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最新备课课件

合集下载

公共建筑原理PPT课件

公共建筑原理PPT课件
分的装饰大样) 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 建筑、结构及设备说明书:结构及设备的计算书、工程预算
38
一、认识建筑设计
5、建筑设计的特点:
创作性、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 社会性
6、建筑设计的方法:
先功能后形式、现形式后功能
7、建筑设计的过程:
从简到详、从浅到深、从粗到细、循序渐进
任务分析 方案构思 方案完善
间得当、结构合理、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等
46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合理安排各部空间,使分区明确有联系方便 1、空间的主与次 2、空间的“动”与“静” 3、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47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三)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功能组织的重要方面
1、人流组织方式
(1)平面组织方式 (2)立体组织方式
52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2、群体组合类型及特点
(1)分散式布局组合 (2)中心式布局组合
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
满足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人们心理、视觉的要 求,还应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53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 (一)建筑形体构图原理: 1、以简单几何形状求统一` 2、主从与重点 3、对比与微差 4、对位与呼应 5、韵律与节奏 6、均衡与稳定 7、比例与尺度
候条件
日照、主导风向,确定房屋朝向、间距 风速是高层建筑、电视塔设计中考虑结构布置、建筑
体型的因素 雨雪量多少对屋顶形式和构造有影响 风向玫瑰图
41
一、认识建筑设计
D 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对建筑物的平面组合、结构布置和建筑体型有明显
影响(错层,特殊结构构造措施) E 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基本模数:M0=100毫米 扩大模数:3 M0、6 M0、12 M0、30 M0 分模数:1/2 M0、1/5 M0、1/10 M0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设计讲义(PPT+105)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设计讲义(PPT+1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成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全面掌握了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案例中。未来我们将继续提高专业技能,为社会 提供优质的公共建筑设计服务。
展望未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建筑设计面临着更多挑战,如可持续发 展、智能化、无障碍等。我们将紧跟行业前沿,不断创新,为打造更 宜居的城市贡献力量。
绿色材料
选用环保、可再生、低碳排放的 建材, 减少建筑生命周期对环境的 影响。
室内环境设计
营造舒适氛围
室内环境设计要致力于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体验。通过合理的采光、色彩搭配和家具布置等,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满足人们的 感官需求。
提升使用体验
关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和动线流线。确保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隔音效果,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感和归属感。
安全管理
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确保建筑物及其 使用者的安全。
节能环保
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用户服务
关注使用者需求,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 提升建筑物的公众价值。
成功案例分析一
以苏州园林为例,这个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和传 统文化元素。通过精心的空间布局、精细的园景设计和恰当的材料选用,营造出 独特的中国园林风格,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该项目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 巧妙地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公共建筑的功能性和 舒适性。
应急消防设备
在关键区域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应急消 防设备,为及时扑救提供保障。
节能环保设计
优化能耗
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材料, 最大程 度降低建筑的用水、用电和用气 消耗。
可再生能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1章2节(NPowerLite)-PPT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1章2节(NPowerLite)-PPT
17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8
故宫总平面布局及 天安门、午门、太 和殿三个高潮的设 计。
19
三、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1、外部空间的围合与限定
空间的封闭程度首先取决于它的界定 情况:一般地讲,四面围合的空间其 封闭性最强,三面的次之,两面更次 之。当只剩下一幢孤立的建筑时,空 间的封闭性就完全消失了。这时将发 生一种转化—由建筑围合空间而转化 为空间包围建筑。
30
这些手段和方法 大体上可以归纳 成为六个空间形 式: a.通过门洞从一 个空间看另外一 个空间; b.通过空廊从一 个空间看另外一 个空间; c.通过两个或一 列柱墩从一个空 间看另外一个空 间;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31
d.通过建筑物透 空的底层从一个 空间看另外一个 空间; e.通过相邻的两 幢建筑之间的空 隙从一个空间看 另外一个空间; f.通过树丛、山石、 雕像等空隙从一 个空间看另外一 个空间。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内在有机联系, 既体现在外部又体现在内部;既涉及近处又涉及到远处。
1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3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天津水上公园建于1950年,三湖九岛风光 秀丽,被誉为津门十景之一。这样一个风景宜 人之地,本来是天津市民散步休闲、该茶室临 水而建,外设水榭,游客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 外,或品茗、或小酌、或领略胡光水色、或与友 人私语畅谈,更有玉树临风、秀色可餐之感
1、外部空间的围合与限定
2、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3、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39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二期新馆开馆后,国家图书馆 将新增读者座位2900个,日均接待 读者能力增加8000人次,馆舍面积 达25万平方米,成为仅次于美国国 会图书馆、莫斯科图书馆的世界第

