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二年级语文评课稿(汇编15篇)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大家好,对于叶老师上的《红领巾真好》这节课我主要关注的是单要素评价里边的时间调控。
eepo单要素评价时间调控主要关注的是老师上课时时间怎么把握的,有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
就叶老师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谈。
一、教案预设时间从教案来看,整节课分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预设3分钟,第二部分初读生字叶老师预设了12分钟,第三部分再读感悟叶老师预设了16分钟。
第四部分写字指导叶老师预设了8分钟,第五部分布置作业预设了1分钟,一共是40分钟。
二、预设的合理性下面我分析一下这样预设时间的合理性1、教学的`第二部分是初读生字。
这部分内容是帮助学生克服生字关的,使学生能把生字读得准确熟练。
因为把生字读得准确熟练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
所以这部分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的。
叶老师把这部分预设12分钟是合理的。
2、第三部分是再读感悟,这部分需要花费一定长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课文,叶老师预设16分钟是合理的。
3、其他环节如第一部分谈话导入、第四部分写字指导、最后一部分布置作业时间预设也是较合理的。
三、实际操作时间把握1、谈话导入用时2分钟,提前1分钟2、初读生字用时12分钟,正好。
3、再读感悟用时21分钟超时5分钟,这部分可能叶老师对于朗读指导比较细致所以用时比较多一些。
4、写字指导5分钟,提前3分钟完成。
5、总结作业和时1分钟6、总体超时1分钟。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2这是一篇科普短文。
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一、目标定位准确朱碧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情,把本课目标定位:1.认读并理解“庄稼、灌溉、淹没、暴躁、冲毁、灾害”等词语。
能正确、规范书写“池、浮”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聚焦动词,通过学习,读出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1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10篇】篇一:小学语文评课稿篇一刘素琼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刘老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是一堂扎实而深入的课,能让人见到语文教学的本质。
首先,刘老师在指导学生对字、词、句的研读非常到位。
在指导“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时,刘老师借用学生的问题“为什么用垂下来,而不用挂下来”让学生换词理解,加深体验,体会中华文字的精妙。
并让学生联想哪些东西可以用“垂下来”。
在理解“杂乱”时,让学生通过摆手做动作来很生动地记住了这个词。
学生在从字到词到句的理解中读得更有味道、更有感情。
也让人感到老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和处理教材的功夫深厚,不见痕迹。
其次,刘老师重视对学生的写字教育。
刘老师通过让学生从形和意的结合理解来记忆,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记忆、分析字形,通过书空来记忆笔画和笔顺,在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求学生姿势和笔顺正确。
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学会了写字,又能让学生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再次,刘老师重视学生对词语、句子、生活经验的积累。
课始,就让学生来说跟雨有关的词语,并出示了三个相关成语让学生读。
然后,又通过听雷声让学生知道雷声的生活原型从而很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
在学习黑沉沉一句时,随机积累了ABB格式的词语。
指导越来越一句时,让学生说相同句式的句子,既学会了造句,又丰富了生活经验和语言储备。
还有理解“垂下来”时趁机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垂下来”,也是促进理解又是积累语言。
总之,这是一堂扎实而有效的课,更有课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年级语文《葡萄沟》的评课稿(5篇)

二年级语文《葡萄沟》的评课稿(5篇)二年级语文《葡萄沟》的评课稿(精选5篇)二年级语文《葡萄沟》的评课稿篇1教学中吴老师的教学意图很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实质,教材内容层次清楚。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找准了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贯穿课堂课的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复习、讲解、练习,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克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课堂结构合理这节课用猜谜语“葡萄”来导入,很自然、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复习、导入、讲解穿插说话训练、写字指导四大部分的设计安排比较合理、比较优化,以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结构为依据。
吴老师这堂课上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句中心句展开教学。
从葡萄沟的水果多、景色美、老乡好这三个内容体会葡萄沟的好。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字教学是重点,而吴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有学生带读、齐读生字,有讲记字方法、多音字的记忆,有组词说句子等等。
朗读课文的教学也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默读,有小组读、个人读,有齐读、带读等形式。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读不是表层上的读,是让学生在体会和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朗读时注重的方法的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很到位。
三、教学问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吴老师的教学很好地把握了这点。
例如:自由读课文时出示:带着问题读读课文,把课文的重点让学生思考。
紧扣教学目标,把握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四、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配合默契,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顺利地开展。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二年级语文评课稿(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秋天》是一首诗歌,作者用浅显的文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激情。
刘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探究文本,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借助多媒体了解了课文描写的'秋天的景物之后,刘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先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示,然后引导学生说话。
