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生理学》资料-循环系统b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下降支: 射血后期,进入A的血量﹤流向外周的血量,
动脉血压↓,形成下降支前段; 心室舒张,主A瓣关闭,血液逆流(降中峡),
倒流的血液弹回,使动脉压稍有上升,形成降 中波;此后,血液不断流向外周,形成较平坦 的后段。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上升支: 斜率和幅度受心排血量、射血速度、外周阻力、 大A的可扩张性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血管生理
血压形成
动静脉血压
微循环
组织液生成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founctional parts of blood vessels)
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大分 支。管壁坚厚,含丰富弹性纤维, 故有弹性和可扩张性。(图)
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
在封闭的系统中,各截面的流 量都相等,等于心输出量。
Q = △P/R = (P1 –P2) / R = PA / R
整体内 / 各器官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 各类血管的血流速度与总截面积成
反比。
各段血管的血压、血流速度、血管总截面积的关 系示意图
层流(laminar flow) 血管轴心处流速最快,血细胞数目最多。
欧姆定律: Q=△P/R Poiseuille law: Q=△P r4/8L
r对R的影响很大
η: 血液黏滞度
R= 8ηL/ πr4
r: 血管半径
L: 血管长度
半径r是决定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小动脉及微动脉是产生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总外周阻力中: 大、中动脉 小、微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医学资料】心血管系统
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 ❖ 心脏功能:具有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心钠素、
生物活性多肽
.
.
.
.
二、循环生理
❖ (一) 心脏的生理活动 ❖ (二) 血管的生理活动 ❖ (三)微循环、组织液、淋巴液 ❖ (四)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五) 器官循环的特点
心的传.导系统
.
.
.
❖ 6.心包:保护心脏
❖ 包在心外面的锥形纤维囊。心包壁由浆膜和 纤维膜组成。
❖ 浆膜:分壁层和脏层,脏层构成心外膜。两 层之间为心包腔,腔内有少量浆液(心包液) 起润滑作用,减少摩擦。
❖ 纤维膜:为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在心基 部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外膜相连,在心尖 部附着于胸骨的背侧壁,外面有心包,由于心肌收缩、瓣膜
启闭、血流加速和减速对心血管壁的加压和 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 械振动而产生的声响。 ❖ (1) 第一心音 发生在心缩期,音调较低,持 续时间长,属浊音,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 楚。产生因素: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闭合 运动和腱索张力增加时所发生的振动,以及 心室内压增加血液冲击瓣膜叶片和腱索所引 起的弹性振动;②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主动 脉壁及肺动脉壁所引起. 的振动;③心室肌收 缩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
❖ 肝静脉,脾胰大小肠的静脉血——门静脉— —肝毛细血管——肝静脉。
.
❖(三) 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肺、消化器官不起 作用,其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和氧都是通过 胎盘由母体提供,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 1、心脏的房中隔上有一卵圆孔,使左、右心房 相互相通,但由于孔的左侧有一瓣膜。且右心 房的大力高于左心房,故右心房的血液只能向 左心房流。
生理学 5 血管
偏高提示输液过快或心功能不全
•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PVP)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血压低 重力与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跨壁压→静脉充盈程度
静脉脉搏:
1. 正常时静脉脉搏并不明显 2. 在心力衰竭时静脉压
颈部明显的静脉搏动
50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 静脉血压 ❖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Stephen Hales 英格兰著名生理学家 大动脉的弹性、血压、外周阻力 -血流动力学的创始人
14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 量 , 也 称 容 积 速 度 。 其 单 位 通 常 以 ml/min 或 L/min来表示。
根据欧姆定律:Q =△P/R
湍流—— 各质点方向不一致(旋涡)
20
雷诺数 > 2000,湍流 Re= V—D —η
流速大、管径大(心室腔和主动脉内)、 粘滞度低时易产生湍流
21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湍流的发生?(生理意义?临床上?) 生理:血流速度快、血管口径大、血液粘度低 的情况下易发生湍流。在正常情况下,心室内存在 湍流。一般认为心室内湍流有助于血液的充分混合。 如左心室射出的血液的含氧量已很均匀。 临床: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 < 90mmHg;舒张压<60mmHg
➢ 生理性变动
年龄、性别、运动、体重、能量代谢、情绪等因素。
41
Blood Pressure
血管各段血压 的变化
42
人体血管组成
人体的血管系统主要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网络,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并将用过的血液回收回心脏。
1. 动脉(Arteries):动脉是从心脏出发,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新鲜血液输送至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动脉管壁较厚且有弹性,内壁光滑,能够承受从心脏泵出时产生的高压血流。
2. 静脉(Veins):静脉则负责将含氧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血液从身体各部位汇集回心脏,最终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静脉管壁比动脉薄,含有防止血液逆流的静脉瓣膜。
3. 毛细血管(Capillaries):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直径极小,仅能容纳单个红细胞通过。
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氧气、营养物质在此进入周围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等也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被运走。
综上所述,人体的血管系统是一个高度分化的运输网络,确保了生命体征的维持以及新陈代谢产物的有效运输与排泄。
心血管系统解剖及生理功能心血管基础知识
血流量和回流有时相性
代谢调节作用大于N调节
心肌毛细胞血管密度大,几乎每个心肌细胞有一条毛细血 管,弥散途径短,最大弥散距离为9μm,而骨骼肌为18μm,
有利于心肌细胞获取氧与营养物质。
吻合支少而细,易发生心肌梗死。
整理课件
10
血管系构成及功能
侧枝循环和吻合
当血管堵塞影响主要血管的血液循环时,血液可能会通 过次要血管进行循环,这一过程称为侧枝循环或代偿性 循环
ACEI 、ARB
受体 阻滞剂