《公共建筑设计》课件

《公共建筑设计》课件
《公共建筑设计》PPT课 件
公共建筑设计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和活动场所的建筑设计。通过满 足功能需求、追求美学和体现人性化,公共建筑设计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 关重要的角色。
公共建筑设计
什么是公共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是为公众提供服务和场所的建筑设计,包括政府办公楼、博物馆、图书馆等。
公共建筑的特点
公共建筑设计应考虑人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供舒适和便利的使用体验。
设计流程
1
设计前期
包括建筑定位、概念设计和投资估算。
2设计中期Fra bibliotek包括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设计效果图制作。
3
设计后期
包括工程监理、验收及交付。
典型案例
市政府办公大楼
该办公大楼是一个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展现了 城市政府的权威和形象。
科技馆
公共建筑通常需要满足人流量大、安全性高、功能多样的特点。
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好的公共建筑设计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发展。
设计原则
1 功能性原则
公共建筑设计应优先满足功能需求,使人们能够舒适地使用建筑。
2 美学原则
好的公共建筑设计应注重美学价值,为城市增添魅力和活力。
3 人性化原则
这个科技馆融合了创新设计和互动展示,为公 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图书馆
图书馆是文化交流和知识分享的重要场所,需 要兼顾室内环境和阅读体验。
体育馆
体育馆需要满足观众观看比赛的需求,同时提 供良好的场地设施和舒适的观赛体验。
结语
公共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师有责任和使命 创造更美好的公共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公共建筑设计基础》课件

《公共建筑设计基础》课件
文化表达
公共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应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传承和 发展地方文化。
03
公共建筑的材料与技术
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建筑材料分类
根据用途、功能和特性,建筑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人造材料 如混凝土、玻璃等。
材料特性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如强度、耐久性、重量、导热性等。了解材料的特性 是合理选用材料的关键。
流线设计
流线设计是公共建筑设计的核心 ,需要合理规划人流、物流、车 流的路径,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 的顺畅连接。
空间与环境设计
空间布局
根据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安排 空间布局,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使用 舒适度。
环境设计
公共建筑的环境设计包括室内和室外 两部分,需要考虑采光、通风、绿化 等因素,创造宜人的环境。
办公类公共建筑如写字楼、办公园区等,为人们提供工作场所和 商务交流平台,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
案例
北京国贸CBD、纽约曼哈顿金融区、硅谷科技园
06
公共建筑的未来发展
新材料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型建筑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建筑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自 修复混凝土等将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中,提高建筑性能 和耐久性。
详细描述
在古代,公共建筑多为宗教和政治用途,如古希腊的神庙和罗马的斗兽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公共建筑逐渐 向商业化、实用化转变,如百货商店、办公楼等。现代社会的公共建筑更加注重人性化、生态化和智能化,如购 物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
0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功能与流线分析
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的功能多样,需要合理 划分各功能区域,如办公区、商 业区、休闲区等,以满足不同使 用需求。

(最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讲义课件

(最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讲义课件



建筑的分类 分类——以拆解的方法解决分类的问题 生活(民)用建筑——古已有之 生产(工业)用建筑——后来出现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功能——人 工业建筑——工艺——机器 (工业建筑是最时髦的,对于金钱之外的考虑很少) 需求诱发形式——有一定的需求才有一定的建筑形式 技术产生形式——工业建筑较少考虑美学的需求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公共建筑包括: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 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 纪念建筑及景观建筑等。


