一般;水缓慢时,声音却又让人感觉悲凉。 其四 太阳升高,山谷里开始变得温暖起来。苍翠色的山雾笼罩下,天气依然冷得彻骨。 行人们都在忙什么事情呢?在晨鸡的报晓声中就匆匆跨上马背继续赶路了。 其五 不要说什么上山艰难下山容易,骗得人们下山时盲目欢喜。 真正走起来才发现走来走去还在万山环绕的圈子里,真是过了一山又一山。 其六 正是路上的行人愁苦悲痛之时,杜鹃鸟还在声声不绝地对着人啼叫。 如果家居之人的脸上总是挂满泪珠,我才相信这春日的愁绪总是因为它。
第四首描述日出山谷中喧闹的景象。旭日东升,谷底微明, 方有鸡鸣、马嘶、人语,反衬这是一个峭绝幽僻的山谷。虽 有阳光送暖,但此时高山峻岭、古树繁荫之中,依然是透骨 奇寒,这真是一个云笼雾罩、山气充斥的环境。经过一夜的 煎熬,终于盼到天亮,来不及再和山中人更多谈论谷底风俗 人情家事,因为报晓的鸡鸣正紧催行人上路。作者摄取初晓 山谷的一个镜头,化静为动,以急促的节奏抒写对谷景的依 恋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共10张PPT)
一 、 古 代 两 河流域 文明 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气候特点:干旱少雨
文明历程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年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24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文本背诵名句理解源自默写自 测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赏析:“一山放出一山拦”把山变 莫言下岭便无难, 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 ________ 赚得行人错喜欢。 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 ________ 政入万山围子里, 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 ________ 一山放出一山拦。 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 ________
二 1
4
、古巴比伦王国:、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25米 , 上 周 长 1.65米 , 底 部 周 长 1.90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82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82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 背贰
章
景 介 绍 》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 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 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 写。
学第 叁
习章 目 标
1. 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2. 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 习 目 标
译 思乡的眼泪流不尽,沾湿了袖子;
文
马上相逢无纸笔,
诗人找纸笔无果的匆 忙情态。
译 骑在马上遇到正要入京的使者,手上也无纸笔,
文
保平安
凭君传语报平安。
正确处理了报国与亲 情的关系,即使安慰 亲人,也是思念家人。
译 只能烦请使者传口信,给我家人报平安
文
第
品五 章
味 诗 词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 ”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
逢入京使
课
品
诗
堂
味
词
练
妙
详
习
处
解
文
背
作
学
景
者
常
介
简
识
目 绍
介
录
第
作壹 章
者 简 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 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 ,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 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 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 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 ,边塞诗尤多佳作。
答案: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谢谢大家
第
统部编初中7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PPT课件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 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诗中的第十 七首。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 故名。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 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 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 性悠然相会,而提笔成篇的。
板书白
借景
抒情
↓ 《折杨柳》 ↓
玉笛声
故园情
联想
逢入京使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
(今湖北荆州)人。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 经史。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西域多年, 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 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 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的真实生 活写照。到天宝三年春,李白上书请求还家,玄宗同意了。这一年春 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思归故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
音、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 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 情,从而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4张PPT)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主旨:不要被一时的顺 境迷惑,要对生活中 “困难”的出现做好充 分准备。 特点:说理生动,语言 明白如话。
任务二:小小鉴赏家
以阅读提示中的诗歌手法和诗歌特色为切入点,选择 精妙的字句,写下自己的赏析文字。
赚得行人错喜欢
“赚得”是骗得的意思,山并不会骗人,实则是 人们被自己的错误认知所骗。和“错”字连用,好 想让人想到了“行人”的懊恼神态,灵动活泼。
贾生 李商隐 〔唐代〕 宣室求贤访遂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须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遂”应写做“逐”。诗句的意思是汉文帝 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逐”是 放逐贬官的意思。而“遂”一般表示于是,最终。
“须”应写做“虚”,意思是“徒劳”。即 汉文帝就算靠近与贾谊谈话也是徒劳的。
任务一:小小批改家
小江默写完四首诗歌,有些地方出现了错误。请你批改, 并以老师的口吻对正确的内容进行指导。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栏。
“栏”应写做“拦”。根据偏旁来看, “栏” 是名词,表示栏杆等。“拦”是动词,表示阻拦。 诗句的意思是刚走出一座山,又有一座山阻拦在 面前。
一山放出一山拦 品味修辞
“放”“拦”拟人手法,“一山”的重复,让 山成为了设置重重障碍的形象。 这样 “坏心眼” 的形象,使诗歌意趣横生。“行人”心情的起起伏 伏,跃然纸上。
任务二:小小鉴赏家
以阅读提示中的诗歌手法和诗歌特色为切入点,选择 精妙的字句,写下自己的赏析文字。
《约客》
情感:表达了诗人待客久等 不来的淡淡寂寞。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栏。
七年级语文统编版(下)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春夜洛城闻笛》PPT优质课件_
2.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像杜甫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是不会真的咒骂几个顽童的。但为什么诗人就在诗中这么称呼了呢?这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
女躲在暗处轻声哭泣,宛如海浪层层推 。第一,挂在高树梢与飘落在低洼积水的地方的茅草已无法取回,有可能取回的又被群童抱去,这令诗人焦虑万分;第二,这茅草对
折杨柳的曲子像一支煽情的羽箭,击中了每一位游子敏感的 而脆弱的心,也让客居异乡的诗人,愁肠百结,碾转难眠。
遥望故乡的方向,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与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那一声清脆的折柳,穿过多少颠沛流离的岁月,划过多少结满 乡愁的梦境,
依然清晰的在耳畔回响,久久难以散去。
月光啊,你是故乡飘来的花朵吗?萦回的笛音里,我嗅到了你 缱绻的心香,绵柔的春风里,我看到了你温存的笑脸。恍惚中, 诗人张开双臂,欲采一束月光的花朵,手却下意识碰到了墙上, 那只沉默的酒壶。
