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阅读测试题
苏教一年级三字经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
![苏教一年级三字经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aa84dcdaef5ef7ba0d3cad.png)
一、我会填。
(64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_性乃迁__ 。
2、玉不琢,_不成器__人不学,_不知义_。
为人子,方少时__ 。
亲师友,习礼仪_。
3、首孝弟,_次见闻_ 。
知某数_识某文_ 。
4、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5、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_曰西东__ 。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_木金土__。
此五行,本乎数_。
6、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7、匏土革,_木石金_。
丝与竹,乃八音_。
8、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_。
乃九族,_人之伦__。
9、父子恩,_夫妇从_。
兄则友,_弟则恭。
长幼序,_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_。
此十义,_人所同_ 。
10、“子不学,非所宜_。
幼不学_,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
(24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4、“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 )A、猪B、鸭C、鸽子D、狗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D、要刻苦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C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D、要学会学习7、《论语》共有(C)篇。
A、10篇B、15篇C、20篇D、308、《中庸》的作者是( C )。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9、周公着作了什么书(C )A《诗经》B《论语》C《周礼》10、《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 B )A古诗B四诗C唐诗11、建立夏朝的是( C )A、尧B、舜C、禹D、汤12、“头悬梁,锥刺股。
三字经练习题
![三字经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7a4a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0.png)
三字经练习题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由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注重应试教育,而轻视了品德教育,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并增
强其品德修养,下面将给出一些三字经练习题。
1.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对这个观
点有何认识?
2. “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一段话来解释。
3.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列举三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人性本善的观点。
4. 举例说明“性相近,习相远”对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5. 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与“性相近,习相远”之间的
关系。
6. 你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请谈谈你的观点。
7.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相近,习相远”的真
实性?
8. 根据你对三字经的理解,你认为如何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
地发展自己的品德?
9.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对三字经中提到的道德准则的挑战?请具体描述并说明你是如何应对这个挑战的。
10. 如果你要向其他人解释三字经的意义,你会如何进行解释呢?请用你自己的话,以一段话的形式作出解释。
以上是一些三字经的练习题,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相信你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字经的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其中的道德准则。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帮助你加深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认识。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3议论文阅读考点5体会语言特点分析词句效果解析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3议论文阅读考点5体会语言特点分析词句效果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3ae7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5.png)
专题13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过关测试)考点5:体会语言特点,分析词句效果题型一:分析词句表达效果一、(2021·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简单”的力量①也许,实现梦想并不需要太多的条件。
很多时候,只要理想坚定、行动果决,即便行囊简单,也能抵达人生的远方。
②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讲述,从西蜀到南海,路途有数千里之遥,久欲买舟而下的富僧终未成行,而贫僧却仅凭“一瓶一钵”实现了往返。
简单的力量,首先源自一颗纯粹的心灵。
【A】相信自己、重视内因、勇毅笃行,才更可能找到通往成功之路。
③有人说,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但怎样才能做到简单?欲望浓稠者做不到简单,被浮华束缚内心者也做不到简单。
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然“不改其乐”。
爱因斯坦坚信,“简朴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因为对身心最有裨益”。
“简单化”,本质在于摆脱外物纷扰、避免枝蔓纠缠,是追求“用心一也”的过程。
把“简单”这种生活智慧付诸实践,往往能激发出不凡的力量。
④简单是专注的前提,而专注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保证。
据说有人问牛顿,“人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只有你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回答:“因为我的心总是盘算着要去发现。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邀参观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原本陪同他的罗丹一看到作品,立即忘记了客人的存在,沉醉到创作之中,好像整个世界已经消失了。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让牛顿、罗丹攀登上科学、艺术的巅峰。
⑤【B】生活的道理与此类似,需要人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进而全力以赴。
现实中,处身信息芜杂、诱惑渐增的环境,一些人如同柳宗元笔下背负了过多负担的小虫子那样,患上了一味追求获取的“肥胖症”,逐步丢弃了专注的能力、简单的乐趣。
而保持专注的定力、远离见异思迁的陷阱,就必须学会做“减法”和“除法”。
⑥人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经典阅读 《三字经
![经典阅读 《三字经](https://img.taocdn.com/s3/m/783573c83186bceb18e8bb0a.png)
经典阅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测评鳄鱼答案1.小明是一个不讲究卫生的孩子,你觉得可以《弟子规》里的哪句原文劝诫小明呢?A 、事虽小,勿擅为。
B 、衣贵洁,不贵华。
C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D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正确答案 D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是关于谁的求学故事呢?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正确答案 B3.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A 、魏、汉、蜀B 、魏、蜀、晋C 、魏、蜀、吴D 、魏、汉、晋正确答案 C4.《千字文》中的“推位让国,有虞陶唐”讲的是太古时代统治权禅让制,让贤能的人治理。
“有虞”指的是舜,“陶唐”指的是尧。
那么,舜、尧、禹三人的传位顺序是()。
A 、尧-舜-禹B 、舜-尧-禹C 、禹-尧-舜D 、尧-禹-舜正确答案 A5.小双只喜欢昂贵的名牌衣服,爸爸妈妈都很苦恼。