4、理论背景
了解需求: 了解别人的需求是建筑师职业的第一需求 观察——事后的、被动的、片面的、表面的 分析——有预见性的、主动的、全面的、深刻的 运用用社会科学的知识: 通过心理分析了解需求(“根”) 通过行为分析了解需求(更直接) 了解需求是满足需求的直接知识前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5、设计过程和讲课内容

讲课内容大致按设计过程的顺序: 外部环境/场地设计 公共建筑功能分区 环境与功能的整合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 高层建筑实例 医院建筑实例
二、公共建筑外部环境/场地设计

1、外部环境/场地设计的意义
在于在良好的功能、良好的城市关系影响 大的、泛城市的、城市规划方面的 中的、泛街区的、城市设计方面的 小的、泛地段的、总图设计方面的

建筑发展的技术可 结构技术的发展

建筑发展的技术可能 结构技术的发展

建筑发展的技术可能 结构技术的发展

建筑发展的技术可能 材料技术的发展 玻璃

建筑发展的技术可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ppt 56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ppt 56页)
第一节 空间组成 主要使用空间 次要使用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
2021/7/10
一、水平交通的组织
1、类型 单一交通联系功能
如:旅馆、办公等建筑的走道 主要为交通功能兼做其他功能
如:医院门诊部、中小学的走 道 复合功能 如:展廊
2021/7/10
一、水平交通的组织
2、尺度
主要根据功能需要、规范规定及空间 感受确定 宽度 根据人流性质确定,一般大于1500; 长度 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设计规范 以及视觉感受等确定 通则:内走道不超过20米时至少一端 采光口,超过20米时应两端有采光口, 超过40米时应增加中间采光口,否则应 采用人工照明;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 (ppt 56页)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概述
大纲要求:2.1 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的各项基础理论、
公共和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掌握建筑类别等级的划分及 各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掌握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标准; 理解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人的行为 方式的关系。
学习目的:着重分析公共建筑中的共性问题,力求运用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3、厨房 面积不小于4-5平方米 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 布置要求,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米 净宽
2021/7/10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4、卫生间 三件卫生洁具、使用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 开门 布置 洗衣机
2021/7/10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5、层高和室内净高 层高 净高 6、阳台 栏杆 7、套内走道、楼梯及储藏空间 8、门窗
第四节 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
高层建筑建设的必然性:
城市用地与建筑密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化;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建设的可 能性;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件————————————————————————————————作者: ————————————————————————————————日期:第一章绪论整体框架①一般原则,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②共性问题──一般原则的方法③学习方法──宏观、中观、微观④目的:横向、纵向一、来源与特点:建筑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

)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形象上有力客观分析薄弱。

历时性,局限性。

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最重要,最基本之层面。

3.意向的:语言、文字4.三者关系: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

(1)、双重原型:真实、意象=形象(图像)(2)、意象=图像(形象)二真实a.形象是一个过程媒介b.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方法、体系(平面构图、产体构成、空间布局)c.受真实限制、结构、经济、技术、精神、审美上述a.b.c是公建原理的主要之依据二、研究范围与平衡意识(一)、综合性学科1.自然科学特征:工程技术知识建筑学、结构、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电气、消防、自动控制、声、光、热、材料、概预等。

(与特定的社会物质的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关、受其限制)2.人文科学特征: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二)、两对对子(交叉与边缘学科)1.(1)精神范畴:设计中的理论Theory in Design建筑设计日益超越原来的物质形态设计而必须运用和借鉴的其他成熟学科的知识。

如社会人文学科。

(2)物质范畴:设计的理论:Theory of Design针对建筑设计本身的要素、方法及过程的分析理论,如形式及空间的构成关系。

功能+技术+形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入环境四要素(3)某一要素取得主导地位,不完全取决于设计师个人的立场,还取决于一定特定时期、地域的社会心理、社会技术与经济水平以及某一群体(集团)的价值等观念的外在因素的影响)。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课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课件