这种分层学习的方式,关注了全体学生的需求,让全体学生在成功——自信——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中,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写了秋天的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教师紧紧抓住这一部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说说:美丽的向日葵姑娘,你在想什么呢?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使静止的语言文字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2崔老师面对全体教师上了一堂古诗教学研究汇报课,教学内容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崔老师的课让我眼前一亮,对把握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
上课伊始,崔老师简介三峡,让学生想象三峡画面——,引发了学生对三峡的兴趣,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通用10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通用10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篇1《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
”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
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
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
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
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
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小学语文评课稿5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5篇【篇一】小学语文评课稿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我认为无论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应该始终围绕语文学习的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等,始终运用语文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会语文的味道。
这节课在以下几个设计上体现了语文课的“语”味。
一、看图练说,训练表达看着图片中的景物,说说对于雾的初步体验,孩子们的`表达出来的语言经过了老师的肯定或提醒均有了一定的提升,用生动的词语来说眼前的景象,这是语文用于生活表达较好的方式与途径。
二、多种朗读,训练语感三、生字教学,重在旁通【篇二】小学语文评课稿王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第一课时,从整体来看,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已兼顾。
教学过程所呈现出来的教师素养也都得以展现。
王老师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设计合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总体来看这节课是成功的,达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识字方法,灵活多样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王老师把这一块儿也落到了实处,突破的方法更是灵活多样,充满了趣味,如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生分行拼读,然后交流识记方法,王老师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把握字的结构,写出美观的汉字。
并相机指导示范书写“岸”字。
紧接着王老师引导学生描红,适当给予了鼓励,充分体现了教师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重视新课标的鼓励性评价。
紧接着又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生读、齐读,游戏“摘苹果”巩固识字,这些形式多样的的识字,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乐学、会学。
最后齐读词语更是对字词强化了训练。
我们要培养学生丰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要严格要求孩子从小对汉字的规范书写,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王老师指导的都非常到位。
把字写得规范,更是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性格。
二、以生为本,关注成长1、王老师让学生欣赏雾中美景,激发热爱自然之情的同时,提醒学生:雾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有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5篇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5篇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15篇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1《北京亮起来了》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描绘了首都北京环形路、西单商业街、故宫这些地方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
课文语言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让课文增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
但是也有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词语,如何落实这些新词、佳句,也成了本堂课的重点。
王颖老师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
老师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抓住了文中的重点句、重点词展开教学。
对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焕然一新”,出示北京城的“不夜城”画面,视觉冲击非常强,并结合相关文字感悟,学生轻而易举就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类似的细节在课堂上还有很多。
建议:对文中提到的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和礼花灯,教师可以出示一系列美丽的灯光:明亮的照明灯、投射很美的草坪灯、变化多端的喷泉灯、异常亮丽的礼花灯……让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运用“犹如”一词,夸夸自己看到的灯光。
在看图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北京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灯光,感受到了夜晚的北京那独有的丰富多彩的美丽。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2《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老“故事”,老课文,一般此类寓言故事的教学目的是理解课文,弄懂寓意,可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这样的道理有一定的难度。