你觉得可以用《弟子规》里的什么话劝劝小双呢?A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B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C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D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正确答案 B6.“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苟”字是什么意思?A 、姑且B 、如果C 、马虎D 、随便正确答案 B7.《弟子规》中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A 、出门未告知父母,回家得面壁思过。
B 、外出时,须告知父母,回家后,要学会反思。
C 、外出时,须告诉父母去处,回家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
D 、出门一定得告知父母,回家后要将外出经历一一告知父母。
正确答案 C8.根据《弟子规》中的内容,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A 、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B 、出必面,反必告,居有常。
C 、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D 、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正确答案 D9.《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讲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冷知热,在寒冷的冬天能用身体为父亲暖热被窝与枕席。
三年级课外必读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课外必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0b09d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3.png)
三年级课外必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A. 英国
B. 德国
C. 丹麦
D. 法国
答案:C
2. 《格林童话》中,灰姑娘的水晶鞋是由什么制成的?
A. 玻璃
B. 钻石
C. 银
D. 金
答案:A
3. 《小王子》这本书中,小王子来自哪个星球?
A. 火星
B. 金星
C. B-612星球
D. 土星
答案:C
二、填空题
4.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其开篇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____。
”
答案:习相远
5. 《一千零一夜》中,山鲁佐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国王的注意,并最终改变了国王的____。
答案:杀妻习惯
三、简答题
6. 请简述《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为了追求爱情所做出的牺牲。
答案:小美人鱼为了追求爱情,放弃了自己的声音,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最终化作泡沫消失在海面上。
7.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什么被压在五指山下?
答案: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才得以解救。
四、论述题
8.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谈谈你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看法。
答案: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展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顽强生存意志和创造力。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勇气。
结束语: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三年级课外必读书籍的丰富性和教育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增长知识,更能够培养良好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试题答案
![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2e3d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c.png)
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试题答案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试题答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题1一、填空题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混沌一团,好像一个“蛋”,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上有了“天”,地上有了“地”、鸟兽虫鱼,天地间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女娲补天是用许许多多五彩的“石头”,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铜水”,来填补天上的窟窿。
3.炎帝的女儿女娃死后,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蝴蝶”,“红”脑袋,“绿”嘴壳,“黑”脚爪。
4.后羿的妻子是“嫦娥”,她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到了“月亮”上。
5.刑天左手握着“赤铜”的盾牌,右手拿着“利斧”,直杀到皇帝的宫殿前。
6.女娲用手在池边挖了些“黄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人。
7.雷公惩罚人类,六个月不下雨,高比去偷雨水。
雷公非常生气,想用“雷电”劈死高比,却被高比用“铁锤”活捉了。
8.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一座叫“王屋”。
9.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开了,两人只能深情对望,后来,他们每年的阴历“七月初七”见一面。
10.冷热二神住到人间,“三”个月换一回班,中间歇“一个月”。
二、选择题1.一个年轻英俊的英雄,是个神箭手,他的名字叫()?A.后羿B.夸父C.盘古D.炎帝2.夸父死后,把自己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了大片郁郁葱葱的()。
A.苹果树B.桃树C.梨树D.柳树3.禹带领人们治水经过了()年,终于将大水治理好。
A.10B.11C.12D.134.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A.火神B.雷神C.水神D.社神5.()是人们常说的能起死回生的药。
A.四叶草B.灵芝草C.人参D.驴蹄草6.伏羲和女娲用雷公的牙齿种下后,长成了()A.一个大葫芦B.一颗大牙齿C.一棵大树D.一艘大船7.()把水王烧成了一块石头。
A.火神B.托塔李天王C.玉帝D.电母8.婺女和儿子混配后繁衍的后代是()族?A.苗族B.藏族C.黎族D.傣族9.()立了大功,被封为十二属相之首。
三字经考试题
![三字经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b8f5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3.png)
三字经考试题一、选择题1. “人之初,性本善”是指:A) 人类天生就具有善良品质B) 人类天生就具有邪恶品质C) 人类的性格由后天培养而成D) 人类的性格既有善良又有邪恶的一面2. “苟不学,性何助?”这句话的意思是:A)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助长人的品性B)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发挥人的潜能C)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积累知识D)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完善自己的性格3. “用礼乐,详诸九宫”是鼓励人们:A) 学习音乐和舞蹈B) 深入研究数学C) 融入社会和谐的礼仪规范D) 知识要广泛掌握,不要只看重一方面4. “二十四课,诵不满“指的是要求:A) 要每天诵读24遍B) 要把24节课都记住C) 要对每课的内容都在心中过一遍D) 要诵读到满意为止5. “反复思照,渐至成童”表明:A) 只要认真思考,就能逐渐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B) 只要坚持学习,就能逐渐成为年轻的人C) 只有通过重复的思考,才能逐渐理解和成长D) 只要有良好的指导,就能逐渐理解明白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打“√”,错误的打“×”。
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2. 三字经是明代人王应麟所写√×3. 三字经的目的是教育儿童要有好的品德√×4. 三字经只有三个字的句子√×5. 三字经的内容围绕孝悌忠信勇节、礼义廉耻等伦常道德进行阐述√×三、问答题1. 请简述“人之初,性本善”的意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2. 三字经强调要“反复思照,渐至成童”。
你认为这句话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 三字经中提到了很多的仁义道德,你认为这些道德观念在今天的社会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 人类天生就具有善良品质2. B)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发挥人的潜能3. C) 融入社会和谐的礼仪规范4. C) 要对每课的内容都在心中过一遍5. C) 只有通过重复的思考,才能逐渐理解和成长二、判断题1. √2. ×3. √4. ×5. √三、问答题1. “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备善良的品质和天性。