醛固酮 拮抗剂
地高辛 治衰竭药物治疗—分类
利尿剂(噻嗪、潴钾、襻利尿剂) 正性肌力药(洋地黄类、非洋地黄) 血管扩张剂(硝酸酯、肼苯达嗪) 神经激素拮抗剂(ACEI、ARB、β阻滞剂、 醛固酮拮抗剂) 其它(钙拮抗剂、抗心律失常药、抗凝 药)
侧枝循环的实现,有赖于 小血管之间相互连接而形成, 称为吻合
整理课件
11
心血管临床疾病和治疗
整理课件
12
心血管病事件链
心肌梗死
冠脉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肌丧失
猝死
冠状动脉病变
神经内分泌活化
心室 重构
粥样硬化 左心室肥厚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这种并联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机体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根据血管的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这些血管的管壁厚,壁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故有较大的顺应性和弹性。
当心室射血时,大动脉血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大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使一部分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和静脉;另一方面使动脉被动扩张,使另一部分血液暂时储存,缓冲收缩压过高;当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贮存的这部分血液在心舒张期继续推向外周血管,同时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大动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贮器作用,它可以使心脏间断的射血变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其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
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直径≤1 mm)和微动脉(直径20~30 μm)的管径小,管壁富有平滑肌,后者的舒缩活动可使局部血管的口径和血流阻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约占总的外周阻力的47%,故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它的收缩和舒张控制了其后真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同时也决定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面积。
5.交换血管 是指真毛细血管,其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通透性高,且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管生理学探究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血管生理学探究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管是构成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了解其基本原理对于理解人体的整体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究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揭示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一、血管的结构血管主要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是血液由心脏经由主动脉输送到组织器官的血管,而静脉则将经过组织器官的血液回输到心脏。
毛细血管则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其壁薄且高度分支,能够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交换。
血管壁主要由三层组织构成,分别是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位于血管内腔,由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组成,具有平滑度高、血小板不易附着等特点。
中膜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能够收缩和放松,调节血管的直径和血流量。
外膜包裹着血管的整个结构,由结缔组织构成,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二、血管的功能1.输送血液:血管通过内腔输送血液,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动脉将含氧的血液从心脏推向各个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经过组织和器官的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回输到心脏,维持着持续的循环。
2.调节血流: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具有收缩和松弛的能力,这使得血管直径发生变化。
当平滑肌收缩时,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增加,血压升高;当平滑肌放松时,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血压下降。
通过这种调节,血管能够适应不同组织和器官对血流的需求。
3.维持血压稳定:血管的弹性使得其能够适应血液流动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动脉血管具有较高的弹性,能够在心脏搏动时扩张和收缩,吸收和缓冲心脏排出的血液冲击力,从而维持血液的稳定循环。
4.参与免疫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通过分泌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来调节炎症反应。
此外,血管壁还可以调节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粘附,参与免疫细胞的迁移和炎症的修复过程。
5.实现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壁非常薄,且富含毛细血管膜和基底膜,这使得其能够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交换。
第二讲血管生理
富含弹性 纤维
富含平滑肌
弹性大
弹性贮备
舒缩性大
产生阻力的 主要部位 (调节阻力,阻力血管) 物质交换 (交换血管) 容量贮存 (容量血管 60-70%贮存)
毛细血管
仅一层内皮 细胞 壁薄、 管腔大
通透性大
小静脉、 大静脉
扩张性大 容量大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主A、肺A及大动脉 2.分配血管:中动脉(如肾动脉)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A及微A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V 7.容量血管:静脉(容量大,可扩张性大) 8.短路血管:动-静脉短路(参与体温调节)
பைடு நூலகம்
血流动力学的几个问题
4. 压力:血液作 用于单位面积血 管 壁上的 侧压力 。 循环系统平均充 盈压:表示循环系统
中血液充盈的程度. 7 mmHg.
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 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平卧回心量↑→前负荷↑→肺郁血↑→呼吸困难)
③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 V 回心量↓→心输 量↓→ Bp↓→ 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头晕、
昏厥,视物不清。