春夜洛城闻笛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改写的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对《春夜洛城闻笛》加以改写。 3.通过对古诗词的改写,增强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写作背景
“春夜”点出季节和具体时间 “洛城”表明是客居 《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游洛 阳时所作,明示诗因闻笛声有感 而发。
与诗人相遇
与诗人相遇
划分节奏:二二三
①洛城:洛阳(现河南洛阳) ②玉笛笛子的美称。 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④满:动词,传遍 ⑤闻:听;听见 ⑥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⑦故园:指故乡;家乡
与诗人相遇
1、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哪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2、散入春风满洛城。 伴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这个春夜,潦倒在梦里醉乡的,何止诗人一个人。
反复读,勤思考。 联想想象不能少, 你我他要选好, 篇篇美文出现了。
女躲在暗处轻声哭泣,宛如海浪层层推 。第一,挂在高树梢与飘落在低洼积水的地方的茅草已无法取回,有可能取回的又被群童抱去,这令诗人焦虑万分;第二,这茅草对
折杨柳的曲子像一支煽情的羽箭,击中了每一位游子敏感的 而脆弱的心,也让客居异乡的诗人,愁肠百结,碾转难眠。
遥望故乡的方向,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与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那一声清脆的折柳,穿过多少颠沛流离的岁月,划过多少结满 乡愁的梦境,
依然清晰的在耳畔回响,久久难以散去。
月光啊,你是故乡飘来的花朵吗?萦回的笛音里,我嗅到了你 缱绻的心香,绵柔的春风里,我看到了你温存的笑脸。恍惚中, 诗人张开双臂,欲采一束月光的花朵,手却下意识碰到了墙上, 那只沉默的酒壶。
春夜洛城闻笛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改写的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对《春夜洛城闻笛》加以改写。 3.通过对古诗词的改写,增强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写作背景
“春夜”点出季节和具体时间 “洛城”表明是客居 《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游洛 阳时所作,明示诗因闻笛声有感 而发。
与诗人相遇
与诗人相遇
划分节奏:二二三
①洛城:洛阳(现河南洛阳) ②玉笛笛子的美称。 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④满:动词,传遍 ⑤闻:听;听见 ⑥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⑦故园:指故乡;家乡
与诗人相遇
1、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哪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2、散入春风满洛城。 伴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这个春夜,潦倒在梦里醉乡的,何止诗人一个人。
反复读,勤思考。 联想想象不能少, 你我他要选好, 篇篇美文出现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PPT课件》ppt课件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 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 淡泊情怀的句子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 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 来反衬。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4 韩愈《晚春》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 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 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
(优质课件)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泊秦淮》
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 “商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 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 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诗歌鉴赏
总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 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 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 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 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 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泊秦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 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 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唐朝末年, 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 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 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面对此种景象, 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 慨。
学习目标
2、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无比忧愤的诗句是:
,
。
3、商暗女示不晚知唐亡国国事恨衰颓,隔统江治犹者唱还后沉庭溺花于歌舞升平之中的
诗句是:
,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谢谢!
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 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 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是南京城里最有 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酒楼上正 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由过去的历 史想到当前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思考探究
2、第二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这句在全诗 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
没有。这里只点明了看到了“酒家”,至于酒家是灯 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留给读者去联想,去 补充。
诗歌鉴赏
总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 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 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 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 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 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泊秦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 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 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唐朝末年, 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 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 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面对此种景象, 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 慨。
学习目标
2、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无比忧愤的诗句是:
,
。
3、商暗女示不晚知唐亡国国事恨衰颓,隔统江治犹者唱还后沉庭溺花于歌舞升平之中的
诗句是:
,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谢谢!