公共建筑的定义→特征→分类(按使用功能划分类别并介绍
实际例子)→设计要素的运用→平面布置与空间关系→按
建筑类型分类介绍其设计及实际案例→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 (学科前沿)
Course Structure
课程结构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Examining Methods
考核办法
平时作业 6次
期末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公共建筑的 课程设计
另外: • 点名3次没到,平时成绩记0分 • 课上回答问题正确,平时成绩加分
绘图纸 拷贝纸 铅笔 钢笔 针管笔 安装有CAD天正建筑和SU设计软件的电脑
Learning materials for this semester
本学期学习材料准备
最新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备课课件
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course orientation
课程定位
居住区规划设计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筑外环境设计
Course objectives
课程目标
了解各类公共建筑的基本特征 了解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完成一个简单的公共建筑的单体
课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备课课件
课题一:概论
概述
一 了解什么是建筑 • 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总是伴随着人类共存。从建筑的起源发展到
建筑文化,经历了千万年的变迁。有许多著名的格言可以帮助我们加深 对建筑的认识,如: • “建筑——是艺术之母--W·克瑞恩(Crane)
是石头的史诗,建筑是石头的史书--雨果 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不是艺术,它首先考虑的一定是不同项目的要求。建筑物必须有功 能性--扎哈.哈迪德 不是房子—王贵祥 是城市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自传 是凝固的音乐 是立体的山水画
• 建筑——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办公楼、 影剧院、体育馆等。 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烟囱、 贮油罐等。
• 我国的建筑方针是全面贯彻实施“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这个方 针又是评价建筑优劣的基本准则。
三 什么是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 供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建筑物。除解决好面向广大群众的活动和特殊 要求的问题外,其建筑风格、规模、形体和美观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要起到丰富城市面貌,改善地区环境的作用。--《中国土木建筑百科 词典·建筑》
建筑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它既有独具一格的一面,又有一 定的滞后特点。远没有绘画,雕刻,戏剧,电影,文学等艺术形式 那麽敏感。但是建筑又能跨越时代,沉淀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 因此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2)我国梁思成先生《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作过精辟论述。
1、“适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建筑方针--- “适用、经济、美观”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 (Vitruvius,DeArchitectura Libri Decem)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 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 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
建筑的目的在于空间。这可以从人们对建筑物质和精神两方 面的需求加以佐证:
1.物质方面的需求
建筑的起源是原始人类为了遮蔽风雨、抵御寒暑、防止虫兽 侵害而造的赖以栖身的场所,人们建造房屋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 使用要求,获得实用的空间是主要目的之一,这就是建筑的功能 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设计建造房屋的过程,就是根据需求 划分出大小不同的空间,并对其加以分隔和围护,一切建筑都是 从这种需要产生的。
在上述居住、公共和工业三大建筑类型中,公共建筑是人们 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其涵盖的社会内容是最丰 富的,所包括的建筑类型也是最多的,通常可分为如下十种类型:
商业建筑 文教建筑 办公建筑 体育建筑 医疗建筑
交通建筑 邮电建筑 展览建筑 纪念建筑 景观建筑
六、公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公共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因而它
七、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若干概念及辩证关系
1、正确理解“建筑”的含义
a、 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建筑?
建筑贯穿着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其涵盖的内容非常 的广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把建筑看成是一种人造 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在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的基 础上,还应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要求。
著名建筑大师赖特(F.L.Wright)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 想科学性的艺术。
2 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对适用、经济、 美观的问题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适用’是首要的要求,因 为归根到底,那是建造房屋最主要的目的。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坚固’
的要求,因为‘坚固’的标准首先要按‘适用’的要求而定。‘经 济’……它是一个以最少的财力、物力、人力、时间为最大多数人取得 最大限度的‘适用’(以及美观)的问题,……”。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通过对上述 问题的分析,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公共 建筑设计中具有共性的功能关系与空间 组合的问题。其他诸如建筑空间的大小、 朝向、形状、日照、供热、通风、采光、 照明等问题,也应在设计中予以充分的 重视,本课程由于时间所限无法之一详 细论述。
4、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建筑艺术不象其它艺术形式那样直接,而是蕴涵于整个空间与 环境中,空间的艺术感染力由建筑环境的总体构成来传递。
多年来,在实践中我们已摸索出了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的 相互约制、相互协调和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这要视建筑性质、 建筑环境、地方特色、审美要求及投资标准而定,绝不能过分地 强调某一方面,使三者关系失调,导致不良的后果,因而也是不 可取的。因此,在功能关系合理,且在工程技术、物质条件和投 资标准的具体情况下,创造出高超的艺术形式,同样是公共建筑 创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指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 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二 建筑的英文表达 • 建筑Architecture • 房屋House • 建筑物Building • 结构物Structure • 建筑物Construction • 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