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1)体循环平均压: 血量 体循环平均压 回心血量 (2)心肌收缩力: →舒张期心室内压低→回心血量 (3)体位改变: 卧位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 立位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收缩,静脉血流入心脏; 舒张时,利于回流。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CVP降低, 回心血量增多;呼气时,相反。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管是构成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输送血液的任务,并通过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结构以及血管壁的弹性和收缩能力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了解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循环系统的运作和血管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形态和功能,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动脉是从心脏中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管道。
动脉壁相对较厚,有较强的弹性和收缩能力,以适应心脏泵血的压力和频率。
动脉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逐渐细分为小动脉和微动脉。
静脉:静脉是将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的管道。
相比于动脉,静脉壁较薄,没有动脉那样的弹性和收缩能力。
静脉内含有瓣膜,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静脉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和小静脉,逐渐细分为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最细的血管,其直径约为红细胞的两倍,使红细胞在其内部形成单层排列。
毛细血管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组织细胞,并收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将其带回到静脉系统。
二、血管壁的结构血管壁由三层不同组织层构成。
内膜:内膜是血管壁最内层,由内皮细胞和基底膜构成。
内膜光滑且富含弹性纤维,以防止血液凝结和防止细菌和异物附着。
内膜还能分泌一些物质,如一氧化氮,具有扩张血管和抗血栓的作用。
中膜:中膜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
中膜的组织密度和厚度在动脉和静脉中有所不同。
中膜起到支撑血管和调节血管直径的作用,同时参与调节血压和血流的平衡。
外膜:外膜是血管壁最外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血管的作用。
外膜还包含一些血管周围的神经和淋巴组织。
三、血管功能血管不仅仅是输送血液的通道,它们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输送血液:血管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和功能使得血液得以顺畅流动,确保细胞和组织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实现。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这种并联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机体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根据血管的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这些血管的管壁厚,壁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故有较大的顺应性和弹性。
当心室射血时,大动脉血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大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使一部分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和静脉;另一方面使动脉被动扩张,使另一部分血液暂时储存,缓冲收缩压过高;当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贮存的这部分血液在心舒张期继续推向外周血管,同时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大动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贮器作用,它可以使心脏间断的射血变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其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
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直径≤1 mm)和微动脉(直径20~30 μm)的管径小,管壁富有平滑肌,后者的舒缩活动可使局部血管的口径和血流阻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约占总的外周阻力的47%,故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它的收缩和舒张控制了其后真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同时也决定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面积。
5.交换血管 是指真毛细血管,其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通透性高,且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人体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人体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管按照组织学结构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而按生理功能的不同则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储器血管弹性储器血管是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其管壁坚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弹性和可扩张性。
当左心室收缩射血时,从心室射出的血液一部分向前流入外周,另一部分则暂时储存于大动脉中,使其管壁扩张,动脉压升高,同时也将心脏收缩产生的部分动能转化为血管壁的弹性势能。
在心室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回缩使得储存的弹性势能转变为动能,推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流向外周。
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使心室的间断射血转化为血液在血管中的连续流动,同时使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
2.分配血管分配血管是指中动脉,即从弹性储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
分配血管的功能主要是将血液运输至各器官组织。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其管径较细,对血流的阻力较大。
微动脉是最小的动脉分支,其直径仅为几十微米。
微动脉管壁血管平滑肌含量丰富,在生理状态下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它们的舒缩活动可明显改变血管口径,从而改变对血流的阻力及其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对动脉血压的维持有重要意义。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是指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属于阻力血管的一部分。