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 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 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是南京城里最有 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酒楼上正 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由过去的历 史想到当前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思考探究
2、第二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这句在全诗 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
没有。这里只点明了看到了“酒家”,至于酒家是灯 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留给读者去联想,去 补充。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
《过松源晨诵《过松源晨炊漆 公店》(其五)和《约客》。
2.结合相关背景,把握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3.体会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资料补充
杨万里(1127一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4)主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要燃尽,主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 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的动作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2.品读诗歌,揣摩情感 诗的三、四两句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细节,结合诗句分 析表达效果。
通过对诗人身处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的渲染,既 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 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一细节中,包 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
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有表层意思也有深层意思。
2.阅读下面这些诗句,联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探讨这些诗在写法 上的相同之处。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 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 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第三学程: 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学习任务
主问题1.读顺字音节奏。 2.读懂诗歌大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自主诵读,关注课下关于字词的注音,对于读音存在问题的自此查阅字 典。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这首诗下面的解读,尝试理解这首 诗的大意。 第二步:展学要求
《过松源晨诵《过松源晨炊漆 公店》(其五)和《约客》。
2.结合相关背景,把握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3.体会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资料补充
杨万里(1127一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4)主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要燃尽,主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 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的动作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2.品读诗歌,揣摩情感 诗的三、四两句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细节,结合诗句分 析表达效果。
通过对诗人身处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的渲染,既 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 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一细节中,包 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
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有表层意思也有深层意思。
2.阅读下面这些诗句,联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探讨这些诗在写法 上的相同之处。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 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 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第三学程: 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学习任务
主问题1.读顺字音节奏。 2.读懂诗歌大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自主诵读,关注课下关于字词的注音,对于读音存在问题的自此查阅字 典。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这首诗下面的解读,尝试理解这首 诗的大意。 第二步:展学要求
课外古诗词诵读2《贾生》课件-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帝当时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 前于席”的情状,表现出文帝求贤若渴的形象,与 末句询问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委婉嘲讽了封 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
课堂小结
主旨上:这首诗通过写汉文帝夜半宣室
与贾谊畅谈,不问苍生大事,只问虚幻的 鬼神的史实,借以讽刺晚唐统治者不问民 生疾苦,只求长生的昏庸行为,抒发诗人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
记一记
➢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 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 才调:才华气质。 ➢ 可怜:可惜,可叹。 ➢ 虚:徒然,空自。 ➢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 苍生:百姓。 ➢ 问鬼神: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
写法上:
1.借古讽今; 2.欲扬先抑。
分层作业
1、背诵、默写诗歌,整理笔记; 2、比较这首诗与《泊秦淮》在 写法与情感上的异同。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炼字角度 “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
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这一“ 虚”字,举重若轻,使前面文帝求贤的举动从根 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 起伏。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描写角度 彻夜长谈、虚心倾听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文
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法角度 诗人通过写汉文帝夜半宣室与贾谊畅谈不问
苍生大事只问虚幻的鬼神的史实,借古讽今,以 讽刺晚唐统治者不问民生疾苦,只求长生的昏庸 行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
课堂小结
主旨上:这首诗通过写汉文帝夜半宣室
与贾谊畅谈,不问苍生大事,只问虚幻的 鬼神的史实,借以讽刺晚唐统治者不问民 生疾苦,只求长生的昏庸行为,抒发诗人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
记一记
➢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 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 才调:才华气质。 ➢ 可怜:可惜,可叹。 ➢ 虚:徒然,空自。 ➢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 苍生:百姓。 ➢ 问鬼神: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
写法上:
1.借古讽今; 2.欲扬先抑。
分层作业
1、背诵、默写诗歌,整理笔记; 2、比较这首诗与《泊秦淮》在 写法与情感上的异同。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炼字角度 “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
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这一“ 虚”字,举重若轻,使前面文帝求贤的举动从根 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 起伏。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描写角度 彻夜长谈、虚心倾听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文
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
品析诗句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法角度 诗人通过写汉文帝夜半宣室与贾谊畅谈不问
苍生大事只问虚幻的鬼神的史实,借古讽今,以 讽刺晚唐统治者不问民生疾苦,只求长生的昏庸 行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诗人从日常现象中敏锐领悟经验,以 生动的语言叙出,给人以联想和启示。
悟诗理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思考:诗中的“山”只
是“山”吗?
