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摘要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概括了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文化根源

I. 非语言交际概述

I.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很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Malandro et al, 1989: 5)。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的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aine, 1978, 见 Malandro, 1989: 7)。或“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即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Samovar et al, 1981: 156)。

I.2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对语言交际起到的是强调和补充的作用。具体地说,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发挥其辅助作用:

1)重复(Repetition)。例如,你告诉某人,办公楼在教学楼的西面,同时用手指向西方给以重复。

2)否定(Contradicting)。非语言交际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完全与语言行为相反。

例如,甲对乙说:“你干得不错。”同时却向丙使眼色表示不满。

3)代替(Substituting)。有时不用讲话,只用非语言行为就可以传递信息。例如,父亲批评儿子时,儿子一句话也不说,却满脸不服气,还用眼不时斜瞟父亲,父亲也就知道儿子的态度了。

4)补充(Complementing)。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对语言行为起到修饰和描写的作用。例如,一个人犯了错误以后,一面检讨,一面以沉痛或后悔的表情表明懊悔的心情和态度。

5)强调(Accenting)。头和手的动作常常可以对所讲的话起强调的作用。例如,讲话人说:“我们一定要清除不正之风!”同时,他头向前倾,伸出手掌或拳头用力向下压去,以表示态度的坚决。

6)调节(Regulating)。交谈时,人们常常以手势、眼神、头部动作或停顿暗示自己要讲话、已讲完,或不让人打断。

II.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对外交往人士和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中排除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的干扰,因此重点也应当放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上。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主要有三种情况: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有别;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

II.1 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有别

这种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含义相同,行为有别。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时,中国人的习惯是摇手或摆手;英语国家和许多西方人则喜欢耸肩。为表示尊重或诚意,中国人讲话时一般不直视对方,尤其是下级在听上级讲话时,下级眼睛往往向下看表示尊重;而英语国家

的人则认为听人讲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以表示尊重或诚意。

第二,行为相同,含义有别。这是非语言交际行为中的“假朋友”,在理解和效仿中最易出的问题。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的下面在中国文化中表示杀头的意思,但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英语国家的“OK”手势已为中国人所熟悉。但文化不同,OK手势的含义也可能有别:中国人习惯表示的是“零”;法国人表示的是“零”或“无”;日本人表示的是“钱”;某些地中海国家表示的是“孔”或“洞”;在巴西和希腊等国OK手势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动作。

II.2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

有些动作在中国汉文化中一般只有一种含义,在别种文化中就可能表示多种不同的含义。例如,在中国人中有人在谈话或作报告时常常有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两手相钳,两个拇指相互撮动。做这一动作的人并不表示任何含义,最多只是一种悠闲自得的表现而已。然而,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这一动作却含有“洋洋自得”、“闲极无聊”、“紧张不安”、“极其无趣”或“烦躁不安”等多种含义。相反,勾肩搭背、挽着胳膊在中国人中视不同关系,含义各不相同:男女之间表示恋人;同性之间表示亲密友好;子女对父母或少者对年长者挎着胳膊表示的是长少之间亲密之情或子女对父母或少者对长者的关心、帮助或尊重。在英语国家,这一动作则一般只存在于夫妻、恋人或青年异性朋友之间,多与性或恋情有关。所以汉文化的含义要多得多。

II.3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

有许多姿势、动作只存在于某一种或某些文化之中,在其它文化中却不存在。例如,英语国家的人有不断转动手上戒指的动作,表现出的是情绪紧张或不安。许多港台人现在也有这一习惯。中国大陆现在也有不少人戴戒指,但尚无这一动作。如果有人做这一动作,别人可能以为他在“显富”。反过来,中国人过去对姿势的要求是“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现在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也就是说,坐姿要端正,站姿要正直,走姿要轻松和庄重。还有晚辈在长辈面前、下级在上级面前的姿势要求。西方英语国家对姿势就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中国人并不用。例如,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事情能办成。这些手势中国都没有。

III.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的文化根源

东方非语言交际的特点是“聚合型”、“内敛型”、“集体主义”;西方是“离散型”、“外露型”、“个人主义”。历史学家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的形式。中国和西方国家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氛围,各有其独立发展的长期历史和特殊空间,各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非语言交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所以我们应该从其民族的传统文化、政治体制等方面探讨其文化根源。

III.1 传统文化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从观念形态的文化说,在文化类型上可称为大陆民族的文化、农业社会的文化和宗法制度的文化。所谓大陆民族的文化区别于海洋民族的文化。海洋民族的文化心理比较外向,文化系统也处于比较动态和开放的状态。而大陆民族的文化心理却恰恰相反。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颇深。儒家思想以“仁”“爱”为出发点,爱护人,尊重人,与西方文化以个人本位的思想不同的,是以家庭本位推及社会本位的思想,社会的人本主义。在这个内向型文化中,中国人形成了推崇以家庭伦理为中心的文化制度体制。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一个同族家庭式国家,崇尚“统一”,追求和合,喜群聚,极强的家庭家族观念,形成一种“聚合型”行为模式。这和西方以个人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是根本对立。西方人的大家庭观念很淡薄。西方文明是一种“航海文明”和“游牧文明”,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外向扩张,横向延展的,走向外部世界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西方人奉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