它的舒缩活动可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因此可以控制某一时间内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5.交换血管毛细血管位于动静脉之间,分布广泛,相互连通,形成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口径较小,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其外包绕一薄层基膜,故其通透性很高,是血管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交换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是指微静脉,其管径较小,可对血流产生一定的阻力,但其阻力仅占血管系统总阻力的一小部分。
微静脉的舒缩活动可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继而改变毛细血管血压、血容量及滤过作用,影响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配情况。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①
②
③
血压低; 重力和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大; 静脉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
右心房和腔静脉压力 :4~12cmH2O 反映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 : (1)中心静脉压降低 ; (2)中心静脉压增高; (3)中心静脉压正常。
(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Q∝ΔP / R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 2. 心脏收缩力量: 左、右心衰的不同表现 3. 体位改变: 4.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 5. 呼吸运动: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吻合支
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1) 迂回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功能: 营养性通路 真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
(2) 直捷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3) 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 血流量的相对恒定 少量物质交换
微循环血量调节的一个分闸门
(3)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对代谢物敏感,是微循环的又一分闸门
(4) 真毛细血管(capillary)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5) 微静脉(venule) 微循环的后阻力血管 (6) 通血毛细血管(thoroughfare channel) 连接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较粗的毛细血管 (7) 动-静脉吻合支(arteriovenous shunt):
四、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生理意义: 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调节循环血量 ;
1.微循环的组成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
(1)微动脉(arteriole): 控制微循环血流的总闸门 (2) 后微动脉(metarteriole):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血管
1) 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搏出量: 2)心率:对舒张压影响较大 心率: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舒张压高 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低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4)主大A的弹性贮器作用: 主大A的弹性贮器作用: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 6) 血液粘滞度 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 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血供及代谢需要。 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血供及代谢需要。
(二)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变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 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 2、心脏收缩力量:正变 (左右心衰) 左右心衰) 、心脏收缩力量: 起抽吸作用。 起抽吸作用。 3、体位改变: 、体位改变: 体位:平卧位,站立位, 体位:平卧位,站立位, 高温、久卧) 卧位变立位 反变 (高温、久卧)
2、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与血流量成正比, 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的截面积成反比 1)层流(laminar flow): 血液各质点流动方向 平行流动, )层流( 流动方向,平行流动 ) 血液各质点流动方向 平行流动, 与血管长轴平行,但流速不一 阻力小。轴心处快, 但流速不一, 与血管长轴平行 但流速不一 阻力小。轴心处快,靠血 管壁处慢, 无振动,无声. 管壁处慢 无振动,无声 2)湍流(turbulence): 血液质点流动方向不一,阻力大。 )湍流( ) 血液质点流动方向不一,阻力大。 流速加快到一点程度时产生,此时血流量与( 流速加快到一点程度时产生,此时血流量与(P1-P2)2 成正比,振动,有声,浪费能量.与 、 、 成正比,振动,有声,浪费能量 与V、 ρ、 η、及D有 有 关。 雷诺系数( 临界Re值 雷诺系数(Reynold,Re)= ρV D / η, 临界 值:2000 , Re<2000 →层流;> 层流;> < 层流;>2000 →湍流 湍流
第二节 血管生理
• 对于一个器官来说,如果血液粘滞度不变, 则器官的血流量主要取决于该器官的阻力 血管的口径。
• 阻力血管口径增大时,血流阻力降低,血 流量就增多;反之,当阻力血管口径缩小 时,器官血流量就减少。
• 血液粘滞度是决定血流阻力的另一因素。 全血的粘滞度为水的粘滞度的4-5倍。血液 粘滞度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一系列物理学 问题属于血流动力学的范畴。
•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流量、阻力 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 由于血管是有弹性和可扩张的而不是硬质 的管道系统,血液是含有血细胞和胶体物 质等多种成分的液体,而不是理想液体, 因此血流动力学除与一般流体力学有共同 点之外,又有它自身的特点。
• 2.心率
• 如果心率加快,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 流至外周的血液就减少,故心舒期末主动 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期血压就升高。
• 主要影响舒张压的高低。
• 3.外周阻力
• 外周阻力加大,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 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 血量增多,故舒张压升高。
• 可见,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 大小。另外,血液粘滞度也影响外周阻力。
•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个瞬间动脉血压的平 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 (二)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 1.每搏输出量