山
—— 困难
万山围子 —— 重重困难
爬过一座山 —— 克服一个困难
爬山过程 —— 人生过程
哲理:不为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 断克服困难,化险为夷。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谢谢观赏
中心概括
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
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不要为眼
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这样
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肆
课堂小测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以否定形式指出 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的诗句是: __莫_言__下__岭_便__无__难__, _赚__得_行__人__错_喜__欢____。 (2)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说道: “__政_入__万__山_围__子__里___,_一_山__放__出_一__山__拦____。”生活的道路 犹如行走在万山深处,充满困难,奋斗要放眼长远。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骗”的意思,人们通常把下 岭看的容易和轻松,往往会 “上当受骗”,空自欢喜。 “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 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 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
包含了下岭前艰难 攀登的整个上山过 程,以及对所历艰 难的种种感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首句以否定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 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次句补充首句,“赚” 字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山的容易,与实际上 下山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行人是被自己 对下山的主观想象骗了。
悟诗理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思考:诗中的“山”只
是“山”吗?
山
—— 困难
万山围子 —— 重重困难
爬过一座山 —— 克服一个困难
爬山过程 —— 人生过程
哲理:不为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 断克服困难,化险为夷。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谢谢观赏
中心概括
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
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不要为眼
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这样
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肆
课堂小测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以否定形式指出 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的诗句是: __莫_言__下__岭_便__无__难__, _赚__得_行__人__错_喜__欢____。 (2)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说道: “__政_入__万__山_围__子__里___,_一_山__放__出_一__山__拦____。”生活的道路 犹如行走在万山深处,充满困难,奋斗要放眼长远。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骗”的意思,人们通常把下 岭看的容易和轻松,往往会 “上当受骗”,空自欢喜。 “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 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 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
包含了下岭前艰难 攀登的整个上山过 程,以及对所历艰 难的种种感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首句以否定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 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次句补充首句,“赚” 字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山的容易,与实际上 下山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行人是被自己 对下山的主观想象骗了。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 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 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这样的求贤对天下 苍生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君臣遇合对臣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诗人仍只 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 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李商隐的一首诗,完成题目。 汉宫词
李商隐 〔唐代〕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注释】《汉宫词》当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之后不久。唐武宗力辟佛教,却笃信神仙之 说,他于会昌五年,“筑望仙台于南郊”,还服食长生药,“饵方士金丹,性加躁急,喜怒不常”。 李商隐此诗即为讽喻唐武宗求仙访道之举而作。 青雀:指青鸟,即《山海经》中提到的西王母所使之神鸟。君王:明指汉武帝,暗喻唐武宗。集灵 台:汉时台名。侍臣:侍奉帝王的廷臣。相如渴:相如即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 金茎露:承露盘中的露,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的“云表之露”。传 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
艺术特色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通过讽刺文帝来讽刺当今圣上的昏庸。此诗立意精警,咏
史、议论、抒情三者融合为一体。赞美贾谊,讽刺文帝,慨叹时政,借古讽今,同时诗人自己 又是羁旅他乡,怀才不遇,以贾生自况,感伤自己,添加了一定得抒情成份。
欲扬先抑: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思想内容。 2、背诵默写。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 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 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 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 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 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 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 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 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洛城闻笛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 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 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 太白集》传世,诗作多是醉时所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 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 情,从而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竹里馆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 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 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他 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 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 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 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 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满”字运用夸张 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 闻笛后的思乡之情。
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 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天宝三年,李白第三次游洛阳。这一年李白受诏入宫已经三年。 初入宫,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李白此时以为可以平 步青云,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一名文 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已。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就 浪迹酒肆。杜甫在《饮中八仙》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 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的真实 生活写照。到天宝三年春,李白上书请求还家,玄宗同意了。这一年 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思归故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 音、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sà n
散入/春风/满洛城。
zhé
此夜/曲中/Leabharlann 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笛子的美称。
洛阳城。
精读细研
指“幽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 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在这片幽深的竹林里,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 有一轮明月来(与我)相伴。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 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中抚琴者特立 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 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合作探究
2.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
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 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 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精读细研
是针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而 言的,为结句蓄势。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 思乡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柳”的曲 调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 的关键。
主观情感的推演,不 言“我”,却更见“ 我”感触之深,思乡 之切。反问句式,加 强思乡的感情,有一 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
节奏。
竹里馆
王维
huá ng
独坐/幽篁里,
xià o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幽是深的意思,篁指竹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人)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寂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 清脆地发出长啸的声音。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盛唐时 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 西祁县),崇信佛教。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 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尤以 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他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他为“ 诗佛”。王维的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 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 一首五绝,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诗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是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此诗 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诗 人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和淡泊的心态。
写作特色
①这首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 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 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 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作。
②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 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 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③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有静有动、有实有虚,是诗人生活态度的绝佳表述。
板书设计
竹里馆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宁静闲适 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淡泊惬意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它)随着 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精读细研
春夜洛城闻笛
抒写自己闻 笛的感受。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表现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 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精读细研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 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乡,家乡。
译文: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有谁能不生 发思乡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