一位教师在执教时,课的大致流程是:说说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导入,理解“揠”、“助”,课题质疑;学习生字;整体感知,理解课文;揭示寓意。
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晰,能够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并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寓意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在感知,认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出来的,在这里有几点拙见。
第一,从学过的寓言故事导入,既是对旧知的巩固,对新课的导入有很自然,不着痕迹,但在对课题质疑时,出现了冷场。
我分析是因为理解课题不够透彻,学生仅从字面上理解了“揠”的意思是“拔”,“助”的意思是“帮”,而这个课题是一个成语,又充满着古味儿,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课文质疑流于形式,不如老师让学生先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后,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使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这个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8篇)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8篇)二年级语文评课稿(精选18篇)二年级语文评课稿篇1我们都知道王老师是中学转过来的老师,虽然已经从教十年了,但对于教小学语文才短短的三个多月,还是一个新人,非常得不容易。
这节课,王老师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去学课文1到4节,使他们在了解了在太空中宇航员是如何喝水、睡觉、走路的。
有3个亮点:1、抓住难读的句子,做到随文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如教学“绑”,用什么东西绑呢?这个偏旁就好像一根绳子,牢牢地系好。
“塑”读词塑料杯,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用塑料做的?联系生活识字生字。
2、抓住了文字的空白,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了,内化了“失重”的形象感知。
如“在太空睡觉和在地球睡觉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宇航员都飘到哪里去了?”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体会、填补文字的空白,感悟“趣”字。
3、在了解这些航天知识的同时还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先让孩子自己找找课文里写了哪几件趣事,板书在黑板上。
再根据提示的关联词先……接着……然后……最后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不仅概括了本文的内容,而且训练孩子说话时可以用上这样的表示先后的关联词来说,培养他们说话的条理性。
再如:最后在学完喝水、睡觉、走路后,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话。
不仅回顾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加强了句式的训练。
宇航员要想在太空里喝水,必须——宇航员要想在太空里睡觉,必须——宇航员要想在太空里走路,必须——不足:1、孩子读得还不够。
2、教师自己还不够进入状态,有趣的感觉还没能完全体会到。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篇2徐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重点也落实得非常好。
课一开始,徐老师从了解达·芬奇入手,引出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小的时候画鸡蛋的故事。
学生开始带着思考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这些拦路虎,学生字的同时让学生来评价达·芬奇画得(),从而拓展“画得”这一短语。
再让学生带着“达·芬奇画得不耐烦?”这一疑问再次读课文,拿起笔圈一圈关键词。
小马过河评课稿4篇

小马过河评课稿4篇(精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马过河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马过河评课稿1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事情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
课文中老马教育小马的话就正好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关这一难点的教学和训练,xx老师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她能围绕课文的中心句“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的。
”展开教学,分两步进行:1、围绕“光听别人说”别人是谁?怎么说的?进行研读,有3句话。
2、围绕“自己不动脑筋”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进行研读,有4句。
整的教学思路清晰,有条理,设计新颖、合理,也使整堂课完整、圆满。
课堂效果不错。
xx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年轻有为,工作很认真。
课堂上,教态自然,语言亲切,与学生交流默契。
我听过她的好几节课,她对学生的回答总是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反馈,加以表扬。
在这堂课中,似乎表现得不够明显。
对孩子激励性的话不多,特别是对说得不够好的孩子,评价不全面,有批评的意思。
如:在分析“自己不动脑筋”的`4句话时,某生说到另一句话里了,师说“我们在说哪一句?”其实这里的4句话可让学生随机说。
这里也就说到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了。
在课堂调控上,经过几次的试教,xx老师进步很大,特别在语言上已做到简洁,到位而不罗嗦。
但毕竟是刚开始工作,缺乏临时的调控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xx老师精心制作了生动的教学课件,如老牛、小马、松鼠进入同样的河里时的不同情况,采用形象的动画对比,使学生既感兴趣,又很好的体会了三者的区别,从而也就能扎实的理解难点:老牛和松鼠的话到底说得对不对,理解同样的河,对于不同的动物来说,深浅就是不同的。
这则童话很有趣,也适合朗读的训练。
教师也从阅读入手,从读中来体会词句的含义。
二年级语文雪孩子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雪孩子》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雪孩子”这个故事的内容,理解雪孩子为了救火勇敢献身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友善、勇敢、无私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朗读、讨论等,使得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还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导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雪孩子为什么会消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环节:教师详细讲解了故事的内容,包括雪孩子的形象、故事情节等,让学生对故事有了全面的了解。
3. 朗读环节: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4. 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环节: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总结,强调了雪孩子勇敢、