《三字经》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三字经》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https://img.taocdn.com/s3/m/9536a953f7ec4afe05a1df14.png)
《三字经》阅读题(内容全,有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前后延续(八百)年,它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2.隋朝国君隋炀帝主持开通(大运)河,全程长达(四千)里。
3.苏老泉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但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文学家。
4.莹八岁,能(咏诗),沁(七)岁,能赋棋。
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6.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7.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8.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9.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在上世)。
10.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1.(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12.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13.(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14.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1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16、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17、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1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20、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1、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22、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3、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
24、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5、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2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27、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zhù)。
(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28、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2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30、融四岁,能让梨。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f59404767f5acfa0c7cd2b.png)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 B.精美 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三、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2.《论语》共有20篇。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普学网)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字经》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字经》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5a671377232f60ddcca173.png)
《三字经》课外阅读练习题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B《论语》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77b77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3.png)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查秋毫B. 变本加利C. 一愁莫展D. 风声鹤唳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白居易答案:B3. 下列成语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B. 他做事总是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C. 他做事总是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D. 他做事总是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答案:A4.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描绘的是()。
A. 秋天的景色B. 冬天的景色C. 春天的景色D. 夏天的景色答案:C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老师的帮助,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
C.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总是不理想。
D. 他不仅学习刻苦,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写出“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_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3.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苏轼4. 请写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一句:__________。
答案:每逢佳节倍思亲5.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________的《春江花月夜》。
答案:张若虚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之后,要经常复习和实践,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还能从中得到乐趣。
2. 请简述《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人在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
这是《三字经》的开篇语,强调了人性本善的理念。
四、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1d4f5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7f.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
……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
有了生命力了。
在学习之余,要学会学以致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一霎时chà 诀别jué 可鄙bǐ 花蕾léiB、抹布mā 脸颊jiá 攥紧zuàn 匿笑nìC、纠纷jiū 分歧zhī 步履lǚ 煎熬áoD、敷衍yǎn 蹒跚pán 嗅觉xiù 怦怦pīng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2分)A 分歧铺垫拆散各得其所B 桑树渔塘祷告自做主张C 瘫痪捶打憔悴翻来腹去D 严历挨凑仗义形影不离3、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2分)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B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D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 )(2分)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cc3c26ddccda38366baf30.png)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 B.精美 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二、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2.《论语》共有20篇。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普学网)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是“苟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7.春季是四时之首。
()8.李白小时候十分助人为乐。
()9.周朝持续了八百年年。
