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如何辨识危险源
四.系统安全 1.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 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风险消除 或降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 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基本原因为导致事故发生
的物;后者为事故发生时直接作用于人体,使人体遭受伤害的
物)。
在人的问题方面,区分行为人和受害人(前者为引起事故
发生的人
肇事者,后者为事故发生时受到伤害的
人
受害人)。
物
事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加害物
五.几个概念 要做好危险源管理工作,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危险源?
什么是第一类危险源?什么是第二类危险源?以及他们之间的 关系,才能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提高辨识效率。 1 危险源
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 亡、职业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 造成各类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结束语危险源管理的基础就是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危险源风险评价的准辨识出的危险源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客观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风企业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就不能有效实施就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以及控制事故的后果就不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不能保证企业财产安全
如何辨识危险源
故
管 理
失
误
行
不安全行为
为
人
4 .能量意外释放论 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发生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 放(失控)。
危险源的辨识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指挥错误 • 操作失误 • 监护失误 • 其他错误
• 其他心理
3、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 直观经验法:
• 对照、经验法 • 类比方法
※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事件树(ETA) • 事故树(FTA) • ……
1. 直观经验法
1
对照: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规
范;参照相同行业的优秀做法查找不足。
漏等等。
(2)在日常生活中
厨房内各类锋利的刀具、使用时人的精力不集中; 管道煤气或液化气、用完后忘记关闭气阀; 地板有水未及时处理、行走时不注意摔倒; 孩子上学经过红绿灯、家长未嘱咐或孩子自制力差 等等。
1.6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的意义
1
简单地讲,避免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亡,提高
安全经济效益。
如:汽油的储存量超过20t,生产场所超过2t 甲烷的储存量超过10t,生产场所超过1t 煤气(一氧化碳)的储存量超过10t,生产场所超过1t
(2)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 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
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如: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属于重大危险源 1)蒸汽锅炉
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一一不使用保护用具; 一一不穿安全服装; 一一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7 不安全放置 一一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一一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一一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一一其它。
8 接近危险场所 一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一一接触吊货, 或在货物下面; 一一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一一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一一攀、坐不安全场所; 一一其它。
危险源辨识步骤
危险源辨识步骤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危险源辨识是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础⼯作和主要内容,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对其进⾏风险评估,进⽽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进⽽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
⽽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的是为了对其进⾏预先控制。
⼀、辨识步骤如下:1、⼴泛收集危险源辨识依据在危险源辨识前,需要⼴泛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根据需要进⾏科学地筛选,作为辨识的依据2、对各类安全事故机理分析分析各矿(单位)安全事故发⽣的机理,揭⽰各矿(单位)安全事故发⽣的主要原因及发⽣条件,了解各类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是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也是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依据。
3、在各矿(单位)各类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安全事故综合分析、并结合各矿(单位)实际⼈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法,对各矿(单位)所有可能发⽣的事故的影响因素——危险源进⾏辨识。
4、进⾏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各矿(单位)所有的系统(⽣产系统、⾮⽣产系统)。
为了便于辨识⼯作的开展以及避免遗漏,⾸先要进⾏合理划分,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单元,各矿(单位)辨识危险源划分⼦单元按照劳动组织形式进⾏划分,如:⼀采区、⼆采区、三号井⼆采区、综采队、综掘队、运输队、通风维修队、机电队、开拓施⼯队、⽣产指挥中⼼、安监处、⽣活服务中⼼、供应科、汽车队、煤场管理科、武保科、⼯会等等。
5、各矿(单位)采取的危险源辨识的⽅法是直接经验分析法内的⼯作任务分析法,就是在⼤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艺技术标准等进⾏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做出定性的描述。
一建建筑工程考点:危险源的辨识
一建建筑工程考点: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从组织的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危险或危害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1)危险源的类型:为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可以把危险源按工作活动的专业进行分类,如机械类、电器类、辐射类、物质类、高坠类、火灾类和爆炸类等。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事件树分析法和故障树分析法等。
(3)施工现场采用危险源提问表时的设问范围:1)在平地上滑倒(跌倒);2)人员从高处坠落(包括从地平处坠入深坑);3)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4)头顶以上空间不足;5)用手举起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险源;6)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造、修理和拆除等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险源;7)车辆危险源,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8)火灾和爆炸;9)邻近高压线路和起重设备伸出界外;10)吸人的物质;11)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12)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13)可通过摄人(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而造成伤害的物质;14)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以及振动等);15)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16)不适的热环境(如过热等);17)照度;18)易滑、不平坦的场地(地面);19)不合适的楼梯护栏和扶手;20)合同方人员的活动。
GB/T 28001-2001标准4.3.1各款提出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要求,这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
正确理解和贯彻4.3.1条款对预防和降低风险、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笔者在现场审核时,经常发现认证组织在4.3.1条款要素的实施上存在着种种误区,结果造成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价不准确、风险控制措施不明确等问题。
危险源辨识的原则
危险源辨识的原则
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关键性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按照以下原则来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
1.系统化原则
我们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其生产过程,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和识别。
同时,要对发现的危险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管理与处理。
2.科学化原则
危险的发生有其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我们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运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分析。
3.客观化原则
危险源的辨识应该以事实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分析,必须要客观与公正。
不同人员的观点和意见应该充分听取,合理评估,从而综合出更为全面准确的结论。
4.全面性原则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我们不应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应将所有可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内,全面分析拟定方案。
5.实用性原则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针对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措施及应急预案,保障安全生产。
6.细致化原则
在危险源辨识工作中,我们需要事无巨细地考虑所有可能的危险源和风险,从而确保每个问题得到全面分析、找到真正的风险点。
总之,危险源辨识应该以预防为主要目的,综合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全面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危险源辨识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ACTION
检查纠正
频率分析
严重度分析
持续改进
DO
改善计划或 管理控制
维持管理 No
危险评价
CHECK
可接受风险 ?