• 如果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 的血量增多,心缩期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内 增加的血量变多,管壁所受的张力也更大, 故收缩期动脉血压的升高更加明显。
• 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主要使收 缩压降低,脉压减小。可见,收缩压的高 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二、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 三、动脉血压 四、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五、毛细血管的功能 六、组织液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本章导读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机体内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运送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和靶细胞,同时携带其代谢终产物经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实现了体液调节和血液的免疫防卫功能,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是一套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
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以其特定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按照心肌细胞不同的电生理活动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心肌细胞;另一类是具有自动节律性或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即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具有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正常心律的自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发出,传播到右心房和左心房,然后经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先后有序的节律性收缩。
心脏泵血的过程即是心脏进行节律性有序舒缩的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为心动周期,它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研究其泵血机制的基本单位,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常用指标有心输出量、心脏作功量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按照各类血管不同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由左心室泵出后,循动脉系统分配至各器官组织,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静脉系统收集回流至右心房,继续新一轮的心肺循环。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动脉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凡参与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生理学:血液循环二
典型微循环由七个分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阻力 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比 真毛细血管粗☆ 微静脉——毛细血管 后阻力血管
微循环三条血流通路及意义WD
#迂回通路:血液由微A→后 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 毛细血管网→微V的血流途径 ——作用:进行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血液由微A→后 微A→通血毛细血管→微V的 血流途径☆;骨骼肌多见
#交感缩血管紧张:安静时,交感缩血管纤维能持续发放1~3
c/s 的低频神经冲动,使血管平滑肌保持微弱持续的收缩状态 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紧张的基本中枢在延髓☆ 皮层运动区
延髓
血管运动中枢
交感舒血管纤维
2. 交感舒血管纤维 皮层运动区 ——起自皮层运动区
——主要支配骨骼肌血管
——节后纤维释放ACh, 作用于 M受体,引起血管 舒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量增多或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 盈压↑→静脉回心血量↑ 2.心脏收缩力:心脏收缩力↑→舒 张期室内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 ☆; (患者动脉血压↓、中心静脉 压↑,表示全心功能不全☆; 患 者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水 肿,最可能右心衰☆) 3.体位改变:人由平卧转直立时, 下肢静脉扩张、容纳血量增多,静 脉回心血量暂时↓ ☆;
心交感神经的心肌兴奋作用,可被β受体阻断剂阻断☆ (如使用心得安后,可使心率减慢☆)
心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及房-室传导速度加快的机制示意图
• 心迷走神经支配:起自延髓迷走背核→节前纤维→心内神 经节换元→节后纤维→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房室束
心迷走
心迷走神经的作用:
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Ach→心肌M受体→ K+通透性↑☆ Ca2+通透性↓
血管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JU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201级小动医二胡双学号20130641完成时间2011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摘要: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最后管壁渐渐变薄,,,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分成大量的其功能也各有特各类血管因管壁结构和所在位置不同,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
和短路血管。
点。
按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容量血管、交换血管、关键词:功能特点结构容量血管交换血管短路血管阻力血管弹性储器血管正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弹性储器血管,其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大动脉管壁结构:大动脉管径大于10mm 结构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层弹性膜,40~70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
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
3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功能特点:主动脉与大动脉部分的血管,管壁坚厚,这些弹性成分使得主动脉和大动脉血管在左心室射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
血时,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另一部分动脉扩张,容积增大。
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将在射血期多则被贮存在大动脉内。