无私的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四、教学效果
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于雪孩子这个故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对于友善、勇敢、无私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发言,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五、改进意见
1. 在讲解环节,教师可以更加注重细节的描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雪孩子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评课稿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评课稿范文【导语】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评课稿范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评课稿范文《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一首诗,我们大家对它并不陌生。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做,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学生读的倒是熟练,但是却毫无感情可言;另外多次重复的读,也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致使课堂倒是出现了“书声琅琅”的表象,但却没有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近日,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何老师执教的一节《望庐山瀑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七读显特色。
在学习课文的整个流程中,何老师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
她安排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读”都有任务,读有目的:一读古诗,读准字音;二读古诗,读通句子——直到七读古诗,拓展延伸。
环环相扣,丝丝相融,浑然天成。
让人不由得感叹和老师的用心良苦。
我们知道,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还很欠缺,老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对今后学习古诗是不无裨益的,起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何老师避免了重复无趣的低效诵读,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范读……形式多样,让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师生双边活动非常和谐。
二、品诗达有效。
一节课是否有效,我认为重要的是看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学有所获。
在这节课中,文本是相对静止单一的,甚至是非常刻板枯燥的。
但何老师很好地避免了机械地重复。
在上课伊始,何老师就利用课件出事了很多张美仑美奂的瀑布图片。
这些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这个课堂先是鸦雀无声——他们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呆了;然后是不由自主的一声“哇!”——他们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5篇)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5篇)二班级语文评课稿1《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
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 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 最终一事无成。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 课文语言生动, 极富儿童情趣, 适合儿童诵读。
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 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 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 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 有主见, 不能急于求成。
课文文字比较简单。
一是课文结构相似, 三次对话意思略显重复, 文字也是差不多。
二是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
三是猴子没有种成果树的原因非常清楚, 学生一看就明白。
佘老师今天上的课是比较成功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复习生字词语有新意。
佘老师在复习生字时她有意识地让学生复习动作的词, 然后让学生把动词送回家, 在此基础上说出它们的规律, 然后再填名称的词语, 让学生在复习生字的同时掌握了正确合理搭配词语。
二、整体感知练习说话复习后老师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思考:小猴种了哪些果树?结果怎样?这样不仅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还让学生对课文有个较为整体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 佘老师让学生用“先……再……接着……最后……”, “拔掉、改种”说话,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猴子种梨树这一段时, 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 让他们在读中自己体会猴子种梨树时的心情, 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 他读的情感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说猴子很勤劳, 他就有夸奖的语气在里面;有的学生觉得猴子很想吃到梨子, 他就会读出着急的语气。
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他们大胆读出自己的感受。
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 对这三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 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
四、读中感悟, 读中悟情悟理。
猴子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就改变了主意, 每次的心理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佘老师通过三句句子的比较, 从他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没有耐心、很着急的猴子。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精选8篇)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评课稿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评课稿1《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今天听了康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一、语言亲切自然,感染力强。
体态优美,具有亲和力。
二、课前谈话,激趣导入康老师通过猜图、当小导游、分享旅行中的趣事等这一些孩子非常喜欢的形式,不仅训练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叫“见多识广”,并适时地引出与之相反的“坐井观天”这一课题。
设计巧妙。