4 按耐久年限分类 ①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②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③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月于次要的建筑。 ④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5 按建筑风格分类
• 古罗马建筑
•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 浪漫主义建筑
• 巴洛克建筑
功能关系分析 环境背景特色 总体规划布局 结构形式选择 体形空间组合 造型艺术创作 技术经济分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程将着 重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力 求运用一般性的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 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从中了解 到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从而获得指导实践、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 建筑的分类 1 按使用性质分类
在文明社会中,建筑不仅是人们遮蔽风雨、抵御寒暑、防止虫兽 侵害而建造的赖以栖身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的功能载体。由此,我们一般将建筑分为三类:
1、居住建筑(住宅,宿舍) 2、公共建筑(类型较多) 3、工业建筑(厂房、仓库)
建筑——生产性建筑(工业、农业建筑) ——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在这里建筑首先被定义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强调是受科学 技术因素所制约的艺术。
b、建筑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问:一座桥梁和一幢房屋的区别在哪 里?实际上他们疑问的是:建筑的本质究竟是 什么?
在建筑学界古往今来流派众多,风格迥 异,但对这个问题却有着基本相同的认识: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 筑的空间性。
2 按高度分类 ——总高度超过24m的为高层(但不包括总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 ——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的称为超高层建筑。 3 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①生土—木结构 ②砖木结构 ③砖混结构:用砖墙(或柱)、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屋顶承重
构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称为砖混结构。 ④钢筋混凝土结构 ⑤钢结构
• 现代主义建筑:理性主义建筑(包豪斯校舍)、技术精美主义建筑(巴塞罗 那博览会德国馆)、粗野主义建筑(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典雅主义(世贸 中心)、高技派(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地方性与人性化建筑(珊纳特赛 罗镇中心 )
• 后现代主义建筑:(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
五 公共建筑的分类(按用途分类) • 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科技(研)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 • 商业建筑(如商场、超市、购物中心、金融建筑等) • 文教建筑(学校,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等) • 医疗建筑(医院、疗养院,诊所 ) • 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 • 交通建筑(如机场、车站,旅客站,水运码头建筑等) • 体育建筑(体育馆等) • 演出建筑(剧院,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 • 纪念建筑(纪念馆、纪念堂,纪念碑等) • 展览建筑(博物馆等) • 景观建筑等(风景园林或城市景观建筑)
贝聿铭
3、建筑与功能的关系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 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 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 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 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公共建筑功能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为: a、功能分区 b、人流疏散 c、空间组成 d、室内外环境的关系
建筑空间可以看作是受功能要求制约的实用空间 和受审美要求制约的视觉空间的综合体。虽然并非所 有的建筑空间都能够达到艺术创作的高度,但至少应 该满足人们起码的精神感受,给人们以视觉上和感官 上的愉悦,这就要求人们在创造建筑空间时,必须遵 循美学原则来构思设想,直至把它变为现实。
由于美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而人的审 美观念则有着很大的差异,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形式 美学究竟有没有原则呢?答案是肯定的。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它是人们从事各 种活动的功能载体,一切文化现象都发生其中,同时建筑既表达着自 身的文化形态,又比较完整地反射出人类的文化史。
同时,建筑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也就必然映射着人与人的 集合——社会,人类社会的各种特征都会在建筑中有所反应。因此建 筑的审美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文化、宗教、民族、地域等 多方面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得世界各地、 古今中外的建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是一项社会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工 作。
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总体规划布局 环境背景特色 功能关系分析 体形空间组合 结构形式选择 造型艺术创作 技术经济分析
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确立正确 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恰当地处理好 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等方面之 间的关系,这是是做好公共建筑设 计的基础。同时,还需要考虑地区 特点、自然条件、环境特色、民族 传统、审美观点、规划要求等不同 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共建筑设计 的过程,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 面而又统一地解决矛盾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