主动脉瓣关闭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流动。
此类血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
管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储器作用。
故此种大动脉又称为弹性储器血管。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还有小动脉分支血管统称为阻力血管。
,有完整而发达的平滑肌,小动脉管壁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0.3~1mm结构:小动脉管径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
内膜管径 0.3mm 激素的调节,产生收缩或舒张而调节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级小动医二班
胡双双
学号:
完成时间:2014年12月
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摘要: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
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
各类血管因管壁结构和所在位置不同,其功能也各有特点。
按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和短路血管。
关键词: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结构功能特点
正文:
弹性储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结构:大动脉管径大于10mm ,其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大动脉管壁结构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
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
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
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功能特点:主动脉与大动脉部分的血管,管壁坚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
这些弹性成分使得主动脉和大动脉血管在左心室射血时,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扩张,容积增大。
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另一部分则被贮存在大动脉内。
主动脉瓣关闭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
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流动。
此类血管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储器作用。
故此种大动脉又称为弹性储器血管。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还有小动脉分支血管统称为阻力血管。
结构:小动脉管径~1mm,有完整而发达的平滑肌,小动脉管壁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产生收缩或舒张而调节血压。
微动脉管径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
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功能特点: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血管壁平滑肌收缩,改变血管压,从而导致所阻力改变,可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
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
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产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
又因它们位于毛细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交换血管:指毛细血管。
结构:毛细血管管径一般6~8微米,血窦较大,直径可达40微米。
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
细的毛细血管横切面由一个内皮细胞围成,较粗的毛细血管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
内皮细胞基膜外有少许结缔组织。
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为周细胞。
具有收缩功能。
它还参与毛细血管直径的双向调控;毛细血管受损时,周细胞还可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毛细血管可分为连续毛细血、有孔毛细血管和窦状毛细血管。
功能特点:毛细血管管壁很薄,并与周围的细胞相距很近。
毛细血管结构与通透性关系的研究表明,内皮细胞的孔能透过液体和大分子物质,吞饮小泡能输送液体,细胞间隙则因间隙宽度和细胞连接紧密程度的差别,其通透性有所不同。
基板能透过较小的分子,但能阻挡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
另外一些物质,如O2、CO2和脂溶性物质等,可直接透过内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
这些特点是进行物质交换的有利条件。
所以毛细血管是血液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它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给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时还将带走对有害的代谢产物。
所以又称交换血管。
容量血管:指静脉血管。
结构: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均较少,缺乏收缩性和弹性,管腔断面较扁。
静脉也根据管径的大小为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
静脉管壁大致也
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但三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
静脉壁的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及动脉丰富。
一些静脉管腔中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功能特点:静脉是循环系统中使得血液流回到心脏的血管,大多数静脉(体循环的静脉)携带的血液氧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它们把血从体组织带回到心脏。
在静息状态,静脉系统容纳的血量可达循环血量的60%~70%,所以又称容量血管。
短路血管:指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吻合支。
结构:动静脉吻合支壁结构与微动脉相似。
功能特点:微循环短路血管存在的意义不在于物质交换,而是缩短循环途径。
短路血管可以使小动脉内的血液不经过毛细血管而直接流入小静脉,所以没有物质交换功能。
在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中存在许多短路血管,它们在功能上可能与体温调节有关。
从生物进化角度看,微循环短路血管在心脏收缩期应该是关闭的,否则会引起无效循环,因为其循环阻力明显比真毛细血管小。
分析血流灌注波形可以看出微循环短路血管确实是在心脏舒张期开放的,其开放的意义在于使心脏舒张期血流流速不致于降低过快,起稳定流速作用。
参考文献:
《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李继承.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04-105 :《高血压防治200问》主编刘国树金盾出版社
《中外医疗》2009年第19期《高血压与短路血管》作者:胡延春宋申菊张立军曹吉烈
《现代组织学》成令忠,钟翠平,蔡文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动物生理学》周定刚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