Ye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
五、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过程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步骤的示意图
步骤1
危险源辨识
三种状态 三种时态 六个方面
步骤2
风险评价
4、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 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 量 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该单元称为 重大危险源。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 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能量载体。 2、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 3、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 设备、场所。如压力容器。 4、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 5、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6、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 体。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 、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 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
(六)晋煤集团于2002年依据当时国家经贸委 编制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指南》和 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制定的矿山职业卫生安全 管理体系等资料,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编制了质 量、环境和职业卫生安全“三位一体”管理体 系,并通过了中质协质保中心的审核认证,是 煤炭企业第一家“三位一体”认证企业。其后 经历了三次换版工作,变更为现在的一体化管 理体系,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也由国家认 证认可委统一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 GB/T28001-2014。
危险源辨识和确定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3~9人死亡
15
1~2人死亡
7
严重
3
重大,伤残
1
引人注意
风险值大小一般所对应的危险级别
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 重要危险 一般危险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 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 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 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即LEC法: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时,采用此方法,评价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 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
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 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 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熟料、水泥、蒸汽、烟气等
作业环境不良
粉尘大、光线不好、空间小、 通道窄等
信号缺失
设备开停、开关断合、危险作 业预防等标志缺陷
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
危险源辨识一、基本概念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B、人员失误C、管理缺陷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危险源的辨识(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
一、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
危险源辨识是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对于确保工作场所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危险源辨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控,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 定期检查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走访和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2. 事故回顾
对之前发生过的事故进行回顾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加以改进和预防未来类似的事故发生。
3. 信息收集
收集员工和相关人员对工作场所安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全面了解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4. 安全会议
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让员工参与讨论和分享对工作场所安全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5. 现场排查
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排查,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危险源的辨识,从而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等造成伤害、损害或危害的因素或条件。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危险源可以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其中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具有爆炸、火灾、剧毒等特别严重危险性的危险源。
为了保障工业生产中的安全,需要对第一类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第一类危险源的定义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爆炸、火灾、剧毒等特别严重危险性的物质、设备、作业场所和其他因素。
这些危险源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等造成严重的伤害、损害或危害。
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原则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的危险性评价物质的危险性评价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爆炸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判断该物质是否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同时,还应结合物质的使用情况、作业场所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2. 设备的危险性评价设备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备进行危险性评价也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判断该设备是否有可能成为第一类危险源。
3. 作业场所的危险性评价作业场所的危险性评价也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作业场所的环境、结构、安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判断该作业场所是否有可能成为第一类危险源。
4. 风险评估在进行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危险源的大小、概率、影响程度等进行评估,从而确定相应的危险等级。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一类危险源,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5. 管理控制除了进行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估,还需要对第一类危险源进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包括安全教育、标识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发生。
结论辨识第一类危险源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如何识别危险源范文
如何识别危险源范文识别危险源是预防事故和保障人身安全的关键一步。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环境中,我们都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危险源。
首先,了解常见的危险源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物品、火灾、高处坠落、噪音、放射性物质、热能、生物危险等。
了解这些危险源的特点和潜在危害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工作场所或居住环境中的各项设施设备,注意有无缺陷或破损,以及是否存在潜在危险的迹象。
比如,观察工地上的脚手架、电线杆上的电线、空调房间内的电源插座等。
如果出现明显的破损或不可靠的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通知相关责任人。
此外,要密切关注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比如,闻到异常的化学气味、看到冒烟的电线、听到异常大的噪音等。
这些异常情况往往是危险源即将或已经引发事故的先兆,我们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另外,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案例和原因,以便能够更好地识别危险源。
可以通过参加安全培训班、查阅安全资料、与安全专家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此外,借助专业的工具和设备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危险源。
比如,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可以检测电气设备或机械设备是否存在过热的问题;使用气体检测仪可以检测化学物品是否泄漏等。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文化。
通过制定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