()10.“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苏老泉指苏辙。
()附:《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少儿科普三字经阅读
![少儿科普三字经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e2e2a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2.png)
少儿科普三字经阅读《少儿科普三字经》是一本面向少儿的科普读物,采用三字经的形式,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以下是部分内容:1. “勤观察,多实验,反射学,带条件。
”这句话强调了观察和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科学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2. “艾克曼,治脚气,维生素,家族立。
”这句话介绍了艾克曼发现维生素的故事,以及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3. “伦琴氏,X射线,医学用,透视眼。
”这句话讲述了伦琴发现X射线的历史,以及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
4. “新射线,出铀盐,放射性,本天然。
”这句话介绍了放射性元素铀盐的发现,以及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5. “居里氏,夫妇随,同发现,钋和镭。
”这句话讲述了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故事。
6. “量子论,普郎克,能量子,可跳跃。
”这句话介绍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以及量子论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7. “卢瑟福, 粒子弹,轰原子,核嬗变。
”这句话讲述了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的故事,以及核嬗变的概念。
8. “相对论,新里程, 质能式,释核能。
”这句话介绍了相对论的提出和质能方程式的重要意义。
9. “费米氏,核裂变,宝库开,新能源。
”这句话讲述了费米发现核裂变的过程,以及核裂变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10. “汤姆逊,见负电,小电子,把身现。
”这句话介绍了汤姆逊发现电子的故事。
11. “二极管,三极管,电子学,此开端。
”这句话介绍了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发明对电子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12. “晶体管,集成板,微电子,新局面。
”这句话介绍了晶体管和集成板的发明对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13. “能预警,有雷达;遥感术,作用大。
”这句话介绍了雷达和遥感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14. “机器人,智能化,会识别,可规划。
”这句话描述了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电视机,声像传,人生活,方式变。
”这句话讲述了电视机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16. “计算机,新工具,发展快,六代异。
孟建平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
![孟建平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dbdd13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1.png)
孟建平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三字经》的作者是()A.苏轼B.屈原C.老子D.陆游2.孔子所创造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B.戏曲C.散文D.论语3.唐代的两大文学流派是()A.唐诗、元曲B.魏晋诗歌C.白居易、李煜D.唐诗、唐词4.《青娥秋瑾》是哪个朝代的文学?()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列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李白,擅长用唐诗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古代诗人,也是宋朝文学艺术的创新者之一。
他的诗作风格飘逸柔和,表达细腻,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享受,被世人誉为“诗仙”。
他的作品灵动洒脱,笔力雄健,它极具魅力,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被誉为“永不凋落的花朵”。
5.李白是哪个朝代的作家()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6.李白的文学作品具有哪些特点()A.飘逸柔和、极具魅力B.表达粗劣、笔力工整C.潦草冗长、充满情趣D.宏伟壮观、深刻内涵三:补全句子(每空1分,共10分)7.陆游的《古意》中写到“夜阑卧听风吹雨,___ __ __ __ __ 客心”。
A.长河渐落B.银汉无声C.青楼月明D.江山空回8.《红楼梦》是费孝通的___ 作品。
A.代表B.著名C.经典D.巅峰四:解释题(每题2分,共20分)9.元曲是什么文学体裁A.元曲是从宋末开始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在《京剧》和《昆曲》中都有演出,它是把言情小说中的故事改编成诗句、歌曲、舞蹈,让演员演出的一种舞台剧类型。
10.诗经是什么文学作品A.诗经是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总共三百篇,其中有五篇是著名的“五言绝句”。
它以五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思想感悟以及虚幻现实、情欲与邪恶之间的关系。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阅读答案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e6c4e7375a417866f8fa9.png)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①1600 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
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
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
她与他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
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
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
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
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
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
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
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⑥日子就这样在精彩..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与无奈⑦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
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
A.乐器 B.精美 C.器皿
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
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 B.鸭 C.鸽子
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毛泽东和周恩来
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
三、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
2.《论语》共有20篇。
()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是“苟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
7.春季是四时之首。
()
8.李白小时候十分助人为乐。
()
9.周朝持续了八百年年。
()
10.“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苏老泉指苏辙。
()
附:《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2.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3.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至黄帝。
号三皇,在上世。
5.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6.昔仲尼,古圣贤。
赵中令,学且勤。
7.彼无书,且知勉。
8.头悬梁,彼不教,自勤苦。
9.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10. 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二、选择题。
1. B.孟子
2. B.鲁国
3. C.大豆
4. C.器皿
5. B.吕蒙
6. A.猪
7. A.要孝敬父母
8. C.要学会谦让
9. A.孙敬和苏秦 10. B.老婆婆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