三、紧抓关键字词和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一个“井沿”,一个“落”,一个“无边无际”让人记忆深刻。
通过摆一摆小鸟和青蛙的位置,让学生深刻认识了“沿”的意思。
(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后终于说出是“井的边”,老师顺势拓展,桌子的边叫“桌沿”,帽子的边叫“帽沿”,床的边叫“床沿”。
这个训练让学生不仅深刻认识“沿”的意思,连运用也能自如了。
)能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落”,让学生体会到小鸟飞的很远,非常辛苦劳累。
通过出示“大海、沙漠、田野、天空的图片直观地来理解“无边无际”,并相机出示句式进行训练“()无边无际”,指导学生把学过的词语进行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举一反三。
再回到文本反复进行朗读练习,对词语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当,可谓环环相扣。
在康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对问号、感叹号的理解深刻到位,掌握了根据标点来表达语气。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13篇)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优秀13篇)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篇一最近一段时间学校没有暖气,除了上课,我也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备课。
听了几节书法课,感觉孩子们的能量很大。
一节课上不仅要学会几个笔划的写法,而且还要写二十几个字。
在我看来这些内容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太多了,但课后我看看了孩子们的作业,还都完成地很好。
再一次听书法课的时候,我特别注意了一下。
书法老师的讲解没有提高八度,与平时说话的声音无异,孩子们反到听得很认真;没有太多地组织教学,只是的`布置任务后,简单的班内巡视,孩子们都认真地在写;…… 与自己的课堂比较一下,为了怕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用很高的声音来吸引他们,并且总是要说三、四次。
这样久了,事得其反,孩子们反到是不注意听了,第一次听不清楚老师还会说第二次,还会有第三次……就算是在那儿玩一会儿,老师的高音教学顺便听一下就行了。
很多时候,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们的想法,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限制了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对孩子们也是无异的啊!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篇二《快乐的泉水》缘起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深山里有一股“快乐的泉水”,人们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快乐地过一辈子。
许多人都想得到它,可是始终没有人找到过它。
——许多人不快乐,是因为没有找到“快乐的泉水”。
有一个名叫顾自家(顾名思义,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财主,他从来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没有一个朋友,日子过得很不快乐。
他想得到快乐,决心去找“快乐的泉水”。
在白发老人的指引下,顾自家真的找到了“快乐的泉水”。
但是,“快乐的泉水”并没有给顾自家带来快乐。
这又是为什么呢?——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仍然没有得到快乐,是因为“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
许多人没有找到“快乐的泉水”,得不到快乐。
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也没有得到快乐。
那么,快乐真的必须“快乐的泉水”吗?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教学《快乐的泉水》这篇课文时,我们除了应该引导学生反思顾自家的命运悲剧,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做些思考。
最新小学语文二年级评课稿

《我叫“神舟号”》评课稿托里县第三中学:李敏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
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也很不错,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
表演的情况,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评述,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假如》评课稿
时间:第四周上午第三节
地点:二年级教室
活动人员:王娜、裴爱苏、陈江霞、李秀萍.
授课人:陈江霞评课过程:
王娜: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注重思想熏陶.阅读教学法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教师在低年级就要有机地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使“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李秀平:整堂课上,陈老师始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教学时,陈老师设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如:利用图片指导朗读、教师引读、体态语言,以动作促朗读.篇二: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教师:
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一株紫丁香》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图片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场景中,让学生在图片观察中进入本科学习,调动学习兴趣.
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张老师让学生先听配乐朗读,让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情感体会氛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自读诗歌,在这样的情感体会氛围中,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初步理解了诗歌.
识字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他们划出不认识和比较难懂的字词,接下来
给予字音准确读法的指导与训练;又如生字部分的教学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写字教学等等,这样就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在课堂上并不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符合语文教学的原则,充分展现了教师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的有效学习形式.
三、教学功底可圈可点
课堂中,张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授课.微笑,会化解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会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会让学生很快喜欢上你.他的微笑,并不虚假,并不娇柔做作,并不勉强,而是让孩子们倍感亲切,让听
课者为之赞叹.从某一种意义来讲,学生喜欢上这一门课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老师.