同时,注重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和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总的来说,识别危险源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任务。
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积累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排除潜在的危险源,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预防这些危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是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1.收集资料: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包括工作环境、工作过程、设备设施、工作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工作场所检查、与员工的沟通、相关标准和法规的研究等方式收集。
2.识别潜在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如高温、电器设备、噪音等)、化学因素(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等)、人因因素(如误操作、疲劳、紧急情况等)以及组织管理因素(如工作压力、培训不足等)等。
3.进行危险评估:对被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评估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危险源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危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等。
4.量化评估结果:对危险评估的结果进行数值化处理,以便进行比较和排序。
可以使用一些指标来量化评估结果,如风险值、危害指数等。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和减轻危险源对员工的危害。
控制措施可以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方式进行控制。
6.实施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具体落实到工作中,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需要将控制措施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
7.监督和监测:建立监督和监测机制,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
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指标和方法,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8.风险通知和培训:及时向员工通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防控措施和风险,并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9.事故调查和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及时改进和完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工作。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安全的概念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分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生产过程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能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约束/限制能量/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 两类危险源的相互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能量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先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的原则2、系统性危险源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清主要危险源及其相关的危险性、有害性; 3、全面性危险源辨识不要发生遗漏,要全面进行分析,以免留下隐患;只有认识到它是危险源,才能对它进行风险评价,才能对它采取措施;4、预测性对危险源,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也就是危险源出现的重要依据或设想的事故模式或后果;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流程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1、划分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活动进行;划分作业活动就是当我们需要辨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先将其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部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清楚地对其危险源进行辨识; 1、作业活动划分的程度的把握一个用人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停开炉、换辊等活动,因为此类作业活动对象、人员、工具、环境经常变化,危险因素多,并且需抢进度,甚至是边生产、边进行,更增加了作业的危险性,因此,不可遗漏这些活动;2、作业活动划分方法作业活动可按如下几种方法划分:a)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划分作业活动 辨识危险源 评价风险风险控制的策划 实施风险控制计划 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必要时 实施情况验证b)按地理区域分;c)按装置分;d)按作业任务分;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3、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任务: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包括岗位名称、所属工段班组、在岗人数、工作制度等;b设备:进行活动时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附件;c物料:主要了解进行活动时接触的物料、能量方面的危险情况,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存贮、运输、加工、使用等异常情况泄漏、检验失效,生产中工艺参数异常如超温、超压、过流等及仪器仪表控制失灵等;包括:——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物料移动的距离和高度;d能力: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e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及行业有关法规、标准、设计规范,企业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工艺、设备资料;包括有关的设计说明书,工艺流程图,设备、设施布置图,操作原始记录等;f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场地及有关人员、车辆通行条件,作业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能见度、视线、噪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及其它情况;g事故、故障资料: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包括工伤事故、险肇事故、非正常停工事故,火灾及火警记录、设备故障及维护检修记录等;四、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活动范围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所有的过程、活动包括矿石运输、场所及周边环境;所有正常和非正常的情况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所有工作或活动的次生风险;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承包商和参观者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本公司提供的还是他人提供的;所有内部和外部变化的风险所有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设施的风险;所有重要场所的风险;所有职业卫生的风险;所有自然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洪水等;b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等重大突发性事件c危险源辨识要包括:四个方面: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动;作业环境的缺陷;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七种危险源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八种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爆炸与火灾;油品、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八种职业病危害: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与噪声;辐射;毒物;照明;生物危害;其他;危险源类别的分类见附录1;职业病目录见附录2;2、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是基本分析法和工作安全分析法;a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作业经过的描述,对照危险源分类和事故类型或职业相关病症的类型,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源;b工作安全分析法如果某个作业活动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相连接的作业步骤:.对每个作业步骤,参考危险源类别附录1中前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步骤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将各步骤中的危险源汇总;将整个作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参考危险源类别附录1中后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上的缺陷;将上述辨识出的危险源汇总,汇总合并同类项;3、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a覆盖已发生的事故的原因通过查阅事故档案、资料和员工的回忆,列出所有曾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辨识出危险源应覆盖所有事故的原因,以及同行业企业已发生事故的原因;b覆盖法规要求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对照;除辨识出的危险源之外,不应存在其他的违法现象;五、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采用定性法和半定量法LEC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a先用定性评价,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重大风险;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涉及发生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三次及以上轻伤事故的风险,且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对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对职业卫生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对危险物资进行风险评价;对火灾进行风险评价;对紧急情况进行风险评价;b直接判断无法判断时用半定量法进行评价LEC法计算公式是: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D:风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值完全可以预料10相当可能 6可能,但不经常 3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E8小时内暴露1-几次为“每天在有危险环境中工作”;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仅有财产损失评价时,C的取值如下表2风险等级的判断:D—风险性分值﹥320 极高风险 A 是161~320 高度风险 B 是71~160 显着风险 C 否20~70 一般风险 D 否<20 稍有风险 E 否六、风险控制的策划1风险的控制方式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培训与教育;制定应急与响应措施如:应急预案;对于一般风险,可以保持现有措施,加强现场监督检查;2风险控制措施的顺序风险控制措施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再考虑降低风险措施,将个人防护措施作为最后手段;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程序及要求1、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辨识充分,我区采取二级辨识一级评价的方法,即:班组、一选工段,由一选工段一级评价;2、对班组上报的辨识进行汇总;汇总过程中对列出的相同危险源、风险级别相近、控制措施相同的,可合并同类项,但要指出危险源所涉及的各种作业活动;3、将一选工段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以电子形式A4横排报送矿安全科备案;4、一选工段组织相关人员对一选工段上报的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进行审核,形成一选工段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报安全科;6、一选工段将批准后的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发给各班组,各班组按要求执行;7、对于其他也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由一选工段负责控制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并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中用到的表格: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附表12、重大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附表2九、填表说明:1、表格1中“可能导致的事故”一栏,对于人身伤害而言,填写事故类型;对于职业病而言,填写职业病的类型,其分类见附录3;2、表格1中“以往案例”一栏,如发生过人身伤害事故、财产损失事故,则写“有”;如未发生任何事故,则写“无”;3、表格1中“部门/单位”一栏,填写矿,“辨识评价单元”一栏,填写单位名称;4、表格1中用定性法直接判断为重大风险时,L、E、C、D值不填,直接在“级别”栏填“是”,在备注栏中注明判定依据;5、表格2中“控制计划”,如符合表中注的项目,应填写要制订的目标的名称或要编写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的名称,在没有完全确定名称之前,可简单地填写a、b、c、d、e、f;附录1危险源类别一、物的不安全状态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1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2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3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2、物料1物理性——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2化学性——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然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源因素;3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3、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4、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5、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紫外线等;二、人的不安全行为1、不按规定的方法——没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2、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止意外风险;——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其他;3、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对带电设备;——对加压容器;——对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其他;4、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去掉其他防护物;5、制造危险状态——货物过载;——组装中混有危险物;——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服装;——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7、不安全放置——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8、接近危险场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接触吊货,接近或货物下面;——进入危险有害场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攀、坐不安全场所;——其他;9、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10、误动作——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11、其他不安全行动三、作业环境的缺陷1、作业场所——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2、环境因素——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给排水不良;——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四、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佣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4、作业组织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如合同鉴定、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6、违反功效学原理,如使用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附录2职业病名录共10类132种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9种二、职业性皮肤病9种三、职业性眼病 3种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4种五、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7种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1种八、职业性传染病 5种九、职业性肿瘤 11种十、其他职业病 3种。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风险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风险辨识方法篇一: 风险辨识方法风险辨识方法1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特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
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如何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
如何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正确辨识是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一步。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并正确识别其重大危险源,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首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1.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危险等级。
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
常见的分类标准包括:易燃物、腐蚀物、毒性物质、氧化剂、爆炸品等。
通过掌握这些分类标准,可以更好地理解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潜在危险。
2.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辨识其重大危险源的重要依据。
要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必须对其性质有所了解。
例如,了解其燃点、爆炸极限、腐蚀性、毒性等特性,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其潜在的危险源。
3.正确识别危险标识和标签危险化学品在包装和容器上通常会贴有相应的危险标识和标签。
这些标识和标签包含了关于危险化学品的重要信息,如化学品名称、危险性质、安全操作指南等。
正确识别危险标识和标签是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关键步骤。
4.了解安全数据表(SDS)安全数据表是一份详细记录危险化学品信息的文件,提供了关于危险性、急救措施、应急处理、储存要求等方面的信息。