四、作业的布置紧扣目标
本堂课是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初步感知了诗歌后,张老师布置的作业除了写字练习外,他还根据诗歌内容设疑,让学生在疑问中认真预习课文,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几点建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学生在自主朗读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老师更多的引导,他们的朗读还是没有结合到实际情感的体会上.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还不够具体.由刚开始的图片引导到诗歌朗读感知并没有很好的衔接,似乎在听读和自读过程中学生也并不知道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二年级语文课—
《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教师: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一日篇三:小学语文二年级评课稿
《我叫“神舟号”》评课稿
托里县第三中学:李敏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也很不错,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表演的情况,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评述,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篇四:二年级语文主题阅读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主题阅读评课稿
今天上午,聆听了廖老师的一节精彩的主题阅读课《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听完后,有很多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这节课之前,廖老师就让孩子们在课外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朗读的那一句句春天的好句,都是来孩子们的动手实践.使学生紧密结合实践的体会去感悟春天,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特点.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上课开始廖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孩子们,听,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歌,会唱的同学一起唱起来吧!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已经被那欢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老师活泼的语言引导,都想一起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样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教师采用的不
是传统的讲解,而是在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动手圈,画,读,更好地学习各种课文.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廖老师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春天,品读春天,描绘春天.
四、以读代讲,训练语感安排得合理,恰到好处.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
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
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五、廖老师上课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这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也是一大优点.篇五:二年级写字课评课稿
写字课评课稿
听了韩钰老师执教的写字课,我收益颇多.这节课,对于引领大家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具体而言,这堂课有以下优点:
一、创设优化的情境
这两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创设了优化的情境,分别以“调皮的口”和“木字宝宝”这两个生动有趣的形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使教学环节流畅连贯,而且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变得富有情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了他们的
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趣味盎然.
一、教学手段多样,激发写字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目标中指出,让要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写字教学中让学生有主动写字、主动写好字的愿望便是
上好这堂课的关键.但是,写字课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往往会出现教师细细苦讲,学生被迫苦练的现象.但今天的课堂上,个人认为学生学得轻松,趣味盎然.我想,这得益于韩老师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复习背诵写字歌强调写字姿势要标准;卡片出示例字对比,明了写字要不仅要正确,还要写美观;引导细致观察讨论,体会如何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巧妙地小结写字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迁移运用;通过展示、互评、教师点评、盖奖励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巡查点拨写字的注意点,表扬进步之处,及时发现并纠正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佳作展示,看故事,激发写好字的愿望等等.尤其是韩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细致的解读,让我记忆
深刻,如“反犬旁”与“提手旁”对比观察时,强调提手旁的提要比横长,反犬旁的弯
钩运笔由轻至重.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是解决写字疑难点的关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写好字的方法.
二、训练由浅入深,扎实有效
课堂上,韩老师指导训练有侧重点,她从难点字“满”字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识字字型,要求记准确,然后再引导观察笔画,注重写匀称,在此基础上教师范写,强
调正确摆放在田字格里,引导写美观.其余的重点字指导也是如此,指导从基本笔画入手,再到间架结构,要求也从正确到匀称、美观,这样的训练
做到了循序渐进,有梯度,有实效.拥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韩老师在教学中时时注意提醒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由为注重学生书写姿势的训练.
三、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民主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成效的关键.魏书生曾这么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民主、平等、互助的关系.在韩老师的课堂中,不再是我写你看,我说你听,而是明确书写重点后,教师写,学生监督,而且还可以对教师写的字进行点评,这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民主的、融洽的课堂氛围,老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得到成长,提高.
小小建议:
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在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评价时,学生说“点写短了”“横写歪了”,本该是互助的评价却变成了“吐槽大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如,先引导孩子说“你觉得他哪里写得好?”“哪里还需要
改进?”这样,让学生“好”“坏”两个方面较为公正地进行评价.。