熟悉并正确解读安全数据表可以帮助我们充分了解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在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之后,我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通过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设备和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
例如,根据危险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防护装备和急救措施等。
6.进行培训和教育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定期对员工进行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危险识别和应对能力,是保证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措施。
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应急处理措施等。
47浅谈危险源辨识(转载)
浅谈危险源辨识(fengwenping)摘要危险源辨识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环节o本文介绍了危险源的定义、分类、辨识方法及其导致事故的直接因素和事故种类,探讨了充分辨识危险源的思路,提出了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举例说明了几种辨识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危险源危险源辨识1 引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控制事故的发生,而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要控制事故,必须首先辨识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而危险源辨识则是控制事故的起点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动力,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好坏对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危险源辨识进行初步探讨。
2 危险源的定义及分类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中的定义,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也就是说危险源的存在形式或者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者是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状态。
例如,汽油储罐中的汽油是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而储罐破裂是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不安全状态。
按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分为两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为第一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和限制措施破坏及失效的各种因素为第二类危险源。
由此可见,第一类危险源从构成特性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能量的。
物质的危险源主要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如乙烯、汽油、三乙基铝、强酸、强碱等;能量的危险源是指由于热能、动能、势能、电能、放射能等能量所促成的事故源。
第一类危险源,不管是物质的还是能量的,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即根源性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健康安全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都是事故发生的状态或不安全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1.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预防性原则: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2识别范围
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
(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
(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
(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3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粉尘、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病动物、植物等。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4识别方法
4.1通用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由工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主持,组织员工以会议讨论的形式,确定出通用部分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表和危险源评价表。
(1)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重大自然灾害直接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2)本单位员工在工作现场都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
例如:工作面风量不足、无管理人员跟班上岗、安监员空岗、无规程、措施施工等。
(3)员工自人矿门到下井前,地面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
(4)员工从井口进人工作现场时,在路途中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4.2工作现场特殊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指定一名班组长或工长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无班组长的零星岗位可指定一名安全责任心较强的员工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同时由值班人员发放给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
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在工作现场组织员工对当班工作中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做好纪录。
(1)按工种进行危险源识别。
煤机司机、绞车司机、扒装机司机、机电工、爆破工、钻眼工等工种,在现场工作时,遇到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并现场填写《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进行签字。
(2)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
例如掘进工作面现场可以按打眼、放炮、临时支护、扒装运输、验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
采煤工作面现场可以按割煤、出煤、移溜、移架、支护、放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
在打眼工序中,可以识别出电煤钻电缆漏点、风管脱落、断钳子、水管断裂等危险源。
(3)按岗位进行危险源识别。
例如绞车房、压风机房、零星岗等工作岗位的环境和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
(4)在现场工作时,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也要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
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火药管理不善,发生意外爆炸。
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
例如:采煤生产过程中,冒顶片帮、支柱卸荷、煤机牵引链断链等危险源。
5危险源识别过程
各单位组织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收集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安全管理文件,对本部门范围内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危害事件排查,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初步评价,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分类填人“危险源辨识表”,经单位主管审批后报安监处,安监处汇总、确认重大危险源。
6风险评价
6.1风险评价方法
(1)定性方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方强烈投诉的、受到主管部门警告等危险源直接列为重大风险因素。
(2)定量计算、打分评价的方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k)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p)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h)等三个方面打分。
6.2风险界定
采用公式W=k×P×H,W为风险等级,当W≥300时定为不可承受风险,当160成≤300时,定为重大风险,当70
≤W<160时,定为中度风险,当W<70时定为一般风险。
6.3风险评价的实施
(1)K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①完全可以预料K=10分
②相当可能K=6分
③可能、但不经常K=3分
④可能性小完全意外K=1分
⑤很不可能,可以设想K=0.5分
⑥极不可能K=0.2分
⑦实际不可能K=0.1分
对用现有的控制措施能够控制住的危险源K=0.1~1
(2)P-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①连续暴露P=10分
②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P=7分
③每月几次暴露P=4分
④每年几次暴露p=2分
⑤非常罕见的暴露p=1分
(3)H一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①重大灾难,许多人死亡H=100分
②灾难,数人死亡H=40分
③非常严重,一人死亡H=20分
④严重,重伤H=10分
⑤重大,致残H=5分
⑥一般,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H=1分
按上述评分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出重大危
险源,编制《重大危险因素登记表》,予以实施。
7结论
识别矿井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源,评价危害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因素,可以有效的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减少企业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